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表观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之表观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指非基因序列变化导致的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改变。
细胞中生物信息的表达受两种因素的调控:遗传调控提供了“生产’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的“蓝本”,而表观遗传调控则指导细胞怎样、何时和何地表达这些遗传信息。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DNA的甲基化,染色质的物理重塑和化学修饰,非编码RNA基因调节。
依赖ATP的染色质的重塑由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使DNA和组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包括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N端尾巴上特殊位点的化学基团修饰,同样可以直按或间接地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此外,近些年发现转录组(transcriptome)中组有多种非编码RNA广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非编码RNA的基因调节也可属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的范畴。
DNA甲基化的概况DNA的甲基化既可以发生在腺嘌呤的第6位氮原子上,也可以发生在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只发生在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上。
真核DNA甲基化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 DNA methyltransferase)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SAM, S-adenosyl methionine)作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上,生成5一甲基胞嘧啶(5-mC)。
在哺乳动物中,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全部CG二核苷酸中约70%~80%的C是甲基化(mCpG), 所以CpG称为甲基化位点。
CG抑制:DNA中CG的排列出现的概率小于期望值1/16(A42+4=16),如人的基因组中CG排列小于1%,而非随机期望的约6%(1/16).基因组中的CpG位点并非均一分布。
在某些区域中(大约有300~3 000 bp),CpG位点出现的密度高(50%或更高),这些区域即所谓的CpG岛。
大部分CpG岛(>200bp, C+G含量=/>50%. CpG观测值/期望值=/>0.6) 位于基因的5’端,包括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和第一外显子区,而且60%的人类(哺乳动物40%)基因组的启动子区都含有CpG岛(几乎所有管家基因都存在CpG岛),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共20张PPT)

• 近几年来RNAi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Science》杂志评为2001年的十大科 学进展之一,并名列2002年十大科学进展之首。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 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什么是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除DNA序列 变化外的其他机制引起的细胞表 型和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改变。 表观遗传学调控真核基因表达, 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神经 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密切相关。
举两个例子~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果蝇存在很多体节。对 Hox 基因来 说,在有些体节中表达,有些中不表达。一开始,这种表 达或不表达经不在了,由原来不 表达(Hox 基因)的细胞衍生的后代呢,这些基因仍然不 表达;表达那些 Hox 基因的细胞衍生的细胞,仍然表达。
• 最常见的DNA甲基化形式是将甲基加到胞嘧啶环的 5‘位置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哺乳动物中大约有 5%的胞嘧啶被甲基化,而甲基化与否,基因的转录活 性相差了上百万倍。
• DNA甲基化的作用主要体现于抑制基因转录活性,而具 体的抑制机制还尚未明确
• MeCP1所结合的DNA序列常需要有10个以上的甲基化CpG, 这一蛋白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
工蜂和蜂王都由同种受精卵发育而来,如 果能吃到蜂王浆,就变成蜂后;吃不到就 变成工蜂。
与工蜂相比,蜂王的成熟期短平均在半
个月左右,而工蜂则需要二十天以上;
寿命长蜂王可以活几年,而工蜂则只有
几十天的寿命;有生殖能力蜂王每天可
蜂王
工蜂
以产下几百枚卵,而工蜂一般终生都不
表观遗传学(共49张PPT)

• 1. DNA自身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 2. DNA转录成RNA; • 3. RNA自身能够复制 (RNA病毒);
