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浙江省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
2010-2011年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总22】(06年)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撍]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臵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原文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
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①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②,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③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注:①涴:污,弄脏;②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③孤:古同“辜”,辜负。
(选自《国学基本丛书》)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亦皆易之易:轻视B.怀诗数十首为贽贽:见面礼C.色卑而词款款:缓慢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不为能诗故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凡世之有好于物者所以遣将守关者C.冻饿衰沮而不厌吾尝终日而思矣D.焉足以挠其气焉用亡郑以陪邻10.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文言文阅读汇总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浙江高考语文近五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浙江高考语文近八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近八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2010浙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
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
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尠有屈焉屈:屈辱。
B.鸠率僧旅鸠:聚合。
C.将加大辟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遗:赠送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拂衣而出倚歇而和质C.遂得免焉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且贰于楚也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答案]
2010-2011年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总22】(06年)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天台县的书生,作者自称)困暑,夜卧絺(读音chi一声,细葛布)帷中,童子持翣(读音sha 四声,大扇子)飏(读音yang二声,同扬)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于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读音wu四声,醒),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
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
拂肱(读音gong一声,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刺肉,扑骨噆(读音can三声,蚊虫叮咬)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蹴(读音cu四声,踢)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读音ji二声,赶紧)起索烛照。
”翻译:天台书生(我)被暑热所苦,夜晚睡在葛布帐子中,童仆拿着大扇子在我面前扇扇,非常舒适,(我)睡着了。
时间长了,童仆也睡着了,把大扇子丢在床上,他的鼾声如雷。
我惊醒了,以为风雨将要来了,(就)抱膝而坐。
一会儿听到耳旁有(什么东西的)飞鸣声,如歌唱如倾诉,好象很哀怨很仰慕。
拂过胳膊刺痛肉,扑腾过来叮脸,(我的)毛发全都竖起,肌肉都在颤抖,两只手互相拍打,手掌湿得好象出了汗,拿过来一闻,鲜血的腥味。
非常惊愕,不知怎么回事,踢(醒)童仆叫道:“我被什么东西弄得很难过,赶紧找蜡烛来照。
”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螘(读音yi 三声,同蚁)如蝇,利嘴饫(读音yu四声,饱)腹,光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噆吾血者耶?皆尔不谨,褰(读音qian一声,撩起)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如果)至(周到),乌能为人害?”童子拨蒿(读音hao一声,蒿子,其烟能驱蚊)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为什么)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翻译:蜡烛到了,(才看见)葛布帐子全开着,有蚊子数千,都集在帐子上,见到烛光便乱逃,如同蚂蚁就象苍蝇,尖利的嘴巴饱涨的肚子,光溜圆红。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一览表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真题文言文阅读一览表2005年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
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
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
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
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
今者天下无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答案】A【解析】1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确选项是A,“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表述不当。
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
第Ⅱ卷(共108分)四、(20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l)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2分)(1)(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3分)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文言文阅读(浙江卷)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B. 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质 • 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 D.复还焉蜀 且贰焉楚也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命题者列出8个句子分为 个句子分为4组 每组第1句出自考试选文 句出自考试选文, 命题者列出 个句子分为 组,每组第 句出自考试选文,第 2句出自课文,两两比较其相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句出自课文, 句出自课文 两两比较其相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A.“其唯《易》乎”中“其”表反问语气,释为“难道”; 表反问语气,释为“难道” “其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表揣测语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其”表揣测语气,释为 “是……(还是……)”。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 (还是 ) 两个“ 均为连词, 两个 关系。 “遂得免焉” 是助词,表句末语气; 关系。C.“遂得免焉”中“焉”是助词,表句末语气;风雨 兴焉” 为兼词,释为“于此” 兴焉”中“焉”为兼词,释为“于此”。D.“复还于蜀”中 “复还于蜀” 的“于”为介词,相当于“到”;“且贰于楚也”中的“于” 为介词,相当于“ 且贰于楚也”中的“ 为介词,表对象。 为介词,表对象。 答案B 答案
