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通过上面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总结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平面镜是一种平整的表面,其反射面是根据数学规律定型的。

平面镜在单一颗粒体内或是虚拟的反射镜面,通过反射光来成像。

平面镜的特点包括:1.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理想镜像:镜面所成的像与实物同侧;3. 镜面成像:像的大小位置与实物相同;4. 径线追踪:光线的反射路径与入射路径相对称。

二、物体的位置与像的位置1. 物体在镜子的前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前面时,镜子内的光线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2. 物体在镜子的后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后面时,镜子内的光线同样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形成实像。

实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三、像的性质1. 放大: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增加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增加;2. 缩小: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减小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减小;3. 正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相等时,像是正立的;4. 倒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不相等时,像是倒立的。

四、成像规律的应用1. 利用镜子成像规律可以设计反光镜和望远镜等光学设备;2. 镜面成像规律还可以应用在摄影、摄像、照明等方面。

五、平面镜成像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观察平面镜的成像规律;2. 实验材料:平面镜、小灯泡等;3. 实验步骤:将小灯泡放置在平面镜的前面,观察反射得到的虚像。

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 为什么镜面反射会得到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射后在感知上得到的信息,它是光线反射所产生的结果。

由于平面镜的光线是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所以造成了虚像的出现。

2. 平面镜真实的成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真实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反射形成的实际的像,在光学中也称为实像;而虚像是指通过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存在实际的像,只是观察者感知到的图像,因此在光学中也被称为虚像。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光的色散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__线会聚成的像,_______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4)像是_______。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b)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c)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d)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作图要画_______、标清_______,平面镜的背面画上_______。

实际光线画_______,虚像、法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画_______。

知识点三:平面镜的利用(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附答案: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 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答: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 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答:会出现重影,不利于测量物距与像距c) 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答: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或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确定像的位置,把完全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平面镜前,通过平面镜看镜前物体的像,把另一物体放在镜后像的位置。

d)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答:未点燃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因为虚像钻进桌子里面或在空气中。

e)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答:将光屏放在虚像后面,然后眼睛要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像是否能呈在光屏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大小和物体相同;(等大)2、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等距)3、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正立)5、平面镜成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成像(如照镜子)3、同时改变光路和成像(如:潜望镜)三、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1、凸面镜(如图甲):对光的反射有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倒后镜 2、凹面镜(如图乙):对光的反射有会聚作用。

应用:手电筒、探照灯、太阳灶、卫星天线等,山路转弯处的扩大视野的凸面镜。

四、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汇总 1. 实验中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实验中取两支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验证像物是否等大;3.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4.实验中还需要用刻度尺(或者方格纸)是为了验证像物是否等距;5. 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6. 实验中应采用较薄的玻璃板,目的是防止成 2 个像产生干扰;6.在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无法与蜡烛的像重合,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7.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将会出现蜡烛 A 的像无法与蜡烛 B 重合。

87.用跳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重新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办法为将前面的跳棋子照亮;9.寻找 A 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A 这一侧观察;10. 为了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方法是将白纸放在 B 蜡烛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

11.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实验需要多次(3 次)。

12. 实验时,要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后面的蜡烛不能点燃。

初二镜面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镜面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镜面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镜面成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当光线经过反射后在镜面上形成的像。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有关镜面成像的知识。

本文将对初二阶段涉及的镜面成像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是一种平整的镜面,镜面呈现出平滑的面貌,没有弯曲或凹凸的特点。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如下:1. 成像位置:平面镜的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和观察者位置有关。

观察者与物体的连线经过平面镜后,在镜面背后与观察者-物体连线相交的位置即成像位置。

2. 成像性质:平面镜成像呈现出的是虚像,虚像与实物相对称,并且与实物大小相等。

3. 视线和光线关系:视线是指观察者的眼睛与成像位置之间的连线。

在平面镜成像中,视线与光线互相平行。

二、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是一种厚在中心处较薄的透镜,它的两面均为曲面。

凸透镜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如下:1. 成像位置:凸透镜有两种成像位置,即物体位于凸透镜近焦点处或物体位于凸透镜远焦点处。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近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凸透镜的远焦点处,成像是放大且正立的。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远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凸透镜的近焦点处,成像是缩小且倒立的。

2. 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像呈现出的是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放大且正立的实像;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为缩小且倒立的实像。

