桥梁抗震

合集下载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技术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技术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技术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确保桥梁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减少损坏甚至不倒塌的关键。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可能导致桥梁结构的严重损坏,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桥梁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抗震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良好的抗震设计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使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地震力的作用,减少结构的破坏和变形。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桥梁在地震后的可修复性,降低修复成本,还能尽快恢复交通,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桥梁结构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确保地震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和分散。

2、多道防线原则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例如在桥梁中采用延性较好的构件作为第一道防线,消耗地震能量,而强度较高的构件作为第二道防线,保证结构在极端情况下不倒塌。

3、强柱弱梁原则在设计中,要使柱子的承载能力大于梁的承载能力,这样在地震作用下,梁先于柱发生破坏,从而保护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4、合理选型原则根据桥梁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地质条件、桥梁的类型和跨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三、桥梁抗震设计的方法1、静力分析方法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通过计算结构在等效静力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来评估抗震性能。

2、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地震反应谱,考虑结构的自振特性,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3、时程分析方法输入实际的地震波,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动态响应,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

四、桥梁抗震施工技术1、基础施工确保桥梁基础的稳定性是抗震的关键。

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基础的埋深、尺寸和混凝土的质量。

对于软弱地基,可采用桩基础、加固地基等措施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桥墩施工桥墩是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桥梁的抗震性能。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是由国家规范性文件控制的,对桥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有效抗震性能及设计进行指导和规约。

桥梁抗震规范中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地震力计算和地震力抗震设计;一部分为桥梁结构体系材料性能评定及控制,全面控制桥梁施工抗震性能。

一、地震力计算和地震力抗震设计
1、地震计算:包括津门落差法的应力时程及非线性时程的确定,地震励磁幅值、地震动时程和随机动性质计算,绑定地表震级和桥梁地基质量计算,建立桥梁震源大小及励磁参数等。

2、地震力抗震设计:确定抗震性能要求,确定桥梁抗震设计结构体系,确定抗震结构控制参数,确定桥梁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确定抗震设计措施及其设计方法。

二、桥梁结构体系材料性能评定及控制
1、桥梁结构体系材料性能评定:桥梁抗震规范要求对桥梁用材进行设计有效性能评定,明确桥梁用材形状和尺寸,以及其在正常及地震力作用下有效性能,以及桥梁连接部位评定要求。

2、材料控制:根据公路铁路工程国家规范完善桥梁用材抗震性能控制,包括在桥梁用料质量检验上,充分调动桥梁质量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有效控制桥梁施工抗震性能。

总之,桥梁抗震规范的建立和完善,整个桥梁建设施工过程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桥梁安全稳定维护、抵御地震灾害提供可靠的保障。

桥梁抗震方案

桥梁抗震方案

桥梁抗震方案随着人们对交通运输的不断需求,桥梁作为连接交通的重要纽带,承载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然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桥梁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抗震方案。

本文将从桥梁建设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使用和维护阶段综合考虑,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桥梁抗震方案。

一、设计阶段在桥梁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桥梁的抗震性能。

1. 地震烈度评估:首先,需要对桥梁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评估,了解地震的频率、震级以及地震波特征。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可以制定相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确保桥梁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2. 结构布局优化:优化桥梁的结构布局,采用合理的桥型和桥墩布置,以增加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比如,在地震影响较大的地区,可以采用适度的曲线形式,减小主梁的跨度,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3. 使用抗震构件:在设计桥梁的结构时,可以使用抗震减灾技术,如采用橡胶支座、隔震墩等抗震构件,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二、施工阶段在桥梁的施工阶段,抗震措施同样需要得到充分关注和实施。

1. 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关键构件的安装和连接部分。

通过密实土方、控制加固浆料的配制比例、加强钢筋的质量监测等方式,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2. 施工过程监控:实施严格的施工监控,对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抗震要求得到满足。

三、使用和维护阶段在桥梁的使用和维护阶段,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确保桥梁的持续抗震能力。

1.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对桥梁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发现桥梁结构的损伤或者变形情况,进行及时维修和加固。

同时,根据检测结果,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

2. 维护保养工作:加强桥梁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清理桥梁上的积水、杂物等,防止对桥梁的结构产生影响。

定期对桥梁的防腐、涂漆等工作进行维护,保障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抗震能力。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规范要求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规范要求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规范要求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交通设施,其结构稳定性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桥梁带来严重的破坏和风险。

