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适应战争向设计战争转变
认知中心战:应对复杂战争的作战概念
美海军“复仇女神”项目基于网络化协同电子战概念,将不同系统集成,利用无人分布式电子战平台的集群实现大规模协同电子战
速嬗变,现代战争呈现出指数式、爆炸式的复杂变化。
这些变化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性、时效性、震慑性大大增强,认知战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提高。
未来,战争形态将进入智能化战争,
《孙子兵法》中提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复杂性战争的制胜关键是给对手制造“决策困境”
子欺骗等手段隐蔽己方军事企图、军事行动和军事目标,向敌方传送有关己方的错误和虚假的作战企图、部队配置、作战能力、作战方案以及战场态势等方面的信息,或借敌方指挥信息系统发送虚假命令和信息,达到诱敌错误判断,扰敌作战指挥的目的。
针对人工智能算控制网、通信传输网、武器铰链网和预警探测网等无线链路的组网特点,综合运用电子干扰、GPS欺骗攻击、指控链路接管、数据劫持控制等技术和手段,压制其数据通信,阻断其通信链路,干扰其作战指挥。
对敌指挥控制、军事通信、预警探测、空天信息等军事网络实施网
无人机逐渐成为战争的主角,作战复杂性进一步增加。
军事理论第五章信息化战争(2024)
信息化
以信息为主导,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2024/1/29
12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体化
实现武器装备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形成一体化作战能力。
智能化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 武器装备的自主决策和作战能力。
2
信息化战争以信息为主导,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 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通过争夺制信息权 来夺取战争胜利。
3
信息化战争具有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网络中心 、智能较量、精确打击、全维一体等特点。
2024/1/29
4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历程
2024/1/29
01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初 露端倪。
情报侦察系统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情报侦察领域,通过卫星、无人机、 网络等手段,获取、处理和分析敌情、地形、气象等信息 ,为作战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武器装备的智能化发展,如精确制导武 器、智能弹药、无人作战平台等,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打击 精度和作战效能。
8
信息化战争中的关键信息技术
网络空间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网络攻防将成为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胜负产生重要影响。
27
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思考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
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推动军事理论创新
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新趋势,推动军事理论创新,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 供科学理论指导。
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
军事理论资料
战争制胜因素与信息化战争要点一丶战争制胜因素及其作用战争的制胜因素,是在战争中保障克敌制胜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地理条件和民族尚武传统、统帅才能、战争指导艺术等因素。
概括起来,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大体上是三个方面,一是战争的政治目的与性质;二是战争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三是战争指导能力与艺术。
政治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内外政策、政治组织力、政治动员力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与性质等。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集中表现。
政治决定战争的目的和性质。
战争的政治目的和性质,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因为它决定着军民在战争中的政治情绪、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和战斗意志等,进而决定着战争力量和潜力的发挥程度。
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的政治目的,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能广揽人心,得道多助,军民积极参战,能充分发挥战争力量和潜力,去夺取战争的胜利。
反革命战争、侵略战争,政治目的反动,不得人心,失道寡助,难以取胜。
如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和前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美国在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苏联在发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中,都未能征服弱小的朝鲜、越南和阿富汗,都以失败而告终。
军事因素,是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国家的武装力量、军事科学、国防建设、国防经济、战争准备、后方建设与战略物资储备、后备力量建设与兵员储备等。
武装力量,是军事因素中的主体。
国家武装力量的数量与质量,军队的科学编组与武器装备的数量、质量,部队的军政素质和纪律、作风建设,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水平,统帅才能和军官的组织、指挥能力等,这些因素的优劣,决定着战争的力度和强度的高低,直接地影响着战争的胜负。
其他的军事因素,都是为着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夺取战争胜利服务的。
经济因素,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体系、经济设施、经济实力和潜力。
国家的面积大小、人口众寡、矿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在战争中发展战争力量、开发战争潜力的程度。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1、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可以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2、生育改革: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3、军队改革:建设新型司令机关。
建设新型司令机关,实现四个转变:战争模式由打赢机械化战争向打赢信息化战争转变。
指挥体系由多层次树状结构向扁*化网状结构转变。
指挥对象由单一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合同作战向多军兵种深度融合的体系作战、联合作战转变。
参谋知识结构由技能型向技能与谋略相结合,由专才向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转变。
4、反腐败斗争。
5、加强改革。
抗日战 争胜利对中 国现代设计的启发有哪些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发有哪些《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发有哪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为中国现代设计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启发。
首先,抗日战争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设计要为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服务。
在战争期间,物资匮乏,武器装备落后,这就促使了一系列实用设计的产生。
从简易的武器制造到军需物资的生产,无不体现着设计对于满足战争需求的重要性。
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我们的设计应当着眼于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环保、能源、医疗等领域,通过创新的设计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其次,抗日战争的经历让我们明白设计要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在战争的艰苦环境中,设计方案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和改进。
设计师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不断优化设计,以适应战争的多变局势。
这种在逆境中不断进取、灵活应变的精神,对于现代设计至关重要。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不断变化,设计师们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设计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再者,抗日战争时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合作,包括军工、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共同努力。
这种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模式,在现代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如今的大型设计项目往往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设计师、工程师、市场人员等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此外,抗日战争让我们意识到设计要注重本土化和民族特色。
在抵御外敌入侵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和传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传承。
这也启示我们在现代设计中,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将民族特色融入设计之中。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认同的需求,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中国独特的魅力,提升中国设计的竞争力。
河科大军事理论题库信息化战争作业
