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管理学》笔记第八章管理决策
专升本《管理学》知识梳理与习题(管理创新)
专升本《管理学》知识梳理与习题(管理创新)第一篇:专升本《管理学》知识梳理与习题(管理创新)第十一章管理创新一、学习要求1.了解管理创新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及创新的过程;2.掌握技术创新的含义及内容;3.掌握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风险及控制;4.掌握制度创新的含义及意义;理解什么是适应型组织;5.了解企业文化将在哪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二、学习内容要点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同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其任务是保证组织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
但是,组织是在动态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仅有维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组织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或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周边环境,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就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维持和创新是管理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芮明杰教授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这样一个概念至少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第一,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第二,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第三,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方法。
第四,设计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第五,进行一项管理制度的创新。
创新是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需要;创新是组织维持自身生命活力的需要;创新是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创新是成功之路;创新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导致管理创新的最大背景,而管理观念更新、管理理论的发展则是管理创新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这样几个阶段。
一般认为,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并以技术突破为基础,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后,推出为市场所接受的,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创新。
2022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背诵资料(6-8章)
第六章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包含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及组织发展阶段五种类型。
1.环境:管理活动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作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环境的复杂性影响组织部门和岗位设置,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组织结构。
2.战略:钱德勒认为,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的阶段,即数量扩大阶段、地区开拓阶段、纵向联合开拓阶段和产品多样化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3.技术:伍德沃德根据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将生产技术分为三类:单件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技术,流程生产技术。
4.规模:小规模的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层级少,集权化程度高,复杂性低,协调比较容易,而大规模组织正好相反。
因此,规模因素是影响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变量。
5.发展阶段:一般来说,组织的发展会经历生成、成长、成熟、衰退和再生五个阶段。
组织设计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进行。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4.责权对等原则;5.柔性经济原则三、直线制组织优缺点优点:1.设置简单;2.权责关系明确;3.有利于组织的有序进行;缺点:1.专业化水平低;2.缺乏横向沟通;3.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4.权力过分集中,容易滥用职权。
四、直线职能制组织的优缺点优点:1.统一指挥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2.能够有效减轻管理者负担;缺点:1.协调难度大;2.损害下属的自主性;3.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降低决策效率;5.增加管理成本。
五、事业部制组织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管理者专注于战略规划与决策;2.有利于培养通才;3.提高了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缺点:1.机构重叠导致管理成本上升;2.容易滋生本位主义。
六、矩阵制组织优缺点优点:1.机动性强;2.目标明确;3.通过异质组织实现创新;4.沟通顺畅。
缺点:1.稳定性差;2.多头指挥;3.权责不对等。
七、组织结构的演变趋势企业在不断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动态调整,扁平化、柔性化、无边界化、虚拟化成为组织结构演进的大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_727管理学综合_《管理学》王凤彬 笔记第八章 控制
第八章控制本章内容要点·控制的概念,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的过程;·控制的类型:按控制的时点、结构、来源和手段分类;·实施有效控制的原则和技巧;·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控制的典型领域:生产、成本、质量、财务、库存和人员的控制。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计划制定得多么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得多么合理,领导方式与激励手段采取得多么有效,都不可能保证所有的活动都按照计划执行。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所应达到的目标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那么,如何保证有效地执行计划呢?这就需要控制。
第一节控制的含义一、控制的概念控制就是管理者保障实际活动与规划活动相一致的过程。
随着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对控制的认识也越来越充分,不少管理学者对控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管理科学的先驱法约尔曾这样描述控制:“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已发布的指示及所制定的原则,其目的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以便改正和避免再犯。
对一切的事、人和工作活动都要控制。
”孔茨也说:“控制工作就意味着确定标准、执行标准、衡量执行情况,并采取措施努力纠正偏差的一系列工作。
”因此可以认为,所谓控制,就是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两者相吻合的过程。
简单而言,控制就是管理者确保实际活动与规划活动相一致的过程。
控制作为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和领导等其他职能,必须伴随有效的控制职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只有依靠控制职能才能得以有效运转、循环往复。
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控制职能是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承担的主要职责。
专升本管理学简答论述题新编: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专升本管理学易考大题最新整理——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简述战略计划及其特征。
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其特点是:(1)涵盖的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宽广;(2)内容抽象、概括,不要求直接的可操作性;(3)不具有既定的目标框架作为计划的依据,设立目标本身成为计划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4)方案往往是一次性的,很少能在将来得到再次或重复的使用;(5)前提条件多是不确定的,执行结果也往往带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2.简述计划的性质与作用。
计划的性质:(1)计划工作的首要性。