3. 光线与透镜的交互作用: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光线的折射规律,我们可以确定经过透镜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确定成像位置。

三、凹透镜成像凹透镜是一种厚在中心处较厚的透镜,它的两面均为曲面。

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如下:1. 成像位置:凹透镜有两种成像位置,即物体位于凹透镜近焦点处或物体位于凹透镜远焦点处。

当物体位于凹透镜近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凹透镜的远焦点处,成像是缩小且倒立的。

当物体位于凹透镜远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凹透镜的近焦点处,成像是放大且正立的。

4.3平面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这样方便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② 实验中应该选用薄玻璃板。若选用的玻璃板较厚,实验
中就有可能在玻璃板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的像。
③ 实验中玻璃板应与白纸垂直。若玻璃板与白纸不垂直,
则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
④用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明亮,便于观察。
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平面镜成
不能用光屏承接
像、倒影
感悟新知
例 2 [中考·泰州]如图5 所示,请根据平面镜 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B′。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像和物体到平 面镜距离相等”的知识作图。 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 端点A、B 关于平面镜的对 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 在平面镜 中的像。
⑤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加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
感悟新知
知1-讲
(3)准确比较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白纸用于标注玻璃 板、蜡烛以及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及像到玻 璃板的距离。
(4)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出现 偶然性。
感悟新知
方法技巧
知1-讲
◆等效替代法:在保证某种效果(特征和关系)相同的前提
拓展延伸
知3-练
◆潜望镜的原理是上面的、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
射到潜望镜上面的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
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上面
的、远处的物体。
◆潜望镜所成的像比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远,远的距离
等于两平面镜中心的距离。
课堂小结
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4.3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

如图所示。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二、球面镜1.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1.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

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因为在考查此问题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知识和作图问题都会涉及到,具有代表性。

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上,并经常看到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概率很高,并经常以填空题出现;对平面镜应用也属于常考内容,并以选择题出现较多。

至于对面镜的考查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也曾出现过此类考题。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3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较高,大部分都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典例一:(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年末复习要点:《平面镜成像》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年末复习要点:《平面镜成像》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年末复习要点:《平面镜成
像》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专门重要,大伙儿一定要认真把握,查字典物理网为大伙儿整理了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要点:《平面镜成像》,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平面镜
1、表面平滑的面镜叫平面镜。

平坦的玻璃表面、安静的水面等都可看出平面镜。

2、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具体特点为:(1)像与物大小相等(等大),(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等距),(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4)像与物左右相反(反向),(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三、球面镜
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面镜叫做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发射式望远镜等。

只要如此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打算和小目标,就能够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提供的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要点:《平面镜成像》,祝您学习愉快!。

平面镜成像规律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规律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规律知识点1.光线的反射规律:根据卢瑟福定律,入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规律适用于平面镜上的所有光线。

2.成像距离:物体在平面镜上的成像距离等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如果物体在镜面前方,成像距离为负数,表示成像在镜子背后;如果物体在镜面后方,成像距离为正数,表示成像在镜子前方。

3.成像大小:物体在平面镜上的成像大小等于物体的实际大小。

平面镜实质上是反射,而不是折射,因此它不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也不改变成像物体的大小。

4.成像位置:物体与其成像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利用光线追迹法,可以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它们与平面镜的交点,从而确定物体的成像位置。

光线追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入射光线:从物体上的一点发出的入射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产生一点。

这个交点就是成像物体的一点。

通过对多个物体上点的光线追迹,可以确定整个成像物体。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产生的光线。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行光线法则确定。

平行光线法则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反,并且它们之间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

通过光线追迹法,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镜的成像位置和大小。

例如,当物体位于平面镜前方,光线追迹法可以确定成像位置在镜面背后,并且成像是倒立的。

另外,还有两个常见的特殊情况:-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无穷远时,物体的成像位置在焦距处。

此时,成像是实际大小的倒立虚像。

-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物体的成像位置在无穷远处。

此时,成像是实际大小的倒立实像。

总之,平面镜成像规律是根据光线的反射规律和成像距离、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上的成像特点。

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光学设计和实验研究。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知识点总结

平面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其镜面是一个平面。

在光学学科中,平面镜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并且在光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应用。

1.平面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平面镜具有平滑、光亮的物体,用于反射光线。

-平面镜的镜面是一个完全平坦的表面,它是由一个反射后镀上金属的玻璃或塑料制成的。

-平面镜的反射过程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具有镜面反射、反射光线的辉光以及景物的左右颠倒等特点。