• 4. RNA能够逆转录成DNA;
• 5. RNA翻译成蛋白质。
• 1939年,生物学家 Conrad Hal Waddington首先在《现代遗传学导论》
微小RNA(microRNA ,miRNA—单链)。
• RNA干扰(RNAi):是通过小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介导mRNA 的降解诱导特异性序列基因沉默的过程。
• 诱导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决定着细胞的分化命运,还对 外源的核酸序列有降解作用以保护本身的基因组。
21
2.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DXPas34 长度超过200bp;
DNA甲基化状态的保
持
11
• (一)DNMTs(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A甲基转移酶 结构特点:
-NH2末端调节结构域,介导胞核定位,调节与其他蛋白相互 作用。DNMT2无。
-COOH末端催化结构域,参与DNA甲基转移反应。 • 1.DNMT1
20
• 三、其他表观遗传过程
• (一)非编码RNA的表观遗传学
• 非编码RNA(non-protein-coding RNA,ncRNA)
• tRNA,rRNA;短链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
• 短链RNA(又称小RNA),小干涉RNA(short interfering RNA ,siRNA—双链) 和
S-腺苷甲硫氨酸: S-adenosylmethionine,SAM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 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影响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 ❖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这些“表观遗传现象”的建立和维持
的机制。
多少年来,基因一直被认为是生物有机体一代代相传的一个 并且仅有的一个遗传载体。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发现了一 个被称为表观遗传的现象------生物有机体后天获得的非遗 传变异有时可以被遗传下去。有详细记录的100个关于代 间表观遗传的例子,提示非基因遗传要比科学家们以前想 象的多得多。
其他例子 Rats whose agouti gene is unmethylated (i.e., expressed) have a yellow-ish coat color and are
遗传学-第十一章 表观遗传

5、其他表观遗传机制
(1)遗传印记 概念
或称基因组印记 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基因组的化学修饰 (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 等)而使基因或DNA片段被标识的过程。
特点
基因组印记依靠单亲传递某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被印记的基因 会随着其来自父源或母源而表现不同,即源自双亲的两个等位 基因中一个不表达或表达很弱。 不遵循孟德尔定律,是一种典型的非孟德尔遗传,正反交结果 不同。
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机制
4、RNA调控
RNA干扰
RNA干扰(RNAi)作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通过双链RNA 分子在mRNA水平上诱导特异性序列基因沉默的过程。 由于RNAi发生在转录后水平,所以又称为转录后基因 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 RNA干扰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表观遗传现象。
SUMO(一种类泛素蛋白)化– 可稳定异染色质。
14
3、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是一个重要的 表观遗传学机制。
染色质重塑是由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介导的一系列以染色质 上核小体变化为基本特征的生物学过程。
组蛋白尾巴的化学修饰(乙酰化、甲基化及磷酸化等) 可以改变染色质结构,从而影响邻近基因的活性。
1、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也是最重要的表观遗 传修饰形式。通过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并在 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催 化下,Cp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环上5,位置的氢被活性甲 基所取代,从而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5-mC)。
杨同文.表观遗传学课件

的基因的生物功能的丧失。
2014年5月30日
10
基因印迹过程
印迹的形成
印迹形成于成熟配子,并持续到出生后。 印记的维持 印记的去除 印记的去除过程是发生在原始生殖细胞的早期阶段。 基因组印迹的机制
配子在形成过程中,DNA产生的甲基化、核组蛋白产生
39
2014年5月30日
2014年5月30日
40
组蛋白修饰种类
乙酰化-- 一般与活化的染色质构型相关联,乙酰化修饰
大多发生在H3、H4的 Lys 残基上。
甲基化-- 发生在H3、H4的 Lys 和 Asp 残基上,可以与
基因抑制有关,也可以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这往往取决 于被修饰的位置和程度。
