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技术的原理
全息照相技术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酷的全息照相技术的原理。
想象一下,你有一张特别的照片,它不只是平面的,而是能让你感觉好像物体就在眼前一样,这就是全息照片啦!全息照相技术就像是给物体拍了个 360 度无死角的“立体写真”。
它的原理其实挺有意思的。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激光。
激光就像个超级精确的画笔,把物体的信息一丝不差地记录下来。
首先呢,激光被分成两束,一束直接照到胶片上,这就像是打个“底”;另一束呢,则去照物体,然后反射回来再和那束打底的光相遇。
这时候,它们就会在胶片上产生一些神奇的干涉条纹,就好像是物体的“密码”。
等你要“看”照片的时候,再用激光一照,哇塞,那些干涉条纹就会重新变成物体的立体影像,就像物体从照片里蹦出来了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就好比是把物体的“灵魂”封印在了照片里,然后又能随时召唤出来。
全息照相技术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呢,比如一些超级酷炫的展览,能让你身临其境。
总之,全息照相技术真的是太牛啦,让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普通的照相原理基于几何光学的透镜成像,在感光板(胶片)上记录的是被摄物通过透镜后的光强分布,即振幅分布,显现的是被摄物几何平面图形。
全息照相要求在感光板上记录被摄物体的振幅和位相——“全部”信息,这就要用另一束光(参考光)与被摄的物光直接入射到感光板上,使物光和参考光在感光板上发生干涉,产生干涉条纹,条纹的黑白反差记录了被摄物的振幅,条纹的粗细、疏密和形状则反映了被摄物的位相,此即“全息图”。
由于全息照相具有可分割、多重记录性等独特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利用全息照相的体视特征,可做三维显示、立体广告、立体电视等;利用全息照相的可分割性和多重记录性,可做信息存储、全息干涉计量、振动频谱分析、无损检测和测量位移、应力、应变等。
一、教学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观察再现全息图。
二、教学要求1、实验三小时完成;2、加深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3、学会设计全息照相的光路,掌握拍摄激光全息照片的基本技巧;4、掌握全息干板的暗房冲洗技术,获得显影正确的全息干板;5、利用再现光观察物体的再现像6、本实验无数据处理,只检查照片拍摄质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2、难点:合理调整光路,正确冲洗干版。
完美再现全息图四、讲授内容(约30分钟)1、全息照相的发展过程及应用全息术的原理在194年8就由盖伯提出来了。
但是,直到196年2才由苏联科学家尤•尼•杰尼休克提出一种在观察全息图时能保证获得清晰的立体图象的方法。
而到年,由美国人伊梅脱•莱特、乔治•斯特罗克以及他们在密执安大学的同事们利用激光进行研究以后,人们才开始认真谈论全息术。
197年1盖伯获诺贝尔奖1、全息照相的发展:第一代全息图,是全息术的萌芽期,采用汞灯作光源,是所谓的同轴全息图。
第一代全息图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和共轭像分不开,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激光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光源,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形态的高级光学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和全息照相的特殊方法,将物体的全息信息记录在一块光敏材料上,然后再通过适当的光学系统进行再现,从而实现对物体的三维立体再现。
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艺术创作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实用价值。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主要包括激光的相干性和全息照相的特殊方法。
首先,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的光源,其光波具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振幅和相同的相位。
这种相干性使得激光能够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微小细节,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全息图像。
其次,全息照相的特殊方法是指利用全息照相的原理记录物体的全息信息。
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物体波前信息的方法,它记录了物体的振动波前信息,而不仅仅是物体的透射或反射光强分布。
这种记录方式使得全息图像能够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包括物体的深度、形状和大小等信息。
激光全息照相的实现主要包括记录和再现两个步骤。
在记录步骤中,首先需要将激光光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参考光束,另一部分照射到物体表面并记录物体的振动波前信息。
记录物体信息的光束和参考光束相遇后,它们的相位差将被记录在光敏材料上,形成全息图像。
在再现步骤中,通过适当的光学系统,可以将记录在光敏材料上的全息信息再现为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这种再现可以通过照明全息图像并观察物体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将全息图像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观察。
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包括物体的深度、形状和大小等信息,具有很高的信息量。
其次,激光全息照相的再现图像具有很高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更加真实的观感。
再次,激光全息照相技术还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能够记录并再现微小细节,适用于科学研究、医学影像、工程测量等领域。
总之,激光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光源,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形态的高级光学技术。