信息化战争作业学号:121518010427 姓名:吴硕已用时: 0分39秒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30分)1、( A)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B)伊拉克战争C)阿富汗战争D)科索沃战争请选择-> A B C D2、信息战的主要目的是( B)。
A)获取大量情报B)夺取信息优势,掌握制信息权C)打击敌人信息技术装备D)威慑敌人心理请选择-> A B C D3、在保护自己指挥控制能力的同时,削弱或破坏敌人的指挥控制能力,这种战争形式称之为(A )A)指挥控制战B)信息控制战C)电子战D)网络战请选择-> A B C D4、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体现多维化特点,其中信息、电磁、心理被称之为( D )空间A)有形空间B)信息空间C)信息传输空间D)无形空间请选择-> A B C D5、“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怖主义”之名发动的第一场战争是(b )战争。
A)海湾B)阿富汗C)伊拉克D)科索沃请选择-> A B C D6、下列不属于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的是(B )。
A)武器装备高技术化B)作战方式近战化C)作战形式更加多样化D)作战指挥高度自动化请选择-> A B C D7、当前人类的战争处于信息化战争的( A)。
A)初始阶段B)成熟阶段C)辉煌阶段D)后期阶段请选择-> A B C D8、( B)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设备进行的电磁领域的斗争,它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
A)电脑战B)电子战C)信息战D)火力战请选择-> A B C D9、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空间不断扩大,对于空间延伸叙述错误的是( D )。
A)从空中战场向太空战场延伸B)从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C)从区域战场向全球战场延伸D)从军事战场向经济战场延伸请选择-> A B C D10、计算机病毒属于( A )信息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艺美术的转变
摘 要不同时期人们对工艺美术形式等方面的需求是不同的,陕甘宁边区工艺美术随着抗战的开展其功能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它紧密结合当时当地军事、政治、经济的需要,在物质生产方面满足边区政府对“自给自足”的需求,以保障人民生活。
另一方面发挥它陈设欣赏的功能,结合实际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工艺美术是为全体人民所有的,边区工艺美术的发展是旧有工艺美术和新中国工艺美术之间过渡的桥梁,是新中国工艺美术的雏形,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抗日战争;工艺美术;物质生产;精神需求1.时代造就新工艺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工艺原始。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要保证边区部队、机关、学校的物资供给、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仅仅依靠原有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是十分困难的。
这就需要边区政府领导及群众的全面配合,对原有落后的工艺进行技术革新,以便在工艺生产中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来满足边区需求。
在手工艺技术革新方面,主要针对纺织工艺、印染工艺、造纸工艺、印刷工艺、陶瓷工艺等。
在纺织工艺中,大批量的生产布匹仅仅依靠手工是难以完成的,难民纺织厂技师朱次复同志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不断钻研,对纺织机器进行了改造。
在难民纺织厂中,经他手改制和创造的工具机器不下十余种,其中较为重要的如竹筘及织布梭的仿制,打毛机的改造等,为该厂在生产方面解决了不少器械工具上的困难,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在织布的技术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1942年以来洋纱来源困难,边区纺织厂开始试织土布。
开始时织布工人毫无信心,经该厂棉织科股长袁光华同志自告奋勇用机试织得以成功。
纺织机器的改造和工艺的革新,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边区被服原料匮乏的局面。
除了能织出多种单色布外,也开始尝试纺织条纹、格子等大小宽窄不同的各种几何图案花布。
三五九旅的一位排长,不仅设计了70多种布料的图案花样,而且改进了花布机楼子,使织布不用换梭。
这种织花布被人们称作“自来格”。
延安大光纺织厂的花格条子布,成了边区的名产。
2021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范文3
2021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范文 一、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战略地位 在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根据抗日战争的特点,及时将军事战略方针从国内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游击战争。
早在193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通过《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主力红军的战略方针,主力红军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在日本占领区则要"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并且第一次提出"游击战争对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有很大的战略上的作用". 这是我军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的开始,从而为坚持敌后抗战和发展人民抗战力量指明了正确方向。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1937年8月下旬的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又进一步把整个战略方针确定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毛泽东说:执行这条方针,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的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但是,我们的重点还是山地,因为红军依靠山地创造根据地进行斗争,依托比较好。
执行这个方针就是说,我们在统一战线中执行相当的独立自主。
什么叫游击战争?就是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什么叫山地?就是创造根据地。
这就科学地阐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内涵,从战略高度指明了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又进一步把我军的战略方针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从而在提法上更加全面和完善了。
从国内正规战争到抗日游击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这个转变,是在特殊情况之下即敌友我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
首先,从敌人方面看,当时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极其凶残的民族敌人。
日本侵华战争的野蛮性、残酷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日本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帝国主义军事强国,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准备,其军队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又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熏陶,有较强的组织力和攻击力。
外军联合军演及其对我之启示
外军联合作战演训由于参与国家多、维域全、地域广,加之联合军演成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试验场”,许多新装备令人目不暇接。
由于军演的内较典型的就是美国,每次与别国军队联合举行军事演习,都要特意推出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刻意展示其优越的性能,借联合军演的广告效应,为美国研究与探讨DISCOVERY训基地建设经验,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联合作战演训基地体系,营造真实、残酷、逼真的作战氛围。
启示之二:应该通过联合军演加强对外军事交往构建有利的和平安全机制人类社会向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迈进的过程中,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国际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等有别于传统军事安全的跨国界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应对非传统安全的严重威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各国进行了不断地深入探索。
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为增进国际互信与合作能力,举行双边或多边军事演习,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的选择。
如今,各国普遍增强了对军事演习战略地位和积极作用的认识,利用联合军演开展外交合作、显示武力、谋取全球或地区利益。
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与各国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来维护国家安全。
通过双边或多边联合军演,增强与相关国家间的政治互信,深化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提高协调应对地区安全威胁的能力。
如今,联合军演作为国际军事合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国家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与协调,切实增强了多国联合应对和处置危机的能力,有助于各国增进了解、减少误判、建立互信,因此我们必须要善于利用这一机制,在国际安全中发挥我国和我军在维护国家、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组织成员国举行双边和多边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军演,用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而这种以“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为原则,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旨的联合军事演习,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