一方面,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支持和保障计划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
另一方面,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通常只有有了计划,人们才能开展其他的管理活动。
(2)计划工作的普遍性。
一切有组织的活动都必须有计划,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担负或多或少的计划工作计划的作用:(1)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指挥的抓手;(2)计划是管理者实施控制的标准;(3)计划是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手段;(4)计划是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工具;(5)计划是激励人员士气的依据。
3.简述计划编制的过程。
(1)制定计划目标。
目标是组织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2)估量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组织的将来状况与现状之间必然存在差距,客观地度量这种差距,并设法缩小这种差距,是计划工作的重要任务。
(3)预测未来情况。
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影响组织工作活动的未来环境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4)制定计划方案。
制定计划方案包括提出方案、比较方案、选择方案等工作。
(5)实施和总结计划方案。
组织中的计划部门应参与计划实施,及时获取有关计划实施情况的信息,总结和积累经验。
4.(2021年·论述题)简述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点(特征)。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0)是德鲁克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目前已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系统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黑龙江统招专升本管理学第八章控制职能
黑龙江统招专升本管理学第八章企业管理一、思维导图二、本章重点名词解释1、企业法人治理制度:是指为维护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企业的权力制衡关系和决策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2、顾客让渡价值:菲利普·科特勒于1994年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3、生产管理:是指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促进生产的效率化、效益化、以保证企业生产目标实现的过程。
4、财务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根据资金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组织企业资金运动,正确地处理企业财务关系,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5、市场营销:是指商品经营者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核心。
以有效实现经营目标为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商品交换的行为与过程的总和。
三、本章重点大题(一)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1、定义: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2、主要特点:(1)股份有限公司是完全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股东成为单纯的股票持有者,他们的权益主要体现在股票上,并随股票的转移而转移。
(2)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总额划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并以股份的多少计算股东的权益。
(3)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体制。
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负责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再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日常运营。
(4)股份有限公司有许多优越性:最显著的优点①是通过在交易所上市,向社会发行股票,可以大规模地筹资,迅速扩展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②股东负有限责任,降低了股东投资风险;③由于股票的迅速自由转让,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股东通过抛售股票,即“用脚投票”的方式,迫使经理人员必须全力提高企业绩效。
(5)股份有限公司的缺点主要有:①设立与变更程序复杂;②股东关注的是从股票升值中获利,不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③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复杂委托代理关系等问题。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笔记与考试重点整理(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管理学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目录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第一节管理活动 (1)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2)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 (4)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6)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6)第二节决策过程 (7)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 (7)第四节决策方法 (7)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1)第七章战略性计划和计划实施 (14)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14)第二节战略计划选择 (18)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 (20)第八章组织设计 (22)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22)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23)第九章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 (27)第一节组织变革 (27)第二节组织文化 (28)第十一章领导概论 (28)第一节领导的内涵 (28)第二节领导风格类型 (29)第三节领导理论 (30)第十二章激励 (32)第一节激励原理 (32)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组织:定义: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要素: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管理业务活动)、组织资源(人,财、物、信息)组织环境2.企业:定义: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求来组织安排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元,是特殊的经济组织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二、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信息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三、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的并与别人沟通的过程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把新想法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欧美,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024广东统招专升本《管理学》知识考点汇总
2024年广东省统招专升本管理学黄金考点汇编考点一、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职能与性质(1)定义: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学的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2、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1)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考点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心思想: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主要理论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适应。
2、法约尔及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1)亨利•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要点:“5+6+14”,即:●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管理学PPT第八章决策解析
分 析 比 较 方 案
选 择 满 意 方 案
实 施 决 策 方 案