2.平面镜的种类:平面镜可以分为平面凸镜和平面凹镜两种。

-平面凸镜:凸面镜的反射面弧形向外凸起,射入它的平行光线在镜面上反射后会向外辐射,形成一个虚像。

一面镜会有真实的图像,图像较小,与物距之比正确定义。

-平面凹镜:凹面镜的反射面弧形向内凹陷,射入它的平行光线在镜面上反射后会收束到一点上,形成一个真实的图像。

远在凸透镜的焦点F上得到焦点,有一个相当性称为物体放大率。

3.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物体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物距是物体与镜面的距离,记作P。

-像距是像与镜面的距离,记作Q。

-焦距是镜面的焦点与镜面的距离,记作F。

-平面镜成像过程中满足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为1/P+1/Q=1/F。

4.平面镜成像的图像特征:-平面镜成像过程中,物体与图像之间具有以下特征:-平面镜所成的图像是物体的反射,因此具有镜像的特征,图像与物体之间左右颠倒。

-平面镜所成的图像是虚像,不能在屏幕上收集光线。

-平面镜所成的图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正,负或零,视物体与镜面的位置关系而定。

5.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平面镜用作镜子:平面镜可以用作化妆、理发、梳妆等活动中的镜子,使人们看到自己的真实镜像。

-平面镜用作反射器:平面镜可以用作指示方向的反射器,例如车辆后视镜,使驾驶员能够看到后方的交通情况。

-平面镜用作光源反射:平面镜可以用于将光源的光线反射到特定方向。

例如,汽车大灯中的反光镜将光束反射到前方道路,以提供灯光照明。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它能够反射光线并产生图像。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对理解光学原理和解释光学现象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讨论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成像规律。

一、平面镜成像基本原理当平行于光轴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根据镜面法则,它们将会被镜面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如下:1.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共面。

二、实物、像的定义在平面镜成像中,我们将要讨论两个重要的概念:实物和像。

1. 实物:实物是指放置在镜面前的物体,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2. 像:像是由平面镜反射光线所确定的,在空间中看起来与实物位置相同的虚拟物体。

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

三、平面镜成像规律根据平面镜的特性和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平面镜成像规律:1. 光线的反射性质: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2. 成像特点:平面镜只能产生虚像,虚像位于实物的后方。

四、实物与像的位置关系在平面镜成像过程中,实物和像的位置关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实物在镜面前,像在镜面后:实物通过平面镜成像后会形成一个与实物位置相同、大小相等的虚像,且虚像位于实物的后方。

2. 实物在镜面前,像无穷远处:当实物与平面镜的距离很大时,像将会形成在无穷远处,并且呈现与实物大小相等的虚像。

3. 实物在镜面前,像与实物重合:当实物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像将会形成在镜面内,且呈现与实物位置重合的实像。

五、平面镜成像的倍率在平面镜成像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重要的参数:倍率。

倍率是指像的高度与实物高度之比。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倍率为正:当像位于实物的相同侧时,像的高度与实物高度之比为正数。

2. 倍率为负:当像位于实物的对侧时,像的高度与实物高度之比为负数。

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①像和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二、平面镜成虚像1、平面镜成虚像①作图法理解虚像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平面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起来就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

人们会感觉S’处真有一个光源一样,如图所示。

S’就是S在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虚像。

物体上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像点共同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特点实像虚像光线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承接可以用光屏承接不能用光屏承接是否能看到能用眼看到能用眼看到像的特点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正立的,如平面镜成像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①从发光点S任意引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②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做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较于点S’,S’即为发光点S的像。

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①过发光点S向平面镜引垂线,并延长;②在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这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③标出像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如图所示。

由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较为简单,所以作图时常用此方法,它是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来完成光路图的。

四、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均属于光的反射现象)2、平面镜成像的特色: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3、技巧:平面镜成像形状可从纸张反面看4、平面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环境:黑暗环境,方便察看(2)、采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便于确立像的地点(3)、玻璃板的选择: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假如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均成像,在玻璃板后方出现两个相重的影像(4)、玻璃板的搁置:竖直搁置。

假如玻璃板搁置倾斜,则在玻璃板后不论如何挪动蜡烛,都找不到物与像重合的点。

(5)、蜡烛的选择:两支完整同样的蜡烛。

选完整同样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6)、实验次数太少得的结论不行靠,由于:试验次数太少,结论拥有有时性,不具备普遍性(7)、玻璃板后蜡烛与像完整重合说明:物与像大小相等。