一系列以染色质上核小体变化为基本特征 的生物学过程。
染色质重塑是由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介导的
组蛋白尾巴的化学修饰(乙酰化、甲基化
及磷酸化等)可以改变染色质结构,从而
2014年5月30日
43
核小体
2014年5月30日
44
核小体定位是核小体在DNA上特异性定位的现
象。 核小体核心DNA并不是随机的,其具备一定的 定向特性。
基化平均水平远高于对照组,转录调控区的高甲基化使原该呈异位表达的基
因趋于沉默,毛色也趋于棕褐色。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5mC占胞嘧啶总量的2%-7%,约70% 的5mC存在于CpG二连核苷。
在结构基因的5’端调控区域, CpG二连核苷常常以 成簇串联形式排列,这种富含CpG二连核苷的区域称 为CpG岛(CpG islands),其大小为500-1000bp,约 56%的编码基因含该结构。 基因调控元件(如启动子)所含CpG岛中的5mC会阻碍 转录因子复合体与DNA的结合。
表观遗传学 - EpigeneticsPPT课件

(3)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而抑制基因表达。染色质构型 变化伴随着组氨酸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许多乙酰化 和去乙酰化本身就分别是转录增强子和转录阻遏物蛋 白。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概念
表观遗传学
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变 化的,或者说是研究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 的一门新兴的遗传学分支。
表观遗传
所谓表观遗传就是不基于DNA差异的核酸遗传。即细胞 分裂过程中,DNA 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全基因组的基 因表达调控所决定的表型遗传,涉及染色质重编程、 整体的基因表达调控(如隔离子,增强子,弱化子,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功能 ), 及基因型对表型的 决定作用。
表观遗传学的特点:
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 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
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 释。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 基因转录后的调控 的调控
DNA甲基化
❖ 目前认为基因调控元件(如启动子)的CpG岛中发生 5mC修饰会在空间上阻碍转录因子复合物与DNA的结 合。因而DNA甲基化一般与基因沉默相关联。
DNA甲基化的转录抑制机制:
(1)直接干扰特异转录因子与各自启动子结合的识别位 置。DNA的大沟是许多蛋白因子与DNA结合的部位,胞 嘧啶的甲基化干扰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
染色质重塑是由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介导的 一系列以染色质上核小体变化为基本特征 的生物学过程。
表观遗传学课件 PPT

核小体
• 核小体定位是核小体在DNA上特异性定位的现象。 • 核小体核心DNA并不是随机的,其具备一定的定向特性。 • 核小体定位机制:
内在定位机制:每个核小体被定位于特定的DNA片断。 外在定位机制:内在定位结束后,核小体以确定的长度 特性重复出现。
• 核小体定位的意义:
核小体定位是DNA正确包装的条件。 核小体定位影响染色质功能。
• 组蛋白修饰种类
乙酰化-- 一般与活化的染色质构型相关联,乙酰化修饰 大多发生在H3、H4的 Lys 残基上。
甲基化-- 发生在H3、H4的 Lys 和 Arg残基上,可以与 基因抑制有关,也可以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这往往取决 于被修饰的位置和程度。 磷酸化-- 发生与 Ser 残基,一般与基因活化相关。 泛素化-- 一般是C端Lys修饰,启动基因表达。 SUMO(一种类泛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化-- 可稳定异染色质。 其他修饰(如ADP的核糖基化)
组蛋白修饰的检测方法
1.免疫染色
2.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3.质谱
三、染色质重塑
• 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 机制。 • 染色质重塑是由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介导的一系列以染色质上核小 体变化为基本特征的生物学过程。 • 组蛋白尾巴的化学修饰(乙酰化、甲基化及磷酸化等)可以改变 染色质结构,从而影响邻近基因的活性。
ton) 在 Endeavour 杂志
首次提出表观遗传学。
基因型的遗传(heredity)或
传承(inheritance)是遗传学
研究的主旨 ,而基因型产生
表型的过程则是属于表观
遗传学研究的范畴。
1987 年 ,霍利德( Holliday) 进一步指出可在两个层面上 研究高等生物的基因属性。 第一个层面是基因的世代间传递的规律 ——遗传学。 第二个层面是生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基因
表观遗传学课件

概述
Tuesday, March 03,
11
概述
遗 传 与 表 观 遗 传
Tuesday, March 03,
12
概述
真核生物全部遗传信息
遗传 密码
组蛋白 密码
? 密码
基因组 DNA 序列
Tuesday, March 03,
组蛋白 氨基端 修饰
?