军事理论卷五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卷(五)(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系别班级姓名学号1.D 2.A 3.B 4.C 5.A 6.C 7.D 8.B 9.C 10.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991 年的 D ,是人类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或者转折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A.科索沃战争 B.阿富汗战争 C.伊拉克战争 D.海湾战争2.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 A 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A.科学技术 B.文化 C.计算机技术 D.航天技术3. 农业时代,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战争只能是冷兵器或简单的火器对抗。
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被称为B 。
A.火器战争B. 冷兵器战争C. 半机械化战争D.机械化战争4. 信息化战争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C 的长足发展。
A.文化 B. 经济 C.高技术 D.教育5. A 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集中代表。
A.智能机器人 B.智能坦克C.智能导弹 D.智能地雷6. 美军研制的“黄蜂”反坦克导弹,在发射后,不具有的功能是 C 。
A.能自动爬高 B. 能自动搜索C. 能自动隐藏自己D. 能自动攻击目标的要害部位7.美国陆军提出的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的基本作战方针是“以情报信息发现敌人,以 D 杀伤敌人,以机动战最终完成战斗”。
A.电子战 B. 突击战C. 封锁战D. 火力战8. 在信息化战场的支持下,作战力量将由战场感知系统、 B 、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
A.武器装备系统 B. 网络通信系统C. 情报系统D. 预警系统9.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 C ,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A.消耗敌人、摧毁敌人 B. 监视敌人、控制敌人C.控制敌人、瘫痪敌人D.侦察敌人、摧毁敌人10. 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 A 的竞争。
A.人才 B. 科技 C.经济实力 D.综合国力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智能导弹是一种能自动搜查识别和攻击目标,具有判断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导弹。
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影响
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影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存在的主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影响尤为深远。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对其造成的变化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战争对城市规划的直接影响战争不仅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破坏,也对城市的规划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战争爆发后,城市常常成为军事目标,遭受战争的摧毁和破坏。
此时,城市规划需要全面调整,以适应战争对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变化。
其一,城市规划需要考虑战略布局。
战争使得城市变成前线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军事布局。
城市的道路、建筑和绿地等必须能够满足军事行动的需要,以保障城市内部的交通和防御系统的畅通。
其二,城市规划需要修复战争破坏的基础设施。
战争不仅对建筑物造成了毁坏,也对城市的交通、通信和供水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大对这些基础设施的修复和建设力度,以恢复城市的正常运转。
二、战争对建筑的直接影响战争对建筑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破坏和修复方面。
战争往往会将城市中的建筑物摧毁、损毁,然后需要进行修复和重建。
其一,战争造成建筑物的毁坏。
在战争中,建筑物往往成为攻击目标或战斗的阵地,因此很容易被破坏。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被轰炸或炮火摧毁,住宅建筑被炸毁或火灾烧毁等都是战争对建筑的直接影响。
其二,战争需要进行建筑物的修复和重建。
战争结束后,城市需要进行废墟清理和建筑修复工作。
这不仅需要重建那些毁坏的建筑物,还需要对城市中的防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
三、战争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的影响之外,战争还对城市规划与建筑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战争加速了城市发展与重建进程。
战争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但也促使一些城市进行大规模的重建。
重建过程中,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得到了提升和改善,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及4网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及4网考题库及答案形考任务1考核内容: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谈谈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理解。
(100分)考核要求:学生可分组展开讨论,讨论后需提交报告,报告应不少于600字,并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讨论提纲和思路。
(30分)2.党的发展史中的相关事例。
(30分)3.经讨论后形成的个人理解。
(40分)答: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实现其政治主张的基本方式,即执政党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把其政治主张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执政方式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处理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党群关系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到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从受到外部封傲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不同,执政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科学、民主、法治,始终是我们党执政方式追求的目标。
党局部执政时期对执政方式的初步探索。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开始。
后来,适应战争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抗日战争初期的“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
根据地政权建设为战争的胜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党在建立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根据地政权、对人民军队和统一战线的绝对领导地位•二是提出处理好党政关系的主张.党的六大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的讲话、1942年9月1日党中央在《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都表明,当时我们党对党政关系的认识是正确的。
简析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简析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摘要:信息化是一场由信息科技进步引发的革命。
从理论上讲,信息技术为所有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但并不是任何国家都有把握机遇的见识和魄力。
本世纪初,党中央明确提出:“二十一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按照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军信息化建设经过本世纪头10年的艰辛努力,在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主战武器装备系统和信息化支撑环境上取得长足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未来10年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新征程,是一个在改革创新中努力创造更大辉煌的新跨越。
我们必须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失时机地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
充分认识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趋势军队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始终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局下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相适应,在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中科学发展。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1984年确立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0年9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通过“十五”、“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对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进入转型调整的新阶段。
国家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为军队提供了经验借鉴、技术支撑、人才保障和物质依托,使我军有条件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
国家信息科技的发展走向。
现代信息技术通常被理解为基于计算机的相关技术。