认识和分析问题是决策过程中最为 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 重要是因为问题不清,难以决策, 问题找错,一错百错。 困难是因为真正的问题常常为众多 的表象所掩盖,需要我们进行深入 的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一、商务决策模拟练习作业交流
合同洽谈 合同执行
甲乙两家公司,经多次谈判 ,达成了一个一揽子交易合 同,这一合同分六笔交易。
决策规则
在实施合同的过程中,双 方遵循以下的市场规则( 以出红黑牌为例)
六笔交易一笔一笔做,做完一笔再做下一笔; 每一次交易双方同时出牌,若双方均为红牌,则各得利润30万元,若 双方均为黑牌,则双方各亏20万元,若一方为红一方为黑,则红方亏 50万元,黑方得50万元。其中第3轮和第6轮损益值加倍。 各方每一次出什么牌,由各方董事会集体决策。
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 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
思考题: 什么时候 我们需要 进行决策 ? 需实现的目标
决策或是为 了解决某个 问题,或是 为了实现一 定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 无从决策, 没有问题则 无需决策。
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决策的前 提条件是:
–要解决的问题必 须十分明确。 –所追求的目标必 须可检验可衡量。
模拟练习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 为股东赢得最大的利润 游戏目标: 在模拟比赛中胜出
在参加模拟的各 小组中获得利润 大的组奖励 在各小组中赢利 少的组的组员每 人加做一篇“管 理随笔”
决策模拟练习步骤
1
选择决策模拟练习对象小组;
2
各自画好表格,以便记录交易过程和结果
河南省专升本管理学第八章 人员配备
新技术和新方法
性
• 能较客观地评价组织工作,洞 • 需要较长调整时间来适应组织
察存在的问题
环境和工作
• 能聘用到已经受过训练的人员, • 外聘管理人员可能照搬老经验
及时满足组织对人才的需要
来管理新组织
• 使用较灵活,组织可根据组织 活动情况与外聘者签订短期或
临时的工作合同
三、人员选聘的途径与方法
(三)企业在选择招聘方式时应注意的因素
三、人员选聘的途径与方法
(二)组织外部人员招聘
1.外部招聘的途径
职业介绍机构与人才交流市场
猎头公司
校园选聘
公开招聘
三、人员选聘的途径与方法
(二)组织外部人员招聘
1.外部招聘的途径
途径
优点
缺点
职业介绍机构与 人才交流市场
应聘者面广,中间环节少,人 应聘人员的素质高低不齐;选聘时
员选用耗时较短,并且可以避 间短,对他们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
1. 所需选聘人才的层次。一般来说,高层次管理人才选拔 应内部优先。
2. 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外部环境变化剧烈时,企业宜从 外部选聘适合的人才。
3.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由于发展速度较快,仅仅依靠内部 选拔与培养企业人才队伍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同时由 于企业人员规模的有限,内部招聘选择余地相对较小。
化建设
帮助组织成 员成长
创造良好的 组织环境
三、人员培训的的方法
(一)培训分类
岗前培训
• 新成员到职培训 • 调职人员岗前培
训
在职培训
• 目的在于提高其 工作效率,以更 好地协调组织的 或 者部门根据岗位 需要,组织人员 进行某一主题的 培训工作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第8章决策(管理决策)
《管理学》周三多习题与答案第8章决策(管理决策)第八章决策(管理决策)一、复习要点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2、决策的分类、特点。
3、古典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4、行为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5、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
6、决策的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7、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政策指导矩阵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9、线性规划的主要步骤。
10、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1、决策树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2、几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主要内容。
关键名词:决策;长期决策、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个人决策;初始决策、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波士顿矩阵、政策指导矩阵、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决策树、树状图、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习题之填充题1、决策是指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2、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3、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4、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赫伯特·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7、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8、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9、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西蒙,他提出了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10、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地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
11、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
专升本管理学基础上课笔记
管理学基础上课笔记第一章管理学与管理理论识记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事宜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3)管理采用的基本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6)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基本职能:1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经过精心设计、计划而建立的个人地位和权责关系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名集体,并产生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但没有强制性。
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的组织社会生产力,故也称作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它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主要角色类型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P6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可分为{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可分为{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可分为{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1)技术技能2)概念和决策技能3)人际和沟通技能参考书本P8霍桑试验:第一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访谈调查;第四阶段接线工作室试验。
2022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背诵资料(3-5章)
第三章决策及决策过程一、决策的功能与任务。
决策的功能:1.从组织层面上看,决策能够为组织确立明确的方向。
2.从个体层面上看,决策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决策的任务:1.从外部环境视角看,决策的任务是让组织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从组织内部视角看,决策的任务还包括调整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
二、决策与计划的关系。
1.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2.决策和计划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计划详细确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侧重点不同:决策侧重方案的选择,计划侧重工作安排;4.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5.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三、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2.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3.具有不同背景、经验的不同人员在选择收集的信息、要解决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往往都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4.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5.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
