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儿童诗两首》:“夜晚的森林”和“雨后”,通过这两首儿童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晚的森林和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a. 对“夜晚的森林”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b. 对“雨后”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发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以“夜晚的森林”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星空”为主题的儿童诗。
6.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笑了,蝴蝶舞了。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我们踏青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儿童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修辞手法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作品,如《金波儿童诗选》,提高他们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板书设计:1. 夜晚的森林意境美比喻、拟人修辞2. 雨后韵律美比喻、拟人修辞3. 作业:春天儿童诗创作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儿童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儿童诗两首》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教材中的两首诗分别是《小池》和《春晓》,这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儿童的生活,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美,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小池》和《春晓》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围绕《儿童诗两首》展开,选取教材中《春天的味道》和《夜晚的星星》两首诗进行详细讲解。
章节内容涉及:理解诗句意义,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韵律,尝试创作儿童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意义,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韵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儿童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引出《春天的味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春天的味道》的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带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实践:分组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并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以《夜晚的星星》为例,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夜晚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味道》:诗句:春天里,阳光明媚,绿叶红花,满地诗。
结构:四句,每句五个字。
韵律:押韵。
2. 《夜晚的星星》:诗句:夜空中,星星点点,宛如宝石,闪烁光芒。
结构:四句,每句五个字。
韵律:押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像翅膀,带我飞向蓝天。
我的梦想像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我的梦想像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优秀的儿童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激发创作灵感。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儿童诗两首》,包括《小池》和《捉迷藏》两首儿童诗。
详细内容如下:1.《小池》:描绘了一个清澈的小池塘,池中荷叶、蜻蜓、小鱼等生动的景象。
2.《捉迷藏》:描述了孩子们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的欢乐场景,展现了童真童趣。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对儿童诗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学会生字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荷塘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 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适时点拨,确保学生掌握。
5. 感受韵律美: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板书内容:《小池》:荷叶、蜻蜓、小鱼《捉迷藏》:孩子们、欢乐、童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两首诗,选一首背诵。
(2)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造句。
(3)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1)略。
(2)例:小池里的荷叶绿油油的,真好看。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1)课后收集其他儿童诗,与同学分享。
(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7单元:儿童诗两首,分别为《小池》和《捉迷藏》。
详细内容如下:1.《小池》:杨万里创作的描绘小池塘景象的诗歌,通过描绘蜻蜓、荷花等元素,展现了夏日池塘的生机与美丽。
2.《捉迷藏》:徐志摩创作的儿童诗,通过描绘儿童捉迷藏的场景,表现了童真与欢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生词,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童真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生词,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夏日池塘和儿童捉迷藏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诗歌(5分钟):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小池》(15分钟)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字、生词,分析诗歌内容。
c. 课堂讨论:分析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学习《捉迷藏》(15分钟)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字、生词,分析诗歌内容。
c. 课堂讨论:探讨捉迷藏游戏的乐趣,体会诗歌表达的童真与欢乐。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小池》a. 生字:蜻蜓、荷花b. 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 《捉迷藏》a. 生字:躲、藏b. 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写一首关于夏日的儿童诗。
2. 答案示例:夏日炎炎阳光照,荷花盛开水中笑。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儿童诗两首》。
详细内容包括《春天在哪里》和《夜晚的村庄》两首儿童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两首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注意字音、语调和感情的表达。
3. 理解诗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美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例题讲解:以《春天在哪里》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2. 内容:《春天在哪里》比喻: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
拟人:春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万物复苏。
《夜晚的村庄》比喻:夜色如墨,村庄宛如一幅画卷。
拟人:星星点灯,照亮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或“夜晚”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笑了。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诵读,领会诗人坚强乐观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怀。
2、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
2、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或可从“你知普希金有多少”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三、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四、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五、精要讲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艰难生活的体会。
2、这首诗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
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动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七、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去面对呢?八、当堂检测背诵、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抽同学背,然后一起默写。
九、作业1、课后补充练习。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未选择的路〖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反复诵读,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
2、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未选择的路》导入,或可从多媒体场景一路导入。
二、全班同学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全体同学试背三、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四、请同学举手发言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路”的诗句、格言警句五、研读课文1、你是怎样理解《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主题的?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荒草”“足迹”象征着什么呢?3、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体会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5、谈谈你学习这首诗的感受。
六、作业1、当堂背诵、默写《未选择的路》。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儿童诗两首》分别为《夜宿山寺》和《童年的水墨画》。
详细内容包括两首诗的全文解析,诗歌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诗句理解,感悟诗人情感,以及诗歌朗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两首儿童诗的字面意思,掌握生词,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流利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悟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流利朗读,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学习笔记、生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生词:学生自学生词,教师检查并讲解生词卡片,让学生掌握生词的读音和意义。
3. 解析诗歌:详细讲解两首诗的背景,逐句分析诗句含义,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
4.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两首诗的、作者。
2. 生词及解释。
3. 诗句解析,标注韵律、意境等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抄写两首诗,并背诵。
(2)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首诗进行鉴赏,不少于100字。
2. 答案:(1) 背诵内容见教材。
(2) 示例:我选择《夜宿山寺》进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寺的宁静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下节课分享。
儿童诗两首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课堂概述本节课是以儿童诗为主题的文学教学课。