(8)、玻璃板后放光屏,光屏上不可以承接到平面镜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9)、做完实验,办理白纸的方法:连结物与像的对应点,用刻度尺丈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0)、刻度尺的作用:丈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1)、假如有坐标方格纸,则选择坐标方格纸而不用白纸,由于利用坐标方格纸能够直接在纸上确立物与像的地点关系。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如:穿衣镜、潜望镜、医学检查牙齿的镜子,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反光镜等)6、凸透镜对光拥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线。

利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反光镜等7、凹透镜对光拥有汇聚作用。

应用:汽车前灯反光装置、太阳灶等。

8、平面镜成像作图步骤:引垂线、延伸垂线、取等距点、虚线连结像点(注意应用:反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过像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所有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中,平面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使用平面镜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了解周围的环境以及更好
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本文将逐一介绍平面镜的相关概念,类型和用途。

一、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
平面镜是一种具有平面剖面并用玻璃或金属薄片镀膜的镜子。

其特点是像与实物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像倒立、左右与实物相反。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共面,像与物相似,
虚像在镜子背面。

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预测和定位镜面成像。

三、平面镜的分类
1. 按照镜面方式分类:分为镜面和半透明镜面。

2. 按照作用分类:分为平面镜和斜面镜。

3. 按照形状分类:分为矩形平面镜和圆形平面镜。

四、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当中。

以下是平面镜的一
些应用。

1. 用于照明和观察。

2. 用作化学反应中的反应容器。

3. 用于制作太阳日晷。

4. 用于照相和光学设备中的反射镜。

5. 用于制作激光器和光通信器件。

6. 用于车辆和航空器的后视镜。

总的来说,平面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光学器件,其在物理教学,个人生活和科技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
镜面成像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平面镜知识。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笔记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笔记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笔记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物像等大: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 物像等距: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 物像正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即上下方向不变。

4. 物像虚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的,即没有实际光线通过。

5. 物像同侧: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位于平面镜的同一侧。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当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反射光线沿同一方向传播。

因此,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物体发出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线形成的。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 穿衣打扮: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衣着是否整齐。

2. 化妆: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妆容是否合适。

3. 检查牙齿: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牙齿是否有问题。

4. 调整发型: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发型是否满意。

5. 教学演示:教师可以利用平面镜展示物体的对称性、光的反射等现象。

四、平面镜成像的计算
1. 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根据物像等距、物像同侧的原则,可以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2. 确定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根据物像等大的原则,可以确定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强化课件x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上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强化课件x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随门一起运动
10.服装店经常将一面平面镜倾斜放置,当照镜子的人走向平
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C )
A.镜中像的上半身将变大
B.镜中像的下半身将变大
C.镜中的像将靠近人
D.镜中的像为虚像,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11.一人站在一放置在小车上的平面镜前,当小车以0.5 m/s的
离是0.5 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D )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 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 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作图
5.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平面镜成像的是( D )
6.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
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则人的像将( A )
A.以1 m/s的速度远离人
B.以1 m/s的速度靠近人
C.以0.5 m/s的速度远离人
D.以0.5 m/s的速度靠近人
12.[教材图片题]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
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物体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的位置。然后利用光路图及光的反
射定律证明: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证明:过反射点B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作出SB的反射光线BC,然后反向延长,并同时延长SA,两条延长
线的交点S'即为物体S在平面镜MN中的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因为∠1=∠2,∠2=∠4,∠1=∠3
筝在水中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30 m。
知识点2 平面镜成虚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1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2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

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

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

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

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

3、平面镜成像实验
【仪器和器材】
蜡烛,12cm×15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贴有反光膜的汽车用玻璃),12cm×10cm普通透明玻璃片,玻璃胶。

【制作方法】
在透明玻璃12cm边涂上适量的玻璃胶,将其固定在12cm×10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间(要保证两玻璃面的垂直),并在反光面位置两侧的底座玻璃上画线。

【使用方法】
将做好的装置放在方格纸上,并让装置上的记号线与方格纸上的中线重合。

【实验技巧】
做实验时方格纸上的记号,应将物体的整个底部形状画出。

【实验方法】
本实验总方法:实验归纳法。

用未打开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今天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