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风与抗震

合集下载

桥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桥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桥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理位置的重要交通设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交通运输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确保桥梁结构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动力学特性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桥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1. 动力学特性的定义桥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是指桥梁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响应特性。

包括桥梁的固有频率、振型形态、自由振动和阻尼等内容。

通过分析桥梁的动力学特性,可以评估其抗风、抗震、抗振动等能力,为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依据。

2. 动力学特性分析的方法(1)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求解桥梁结构的振型形态和固有频率,得出结构的模态参数。

模态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桥梁的固有振动频率,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提高桥梁的稳定性。

(2)动力响应分析:动力响应分析是通过施加外力荷载,研究桥梁结构的动态响应行为。

通过对桥梁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分析,可以评估桥梁的结构响应和变形情况,为桥梁结构的安全评估和设计提供依据。

3. 动力学特性分析的应用(1)抗风设计:桥梁结构在面对风荷载时容易发生振动,因此抗风设计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动力学特性分析,可以评估桥梁的固有振动频率和阻尼比,确定合理的抗风设计参数,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2)抗震设计:地震是危及桥梁结构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通过动力学特性分析,可以评估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变形情况,确定合理的抗震设计参数,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3)振动控制:在某些情况下,桥梁的振动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噪音、疲劳破坏等。

通过动力学特性分析,可以了解桥梁的振动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振动控制措施,降低桥梁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结:桥梁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对于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桥梁的动力学特性,可以评估桥梁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情况,为桥梁的抗风、抗震和抗振动设计提供依据。

工程结构的抗震和抗风设计(1)

工程结构的抗震和抗风设计(1)
滚动隔震技术
通过在地基上设置滚轮或球体等滚动元件,使建筑物在地震时发生滚动,从而减轻地震力 对结构的作用。
消能减震技术及应用
金属耗能器
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吸收和消耗地震或风振产 生的能量。
摩擦耗能器
通过摩擦产生热量来消耗振动能量,降低结构的动力 反应。
粘弹性阻尼器
利用粘弹性材料的耗能特性,减轻结构在地震或风荷 载作用下的振动。
结构体系选择
采用刚度大、阻尼比高的结构体系,如框架-核心筒结构 、钢框架-支撑结构等,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风能力。
加强构件设计
对关键构件如柱子、梁、楼板等进行加强设计,提高其承 载力和变形能力。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
桥塔设计
采用合理的桥塔形状和截面形式,提高桥塔的稳 定性和抗风能力。
主梁设计
通过优化主梁截面形状和气动布局,减小风致振 动和涡激振动对桥梁的影响。
耗能装置
在桥梁关键部位设置耗能装置,如金属屈服耗能器、摩擦耗能器等 ,通过耗能来减轻地震对桥梁的破坏。
结构冗余度设计
通过增加桥梁结构的冗余度,如设置多余墩柱、加强横梁联系等,提 高桥梁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地下结构抗震措施
土体加固
对地下结构周围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如注浆、高压旋喷桩等, 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的能量。
消能减震技术
利用阻尼器、耗能支撑等装置吸收 和消耗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 反应。
结构优化
通过改进结构形式、增强构件刚度 、提高连接性能等手段,提升结构 的整体抗震能力。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减隔震支座
在桥梁墩台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减隔震支座,实现地震时桥梁上部 结构的相对位移,减小地震力对桥梁的影响。

桥梁防护工作实施方案

桥梁防护工作实施方案

桥梁防护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桥梁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桥梁防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二、工作目标。

1. 提高桥梁的抗风、抗震能力,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2. 加强桥梁的防腐蚀工作,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3. 完善桥梁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桥梁的正常运行。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桥梁结构防护。

(1)提高桥梁的抗风、抗震能力,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加固和改造,确保桥梁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性;(2)对桥梁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发现裂缝、变形等问题及时修补,防止结构的进一步损坏;(3)加强桥梁的防火工作,设置消防设施,确保桥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和防止火势蔓延。

2. 加强桥梁防腐蚀工作。

(1)对桥梁的金属结构进行防腐蚀处理,采用防腐蚀涂料进行覆盖,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2)定期对桥梁进行防腐蚀检测,发现腐蚀问题及时修复,防止腐蚀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3. 完善桥梁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1)建立桥梁巡检制度,定期对桥梁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2)加强桥梁的维护工作,对桥梁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3)建立桥梁维护档案,记录桥梁的维护情况,为下一步的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四、工作保障。

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2. 定期进行桥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桥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桥梁安全工作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五、总结。

桥梁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防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加强桥梁的结构防护、防腐蚀工作和日常巡检维护工作,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为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做出贡献。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措施方案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措施方案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措施方案一、前言在桥梁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往往给桥梁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桥梁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和台风三个常见自然灾害的角度出发,提出桥梁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方案。

二、地震防灾减灾措施方案1. 踏实可靠的桥梁设计要确保桥梁的抗震能力,必须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震因素,采用可靠的抗震设计准则。

桥梁的结构、材料、连接部位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设计和计算,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倒塌或破坏。

2. 强化桥梁的抗震能力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桥梁的结构和连接等部位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同时,在桥梁建成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检测和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和加固。

3. 搭建应急救援设施对于一些重要的桥梁,要在其附近搭建应急救援设施,包括临时医疗点、临时住所等,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对桥梁周边的人员进行救援和安置,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4. 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需要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系统,对地震的预警和监测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报警,以便能够提前预警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保障桥梁的安全。

5. 推广应急预案在桥梁周边的社区和单位,需要推广地震应急预案,加强人员的地震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和自我救援。