激光全息照相
(1)立体感强。全息照相记录的是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因此通过全息照片所看到的虚像是逼真的三维物体,立体感强,看上去好像实物就在眼前。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图的再现虚像,就像通过窗户看室外景物一样,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有视差效应和景深感。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立体显示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0级衍射光:具有再现光的相位特性,其方向与再现光相同。
+1级衍射波:发散光,具有原始物光波的一切特性,可以观察到与原物体完全相同的再现虚像。
1级衍射波:会聚光,具有与原物光波共轭的相位,在虚像的相反一侧观察到实像。
最简单的再现方法是按原参考光的方向照射全息图片。如光路图26-2所示,把拍好的全息照片放回底片架上,遮挡住光路中的物光(转动其反射镜M1或其他办法),移走光路中的被拍物体,只让参考光照在全息图片上。这样在拍摄物体方向可看到物的虚像,在全息照片另一侧有一个与虚像共轭的对称实像。
图1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全息照相采用了一种将相位关系转换成相应振幅关系的方法,把相位关系以干涉条纹明暗变化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干涉条纹上各点的明暗主要取决于两相干光波在该点的相位关系(与两光波的振幅也有关)。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度(即反差)决定于物光和参考光的振幅,即条纹的反差包含有物光光波的振幅信息。在全息照相中,无规则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是由参考光与物光波投射到照相底片时二者之间的夹角决定的,夹角大的地方条纹细密,夹角小的地方条纹稀疏。物光波的全部信息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在全息底片上,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就得到全息照片。
(2)具有可分割性。因为全息照片上每一点都有可能接收到物体各点来的散射光,即记录来自物体各点的物光波信息。反过来说,物体上每一点的散射光都可照射到全息底片的各个点,所以把全息照片分成许多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物体,即使将底片打碎了,任意一碎片仍能再现出完整的物像。但面积越小,再现效果越差。这一特点使全息照相在信息存储方面开拓了应用领能够清晰地记录干涉条纹,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光源。图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浅谈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及其应用全息照相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科学家伽佰第一次获得了全息图及其再现像,为全息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几年后激光的出现,为全息提供了相干性很好的光源,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从80年代激光全息技术传入我国并发展于防伪领域,90年代为激光全息防伪的鼎盛时期。
我们应用最多的激光全息图像是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下面浅谈一下激光彩虹模压全息图的相关技术原理。
一、激光全息照相技术激光全息照相技术用途最广泛的是用来制作彩虹全息图,其制作过程分三阶段来完成,即激光全息照相母版制作、电铸金属模压版、彩虹全息图模压复制。
在这里,我们对这三阶段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激光全息照相原理激光全息照相是指用激光干涉的方法将我们需要的物体图像信息记录于感光载体上,再经过光的衍射等技术处理形成在可见光下也能再现的彩虹全息图的过程。
简单的说,激光全息照相就是干涉记录和衍射再现。
干涉记录激光器发出的相干性很好的激光束经过分光镜分为两束光,一束光被称为参考光,经过反射镜、扩束镜后照射在感光载体上(一般是光致抗蚀剂的光刻胶版);另一束光被称为物光,经过光学镜组后照射在物体上,经过物体反射后的物光携带着物体的光信息,与参考光相遇在感光载体上,并在感光载体上形成干涉条纹。
这个干涉条纹记载了我们拍照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光强信息和位相信息。
这个感光载体经过显影、定影,就是我们拍摄的激光全息照片。
这种照片在普通光照下是看不见图像的,只有在激光参考光束的照射下才能看见全息图像。
要想在普通光源条件下也能欣赏到精美的全息图,就必须进行第二步的拍摄过程,即衍射再现。
衍射再现激光器发出的光一分为二,一束再现光束(也就是二次拍摄的物光束)照射在第一步中得到的激光全息照片上,并在激光全息照片前面放一块开有水平狭缝的挡板,透过激光全息照片的再现光束穿过狭缝,照射到另一块新的感光载体上,并记录了激光全息照片的光信息;而另一束参考光与再现光相遇在新的感光载体上,也形成了含有光信息的干涉条纹。
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技巧
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技巧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复杂的实验技术。
其中,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方法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验技术。
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态和相变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激光束和全息照象来测量物质的热力态变化。
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激光束控制技术和全息照象技术。
在激光束控制技术方面,光束的波长、偏振方向和幅度等参数都需要精确控制。
而在全息照象技术方面,可以根据激光束控制技术中获取的参数,对光束进行波面调制,从而获得全息照象。
在实验中,首先要准备好激光束控制系统和全息照象系统,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激光束控制方面,要检查激光束的功率、偏振方向和幅度等。
同时,还要确保激光设备的温度有利于长期稳定的激光输出,减少实验误差。
然后,在全息照象系统中,需要经过两步。
首先是波面调制,即根据激光束参数调制全息照象。
然后是调整全息照象探测仪,以确保全息照象的精确性。
