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领事裁判权及清末法制改革
objective role Was no just as what they want.Every coin has two sides.When we discuss
main purpose Was to seek more interest from China.The Chinese treated the
Extraterritoriality as great shame.The Chinese people tried their best to withdraw the
第二类观点,审视领事裁判权本身的缺陷。由于领事裁判权规定的是在中国 的外国人适用法律的问题,当时在中国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具体的规定也不尽 相同,实际应用起来却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困惑。例如,陈国瑛著、台湾嘉新水泥 公司文化基金会1971年版出版的《领事裁判权在中国之形成与废除》,其中第六 章就把领事裁判权对外国在华利益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 事裁判权初期只是在沿海各通商口岸,加上领事裁判权确立后中国人出于自我保 护,在领事裁判权之外的内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通商事宜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是,由于在中国的各个领事国家的具体法律规定不同,虽然领事裁判权赋予涉 及到在中国的外国人适用外国法,但是不同领事国之问,究竟该适用哪国法律, 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三是,领事裁判权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规定,在具体的 诉讼程序上,因为涉及到中国人、在华的外国人,并且不同的案件还有不同的规 定,再加上当时的中国人对于国外的法律不熟知,所以在具体案件的程序上,会 让人觉得无所适从。
戊戌变法的政治意义和影响
戊戌变法的政治意义和影响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这场改革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面临的困境已经无法回避,需要进行变革。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戊戌变法的政治意义和影响。
一、政治上的新生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面对外部入侵和内部动荡的一次自救运动。
当时的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外国的列强要抢夺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市场,而清朝则面临着腐败和懈怠的官僚制度,官员们往往把自己的私利看得高于国家利益。
中国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而戊戌变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
戊戌变法的一个重要政治意义在于对政治结构进行了重构。
在这次变法中,首先废除了八旗、藩镇和府县三元学制等传统制度,改建新式机构。
同时,禁止衙门差役私赃,禁止妥协外交,依靠科举而非出身,让声名狼藉的恶劣官员下台。
这一些改革措施,消除了吏治繁琐和官场腐败,解决了长期以来政治上沉沦的问题。
二、军事上的强勘戊戌变法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加强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
在这个时期,清朝的军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面对列强的入侵,清朝政府只能束手待毙,毫无还手之力。
因此,戊戌变法提出以西式兵制替代早期的队伍。
各省也要设立“近代式”的军校,以“飞习英”(学习英语)来增强现代化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在戊戌变法中设立了新的军政机构,加强了军队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条崭新的军事枢纽,解决了清朝军队在现代化背景下的缺乏预警、操练、后勤等一系列现代化的问题。
三、社会上的启示戊戌变法还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人与民间团体走向了中心,并在此后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与支撑。
同时,戊戌变法前的社会思想述说,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对人文精神的重新探索。
因此,戊戌变法给中国人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知识,使得民主、文明、科学、平等等一系列现代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语:戊戌变法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次自我救赎,但是它也重新启发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和勇敢精神,给中国近代化进程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清政府与清末收回利权运动
2008年3月 理论学刊 M ar.2008第3期 总第169期 Theory Jou rnal No.3Ser.No.169清政府与清末收回利权运动张国红(山东省政协联合日报社,山东济南250011)摘 要进入20世纪后,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变革,举起了新政的大旗。
新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方面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收回利权。
收回利权运动涉及面很广,主要是路权和矿权,此外还有关税权、邮政权、治外法权等等。
收回利权运动表明了中华民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和新型的民族主义力量的成长,说明了!中国人治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清政府;收回利权运动;矿权;路权;治外法权中图分类号K25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8)03-0104-04中国在进入20世纪之初即遭受了八国联军的侵略,被迫与之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这一事件深深地刺痛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再也不能按照过去的方式生活下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正式宣布实行变革,举起了新政的大旗。
新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方面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收回利权。