三、洪水防灾减灾措施方案1. 桥梁的设计高程在洪水频繁的地区,需要设计桥梁的高程要比洪水的水位高一定的安全高程,以确保桥梁在洪水期间不被淹没,避免洪水对桥梁的破坏。

2. 桥梁的抗洪性要采用适合的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桥梁在洪水期间能够承受洪水冲击和浸泡,不发生倒塌或损坏。

需要通过工程实践和科学技术手段,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上加强抗洪性能的控制。

3. 洪水预警系统在洪水频发的地区,需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包括水文监测站、气象预报站等,及时监测和预警洪水的发生,以便于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保障桥梁的安全。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摘要:桥梁建设对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在不断进步,桥梁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

目前,国内外对于大跨度桥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桥梁地震反应特性方面,鲜有对桥梁结构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的研究。

对于桥梁而言,其抗震、抗风性能直接影响使用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桥梁抗震、抗风设计更为重要,文章主要对当前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及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于设计人员合理运用桥梁设计思想。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1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的重要性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交通工具,其抗震和抗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地震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桥梁的结构易受到破坏,给行车和行人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桥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地震和风的影响。

对于抗震设计,首先需要了解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地震会产生地震波,对桥梁的结构造成冲击和剪切力,导致桥梁发生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地震波的频率、振幅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使用抗震材料、增加支撑和加固结构等方法,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对于抗风设计,桥梁结构也需要考虑到风的影响。

风力会对桥梁施加压力,导致结构失稳和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风的速度、方向和频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抗风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使用抗风材料、增加支撑和加固结构等方法,以提高桥梁的抗风能力。

2桥梁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2.1场地选择除了要通过对地震危险性进行的分析选择安全度较高的厂址,还要充分考虑地区范围内场地选择。

对此应遵循以下各项基本原则:不选择地震发生后产生失效的场地,优先选择坚硬的场地。

在地基达到稳定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和地基之间的振动特性,尽可能减少共振可能造成的影响。

对于软弱地基,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基础整体性,避免地震造成不均匀变形现象发生。

2.2结构体系整体性与规则性桥梁有良好的整体性,其上部结构必然保持连续。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探讨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探讨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探讨桥梁在地震和强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抗震和抗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天气条件可能给桥梁结构带来巨大的破坏风险。

在进行桥梁抗震和抗风设计时,需要考虑桥梁材料的强度、结构的刚度以及桥梁的几何形状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讨桥梁抗震和抗风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首先,桥梁抗震设计是为了使桥梁能够在地震中保持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到地震引起的地震力和动力效应。

地震力是指地震引起的作用力,而动力效应是指地震波所产生的动力荷载对桥梁结构的作用。

为了抵抗这些力量和效应,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增加桥墩的承受能力、加固桥梁结构内部的连接部分、采用一些减震设备等。

此外,还应根据地震水平和桥梁的重要性确定设计参数,以确保桥梁在地震中能够承受相应的力量。

其次,桥梁抗风设计是为了使桥梁能够在强风条件下保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强风可能产生强大的风载荷,在桥梁表面、顶部和侧面产生巨大的压力。

为了抵抗这些风载荷,可以采用一些措施,如增加桥墩的宽度和高度、采用空气动力学构件以减少风阻力、使用减压通风口等。

此外,还应考虑到桥梁在不同风向下的稳定性以及风应力对桥梁材料和连接部件的影响,以确保桥梁在强风中能够承受相应的力量。

在进行桥梁的抗震和抗风设计时,可以应用一些设计方法来评估桥梁结构的性能。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地震和风载荷的时间历程分析。

通过对地震波和风速的变化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得到桥梁结构在地震和强风条件下的动态响应。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来建模和分析桥梁结构的行为。

通过将桥梁结构划分为多个小元素,并对每个小元素进行力学分析,可以得到桥梁结构在地震和强风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参数。

此外,还可以使用试验来评估桥梁结构的性能,例如通过对小样品进行抗震和抗风试验来研究桥梁的破坏机制和受力特点,以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

综上所述,桥梁的抗震和抗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抗震和抗风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震和风载荷的作用,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桥梁结构的稳定性。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1.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确保桥梁结构能够安全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避免结构破坏或倒塌。

2.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强度设计、刚度设计、能量耗散设计和容限状态设计等。

3. 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根据地震力要求确定结构的强度,确保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通常采用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来确定设计地震力。

4. 刚度设计:刚度设计是指通过控制桥梁结构的刚度,使其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足够的变形和位移,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对结构的破坏。

5. 能量耗散设计:能量耗散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耗能装置,将地震能量引导到可控制的耗能装置中,从而减少对桥梁结构的破坏。

6. 容限状态设计:容限状态设计是指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可用性和安全性,不会发生严重的破坏。

7. 桥梁抗风设计理念:桥梁抗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桥梁结构能够抵御风力的作用,避免结构受到风灾的影响。

8. 桥梁抗风设计方法:桥梁抗风设计方法包括风洞试验、计算模拟等。

9.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通过建立模型,在风洞中模拟不同的风速和风向条件,测试桥梁模型在风力作用下的响应,从而得到设计所需的抗风能力。

10. 计算模拟:计算模拟是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数值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风力作用,分析桥梁结构的响应。

11.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设计地震力:设计地震力是指根据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地震力。

12.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土动力性能:土动力性能是指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特性,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13.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是指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和位移控制等。

14.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压计算:风压计算是确定桥梁结构受风力作用下的压力分布和大小,从而进行结构设计。

