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政策模型
几种重要的政策模型
• 这种方法比多属性同时比较更直观、更具
体、更简单、更快捷,因为它不涉及复杂 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对决策者的认知 能力要求不高,相对易于掌握。 • 尽管从规范决策方法的角度来看,方面排 除法并不能保证被选中的方案事实上能真 正优于那些被排除掉的方案,但至少可以 说这是能让决策者感到满意的方案。
三、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 的补充和修正
策的承诺。 •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 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 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 行政策的缺陷。 •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 调适。
四、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 好
•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
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 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 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 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 加以执行。
• 比如,按照上级的要求,一个行政机构必
须在一个工作日(8小时)之内完成四项比较 紧急的任务。根据事前的估算,完成第一 项任务大约需要6小时,第二项任务3小时, 第三项任务3小时,第四项任务2小时。
• 第一种组合排列方案是,工作任务顺序排
列,即完成第一项任务后,再去执行第二 项任务,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最后一项任 务。显然,这个方案需要14个小时,大大 超过了限定时间。
• 托马斯· 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对
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做了如下概括: •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 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 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 •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 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 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 第二种组合排列方案是,第一项任务和第
八种政策模型理论
一、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什么是模型模型是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简单化呈现。
它可以是:--一个实体的呈现(如飞机模型)--一种图示(如流程图)--一种公式(如S=v·t)--一段文字表述的概念(如“桌子是由一个面板及其下面的四条木棍支撑而成的一种家具”)什么是政策分析模型政策分析模型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的简单化呈现。
通常以概念的方式出现(概念模型)政策分析模型有何作用1.简化我们对公共政策的思维2.指出政策议题的重要方面3.通过将注意力在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4.提出公共政策中不重要的因素,加深我们的了解5.解释公共政策的要素,预测其影响人们很少能选定那些一劳永逸、自成一体、所有人都能领会的政策。
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米切尔·怀特主要的政策制定理论模型1.精英模型2.团体模型3.多元模型4.完全理性模型5.有限理性模型6.渐进模型7.混合扫描模型8. 系统模型从完全理性的假设(最优)→有限理性(满意)→非理性的假设(合理)(一)精英模型代表人物及著作:1970年托马斯.戴伊(Thomas Dye)和哈蒙.齐格勒(Harmon Zeigler)在《民主的嘲讽》中总结了前辈的精英理论基本内容: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elite)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
从政治精英到社会精英从圣西门到拉斯韦尔基本要点:社会可以划分为拥有权力的少数人,以及不拥有权力的多数人。
只有少数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而群众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少数管理者并不代表多数被管理者。
精英大多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上层阶级中选拔非精英往精英地位的流动必须缓慢而持续,以维持社会稳定并避免革命发生。
唯有已经接受精英基本共识的人,才被纳入统治团体(精英是流动的,精英政治是永恒的)。
第四章 政策模型
(3)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具有完备的知识和信 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果 决策目标单一、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 好 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 耗
4.对理性主义模型的批判 4.对理性主义模型的批判
第四章
政策模型
第一节 模型概述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政策模型
第一节 模型概述
一、什么是模型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包括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包括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 具体模型: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 型。 抽象模型:指用语言、符号、图表、 抽象模型: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 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 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 选择 1.内容 1.内容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 在利害关系, 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 的决定产生影响, 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领带于所有参 与者的选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与者的选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当孤立的 最优选择不存在时, 最优选择不存在时,只能根据他人的选择做 出自己最佳的决定。 出自己最佳的决定。
2.“囚犯二难选择” 2.“囚犯二难选择”
囚 徒 困 境 的 博 弈 矩 阵
不坦白 不坦白
坦白
甲:5年 年 乙:5年 年 甲:20年 年 乙:1年 年
甲:1年 年 乙:20年 年 甲:10年 年 乙:10年 年
坦白
八、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 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 衡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政策执行模型
(3)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
组织间的沟通与 强制行为 目标与标准 政策 政策资源 经济与政治环境 执行机构的特性 执行人员的意向