收回利权运动涉及面很广,主要是路权和矿权,此外还有关税权、邮政权、治外法权等等,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收回矿权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凭借着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对中国各矿务利权肆意攫夺。
据统计,自1896到1900年,清政府与各国政府及公司签订的有关矿务的条约、协定、合同达26个。
外国公司从中获得极大利益,其办矿期限之长、矿区面积之广,以及经营种类之多、纳税数额之低,都大大超出了清政府颁行的矿务章程规定的范围。
同时这些在中国办矿的外商公司都受到治外法权的保护,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
因此,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矿务,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而且危害了清政府正常的地方统治秩序,阻碍了中国自办矿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清末开办矿务以振兴商务新政的实施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教学资料大全-人教版[整理]--收回利权运动的..doc
收回利权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二十世纪初年的收回利权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和清朝统治者拍卖国家主权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正迫切要求迅速地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延伸,俾可获得独立发展的统一国内市场。
而帝国主义则通过清王朝,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疯狂掠夺中国的路矿主权,成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沉重枷锁。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是促使中国取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从这一意义讲,收回利权运动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抵制列强侵略的爱国运动性质,同时又有着争取民族解放,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从直接后果看,收同利权运动首先是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收回路权方面,率先发难的收回粤汉路权的斗争,即曾成为引发全国保路运动的契机。
安徽、山西、陕四等省预筹抵制,修铁路,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帝国主义恃强行劫的野心。
尽管有些省份的保路斗争,如收回苏杭甬路和津镇路的斗争未能完全实现最初的目的,有的是得而复失(如粤•汉路),但整个运动却直接导致了全国十数省商办铁路公司的兴起,这就扩大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实力,形成抵制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的重要力量。
在收回矿权方面,1907 —1911年中国先后收回被帝国主义强行霸占的9个重要矿产的开采权,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不小的抵制作用,为民族资本主义矿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收回利权运动还促使爱国的工商业者更加关心国家的兴衰,纷纷起而投资兴办近代企业,维护利权,从而又带动了中国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
对此,一位口本人曾在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一方面民间有志之士认为:经营企业是收回利权的最好手段,关系国家命运的兴衰。
因此大声疾呼:苟有爱国之心,应起而响应股份之招募。
看清了利害的中国人民,当然更不计较金钱上的利害,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权利。
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起股份、合伙和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清政府配合参与下的收回利权运动
新课 程强调,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让 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人。学生 运用鼓励性评价 ,如 :你真棒 !你真 了不起 ! 你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听君一席 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演员演戏演 得好不好,就看 这导演导得好 不好。要让你 话 , 胜读十年书 。你是一个善于思考 的人 ,你的见解非常独到。希望昕到你更 的戏大卖,就需要导演多下工夫,选择剧本,选好角色,处理好情节等等。工 多精彩 的发言。在每一堂课上 ,老师运用 的鼓励性评价应该不少于十次,并且 夫尽 在戏外。这也就相当于我们的教师,在上 课之 前,应 该熟悉教材 ,了解 学 这些评 价应 该避免千篇一律 ,切忌重复和应付式的单调无感情的评价,如果老 生,再查找资料 ,认真备好课 ,把每一堂课上得精彩,是一个道理 。 师经常说这样 的重复单调 的话 :你真棒 ! 你说得对 ! 久而久之,让学生会产生 有很多老师 埋怨:我们 的学生程 度差,上课不举 手发言,老师 点名 时, 种厌烦 心理,你没说 呢,他都知道你要说什么。如果你对学生的发言表现 的 低头站着不说话,或者干脆说不知道。课堂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这样 的 很冷 淡或毫无感情 ,会挫伤学生的积 极性和表现欲望 。 课,又成 了满堂灌,不符合新课程的精神。让我们追根溯源,我们的学生程度 有的老师 ,提 问了很 多同学,听 了很 多种不 同的见解,但总是 不予以总 差不假,不爱举手发言也是真的,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作为教师 ,要 结评价 ,让学生不 明白到底谁说得对 ,更让发言者觉得没有意思,我们说了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出发 ,来有针对性地备课,也就是因材施教。如果学生程 么多,老师好像一 点也不重视 如果经常有学生被点到名,而他都一味地站着 度和水平超过老师 ,那还需要老师教吗 ?老师调整好心态,在教学中才能心平 不作声,你可以给他提 问很简单 的问题 ,适时地予 以鼓励和表扬 。如果这些方 气和 ,游刃有余 。在课堂上,老师要多设疑提 问,并且避免呆板生硬的提问形 法部不好使,我们 可以对他说:先 思考 一下,老师期待着你有更独特 的见解 。 