国际上判断一项信息技术是否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有两个标准:一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二是基于微处理技术,或者说,使用了微处理芯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设计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设计课件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设计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课件主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美国设计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影响。
在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
这一时期的设计反映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科技进步以及对全球设计趋势的影响。
课件将详细介绍战后的美国设计如何融合了商业、技术、文化和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并对全球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将探讨战后美国设计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它如何不断适应时代变迁,引领全球设计潮流。
1.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设计领域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极大地推动了设计领域的变革与进步。
战争带来的需求促进了设计与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军事装备、战争机器和后勤供应等需求催生了大量技术创新和设计的革新。
美国的军工产业在战争期间迅速发展,对设计的依赖度大幅提高,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战争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全球设计风格的融合与演变愈发明显。
美国的现代设计理念开始盛行,逐渐影响到全球设计趋势。
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让设计师们开始思考更为深刻的设计理念,诸如关注人权、平等与和谐共生等社会议题逐渐融入设计的理念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球设计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设计领域带来了变革与进步的动力,推动了全球设计风格的融合与演变。
2. 引出美国设计在战后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仅重塑了全球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文化、艺术和设计领域。
作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不仅在经济上迅速崛起,而且在设计领域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新。
美国的设计领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由于战争的破坏和重建的需求,设计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设计也开始更多地服务于大众市场,追求功能性和审美性的结合。
2021年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职责
2021年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职责综合办公室职责综合办公室是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在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国防动员综合计划、___协调和文秘服务等工作。
其主要工作职责:1、___协调国防动员建设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国防动员理论研究;2、___拟制地方性国防动员法规建设规划,牵头草拟地方性国防动员综合性法规和措施;3、___协调有关部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国防动员的方针、政策,总结交流国防动员工作经验,督促国防动员工作落实;4、根据上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指示,___协调有关部门提出本单位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意见和建议;5、承办区国防动员工作方面军地有关部门之间、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之间需要进行综合协调的工作;6、承办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文秘工作,监用、保管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印章;7、指导全区开展国防动员潜力的调查和核对,负责全区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汇总、上报工作;8、承办区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交通___办公室职责交通___办公室是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交通___工作的主管部门。
其主要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国防交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县国防交通工作的具体规定;2、规划全区国防交通网络布局,编报国防交通建设计划,对地方交通建设提出有关国防建议,参加有关交通工程设施的勘察、设计鉴(审)定和竣工验收;3、拟订全县国防交通保障计划,指导交通、民航部门拟订战时交通保障计划和应急交通保障方案,负责___行动和其它紧急任务的交通保障;4、负责拟制全县交通动员和运力征用计划、方案;5、制定国防交通保障队伍的组训计划,___指导___演练和专业队伍建设;6、制定和实施全县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计划,调用国防交通物资;7、战时___领导本县交通动员、运力征用和交通保障工作。
经济动员办公室职责经济动员办公室是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经济动员工作的主管部门。
其主要工作职责是:1、贯彻___、中央军委和上级有关经济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制定全区经济动员具体规定;2、按照“平战结合”原则,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提出国防建设要求;3、根据上级赋予的动员任务,___拟定地方经济和军工转产方案;4、负责全区经济动员潜力调查统计工作,研究落实地方经济资源储备,负责制定全区经济动员计划、方案等;5、战时___领导本区经济动员的实施工作。
军事战略与战争演变
军事战略与战争演变战争,作为人类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由军事战略所驱动的。
军事战略是指在冲突和战争中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战争的本质也在不断演变,从传统战争向非对称战争的转变,军事战略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
本文将从军事战略的定义、演变以及对战争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了解军事战略的定义是必要的。
军事战略是一种以特定的战略思想和原则为指导,以全面分析战争环境、军事力量及其使用的战略科学,从而制定军事行动的理论体系。
其目的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实施,有效地利用军事力量,达到政治目标。
随着时间和科技的变化,战争的本质逐渐发生了演变。
在过去,战争往往是以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相互对抗的形式出现。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战争边界逐渐模糊,冲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例如,恐怖组织的兴起和非对称战争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军事战略面临新的挑战。
传统的战争更注重军事实力和领土争夺,而非对称战争更加注重心理战、网络战和敏捷行动。
军事战略的演变也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过去,战争往往是由大规模的军队进行,以实施全面的进攻和防御。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变得更加灵活和智能化。
现代战争中,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的发展为战争行动提供了全新的维度。
例如,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战场不再局限于地面,而是扩展到空中和网络空间。
同时,在敌后战场的网络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也要求军事战略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另外,军事战略的演变还体现在军事组织和作战方法的变化上。
过去,战争中,指挥官往往掌握着大规模军队的命运。
然而,现代战争中,战斗力更强的小型作战单元变得更加重要。
这种趋势体现了军事战略从集中指挥到分散指挥的演变。
此外,联合作战也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同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变得至关重要,这要求军事战略具备适应不同军种组织和作战方法的能力。
在这种缓慢但不可逆转的变化下,掌握军事战略的本质变得更加重要。
国防动员概论
国防动员概论一、国防动员的科学概念国防动员,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一战争与国防动员国防动员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当时不仅出现了战争,而且动员作为战争的准备也随之产生;国防动员伴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1793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为抗击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而颁布的全国总动员法令,第一次提出了动员的概念,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防动员;现代局部战争把国防动员推上了新的高峰;二国防动员的实质国防动员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造成一种特定的社会条件,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即“平战转换”的过程;“平战转换”,既指社会管理体制由和平状态向战争状态的转换,又指改变国家全部或部分综合国力的存在状态,以适应战争或应对其他危机的需要;1.战争力量构成的基本要素;战争力量是指用于进行和支援战争的全部能力,包括可以直接用于战争的现实力量和可能动员起来用于战争的潜在力量;2.战争初期的主动有赖于综合国力的动员;战争初期,即从战争爆发到完成第一步战略任务的一段时间,是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转折期;战争潜力毕竟不是现实的战争力量,要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初期直接作用于战争的力量,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活动;3.