15.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荷载选择:风荷载选择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设计风速和风向,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抗风能力。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探讨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探讨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探讨摘要:我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各级公路网络已经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数量已超过80万座。

桥梁结构是公路上跨越沟谷、河道、道路、其他障碍物等的主要方式,公路桥梁多数位于地形地质和气象复杂的野外,而桥型样式丰富,其力学性能就变得更复杂了。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地震及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使得桥梁在运行过程中将承受着地震与风荷载的共同作用,若其抗风、抗震性能不够完善,将导致其失稳、颤振等病害,甚至导致其坍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

当前,关于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及规范,通常仅限于某一种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鲜有对比分析桥梁结构抗震抗风设计的报道。

所以,对桥梁的抗震、抗风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公路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1地震和风的特性分析除了汽车人群作用和其他偶然作用外,地震和风荷载是影响桥梁安全运营的两个重要因素,对大跨径桥梁的影响尤为突出。

然而,地震与风因其自身特点不同,对桥梁结构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桥梁结构在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上也存在着不同。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强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强震常常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

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类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人类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桥梁抗震与抗风课程综述

桥梁抗震与抗风课程综述

浙江工业大学《桥梁抗风与抗震》课程综述报告姓名:王昭学号:2111406033导师:袁伟斌日期:2015.01.09目录1桥梁的震害及破坏机理 (3)1.1 桥梁震害 (3)1.2破坏机理分析 (6)1.3 抗震设计及加固技术措施 (7)2桥梁抗震分析理论 (9)2.1抗震设计流程 (9)2.2抗震设计基本原理 (10)3延性抗震和减隔震抗震设计 (12)3.1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12)3.2桥梁减隔震抗震设计 (15)3.3减隔震技术与延性抗震设计的比较 (16)4风对桥梁的作用及风致振动 (17)4.1风对桥梁作用的现象及作用机制 (17)4.2风致振动 (18)参考文献 (21)桥梁抗风与抗震课程综述报告1桥梁的震害及破坏机理1.1桥梁震害地震是地球内部某部分急剧运动而发生的传播振动的现象,是迄今人类力量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平均每年都要发生近千次的破坏性地震,其中破坏力巨大的灾难性大地震即达十几次,这些地震在它们波及的范围内,均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桥梁作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是生命线工程中的关键部分,在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救援和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强烈地震可能导致桥梁受到严重损伤或倒塌,造成交通中断,使抗震救灾工作受阻,以致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更大损失,使震害程度扩大。

因此对桥梁震害及其机理的清晰认识,对于桥梁的设计、采取合理有效的抗震对策,保证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桥梁结构受到的地震影响从结构抗震设计的角度讲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和结构强烈振动引起的破坏。

两者破坏的原因不同:前者属于静力作用,是由于地基失效产生的相对位移引起的结构破坏;后者属于动力作用,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惯性力引起的破坏。

根据以往的震害情况分析,桥梁震害主要分为上部结构震害、支座震害、下部结构震害和基础震害[1]。

1.1.1上部结构震害由于受到桥梁墩台、支座的隔离作用,在地震中,桥梁上部结构因直接受惯性力作用而破坏的情况较少在发现的少数此类震害中,主要是钢结构的局部屈曲破坏,如图1(a)。

桥梁地震响应及抗震抗风研究现状分析

桥梁地震响应及抗震抗风研究现状分析

批世 界级 的大跨 桥梁 的建设如 世界 最大跨 度 的钢拱桥 一 上海 卢浦 大桥 、世
界 最大跨 度 的斜 拉桥 一苏 通 江 大桥 和世 界最大 跨度 的钢箱梁 悬索 桥一舟 山 西 喉 门大 桥等 , 各种 改善桥 梁抗 风稳 定性 的措施 得 到了, 泛 的应用 采 取何 种经 济、 高效 、 可靠 的措施 来减 小风荷 载和 地震造 成 的影 响, 保证 桥梁 结构 的安全 , 摆在广 是 大工 稃技术 人 员和科研 工作 者面前 的 个现实 的、
支座设 计往往 没有 充分考虑 地震 的要求, 连接 与支挡 等构 造措施 不足, 以
及 某些支座 形式 和材料 本 身的缺 陷。 座破 坏会 引起力 的传递 方式发 生 改变, 支
从 而对 结构其他 部位 的抗震 性能产 生影 响, 一步加 重震 害 。19 进 9 5年阪神 地
震 中 日术某 桥 的支座震 害 。1 9 年 兵库 县南部地 震 中东神 户火 桥支座 破坏 。 95 1 3 下部 结构和 基础 的震害 . 桥梁墩 台和基础 的震害 由 J受到较 大的水 地震力, F 瞬时反复振 动在相对 薄弱 的截面产 生破 坏而 引起 的, 严重 时桥 梁倒 塌, 震后难 以修 复 。 在
出详 细 规定 : 甚至 对 复杂 桥梁 的 计算 和设 计做 出详 细 规定 等等 。
座丧 失约束 能力后 引起 的破坏形 式 。上 部相邻 结构 的碰 撞破坏 也是 非常不 利 的, 因为撞 击力大 大增加 墩柱 的剪力 。 以这种 碰撞 应通 过设置足 够 的间距 予 所 以避免 。 1 2 支座 的破坏

强度控 制到 强度 、位 移双标 准控 制, 到现 在足 多指标 的结 构性能控 制, 归纳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2T07:56:58.94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2月第4期作者:陈育廷[导读] 桥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对现代化交通有着极大的作用,其抗震设计与抗风设计是桥梁安全性、陈育廷(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74)摘要:桥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对现代化交通有着极大的作用,其抗震设计与抗风设计是桥梁安全性、可靠性与耐久性的关键性设计内容。