• • • • •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尠有屈焉 屈:屈辱。 B. 鸠率僧旅 鸠:聚合。 C. 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 遗其珍物 遗:赠送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从解 题方法考虑, 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 中去检验即可辨明释义正确与否。A.“屈辱” 中去检验即可辨明释义正确与否。A.“屈辱”放在句中解释 不通, 应由词义“屈服”引申而作被动解, 不通,“屈”应由词义“屈服”引申而作被动解,为“被折 之义。 “ 聚集、聚合”之义。 服”之义。B.“鸠”通“勼”,有“聚集、聚合”之义。 C.“大辟”在课文《报任安书》“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大辟”在课文《报任安书》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有注, 无刑”指墨、 音易)、 )、刖 音月)、 )、宫 后 有注,“无刑”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 大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昭王闻之, 大辟。D.“遗”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昭王闻之,使人 赵王书, 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有相同用法,可见 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有相同用法, 此项也是正确的。 此项也是正确的。 答案A 答案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有些不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还不知道理解文章的方法,也不知道什么是修辞手法,高考复习要更加努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高考志愿填报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煲汤(bao1) 恫吓(dong4) 脐带血(ji4) 整齐划一(hua4)B、古刹(cha4) 衣钵(bo1) 挑大梁(tiao3) 言为心声(wei4)C、掣肘(che4) 卤味(lu3) 处女座(chu3) 寅吃卯粮(yin2)D、笃定(du3) 痤疮(cuo2) 病恹恹(yang1) 血气方刚(xue4)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进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出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详解及译文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汇编(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鸣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取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去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簿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
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怪,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浙江省08年到17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十年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一.【解答】(1)“致仕“是固定词语,它的意思是:官员退休或辞职.(2)A.第三人称代词,他/揣测语气词;B.副词,于是就/副词,表出乎意料,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表比较.D.与:介词,跟,同.故选D.(3)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4)“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从“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和“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之语看,应是先“儒”后“释”.(5)①“况,吴人”判断句;推可,认可.②既,…以后;仕情顿而索寞,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答案:(1)A(2)D(3)C(4)D(5)①(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认可的诗文(或人).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9.参考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翻译:聂政的姐姐聂荌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一.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恼十分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二.【解答】(1)“去”应解释为“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2)A.均为介词,解释为“因为”;B.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却”;C.均为介词,前者解释为“被”,后者解释为“替”;D.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C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为使动用法.(4)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该项的阐述和原文不符.(5)①惟:只、只是;恐:担心;“不吾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留意:沉溺(书画);释:舍弃;不可胜言:难以说尽.参考答案:(1)B(2)C(3)C(4)D(5)①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②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二.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沉溺在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事物珍奇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沉溺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让人感到快乐.老子说:“五色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五音使人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五味使人的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未曾因此而废除这四种东西,只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给鞋子涂蜡.