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教学大纲第8版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第8版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第8版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Stomat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 学分

课程性质课堂讲授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生理,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延腺疾病及口腔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诊处理原则,便于及时转送专科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口腔科学是整个医学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牙体、牙周、及颌面部软、硬组织病,以及这些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口腔科学》张志愿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一、目标和要求

(一)掌握乳牙及恒牙列,为书写口腔病历奠定基础。

(二)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为学习口腔常见病提供基础知识。

了解颌面部的解剖生理。

(四)自学颌面部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各种牙列式的书写。

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口腔颌面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般介绍牙齿的解剖形态,牙体、牙周的组织结构。

(三)要求自学颌面部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一、目标和要求

(一)了解口腔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的检查重点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病史、表情与意识、颌面器官、淋巴结、颞颌关节和唾液腺检查等)。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包括牙周牙髓检查、X

线片、CT、MRI、穿刺检查、活检检查等)。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正确的刷牙法及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关系。

(二)了解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口腔保健,牙线清除牙间隙食物使用方法。

(三)自学一般人群的口腔保健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口腔保健:正确的刷牙方法,全口洁牙。

(二)重点讲解:妊娠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意义

(三)自学:漱口液、牙龈按摩

第四章牙体牙髓病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和应急处理。

(二)熟悉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牙齿敏感症、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了解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临床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牙髓炎的疼痛特点及如何诊断,理解其应急处理原则。

重点讲解根尖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龋病的病因及防治,重点讲解龋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自学第二~五节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和牙隐裂

第五章牙周疾病

一、目标和要求

(一)掌握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慢性龈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牙龈纤维瘤病、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瘤病因及特点。

(三)了解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及诊断与治疗。

(四)自学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慢性牙周炎诊断与治疗

(二)一般介绍牙龈病、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

第六章口腔常见黏膜疾病

一、目标和要求

(一)了解口腔单纯性疱疹、口腔念珠菌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单纯性疱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白斑病及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二)自学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现

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常用口腔浸润麻醉法及阻滞麻醉法。熟悉上、下颌牙的神经分布。

(二)了解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防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口腔浸润麻醉法及阻滞麻醉法的标志。

(二)一般介绍局部麻醉的并发症,晕厥、中毒、过敏及特质性反应。

第八章牙拔除术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拔牙的指征及拔牙与全身及局部情况的关系。

(二)了解拔牙的并发症及防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拔牙的步骤及一般牙的拔除法。

(二)一般介绍拔牙的适应症和相对的禁忌症;介绍拔牙并发症、拔牙后流血及感染的防治

第九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一、目标和要求

(一)掌握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掌握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二)熟悉颌周蜂窝织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各间隙感染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熟悉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及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掌握颌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概念,了解其感染向颅内扩散的途径。

了解颜面部疖痈的临床及防治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强调危险三角区的概念。重点讲解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重点讲解放射性颌骨骨坏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介绍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及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重点讲解颌周围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强调切开引流指征及切开部位。

(二)一般介绍颌面部感染的途径及向颅内扩散的通道。

一般介绍颜面部疖痈的临床及防治特点

(三)自学第五节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一、目标和要求

(一)掌握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及急救原则。

(二)熟悉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特点及急救原则。

熟悉颌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颌面部火器伤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及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术急救。重点讲解开放性损伤清创术的一般原则;并介绍颊面部穿通伤、舌外伤、腮腺与导管损伤的处理原则。

(二)一般介绍上颌骨及下颌骨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线,骨折片移位与肌肉附着的关系;简略介绍骨折固定常用方法。

(三)自学:第四节牙和牙槽骨损伤;第六节颧骨颧弓骨折

第十一章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

一、目标和要求

(一)掌握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诊断及处理。

(二)了解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

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了解颞下颌关节强直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诊断及处理。

(二)一般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重点介绍关系紊乱及咀嚼肌平衡失调)、临床表现(疼痛、弹响、及运动障碍)及治疗原则。一般介绍颞下颌关节强直病因、强调感染与外伤为主;对临床表现特点应详细讲解,并介绍治疗原则。

第十二章唾液腺常见疾病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急慢性涎腺炎、涎石病、下颌下腺炎的病因与临床特点。

熟悉唾液腺良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二)了解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性和慢性涎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涎腺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对口腔癌前病变的认识及处理。

(二)了解牙源性囊肿、发育性囊肿及潴留性囊肿的特点及处理。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及颌骨的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一般介绍白斑、红斑、慢性溃疡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如牙龈瘤、成釉细胞瘤、血管瘤、脉管畸形及神经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临床表现及治疗,对内容为癌的特点应予介绍。