本研究通过阐释桥梁抗震设计与抗风设计的必要性,进一步构建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及方法的研究框架,以期为行业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桥梁;抗风设计;抗震设计;理念;方法引言在桥梁的整个寿命周期之中,倘若发生地震或破坏性的大风,将会对桥梁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自然界频发的大风灾害,给桥梁结构带来的危害格外严重,轻者会影响桥梁的正常运营,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给桥梁造成毁灭性破坏,进而带来重大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群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1]。

相比于风灾,地震力给桥梁带来的伤害往往更为严重,不合格的设计将给桥梁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在中小震时出现桥梁坍塌的情况是绝对不容允许的。

现如今,国内的学者对桥梁的学术研究依旧主要集中在整个桥梁工程的建设工程管理之上,而对桥梁的抗震设计、抗风设计及其研究方法上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笔者认为,桥梁的抗风、抗震设计对于桥梁结构的耐久性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将从桥梁的抗震设计和抗风设计为出发点,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两个维度上进行研究,为行业提供借鉴经验。

1桥梁抗震设计与抗风设计的必要性早期设计的桥梁,工程师们并没有对其进行抗震或抗风设计,但是随着各种事故的发生,人们发现地震和风荷载对桥梁的结构寿命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故而桥梁的抗震设计和抗风设计被逐步提出。

在众多自然灾难之中,地震这一灾害是破坏性最为强烈的,高震级的地震会给桥梁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2]。

桥梁抗风与抗震设计考核试卷

桥梁抗风与抗震设计考核试卷
2.论述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延性原则及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3.描述桥梁抗风设计中如何评估和减小风振效应,并说明常用的减小风振效应的措施。
4.详细说明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多阶段设计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如何影响桥梁的抗震性能。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C
4. C
5. C
6. D
7. D
8. C
D.所有以上选项
20.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桥梁的抗风稳定性?()
A.增加桥塔的刚度
B.增加桥面的质量
C.优化桥梁的气动外形
D.减小桥梁的侧向位移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桥梁抗风设计中,减小风振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增加桥梁的______。()
C.静力弹塑性分析
D.地震易损性分析
15.在桥梁抗风设计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桥梁的风荷载?()
A.桥梁的高度
B.桥梁的宽度
C.桥梁的扭转刚度
D.桥梁的侧向刚度
16.哪些是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基本步骤?()
A.地震危险性分析
B.场地效应分析
C.结构设计
D.结构分析
17.以下哪些因素在桥梁抗风设计中需要考虑?()
B.桥梁的形状
C.桥梁的材料
D.所有以上选项
11.在抗风设计中,以下哪个方法可以减小风振效应?()
A.增加桥塔的刚度
B.增加桥面宽度
C.减小桥梁的跨度
D.增加桥梁的自重
12.关于桥梁抗震设计,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选用高强度材料可以提高抗震性能
B.选用低强度材料可以提高抗震性能
C.选用延性较好的材料可以提高抗震性能

桥梁抗震与抗风教学大纲

桥梁抗震与抗风教学大纲

桥梁抗震与抗风教学大纲桥梁抗震与抗风教学大纲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抗震与抗风能力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提高桥梁的抗震与抗风能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桥梁抗震与抗风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一、桥梁抗震教学内容1. 抗震基础知识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波传播特点和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学习地震烈度评定、地震动参数计算等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正确评估桥梁的抗震能力。

2. 桥梁结构与抗震设计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桥梁的结构类型、受力原理和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和适用范围,掌握桥梁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规范要求。

3. 抗震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桥梁抗震设计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桥梁类型的抗震设计差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抗震监测与评估学生需要学习桥梁抗震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了解桥梁抗震性能的实时监测和评估手段。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桥梁抗震监测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桥梁抗风教学内容1. 抗风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风的基本概念、风压的计算方法和风对桥梁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学习风洞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风洞试验在桥梁抗风设计中的应用。

2. 桥梁结构与抗风设计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桥梁的结构类型、受力原理和抗风设计的基本原则。

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风性能和适用范围,掌握桥梁抗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规范要求。

3. 抗风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桥梁抗风设计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抗风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桥梁类型的抗风设计差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抗风监测与评估学生需要学习桥梁抗风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了解桥梁抗风性能的实时监测和评估手段。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课程复习思考题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课程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一)与地震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①地震动:也称地震地面运动,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②地震区划:是按可能遭受的地震影响的危险程度将国土划分若干区,对不同的区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将其结果以地震区划图的形式表示出来③地震超越概率:是指工程场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遭遇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GA 等)的地震的概率,常以年超越概率或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表示地震重复周期:地震重复周期是指一定场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的地震重复出现的平均时间间隔④弹性地震反应谱:系指线性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某种反应量的最大值与系统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曲线⑤延性:系指其在强度或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或者说,延性是指材料、构件或结构在维持材料强度或承载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⑥整体延性与局部延性:通常称结构的延性为整体延性,称构件的延性为局部延性⑦静力延性与滞回延性:静力延性系指结构或构件在单调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延性,滞回延性系指结构或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⑧结构振动控制:系指采用某种措施使结构在动力激励下的响应不超过某一限量,以满足工程要求结构减震控制:系指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设置振动控制装置,以减小或抑制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⑨能力设计原理:在结构体系中的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之间,确立适当的强度安全性等级差异,确保结构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