式,用一种商量的 口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发言后,不管错与对,老 位好老师 , 应该是一位对学生充满爱心的人 。 他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 的, 师应大肆赞扬学生勇敢发言,善于思考这一点,激起发言者的 自豪感,和其余 在课堂上他是一位 好导演 ,好老师 ,一位平和热情 的知识引路人 。学生在他的 学生对勇敢发言者的崇敬心理 。这也就是树立了正确 的舆论导 向。至于学生说 正确指导和指引下,积极地去发现 ,去探 索知识 的源泉 ,获得一种成就感和 自 得对不对 ,老师不能一棒子打死 。如果说得对 ,老师应热情肯定说 : “ 你说得 豪感,这就是我们教育者想要达到的 目标。如何让 学生保持发现 的欲望 ,探索 就要靠老师不断地指导, 热情地鼓励 , 耐心地 聆听。 多去鼓励你的学生, 太棒 了 ! ”“ 你的话让我们茅塞 顿开 ! ”“ 我真喜欢听到你有更多精彩 的见解 。” 的兴趣 , 如果学生说得不对 ,也应该真诚得对他积极思考 ,勇敢发言的精神予以充分肯 做他最忠实的支持者和 引导者 。 多运用鼓励性评价 , 做他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 定 ,然后说先保 留你 的见解 ,让我们听听其他人 的见解 。听完之后 ,再可 以问 让他感到无论说得对与错 ,你都会含笑聆听,热情鼓励 。鼓励他发现更多……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是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的,你都掌握了知识点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⑴原因: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④宗教根源:__会要传播基督__⑵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 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哥伦布西班牙 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葡萄牙 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麦哲伦西班牙 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⑴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开始⑵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⑷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2】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殖民扩张⑴对外贸易发达。
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2)(1927-1936)
1、原因:
①国家基本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②国民政府开展新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表现及影响: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如: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 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 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具体概况,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 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 一定的物质基础。
近 代 化
踏上 新途
社会背景 新中国成立;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三大改造 曲折发展 正确探索;指导错误 作用影响 奠定基础;工业体系;改变面貌
历 创造 有利条件 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国际局势;苏联教训 程 辉煌 ;国际地位;国际交往
材料1:国人之经营丝厂业者,则自黄佐卿先生始。黄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资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诱导;
2、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创办者 方举赞 陈启沅 朱其昂
地点 上海 广东南海 天津
企业名称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3、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外 民族资本主义工
(1)被迫的结果 (2)包含合理的成分,意味着从传统的华夷秩序 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步。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内忧外患
2、如何维护清朝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开展的原因
1、洋务派的提倡 2、慈禧太后对洋务派的暂时支持 3、总理衙 门的推动 4、实力派总督和巡抚的积极参与 5、中外和好的局面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五 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统编
单元质检五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21广东汕尾期末)下面是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兵力投入及损耗概况表。
由此可知( )A.英国蓄谋侵略战争B.政府极力抵抗外辱C.清朝军队纪律涣散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2021广东肇庆三模)某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华攫取各种权利和特权的政治、法律基础,是构成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中枢。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领事裁判权( )A.推动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为西方列强侵华大开方便之门C.是《南京条约》主要内容D.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要求3.(2021广东东莞一模)鸦片战争后,在列强要求下,清朝的自称不再是奉天承运的“天朝”,而改为了“大清国”,19世纪,列强把外部的“国”(概念)强行塞进了中国,一些中国人的思想因此被搅乱了。