综合国力的动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强力制约作用;三国防动员的实施主体国防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一是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二是国防动员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三是国防动员必须由国家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四国防动员的主要对象1.人力资源;是国家总人口中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技能,可用于战时军事活动和社会生产、社会管理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的动员,主要是运用计划、征召、合同等手段; 2.物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资用于战时社会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直接作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及社会生产、生活物质资料;3.财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用于战时社会活动的财政金融力量,它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物力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包括国家财政、黄金储备、社会资金和外援资金等;二、国防动员的功能和战略意义一国防动员的功能1.“积蓄”功能;即积蓄战争潜力的作用;一是不断增强国防军事力量;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贯彻国防要求,在规划、建设与国防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或项目时赋予必要的国防功能;三是强化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战时动员能力;2.“转化”功能;即将战争潜力转变为战争实力的作用;首先,国家资源平时的使用方向主要是经济建设,要改变资源的主要流向,必须运用国家的意志和权力,即只有通过动员,才能达到为战争服役的目的;其次,如不经过强有力的思想发动和政治教育、形势教育,国家的人力资源就很难及时调用于战争;第三,战争的骨干力量——军队,也必须通过动员才能发挥作用;3.“连结”功能;即在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及军民融合式发展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主要表现在连结平时与战时、军队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4.威慑功能;即国防动员活动具有显示战争决心和实力的作用,通过动员活动有可能使敌方望而却步;5.复员功能;即从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所发挥的作用;二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1.国防动员是确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2.国防动员是国防行为的主要内容3.国防动员是实行国家总体战的有效组织形式4.国防动员是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目标的中枢三、国防动员的主要类型一局部动员和总动员1.局部动员;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部分地区范围内,或部分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动员;具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首先,不仅战争爆发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转入战时轨道;可能受战火波及的毗邻地区有时也有必要转入战时体制,以保证该地区的稳定,并防备战争范围的扩大;其次,在国家的部分部门行业和领域实施一定程度的动员;第三,可能受战火波及的毗邻地区应做好必要的动员准备,或进行一定程度的动员;在爆发大、中规模局部战争的情况下,国家应做好转入全面动员的准备;2.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国家发生全面战争时,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总动员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全民性的特征;3.总动员与局部动员的关系;从二者的联系看,首先,局部动员和总动员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次,局部动员和总动员都包括了“准备——实施——复员”三个阶段,对战争潜力的积蓄、转化、利用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共同反映了国防动员的一般规律;第三,局部动员和总动员有其相似的工作程序;第四,局部动员和总动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局部动员和总动员的区别主要在于动员的规模和强度的不同;二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1.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在措施上,一是隐蔽传递动员令;二是实施军事佯动;三是实施战略伪装;2.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通常在战争即将爆发或爆发后进行;公开动员,通常是以实战为目的,但有时也可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加以运用;3.秘密动员与公开动员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的目的、时机、方法途径等均有较大的不同;其次,任何国防动员的透明度只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从来都是秘密中有公开,公开中有秘密;第三,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之间可以根据时机和条件相互转化;三初始动员和持续动员1.初始动员;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包括:军队实行战略展开;动员机构开始展开工作;收拢人力动员对象;部分工业转为军工生产;初始动员通常是应急动员,一般包括临战动员和战争初期动员;临战动员是指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应急动员的重点是武装力量的动员;为了增强应急动员能力,首先,在平时既要有完善的动员体制、制定周密的动员计划、强化动员机构的职能作用和加强动员法规制度建设,又要十分重视后备力量的积蓄和开发;其次,应根据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正确判断,在平时保持必要的常备兵力,适时增加军费投入,不断增强军工生产能力;第三,不断更新国防动员指挥手段;2.持续动员;通常包括战争中期动员和后期动员两个阶段;必须在动员实施过程中把握以下问题:第一,适时调整动员部署;第二,不断开发战争潜力;第三,高度重视动员掩护,保证动员安全;3.初始动员与持续动员的关系;初始动员是持续动员的基础;持续动员是初始动员的延伸和发展;四、政治动员政治动员,是指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一政治动员是夺取胜利的重要前提1.统一军民一致对外的意志2.坚定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3.争取国际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二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1.发布政治动员令;政治动员令是国家为了从政治上保证全面或局部转入战时状态而发布的命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内容通常包括:明确战争形势、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和暴行、提出鲜明生动的政治纲领或口号,讲清进行战争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号召人民和军队准备战争、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等;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宣传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统一人们的思想;宣传爱国主义或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激发人们为保卫国家利益而战;宣传我方必胜、敌人必败的信念,使广大军民树立必胜信心等;3.巩固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一是调整对外政策;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外交活动;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政治动员还包括建立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以及制定优抚政策,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等;三政治动员的基础平时打牢政治动员的基础,除了着力培养武装力量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军事联系外,重点是在国民中灌输进步的政治精神;五、武装力量动员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将军队及其它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现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一武装力量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1.武装力量是战争的直接承担者2.武装力量动员是保持和增强军力的必然措施3.武装力量动员在国防动员中占据中心环节二武装力量动员的内容与措施1.现役部队动员;首先,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双重利益出发,国家不可能在平时保持庞大的军队规模,否则就会影响经济建设和国家长远发展;只有将平时的军队规模维持在一个适度的较低水平上,并通过动员使战时的军力迅速扩充,才能使平时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并保证战时有足够的军力赢得战争;其次,由于平时和战时的状态不同,对现役部队齐装满员的要求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动员,才能最终形成应有的战斗力;2.后备兵员动员;后备兵员动员与现役部队动员是双向同步实施的工作过程,前者为保障一方,后者为需求一方;后备兵员动员按动员的对象,可区分为预备役部队动员、非编组预备役人员动员和预编预备役人员动员;3.民兵动员;民兵作为现实的武装力量动员则属于自身转为战时状态的过程;以民兵组织为基础组建部队,是民兵动员的又一形式;4.非预备役人员动员;对非预备役人员的动员,通常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必要时也可以依据国家法律采取强制措施;三加强武装力量动员建设1.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一是健全、巩固组织;二是加强教育训练和管理,不断提高预备役部队的“两个能力”,打牢快速动员的基础;三是储备装备、物资;必须贯彻就地就近、保障重点和军民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动员储备的统一计划和部署下,军地双方分工协作,有计划、有步骤、按比例地做好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所需的专用和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储备工作;四是制定预备役部队动员预案,以便在战时使动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缩短动员过程;2.