13
DNA
概述
与 染 色 质
Tuesday, March 03,
Tuesday, March 03,
8
概述
❖Definition of Epigenetics
Any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resulting from either a DNA and chromatin modification or resulting from a post posttranscriptional mechanism. However, it does not reflect a difference in the DNA code。
6
发展历史
❖1975年,Hollidy R 对表观遗传学进行了 较为准确的描述。
❖他认为表观遗传学不仅在发育过程,而且 应在成体阶段研究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 ,这些信息能经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 细胞和个体世代间传递,而不借助于DNA 序列的改变,也就是说表观遗传是非DNA 序列差异的核遗传。
Tuesday, March 03,
Tuesday, March 03,
18
Quiz, J. nature. 2006
表观遗传学机制
11Biblioteka DDNNAA 甲甲基基化化2
表观遗传学.ppt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是一种过度生长综合 征,常伴有肥胖和先天性脐疝等症状,并有儿童期肿瘤 易患倾向。
它起源于染色体11p15.5区段的多种能造
成该区段印迹基因表达失衡的遗传学和表观遗
在PWS和AS患者中发现,微小染色体缺失集中 的区域有成簇排列的富含CpG岛的基因表达调控元 件,称为印迹中心(imprinting centers , ICs)。
在父源和母源染色体上,这些调控元件的CpG 岛呈现甲基化型的明显差异。
例如 SNRPN的23个 母源 完全甲基化
CpG二联核苷 父源 非甲基化
closed structure that can no longer be accessed by the 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
组成核小体的组蛋白可以被多种化学加合物所 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和甲基化等,组蛋白的这 类结构修饰可使染色质的构型发生改变,称为染色 质构型重塑。组蛋白中不同氨基酸残基的乙酰化一 般与活化的染色质构型常染色质(euchromatin)和 有表达活性的基因相关联;而组蛋白的甲基化则与 浓缩的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和表达受抑的 基因相关联。
activity. Methylated cytosines are recognized by methyl-CpG-binding proteins (MBDs), which in turn recruit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to the site of methylation, convert-ing the chromatin into a
表观遗传学ppt课件

一、基因组印记
印记基因的特征: 1、通常成簇出现,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较为
分散 一个簇中一般有3~11个印记基因,具 有一定的群集性倾向。 2、印记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同一 条染色体上两个印记基因之间的基因或与印 记基因毗邻的基因通常不表现出印记修饰。
一、基因组印记
印记基因的特征: 3、具有等位基因不同的甲基化区域
*注:DMR指不同的甲基化区域 ICE指基因印记控制区
一、基因组印记
差异性甲基化区域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DMRs)
靠近靶基因的顺式作用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决 定了印记,这些调控位点称为差异性甲基化 区,是印记基因的标记位点;这些位点的缺 失会消除印记,导致靶基因在父系和母系中 有同样的表达。
表观遗传概述
表观遗传学
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 可遗传的遗传信息变化,并最终导致表型的变化。
表观遗传 所谓表观遗传就是不基于DNA差异的核酸遗传。即细胞分 裂过程中,DNA 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全基因组的基因表 达调控所决定的表型遗传,涉及染色质重编程、整体的基 因表达调控(如隔离子,增强子,弱化子,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等功能 ),及基因型对表型的决定作用。
小鼠及人类的胚胎及胚外组织中印记基因表达均十分保 守
6、很多印记基因只转录RNA而不翻译蛋白质,只 在mRNA水平发挥作用。
一、基因组印记
H19和Igf2的边界元件作用模式
Igf2和H19分别位于人和小鼠的11号和7号染色体; 位于同一基因簇内,位置相邻,Igf2位于上游; 交互印记(Igf2母系印记,H19父系印记); 在H19基因的上游均有DMR控制基因的表达; 在H19下游存在一个增强子; Igf2和H19之间存在一个ICE,也是DMR;
第十一章-表观遗传学PPT课件

二、基因组印迹(genomic imprinting)
概念:依赖于父、母源性的等位基因的差异性 表达,即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在个体发育中有 着不同的影响,这种现象称基因组印迹。
两个亲本的等位基因差异性甲基化是基因组印 迹现象的基础。
疾病的基础: 15q11-13 微缺失
Prader-Willi syndrome, PWS(父源):肥胖、矮 小, 中度智力低下
2. 表遗传(epigenetic)信息
,提供何时、何地、如何应
用遗传学信息的指令,保证
基因适时启闭
One genome--------multiple epigenome
-
12
一、表观遗传修饰
表达模式的信息标记: DNA特定碱基的修饰:胞嘧啶的甲基化; 染色质构型重塑:如,组蛋白的乙酰化、 甲基化
果蝇中的杂色(眼)位置效应(positioneffect variegation): 野生红眼基因W+(显性) 突变白眼基因w(隐性)