因此,在桥梁设计中,抗震规范要求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1. 抗震设计目标桥梁的抗震设计目标是确保在地震发生时,桥梁结构能够保持稳定并限制破坏。

主要目标包括:- 控制桥梁的渐进破坏,避免局部破裂或崩溃;- 限制桥梁结构的变位,确保桥梁对车辆通行的影响最小化;- 确保桥梁的结构完整性,防止桥梁产生全面崩溃。

2. 抗震力学分析桥梁的抗震设计需要进行抗震力学分析,以研究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主要分析内容包括:- 桥梁的自振周期分析,确定振动特性;- 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包括受力、位移和动应力等参数;- 确定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如抗震弹性系数和耗能能力等。

3. 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抗震力学分析的结果,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适当的抗震设计参数,如强度等级和位移限制;- 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提高抗震能力;- 优化桥梁结构,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均匀分布;- 加强桥墩和桥梁连接处的抗震性能,避免发生局部破坏;- 设计合适的减震措施和能量耗散装置,提高桥梁的耐震能力;4. 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要求是指桥梁设计中对于地震作用的规定和要求。

根据地震地区的构造特点和地震烈度,抗震设防要求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设计地震加速度谱和反应谱,用于抗震力学分析;- 限制桥梁结构的最大变位,确保正常通行;- 确定桥梁的最小抗震强度,以保障结构的安全性;- 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如加强桥墩和桥梁连接部位;- 确定抗震设计的控制材料性能和构件尺寸。

5. 抗震施工要求除了设计阶段的抗震规范要求,抗震施工要求也是确保桥梁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用符合抗震要求的材料和设备;-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设置合适的监测装置,及时掌握桥梁结构的变化情况。

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

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

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桥梁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桥梁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以确保桥梁在面对地震时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一、抗震设计1. 设计要素桥梁的抗震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周边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基础结构形式,以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地基沉降或滑动而受损。

同时,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减小桥梁的振动幅度,采用减震措施来降低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2. 建设材料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中,建设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高强度的混凝土、钢材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同时在设计中考虑结构的柔韧度,以增加桥梁在地震发生时的变形能力。

3. 结构形式桥梁的结构形式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多跨悬索桥、斜拉桥等结构形式相对于梁桥、板桥等传统结构形式在抗震性能上更具优势,可以有效减小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应力和变形,提高桥梁的整体承载能力。

二、施工措施1. 施工工艺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合理控制建设材料的质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质量缺陷。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桥梁结构弱化,影响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2. 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周期也是确保桥梁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在地震多发期进行大规模施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确保桥梁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3. 施工质量监督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也是确保桥梁抗震性能的重要保障。

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以确保桥梁在施工完成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桥梁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措施对于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加强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为人们在生活中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桥梁抗震设计

桥梁抗震设计

桥梁抗震设计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理位置的重要建筑物,然而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桥梁抗震设计成为确保桥梁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常用技术。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对桥梁的影响不可忽视。

桥梁的倒塌不仅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瘫痪,还可能导致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进行桥梁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可以大幅度减少桥梁在地震中的振动幅度,提高其整体稳定性,确保桥梁承受地震荷载时能够继续正常运行。

二、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则1. 充分了解地震特征:了解地震活动的频率、震级和震源距离等参数,以便进行准确的地震动力学分析和计算。

2. 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和地震荷载: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和地震荷载特点,采用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法,考虑各种荷载可能同时作用的情况。

3. 考虑桥梁的地基和地基基础:地基和地基基础是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地震特点和地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

4. 采用合理的抗震设计参数:根据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确保桥梁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5. 进行抗震性能评价:通过抗震性能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桥梁的抗震状况,并采取必要的修复和加固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性能。

三、桥梁抗震设计常用技术1. 地震动力学分析:地震动力学分析是桥梁抗震设计的基础。

通过建立地震动力学模型,计算桥梁在地震时的响应,预测结构的破坏形式和损伤程度,为合理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2. 基础抗震加固:通过加固桥梁的地基和地基基础,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加固方法包括土工增强、地基处理和地基加固等。

3. 结构抗震加固: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结构等材料进行桥梁结构的加固和改造,增加桥梁的刚度和强度,提高其抗震性能。

4. 隔震设计:通过在桥梁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层,降低地震动对桥梁的传递,减小桥梁的动力响应和震害程度。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1.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确保桥梁结构能够安全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避免结构破坏或倒塌。

2.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强度设计、刚度设计、能量耗散设计和容限状态设计等。

3. 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根据地震力要求确定结构的强度,确保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通常采用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来确定设计地震力。