这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吗?但他们以之为乐并且终身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自身.这就是沉溺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起初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书画,(我)都担心失去它们;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看轻生死而看重画,岂不是颠倒错乱,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书画)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当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飘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呢?然而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为我造成祸害.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信奉礼义,学习和问难诗书,经常与贫苦的读书人较量.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摒弃、远离歌舞和女色,而致力于书画.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希望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三.【解答】(1)屈:屈服.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A.难道,语气副词/…是…,选择连词.出自课文《祭十二郎文》.B.“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C.了,句末语气词/“于之”,兼词,译为“在那里”.D.到,介/对,介词.故选B.(3)“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与原文“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不合.故选D.(4)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美,叙述中世之事,有调和当时的事,然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在停顿出断句.(5)①“遂”解释为“于是”,“风化”解释为“风俗民情”,“见知”解释为“看见并认出”;②“为德请”解释为“为德行而请命”,“何为”应为“为何”.答案:(1)A(2)B(3)D(4)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5)①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②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三.参考译文:胡叟,字伦许,是安定临泾人.家中历代为官,是西夏著名大族.胡叟幼时聪慧,年方十三,善于辩答疑问解释事理,闻名于乡里,他所感悟的见解,与成人辩论,很少有屈服.学问上不接受师傅传授,友人劝勉他,胡叟说:“先圣的言论,具有精义传神的,难道只有《易》吗?(我)还是认为值得思考的地方过半.(至于)末世迂腐的读书人,略微转变刚柔的地位,哪里有探索深奥的道理没有征兆的呢?接近真理的精义,不一定在今世了.”等到他博览群书,再用眼睛精读,都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胡叟)喜欢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词句,又精通通俗的词句.因为姚政将衰,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当时的京兆尹韦祖思,很少读典章,蔑视当时的人,知道胡叟到此地,宣召他与他见面.祖思像寻常一样,招待胡叟不周到.胡叟略微与祖思说了几句天气冷暖的话,就拂衣而出来了.祖思坚决挽留胡叟,说:“正想同你谈论天人的时候,为什么急匆匆地要回去呢?”胡叟回答说:“谈论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了解,何必像这样夸耀自己啊.”于是不落坐就离开了.到了主人家,为韦、杜二族作赋,一夜就写完成,当时他年龄十八岁.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美,叙述中世之事,有调和当时的事,然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世人还传诵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纯属玩笑不庄重.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汉中.刘义隆时梁、秦二州的刺史冯翊(yì)吉翰,认为胡叟是才士,对他相当地礼待.授予胡叟辅佐之职,不适合(胡叟)的志向.没有多久,吉翰调往益州做官,胡叟随他进入蜀地,多为豪俊所尊崇.当时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带领僧兵,(人数)差不多达到千人,铸造丈六高的金像.刘义隆憎恨法成聚众,将对他施加杀头刑罚.胡叟听到这件事,马上赶赴丹阳,开口申诉法成的好事,于是法成得以免罪.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赠送胡叟珍贵的物品,价值千余匹绸.胡叟对法成说:“纬萧是什么人,能舍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一点也不接受法成所赠的礼物.四、【解答】(1)A项的“第”在文言中一般都作副词“只、但”和名词“住宅”,但在“第明经,补并州参军”的语境中,是动词,用“考取”代入语境,也符合.B项的“嫌”在现代汉语中就有“嫌疑”的意思,代入语境也通顺.C项的“俾”有两种读音bǐ、pí,前者如“俾众周知”,后者如“裨将”,平时备考中也是常见常考.D项的“方”解释为“仿效”,“仿效”为贬义词,而语境中说张文瓘“执法平恕”,应是赞颂他的行为,显然与语境不合,应为“比拟、比作”.(2)B项的“因”都是表承接“于是”.A项的“所”都是助词,与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但它们指代的意义有所不同,前者指“…的人”,后者指“…的事”;C项的“而”,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D项的“于”,前者是介词“在”,后者是介词“与、同”.(3)“张文瓘贬谪移职”错,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指升官.(4)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先根据“故”(句首语气词),“者”,“曰”及一些人物名词初步断开,然后细读.这段文言断句,前三句简单,后面有点纠缠.关键要抓住人物名词及“曰”等标志,逐层断句.(5)(1)句应注意“若”、“施”、“焉”的翻译.“若”可以翻译成“至于”“像”,“施”应直译为“施展”,“焉”应译为“哪里”;第②句注意“抚”“监”“察”的翻译.“抚”可以译为“抚慰”“安抚”,“监”通“鉴”,引申为“教训”,“察”应译为“省察”.还要注意句中省略的成分.答案:(1)D(方:比拟、比作.)(2)B(3)D(4)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5)①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②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四、参考译文: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迁徙家庭到魏州的昌乐.(张文瓘)幼时丧父,他侍奉母亲、兄长,凭借孝友闻名乡里.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被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勣任并州长史,(李勣)曾经赞叹着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都为李勣饯行,李勣用佩刀、玉带赠给属僚二人,但是没有东西赠送给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问向李勣请教,李勣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而像你这般才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还用得着赠送什么礼物(来警策)呢?”