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
W+
“W+/W+”和“W+/w”均表现正常红眼 意外情况: W+异位至着丝粒附近(异染
色质区), “W+/w”杂合体表现为花斑 眼(杂色),即:部分细胞正常红色, 部分少量红色,部分白色。
设计实验拟解决:“RNA 干扰”是否与转入的RNA 结构有关。
-
22
意外发现:导入双链RNA的产生功能干扰的有效 性远高于导入单链RNA, sense or antisense RNA导入均如此。
仅需少数分子即可产生干扰效应,提示酶促反 应或分子扩增的存在。
-
23
上述现象提示: 1. 存在超越简单反义RNA作用的机理。 2. RNA靶向的作用也不能排除。 3. 同时可能存在RNA与染色质的直接作用,影 响RNA的转录。
表观遗传学主要内容

表观遗传学主要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之外对基因表达所产生影响的科学领域。
表观遗传学主要关注的是通过不影响DNA序列的改变,而对DNA及其相关蛋白进行修饰,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
表观遗传学被认为在细胞分化、发育、疾病进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噬菌体遗传等。
DNA甲基化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链上的胞嘧啶基团上添加甲基基团的修饰过程。
这种修饰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是指组蛋白分子的赋予不同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以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染色质的紧密程度和DNA的可读性。
非编码RNA也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非编码RNA 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它们可以通过介导转录后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参与信号通路的调控等。
以及噬菌体遗传也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以传递到宿主细胞中,从而影响宿主的表观遗传修饰状态。
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综合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
通过研究表观遗传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也为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表观遗传学必将为人类健康和生物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第二篇示例:表观遗传学是研究表观遗传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变异、表观修饰、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研究的对象不是DNA序列本身,而是对DNA序列的修饰和调控。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和疾病发生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表观遗传学简介ppt课件

Jomi
20131121
·表观遗传学简介
基因突变??
2
·表观遗传学简介
·表观遗传学概述 ·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 ·表观遗传学研究意义
3
·表观遗传学概述
-表观遗传(Epigenetics)
所谓表观遗传就是不基于DNA差异的核酸遗传。即细胞 分裂过程中,DNA 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全基因组的基因表达 调控所决定的表型遗传,涉及染色质重编程、整体的基因表 达调控(如隔离子,增强子,弱化子,DNA甲基化,组蛋白 修饰等功能 ), 及基因型对表型的决定作用。
泛 素 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 , 它的主 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水解 ; 当附有泛 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就会将该蛋 白质水解 , 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 膜上除去。
17
·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
-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
·转录抑制复合物干扰基因转录。 甲基化DNA结合蛋白与启动子区内的甲基化CpG岛结合,再与其
他一些蛋白共同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TRC),阻止转录因子与启动子 区靶序列的结合,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
·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而抑制基因表达。 染色质构型变化伴随着组氨酸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许多乙酰化和
去乙酰化本身就分别是转录增强子和转录阻遏物蛋白。
21
·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
siRNA介导的RNAi
22
·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
miRNA(microRNA)介导的RNAi
23
·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
-其他内容
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 研究结果发现有大量的转基因植株不能正常表达,通常这并不是由