这说明( )A.中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B.清朝主动顺应世界潮流C.中西方文化的逐步融合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4.(2021广东湛江一模)鸦片战争后,像允许建立租界、让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组织中外联防局等极为重要的决定,最初都是由地方(大员)做出的,只是在成为既定事实后,才呈递核准。
由此可知当时清廷( )A.积极推动地方政治革新B.从人治走向法治C.近代主权外交意识缺乏D.对地方管理失控5.《辛丑条约》规定,为帮助赔款实现,以关余、盐余(关税和盐税收入在清偿外债后的剩余部分)和常关收入三项税收作为担保,同意把现行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迄今为止的免税商品征税。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收回了一部分关税自主权B.对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C.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途径6.(2021广东深圳月考)鸦片战争后,英国伦敦一座专门陈列世界名人伟人的蜡像馆为林则徐塑像。
1877年,清朝派驻英国的刘锡鸿参观记载说:“文忠(像)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
论云南绅士与清末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的研究者则或是站在 留 日学生 的一边对绅 士的 作用给予否定的评价 , 或是以后见之明把筑路的
9 9
维普资讯
商部于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九 日改订 , 直到十一 月 十八 日, 邮传部奏定批准施行。此间因铁路公 司 又获准并修腾越铁路一段 , 集股章程 屡有增订 , 邮传部一并批准施行 。
确实很热心 , 于光绪三十三年四月 自备资斧赴川 粤沪汉江 浙等处 考查 路工情 形 , 随地劝 集股 并 款, 随后又赴东洋调查银行办法 , 实属难得③ 。可
摘要 : 清末 , 全国各地掀起 了收 回铁路利权运动 , 各地纷纷组建铁路公司。滇省绅士也应时而起 , 创建了滇 蜀滇路 公司 , 试图通 过滇省 自己的力量来修筑铁路。公司建立后 , 苦心经营 、 他们 举步维艰 , 因迈不出资金 短缺, 终 技术
人才匮乏这两道坎而偃旗息鼓 。与此同时 , 与英国争路权 的斗争 , 经过绅士 的努力取得 了胜利 , 打击 了英帝 国主 义 的嚣张气焰。在是否赎 回滇越铁路之议中 , 铁路公司的绅士也较 留日学生表现得更为理性和客观。 关键词 : 绅士 ; 滇蜀腾越铁路公 司; 回铁路利权 收
)女 , , 中山大学历史 系 20 级博士研究生 , 04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① 关于绅士在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作用 , 学者多有论述 , 如王先明的《 绅士在收 回利权运动中的作用》 《 (山西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1 4 }9 年第 4 ) 9 期 一文集 中论述绅士领导这场运动的原 因。马 敏在 《 官商之间 : 社会剧变 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 民出版 社出版 , 9 ( 15 9 年版) 书中以浙江铁 路风潮 为例 , 一 具体分析绅商在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作用。贺跃夫在《 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 变迁——兼与 日本士族 比 较》广东人 民出版社 , 9 年版) ( 14 9 分析了清末 商办铁路公司 的资金筹措情况 和运营情况 , 旨在说 明晚清绅商与近代资产阶级 的差距 。 ② “ 请设滇蜀铁路公司折”杨觐东 《 , 滇事危言初集卷二 ・ 路政类》 。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_真题-无答案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6. 论述题1. 简述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及影响。
(中南大学201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2. 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南开大学2018年世界历史真题)3. 论述洋务派对时局的看法及变法主张。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4.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四川大学2014年中国通史真题)5. 简述洋务运动中的五个军工企业。
(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6. 从洋务运动“先军工后民用”的特点,简述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南开大学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7.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西北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8. 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015年统考真题)9. 试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西北大学2006年中国近代史真题)10. 评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苏州大学2004年中国近现代吏真题)11.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论述该运动发生的原因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通史真题)12. 试述清末新政o(南京大学2001年综合卷真题;厦门大学2002年中国通史真题;武汉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13. 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
(北京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14. 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原因和主要措施。
(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15. 清末国会请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真题)16. 简述清末地方自治运动。
(南京大学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17. 简论晚清的立宪派。
(北京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18. 论述废除科举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如何理解清末新政