4. 刚度设计:刚度设计是指通过控制桥梁结构的刚度,使其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足够的变形和位移,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对结构的破坏。

5. 能量耗散设计:能量耗散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耗能装置,将地震能量引导到可控制的耗能装置中,从而减少对桥梁结构的破坏。

6. 容限状态设计:容限状态设计是指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可用性和安全性,不会发生严重的破坏。

7. 桥梁抗风设计理念:桥梁抗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桥梁结构能够抵御风力的作用,避免结构受到风灾的影响。

8. 桥梁抗风设计方法:桥梁抗风设计方法包括风洞试验、计算模拟等。

9.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通过建立模型,在风洞中模拟不同的风速和风向条件,测试桥梁模型在风力作用下的响应,从而得到设计所需的抗风能力。

10. 计算模拟:计算模拟是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数值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风力作用,分析桥梁结构的响应。

11.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设计地震力:设计地震力是指根据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地震力。

12.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土动力性能:土动力性能是指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特性,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13.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是指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和位移控制等。

14.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压计算:风压计算是确定桥梁结构受风力作用下的压力分布和大小,从而进行结构设计。

15.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荷载选择:风荷载选择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设计风速和风向,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抗风能力。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应用研究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对桥梁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在桥梁设计中充分考虑抗震因素,采用先进的抗震技术,对于提高桥梁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要有效地设计桥梁的抗震性能,首先需要了解桥梁在地震中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桥墩破坏桥墩是桥梁的主要支撑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受到水平力和弯矩的作用。

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包括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墩身倾斜甚至折断。

2、桥台破坏桥台与路堤的连接部位在地震中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位移,导致桥台开裂、倾斜或坍塌。

3、支座破坏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在地震中可能会发生移位、脱落或损坏,从而影响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4、梁体破坏梁体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裂缝、断裂或移位,严重影响桥梁的通行能力。

二、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了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场地选择应尽量选择地质条件良好、地势平坦的场地建设桥梁,避免在地震断层、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造。

2、合理的结构体系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如连续梁桥、刚构桥等,避免采用抗震性能较差的结构。

3、强度和延性设计既要保证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又要具备一定的延性,能够通过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

4、多道抗震防线通过设置多个抗震构件和体系,形成多道抗震防线,当一道防线失效时,其他防线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保证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三、桥梁抗震技术1、基础隔震技术基础隔震是通过在桥梁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如橡胶支座、摩擦摆支座等,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

隔震装置能够有效地隔离水平地震作用,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

2、耗能减震技术耗能减震技术是在桥梁结构中设置耗能装置,如金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等,在地震作用下,耗能装置通过自身的变形和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轻结构的破坏。

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分析

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分析

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分析一、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1. 地震的特点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现象,其特点是瞬间发生、剧烈震动和长时间持续。

地震震级的大小可以通过地震矩表征,地震矩的大小取决于地震破裂面积、断层滑动距离和地壳岩石的弹性模量等因素。

对于桥梁结构来说,地震荷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需要根据地震的概率和强度进行考虑。

2. 桥梁结构的受力机理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将受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地震力作用,水平向地震力是最主要的,其大小取决于桥梁结构的质量、减震设备、地震波传播路径等因素。

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可能发生屈曲、剪切、扭转和弯曲等受力情况,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受力构造,以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地震的特点和桥梁结构的受力机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受力构造、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强连接部件的抗震能力、减少结构的柔度和加强刚度、采用适当的减震和隔震措施、提高结构的延性和可修复性等。

1. 地震动力分析地震动力分析是桥梁抗震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确定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包括结构的位移、加速度、速度和应力等。

常用的地震动力分析方法包括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和频域分析等。

响应谱分析是一种简化的地震动力分析方法,通过地震响应谱和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结构响应的计算;时程分析是一种基于地震波时程的详细动力分析方法,可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性和耗能能力;频域分析是一种将结构的动力响应转化为频域参数的方法,可以提供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2. 结构抗震评定结构抗震评定是指在地震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检验。

包括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评定结构的抗震能力、验证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等。

结构抗震评定的方法包括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和时程分析等,其中弹塑性分析是一种考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和耗能能力的方法,可以提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和破坏状态。