从基本概念看,该原理类似于“保险丝”原理⑩约束混凝土:系指受压时的横向变形受到有效约束的混凝土(二)与风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①基本风速:开阔平坦地貌条件下,地面以上10m 高度处,100 年重现期的10min 平均年最大风速设计基准风速:在基本风速基础上,考虑局部地表粗糙度影响,桥梁结构或结构构件基准高度处100 年重现期的10min 平均年最大风速②风攻角:风的主流方向与水平面产生的夹角③静力扭转发散:在风的静力扭转力矩作用下,当风速达到临界值时,桥梁主梁扭转变形的附加攻角所产生的空气力矩增量超过了结构抵抗力矩的增量,而出现扭转角不断增大的失稳现象静力横向屈曲:横向静风荷载值超过桥梁主梁横向屈曲临界荷载值时出现的失稳现象④颤振:振动的桥梁通过气流的反馈作用不断吸取能量,振幅逐步增大直至使结构破坏的发散性自激振动驰振:振动的桥梁从气流量不断吸取能量,使非扁平截面的细长钝体结构的振幅逐步增大的发散性弯曲自激振动涡激共振:气流绕经钝体结构时产生旋涡脱落,当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的自振频率接近或相等时,由涡激力所激发出的结构共振现象抖振:风的紊流成分所激发的结构随机振动,也称为紊流风响应⑤静力三分力:气流绕过桥梁结构所产生的静力作用力的三个分量,阻力、升力和扭转力矩⑥节段模型试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试验):将桥梁结构构件的代表性节段做成刚性的模型,在风洞中测定其静力三分力或非定常气动力作用的试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试验:将桥梁结构按一定几何缩尺并满足各种必要的空气动力学相似条件制成的弹性三维空间模型,在风洞中观测其在均匀流及紊流风场中各种风致效应的试验⑦风振控制:为避免出现发散性风致振动或过大的限幅振动所采取的气动措施、结构措施或机械措施二、简答题1.面对地震灾害,我国当前采取的防震减灾对策是什么?①地震区划(国家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及地震安全性评价②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与抗震设计规范(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负责)③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各级政府负责)④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设计单位负责)⑤已建建设工程抗震加固(设计单位负责)⑥建设项目的抗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负责)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①地表断裂②滑坡③砂土液化④软土震陷3.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①地震动的幅值(最大振幅或峰值)②频谱特性(波形)③持续时间(简称持时)4.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遵从一定的标准,这就是抗震设防标准。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措施方案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措施方案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措施方案1. 引言桥梁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桥梁工程经常面临着灾害风险。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方案,对桥梁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地震防灾减灾措施2.1 设计抗震能力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应确定地震设计参数,并采用科学的地震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震动力而不倒塌。

同时,应做好地基处理和桥墩的加固工作,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2.2 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桥梁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报地震活动,为桥梁工程提供实时的地震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设备和远程监测技术实现,并与相关部门的灾害防控系统相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响应。

2.3 抗震设施和安全疏散通道在桥梁建设中,应预留足够的抗震间距和安全疏散通道,以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倾覆和坍塌。

同时,设置适当的抗震设施,如抗震支座、减震器等,以分散和减轻地震力对桥梁的影响。

3. 洪水防灾减灾措施3.1 桥梁设计高程在桥梁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洪水历史数据和洪水特性,确定桥墩和桥面的设计高程。

确保桥梁在洪水发生时不被淹没和冲毁,同时保障交通的畅通和行车的安全。

3.2 防洪墙和截水堰在桥梁的周边区域,修建适当的防洪墙和截水堰,用于挡水和减缓洪水的冲击力。

这些防洪设施应能够承受较高水压,同时要与桥梁的设计配合,确保水流不会对桥梁造成损坏。

3.3 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桥梁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利用水位、流量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河流水情,并通过预警系统对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报。

当洪水危险等级达到预警标准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交通管理机构,以便采取紧急措施和疏导交通。

4. 台风防灾减灾措施4.1 桥梁风载设计在桥梁的设计阶段,应根据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和当地台风的风力等级,确定桥梁的风载设计参数。

桥梁抗风与抗震

桥梁抗风与抗震

桥梁抗风与抗震1.桥梁抗震1.1桥梁的震害及破坏机理调查与分析桥梁的震害及其破坏机理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的科学依据。

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桥梁震害主要表现为:(1)上部结构的破坏:桥梁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不多,一般都是由于桥梁结构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引起的。

如落梁,一种是由于弹性设计理论采用毛截面刚度,这样就会低估横向地震作用和位移。

导致活动节点处所设置的支座长度明显不足以及相邻梁体之间因横向距离不足而引起的相互冲击,造成落梁及相邻结构的撞击破坏;另外一种是由于地基土的作用造成大的地震位移,这种桥梁震害主要发生在建在软土或者可能液化的地基土上的桥梁上。

软土通常会使结构的振动反应放大,使得落梁的可能性增加。

(2)支座连接部位的破坏:这中破坏比较常见,由于连接部位的破坏会引起力传递方式的变化,从而对结构其他部位的抗震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重震害。

这种破坏是抗震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3)下部结构和基础的破坏:下部结构和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引起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主要原因。

除了地基毁坏的情况,桥梁墩台和基础的震害是由于受到较大的水平地震力,瞬时反复振动在相对薄弱的截面产生破坏而引起的,从大量震害实例来看,比较高柔的桥墩多为弯曲破坏,矮粗的桥墩多为剪切型破坏,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型。