政策与执行之间的6项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1、政策标准与目标;2、政策资源;3、组织间的沟通与有效执行;4、执 行机构的特质;5、经济、社会与政治条件;6、执行者的意向
(4)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 型
第四讲 政策执行的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 政策执行模型
1. 政策执行模型
(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2)麦克拉夫林相互调适模型
(3)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
(对原型的抽象和模拟(仿真)。它是认识主体为着 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的一种理念系 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
政策执行模型是关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重要因素之间相 互关系的理论描述。
(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 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 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史密斯认为, “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 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 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3)执行机构。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包括结构与人 员,领导方式与技巧,执行者的能力与信心等。
(4)环境因素。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 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环境的特点及其综合 特质。
(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执行机构
政 策 制 定 过 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
(1)理想化的政策。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 包括政策的形式(法律或命令)、政策的类型(分配性和再分配性)、政策 的范围(渊源、社会支持度)、政策的社会形象(公众看法)等。
〈公共政策〉第三章政策模型
第三章政策模型第一节模型概述一、什么是模型?模型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讲并不陌生,如建筑模型、汽车模型、飞机模型等,在现代生活中并不鲜见。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通过模型进行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点,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便于人们把握。
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一般来讲,模型可划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两类。
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
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而抽象模型主要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模型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替代物,而且是现实世界抽象化的代表。
在政策科学中,概念模型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些概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公共政策研究中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的效果,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不断总结出来的。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第三章政策模型第一节模型概述二、模型评述在分析公共政策的时候,我们需要组织我们的思想和概念。
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场所,为了理解这种复杂,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简化,因而我们构建了模型。
进行政策分析,如果不使用模型的方法,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当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正在把主观强加于客观,人为地创造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从看似并不存在程序的现实中提炼出一种程序。
模型事实上的确来源于人类的经验,但它们绝不是经验的再现和翻版,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信仰的综合体现。
因而,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地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
八种政策模型理论
一、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什么是模型模型是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简单化呈现。
它可以是:--一个实体的呈现(如飞机模型)--一种图示(如流程图)--一种公式(如S=v〃t)--一段文字表述的概念(如“桌子是由一个面板及其下面的四条木棍支撑而成的一种家具”)什么是政策分析模型政策分析模型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的简单化呈现。
通常以概念的方式出现(概念模型)政策分析模型有何作用1.简化我们对公共政策的思维2.指出政策议题的重要方面3.通过将注意力在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4.提出公共政策中不重要的因素,加深我们的了解5.解释公共政策的要素,预测其影响人们很少能选定那些一劳永逸、自成一体、所有人都能领会的政策。
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米切尔〃怀特主要的政策制定理论模型1.精英模型2.团体模型3.多元模型4.完全理性模型5.有限理性模型6.渐进模型7.混合扫描模型8. 系统模型从完全理性的假设(最优)→有限理性(满意)→非理性的假设(合理)(一)精英模型代表人物及著作:1970年托马斯.戴伊(Thom as Dye)和哈蒙.齐格勒(Harmo n Zeigler)在《民主的嘲讽》中总结了前辈的精英理论基本内容: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elite)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
从政治精英到社会精英从圣西门到拉斯韦尔基本要点:社会可以划分为拥有权力的少数人,以及不拥有权力的多数人。
只有少数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而群众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少数管理者并不代表多数被管理者。
精英大多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上层阶级中选拔非精英往精英地位的流动必须缓慢而持续,以维持社会稳定并避免革命发生。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对比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一、奎德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将政策分析过程看做一个由初始阶段、持续阶段和终结阶段所组成的过程,其何时该做什么取决于被研究的问题及其脉络。