公路桥梁常见震害及抗震措施

公路桥梁常见震害及抗震措施

公路桥梁常见震害及抗震措施
公路桥梁常见震害:
1. 桥墩和桥台的破坏:地震会对桥墩和桥台造成破坏,导致桥梁失稳或坍塌。

2. 桥面的破坏:地震会对桥面造成破坏,导致车辆无法通行。

3. 桥梁结构的变形:地震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变形,导致桥梁失去承载能力。

4. 桥梁支座的破坏:地震会对桥梁支座造成破坏,导致桥梁失去稳定性。

抗震措施:
1. 设计抗震:在设计公路桥梁时,应考虑地震因素,采用抗震设计方法,确保桥梁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 加固改造:对于已经建成的公路桥梁,可以通过加固改造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如加装钢筋混凝土包裹、加装支撑等。

3.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公路桥梁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4.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公路桥梁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桥梁防震措施

桥梁防震措施

桥梁防震措施
随着地震频繁发生,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设施,防震措施变得日益重要。

桥梁防震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防震等级:在桥梁的设计中,应根据地震危险性、桥梁重要性和使用情况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震等级。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桥梁的整体和局部的抗震性能,如桥墩和桥面的耐震性能等。

2. 抗震加固:对于已经建成的老旧桥梁,应进行抗震加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加固方法有加强桥墩和桥梁梁体的承载能力,增加桥梁连接处的刚度和强度,提高桥梁整体的稳定性等。

3. 防震监测: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防震监测,如地震动力学监测和结构健康监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紧急应对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如及时疏散桥上人员和车辆,加固已损坏的部分,以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桥梁防震措施是提高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在设计、建设、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以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 1 -。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是用来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按照当地地震烈度进行设计,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安全稳定。

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峰值,是衡量地震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大小的指标。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设计,以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相应的地震荷载。

三、地震动反应谱地震动反应谱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曲线,是用来描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的。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地震动反应谱进行设计,以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四、地震动峰值速度地震动峰值速度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峰值速度,是衡量地震对结构产生的影响的另一个指标。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地震动峰值速度进行设计,以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相应的地震荷载。

五、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卓越周期是指场地地震波的卓越周期,是用来描述场地地震动特性的。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场地卓越周期进行设计,以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六、结构重要性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是指结构在设计时考虑的重要程度,是用来衡量结构在破坏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的。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系数进行设计,以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七、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指结构在抗震设计时考虑的等级,是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地震烈度、结构类型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抗震等级进行设计,以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八、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目标是桥梁抗震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制定的。

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 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安全稳定,不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2. 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相应的地震荷载,避免因结构破坏而引起的次生灾害;3. 保证桥梁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能够尽快恢复正常使用,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断和经济损失。

桥梁抗震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全解析

桥梁抗震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全解析

桥梁抗震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全解析桥梁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震工程则是保障桥梁安全稳固的关键。

桥梁抗震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桥梁抗震工程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全面解析。

一、抗震设计要求桥梁抗震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桥梁的工况荷载、地震力和结构自重等因素,并根据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参数等要素进行设计计算。

设计要满足地震时的抗震性能,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材料选用和施工要求1. 混凝土材料的选用要求:-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破碎性等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 混凝土应具备较好的韧性和延性,以增强桥梁的抗震性能。

2. 钢筋的选用要求:- 钢筋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强度和规格要求,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

-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钢筋的正确安装和固定,确保钢筋的完整性和连接的可靠性。

3. 桥梁墩台的建设要求:- 墩台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并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 墩台的基础应符合相关的地基承载力要求,确保墩台的稳定性。

4. 桥梁支座的选用和安装要求:- 支座的选用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并进行合理的安装。

- 在施工中,要注意支座的调整和固定,确保支座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5. 桥梁构件连接的要求:- 构件的连接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并进行可靠的连接处理。

- 在施工中,要注意构件连接处的加固,以增强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 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检验和记录,以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能够胜任施工任务。

- 施工人员要时刻保持工作状态的集中和专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设备和工具的要求:- 施工设备和工具应经过检验和鉴定,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安全可靠。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1. 抗震设计参数:根据地震烈度和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如地震作用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时间历时等。

2. 结构抗震设计:通过合理选择桥梁的结构形式、配置合适的支座和抗震构件,以及优化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3. 材料选用: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等,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料,并确保材料的合理配比和质量控制。

4. 设计荷载:根据地震荷载特点,考虑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合理确定设计荷载。

5. 地基基础设计:根据地震特点和桥梁结构的要求,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包括地基承载力和抗震稳定性的计算、地基处理等。

6. 抗震设计规范:按照国家相关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等,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7. 抗震监测和维护:及时进行桥梁的抗震监测和维护,对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和
加固,确保桥梁的长期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道路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升与优化