地基破坏主要表现为砂土液化,地基失效,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破坏及由于其上承载力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地面产生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沉,断裂。

(4)桥台沉陷,当地震加速度作用时,由于桥台填土与桥台是不完全固结的,桥台填土的纵向土压力增大,桥梁与桥台之间的冲撞会产生相当大的被动土压力,造成桥台有向桥跨方向移动的趋势。

由于桥面的支撑作用,桥台将发生以桥台顶端为支点的竖向旋转,导致基础破坏。

如果桥台基础在液化土上,又将引起桥台垂直沉陷,最终导致桥梁破坏。

以上所介绍桥梁的几种破坏形式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抗震措施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类型往往是不同的。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摘要:地震波和风荷载会影响桥梁结构的受力特性,从而影响桥梁的工作状态和运营寿命。

鉴于此,论文从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思想进行论述,分析静力法、反应谱法、位移设计法等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了桥梁抗风设计的理念,并研究了桥梁抗风静力计算、可靠性设计等。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抗风;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引言在地震力作用下,导致桥梁结构安全性不足,交通网络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研究桥梁抗震性能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通过对中小跨径桥梁进行相关试验,模拟桥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内力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桥梁抗震分为延性抗震和减隔震。

桥梁通过减隔震可以耗散能量,降低地震的反应。

风荷载对桥梁的影响同样较大,对桥梁造成的病害也是多方面的,但在早期桥梁设计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导致桥梁出现较大震荡,使桥梁出现疲劳破坏。

因此,本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

1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思想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桥梁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也就是按照可能遭受地震自然灾害、设计地震灾害和罕见的地震灾害,对桥梁建建筑工程结构进行多维度的标准设置和优化设计。

具体而言,体现在桥梁工程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期限范围内,发生多次的较小地震强度的地震自然灾害时,桥梁建筑工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保证桥梁工程建筑结构不受到损坏或呈现出轻微损害的现象,但能够保证桥梁建筑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

而在发生地震烈度较大,也就是常说的中震时,桥梁建筑工程结构整体进入一个非弹性工作阶段,可能对桥梁工程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毁,但经过工作人员的修补后,能够尽快恢复桥梁建筑结构的正常外观,能够尽早地恢复日常正常使用。

在发生较为罕见的特大地震时,桥梁建筑工程结构进入弹塑性的工作阶段,整个地震自然灾害可能会对桥体产生较大程度的破坏,但保证桥梁建筑结构不出现整体倒塌的现象,经过工作人员的抢救后,能够在某一时间段内限速限量地通车。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研究摘要: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桥梁结构不够安全,交通网络瘫痪,巨大的经济损失比比皆是。

因此,研究桥梁的抗震性能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对中小跨径桥梁进行了相关试验,模拟了地震力作用下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出桥梁的抗震分为延性抗震和隔震。

通过隔震,桥梁可以耗散能量,降低地震反应。

风荷载对桥梁的影响也很大,给桥梁造成的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在早期的桥梁设计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导致桥梁的振动和疲劳破坏较大。

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引言在进一步加快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基础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安全。

由于桥梁工程结构的施工环境复杂,桥梁结构往往架设在高山深谷等不稳定的基础结构上,桥梁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对桥梁工程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抗震设计是桥梁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桥梁结构的破坏力很大。

一旦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能满足基础设施的要求,地震发生时就容易导致桥梁结构的倒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风灾也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形式,其对桥梁的破坏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桥面的振动可能会导致桥上行人安全感的缺失,甚至会造成交通中断,同时也易引起桥梁构件的过早疲劳与破坏。

因此,本文研究桥梁抗震抗风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抗震抗风设计概述桥梁抗震设计主要分为概念设计和参数设计。

概念的主要分析方向是结构体,参数设计是计算地震力,校核构件性能,结构和支撑的变形等。

在地震灾害中,技术人员发现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不符合要求,即使计算精度再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也达不到使用要求。

因此,人们对抗震概念设计越来越重视。

桥梁的概念设计与参数设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桥梁结构风效应涉及三个方面:大气边界层内自然风特性、自然风对结构的作用、桥梁结构在自然风作用下的响应。

(2021年整理)桥梁抗风抗震复习

(2021年整理)桥梁抗风抗震复习

1震级: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

烈度:地震对地表及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2桥梁抗震设防的合理安全度原则——寻找经济与安全之间的合理平衡,既要使震前用于抗震设防的经济投入不超过当前的经济能力,又要使地震中经过抗震设计的桥梁的破坏程度限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确定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根据桥梁的重要性程度确定该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地震破坏后,桥梁结构功能丧失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损失;建设单位所能承担抗震防灾的最大经济能力。

3结构地震振动方程:4地震力理论也称地震作用理论,研究地震时地面运动对结构物产生的动态效果。

地震力研究:1确定性地震力理论(以地震运动为确定运动)2概率性地震理论(以地震运动为随机运动)5桥梁抗震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并为结构提供较强的抗震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正确选择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的结构形式;合理地分配结构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动力参数,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构件和材料的承载和变形能力;正确估计地震可能对结构造成的破坏,以便通过结构、构造和其它抗震措施,使损失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内。

6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从抗震的角度来看,理想的桥梁结构体系布置应是:从几何线形上看:是直桥,而且各墩高度相差不大。