奎德认为,政策分析人员在帮助决策者制定决策时,一般要遵循的程序是:1、帮助决策者确定他所需要实现的目标;2、找出实现决策者目标的各种可能方法,或称备选方案;3、推断出根据各种备选方案制定的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4、采用适当的标准将各种备选方案按优排序,或将这些备选方案提交给决策者,让他们根据自己得到的合适信息对方案进行排序;5、对选出的备选方案制定一个程式,它能告诉我们,该方案的实施会产生什么结果,它又将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我们最初选定的目标。
因此,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和模型这五个要素。
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逻辑上相联系的环节:(1)规划——澄清和约束问题,并决定目标;(2)搜索——辨别、设计和筛选方案;(3)预测——预测未来的环境和运行情况;(4)模式化——建立和运用模型去决定后果;(5)综合——比较和排列方案。
具体来说,政策分析是包括如下活动及其循环反复的过程:最后奎德指出,上述这五个阶段是相互渗透、不能分割的,通常,“最初着手分析时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这五项工作的,但也许很快就不得不齐头并进了”;因此,这五个阶段的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据决策内容和分析工作的需要,这五个阶段可交叉、重复、循环,直至我们彻底弄清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决策方案。
二、琼斯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将过程认为是一些列准确地实现一个目的的行动或操作,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因素:(1)感知/定义;(2)集合或累加;(3)组织;(4)代议;(5)确定议程;(6)规划;(7)合法化;(8)预算;(9)执行;(10)评估;(11)调整/终结。
可以将这些功能因素列成下表:该模型将政策分析过程分成比较详细的步骤,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其顺序也不能随意颠倒。
其还在每一步指出了相应的潜在产品,指出了在哪一步政府应该做什么。
政策执行模型
政策执行模型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前节对政策实施理论发展进行了简单阐述,其中提到的许多政策实施模型对政策的实施理论和实际操作都有很强指导意义。
今另辟一节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政府政策实施模型范米特与范霍恩在其著作《政策实施过程:一个概念框架》中,将政策的形态区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根据政策变动的幅度确定的;另一个则是由参与实施者对目标的共识程度而定。
他们认为,政策变动幅度的大小与目标的共识程度的高低,既影响政策的形态,也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
据此二人的研究得出四条规律:规律一:政策变动愈小,目标共识愈高,则实施效果愈成功;规律二:政策变动愈大,目标共识愈低,则实施效果不明显;规律三:政策变动愈大,目标共识愈高,则实施效果好;规律四:政策变动愈小,目标共识愈低,则实施效果差。
从两人的以上假定可知,目标共识对政策的影响要强于政策变动。
在政府政策实施(implementation of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模型中,范米特和范霍恩确定了六个变量关涉到政策与实施之间的联系。
首先是政策的标准和目标以及政策的资源。
其次是组织间的沟通与有效实施、实施机构的特点、经济、社会与政治条件以及实施者的意向。
确定政策标准或目标的目的在于澄清决策过程中的不清晰之处。
把政策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变量是因为有效地实施政策就要充分地调动各方有利因素。
组织间的沟通可以影响政策实施者的意向。
实施机构面临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对实施过程亦有着很强的影响。
范米特与范霍恩的贡献在于找出了若干有价值的因素,建立了政策与实施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说明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政府政策实施模型给我们带来如下的启发:第一,政策实施的成功部分取决于实施机构的有效沟通。
政策目标与标准作为无生命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传播系统传达给实施者的意向。
假如在实施中出现了沟通方面的问题,可以从政策的目标和标准、组织沟通与实施活动、执行机构的特点以及执行者的意向此四者的互动关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制理想化政策政策定过程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1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指用于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效果的框架或方法。
通过采用模型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可以系统地识别问题、评估政策选择和预测政策结果,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1. 杜宾分析模型(Dobbin's Model)杜宾分析模型是美国学者埃弗里特·佐里宾(Everett M. Roger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该模型包括问题定义、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环节,强调政策过程的连贯性和反馈机制。
它要求政策制定者从问题源头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并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2. 政策循环模型(Policy Cycle Model)3. 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Stakeholder Analysis)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着重考虑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和权力关系。
该模型认为政策制定者需要识别和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目标和影响力,以便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出权衡和取舍。
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能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规范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行动,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
4.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公共政策的成本与效益。
该模型比较政策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并通过将这些成本与效益以货币形式进行财务评估和比较,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政策选择。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助于评估政策的经济可行性、社会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确保政策的经济效果最大化。
5. 实验设计模型(Experimental Design Model)实验设计模型主要用于评估特定政策措施的效果和成效。
该模型通常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将政策实施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推断政策效果。