加强民兵建设;以参战支前为目的的民兵动员,必须建立在平时民兵建设的良好基础之上;3.建立健全预备役制度;实行预备役登记,其重点是预备役军官和技术兵员;4.提高武装力量成员和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武装力量成员和武器装备,是武装力量遂行任务的基础条件;六、经济动员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一经济动员是举师之基和力量之源1.提供战争物质条件的必然措施;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经济力量又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战争离开经济力量的支撑;2.实现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变的杠杆;平时经济和战时经济明显的差异,决定了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变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必须借助于经济动员的强制力才能得以实现; 3.稳定战时社会经济秩序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有效的经济动员,即将国家的经济部门、经济活动、经济体制向适应战时要求转变,有秩序地将经济潜力转化为满足战争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经济能力,才能调节并进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创造支持战争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二经济动员的基本特征1.国家调控的干预性;经济动员国家调控的干预性特征,是指国家依靠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甚至直接管理某些资源和经济活动; 2.资源配置的计划性;有计划按比例地实施经济动员,合理分配经济力量使用的方向,是转入战时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3.与战后发展的关联性;经济动员这种平时与战时的关联性,要求战时的经济动员尽可能地适时适度,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战后的经济发展;三经济动员的内容1.工业动员;是指国家将工业部门及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依据国家动员法令、计划,由政府组织实施;主要做法是:调整资源配置,生产要素向军工企业倾斜,军工转入战时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军工生产规模,加强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增加军品产量;调整工业布局,新建、扩建、改建和搬迁一部分工厂;实施工业转产,将一部分民用企业改为生产武器装备资的企业;挖掘生产潜力,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使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适应军工生产的需要;扩大被服、食品、医药等军需品的生产,使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重点保障战争需要;实行战时军用产品的技术标准;改革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管理,实行战时劳动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等;2.农业动员;是国家战时为保障战争对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副业动员等;主要任务是以粮食生产和供应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生产;对农产品的流通、分配和消费实行统一管理;3.建筑业动员;是指将专门从事建筑、安装工程部门的人力、物力、设备等,有组织、有计划地投入战争,保障战争需要的活动;4.交通运输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交通运输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交通运输力量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动员;其主要内容是:加强交通运输动员基础建设,包括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做好基础设施防护准备,重点是做好对交通枢纽、重要桥梁、港口、码头、机场和重要路段的防护准备,如增修防护设施,修筑必要的支线、复线和迂回线路,对关键性工程要预设计、预施工,以及疏散、隐蔽、伪装准备等;5.信息产业动员;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型产业,以信息经济为主导型经济,以信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资源,构成了信息社会的社会形态,伴之诞生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数字化战场,形成了信息战争形态;进行信息产业动员,为战争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是夺取现代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6.贸易动员;是指国家为满足战争要求在商品流通领域所采取的措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改组流通体制,实行战时贸易政策等手段,达到控制商品流通,满足战争和人民生活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主要内容和措施通常为:扩大国家直接计划管理贸易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建立适合战时特点的贸易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管制与搞活流通相结合的贸易方针,拓宽战时贸易的渠道;控制非必需品的进口,外贸进出口商品完全取决于战争需要;出卖海外资产、运用外汇储备购买军需和民用产品、开辟海外补给线,等等;7.财政金融动员;是指国家为保障战争需要而采取的筹集和分配资金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维持战时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筹集必要的战时经费;另外,通过财政金融动员保持相对稳定的金融秩序,对一个国家的战时经济运行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和措施有:一是实行战时预算,增加国防开支,保障战争的资金需要,促使社会经济向适应战争需要的方向转化;二是实行战时税制,加强税收管理;三是政府控制信贷和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确保战时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相对稳定;四是适当增加举借债务;五是调节货币流通;六是鼓励民间损献和寻求国外资金;8.物资动员;是统筹运用国家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给养、医疗、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军队扩编和作战物资需要的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征,战时动员的通常做法主要是在组织紧急增产,扩大物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行物资统制;七、科学技术动员科学技术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科学技术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科技管理体制的平战转换,按战争要求调整配置科技力量资源; 一科技动员是国防动员的制高点1.科技动员是夺取战场优势的主要途径2.科技动员是保障战时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前提条件3.科技动员是其他动员的“支撑点”二科技动员的特点1.军事需求的多样性2.动员对象的高价值3.动员内容的渗透性4.潜力保护的艰巨性三科技动员的对象及措施1.科研机构动员;是指动员和组织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科技设备和科技资料等为战争服务的活动;通常以平时的科技管理体制为基础,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和政策,战时在动员部门的统一筹划下,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采取任务委托、签订协议等合适的方式实施;2.科技人员动员;是为了战时保障军队、军工生产、科研等方面对科技人员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开展科技人员的调查和统计,掌握科技人员的数量、类别、地区分布等情况;二是按计划和军队需求动员科技人员服现役补充重要技术岗位,以及随队进行技术保障;三是组织相应的科技人员开展对战争或军队作战行动有重大作用的技术项目攻关;四是加强战时对科技人员的保护,防止敌方对科技人员的伤害和科技人员的流失;3.科技设备、物资动员;一般要求是:进行必要的科技设备、科技物资,特别是关键性的设备与战略物资的储备;注重科技设备的改进、发明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战时对科技设备与物资的计划、管理和调配,保障使用重点;4.科技成果动员;是指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等;战时科技成果动员有赖于平时做好国防科技成果及可用于军事目的的民用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统计、归档工作,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并制定科技成果动员的相关政策;战时科技成果动员的基本方式是技术转让或包含在委托军品生产之中; 5.