接下来,要开始实际的实验了。
在实验之前,要确保激光束的功率和全息照象的精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在实验中,要使用较低的激光束功率和波束范围,以免损坏样品,影响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此外,在实验中,还要注意样品的处理,确保其稳定性,以避免实验失败。
最后,在实验结束时,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结果。
虽然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技术相对复杂,但是,只要掌握了常规的
技巧,它就可以让实验变得更加容易和准确。
因此,在研究物质态和相变方面,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手段。
激光全息摄影的发展史
激光全息摄影发展史全息摄影亦称:“全息照相”,一种利用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
全息摄影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
全息摄影不仅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强度),而且还记录反射光波的相对相位。
1948年英藉匈牙利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为了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提出了全息术的最初设想。
随后,他采用汞灯作光源,首次拍摄了第一张全息照片(即全息图),并获得了相应的再现像,从而创立了全息术(为此,他于1971年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由于当时缺乏明亮的相干光源(激光器),全息图的成像质量很差。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里,这方面的工作进展相当缓慢。
直到60年代出现激光这一相干强光源之后,全息术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光学中十分活跃的分支.1962年随着激光器的问世,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Leith and Upatnieks)在盖伯全息术的基础上引入载频的概念,发明了离轴全息术,有效地克服了当时全息图成像质量差的主要问题——孪生像,三维物体显示成为当时全息术研究的热点,但这种成像科学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制作和观察这种全息图的代价是很昂贵的,全息术基本只是一个需要高昂经费来维持的实验.1969年本顿(Benton)发明了彩虹全息术,掀起以白光显示为特征的全息三维显示新高潮。
彩虹全息图是一种能实现白光显示的平面全息图,与丹尼苏克(Denisyuk)的反射全息图相比,除了能在普通白炽灯下观察到明亮的立体像外,还具有全息图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复制等优点。
把彩虹全息术与当时发展日趋成熟的全息图模压复制技术结合起来便形成了目前风靡世界的全息印刷产业,产生了全息信用卡、全息商标、全息钞票、全息卡通、全息装饰材料、甚至全息服装等保安防伪及装璜装饰的全息图新应用。
因此可以说彩虹全息术的发明才真正使全息防伪成为可能。
经过数十年发展,激光全息防伪产品也从最初的全息防伪标识逐步升级发展为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激光防伪技术。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并重现物体三维形态的光学技术。
其原理基于干涉和衍射现象,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和高亮度特点。
激光全息照相的过程可以分为记录和重现两个步骤。
在记录过程中,将被拍摄的物体放置在一个稳定的光学平台上,激光束被分为两路,一路称为参考光束,另一路称为物体光束。
物体光束照射到物体上,经过反射或透射后,与参考光束在摄像介质上相交。
物体光束与参考光束的交叠形成了干涉图样,这就是全息图。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大小、形状、表面等特征都被记录下来。
在重现过程中,将全息图放置在一块光学材料片上,激光束照射到光学材料上,光线通过衍射的作用,将原先记录下来的物体特征重新表现出来。
通过观察重现出的图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三维形态信息。
激光全息照相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逼真度,可以记录非常细微的物体细节,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科学、工程、艺术等领域。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光的稳定性和密度的要求较高,以及记录和重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光波干涉等问题,需要经过精细的调节和处理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4.5.4激光与全息照相
全息技术的应用
在全息照相的基础上,全息技术还扩展到红外, 微波,超声领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全息干涉 术,彩色全息,及彩虹全息和周视全息等新的 全息技术.由于全息照相具有三维成像的特点, 可重复记录,而且,每一小块全息底片都能再 现物体的完整,其用途十分广泛.可广泛用于 精密干涉计量,无损探伤,全息光弹性,微应 变分析和振动分析等科学研究.利用全息干涉 术研究燃气燃烧的过程,机械件的振动模式, 蜂窝板结构的粘结质量和汽车轮胎皮下缺陷检 查等已得到广泛应用.全息照相用作商品和信 用卡的防伪标记已形成产业,正在发展的全息 电视还将为人类带来一场新的视觉革命.
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
特点 (与普通光 与普通光) 与普通光
相干性 好 特点内容 频率单一,相差恒定, 频率单一,相差恒定,易发生 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可像无线电波一样 调制. 调制. 激光的方向性非常好, 激光的方向性非常好,是一束 几乎不发散的平行光, 几乎不发散的平行光,可以会 聚到很小的点上. 聚到很小的点上. 应用
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
拍摄全息照片的基本光路大致如 图. 一激光光源(波长为 λ )的光 分成两部分:直接照射到底片上 的叫参考光;另一部分经物体表 面散射的光也照射到照相底片, 称为物光.参考光和物光在底片 上各处相遇时将发生干涉,底片 记录的即是各干涉条纹叠加后的 图像.