道路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升与优化

道路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升与优化道路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对道路桥梁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提升和优化道路桥梁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一、道路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要提升道路桥梁的抗震性能,首先需要了解它们在地震中常见的破坏形式。

地震作用下,道路桥梁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主要的破坏情况:1、桥梁上部结构的破坏上部结构可能会因为强烈的水平地震力而发生位移、倾斜甚至掉落。

例如,梁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可能会开裂,导致梁体失去整体性;桥墩顶部与梁体的连接处也容易在地震中受损。

2、桥墩的破坏桥墩是桥梁的主要支撑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受到较大的弯矩和剪力。

常见的桥墩破坏形式包括弯曲破坏、剪切破坏以及墩柱的纵筋屈曲等。

3、基础的破坏基础承受着整个桥梁结构的重量和地震传来的能量。

软弱地基上的基础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桥梁倾斜或倒塌;桩基础的桩身可能会折断或产生过大的位移。

4、支座的破坏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

在地震中,支座可能会因为变形过大而失效,失去对上部结构的约束作用。

5、桥梁附属设施的破坏如栏杆、伸缩缝等附属设施在地震中也可能会受到损坏,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

二、影响道路桥梁抗震性能的因素了解了道路桥梁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后,还需要明确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提升和优化。

1、结构形式不同的桥梁结构形式在抗震性能上存在差异。

例如,连续梁桥相对简支梁桥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拱桥由于其拱圈的受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地震作用。

2、材料性能桥梁所使用的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延性等性能直接影响其抗震能力。

高强度的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力,而具有良好延性的材料则可以在地震中通过变形吸收能量,减少结构的破坏。

3、桥梁的跨度和高度较大的跨度和高度会增加桥梁在地震中的动力响应,使其更容易受到破坏。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发生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桥梁的抗震能力,设计师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用合适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桥梁在地震中能够稳定可靠的承受荷载。

本文将探讨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来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设计: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根据桥梁的荷载特点和地震影响,确定合适的结构强度。

通过合理的截面尺寸和钢筋布置,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 刚度设计:桥梁的刚度决定了其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

设计师需要通过优化结构形式和加强桥墩、桥面板等部位的刚度,来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刚度。

3. 隔离设计:在桥梁抗震设计中,隔离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采用隔离装置,可以降低地震能量的传递,减小桥梁的震动响应,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二、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常用方法1. 弹性设计:弹性设计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它通过弹性分析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小的区域。

2. 弹塑性设计:弹塑性设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它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弹塑性分析,设计师可以得到桥梁在地震中的耗能能力和破坏模式,从而确定合适的抗震措施。

3. 减震设计:减震设计是一种逐渐兴起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它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将地震能量引导到减震装置中,从而减小桥梁的震动响应。

常见的减震装置包括摩擦减震器、液体阻尼器等。

三、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实践应用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某高速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弹塑性设计的方法,通过弹塑性分析得到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为了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能力,设计师还在桥梁的墩柱上设置了减震装置,以吸收地震能量。

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在桥梁设计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地震频发,桥梁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桥梁抗震设计的标准。

桥梁抗震设计应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

具体来说,桥梁抗震设计应达到以下目标:1. 在小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应能正常使用,不发生过大的变形或损坏。

2. 在中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应能进行维修,即在地震后通过维修恢复正常使用。

3. 在大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应能承受地震力,不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保障生命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标,桥梁抗震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场地选择在选择桥梁的建造地点时,应尽量选择远离地震带的地段。

如果必须建设在地震带上,应进行详细的场地勘察,评估地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2. 结构体系桥梁的结构体系应合理选择,避免出现过大的地震力集中。

例如,采用多跨连续梁、刚架桥等结构形式,避免使用单跨简支梁等容易产生震害的结构形式。

3. 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桥梁设计时应进行地震烈度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对于特别重要的桥梁,应采用更高级别的抗震设防标准。

4. 地震动参数在桥梁设计中,应考虑地震动参数对结构的影响。

这些参数包括地震加速度、地震速度、地震位移等。

根据不同的地震动参数,结构设计应有所不同。

5. 抗震构造措施在桥梁结构设计中,应采用一些抗震构造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增加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支撑和固定构件的数量,防止构件在地震中脱落等。

6. 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桥梁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也会对其抗震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材料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合理的施工方法也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桥梁抗震设计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

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场地选择、结构体系、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参数、抗震构造措施以及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以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对桥梁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垮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桥梁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一、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基础1、地震作用的特性地震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等。