弯桥或斜桥会使地震反应复杂化,而墩高不等则导致桥墩刚度不等,从而造成地震惯性力的分配不均匀,对整体结构的抗震不利。

从结构布局上看:上部结构是连续的,伸缩缝尽可能少;桥梁保持小跨径;在多个桥墩上布置弹性支座;各个桥墩的强度和刚度在各个方向都相同;基础是建造在坚硬的场地上。

要求上部结构是连续的,并尽可能少用伸缩缝,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落梁。

象简支梁以及使用挂梁的桥梁,相对容易落梁,在地震区使用时应考虑采用防止落梁的构造和装置。

要求桥梁保持小跨径,主要是希望桥墩承受的轴压水平较低,从而可以获得更佳的延性。

要求弹性支座布置在多个桥墩上,目的是为了把地震力分散到更多的桥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抗风与抗震1.桥梁抗震1.1桥梁的震害及破坏机理调查与分析桥梁的震害及其破坏机理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的科学依据。

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桥梁震害主要表现为:(1)上部结构的破坏:桥梁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不多,一般都是由于桥梁结构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引起的。

如落梁,一种是由于弹性设计理论采用毛截面刚度,这样就会低估横向地震作用和位移。

导致活动节点处所设置的支座长度明显不足以及相邻梁体之间因横向距离不足而引起的相互冲击,造成落梁及相邻结构的撞击破坏;另外一种是由于地基土的作用造成大的地震位移,这种桥梁震害主要发生在建在软土或者可能液化的地基土上的桥梁上。

软土通常会使结构的振动反应放大,使得落梁的可能性增加。

(2)支座连接部位的破坏:这中破坏比较常见,由于连接部位的破坏会引起力传递方式的变化,从而对结构其他部位的抗震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重震害。

这种破坏是抗震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3)下部结构和基础的破坏:下部结构和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引起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主要原因。

除了地基毁坏的情况,桥梁墩台和基础的震害是由于受到较大的水平地震力,瞬时反复振动在相对薄弱的截面产生破坏而引起的,从大量震害实例来看,比较高柔的桥墩多为弯曲破坏,矮粗的桥墩多为剪切型破坏,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型。

地基破坏主要表现为砂土液化,地基失效,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破坏及由于其上承载力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地面产生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沉,断裂。

(4)桥台沉陷,当地震加速度作用时,由于桥台填土与桥台是不完全固结的,桥台填土的纵向土压力增大,桥梁与桥台之间的冲撞会产生相当大的被动土压力,造成桥台有向桥跨方向移动的趋势。

由于桥面的支撑作用,桥台将发生以桥台顶端为支点的竖向旋转,导致基础破坏。

如果桥台基础在液化土上,又将引起桥台垂直沉陷,最终导致桥梁破坏。

以上所介绍桥梁的几种破坏形式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抗震措施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类型往往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桥梁设计中尤其是不规则桥梁和大跨度桥梁,必须从整体分析桥梁的抗震性能。

1.2抗震分析理论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应以地震场地运动为依据。

目前确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有静力法,动力反应谱法和动态时程分析法。

静力法假定结构与地震动具有相同的振动,把结构在地面运动加速度作用下产生的惯性力视为静力作用于结构物上做抗震计算。

动力反应谱法也是采用“地震荷载”的概念,从地震动出发求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但同时考虑了地面运动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比静力法有很大进步。

反应谱法概念简单,计算方便,可用较少的计算量获得结构的最大反应值。

目前大多数分析软件都能很好的处理反应谱计算的问题。

但是反应谱只是弹性范围内的概念,当结构在强烈地震下进入塑性工作阶段时即不能直接应用。

同时,地震作用是一个时间过程,但反应谱方法只能得到最大反应,不能反映结构在地震动过程中的经历。

而且针对大跨桥梁不能忽视的行波效应和多点激振都不能很好的考虑。

故大跨度桥梁的方案设计阶段,可以应用反应谱方法进行抗震概念设计以选择一个较好的抗震体系,在加以修正。

动态时程分析法从选定合适的地震动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出发,采用多节点多自由度的结构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建立的地震动方程,然后采用逐步积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从而分析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构件逐步开裂,损坏直至倒塌的全过程。

动态时程分析法可以使桥梁的抗震设计从单一的强度保证转入强度,变形(延性)的双重保证,同时使我们更清楚了解结构地震动力破坏的机理。

此外还有功率谱法,Push-over分析方法等,这些分析方法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3延性抗震和减隔震抗震设计(1)延性抗震所谓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的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一般用延性比指标来衡量。

延性抗震不同与强度理论的是它通过选定结构部位的塑性变形来抵抗地震作用,塑性作用一方面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另一方面塑性铰的出现使结构周期延长,从而减小地震产生的惯性力。

延性抗震验算所采用的破坏准则主要有:强度破坏准则,变形破坏准则,能量破坏准则,基于低周期疲劳特征的破坏准则以及用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来表达的双重指标破坏准则等。

强度破坏准则应用比较广泛,随着抗震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强度条件并不能恰当的估价结构的抗震能力。

这是由于结构在强烈地震中往往会进入弹塑性阶段。

这时结构的塑性变形消耗输入的地震能量。

结构的自振周期也会随塑性变形的扩展而变长!从而改变地震反应的特性;结构是否破坏将取决于塑性变形的大小或塑性消耗的能量,而不是或不完全是取决于结构的强度。

抗震设防标准总结起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这些标准意味着在遭遇到多遇地震时结构应该处于弹性状态。

在遭遇到中等程度地震时,结构应该处于弹塑性状态,但非弹性变形应该发生在结构的选定部位(塑性铰)。

当遭遇强烈地震时,结构可以经历较大非弹性变形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结构的变形不应该危机生命和造成结构丧失整体性。