全息照相的观察原理
观察全息照片的 光路图如右图:
�
光纤通信 光的干涉 激光全息照相
平行度 好
测距和跟踪目标 DVD,CD唱片, 唱片, , 唱片 计算机光盘
亮度高
激光能在很小的空间, 激光能在很小的空间,很短的 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光刀" 光刀" 光刀 激发核反应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激光全息照相实验激光全息照相实验1.了解全息照相的发展过程及应用,比较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2.掌握全息照相的原理和特点;3.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观察再现全息图。
1.漫反射-体积全息的实验光路调试;2.全息干板的正确冲洗。
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相结合。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以光波的干涉和衍射为基础的 ,1948 年物理学家伽伯(D1Gabor) 首先提出一种无透镜两步成像法 ,称做波前再现或全息术 ,1964 年利思(Lefth)等成功地获得三维图象的全息照片。
1960 年激光器的问世促进了全息术的发展 ,成为科学技术上一个崭新的领域。
激光全息摄影技术正飞速发展 ,并在干涉计量学、无损检测、信息处理、遥感技术、生物医学、国防工程等科技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息技术的应用已涉及到各个领域:军事上模拟真实目标,进行驾驶训练;艺术上可以复制历史文物,制作全息首饰、全息肖像、全息风景;工业上制作防伪商标;科学上用于全息干涉计量、测量诊断技术等。
全息图记录了物光波的全部信息 ,再现时可看到一个逼真的三维图象 ,立体感强。
全息图上的每一点都携带有被摄物的全部信息 ,全息摄影图具有可分割性 ,分割后的每一小块干板都可再现完整的物体象。
一张全息干板可重叠摄制多个全息图。
全息平台及其光学附件,He-Ne激光器,曝光定时器,Ⅰ型全息干板,暗室设备。
(1) 人眼视物的简单机理光是电磁波 ,在光波中产生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的是电场强度 E0. 一列单色光波可表示为E = E0cos(ωt - 2πrΠ λ+ φ0) 物体上的每一点都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出光波:透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等 ,统称为物波. 物波携带着物体的信息 ,如颜色、明暗、凹凸等.这些信息在物波的函数中用频率 f (ω= 2πf) 、振幅 E0 、相位(ωt - 2πΠλ+φ0) 表示. 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物体 ,是因为人眼接受到物体各部分所发出的物波. 物波所能到达的任一点 ,都包含有物体上各部分所有的信息 ,所以尽管眼睛的瞳孔直径很小 ,却仍能观察到物体的全貌. 如果能将物波保存下来 ,即使物体不存在了 ,只要物波还在 ,人们仍能看到物体.用照相的办法就可以保存物波. 但普通照相只能存储物波中振幅的信息 ,丢失了相位的信息. 全息照相则能把物波的全部信息存储起来.(2) 普通照相及其缺陷光可以引起照相底片(感光材料) 上乳胶层的化学变化 ,而且这化学变化的深度随入射光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因而照相底片可以“感受”(记录) 光强的分布 ,不同的光强在底片上反映为不同的浓淡;但是底片不能“感受”相位的分布 ,不同的相位在底片上并无区别.基于几何光学成像原理的普通照相 ,是通过照相机镜头使物体成像于底片上 ,底片只记录了光强 (振幅) 分布 ,反映了物体各部分的明暗.而对相位的差别则不能分辨 ,也就无法反映物体表面的凹凸和距底片的远近 ,从而失去了立体感.(3) 全息照相的物理思想普通照相所不能记录的相位分布在全息照相中是如何被记录的 ? 它的创造性的思想就是:把感光材料所不能“感受”的相位分布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使之转化为底片能记录的光强分布.具体地说 ,把来自物体的光波称为物光(O 光) ,再引入一束与之相干的参考光(R 光) ,让参考光和物光同时照在底片上. 在底片上的各点处 ,R 光相位都相同 ,而O 光的相位不相同 ,从而 O 光与 R 光在各处的相位差也不同 ,经干涉后各处的条纹亮暗程度就不同.这样底片就可以在记录下物光振幅分布的同时 ,也记录下了其相位分布 ,即记录下了物光的全部信息 ,这就是全息照相的重要物理思想. 本实验就是从实践上实现这一物理思想的.(4) 全息照相的实验过程全息照相包含两个过程:1.全息照相的记录——光的干涉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如图2所示,相干性极好的氦氖激光器发出激光束,经分束镜被分成两束光,透射的一束光经反射镜(2)和扩束镜射向被摄物体上。
实验讲义_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7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习并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英国物理学家伽柏(D.Gabor)在1947年,并非从三维成像(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的目的出发,而是为了提高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的分辨率,发明了全息术(holography)。
他提出用物体衍射的电子波制作全息图(hologram),然后用可见光(visible light)照明全息图来得到放大的物体像。
由于省去了电子显微镜物镜(objective),这种无透镜两步成像过程可期望获得更高的分辨率(resolution),伽柏用可见光验证了这一原理。
全息术的思想渊源来自波动光学(wave optics),全息术的发展,不仅有赖于激光(laser)的出现,还有赖于其它方面的贡献。
伽柏曾经说过:“在进行这项研究时,我站在两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肩膀上,他们是布喇格(W.L.Bragg)和采尼克(F.Zernike)。
”这就是说,伽柏全息思想的萌生受到他们的启发。
在发明全息术的前几年,伽柏看过布喇格的“X射线显微镜(X-ray microscope)”(布喇格采用两次衍射使晶格的像重现),并注意到如若采用布喇格的方法还不足以记录傅里叶变换的全部信息。
为了解决相位记录的问题,伽柏想到了采尼克在研究透镜像差(lens aberration)时使用过的“相干背景”,即用“相干背景”作为参考波(reference wave),那么参考波与衍射波(diffraction wave)(物波(object wave))相互干涉,用照相底片记录干涉图样(interference pattern),便得到包含相位(phase)信息在内的干涉图样,此即全息图。
在全息图上,两个波相位相同处产生极大,相反处产生极小,当用参考光照明全息图时可重建物波波前(wave front)。
《激光 全息照相》 作业设计方案
《激光全息照相》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光学领域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理论知识学习(1)要求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包括相干光的产生、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等。
(2)布置相关的简答题,如:简述激光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区别;解释全息图为什么能够记录物体的全部信息。
2、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激光全息照相实验。
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遇到的问题。
(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所拍摄的全息图进行分析和评价。
3、数据分析与处理(1)学生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计算干涉条纹的间距、光强分布等。
