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三国演义第37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批注
三国演义第37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批注
《三国演义》第37回“司马徽再荐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批注如下:
1、“司马徽再献之,玄德乃辞。
”:司马徽是诸葛亮的好友,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却以自己是个普通人为由拒绝。
2、“玄德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
公既不在,我敢专权。
’”:刘备对司马徽的推荐表示感谢,但他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先派人去请诸葛亮。
3、“玄德三顾,草庐中乃见。
”:刘备坚持不懈地去请诸葛亮,最终在草庐中见到了诸葛亮。
这一回主要描绘了刘备三次上山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情节。
刘备的坚韧不拔和对人才的极度渴求,与诸葛亮的高洁自持和淡泊名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通过刘备的行动,展现了刘备的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司马徽再荐名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课后阅读《三国演义》,并找出描
写诸葛亮或三国中任一人物形象的 诗歌。
“一夜被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
飘,改尽江山旧”他慢吟着[梁父吟]从 隆中走出,一如千年前的从容安然,自 负超然,大义凛然。从乳虎啸谷的博望 坡,到风残烛尽的五丈原。 他的一喜一忧一计一策无一不牵动我们 跳跃的心扉:纵是才比天高,终不能挽 狂澜之即倒,纵是九死一生,他依然咬 牙苦撑。一千七百多年前,诸葛亮输给 了曹魏,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
阅读经典,趣味拓展
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请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4项中任意选出3项,写出 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 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 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孙吴 祁山 2﹑东和: ___________ 1﹑六出: ____ 孟获 4﹑北拒: ___________ 曹操 3﹑七擒: ______
烘托诸葛亮的 隐士形象和他 雅致﹑高洁的 品质
所遇之人
所见之景
农夫﹑童子 和诸葛亮的 朋友崔州平
隆中清幽景色
所听歌诗
世人黑白分,往 来争荣辱。—— 南阳有隐居,高 眠卧不足。
壮士功名尚未成, 烘托诸葛亮对隐 呜呼久不遇阳春! 居生活的热爱, 聊寄傲于琴书兮, 但隐居的目的是 以待天时。 “以待天时,等 待明主”的出现。
比较赏析人物出场的艺术
王熙凤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
声,用的是先声夺人法。好处是: 人物一出场就给人留下强烈而深 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37回中人物的形象
《三国演义》37回中人物的形象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后自缢。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训三军,准备南证。
司马微见刘备,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玄德一请孔明不遇。
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
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
刘备于隆冬来至卧龙冈,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
诸葛均孔明不在。
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高二语文《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学习要点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学习要点【背景知识】1.题目解说东汉末年,汉室岌岌可危,局势混乱,名地群雄割据。
百姓渴望国家统一,过上安定的生活。
汉室后裔刘备胸怀大志,想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但当时他身边仅有两员大将,势单力薄,缺一位谋士。
此时,司马徽向他推荐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
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小说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品质。
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品质。
课文还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背景资料东汉末年,宦官专政,外戚争权,政治腐败,大姓豪族独霸经济,垄断教育,军阀残暴,官吏贪污,民间起义层出不穷。
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率领黄巾军起义,“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东汉王朝发动各路大军镇压。
在参加镇压的队伍中,骑都尉曹操因军功突出,战后被任为济南相。
在镇压黄巾军后,军阀割据,无处不在混战。
以曹操为宰相的东汉政府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中央政府。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官渡之战,袁绍兵败,逃回邺城,积郁成疾,于建安七年(202)年病卒。
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北伐,到达易县(今河北雄县西北),再轻装兼程来到无终(今天津市蓟县)。
此时他得到当地汉人田畸的指点和帮助,从卢龙塞越险经过白檀(今河北宽城),迅速进攻乌桓根据地柳城。
距柳城仅二百里时,乌桓王才知道曹军到来的消息,仓卒迎战,兵败被杀。
曹操收降二十余万人,并将被乌桓掳掠去的十余万汉人送回内地。
袁熙、袁尚兄弟率少数士卒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瓒子),公孙康将他们杀死,表示归附曹操。
马司徽再荐名士阅读感想
马司徽再荐名士阅读感想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的三十七回,题目是:“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备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备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的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
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我觉得: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的。
《三顾茅庐》阅读答案
《三顾茅庐》阅读答案《三顾茅庐》阅读答案「篇一」三顾茅庐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又看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料到,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封信,与张、关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
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能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一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可编辑)2024年《三顾茅庐》说课稿
2024年《三顾茅庐》说课稿2024年《三顾茅庐》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展开全文的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悟。