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教学课件

基因表达模式
• 决定细胞类型的不是基因本身,而是基因 表达模式,通过细胞分裂来传递和稳定地 维持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模 式对于整个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协调是至关 重要的。
• 基因表达模式在细胞世代之间的可遗传性 并不依赖细胞内DNA的序列信息。
• 基因表达模式有表观遗传修饰决定。
Waddington's epigenetics
• CMT3 (CHROMOMETHYLASE3) – 5'-CHG-3' sites
• (H= A, C or T) • Interacts with histone mark
• CMT2 (CHROMOMETHYLASE3) – 5'-CHH-3' sites
DRM 1, DRM 2 (DOMAINS REARRANGED 1 and 2) - 5'-CHH-3' sites
Photo credit: DrL
Mosaicism: An Individual with Two Different Eye Colors
“Diego”
Mosaicism: An Individual Eye with Two Colors
Epigenetic programming in plants helps silence transposons and maintain centromere function
2、衰老
无论DNA甲基化水平增高还是减低,都与人的 衰老过程相关。
3、免疫紊乱 在狼疮病人的T细胞中,甲基转移酶活性降低,DNA
存在异常的低甲基化。 4、神经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与DNMT基因相关。基因高甲 基化抑制脑组织中Reelin蛋白的表达,Reelin蛋白是 维持正常神经传递、大脑信息存储和突触可塑性所必 需的蛋白 。
表观遗传学PPT课件

1961年,Mary Lyon发现X染色体失 活现象。
1983年,DNA甲基化的发现。
近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 认为细胞中信息的表达受两 种因素控制:一种是传统意 义上的遗传调控,另一种是 表观遗传调控—何时、何地、 以何种方式去应用遗传信息 的指令。
表观遗传学(epigentics) 被认为是遗传学领域中探讨 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相互关 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人类表观基因组和疾病联合会 于2003 年10月正式宣布开始投 资和实施旨在解析人类全基因 组中表观遗传信息及其与疾病 状态相关的特定表观遗传修饰 的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Human Epigenome Project , HEP) 。
DNA低甲基化:整个基因组普遍低甲基化,这种广泛的 低甲基化会造成基因的不稳定,这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 关。 DNA的低甲基化也可能在异常组蛋白修饰的协同下引起 某些T细胞基因的异常活化、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 生。
肿瘤类型 肺癌
乳腺癌 食管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肾癌 膀胱癌
前列腺癌 卵巢癌
神经胶质瘤 淋巴瘤
CHCH33源自CH3DNA
DNA
CH
3
CH
复制
3
酶
甲基 CH
3
转移
CH
3
酶
CH
3
甲基化抑制基因的 表达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0
DNA高甲基化: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是 非甲基化的,当发生甲基化时,基因转录沉寂,使一些重 要基因如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等丧失功能,从而导致 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调控失常以及DNA损伤不能被及时修 复,这与多种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表观遗传学重点内容提示:一、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于遗传学相对应的一门科学,是指DNA序列不发生转变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可遗传性,二是基因表达的可变性,三是无DNA序列的转变或不能用序列转变来讲明。
二、表观遗传修饰1.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将一个甲基添加在DNA分子的碱基上,最多见的是加在胞嘧啶上。
DNA甲基化是最先发觉DNA修饰途径之一,它直接制约基因的活化状态, 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诱导基因的从头活化和表达,对基因表达起重要调剂作用,爱惜基因组的稳固性。
DNA甲基化与肿瘤疾病的发生进展有重要的关系,抑癌基因CpG 甲基化可致使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转录失活,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机制,是肿瘤研究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2.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组成多种多样的组蛋白密码,作为一种识别标志,为其他蛋白与DNA的结合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
3.DNA相关沉默。
反义RNA、非编码RNA和RNA干扰均能异染色质形成,引发RNA的相关沉默。
三、遗传印记1.遗传印记。