(2)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实验误差的来源,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4、拓展研究(1)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激光全息照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防伪技术、三维显示等,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鼓励学生思考激光全息照相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创新应用。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理论知识的简答题和计算题,以书面形式提交。
(2)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等。
(3)提交关于激光全息照相应用的小论文。
2、口头汇报(1)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汇报。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学习和实验中的体会和发现。
四、作业评价1、评价标准(1)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简答题和计算题的答案准确性进行评价。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根据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描述和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
(3)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依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合理、误差讨论是否深入等进行判断。
(4)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小论文的内容新颖性和思考的全面性。
激光全息照相
激光全息照相普通照相记录下来的是物体光波的强度,不能记录相位,因而丢失了物体纵深方向的信息,照片看起来没有立体感。
1948年英国科学家盖伯(D.Gabor)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时,采用了一种两步无透镜成像法,可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他提出的方法,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光波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来再现物光波,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记录下物体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这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为此他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含义是“完全的信息”,即包含光波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利用激光全息照相得到的全息图,图上的任何一块小区域都能重现整个物体的像。
激光全息照相在流场显示、无损探伤、全息干涉计量和制作全息光学元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激光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2.初步掌握拍摄全息照片和观察物体再现像的方法;3.了解全息照相技术的主要特点,并与普通照相进行比较;4.了解显影、定影、漂白等暗室冲洗技术。
二、实验原理1.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主要区别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简称物光波)是电磁波,借助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不同,人们可以区别物体的颜色、明暗、形状和远近。
普通照相是运用几何光学中透镜成像的原理,把被拍摄物体成像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冲洗后就得到了一张记录物体表面光强分布的平面图像,像的亮暗和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完全对应,但是无法记录光振动的相位,所以普通照相没有立体感,它得到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平面像。
所谓全息照相,是指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把被拍摄物体的全部信息——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都记录下来,并能够完全再现被摄物的全部信息,从而再现形象逼真的物体立体像。
全息照相的过程分两步:记录和再现。
全息照相的数学描述见本实验附录A。
2.光的干涉——全息记录全息照相是一种干涉技术,为了能够清晰地记录干涉条纹,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光源。
图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示意图。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是依据光的干涉原理,利用两束光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的信息。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是通过将被拍摄物体所反射的激光光束与另一束激光一起直接照射到全息底片上,利用相同的激光光波长,在底片上形成干涉条纹,从而记录下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包括光强度、位相等)。
这种全息底片上的干涉条纹就像是用编码方法把物光波“冻结”起来一样,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照片。
全息照片的表面看起来只有复杂的条纹和光栅,但一旦用一束与拍照激光光束相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照片时,就会衍射出成像光波,好像原来的物光波被重新释放出来一样。
因此,全息照相的原理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干涉记录,衍射再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物理学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技巧
激光全息照象实验技巧
激光全息照象技术(holography)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光学原理,可以制作出令人惊奇的三维影像,广泛用于医疗诊断、广告模特、雕塑等行业。
早在1948年,俄国物理学家阿利坚夫就发明了这一技术。
由于它的原理复杂,它只是由少数学者研究和使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普及开来。
激光全息照象通过激光照射物体来生成全息图像,然后通过特殊的激光照射来保存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将人体特征或其他三维物体投射到全息屏幕上,显示出精美而真实的图像。
为了实现激光全息照象,发明者必须在视觉和光学方面有全面的知识。
在实验之前,使用者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反射率,几何结构,平整度,变形控制等。
同时,根据激光全息照象的几何结构,将正确的硬件组件组装起来,并确定激光梳的半径,以确保最佳的照象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激光器必须与激光全息屏幕安装在相同的位置,以确保清晰的实体图像。
此外,激光透镜必须与激光全息屏幕安装在相同的高度,以保证聚焦质量。
随即,需要将被扫描的物体放置在激光的中心点,以最大程度地照亮物体,使图像更清晰。
最后,激光全息照象实验室实验中,记录图像必须在正确的曝光时间内完成。
一般而言,曝光时间越长,图像越清晰,但曝光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图像过度曝光,从而破坏图像的质量。
因此,在曝光设置上也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激光全息照象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原理,可以生成令人