通过学习两首儿童诗,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解析和创作等多种方式感受诗歌的美妙和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和形式,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析。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诗歌创作。
4.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两首儿童诗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两首儿童诗的课本材料。
2.教学课件。
3.学生绘画纸和彩色笔等。
4.音乐播放器。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两首儿童诗的标题,并向学生简单介绍诗歌的特点和意义。
2.通过问题导入,如:你们喜欢听诗吗?你们最喜欢的诗是什么?诗歌有什么特点?步骤二:诗歌学习(15分钟)1.教师分发课本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第一首儿童诗,并让学生朗读诗歌。
2.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朗读练习(15分钟)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第一首儿童诗。
2.分组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朗读第一首儿童诗,并互相评价。
步骤四:创作时间(20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绘制与第一首儿童诗内容相关的画面,并发挥想象力,用彩色笔涂鸦。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步骤五:诗歌学习(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二首儿童诗,并让学生朗读诗歌。
2.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六:朗读练习(15分钟)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第二首儿童诗。
2.分组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朗读第二首儿童诗,并互相评价。
步骤七:诗歌创作(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完成一首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儿童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动交流。
步骤八: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公开课《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学生能够感受儿童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儿童诗,表达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散步》和《猜谜》两首儿童诗的课文和多媒体课件。
2.指定朗读任务和分类讨论任务的小组工作题。
3.学生手中的笔和纸,以及一些基本的色彩笔和面纸。
4.针对课文的启发性问题,如“你们怎么看作者用‘轻快的脚步’来描绘散步的感觉”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音韵和韵律1.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散步》。
老师先读一遍,让学生听懂韵律。
2.按照韵律(AABB),让学生跟读《散步》。
3.检查学生的说诗朗读和节奏是否准确。
4.引导学生感受《散步》中用词的音韵和韵律的性质。
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1.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猜谜》,老师需要先读一遍。
2.让学生阅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每个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询问学生自己的感受,并清楚表达她们的感受和情感。
4.通过分类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用多媒体课件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如“为什么写这篇诗歌?”,“作者为什么用这种词汇?”2.让学生各自思考,并分享他们的答案。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直接应答。
第四步:让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1.让学生口述或自己写出一个短小简单的自然小故事或者生活故事。
2.在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的同时,让学生注意其中一些有趣或感人的片段,并用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将其体现在一首诗歌中。
3.转移到色彩笔和面纸上,让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并给出个人的解释。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公开课,学生能够对儿童诗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儿童诗的韵律、节奏、情感和意境。
学生有更好的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同时通过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创作自己的诗歌。
部编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篷帐“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
一、朗读诗歌,引入课文。
老师:童年的生活丰富美好,让人留恋,于是世上出现了许多反应儿童生活的诗歌。
你知道哪些儿童诗?学生:朗读自己知道的儿童诗,或背诵其中一两句,或说出诗歌的名字。
师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老师: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的话,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老师: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老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3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朗读第一首儿童诗,边读边感受,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多读几遍,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读的过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2)我把脚丫接在柳树上,伸进土里,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后,可以干些什么?(3)“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4)“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5)“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老师:那文中的“我”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老师: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柳条吐絮,风筝飘扬的日子里,“我”坐在绿绿的草地上萌发了一连串的感想,那你能否把这种诗串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表达出诗歌的意境了,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学生:配乐朗读。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两首儿童诗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创作自己的小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改编,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春天的太阳》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诗歌内容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朗读和欣赏: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2.2 诗歌二:《小星星》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诗歌内容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朗读和欣赏: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一:《春天的太阳》导入:通过春天的图片和景象,引起学生对春天的感受。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
讨论: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创作: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2 诗歌二:《小星星》导入:通过星星的图片和夜空景象,引起学生对星星的好奇和想象。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
讨论: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创作:学生根据诗歌的启发,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自己对星星的想象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朗读,观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通过学生的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4.2 学生对诗歌创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互相评改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提供两首儿童诗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欣赏。
5.2 图片和视频资源:提供与诗歌相关的春天的图片和星星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诗歌的意境。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儿童诗两首》。
具体内容包括《小池》和《夜书所见》两首儿童诗。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荷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教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小池》,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好。
2. 朗读诗歌,感知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小池》,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诗意。
3.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池》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4. 学习生字,掌握书写(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5. 拓展延伸,欣赏《夜书所见》(1)学生自由朗读《夜书所见》,感受诗歌的意境。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小池》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 《夜书所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两首诗歌,背诵《小池》。
(2)抄写生字词。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夜书所见》画一幅插图。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儿童诗两首》:“《我想》和《妈妈的爱》”。
两首诗均为现代儿童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分别描绘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寓意,感受诗歌的美。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让学生自读《我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提问:“诗中的‘我’想要什么?为什么?”3. 赏析与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对比《我想》和《妈妈的爱》,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4.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学生仿照《我想》,创作一首以自己为主角的儿童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板书内容:《我想》:美好事物、向往、想象《妈妈的爱》:母爱、伟大、珍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像一颗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
它渴望阳光和雨露,努力向上,茁壮成长。
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未知的世界。
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为祖国争光,为人类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对比两首儿童诗,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领悟两首儿童诗的内容和意境。