对中等程度和强烈地震,规范推荐的设计地震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的延性以及允许多大程度的损伤。

延性抗震理论包括两个内容:1.在结构不发生大的破坏和丧失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构件的滞回耗能能力。

2.在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允许结构上选定部位出现塑性铰,以达到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减小地震影响的目的。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的两个阶段:1.对预期会出现塑性铰的部位进行详细的配筋设计2.对整个桥梁结构进行抗震能力分析验算,确保其抗震安全性。

影响延性的因素和延性抗震措施:材料:钢材是延性很好的材料,砖石砌体的延性则很差,钢筋混凝土介于二者之间。

组合结构的出现可以弥补现在桥梁结构延性设计的不足。

如型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等,其承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的钢筋混凝土一倍以上,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延性比明显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耗散能力有显著提高,从而呈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能够隔离、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减小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使桥梁的变形限制在弹性范围,避免由于产生塑性变形而造成累积损伤破坏和永久残余变形,这大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同时可以节约材料,降低造价。

构件的受力状态受弯构件梁的延性较大,而压弯构件柱的延性较小,桁架中压杆延性较差,尤其在钢结构中,很多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考虑杆件受压是就认为其退出工作。

所以在延性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构件的受力状态,合理的控制轴压比对结构的延性有巨大的作用。

构件形式同是压弯构件,细长杆件延性比粗短杆件好。

在桥梁桥墩设计中,对于粗大的柱可以分成几个长细比较大的柱,通过类似连梁的构件连接成整体。

这样不仅不会改变结构的强度而且能极大的提高柱子的延性。

这种方式逐渐被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

构件的破坏形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对延性影响很大,适筋梁及大偏压柱的受弯破坏时延性较好(钢筋先屈服,混凝土后压坏),剪切破坏延性较小。

斜破坏是突发的脆性破坏。

在桥梁尤其是桥墩设计中要绝对避免。

构件延性会直接影响结构的延性,有破坏形式的好坏可知构件不能过早剪坏。

对于桥梁结构,上部结构的设计主要受恒载、活载和温度等而不是受地震作用的控制。

由于地震力仅仅对柱、墩和基础这些下部结构施加巨大的应力,所以柱、墩和基础是设计的主要部位。

在结构的能力设计中,桥梁下部设计地震惯性力可以小于由地震所产生的弹性惯性力,从而使下部结构形成塑性铰并消耗掉一部分地震能量,桥梁的其他部分提供足够的强度保证所选定的能量耗散机制能在地震中形成。

所以利用桥墩延性抗震是当前桥梁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

桥墩延性抗震是将桥墩某些部位设计的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使在强震作用下使这些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周期、耗散地震能量。

在进行延性抗震设计时,按弹性反应谱计算塑性反应的地震荷载需要修正,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了综合影响系数来反映塑性变形的影响。

在具体的细部上:墩柱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使用螺旋形箍筋以便为墩柱提供足够的约束,如果采用的是箍筋,应控制箍筋间距(箍筋间距越小,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延性比就越大)。

另外墩身及基础的纵向钢筋伸入盖梁和承台应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以增强连接点的延性并且桥墩基脚处应有足够的抵抗墩柱弯矩与剪力的能力,不允许有塑性铰接。

对于较高的排架桥墩,墩间应增设横系梁以减少墩柱的横向位移和设计弯矩!采用将桥墩某些部位(如墩脚)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使在强震作用下使该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并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耗散地震力!针对目前大量高架桥倒塌毁坏的教训,必须加强对抗震支座、各种形式桥墩的延性研究,利用约束混凝土的概念提高它的延性。

(2)减隔震设计减震、隔振技术是简便、经济、先进的工程抗震手段。

减震是利用特制减震构件或装置,使之在强震时率先进入塑性区,产生大阻尼,大量消耗进入结构体系的能量;而隔振则是利用隔振体系,设法阻止地震能量进入主体结构。

在实践中,有时把这两中体系合二为一。

与依靠增加结构构件自身强度、变形能力来抵抗地震反应的传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结构的减、隔震技术无论在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方面还是在降低结构的工程造价方面都具有很明显的好处。

减震、隔震的基本原理:1.采用柔性支撑以增加结构的周期,减小结构地震反应。

2.采用阻尼器式能量耗散元件,以减小柔性支承处的相对位移。

3.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具有足够的刚性。

减隔震的基本原理可以用能量的观点来理解。

减、隔震结构在任意时刻的能量方程为: Ein = Eve + Ec+ Ep + Ei。

式中Ein为地震输入到结构中的总能量; Eve为结构的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 Ec为结构的自身阻尼耗能; Ep为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耗能; Ei为减隔震装置的耗能。

减隔震的原理可以认为减隔震装置比结构率先进入塑性阶段,利用自身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减小结构自身的耗能与塑性耗能,减轻结构的损伤破坏。

减隔震技术设计原则:采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时要分析其适用条件,正确选择、合理布置减隔震装置,并重视细部构件和构造的合理设计,以确保减隔震设计的效果。

减隔震技术并不是适合应用于各种情况。

场地比较软弱、不稳定、或延长桥梁结构周期后容易发生共振等情况,不宜使用隔震技术。

因此,在进行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之前需要判断该桥是否适合采用隔震技术。

经研究表明,只要满足下面任何一项件,就可以尝试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

(1)地震波的角度:适用于能量集中于高频的波。

(2)结构的角度:桥梁是高度不规则的,例如相邻桥墩的高度显著不同,因而可能存在对某个墩延性要求很高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