如何理解清末新政一、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屈辱的签订了《辛丑条约》,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加剧,名义上中国还是保持统一独立,而实际上已经成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国家,而清政府则成为列强在华共管的有利工具,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民族、阶级矛盾,笼络人心,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
二、过程:1901年1月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预约变法”上谕,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任命奕劻、李鸿章等6人为政务大臣,5月增补张之洞、刘一坤等3人为参赞,全权负责新政各项事宜,但新政的各项主张和推广实施权力仍集中在慈禧太后一人手中,7-8月间,两江总督刘一坤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上奏三折,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慈禧太后称赞,便以此二人主张制定新政措施蓝本。
之后在1901-1905年陆续颁布新政措施30余项。
三、措施:(1)政治:减冗衙,修刑律。
1901年7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省,位列六部之首;撤湖北、云南、广东三省巡抚、詹事府、通政司、太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停止捐纳实官,整顿吏治。
1902年令沈家本、伍廷芳参酌各国法律,修订刑律,此二人对《大清律例》进行大规模修改,废除如凌迟等一系列酷刑。
(2)经济上:重工商,振农业。
1903年成立商部,管理工、矿、交通等企业;设立商会,兴修水利,清查田亩,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设立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1903年7月设立银钱总厂。
(3)军事方面:改军制,扩新军。
1903年设练兵处,总管全国练兵,全国各省设立督练公所,淘汰绿营和防勇,编练新军;同时,设立巡警部,举办警政。
而编练新军也成为清政府“新政”核心内容。
(4)文化方面: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
清政府将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时颁布新学制,命令各省办大学堂、府设立中学堂、县设立小学堂。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童年12月成立学部,主管教育。
晚清收回利权运动新论
May, 2013
第3 期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No. 3
·专题研究·
晚清收回利权运动新论
朱 英
(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9 )
摘
要: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大肆掠夺中国利权 , 社会各阶层奋起抵制, 公共舆论一致呼
》 ,《云南杂志》 第 4 号,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 : 《云南杂志选辑 》 , 科学出版社 ① 《滇越铁路赎回之时机及其计划 1958 年版,第 480 页。 : 《晚清的收回矿权运动 》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 1978 年版,第 2 、4 页。 ② 李恩涵
③ ④ ⑤
: 《学生之竞争 》 ,《湖北学生界》 ,第 3 期 ,“论说” ,1903 年 2 月,第 1 - 2 页。 李书城 :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 第 3 册,中华书局 1963 年版,第 983 页。 宓汝成编 : 《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 1840 - 1937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3 页。 杜恂诚
利权,主要指经济上的权利以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权益 。利权一般都是相对国家而言,即国家的 经济权利与权益,在某种程度上也涉及国家的主权 。清末的收回利权运动,是由爱国工商业者积极主 导、社会各界 ( 包括一部分清朝官员 ) 踊跃支持、 抵制外国列强对中国利权的疯狂掠夺、 采取各种 方式从列强手中收回丧失的利权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具有鲜明的反帝爱国 运动性质,同时也兼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谱写了值得重视的篇章 。关于这场运动 : “与缺乏广厚社会基础的戊戌变法运动不同,清末收回利权运动是从社 的时代特点,有学者曾指出 会中下层喷发而起的民族抗争风潮 ; 与 19 世纪基于 ‘华夷之辨 ’ 的文化隔膜而形成的反洋教斗争有 别,收回利权运动属于 20 世纪中华民族觉醒和成熟的时代内容。 在自然世纪流转的过程中, 时代的
收回利权运动
收回利权运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把矛头对准中国的铁路和矿产。
铁路是国家的交通命脉,铁路路权的丧失关系到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兴衰。
在这种危殆处境的刺激下,一些爱国绅商纷起领导了收回利权运动。
早在1903年,各阶层人民就开始反对帝国主义对我国铁路、矿山的控制。
收回利权的运动最先是从收回粤汉铁路的斗争开始的。
粤汉铁路是1898年由大买办盛宣怀经手出卖给美国创办的华美合兴公司的,经勘测后于1900年订立续约。
规定借款总额为四千万美元,由美国人承筑,并不得转让给他国。
1904年,华美公司股票在市场上被此利时商人买去了三分之二。
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人民获悉这个消息后,纷纷揭露美国违约的事实,坚决主张废除原订合同。
留日学生组织了鄂、湘、粤三省铁路联合会,电争收回自办。
至1905年,终于以675万美元“赎回”已经筑成的广州至三水段,原订合同作废。
粤汉铁路的收回,开创了“赎路自办”的先例,对其他各省人民收回铁路利权的斗争都起了推动和鼓舞作用。
在收回路权运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江浙人民收回苏杭甬路权的斗争。
苏州经杭州到宁波铁路的修筑权,系由英国银公司于1898年诱使清铁路总办盛宣怀订立草约而攫取的。
然而直到1905年7月,浙江绅商成立商办铁路公司,奏准招股兴筑全浙铁路,先筑苏杭段。
1906年,江苏绅商也组成商办铁路公司,与之呼应。
浙路的杭州至嘉兴段和苏路的上海至嘉兴段先后开工。
英帝国主义以1898年草约为由,胁迫清政府改订正约,并勒令苏、浙停工。
1907年10月,清政府下了一道“借款修筑”苏杭甬铁路“以昭大信而全邦交”的谕旨,把路权奉送给英国,只准两省绅商搭股,立即激起两省人民的无比愤慨,把收回路权的斗争推向了高潮。
两省绅商、两路公司,上海等处商会,学会等函电交驰,抗议卖路谕旨。