2.培养学生鉴赏和朗读诗歌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表达诗歌情感、感悟诗歌意境。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歌内涵,感悟作者的用意。
三、教学准备1.准备两首儿童诗的文本材料。
2.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诗歌朗读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图片、音频或短视频引入儿童诗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儿童诗一•朗读第一首儿童诗,学生跟读。
•带领学生分析诗歌情节、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引导学生展开诗歌主题的讨论,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内容,总结共同点和特色。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交流思想。
第二课时1. 学习儿童诗二•重复上述学习过程,引入第二首儿童诗的内容。
•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表达与创作•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表达诗歌情感。
•组织学生撰写相关感想、心得,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3.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首儿童诗的共同点和区别。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展示个人创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儿童诗教学,学生在语文表达、感悟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明显。
但也发现个别学生在理解诗歌深层意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
教师需要注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朋友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熟读两首儿童诗,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2. 学习诗中的生字、词语,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学习诗中的生字、词语,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小池塘和春天早晨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1)学习《小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讲解生字、词语,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体会诗的意境。
3.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色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内容:《小池》:清澈、宁静、花草、蜻蜓《春晓》:春天、早晨、万物复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小天地,绿草如茵,小花绽放,蝴蝶翩翩。
阳光洒满,欢声笑语,这是我心中的乐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作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2. 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创意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在教授《儿童诗两首》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形象、语言、节奏等方面,帮助他们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补充说明:1.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诗的表层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两首优秀的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启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儿童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情感和理念。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课件,包括两首儿童诗歌的内容和注释。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例如诗歌朗诵、情感分享等。
•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准备好教学素材和辅助工具。
五、教学步骤与方法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教师引言引入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一》(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一》,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3.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学习《诗二》(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二》,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学生单独思考,写下对诗歌的感想和理解。
第四步:诗歌鉴赏(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重点。
六、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一》和《诗二》的主题。
2.完成《儿童诗两首》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
3.自选一首儿童诗歌朗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儿童诗两首》展开教学,通过诗歌的赏析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意见,课堂氛围良好,但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抽象情感理解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加强诗歌的情感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儿童诗两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儿童诗,感受诗歌的美好,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呵护。
两首诗分别是《小池》和《村晚》。
《小池》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美丽景色,通过描写池塘中的荷花、蜻蜓等生物,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而《村晚》则描绘了一个乡村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孩子们的活动,表现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和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诗歌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诗歌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认识可能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图片的展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首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
2.难点: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图片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两首诗歌相关的图片,如荷花、蜻蜓、乡村夜晚等。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歌,教师纠正发音。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一○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三、走进儿童诗1、指导学习《我想》(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篷帐“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
一、朗读诗歌,引入课文。
老师:童年的生活丰富美好,让人留恋,于是世上出现了许多反应儿童生活的诗歌。
你知道哪些儿童诗?
学生:朗读自己知道的儿童诗,或背诵其中一两句,或说出诗歌的名字。
师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老师: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的话,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老师: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老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39页,用你喜欢的
方式来朗读第一首儿童诗,边读边感受,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多读几遍,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读的过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
(2)我把脚丫接在柳树上,伸进土里,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后,可以干些什么?
(3)“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
(4)“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
(5)“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老师:那文中的“我”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老师: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柳条吐絮,风筝飘扬的日子里,“我”坐在绿绿的草地上萌发了一连串的感想,那你能否把这种诗串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表达出诗歌的意境了,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学生:配乐朗读。
老师:我被你的朗读陶醉了。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和前句诗格格不入,表现“我”是怎样沉迷相像中的,把想象当现实增加诗的情趣。
老师:你们也想试试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在表
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学生: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老师:再来读读读文,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节奏。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首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老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老师:再来读一读,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老师:那你能否给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老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学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学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老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
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学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学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
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老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老师:请你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生交流佳句。
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老师:“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老师:再来读读这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
诗。
老师: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生互相交流习作,相互评价、修改。
老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后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