李勣就极力推重引荐张文瓘.(张文瓘)后升任水部员外郎.当时,他哥哥文琮是户部侍郎.因按照当时的制度,兄弟不许并居台阁,张文瓘又被调任云阳县令.屡加升迁,官至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又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和李勣同为宰相.不久,兼任左史事.当时唐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再征讨四方少数民族,京师马厩养官马万匹,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逐渐空虚.张文瓘上谏言说:“王者养育百姓,使百姓安逸就会富足而且安康,使他们忧劳就有怨恨而致反叛.秦、汉时期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就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百姓人口减半.所以制治应在国家没有动乱之时,保国要在朝廷没有危险之际.人没有永远不变的心,(而)对仁需要归心.我愿意去安抚百姓,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高宗皇帝认为张文瓘的谏言很正确,(因而)赐给(张文瓘)缯锦百段,因为(张文瓘)的谏言裁减了几千匹马厩里养的官马.(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到十几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没有怨言.(张文瓘)曾经患小病,囚犯一起吃斋祈祷,希望(张文瓘病好)马上回到岗位上.当时因为(张文瓘)执法公平仁恕人们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后来(张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许多囚犯听到张文瓘升官调离大理寺,(人人)都垂泪,(张文瓘)得人心就是这样.(张文瓘)性格严肃正直,不曾曲法宽容.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筹划这件事.”有时(奏事人)说:“已经和(张文瓘)议过.”皇帝就说上奏的事都准奏了.五、【解答】(1)B项中“辱”:敬辞,屈尊给我书信.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故选B.(2)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故选A.(3)C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故选C.(4)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因此可以断为: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5)①穷:困厄,贱:低微、卑贱,安:哪里.注意句子反问的语气.因此可以译为: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②比:比较,工:工巧,“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因此可以译为: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参考答案:(1)B;(2)A;(3)C;(4)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5)①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②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五、参考译文:我恭恭敬敬向乐秀才足下陈述:当初乘船相遇,承蒙您来看望我,又得到您赠送的自己写的锦绣文章一册,在此之前与我交谈,就好像后进见前辈时所尽的礼仪一样.我刚刚三十岁时,我随同乡里秀才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到现在也才有七年,做官只做了个县令,又是有罪之人,我的品德、官位、年龄三样,都不能与您对我的礼节相称,这就是我惭愧的原因.自冬到春,我一直腹泻不止,(不服)夷陵水土之气,我接连得病,又苦于事务繁忙,所以久久未能回信.我听说古人钻研学问,研究深透并笃信自己学问.他们的高尚品德和丰富的学识充溢于胸,他们所写的文章非常伟大并散发出永恒的光芒.就好像金玉有耀眼的光辉,不是因为琢磨、装饰、染色、洗涤而形成的,而是因为它质地坚硬,光辉来自它自然形态罢了.《周易》中《大畜》一章有句话说:“刚正健壮诚实,就会发出光辉,天天更新.”说的就是内心积累的东西饱满充实,然后就会发出光辉,天天更新,永不衰竭.所以《大畜》中的象辞说“君子应该多多认识学习前代的好言行,以涵养美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古代的学者不是属于一个流派,他们即使崇尚的思想一致,然而表达的言语和所写的文章从来都不一样.孔子曾经为《周易》写过系词,周公写过《尚书》,奚斯写过《颂》诗,他们的言辞都不一样,然而都各自成为了后世经典.子游、子夏、子张和颜回有同一个老师,他们为人处事方式都不同,各自从自己的本性出发而接近“道”的.当今求学的人就不是这样,那些不追求深入钻研和笃信自己学说的人,把文辞写得很巧妙,以此作为华美;把话说得很夸张,以此作为伟大.道德学识功夫没到就勉强写文章,就会感觉艰难吃力;感觉艰难吃力那么思想就会受局限;受局限就会导致思维枯竭.他们写文章又不以前代贤士作为榜样来学习,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佶屈聱牙形式扭曲以取媚于世俗,很少有人能够自成一家.这就是因为他品德和学识不够,而不知道应该坚守主张什么.私下里我读了您的文章,高古雄健,志向高远又精神充沛.就好像一匹好马,有着优秀的本质,如果让它驾起大车,由王良来驾驭,并且和着御车上的铃声,走在大道上,这是很容易做到的.经由深入钻研,并且到了一定的深度,然后就知道自己该坚守主张什么.能够做到这样,那话说出口都是好文章.我被世俗厌恶,被抛弃在这个小县城,我也不敢与一般人相等同.人们都抛弃我,而足下对我则过分尊重,把我看作贤明正直、有才能的人.对此我实在不敢当,所以我毫无保留回复你,以弥补自己惭愧之情.欧阳修叩首敬上.提示:欧阳修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道与文的关系.他认为文章主要是阐述道与文的关系,强调道对文的重要性,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而不应该过分追求文采,进而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其次,值得注意的是,他不是不要文采,而是说不能“作文害道“,道的修养能够提高文章的文采,他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的“充道“还是在于“为文“.另外,他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即在实际生活中培养“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六、译文: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了.我曹经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其中具有道德而美名四处传扬的,不过有几个人.这几个人,不仅仅是当个太守或县令就到顶了.除去这几个人,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个贤良县令的现象.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人去加强对太守和县令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各个郡守县令由于犯下不惜尽职守的罪过,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在地方上一个又接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今.这是天子和大臣爱国家、爱百姓而重视太守和县令的心意.可以称得上达到极点了.可诏书虽然下达,荐举的人到最后却没听说真有谁.只是县令有的按照原来的制度来荐举,不全根据做官时间的长短而任命.每回荐举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来考察,推究他那才干品行确能胜任的人.也一直没有见到过.荐举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凭借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暗暗估计那些人有谁真该被荐举,也一直没有见刘过.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与地位、所闻所见也特广的人请教.跟他询问那些人有谁真该被荐举,可也一直没有见到过.