上海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斥责清政府“宁令国人死,毋触外人怒”的可耻行为。
广大群众集会抗议,争先认股,十分感人。
清末新政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清末新政对民族工业的影响一,清末新政前的中国民族工业(一)洋务运动后,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1)洋务运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更多的在华特权。
清政府无力抗拒列强的要求,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
在这一时期内,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不断加强,例如,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突出表现就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期由英国人担任。
而且外国侵略者急需大量向中国内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总之,1864年为4600万两,1871年增为7010万两,至1881年增加到增加到9190万两。
中国在1864至1876年间,还间或有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入超。
而进口商品中,棉织品占35.7%,占首位而外国的机制棉纺织品,特别是棉纺织品大量输入,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这一时期,清政府由于贸易特权暂时满足外国侵略者的要求,而且国内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所以呈现出暂时稳定的局面。
在统治阶层中,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及中央掌权的恭亲王奕 等人并没有贪图安逸,看到中国在器物上大大落后于西方,继承了“经世派”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安庆内军械所。
成为第一个洋务企业。
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掌握实权,暂时支持洋务派及各地督抚兴办洋务。
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
其中最大的是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19世纪70——90年代)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一系列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官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2)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大概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局图说,它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收回利权运动
收回利权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包括收回路权和收回矿权的运动,是清末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矿山开采权和铁路修筑权,要求收回自办的爱国运动。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它对外侵略的主要特征。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同时,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到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方面来,并以此作为其巩固“势力范围”和伸展侵略势力的手段。
这就不仅使中国人民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了,因此,收回铁路主权和矿产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一场轰轰烈烈的收回路矿利权的运动开始了。
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绅商要求收回粤汉铁路主权的斗争,是全国收回路权斗争的发端。
19世纪末,美国华美合兴公司同清政府先后签订《粤汉铁路借款草合同》和《粤汉铁路借款续约》,攫取了粤汉铁路的修筑权。
但合兴公司违背条约,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将大量股票私售给法、俄支持的比利时资本家;又按《续约》规定,粤汉路工程应在5年内修成,但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铁路仍未动工。
这种侵犯与无视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了湘、鄂、粤三省人民要求“废约自办”粤汉铁路的斗争。
光绪三十年(1904年),广东商务局召开会议,决议力争废约;湖南省绅民纷纷上书湖广总督张之洞,要求立即废除合同;湖北绅民亦群起力争;三省留日学生组成铁路联合会,积极声援国内的斗争。
当年底,美商摩根财团向比方收回被买去的股票,但仍拒绝废约。
三省人民坚持斗争,积极自筹款项,准备自办。
美国迫于压力,于1905年9月6日同清政府签订《收回粤汉铁路美国合兴公司售让合同》,清政府付出675万美元的赎款将粤汉铁路赎回。
之后,三省人民分别成立铁路公司,筹集资金,分段修筑铁路。
接着,浙江、江苏人民要求商办苏杭甬铁路的斗争进入高潮。
苏杭甬铁路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向总理衙门要求准许英商承修中国五条铁路中的一条,它起自苏州,中经杭州,迄于宁波。
裁撤驿站、置身利权运动邮传部的最后努力
裁撤驿站、置身利权运动邮传部的最后努力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打败沙皇俄国,震动了整个清廷。
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胜,俄国以专制败。
于是,立宪为变革中国之关键迅速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7月,慈禧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建议实行“立宪”。
不过,他们指出,“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示宗旨为立宪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预备立宪。
为此,清政府对部院进行了大改组,同时增设邮传部。
邮传部成立之前,航运、邮政、铁路、电信系统均由不同的部门分管,大臣们各领其事,纷繁复杂。
邮传部设立以后,将上述业务全部并入,不仅有利于清政府整合政治资源,还暗合了晚清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
高层更迭频繁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邮传部成立。