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我的教学特色:“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五)、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理解品味,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六)、教具准备:挂图(七)、教学时间:两课时二、说学情: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少年读本,初步了解一些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能力。
三、说教法:1、以读代讲法:也就是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37、《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
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
庶入相府拜见曹操。
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庶曰:“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与玄德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
”操曰:“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
”庶拜谢而出。
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
母大惊曰:“汝何故至此?”庶曰:“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
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
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
”徐庶慌入救时,母气已绝。
后人有《徐母赞》曰: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守节无亏,于家有补。
教子多方,处身自苦。
气若丘山,义出肺腑。
赞美豫州,毁触魏武。
不畏鼎镬,不惧刀斧。
唯恐后嗣,玷辱先祖。
伏剑同流,断机堪伍。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庶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
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
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
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
时操欲商议南征。
荀彧谏曰:“天寒未可用兵;姑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
”操从之,乃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于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第9课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9课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1.字音玄.德(xuán)峨.冠博带(ã)倥偬..(kǒng zǒng)管仲.(zhîng)殷馗.(kuí)寰.宇(huán)愕.然(â)襄.阳(xiāng)潺湲..(chán yuán)松篁.(huáng)斡.旋(wî)汉胄.(zhîu)荆榛.(zhēn)寰.海(huán)鼎鼐.(nài)吾侪.(chái)慵.懒(yōng)苗裔.(yì)经纶.(lún)鄙悃.(kǔn)鹤氅.(chǎng)愧赧.(nǎn)揲蓍..(rěn rǎn)..(shãshī)悒怏..(yìyàng)荏苒2.通假字五反而方得一面(通“返”)3.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不劳下.问(向下)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每天,成天)兄长两次亲.往拜谒(亲自)荆州北.据汉、沔(在北面)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东面,在西面)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在西面,在南面,对外,对内)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亲身,亲自)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在北面,在南面)亮夜.观天象(在夜里)(二)名词用作动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拄着拐杖)(三)使动用法一声长啸安.天下(使……安定)(四)意动用法乞即席.地权坐(把……当作席子,坐在)4.古今异义道貌非常..古义:与平常不同。
今义: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②十分;极。
我记不得许多..名字古义:这么多。
今义:①如此之多;如此之大。
②多少;若干。
③很多。
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古义:诚挚恳切。
今义:指巴结讨好。
5.一词多义元直欲去,自去便了(前去)出外闲游去矣(出去)去言罢,飘然自去(离开)项王军在鸿门,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不如且归(暂且)文王且如此敬贤(表递进关系,况且)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表递进关系,况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表让步关系,尚且,还)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表并列关系,并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玄德从其言(说的话)言可言刘备拜访(说)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记载)省不省治国安民之事(懂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察)玄德谢之(表示感谢)阿母谢媒人(辞谢,谢绝)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告别)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诫)何颍川之多贤乎(这么)之我欲另以二人比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结构助词,的)6.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此书必诈也真隐居贤士也乃卧龙先生所作也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此必卧龙先生也刘备也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此亦隐者之言也某乃刘备也吾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颖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此用武之地也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二)状语后置句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31~60)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31-60)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袁绍手下主要有三股势力:长子袁谭守青州;次子袁熙守幽州;三子袁尚,后妻刘氏所生,绍最爱之,留身边,守冀州;外甥高干守并州。
听说袁绍官渡之战败了,都来支援。
于是袁绍聚集四州兵马,屯兵仓亭,准备再和曹操干一仗。
结果,曹操谋士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袁绍,于是袁绍回老巢,转为防守。
却说刘备势力趁曹操忙于官渡、仓亭之战,偷袭许昌。
曹操打败了袁绍之后,赶紧南下收拾刘备。
刘备大败,谋士孙乾建议投靠荆州刘表。
刘表谋士蔡瑁进谏:不可。
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可见其为人。
今若纳之,曹操必加兵于我,枉动干戈。
不如斩孙乾之首,以献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
不过孙乾凭口才和智勇,打动刘表,刘表同意接受刘备。
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却说曹操见刘备依附了刘表,打算转而继续攻打袁绍集团。