这些波的传播特性和能量分布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

了解地震作用的特性是进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前提。

2、结构动力学原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振动,结构动力学原理用于分析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

这包括对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等参数的研究。

3、抗震设计规范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这些规范基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要求。

二、桥梁抗震设计的方法1、静力法静力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设计方法,将地震作用等效为静力荷载施加在桥梁结构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简单、自振周期较小的桥梁。

2、反应谱法反应谱法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的频谱特性,通过反应谱曲线来确定结构的地震响应。

它是目前桥梁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通过直接输入地震波,对桥梁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响应。

但计算量较大,通常用于重要或复杂的桥梁。

三、桥梁结构的抗震措施1、合理的结构选型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桥梁结构形式,如连续梁桥、拱桥等。

避免采用抗震性能较差的结构形式。

2、加强构件的连接确保桥梁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能够有效地传递地震力,避免节点破坏。

3、增加耗能装置在桥梁结构中设置耗能装置,如阻尼器、防屈曲支撑等,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减轻结构的损伤。

4、基础的抗震设计合理设计桥梁基础,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确保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

四、桥梁抗震设计的实践案例1、国内某大型桥梁的抗震设计该桥梁位于地震多发区,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震作用的特性和当地的地震风险。

桥梁抗震知识点总结

桥梁抗震知识点总结

桥梁抗震知识点总结一、桥梁抗震性能评估1.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原则:在地震作用下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抗震性和耐久性。

(2)结构设计基本要求:在地震发生时,结构不发生严重损坏,能够维持一定的功能。

(3)结构设计目标:保证结构及其附属设施在设计基准地震作用下的完好性。

2. 桥梁抗震设计参数(1)地震设计参数:包括设计基本加速度、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时间历程等。

(2)结构设计参数:包括结构材料、结构形式、结构尺寸等。

3. 桥梁抗震性能评估方法(1)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可靠性设计方法、地震损伤概率方法等。

(2)基于试验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振动台试验、静力试验等。

(3)基于数值模拟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离散元法等。

二、桥梁抗震设计方法1.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1)地震波传播的影响:考虑地震波在土体和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包括波速、波长、波频等。

(2)结构的振动特性:考虑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振型、阻尼比等。

2. 桥梁抗震设计原则(1)延性设计原则:采取一定的延性设计措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2)结构抗倒塌原则:采取一定的抗倒塌设计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倒塌。

3.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1)加密设计步骤:桥梁抗震设计应该采取加密的设计步骤,包括前期勘察、设计分析、结构优化等。

(2)多层次分析方法:采用多层次的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分析、模态分析、时程分析等,综合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3)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针对不同的地震区域和桥梁跨径,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包括梁式桥、拱桥、索塔桥等。

(4)结构抗震设计措施:采取一定的结构加固、支座设计、防震设备安装等抗震设计措施。

三、桥梁抗震施工措施1. 施工安全问题(1)施工作业安全: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规范要求进行桥梁施工,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2)施工过程监测:采取一定的监测措施,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位移进行实时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2014~2015)年第一学期桥梁动力分析与抗震设计桥梁抗震读书报告成绩:姓名:高明天学号:145511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授课教师:胡晓伦日期:2015年1月目录目录桥梁减隔震设计1 减隔震技术的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减隔震技术的工作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减隔震技术与延性抗震设计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减隔震装置与系统 (2)2.1 减隔震系统的组成 (2)2.2 常用减隔震装置简介 (2)3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5)3.1 减隔震系数在国外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5)3.2 抗震技术在越南工程中的应用 (6)3.3 减隔震桥梁的震害表现 (7)4 桥梁减隔震设计 (8)4.1 减隔震设计的一般原则 (8)4.2 减隔震装置的布置 (8)4.3 减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 (8)4.4 减隔震体系的抗震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0 4.5 其他构件和细部构造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0桥梁减隔震设计减隔震技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先进的工程抗震手段。

减震是利用特制减震构件或装置,使之在强震时率先进入塑性,产生大阻尼,大量消耗进入结构体系的能量;而隔震则是利用隔震体系,设法阻止地震能量进入主体结构。

在实践中,常常把这两种体系合二为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减隔震装置与设计位置,可以达到控制结构内力分布与大小的目的。

1减隔震技术的原理1.1减隔震系数的工作机理结构抗震研究伊始,人们就发现结构对地震的反应有两个基本规律:(1)地震动的频率成分非常复杂,但地震能量一般集中在一个频率范围内。