实验设计模型在政策评估中能够提供较为客观和可靠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制定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doc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 )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 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制定政策理想化政策过程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 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 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 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 M.Mclaughlin )于 1976 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理解公共政策的有效途径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什么是理性?它的英文是Rationality,中文通常解释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买汽车光挑颜色,买衣服只注意款式,作决定选择抽签,做事情喜欢打赌,这都不能说是理性的行为。
在“廊桥遗梦”这部电影中,女主角佛郎西斯卡望着情人的汽车在雨中拐弯消失,几经犹豫而最终没有走下丈夫的汽车,她的行为是理性的选择。
当然,在评价某种行为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时候,人的价值判断起很大的作用。
某种行为可能你认为是理性的,但别人却认为是非理性的。
我们在谈到理性概念的时候,往往是以共识性标准为前提的。
理性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
那么什么是“经济人”呢?一般来讲,“经济人”自私且功利,做任何事都以满足个人最大利益需要为目标。
分析经济人的行为实际上很简单,他之所以这样做而没有那样做,就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的利益需要。
这种带有强烈自利特征的经济理性尽管十分不可爱,但却非常有用。
因为我们惊奇地发现,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在市场理性的博弈中越做越大。
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会使人的自利行为导致利他的结果。
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理性优化模型,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当时经济领域的微观决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够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市场活动中的诸多现象。
因此,其影响迅速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当时这种假设几乎被认为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是解释人类行为不可缺少的依据。
的确,理性行为的概念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解释原则,因为它有着许多人类行为的经验依据。
我们经常对其它人这样解释我们的行为,“我想达到X这样一种目的,所以我选择了Y 这样一种方式。
”同样,这也是我们理解其它人行为的基本思路。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一样可以用这种模式去解释一个政府的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政策模型的名词解释
政策模型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政策模型是指用于描述和分析政策问题的一种理论框架。
政策模型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政策分析的需要。
通过政策模型,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并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政策模型的定义和作用政策模型是一种逻辑或数学框架,用于描述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关系和效果。
它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抽象和简化,通过假设和模拟,帮助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政策系统。
政策模型的主要作用如下:1. 解释政策问题:政策模型能够提供对政策问题的解释和分析,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2. 预测政策效果:政策模型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和假设,预测不同政策措施的可能效果,有助于制定者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影响。
3. 优化政策选择:通过模型的分析和比较,政策制定者能够找到最佳政策方案,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二、政策模型的分类和应用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政策模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政策模型。
1. 政府公共选择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行为,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运用,分析政府制定政策的动机、利益和行为模式。
2. 经济计量模型:该模型建立在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政策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如宏观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等。
3. 案例研究模型:该模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总结规律和经验,并结合政策背景进行模型构建和技术推演,以指导政策决策。
4. 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政策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反馈机制进行建模,分析政策问题的动态变化和系统行为。
这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相互结合,形成综合模型。
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三、政策模型的构建和评估政策模型的构建过程需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和假设,并获取合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
以下是政策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明确需要研究的政策问题和对象,并界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比如,按照上级的要求,一个行政机构必
须在一个工作日(8小时)之内完成四项比较 紧急的任务。根据事前的估算,完成第一 项任务大约需要6小时,第二项任务3小时, 第三项任务3小时,第四项任务2小时。
• 第一种组合排列方案是,工作任务顺序排
列,即完成第一项任务后,再去执行第二 项任务,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最后一项任 务。显然,这个方案需要14个小时,大大 超过了限定时间。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模型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 解
• 理性,通常解释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