三子袁尚出阵迎敌,大败而走。
袁绍听说袁尚大败,旧病复发,吐血斗升而死。
临死之前,刘氏问袁尚能继位吗,袁绍点头。
曹操谋士郭嘉进谏,袁绍立了三子为后,长子袁谭必定会和袁尚争夺继位权,不如先退兵,让他们兄弟两先内斗,等两败俱伤之后,再进军一举歼灭他们。
曹操从其言。
果然袁谭和袁尚为了继位权干起来了,袁谭败,遂投降曹操。
曹操进军攻打冀州城,袁尚败走,谋士审配守冀州城。
曹操谋士许攸献计,可决漳河之水淹冀州城。
果然冀州城被淹,城里也没粮食,审配大败,曹操占领冀州城。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曹操拿下冀州城之后,他的儿子曹丕进城时发现袁熙的老婆甄氏很漂亮,于是没有杀她,把她留下来当老婆了。
却说袁谭听说曹操打跑了袁尚,竟然想夺回冀州,不听曹操指挥了。
于是袁谭和曹操干了一仗,袁谭被杀。
高干所在的并州团队也被曹操灭了,高干被杀。
袁尚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投奔兄长袁熙,两兄弟又逃命到辽西乌桓。
却说曹操谋士郭嘉,因北伐路途遥远水土不服,生病了,于是曹操就把他留在了易州养病,自己继续北伐追杀袁尚和袁熙。
司马徽再荐名士_刘玄德三顾茅庐
•
•
• •
二. 整体感知
提示: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本文可分两部分
1. 司马徽再荐名士(第1自然段) 2. 刘玄德三顾草庐 (1)一顾草庐(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2)二顾草庐(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 听孔明。——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 (3)三顾草庐(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 春。——最后)
登场后的刻画: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正面刻画
表现出“未出茅庐,已知 三分天下” 的雄才大略,身在草庐,心忧 天下的济世情怀。
古代小说中另一种常用的 人物出场方法是:在人物正
式出场前,层层烘托,反 复渲染。西云现爪。
正式出场后,再通过 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
• 正如毛宗岗所说:“孔明虽未得一遇, 而见孔明之居则极其幽秀,见孔明之童 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 见孔明之弟则极其旷逸,见孔明之丈人 则极其清韵,见孔明之题咏则极其俊妙; 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于此 领略过半矣。”人物尚未出场,形象已 渐分明。可见对孔明的刻画,极尽渲染 之能事。
•
• 探讨问题:
• 1、刘备寻访孔明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人? 身份如何?如何评价孔明?写他们的作 用是什么? • 2、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表现在哪些地 方?说明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 3、请选几处精彩细节加以赏析。
• •
①一顾草庐,闻农夫歌,却未见诸葛亮, 巧遇博陵崔州平。 ②再顾草庐,邂逅石广元、孟公威,不 遇孔明,见诸葛均,遇黄承彦。 ③三顾草庐,昼寝未醒,待孔明睡足, 倾听安邦定国之策。 这些人物,朋友,家人,每个人都不能 真正反映出诸葛亮的面貌,但每个人身上都 有诸葛亮的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
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 不是就终老山林?请合理想象,阐述自 己的理由。
名家评三国
•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 过了它的文学价值。虽然,就文学 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 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 中吸取了营养。——金庸
经典之光照进现实
• 现在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地借 鉴《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他们认为一个 成功的企业要有“桃园三结”义那样的团结, 有“ 三顾茅庐”那样的求贤,要有“挥泪斩马”谡 那样的纪律严明,要有诸葛亮那样的高瞻 远瞩,要有 曹操 那样的深谋远虑,要有 那样 周瑜 的机敏聪明。
名著导读
学习目标:
• 1、激发阅读兴趣,丰富文学知识,培 养鉴赏能力和探究意识
• 2、通过吗?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罗贯中 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 们的统帅分别是谁? 魏蜀吴 曹操 刘备 孙权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 谁说的? 曹操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周瑜 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 诸葛亮 庞统 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刘备、关羽、张飞 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关羽 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貂蝉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 吕蒙 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谁? 司马懿
关注故事情节:
人物的出场艺术:
小说创作对人物的正面刻画,是以人物 的出场为起点的。优秀的古代小说作家都非 常重视人物的出场处理,力争人物一出场就 能显示出性格基调,为作者刻画人物找到一 个恰当的起点。
王熙凤出场
• 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有人笑声说:“我 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正想 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 从后房门进来。 《林黛玉进贾府》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文本探究1
• 解题:
• 司马徽再荐名士荐的是谁?为何用再 荐?
初闻卧龙
• 1、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 “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 下”。 )
• 2、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 盖天下一人也”)
• 3、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 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人物出场艺术之一: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先声夺人)
文本探究2
• 刘备三顾茅庐认错了哪些人? • (速度文本,圈画出有关人物描写和评
价卧龙的句子) • 对人物出场有何作用?
三顾茅庐
崔州平——容貌轩昂,风姿俊爽 崔州平赞卧龙: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神勇)
石广元、孟公威——白面长须,清奇古貌 二人称卧龙:能行治国安民之事(高志)
人物出场艺术之二:
层层烘托,反复渲染— —千呼万唤始出来
作者在描绘主要人物时,先描写周围的人物、 情景或者人物的评论、感受。
文本探究3
• 思考: • 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手法写卧龙的亮相?
(结合章节中的人物刘备、张飞关羽或是 景物描写分析)
走进历史的天空
• 关注人物,鉴赏手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事 层层烘托,反复渲染
诸葛均——拥炉抱膝,吟诗 诸葛均谈卧龙“往来莫测,不知去所(悠闲)
黄承彦——骑驴携酒,踏雪吟诗 黄承彦吟诵卧龙诗(雅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初见卧龙
• 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 睡足,窗外日迟迟。
• 外貌: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人物形象总结:智慧才气加身,有济世爱 民之志,出山之前神秘莫测的隐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