成立初期,事出草创,头绪纷繁,整合部务成为当务之急。
在邮传部存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管理层更迭频繁。
其中任期时间最长的陈璧为一年零八个月,最短暂者不到半个月。
后人据此戏称其为“运动部”,并传言它不利“堂官”。
曾任邮传部尚书的徐世昌却认为,权限不一导致邮传部办事困难;再加上邮传部在对外交涉上经常要与外务部进行合作沟通,其中涉及一些分歧摩擦、权力之争的问题,因此历任部长在位时间都不会太长。
按时间顺序来看,可将邮传部主要人物分为初、中、后期三个阶段。
初期主要为张百熙、林绍年、岑春煊;中期是陈璧与徐世昌;后期为唐绍仪和盛宣怀。
张百熙是清末立宪派分子,亲家。
他上台后不久就多次受到奏参,在任时间不过半年。
此后,继任者林绍年、岑春煊均因工作意见不一,卷入派系斗争而被排挤,两人上任时间均只有一个月。
岑春煊在位时间虽短,但却做过一件有益于京张铁路建设的事。
其时,詹天佑担心京张铁路工款接济不上,特地从工地赶赴北京谒见岑春煊,力陈京张铁路应当早日修成的三大理由,而不应受款源影响耽误工期。
对清末利权回收运动的反思
对清末利权回收运动的反思作者:苏全有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03期摘要京汉路的赎回是清末利权回收运动的标志性成就。
邮传部对京汉路的回收十分重视,持续努力,终得将之赎回。
其中的主权意义,十分重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成就背后所隐藏的问题,那就是代价。
在今天看来,不计代价的利权回收运动并不可取,学界一味对之颂肯,是缺乏理性的表现。
关键词利权回收运动,京汉路,邮传部邮传部成立于清末利权回收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其置身于此大潮中,在交通四政利权尤其是铁路的利权回收方面有突出之表现,这主要就表现在京汉路的利权回收方面。
某种意义上可以认定。
京汉路回收事件就是我国清末利权回收运动的高峰。
以往学界在利权回收问题上所持的看法相对较为集中地体现为认同,尽管这种肯定自有其合理性的方面,但整体上的把握欠缺是十分明显的。
有鉴于此,笔者拟以京汉路的回收为个案,做标本式剖析,意图全面审视整个利权回收运动,用整体史式、多视角解读以叠架混合型史实系统,努力使所描绘的历史图景或结论与历史实态相吻合。
一、邮传部与京汉路的赎回邮传部对铁路利权的回收十分重视,利权回收运动不仅因铁路而起,而且铁路在其中也一直居于主角的地位,此乃邮传部所致力的利权回收运动的重中之重,其对之给予的重视可谓一以贯之。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邮传部“电告各省督抚自后开矿造路,募借洋债,不得以铁路矿山作抵,凡因路矿筹借之款项,其偿还年限及订定利息,均应先经政府允许”。
徐世昌有一庞大的赎路计划,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其“在内廷会晤某军机,提议赎回沪宁铁路之事,闻尚书曾言,俟此路赎归后,即行筹赎满洲各路,再行筹赎胶济铁路,务期于预备立宪期内将各路一律赎还,以顾主权,否则于将来宪政上甚有阻碍”。
宣统三年,邮传部的铁路方针是,“借外债由外国人包办之正太、汴洛、道清、沪宁、广九诸路,管理甚不自由,一到还款年限,即当设法赎回”。
应该说,邮传部赎路实有其相当之必要性,因为列强“早知中国早晚必赎回铁路,故于铁路永远之利益,往往置之不顾,只图自己目前私利,于营业上则甚不经济。
收回路矿权运动
清末人民反抗列强铁路建筑权和矿山开采的爱国运动
01 收回路权的斗争
目录
02 结果
03 收回矿权的斗争
04 相关
05 社会影响
基本信息
清末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掠夺铁路建筑权和矿山开采权的爱国运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围后﹐掠夺铁路建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成为其对华侵略的主要内容。腐败的清政府根本无力保持国家的主权 ﹐中国的路权和矿权大量落入列强手中。当时先进人物一般都认为帝国主义一旦掌握了中国的铁路和矿山﹐就握 住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20世纪初﹐随着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地主﹑ 商人纷纷向路矿投资﹐收回路矿运动的物质力量也有了加强﹐收回路矿运动就逐步发展起来。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在此前后﹐黑龙江从沙俄收回呼兰府汤源县都鲁河砂金矿﹑呼伦贝尔境内吉拉林河砂金矿﹔山东从德国收回 枣庄煤矿﹔安徽从英﹑日两国收回铜官山矿权﹔四川从英国收回北江厅矿权﹔云南从法国收回澄江等七府矿权等 一系列斗争﹐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
清末波及全国的收回路权矿权运动﹐一般由资产阶级倡导﹐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并取得一部分官吏的赞同。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收回路权的斗争
收回路权的斗争
1904年(光绪三十年)﹐湖南﹑湖北﹑广东三省人民要求废除清政府与美国合兴公司签订的出卖粤汉铁路主 权合同。经过斗争﹐到1905年8月﹐终于同美国订立《收回粤汉铁路美国合兴公司售让合同》﹐将粤汉铁路赎回 自办。次年﹐广东人民争废广(州)九(龙)路约﹔四川﹑云南﹑吉林等地先后成立保路会﹐要求自办铁路﹔山东﹑ 河北﹑江苏三省人民要求废除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签订的《津镇铁路草合同》﹐将路权收回自办。 1907年﹐浙江﹑江苏两省人民要求收回苏杭甬铁路﹐收回路权运动达到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清季持续数年之久的收回利权运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既是维护国家主权,抵制侵略的重大课题,而且具有争取民族解放,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收回利权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清朝封建统治者出卖国家主权的民族民主运动。
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使社会各界民众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得到明显增强。
“收回利权运动的唯一目的并非要争回绅商对于路矿的经营权,而是要从根本上争回被列强窃取掠夺的国家主权。
‘国权’即主权观念,是20世纪民族主义精神的内核,也是收回利权运动的根本要求。
”当时的民众,已经普遍意识到利权即国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绝续,因而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态度坚决地积极投入收回利权运动,并使这场运动具备了显著的新时代特征。
即如时人所言:“吾所谓利权思想之发达者,不奇于少数之新党志士,而奇于多数素无学识素无意识之众人。
犹是矿也,向之引明季故事以为戒,谓巨资掷诸虚牝者,今则公司广设,市井投资,严屏外人之入股矣。
犹是路也,向所指为弊政病国病民者,今乃视为利国利民之要举,已入外人之手,以全力争回而自办,各省既同时举行,而投资踊跃,不数月而股数已尽。
粤汉尤为先声之夺人,贾竖乡愚亦知权利资本之输,曾不少吝,此固非少数之新党志士,所能随其后而概加以鞭策也。