第十四章颌面部神经疾患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三叉神经痛和贝尔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二)了解舌咽神经痛和永久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三叉神经痛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二)详细讲解贝尔麻痹的诊断和临床表现。

(三)自学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第十五章牙列缺失和缺损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口腔修复学、固定修复体、可摘修复体的概念

(二)了解修复体的分类和适应证

二、教学内容

(一)讲解口腔修复学的概念。

(二)介绍固定修复体的分类(嵌体、冠、贴面和固定桥)和适应证。(四)介绍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适应证。

(五)介绍全口义齿的组成。

(六)自学覆盖义齿、附着体义齿和套筒冠义齿。

第十六章错牙合畸形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错牙合畸形的概念和分类

(二)了解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和基本矫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讲解错合畸形概念和基本分类。

(二)介绍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手段和方法。

(三)介绍错合畸形矫治的基本技术。

第十七章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

一、目标和要求

(一)熟悉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临床表现

(二)介绍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白血病、贫血、出血性疾患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二)详细讲解糖尿病、甲亢和特异性感染在口腔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三)介绍龋病和牙周炎对身体的健康的影响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完整版)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 前言 本教学大纲是按照按"三基"的要求,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第六版《口腔科学》为依据,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的. 本次大纲以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对血管瘤和 脉管畸形章节的内容较以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补。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 学时数为24,见习学时数为12。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 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动态。在口腔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严格 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密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 培养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听课、见习和实习完成教材大纲内容。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7030054 课程类别:考试 学时:54 课时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色彩搭配、色彩设计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色彩、了解各种色彩的心理和情感、在色彩搭配方面有很强的掌控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所学专业今后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课程总体目标: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特点。熟悉色彩构成的方法、法则、技巧、技能,并能将其应用到设计中去。 2、能力要求:了解色彩构成在当代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状况,并能具体应用。 3、实训要求:通过做各种练习,来达到提高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并将其应用于设计中。 4、技法要求:掌握色彩脱胶方法,认识涂色工具,熟练运用工具进行涂色,熟练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和色彩设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内容共分五章,前一章为学习色彩构成所必须研究的有关色彩的物理知识,色彩的生理知识,以及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等。后四章为色彩构成法,即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和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法,以及色彩的心理知识,色彩在所学专业的应用,后四章内容为重点。 色彩构成法中对比与调和关系、色彩的心理是本课程难点。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前言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从基础理论上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本的功底。通过学习口腔微生物,树立口腔生态系的观念,有助于对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和牙周病本质的理解;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化学,了解其生物矿化过程与龋病的关系;了解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机制;了解作为牙齿的外环境和口腔内主要的营养调节体液——唾液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抵御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口腔疾病,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通过口腔免疫学的学习,了解口腔常见病与免疫和诊断技术,能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上;通过学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熟悉牙硬组织、牙周组织、牙槽骨的生理特点,对临床治疗的设计和研究大有裨益;通过学习细胞培养,为今后从事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该课程为1学分,计划理论学时为26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占总成绩的100%。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总学分: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的混合、色彩对比、色彩解构与重组等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获得色彩搭配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而获得色彩审美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色彩构成的组织形式,基本规律和方法等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能够独立完成丰富的色彩组织、构成色调、有秩序的达到对比与和谐,最终达到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等基本素质。 3.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⑴讲授: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的基本内容、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色彩构成是设计师之后进行设计的基础,它既是一种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从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口腔科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1 (理论课20学时,见习课1学时),1.5学分 、前言 《口腔科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与感染、唾液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错牙合畸形、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表现进行了阐述,使学生熟悉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与预防,树立口腔局部与全身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 学时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 多媒体演播。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目的要求】 一、熟悉口腔卫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及洁治术。