惊叹的三维图像。
在实验操作方面,使用者必须对激光和光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仔细组织实验,以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实验 32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 32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 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3. 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仪器设备】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 如图1 所示:【全息照相的特点】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 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 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 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 称之为全息图。
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 好像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 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全息照片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
改变观察的位置, 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 观察近距离的物体, 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2)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 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像。
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 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像的信息。
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 分辨率逐渐变差。
(3)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 但无正负片之分, 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摄物体的正像。
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 再现影像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4)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180°, 引起一个倒转的像, 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180°, 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 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180°, 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5)最后一个特点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用连续曝光方法可以重叠几个影像, 而每一张影像又不受其它影像的干扰而单独显现。
【物理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采用相干光源的两步光学成像过程。
第一步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参考光和物光形成的复杂的干涉图样――全息图, 第二步是在适当的照明下从全息图再现出物体通常的图像, 所以全息照相的基本理论, 实质上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双光束干涉场的计算。
《激光与全息照相》 讲义
《激光与全息照相》讲义一、激光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在探讨全息照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激光。
激光,这个在现代科技中熠熠生辉的名词,它的英文全称为“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为“LASER”,意思是“通过受激辐射实现光放大”。
激光的产生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
在普通光源中,原子或分子的发光是自发的,发出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且具有不同的频率和相位,这导致光的相干性较差。
而在激光产生的过程中,通过外界的激励,使得大量原子处于高能级状态,形成所谓的“粒子数反转”。
当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受到特定频率光子的激发时,会产生同频率、同相位、同偏振方向的光子,这就是受激辐射。
这些受激辐射的光子在谐振腔内不断往返,经过多次放大和筛选,最终形成了高度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的激光。
激光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这使得它在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激光的单色性极好,即具有非常窄的波长范围,这使得它在光谱分析、高精度测量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激光的相干性强,这意味着激光束中的光波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够实现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为全息照相等技术提供了基础。
再者,激光的方向性好,能够聚焦成非常小的光斑,从而实现高能量密度的传输,在激光加工、医疗手术等领域大显身手。
二、全息照相的原理了解了激光的特性,接下来我们深入探究全息照相的原理。
全息照相与传统照相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照相是基于几何光学的原理,记录的是物体表面的光强分布,也就是物体的亮度信息,而丢失了相位信息,因此我们看到的传统照片是平面的,缺乏立体感。
全息照相则不同,它同时记录了物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从而能够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全息照相的原理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一束激光被分成两束,一束称为物光,照射到物体上,然后被物体散射;另一束称为参考光,直接照射到记录介质上。
物光和参考光在记录介质上相遇,发生干涉,形成复杂的干涉条纹。
激光全息摄影
在摄影中, 照相机拍摄的景物只记录了景物的反射光的强弱,也就是反射光的振幅信息(灰度),而不能记录景物的立体信息。而全息摄影技术能够记录景物反射光的振幅和相位,是一种立体摄影技术。为了获得清晰的全息图,要求光源性能特别好,只有激光才能达到。所以,在激光出现之后,全息摄影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激光再现的全息图失去了色调信息,人们开始始致力于研究第三代全息图。第三代全息图是利用激光记录和白光再现的全息图,例如反射全息、像全息、彩虹全息及模压全息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全息图以鲜艳的色彩。激光的高度相干性,要求全息拍摄过程中各个元件、光源和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严格保持不变。
古建筑保护,首先就是需要原始资料,所以古建筑测绘成为建筑保护的重中之重。而先进的测绘技术将为古建筑保护提供快速、高质量的原始资料。