缺点:1.速度、效率可能低下;2.有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3.有可能出现更关心个人目标的情况。
四、决策的过程1.识别问题。
识别问题就是要找出现状与预期结果的偏离,他是决策过程的开始,以后各个阶段的活动都将围绕所识别的问题展开。
2.诊断原因。
识别出问题不是目的,关键还要根据各种现象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3.确定目标。
分析问题的各个构成要素,明确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确定重点,以找到本次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即确定目标。
4.制定备选方案。
明确了决策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后,决策者要找出约束条件下的多个可行方案,并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进行预测。
5.评价、选择方案。
(完整word版)专升本-管理学简述的知识点
绪论二、管理的职能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 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 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 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 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责任原理(三角定理)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科学管理思想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主要贡献泰罗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 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 泰罗也因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其主要观点和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提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2)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3)提出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三、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贡献从理论上概括出一般管理的原理、要素和原则, 把管理科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使管理科学不仅在工商业界受到重视, 而且在对其他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学管理思想的特点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的分离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强调组织形式而忽视人的社会性二、行为科学霍桑实验(内容、目的和结论)(1)车间照明实验(2)工作时间等条件实验(3)工作态度的会见与交谈实验(4)影响职工积极性的群体实验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5.管理科学学派6.权变学派管理环境第一节外部环境因素三、五力分析方法(图1)第二节内部环境因素二、文化环境组织文化及其特点、构成要素及功能计划目标管理二、计划的分类3.按影响程度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分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三、目标管理1.组织目标及其特点2.组织目标的作用3.目标管理原理4.目标管理的四要素5.目标管理过程决策二、决策的程序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可行方案4.比较和选择方案5.执行方案6.检查处理三、决策的分类1.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3.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4.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5.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6.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五、决策的理性限度1.决策的合理性要求就组织而言, 判断一项决策是否合理, 实际上是要评价该项决策所选方案的实施相对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效果。
《管理学》专转本复习大纲-决策-复习大纲
《管理学》专转本复习大纲第3章决策§3-1 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管理学派创始人----西蒙【考纲重点】:一. 决策的含义: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二. 特点:1. 目标性。
2. 可行性。
3. 选择性。
4. 过程性。
5. 动态性。
§3-2 决策的类型【考纲重点】:一. 决策的类型1. 以决策的起点为标准:初始决策、追踪决策。
2. 按决策范围和影响程度不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3. 按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①程序化决策:日常例行决策,可以依标准化的例行做法处理的重复决策。
例如:上班迟到的处罚决策。
招聘新员工的决策。
②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通常用于对新出现的、不确定性的机会或威胁做出应对。
例如: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国际化经营、并购、再造流程以提升效率、是否卖掉赔钱的部门等决策。
4. 按决策主体的不同: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5. 按环境因素的可控性不同: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①确定型决策:指在稳定 (可控) 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例如: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其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并预计需求量持续上升,则企业只要拟定多个可行的生产方案,从中选出生产量最大的那个决策方案并投产即可。
②风险型决策:即随机决策,此类决策中,决策者无法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③不确定型决策: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该决策是最困难和风险最大的,它和风险型决策同属于非程序化决策。
§3-3 决策的步骤【考纲重点】:一. 决策过程1. 识别并诊断问题。
2. 明确目标。
3. 拟定方案。
4. 筛选方案。
5. 执行决策。
6. 评估效果。
§3-4 影响决策的因素【考纲重点】:一. 影响决策的因素1. 信息的获取状况2. 环境的稳定状况3. 觉得问题的性质:①问题的重要性。
福建专升本管理学决策
福建专升本管理学决策文档一、引言福建省专升本考试是广大在职人员提高学历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管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多方面的学科,对于在职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管理学决策的角度来分析福建专升本管理学考试的重要性,并探讨在管理学决策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
二、管理学决策的基本概念1. 管理学决策的定义管理学决策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在所面临的不同选择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的过程。
管理学决策是管理者权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做出合理的选择的过程。
2. 管理学决策的特点1.目的性:管理决策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2.不确定性:管理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需要管理者进行权衡和分析。
3.风险性:管理决策可能会带来风险和代价,管理者需要在风险和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4.系统性:管理决策需要考虑整体系统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福建专升本管理学决策分析1. 专升本考试的重要性福建省专升本管理学考试作为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一种重要途径,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这一考试,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2. 福建专升本管理学决策的作用管理学决策在福建专升本考试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学科选择决策: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学专业方向。
•学习时间分配决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能够兼顾工作和学习。
•备考策略决策:制定备考计划和策略,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3. 管理学决策的原则在福建专升本管理学考试中,管理学决策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决策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决策。