色彩构成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方法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解决色彩的运用问题,即通过对基本色彩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它是一种形象构成,传递一种情感。要求学生掌握色彩最基本的使用概念,色彩的工具与材料及其使用方法与设计更加亲近起来,强化色彩的结构、空间、质量的概念,灵活运用色彩的创作方法与步骤,理解色彩的表现技巧,深入地理解色彩构成的本质。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没模式可循,许多院校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即将一般本科艺术院校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略加“压缩”、“削减”而粘来就范,形成多年来煮“夹生饭”式的现象。为结合高职教学改革的特色,我们从内容、课时、学生素质与本科院校相比,深切地体会到——必须把色彩构成教学的改革渗透到“三个阶段”的整合中去,才能形成一个适合于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才能完成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训练,这一阶段是从色彩基本理论教学起步,进行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技能训练,这一阶段是从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创造性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结合专业方向的技法训练,这一阶段是从专业方向出发灵活进行包括:具象、意象、抽象训练。 通过这三阶段表现性、综合性的色彩构成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进程中,我们不断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补充、调整和修订,使其更加适应新职业岗位对于设计艺术技能的需求。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从1985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美术装潢专业)成立以来,一共经历了3个主要历史阶段 色彩构成课程的初步建立与摸索阶段 1985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邯郸地方经济的优势,决定设立“美术装潢专业”专业,培养邯郸及周边地区急需的美术装潢设计人才。成立初期,在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专业建设上都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课程建设上,采取了先从市场、行业调查入手的做法,对邯郸市及河北省地区进行了初步的专项调查,了解美术装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再向有关高等院校的美术设计专业进行专业考察学习,初步构建了美术装潢专业课程。于1985年秋季正式招生,进行了正常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 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和完善阶段 1993年秋季,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了艺术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二个独立的专业,艺术系组成了专业基础教研室。根据装潢广告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学院正式下文决定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并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成立了以院领导为首的专业建设改革领导小组,进行更广泛的市场和行业调研,对色彩构成专业课程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大调整,决定强化基础,突出现代设计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取得明显效果。 色彩构成课程的发展与创新阶段 2002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决定申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院领导和全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对装潢艺术设计专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Stomatology)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总览 (4) 三、课程各论..................................5绪论..........................................5口内系统.. (6) 口外系统 (7) 修复正畸系统 (12)

课程简介 口腔科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各组织器官(牙齿、牙周、牙槽骨、颌骨、唇、颊、舌、腭、口底、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各组织器官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分科。

课程总览

绪论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名称,常用解剖标志 ②牙齿、牙周组织的解剖、组织结构2.熟悉:①牙齿的数目、名称及牙位记录 ②舌背乳头的名称和作用 3.了解:①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 【重点、难点】 ①常用解剖标志 ②牙齿、牙周组织的解剖、组织结构【教学内容】 ①口腔功能 ②口腔解剖生理 ③颌面部解剖生理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口腔常规检查 ②病历书写规范 2.熟悉:①颌面部常规检查 3.了解:①特殊检查 ②影像学检查 【重点、难点】 ①口腔常规检查项目 ②牙位的书写 【教学内容】 ①口腔颌面部的常规检查方法 ②特殊检查 ③影像学检查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正确的刷牙方法 ②口腔卫生 2.熟悉:①爱牙日的日期。 3.了解:①口腔保健。 【重点、难点】 ①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 ①口腔卫生 ②口腔保健 第四章牙体牙髓病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龋病的发病原因; ②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2.熟悉:①龋齿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②急性根尖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3.了解:①四环素牙 ②楔状缺损 【重点、难点】 ①龋病的发病原因; ②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教学内容】 ①重点讲述龋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一般讲述龋齿的治疗方法。 ②重点讲述急性牙髓炎、根尖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讲述其发病原因及 治疗方法。 ③一般讲述牙齿的非龋性疾病,慢性牙髓炎、根尖炎等的临床表现。 ④简要介绍干尸术和根管治疗术。 第五章牙周疾病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慢性龈缘炎 ②慢性牙周炎

服装专业《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构成形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形态构成的设计原则,掌握构成设计应用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色彩构成的概念4学时(理论4学时) 一、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1. 色彩构成的概念 2.色彩构成的表现方法 3.系统化表示法 二、色彩的形成 原色:无法用其它颜色调配出的颜色红黄蓝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出的颜色橙绿紫 复色:三种原色和两种以上的间色按比例调配出的颜色 固有色:物体所固有的颜色 光源色:光照本身的颜色 环境色:物体所处环境的色彩对物体所产生的影响 补色:色相环上直径两端正对的颜色被称为互补 三、色彩体系 (一)孟塞尔色彩体系 (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三)日本色配色体系 色彩的分类 色彩构成的三属性: 色相明度彩度 明度推移、彩度推移 四、色彩和性格 红:兴奋、活泼、热情、健康有挑战性 橙:饱满、成熟富有食欲感、华丽、温暖、愉快 黄: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 绿:春天、成长、生命、希望 蓝:透明、清凉、冷漠、流动、深远 紫:高贵、庄重、奢华、具有神秘感 白:明亮、干净、纯洁、扩张感 黑:沉静、神秘、消极 五.色系和色调 一、色调的分类 二、色调之间的关系 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临近色关系同类色关系第二章色彩的对比与搭配4学时(理论4学时) 一、明度对比 高长调——明朗低短调——轻柔 中长调——强壮中短调——老成 低长调——威严低短调——沉重 中高调——希望中低调——平凡 二、彩度的对 高强对比——响亮高中对比——强烈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教学大纲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 Device Space Art Design 2.课程代码 163Y097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5.学时/学分 64(16+48)/4 6.先修课程 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CIS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从装置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出发,重点讲述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掌握运用各种装饰材料和互动设计方法,将技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刨意潜能,开发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装置设计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环节的学习与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艺术运动开始了自身的发展历程。在