当照明干板的光束为单色光时,只有在某些特定的角度下才能观察到再现像;当不同波长的混合光(例如白光)以一确定的入射角照明干板时,只有某些特定的波长满足布拉格条件而产生再现像,其中只有一种波长的衍射效率为最高。这就是反射式全息图的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
只有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产生光的干涉。由两个普通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频率,更不可能存在固定的相差,因此,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将制得的全息图放回原位,遮住物光束并取走物体,用原参考光照明,则透过全息图可以看到原来放置物体的地方有物体的虚像,犹如物体没有取走一样,物体的虚像具有明显的视差效应,人眼通过全息图观察物体的虚像,就像通过一个“窗口”观察真实物体一样,具有强烈的三维真实感,当人眼在全息图后面左右移动观察时,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部位。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和作用
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和作用
激光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激光来记录和重现三维物体信息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激光的相干性和全息成像的原理。
激光的相干性是指激光具有相干波长和相干面积。
相干波长意味着激光的波长非常狭窄,而相干面积则表示激光传播时具有较小的发散角度。
这两个特性使得激光能够提供高质量和高分辨率的波前信息,从而实现全息照相。
全息成像的原理是将物体的波前信息分别记录在两个平行的介质表面上。
一个平面上的记录称为物体波,另一个平面上的记录称为参考波。
这两个波相互干涉产生干涉图样,其中包含了物体的全部三维信息。
当参考波与干涉图样重合时,可以通过靠近发光屏观察到全息图。
此时,当读取时所用的光线与重现时所用的光线相同,我们会看到重现的物体的三维效果。
这就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激光全息照相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记录和重现物体的全息图像,包括其形状、颜色和光学的相关特性,以达到真实感强的三维观察。
全息照相在科学研究、艺术和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全息照相能够用于记录和研究微观领域的物体,如细胞结构、分子模型等。
在艺术领域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制作艺术品、立体影像和全息投影。
而在工业领域中,全息照相可用于制造和检测高精密度元件和产品。
《激光与全息照相》 讲义
《激光与全息照相》讲义一、激光在探讨全息照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激光。
激光,这个在现代科技中频繁出现的词汇,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它究竟是什么呢?激光,全称为“受激辐射光放大”,是一种具有高度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的特殊光源。
单色性,意味着激光的光波波长非常单一,几乎是纯粹的单一颜色。
这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普通光源,如白炽灯泡发出的光形成鲜明对比。
普通光源的光波波长范围广泛,色彩混杂。
相干性,指的是激光的光波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这使得激光能够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相位关系,从而实现许多特殊的应用。
方向性则让激光能够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方向上传播,能量高度集中。
这就好像一把极其锋利的“光剑”,可以在很长的距离内保持强大的能量密度。
激光的产生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
在一个激光装置中,通常有工作物质、激励源和光学谐振腔。
工作物质在激励源的作用下,处于激发态的粒子数多于处于基态的粒子数,实现粒子数反转。
当受到外来光子的激发时,这些处于激发态的粒子会产生受激辐射,辐射出与入射光子相同频率、相位和方向的光子。
这些光子在光学谐振腔中来回反射,不断得到放大和增强,最终形成强大的激光输出。
激光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在医疗领域,激光可以用于手术、治疗眼科疾病、美容等;在通信领域,激光是实现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的关键;在工业生产中,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度;在科研领域,激光更是为各种精密测量和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全息照相有了对激光的初步认识,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次讲义的重点——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是一种能够记录物体光波全部信息(包括振幅和相位)的新型照相技术。
与传统的照相技术只记录物体光波的振幅信息不同,全息照相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那么,全息照相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相干光源,这就是激光登场的时候了。
激光的高度相干性为全息照相提供了理想的光源条件。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2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
3、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
【实验装置】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如图1所示:【全息照相的特点】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在原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本质上的差别。
普通照相是以几何光学的折射定律为基础,利用透镜把物体成像在平面上,记录各点的光强或振幅分布,物象之间各点一一对应,但却是二维平面像上的点与三维物体各点之间的对应,因此并不完全逼真,即使一般所谓的“立体照相”也多是利用双目视差的错觉,而不是物体的真正三维图象。
而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称之为全息图。
(在感光版上看见的同心环,斑纹之类不是原来物体的真正信号,而是由给出参考光的发射镜上的灰尘微粒及其它散射物引起的。
)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好象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与普通照片相比,全息照片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
改变观察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观察近距离的物体,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2)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象。
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象的信息。
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分辨率逐渐变差。
这是因为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孔径的函数。
3)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但无正负片之分,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摄物体的正像。