科技信息动员;是指动员科研中形成的具有可传递性的信息,它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本措施是:平时结合科技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建立军事科技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在科技动员中迅速发挥作用;及时搜集、整理战时科技信息,并进行战时科技信息分析,包括敌方使用的新式武器装备及我方科技需求等方面,为科技动员提供需求依据,使战时科技信息服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健全科技信息动员体系,赋予国家科技信息管理机构相应的科技信息动员职能;广泛拓展搜集科技信息的渠道,提高科技信息的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严格控制科技信息资源,特别是军事科技信息资源;八、医疗卫生动员医疗卫生动员,是指战时国家统一管理、调度、使用卫生人力、卫生器材设备和药品、设备和设施,对军民进行医疗卫生保障所采取的措施;一医疗卫生动员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卫生力量动员已成为现代条件下保持和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由于远程打击兵器的广泛运用,前方、后方的界线已不像以往战争那样明显,后方战略目标易遭袭击,大量平民的伤亡不可避免;在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战争条件下,情况将更为严重;因此,组织有效的医疗卫生动员,及时救治遭受伤害的人民群众,也是保护国家人力资源,维护战时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二医疗卫生人力动员医疗卫生人力,在医疗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战时医疗卫生保障的基本力量;医疗卫生人力动员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将军队和社会上的各种卫生人员组织起来,满足战争对医疗卫生保障的需要,确保以参战为主的人员身体健康和伤病员的救治;主要包括现役卫勤保障人力的动员、预备役卫勤人员动员、社会其他医务人员动员和群众性的卫生防疫,其基本任务是补充军队的医务技术岗位、组建卫勤支援分队,充实地方医疗机构和医疗科研单位力量,以及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疫运动等;现役卫勤保障人力动员属于军队动员的范畴,即军队将自身的卫勤保障人力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其主要措施是:保持和提高部队卫勤保障人员的在位率,调整充实卫勤保障力量,补充卫勤保障用品和器材,拟制卫勤保障方案,以及调整卫勤保障部署等; 预备役卫勤人力动员,主要是为了补充军队医务技术岗位和组织卫勤支援分队;社会其他医务人员动员,是指预备役卫勤人员之外的社会其他医务人员的动员;其使用方向,以用于充实和加强地方医疗机构的力量为主,以补充军队医务技术岗位和参加地方卫勤支援分队为辅;提高群众的防疫能力和互救自救水平,是医疗卫生人力动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减轻敌方武器对人民群众的伤害,也可大大缓解战时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 医疗卫生人力动员平时准备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潜力调查切实掌握各类医务技术人员的现状及可能的发展,为拟制医疗动员计划和战时实施可靠的动员提供依据;二是重点加强民兵医务技术专业队伍的建设;三是实行医疗卫生预备役制度;四是不断提高社会群防群救能力;三医疗卫生物资动员医疗卫生物资主要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两部分;战时医疗卫生物资动员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动用医疗卫生物资储备,紧急满足计划内医疗需求和临时新增加的医疗需求,主要采取合理分配和紧急调拨的办法;第二,根据战争的需要,紧急扩大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其措施是医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计划及时转入战时生产;第三,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重点满足军队卫勤保障的需求;第四,签订战时供应合同,以稳定战时对医疗卫生物资的保障;第五,开辟海外补给线,动用外汇储备金从友好国家购买紧缺的医疗卫生物资;医疗卫生物资动员的平时准备,主要包括:有计划地兴建生产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工厂,以便为战时扩大生产和转产打好基础;调整医药工业结构和布局,突出重点项目;努力做好医药器材的科研工作,逐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做好必要的卫生药品、设备和器材的储备;了解掌握民用医药器材潜力,为战时调集使用做好准备;其中,平时有计划地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疗卫生物资,是实现战时医疗卫生快速动员,尤其是保障战争初期对医疗卫生物资应急需要的重要手段;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可分为国家储备、地方储备和军队储备三大系统;四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医院、医学药学科研单位、卫生防疫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人员集中、专业较多、组织严密,手术室、隔离室、病房、血浆库、医疗床位、高压舱、移动医疗平台等设施齐全的特点,是战时动员的重点对象; 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动员的内容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各级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根据国家的动员令迅速完善战时医疗卫生领导管理体制,转入服务战争的轨道;二是根据计划或采取临时的指令或任务委托等方式,赋予各级医疗机构收治军队伤病员或紧急医疗科研的任务;三是实行机动医疗模块动员;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动员能力,在平时应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医院、医学药学科研单位、卫生防疫机构,尤其是重点加强主要战略方向、战略要点、大中城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建立布局合理、技术设备先进、机动与定点相结合的军民结合的医疗救护网络系统;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设施动员法规,制定医疗机构与设施动员计划和实施方案,强化由平时体制向战时体制快速转换的机制,一旦战时需要,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为战时医治伤病员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环境和场所;九、人民防空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发动和组织人民所采取的措施;人民防空动员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员行为;一人民防空动员与战争1.人民防空动员是保护战争潜力的有力举措;战争潜力中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潜力是战争赖以进行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采取必要的人民防空措施,为取得战争胜利保存雄厚的战争潜力已成为现代条件下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2.人民防空动员是战时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人民防空动员不仅可以把民众组织起来进行防空斗争,而且在稳定民心士气方面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达到凝聚人心、维持秩序、鼓舞士气的一种重要措施;二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及措施1.人民防空机构平战转换;人民防空机构平战转换,是根据国家国防动员令或上级指令,为了适应战时组织指挥人民防空的需要而先期采取的一系列动员措施;主要工作是:进入等级战备,建立战备值班;调整充实人员,建立战时工作制度;组织通信、运输等动员保障分队就位;建立动员指挥通信,检测、调试和完善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机关展开动员工作,包括下达预先号令,修订完善人民防空动员实施方案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抢修的动员方案等;2.实行战时人民防空管制;战时人民防空管制,是由人民防空部门行使国家政权机关职能,对城市、工业区、重要目标防护区,以及其他公众聚居地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特殊措施;通常采取如下措施:根据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等人民防空行动和稳定社会秩序等需要,颁布一些特殊的命令、规定、制度,强制公民承担一些特殊的义务;实行戒严,调整工作时间,控制流动人口和大规模集会;实行灯火管制、交通管制和通信管制;建立危急时期的食品、燃料、用水等管理、筹集和分配体系,确保战时基本生活品的供应;3.扩充、集结人民防空专业力量;人民防空专业力量是战时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以及迅速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抢险抢修、抢救抢运、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维护社会治安等;战时根据需要和统一计划,在人民防空动员机构的指导下,由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组建和扩充人民防空专业力量;4.启用人民防空设施、设备;人民防空设施、设备,是国家防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掩蔽、通信、警报、指挥等方面的工程设施和设备;5.组织、分配社会人民防空资源;社会人民防空资源一般包括运输、通信、工程、物资、经费、卫勤、气象、技术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分配社会人民防空资源的基本依据是人口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等人民防空行动的需求;通常应贯彻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留有机动的原则,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动态控制,把预先计划与随机保障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要组织好人民防空资源的交接、储存、管理、供应和运输;人民防空动员中组织社会人民防空资源,量大、面广、工作复杂,必须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并搞好与各有关动员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6.开展人民防空临战教育训练;人民防空临战教育训练,是在平时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基础上的一种普遍性的应急教育训练活动,目的在于强化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三人民防空动员准备的基本措施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主要是指掩蔽工程、指挥工程和警报工程和通信工程建设; 2.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是根据防空袭斗争的需要,按专业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专业队伍专业技术性强,组建各种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时应尽量与平时的专业对口,形成上下呼应、条块结合、专群结合的组建模式;3.人民防空动员潜力普查;平时要做好人民防空工程、物资、技术资源的普查登记,重点做好运输工具、工程机械、修理设备、消防器材、医疗设备器材的登记统计,以及对人民防空设备器材的生产和科研能力的调查工作;4.