(2)结构的阻尼越大,结构的地震反应越小。

减隔震技术正是利用了结构地震反应的这两个基本规律。

概括起来,减隔震技术的工作机理有三条:①采用柔性支承延长结构周期,减小结构地震反应;②采用阻尼器式能量耗散元件,限制结构位移;③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刚度。

1.2减隔震技术与延性抗震设计的比较从抗震原理上看,两者都是通过延长周期以避开地震能量集中的周期范围,并且增大阻尼以耗散能量来达到减小地震反应的目的。

但在具体实施的方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延性抗震设计容许很大的地震能量从地面传递到结构的重要构件上,设置考虑的是如何为结构提供抵抗地震的能力;减隔震技术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大大减小传递到结构重要构件上的地震能量,而将这一地震能量转移到减隔震装置上。

(2)延性抗震设计要求选定结构构件的特定部位(如梁桥桥墩墩底)屈服,并形成塑性铰以降低刚度延长周期,同时利用塑性铰的滞回特性提供耗能能力(相当于增大阻尼)。

因此,结构构件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震后的修复工作比较麻烦。

而减隔震技术通过设置减隔震装置来延长周期,并增大阻尼以耗散能量。

因此,可以避免结构构件的损伤,而减隔震装置发生损伤时,替换比较简单。

减隔震装置的优点:(1)通过合理设计减隔震系统,可改善地震力在下部结构各支座间的分布,以保护基础、墩台等,必要时还可以保护上部结构。

(2)有些减隔震支座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度、收缩、徐变等变形引起的抗力很小。

这为城市高架桥梁中超多跨连续梁桥的采用,即减少伸缩缝的设置提供了可能,可以使连续梁桥一联的长度增加,从而大大改善行车条件并降低维护费用。

第 1 页第 2 页2减隔震装置与系统2.1减隔震系统的组成一个完善的桥梁减隔震系统应包含柔性支承、阻尼装置和构造措施三部分。

这三部分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结合为一体。

1)柔性支承装置常见的柔性装置为橡胶支座。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柔性装置,如滚轴、滑板、缆索悬吊、柔性套管桩等。

2)阻尼装置提供耗能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滞回阻尼,即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耗能。

摩擦耗能是另一种方式,其缺点是没有自复位能力,摩擦系数不易控制,震后易存在较大的残余变形。

3)构造措施减隔震装置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延长周期、减小地震反应,但在运营荷载下,又要保证结构不发生大变形和有害振动。

如果使用特殊材料的弹性支承,则可满足上述要求。

此外,还可采用其他一些可破坏约束装置,如挡块等,使它在一定水平力作用下发生破坏,以满足设计要求。

而减隔震装置要发挥作用,支承以上结构必须要有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如果温度伸缩缝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求需要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

另一方面,采用减隔震技术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位移。

由于地震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一位移很难准确估计。

因此,为了防止地震下发生落梁和碰撞震害,就要设置专门的防落梁措施。

2.2常用减隔震装置简介1)分层橡胶支座(laminated-rubber bearings )构造如图1所示,形状多位圆形或矩形。

图1分层橡胶支座的基本构造大量实验表明:分层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呈狭长形,可以近似作线性处理。

在抗震设计中,最关心的是橡胶支座的水平(剪切)刚度,即上、下板面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施加的水平剪力。

分层橡胶支座的剪切刚度可按下式计算z zx mzx =σ其中,zx σ是支座的水平刚度;z 为支座的高度;z x 为水平位移。

橡胶支座变形过程中消耗能量,即提供阻尼,这种阻尼主要取决于橡胶层变形的速度。

一般分层橡胶支座的阻尼比为5%~10%。

2)铅芯橡胶支座(lead-rubber bearings )铅芯橡胶支座是在分层橡胶支座中部插入铅芯而形成的隔震装置,如图2所示。

图2铅芯橡胶支座铅芯能够提供地震下的耗能能力和静力荷载下所必需的刚度。

因此,由铅芯和分层橡胶支座结合的铅芯橡胶支座能够满足一个良好减隔震装置所应具备的要求:在较低水平力作用下,具有较高的初始刚度,变形很小;在地震作用下,铅芯屈服,刚度降低,延长了结构周期,并消耗地震能量。

图3铅芯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

铅芯橡胶支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温度,徐变等蠕变变形引起的支座抗力很低。

这为铅芯橡胶支座在长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3)滑动摩擦型减隔震支座滑动摩擦型支座利用不锈钢与聚四氟乙烯材料之间相当低的滑动摩擦系数制成也称为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