•灵活性原则:考虑到不同情况和因素的变化,决策需要灵活应对。
•风险控制原则: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风险和代价,并采取控制和应对措施。
四、结论福建专升本管理学决策对于在职人员提升管理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遵循管理学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优化决策,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管理学》笔记第八章管理决策
第八章管理决策
决策是管理的本质,管理的各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都离不开决策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三: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一: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1:长期决策: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
2:短期决策: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
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物资储备、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1:战略决策: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
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情况下进行的决策。
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2: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六)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确定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在决策中,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一个方案取决于对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2: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
在这种决策中,决策的结果有多种,决策者不知道会发生哪一种结果,但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已知。
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种结果,也不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如何。
二:决策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含有目标的确定
2:可行性:每个决策的方案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3: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4: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5:过程性:a:组织中的决策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b:在这一系列的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6:动态性: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有关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
——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盛行与50年代以前
观点: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得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假设: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都是“完全理性的”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二:行为决策理论
赫伯特。
西蒙《管理行为》中提出“有限理性”“满意原则”
发现:影响决策者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的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经验等
主要内容: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资源利用的限制,决策者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能做到全部了解。
决策者的选择的理性是有限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很重要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三:当代决策理论
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一:决策的过程
1:识别问题 2:确定决策的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拟定方
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方案 8:评价决策效果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
1: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2:对环境的习惯反映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二)过去的决策:一般情况下,决策不是一张白纸上的初始决策而是对初始决策的完善和调整或改变
(三)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影响其对方案的选择
(四)伦理:决策者是否重视伦理以及采用何种标准会影响其对待行为或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决策
(五)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影响成员对待变化的态度,进而影响一个组织对方案的选择和实施
(六)时间:美国学者威廉把决策分为:1:时间敏感型决策:那些必须立刻迅速作出的决策2:知识敏感型决策:对时间要求不高,而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决策。
如:组织中大部分的战略决策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比较常用的决策方法
方法: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
4项原则:1: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2:建议越多越好,在此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所什么
3: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越好
4: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得它更具有说服力
时间1——2小时;参加者5——6人为宜。
(二)名义小组技术
方法:召集一些有知识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内容告诉他们,并请他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备选方案和意见写下来,然后按顺序陈述意见,再对所有方案进行投票。
管理者最后仍有权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方案
(三)德尔菲技术
——兰德公司提出德
当企业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时:
步骤:1:设法取得有关专家德合作 2: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德意见并对实现新技术突破所需德时间作出估计 3: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反映专家们的意见,再把综合意见
反馈给各位专家。
4: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
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运用该技术的关键:1:选择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和机会的性质2: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较好 3:拟定好意见征询表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一)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美国波斯顿公司提出
⑴.BCG矩阵:横轴代表市场份额份额;纵轴表示预计的市场增长
⑵.现金: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吉星: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问号: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瘦狗: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⑶.BCG假定:累积学习曲线如果公司能够适当地生产产品和管理生产过程,则产品生产量积累的每一个显著的啬,都会带来可预计的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二)政策指导矩阵书p257页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只有一种并为管理者所知,则须采取确定型决策方法
1:线性规划 2:量本利分析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 2:大中取小法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