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 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 • 经济人自私且功利,做任何事都以满足个 人最大利益需要为目标。分析经济人的行 为实际上很简单,他之所以这样做而没有 那样做,就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 满足他的利益需要。
• 假如你计划买一辆汽车,你认为对自己来
讲最主要的方面是汽车的售价,你的最大 承受力是15万元人民币。根据方面排除法 的要求,所有售价超过15万元人民币的汽 车,均应从你的选择方案中排除(尽管许多 车型你都非常中意,但你没有实力购买)。
• 接下来,你认为座位数对你来讲成为最重
要的属性,如果你希望挑选5个座位的汽车, 那么仅有2~4个座位的汽车也将被排除在 继续考虑之外 • 再根据剩下的属性如排气量、最高时速、 自动档、颜色等进行选择,直到做出最后 的决策。
• 这种方法比多属性同时比较更直观、更具
体、更简单、更快捷,因为它不涉及复杂 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对决策者的认知 能力要求不高,相对易于掌握。 • 尽管从规范决策方法的角度来看,方面排 除法并不能保证被选中的方案事实上能真 正优于那些被排除掉的方案,但至少可以 说这是能让决策者感到满意的方案。
三、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 的补充和修正
• 美国学者林布隆在批判传统理性模型的基
础上提出了渐进模型。 • 他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 一个理性过程(分析问题、明确目标、提出 方案、优化选择等), • 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 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渐进模型有以下一些特点:
• (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
• 2.方面排除法 • 这是一种适用于对决策方案进行同时性选
择的有效方法。
• 比如,对选购汽车的决定来讲,可以根据
价格、座位数、速度、颜色等属性来进行 选择。根据方面排除法的要求,在选择过 程的每一阶段,要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别从 多种属性中挑选出某一属性并以此为标准 对方案做出评价。对不符合这一属性要求 的予以排除,即在以后阶段的比较选择中 不会继续考虑这些方案。
• (1)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
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 • (2)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 往往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 素的影响。
案例
• 如果你是个篮球迷,有朋友送给你一张免
费球票,而那天晚上恰好下了场暴风雪, 这使得驾车去体育馆看比赛十分危险,这 时你是去还是不去呢?假如换一种情况,同 样的球票,同样的暴风雪,但球票是自己 花300元买的,这时你去还是不去呢?
知是有选择的,而不是全面的 • 第二,人的记忆能力有限。 • (4)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 价值一致。 • (5)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 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
二、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 解
• 西蒙在对传统理性主义总结和批判的基础
上,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或称满意模型、 次优决策模型。 • 1、组合排列法 • 组合排列法就是从工作任务的不同组合 排列中进行选择,以达到满意结果的一般 性决策方法。
•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
值偏好。 •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 的消耗。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 (1)确定决策目标。 • (2)提出备选方案。 •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 (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缺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 具备如下条件
• 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
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 • 条件: •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 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因为是整体,才会有一致性的价值判断 • (2)决策著具有绝对理性。表现在他们具有 完备的知识和信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 测所有结果。
• 根据行为学的研究,在后一种情况下,人
们多半会冒险前去观看比赛。人大都具有 “成本陷入倾向”和“损失厌恶倾向”— —认为既然已为此花了钱,那么最好不要 浪费,而不去过多考虑结果会怎样。人们 通常会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得多,这完 全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 (3)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人的感
• 第二种组合排列方案是,第一项任务和第
二项任务同时开始执行,都完成后再顺序 执行其他几项任务。这种方案需要11个小 时,依然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的时间要求
• 第三种组合排列方案是,第一项任务与第
二项任务同时开始执行。第二项任务一完 成,马上接着进行第三项任务,最后进行 第四项任务,共需要8个小时。 • 由于这种方案已经能够满足需要,所以行 动方案的选择可以到此终结。尽管可能还 有其他排列方案,而且这种方案也非最优 的选择,但现在已经没有必要继续搜索下 去了。
• 托马斯· 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对
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做了如下概括: •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 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 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 •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 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 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策的承诺。 •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 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 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 行政策的缺陷。 •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 调适。
四、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 好
•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
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 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 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 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 加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