”收回利权运动虽然也具有排外色彩,但并非如同
以往盲目落后的仇外运动,而是属于理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各省收回矿权运动,如与同期间内各省进行的收回路权运动,综合起来看,实为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社会运动,具有十分浓厚的排外性。
不过,该项排外运动具有正当的目的,也采用了适当的手段,既足以表达当时民族自觉的愿望,又不违背现行国际法的原则,与以前中国官绅迭次进行的反外仇外运动,大相径庭。
”
第二,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明显促进了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收回矿权斗争的刺激下,中国近代的采矿业有了较大发展。
在安徽,呈请开办矿务者接踵而起,“一年之间,商人承办者二十余起”。
全国各地著名的商办近代煤矿,如山西阳泉保晋煤矿公司、山东中兴煤矿公司、安徽泾铜矿务公司、四川江合公司等,都是在收回矿权运动中集资创办的。
收回路权运动不仅一定程度地遏止了帝国主义大肆掠取中国路权的阴谋,而且促进了中国商办铁路的发展。
1903年至1911年,全国成立了16个商办铁路公司,集股达5977万元,兴筑铁路422公里。
虽然已修铁路仍很有限,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先河,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商办铁路还带动了一些与路工有关的民族工业的创办。
“从总的方面看,可以说,收回路矿利权斗争带动了路矿的商办,而路矿的商办又促进和引发了其他民族企业的创办,在此意义上讲,1905年至1908年的兴办实业高峰即是收回利权运动的产物。
”如为筹备铁路器材,浙路公司等在汉口发起创办了扬子机器制造厂,张謇等人在通州扩建了资生铁厂,苏浙皖赣四省铁路公司在上海合办了桥车厂。
收回利权运动在这方面的连带作用与影响,甚至于外人也意识到:在收
回利权运动推动之下,“一方面民间有志之士认为,经营企业是收回利权的最好手段,关系国家命运的兴衰,因此大声疾呼:苟有爱国之心,应起而响应股份之招募。
看清了利害的中国人民,当然更不计较金钱上的利害,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权利。
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起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当然,中国收回路矿主权也支付了大量赎款,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
但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一付出既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具有难以估价的政治意义,有效地遏止了帝国主义通过攫取利权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侵略行径。
因此,不能单纯以一时的经济得失,来衡量和评估收回利权运动的长远影响与作用。
第三,收回利权运动对于工商业者的成长,尤其是对于工商业者思想认识的提高,也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影响。
首先,工商业者的爱国激情得以高涨。
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利权即国权,维护利权即维护国权。
苏州工商界人士阐明:“国家之权利,莫重于路政,而权利之竞争,亦莫亟于路政。
诚以路线所到之处,即国权所植之处,亦即利权所握之处。
”基于此种认识,他们特别强调:“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
”由此可见,工商业者维护利权的思想动机,同时也在于维护国家主权,是其高度爱国热情的集中体现。
其次,工商业者对利权得失与民族工商业盛衰,以及对其切身利益的紧密关联,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们意识到只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因而在收回利权运动中态度坚决,行动积极。
再次,通过开展收回利权运动,工商业者的人民自主观念也显著增强。
工商界人士曾明确表示:“国家为
人民之集合体,人民为国家之一分子,既担一分子义务,应享一分子权利。
虽拔一毛其细已甚,而权利所在,亦不能丝毫有所放弃。
苟人人有此观念,国家何患不强?从前胶州、广州、威海各口岸之分割,皆不明此义,甘受政府、外人之愚弄所致,甚堪痛惜。
今日拒款风潮如此激烈,足见我民气民权发达之一征,于数千年专制政体上放一光明,诚不禁为前途贺。
”这样的言论,可以说集中反映了收回利权运动促进了工商业者思想认识的提高。
第四,收回利权运动与清末同时开展的其他政治运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例如,“人民权力意识的觉醒是立宪运动与收回利权运动的内在根据,也是两个历史运动同步相连的深层原因”。
虽然收回利权运动主要是经济上谋求自立的民族主义运动,立宪运动则是政治上谋求改革的民主主义运动,但两者联系密切,“相互激荡”。
一方面,“立宪派的政治勇气提高,直接有利于推展收回利权运动”;另一方面,“收回利权运动的高涨,反过来又明显地促进了立宪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不仅如此,收回利权运动、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也存在着内在关联性。
从整个进程看,收回利权运动与立宪运动几乎是“同时发生,同步进展,并彼此呼应,在1911年合为一流”。
1911年5月,“皇族内阁”与“铁路国有”相继出台之后,推翻皇族内阁与取消铁路国有令即成为立宪运动与收回路权运动互为关联的任务。
“立宪派一面呼吁改组皇族内阁,一面发动保路运动;他们明揭保路旗号,暗行倒阁之实,将保路运动纳入了争取宪政斗争的轨道。
”很显然,保路运动与立宪运动合流之后,声势和影响均更为突出。
第五,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演变,尤其是“铁路国有”政策出台之后,立宪派以及工商各界对清政府的不满与愤怒也与日俱增,成为武昌起义之后推翻清王朝的重要社会力量。
收回利权运动兴起之初,其主要斗争目标是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其攫取的铁路和矿山主权,清朝各级官府包括中央的商部、农工商部和一些地方督抚大员,曾对此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但在收回利权运动不断发展的后期,清政府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转而顽固推行借款卖路的倒行逆施政策,激起立宪派和工商各界的愤怒与反抗。
“铁路国有”政策出台后,社会各界更是坚持抵制,并且与清朝统治者的矛盾日益加剧,将斗争锋芒直指清王朝,使收回利权运动发展成为抵制清政府出卖路权和帝国主义奴役性贷款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立宪派和工商各界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反动本质,对其幻想逐步破灭,不仅坚决反对清王朝的卖国政策,而且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很快转向支持革命,由此成为孤立和推翻清王朝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