是指不同亲本来源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功能上的不同,它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哺乳动物的正常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DNA甲基化是产生遗传印记的要紧缘故。
2.遗传印记特点。
一是遗传印记遍及基因组,二是遗传印记的内含子小,雄性印记基因重组率高于雌性印记基因。
三是印记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四是遗传印记活着代中能够逆转。
四、X染色体失活在哺乳动物中,雌雄性个体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这种动物一X染色体失活方式来解决X染色体剂量的不同。
在雌性哺乳动物中,两条X染色体有一个是失活的,成为X染色体剂量补充。
X染色体失活的选择和起始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初期,此进程被称为X失活中心所操纵,是一种反义转录调控模式。
那个中心存在着X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基因,当失活的命令下达时,那个基因酒会产生一个17kb不翻译RNA与X染色体结合,引发失活,X失活中心具有“记数”的功能,既维持每一个二倍体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其余全数失活。
五、表观遗传与疾病和衰老表观遗传转变是渐变的而非突变的遗传进程,也可称为表观遗传漂变。
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异样有染色体不稳固、智力发育障碍和癌症。
表观基因组在发育、生长和衰老进程中存在着一个动态转变的进程,DNA 甲基化水平增高和降低,都与人的衰老进程相关,衰老进程中某些细胞会发生年龄相关的转变,形成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六、表观遗传学的生物学意义表观遗传学是对“中心法那么”的补充,熟悉到核酸不是存储遗传信息的惟一载体,有些因素阻碍基因的正常转录和翻译,对表观遗传中各类因子的突变致使的疾病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表观遗传机制,进而指导疾病的医治和新药的研制。
第十二章基因操作、定位与克隆重点内容提示:一、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此刻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利用它能够令人类依照需要选择目的基因,在体外进行重组,再利用必然的基因转移方式将重组的DNA 导入另一细胞或生物体内,使之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和表达。
重组DNA 技术的要紧工具是工具酶和载体。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些特定位点,从核酸分子内部切割磷酸二酯键生成DNA片段的一种酶。
都是从原核生物中发觉分离提纯的,分为三类。
2.DNA连接酶。
限制酶切割产生的突出结尾很短,两个互补结尾间的氢键连接很弱,需要通过DNA连接酶在两个相关分子间作用弥合切口易于形成共价键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
3.载体。
在体外重组DNA必需有一工具能将外源DNA输送到宿主细胞内以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确实是载体。
经常使用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黏粒、细菌人工染色体和酵母人工染色体。
4.基因组文库:指将基因组DNA通过限制酶部份水解后,取得许多大小不等的随机DNA片段随机地同相应的载体重组、克隆,所产生的克隆群体代表了基因组DNA所有的序列。
5.cDNA文库:特殊类型细胞表达的mRNA通过度离这些细胞的mRNA合成DNA拷贝被克隆,即克隆到质粒或λ噬菌体载体中。
如此的DNA拷贝称为互补DNA(cDNA),克隆了如此的mRNA的DNA拷贝即cDNA克隆。
含有全数cDNA的大量克隆就称为cDNA文库。
二、分子杂交应用特异性探针在复杂的待检DNA中,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来鉴定其同源DNA的进程。
在DNA、RNA和蛋白质不同水平经常使用相应的杂交方式有三种,即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
三、聚合酶链反映聚合酶链式反映(PCR)是一种体外DNA 扩增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托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映,将待扩增的DNA片段与其双侧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引物经“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引物延伸”三步反映的多次循环,使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从而在短时刻内取得咱们所需的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
四、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利用必然的方式将一个基因确信到染色体的实际位置上,经常使用方式有连锁分析、体细胞杂交、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
五、基因克隆在基因定位的基础上,用必然的方式进行分离,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结构与功能。
能够先研究表型的功能和功能再定位克隆基因,也能够先进行基因定位在研究基因的功能,还能够利用定位和非定位的信息相结合来克隆基因,即依照一些基因的位置、表达、功能或同源性性相结合鉴定候选基因。
第十三章人类基因组打算重点内容提示:一、人类基因组打算(HGP)人类基因组打算旨在说明人类基因组23对染色体上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觉所有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数遗传信息。