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再现影象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4)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引起一个倒转的像,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5)最后一个特点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用连续曝光方法可以重叠几个影象,而每一张影象又不受其它影象的干扰而单独显现。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采用相干光源的两步成像过程。
第一步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参考光和物光形成的复杂的干涉图样——全息图,第二步是在适当的照明下从全息图再现出物体通常的图像,所以全息照相的基本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较为广义的双光束干涉场的计算。
由激光束发出的相干光经分束器之后,一束照明物体成为景物光,另一束为参考光。
两光束成一定的夹角入射到记录介质上,相互干涉而记录下全息图。
由于记录介质只能记录振幅,可见物波的位相也是利用干涉的原理转换成相应的振幅关系加以记录的。
1、全息照相记录的信号:如图2,111(,,)x y z d =-为物点所在的物平面,222(,,0)x y z '''=为记录介质所在的像平面,111(,,)P x y z d =-为物点,(,,)r r r R x y z 在任意平面(,,)r r r x y z 上,R 点源与平面22(,,0)x y ''的距离为r z 。
22(,,0)Q x y ''为记录介质平面上任一点。
若物光波与参考光是相干的,则记录介质上的光强分布为2200I a r r a ra **=+++ (1) 其中,0exp()a a a i φ=为物点源到达全息图平面的光波的复振幅,0exp()r r r i φ=为全息图上参考波的复振幅。
由于做全息照相时,总是尽量使参考光和物光波独立在记录介质上的照度均匀,所以在全息图上20a 和20r 变化比较缓慢。
所以这里主要注意相干项002cos()r a r a ra a r φϕ**+=- (2) 其中:12()a PQ PO πφλ=- (3)输入平面 全息图平面2y ' d图2 计算ra φφ-所要求的参数z1x 2x '1y●(,,)P x y z d =-●(,,0)Q x y ''●r r rR x y z12()r RQ RO πφλ=- (4)1122()r a RQ RO lππφφ-=-=∆ (5)l RQ PQ ∆=-为光波从P 进行到Q 和由R 进行到Q 的光程差。
由图可见,当P 点和Q 点满足傍轴条件时,a φ可以由11/z 一级近似求得2221211121(22)2a x y x x y y z πφλ⎡⎤''''≈+--⎢⎥⎣⎦ (6) 2222121(22)2r r r r x y x x y y z πφλ⎡⎤''''≈+--⎢⎥⎣⎦(7) 可见干涉项产生的明显以(r a φφ-)为变量按余弦变化的干涉条纹并被记录介质记录下来。
由于这些干涉条纹在记录介质上各点的强度决定于物光波(记忆参考光波)在各点的振幅和相位,因此记录介质上就保留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的信息。
2、波前重建:常用于记录全息图的介质是照相干版或胶片,假设记录全息图的干版经过曝光、冲洗以后,把曝光时的入射光强线形变换为显影振幅的透射率,并假定曝光量的变化范围限于该种干版的E t-曲线的线形区内,则干版的透射率为KIt t -=0*)*(),(20200ra a r r a K t y x t +++-= (8)t 为未曝光部分的透射率,K 为比例系数。
对同一干版,0t和K 都可认为是常数。
21a I =,22r I =分别为入射到干版的物光强和参考光强,他们在全息图面上接近均匀。
因此对于点源的全息图,只有透过率与**ra a r +成正比的空间变化干涉项,在照明后能产生衍射。
假设在全息图形成后和再现前有可能把它放大或缩小,为此把全息图平面坐标再标记为2222,x mx y my ''==,式中m 为线放大率。
假设再现波长2λ不必和形成波长1λ相同,他们的比值由21/μλλ=给出。
再现波或照明波由一点光源(,,)c c c C x y z 发出,如图3所示。
则全息图平面的衍射波振幅C 与上述透射率的乘积为000[exp()exp()]v R Cr a Cra C r a i i φφ**+=+ (9)其中0exp()c C C i φ= (10)(,,)V c a r V v v v x y z φφφφφ=+-= (11)(,,)R c r a R R R R x y z φφφφφ=+-= (12)为使全息图能产生点源物体P 的像,全息图上的再现波的位相V φ和R φ必须和球面波相当,在全息图上球面波相位分布的一级近似值可按式(6)写成 22222322232321(,)[]2(22)x y z x y x x y y πφλ=+-- (13)其中3z 为全息图到相平面的距离,3x 和3y 代表相平面上像点P 的坐标。
一般来说,全息图的再现波所成的物象比较复杂,像的位置、大小和虚、实会发生变化,而且还可能存在畸变等现象。
但若再现波与原参考波完全一样时,式(9)变为220000exp()exp[(2)]a r a rr a rra r a i r a i φφφ**+=+- (14)如果用参考波r 和共轭光波r *照射全息片,此时透过全息片的光波干涉项可写成220000exp[(2)]exp()a r a r r a r ra r a i r a i φφφ****+=-+- (15)式中等号右边第二项与原来光波的共轭光波成正比,此项所代表的衍射光束在原来物体所在的位置形成一个无畸变的实像。
利用公式(8)分析透过全息片的衍射光束时,实际上是把全息片当作二维的衍射光栅来处理,再照光经衍射后,除了直接透过的零级激光束外,同时存在正、负一级衍射光束。
由于感光板上的乳胶有一定的厚度,而且是透明的,故其内部也存在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的相互干涉,干涉条纹也被记录下来,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三维全息图,相当于三维衍射光栅。
三维光栅的衍射受到布拉格条件的限制,只有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夹角较大时,(如接近180°时)和X 射线在晶格中的衍射一样。
三维光栅对光的衍射也具有波长的选择性,因此可以用单色相干光制作全息片,用普通的白光照射它实现波前重建。
这一重建过程是三维衍射的结果,从效果上看,好像是从全息片的反射光束中得到的,因此称为反射全息,又因为波前重建利用了白光,所以又称为白光重现全息照相。
反射式全息片的制作法是让物光束与参考光束从照相底版的两面分别进入乳胶层,两束光的干涉极大值在显影后形成基本上平行于底版的银层。
以两束平面波的相互干涉来估计这些银层之间的间距。
如果以a 和γ分别代表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的传播方向。
他们的夹角为2θ并假设都是平面波。
显然,两组波阵面的夹角也是2θ,每一组波阵面中相邻两波阵面之间的距离为λ,干涉极大所在的平面的间隔为d ,这些平面是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的分角面,2dsin =θλ (16)用上式计算d 的大小时,θ和λ应取乳胶介质中的数值。
由式(16)可得图4 激光反射式全息照相/2sin d λθ= (17) 实际上参考光和物光都不是平面波,特别是物光波具有复杂的波前,因此干涉极大并非是和底版平行的理想平面,得到的全息图是复杂的三维光栅。
用再照光γ照射这个全息片时,入射光受三维光栅衍射时所遵从的规律与X 光在晶格中衍射的规律相同,它们都遵从布拉格公式。
此时三维光栅的衍射等效于各银层反射光束的相干叠加,只有入射光线与银层的夹角θ和波长λ满足式(16)表示的布拉格公式时才存在干涉极大(此时公式中的d 为银层间距),而且相对于银层而言,干涉极大的方向正好是入射光经银层反射后的反射方向,这时干涉极大方向正好是制作全息片时物光束的方向,因此在反射方向上得到的正是重建的物光束,对此方向可看到原物的三维虚像。
用白光再现时,根据式(16),白光中只有波长和制作全息片时所用光波波长相同的成分衍射后才能出现干涉极大,但乳胶经显影、定影和晾干后往往发生收缩,使银层间距减小,因此能出现干涉极大的波长比制作时光波的波长要小。
如果参考光束和物光束从感光干版的同一侧入射,而且相对于乳胶表面而言,它们的入射角都不大的话,根据上述分析,干涉极大形成银层间距将比较大,而且接近于乳胶表面垂直。
这时形成的全息图可近似看作乳胶面上的二维干涉条纹。
【全息照相拍摄条件】 1.对稳定性的要求全息片所记录的是参考光束和物光束之间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十分细密,拍摄全息照片时,极小的扰动都会使得干涉模糊,甚至使干涉条纹完全不能记录下来。
简单的理论推导及实验证明,景物在曝光时间内移动8λ就足以使干涉条纹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