这难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诬蔑,而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来吗?假使天下大臣担心天下的弊病,于是就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种弊端.法律条文一天天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难道今天离开古代时日已远,治理天下最终没有方法吗?古人有学校,有师友的交往,有相关部门的考评,因而奖励惩罚从乡里开始,施教的详尽到这样(细致).士人有圣人的学说,那么都能推行圣人的教化;有可教之人,那么都能成为人才而且是良材,所以古代的贤人多.贤人多,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都适宜,难道仅仅是(掌管)千里、百里(政务)的长官吗?他们为官施政难道不是既遵守法律并且处事严明,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如今,学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传承古代,士人有圣人之道,想推广(圣人之道)并且在乡里在天下施教,那么就无路了.人愚笨,就(更)愚笨了!可以通过教育使他贤能的,最后谁来教他呢?所以如今的贤人少.贤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人选经常不足,难道仅仅是太守县令(人选不足)吗?因此对(人才)的索求没有不到的(地方),那法律一天天地愈加细密,然而不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原因,推究源头都是出于这吧.唉!为什么(情况)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苏州人丁琰治理南城,南城的政事安定.我了解南城的县令,县令说:丁君辅佐我(才这样太平).(我)又了解南城的邑人,邑人没有不乐意称道丁琰的.我既担心如今的士人,又经常思慕古人,每每听到良吏的传闻,就重视而加以保护.像丁君在他的城中受百姓信任.我在旁近的城邑没见到(这样的良吏),所以重视特别深.现在(丁琰)到淮阴做县令,是居于上位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而推荐举用他.对于县令(这一职位而言),得到人才了.使丁君像以往那样推广这颗爱民勤政的心,能在这里(南城)受到信任,能不在那里受到信任。
(最新最全,精品资料)9909十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含答案)共116套浙江卷doc
2005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第1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l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粘贴(zh a n)玷污(zh a n)龌龊(w。
)司帷幄(w/o )B.蹉足它(cu。
)磋冏(cu 0 )遭殃(y a ng)怏怏不乐(ya ng)C.飞镖(bia o)剽悍(bia o)绯红(f e i )妄自菲薄(f e i )D.蜿蜒(y & n)筵席(ya n)市俭(ku 泊)脍炙人口(kudii)2 .卜'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葱茏绊脚石怨天尤人一如既往B.迄今名信片提纲挈领老成持重C.幅射照相机有,黛恐竭泽而渔D.气概座右铭满腹经纶世外桃园3.依次填入卜'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____ 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 父母应适当加以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干涉虽然B.病症十地即使C.病征十攻虽然D.病征干涉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完整word版)浙江卷语文高考真题
2019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言文字运用(共20 分)1.以下各句中,没有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是( 3 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不畏挫(cuō)折,以所有精力和才思奔向既定目,赴蹈火,不达.目的决不休,与激在他内心的狷(ju àn)介不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乱玉,迤背着北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起,却早..卷下一天大雪来”⋯⋯也,《水》中最美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史”其实不是噱(xu é),而是“ 史文假名城”的依赖,一旦史印被急于求成的行粗暴抹( mǒ)去,“文化”气味将然无存,“名城”必定危如累卵。
.D.假如一个人能用心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和澄( chéng)都会水心中,即使身.形( l 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神彩熠熠。
.下面的文字,达成2-3 。
(5 分)近两年,中央台道播出的文化目《国家宝藏》可亮点突出。
目以博物主,以文物索,每件文物定一位与之气吻合的嘉,他或娓娓道来....地述文物的史,或扮成先人演..国宝故事,串起国宝的前生此生。
近两年来,目收了大批粉。
多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布的《中国文化白皮》示,在对于“文化目的什么因素最吸引你”的里,“精神内涵”“价向” 成受者的首,“ 目新性”的比率也凑近六成。
【乙】白皮示,比较,众当地原的文化目的意度更高据此,好多内人土,文化迎来了最好的代。
【丙】有演:文化目达“硬知”其实不需要站在目的立面,而是..需要借目,找到大众喜的形式,把“硬知” 化,保证目的文化表达流而快。
....2.文段中的加点,运用不正确的一是(3分)...A.妮妮道来B.演C.而是D.喜3.文段中画的甲、乙、丙句,点有的一是( 2 分)A.甲 B .乙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病的一是( 3 分)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人之危,使病情火上加油,加快病人死亡,所以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令人闻之色变。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详解及译文
浙江高考2012-2019文言文真题汇编(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鸣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取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去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簿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
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怪,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专题11.13 文言文阅读(浙江专版)一-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1文言文阅读(浙江专版)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科头:不戴帽子。
②瞷(jiàn):窥视。
③刺:名帖。
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晨起,即科头甫:刚刚。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2009~2013)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2009~2013)<2013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
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
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
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
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
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
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
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
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
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
”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
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
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
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
于令也,得人矣。
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十年(2012-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
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
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
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
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
”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
”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
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
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
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
”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
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
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
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
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
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
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
浙江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
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
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
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
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
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
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
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
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
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
”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
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
'”遂上病。
后征,四迁为侍中。
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
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
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
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B.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C.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D.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一.(17分)(200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贼《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多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权贵有嫌其出位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乃放纵诗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是溪独见辱于愚D.与刘宾客齐名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D.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9.(3分)(20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二.(18分)(200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注]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凶其身.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D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
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
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
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②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三.(18分)(201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
祖思习常,待叟不足。
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
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
②鄙黩:轻蔑傲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鲜有屈焉屈:屈辱。
B.鸠率僧旅鸠:聚合。
C.将加大辟大辟:死刑D.遗其珍物遗:赠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中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C.尚品德。
D.胡叟聪明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②吾为德请,财何为也?四、(19分)(2011?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
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
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
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
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曰:“已议。
”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