其研究要紧包括:成立遗传图,构建物理图,最后通过测序完成序列图和基因图。
由美国国家科学院(NAS)人类基因组制图和测序委员会制定的最终完成的序列精度要求达到:①错误率低于1/1000;②序列必需是持续的,即没有缺口;③序列所用的克隆能忠实地代表基因组的结构。
在HGP的实施进程中又提出了工作框架的概念,即在BAC克隆水平测序的覆盖率不该少于3倍,至少取得基因组90%以上的序列,且错误率应低于1%。
二、遗传图遗传图,又称为连锁图,是利用连锁分析的方式将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或遗传标记的相对位置确信下来而构建的基因组图。
遗传图中基因座之间的相对距离以遗传距离(cM)来衡量。
三、物理图物理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散布于整个基因组的序列标签部位(STS)在每条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确信下来;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每条染色体的YAC和BAC邻接克隆群。
物理图的图距单位为Mb、kb、或bp。
四、序列图序列图是通过对全基因组DNA进行序列分析而成立的,是分子水平最高层次、最详尽的物理图,它要求的是一种高效率的规模性测序,并将每一个DNA片段按其在染色体上的真实位置进行准确的排列,从而取得人类基因组全数碱基排列的原貌。
五、基因图基因图是在人类基因组中找出全数基因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通过提取特定生长发育时期或特定组织器官中表达的mRNA并进行逆转录即可取得cDNA或称为表达序列标签的cDNA片段,然后再进行分子杂交辨别出与转录相关的基因,就能够够绘制一张可表达基因图—转录图,即基因图的雏形。
汇总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取得的转录图,能够有效地对照在正常和受控条件下基因表达的不同;能够反映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形;也能够了解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形。
六、中国HGP的第一时期我国的HGP的第一时期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基金组中假设干位点基金结构的研究”,从1994年1月开始到1997年6月完成,由全国16个单位19个课题组参加,分为3个子课题,即:①中国不同民族基金组的保留及基因组比较研究;②成立和改良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新技术;③中国人基因组假设干位点致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其目标是利用我国丰硕的人类遗传基因资源,进行基因多样性研究和疾病基因的识别和相关技术平台的成立。
七、中国HGP的第二时期我国的HGP的第二时期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基金组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从1998年至2003年,下设4个子课题:①中国不同民族基因组的保留及遗传多样性研究;②基因组多样性与多基因疾病基因组的定位研究;③成立和进展功能基因组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式;④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
八、功能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以说明基因组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研究目标。
1.人类基因组多样性打算。
旨在搜集与保留世界范围内一些地理隔离的部落群体和具有独特文化或语言背景的群体的基因组DNA,目标是要揭露世界上不同民族生理生化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群体之间的彼此关系。
2.比较基因组学。
是在基因组图谱和测序基础上,在DNA水平上对不同生物基因组的结构进行比较,以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机制和物种进化的科学。
3.环境基因组学。
选择不同种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背景的假设干群体,进行基因与环境彼此作用的人群研究、分析、鉴定与环境相关的疾病易感基因;识别基因组多样性和结构功能的关系,其目的是研究环境对人类疾病的阻碍和意义。
4.疾病基因组学。
定位、鉴定、分离与克隆重要疾病的致病基因与相关基因,并确信其致病机制,为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医治打下基础。
5.药物基因组学。
研究机体对包括药物在内的化学物质反映的遗传不同,以寻觅更为有效的医治药物。
还研究由于个体不同致使的医治成效和药物反映的不同,和每一个个体基因组中存在的与药物作用的不同靶点,利用药物作用的遗传特性与个体不同来知足不同情形下的临床需要,可进行“个体化”药物的研制和“个人健康打算”的制定。
6.蛋白质组学。
从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并成立蛋白质间彼此关系的目录。
人类蛋白质组打算(HPP)首批执行打算包括人类血浆蛋白质组打算(HPPP)和人类肝脏蛋白质组打算(HLPP)。
HPPP目的是全面分析人类血浆和血清蛋白成份,确信不同人种血浆蛋白质的表达的不同程度;HLPP 目标是揭露并确认肝脏表达的蛋白质,为重大肝病预防、诊断、医治和新药研发的冲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是中国领导的第一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九、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带来一些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人类基因组数据的共享问题;基因研究或基因检测后的隐私问题;基因研究与基因检测中知情同意原那么问题;对有遗传缺点者的歧视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