这种具有摩擦系数小、水平伸缩位移大的优点,作为桥梁活动支座十分适宜,可使桥梁上部结构变形不受限制。

在地震作用下,滑动摩擦型支座因为容许上部结构在摩擦面上发生滑动,从而限制了上部结构传递到下部结构的地震力(最大为支座的最大摩擦力),同时通过摩擦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

但是这类支座没有任何自复位能力,用作隔震支座时,支座响应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所以常与其他装置一起使用。

这类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对地震激动的频域不敏感。

4)高阻尼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是采用特殊配置的橡胶材料制作,其形状及构造与天然橡胶支座相同。

但该橡胶材料粘性大,其自身可以吸收能量。

由于与耗能功能集成在一起,可以节省使用空间,施工上也比较方便。

图4为这种橡胶支座的滞回曲线。

滞回环的面积较大,表明有较大的耗能能力。

从滞回曲线可见,高阻尼橡胶支座在变形较小时就表现为非线性,而且与反复次数、变形大小和位移历程有关。

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时,恢复力模型可采用修正双线性模型。

第 3 页第 4 页图4高阻尼橡胶支座滞回曲线 5)刚阻尼器刚阻尼器利用钢材的塑性变形来耗能。

图5显示了三种典型的刚阻尼器:①有横向加载臂的均匀弯矩弯曲梁阻尼器,加载臂有一倾斜角度;②锥形悬臂弯曲梁阻尼器;③有横向加载臂的扭梁阻尼器。

图6为三种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图5刚阻尼器装置图6刚阻尼器工作机理第 5 页刚阻尼器的优点是制造不需要特殊设备,费用比较适合,坚实耐用,又具有较大的耗能能力。

此外,刚阻尼器通常和橡胶隔震一起使用,如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与悬臂高阻尼器就是一种合理组合。

6)流体黏滞阻尼器流体黏滞阻尼器基本构造如图7所示。

这类装置利用活塞前后压力差使液体(目前大多用硅油)流过阻尼孔产生阻尼力。

图7黏滞阻尼器的构造流体黏滞阻尼器(FVD )的阻尼力F 与速度v 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可以标示为: αvv C F ⋅⋅=)sgn( )(1.1 式中,C 是通过试验确定的阻尼系数;α是指数(其值一般在0.2~1.0范围内);sgn(.)是正负号函数。

另外,黏滞阻尼器在蠕变变形作用下,产生的抗力接近于零。

而且黏滞阻尼器容许结构在震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但需要注意的是,黏滞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还和温度有关,并具有方向性。

黏滞阻尼器要求制作加工精密,油压的调整、漏油、灰尘的进入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体积较大时制作较为困难。

3减隔震技术的应用3.1减隔震技术在国外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前面的减隔震技术研究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国家。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创造了大量的减隔震技术,并编制了专门的规范。

第一座减隔震桥Moto 桥建于1973年。

新西兰的大部分桥梁采用了铅芯橡胶支座。

意大利也是世界上较早在桥梁中应用减隔震技术的国家。

从1974年以来,现代减隔震技术渗透到了意大利的传统桥梁建造中,至今,意大利已建成数百座减隔震桥梁。

只是相对而言,意大利的铅芯橡胶支座的应用比其他国家要少一些。

美国第一次将减隔震技术用于桥梁是在1984年,用于对Sierra Point 桥进行抗震加固。

而在1990年,新建了第一座采用减隔震技术的桥梁—Sexton 桥。

该桥采用了铅芯橡胶支座减震方案,在桥台处布置20个铅芯橡胶支座,桥墩上布置20个无铅芯的橡胶支座。

大部分隔震装置均为铅芯橡胶支承。

日本第一座建成减隔震桥梁是静岗县横跨Keta 河的宫川大桥,完成于1990年,这桥采用铅芯橡胶支承。

大部分采用铅芯橡胶支承和高阻尼橡胶支承。

希腊Rion-Antirion 桥横跨科林斯湾,是连接摩里亚半岛与希腊大陆的重要通道,由于大桥所处产地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地震、断层活动较为强烈,在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减隔震设计理念和技术,是现代大跨度桥梁减隔震设计的典型代表。

该桥的抗震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塔基础部分的减隔震设计,二是主梁部分的减隔震设计。

海床上部土层采用150~200第 6 页根长25~30m 、直径2m 的钢管桩群进行加固,钢管上面铺垫3m 厚的砾石垫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