人民防空教育训练;是指为提高人民防空意识和能力而实施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全民的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对于保存战争潜力,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十、支援前线动员支援前线,简称支前,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军队作战的活动;主要包括:为军队筹集和提供生活物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运送武器装备和物资;后送和救治伤病员;提供工程、交通、通信、信息保障支援,以及在后方参加为前线服务的其他各种勤务等;支前动员,是国家为了支援军队作战,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所采取的措施;支前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内容,是民力动员的基本形态;支前动员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员行为;一支前动员与军队作战在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战争勤务空前繁重;这些繁重的战争勤务,仅靠军队自身的保障是困难的,动员民间力量支前就成为军队勤务保障的有效补充;另外,通过支前动员,后方的民众可以向前方军队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勤务保障,必将给前方将士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虽然战争样式和进行战争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仍没有改变,支前活动在战争中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支前动员的内容与措施1.建立支前动员机构;通常是政府动员机构“平战转换”的内容之一;2.组织支前队伍;通常由民兵、预备役人员、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民工组成;组织支前队伍,一般根据战时支前任务的需要,按照专群结合、专业对口、便于组织指挥、便于遂行任务等原则进行编组;支前队伍动员,应坚持依法组织、就地就近动员、定期轮换的原则;3.筹集支前物资;支前物资既包括保障军队的物资,也包括支前力量自身保障的物资;主要有:车辆、维修、工程设备器材等作战物资;住房、食品、衣被等生活给养物资;石材、木材、水泥等工程物资以及各种医药卫生物资等;支前物资的筹集包括政府筹措和民间捐献两种基本方式,以政府筹措为主,民间捐献为辅;4.配置支前资源;包括对支前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调用,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已经动员起来的资源,实现支前效益的最大化;战时配置支前动员资源,包括计划分配和随机调整;从总体上看,一个动员区对支前力量资源的配置,必须优先保障紧急需要和重点作战部队的需要,依支前部署分配和调用;5.加强支前队伍的自身防卫;支前队伍作为后方支援的重要力量,其自身防卫十分重要; 三打牢支前动员基础1.支前人力动员准备;除了强化广大民众的政治精神和国防意识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支前人力资源的调查统计工作;二是根据战时可能担负的支前任务,建立多专业的支前民兵组织;三是制定战时支前人力动员计划,并将主要任务落实到有关单位和负责人;2.支前物资动员储备;除了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外,主要是建立与战时需要相适应的各级政府的本级储备;支前物资储备应本着战时不易筹措的物资多储,易于筹措的物资不储或少储;消耗大的物资多储,消耗小的物资少储;抢运、抢救、抢修的技术器材重点储,其他非常用物资器材有选择地储的原则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适应战争向设计战争转变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军事变革,不仅改变了战争面貌,也改变了训练观念。
如果说传统的训练哲学是“仗怎么打、兵怎么练”,那么今天的训练哲学则更多地表现为“兵怎么练、仗怎么打”。
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前沿,准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特点规律,实现训练观念由适应战争向设计战争的转变,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以此牢牢掌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
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类战争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战争形态的演变史,也是一部训练与作战的互动史。
冷兵器战争,以金属兵器为主战武器,战场空间和作战方式有限,战争可控性较强,训练与作战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训练设计作战、作战检验训练”,无论是中国古代军队发明的八卦阵、长蛇阵等阵法,还是西方古代军队使用的马其顿方阵、罗马军团方阵等,都是经过战前精心设计、反复演练后运用于实战的;热兵器战争,火器成为主战武器,射程和杀伤力增大,控制战争难度增大,训练与作战的互动关系表现为“作战牵引训练、训练适应作战”,各种散兵战术就是产生于实战并在训练中得到完善的,机械化战争,坦克、飞机、火炮的广泛应用,战场空间的急剧拓展,武器装备机动力和杀伤力的空前提高,使得战争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军队训练更多地表现为“积极追踪和适应战争”。
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各类信息化、精确化、智能化的武器装备大量涌现,控制战局、驾驭战争成为可能,人们改造战争的能动性地位作用更加突出,主动设计战争、提高对未来战争的控制力和驾驭力,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美军在实战中成功运用快速决定性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等新战法,都得益于平时的试验演示和战备训练,目前正以网络中心战的思路设计和规划着未来战争。
对此,美军在《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中明确提出:为维护和扩展全方位军事优势,美军必须以实战的方式进行训练,以训练的方式进行实战。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要
军事训练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必须直接服从服务于现实军事斗争的需要。
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中能够按照训练的方案和模式进行实战,除了其拥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和超越对手的绝对“军事代差”外,也与其掌握着战争发起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主动权分不开。
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完全掌控着备战、开战、作战的主动权,因而他们能够充分依托临战训练对战争进行周密设计规划和反复地试验演练,形成了多套应对各种情况的实战预案。
按照第一方案,美军原计划利用第四机步师从北线土耳其方向进入伊拉克配合南线主攻,但当土耳其不允许美军借道攻伊时,美军随即启动第二方案,运用空降部队实施“蛙跳战术”,在伊北部地区迅速开辟出北方战线,为合围巴格达创造了条件。
在这场战争中,尽管美军未能实现实战检验其第一个数字化师的计划,但却充分验证和展现了“以实战的方式进行训练、以训练的方式进行实战”的理念。
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的能动作用,切实认清我军在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有利态势和因素,紧贴部队装备实际和战场环境,针对敌人的特点和弱点,按照“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依托军事训练这个实践平台,自主设计和规划战争,务实试验和演练作战,变“训战一致”为“战训一致”,实现由“被动式应战”向“主动式作战”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科技练兵的必然选择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认识战争的能力,而且大大增强了人们改造战争的能力。
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出高拟真度的虚拟空间,实现了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拓展了军事训练改造战争的能动作用和预实践功能,改变
着战斗力的生成模式。
近几年,美军就利用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相继建成了联合作战实验室、信息作战实验室、作战指挥实验室、空间作战实验室、导弹防御实验室等几十个大中型作战实验室,成为美军设计战争和模拟实践的重要依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军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广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军事训练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模拟化、网络化、基地化训练普遍展开,这些都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奠定了基础。
但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训练观念特别是能动改造战争的观念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信息化条件下科技练兵的实践还不相适应。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蕴含的改造战争的巨大能量,还没有在军事训练这个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军事训练改造战争的能动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模拟化、网络化、基地化训练为主要途径,积极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设计战争、试验战争、预实践战争的科技练兵路子,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落实军事训练战略地位的有效途径
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必须靠军事训练的战略作用和战略功能来实现。
在临战准备期间,军事训练作为战争的直接准备,对战争胜负起着重要作用,其战略地位主要通过以训备战、以战促训的互动关系来体现。
在相对较长的和平时期,训练与战争的互动关系弱化,以训备战的意识也容易被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军事训练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充分发挥自身的战略作用和战略功能,是解决军事训练摆位问题的关键。
如果仅仅把军事训练作为立足现有装备掌握技能、依据作战预案演练套路的手段,难免缩小了军事训练的战略功能,降低了军事训练的战略效益,会导致军事训练“摆位不正”和“中心不中”的现象。
因而,要发挥军事训练的战略作用,就要按照“兵怎么练、仗怎么打”的思路,让训练场成为设计战争的“加工厂”,最大限度地挖掘军事训练的战略功能。
这样不仅可以使军事训练成为和平时期部队各项工作的需求牵引,使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项工作向训练场聚焦,充分发挥军事训练对军队建设的牵引和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强化部队的战备意识,激发官兵爱军习武、练兵打仗的热情。
从这个意义上看,“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可能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更能体现和平时期军队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企业界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
对于信息时代军队的训练来讲,我们则要说:三流军队的训练被动适应战争,二流军队的训练积极追踪战争,一流军队的训练自主设计战争、主动创造战争,这也是我们军事训练转变应当追求的一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