教学中以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个内容的研究:根据对装置艺术的历史渊源回顾,综述了装置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理论渊源、观念源头等;基于对装置空间艺术所根植的艺术语言组合的讨论,论述了其观念语义与形式语言;通过对置艺术的设计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技巧;通过对装置空间设计作品的个案研究,总结了装置艺术中的观念与形式建构的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审美体系。 第一章装置的出现(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的由来。 理解:装置艺术的兴起。 掌握: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重点内容:1.装置艺术的兴起。 2.装置艺术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装置艺术视觉语言的组合。 第一节:装置的由来。 知识点:装置的原生态,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第二节: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知识点:现代装置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表现。 第二章装置的语言组合(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理解:装置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掌握: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重点内容:1.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 2.装置图形语言。 3.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1.装置的图形、文字语言和空间构成形式的运用。 2.装置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第一节: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知识点:装置与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图形设计与文字设计的结合使用。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制定人:(教研组组长)(参与) 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 批准人:(分管校领导)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 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 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 性质、以及 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肌理表现与意义. 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 基本原理, 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 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 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

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 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 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 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 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 成的变化. 课程要求: 平面构成 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②教学方法上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平面构成主要建立在一定实践训练操作上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理论分析的成分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专科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来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此,我们将在本课程中,贯彻“讲训并重”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的高度,也强调实践的量和质的要求。 针对讲训并重,我们将利用本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应用性,让学生多接触资料、生活和实际需要。在教学中,要适当安排资料的查阅、在参观中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对应用设计上根据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设计等。 ③教学上技能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中,技能训练主要针对平面构成中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属性进行一系列有序的实验性练习。点线面造型;图与底的设计与分析;基本形

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 见习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 一、目的要求: 本科技术操作多,所用器械、设备复杂,只有通过见习及可能的操作才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学好本专业知识。 二、时间分配: 见习共12学时,每次4学时,共见习3次。 三、见习内容和要求: 第一次见习:门诊见习 1、目的要求:掌握口腔科学的基本检查方法、常用器械;掌握牙体牙髓牙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掌握一般牙拔除术。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1)掌握牙科治疗椅的使用方法及病人体位的调节;掌握镊子、口镜、探针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器械的名称及用途,分组进行相互练习;了解本科门诊病历书写特点,熟悉书写符号表示的内容。可看懂口腔门诊病历。(1学时) (2)掌握龋病、急性牙髓炎的诊断,了解开髓方法,在离体牙上练习开髓。(1学时)(3)熟悉各种传导麻醉的解剖标志、基本操作及常见并发症。了解常用拔牙器械名称,拔牙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常见并发症。(1学时) (4)熟悉牙龈炎、牙周炎的鉴别;了解洁治术及刮治术。示教洁治术,无病人时在有牙结石的同学口内洁治示教。(1学时) 第二次见习:病房见习 1、目的要求: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1)了解颌面部感染、肿瘤、损伤及涎腺疾病的病史采集、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同学练习书写住院病例。(0.5学时) (2) 了解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示教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0.5学时)(3)熟悉颌面部外伤的处理原则;掌握面部常用包扎方法。教师示教,学生互相练习。了解颌骨骨折的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治疗方法。在颌骨标本上示教牙间结扎方法,讲解坚强内固定。(1学时) (4)了解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唾液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示教颞下颌关节检查手法。 (1学时) (5)了解常见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学时) 第三次见习:病房见习 1、目的要求: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例如创伤合并症、肿瘤合并症, 诊断及治疗原则。 2、见习内容及时间分配表: (1)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0.5学时) (2) 了解创伤常见合并症,如颌骨骨折、面部裂伤等常见疾病,合并有颅脑损伤、颈部损 伤,与相关专业的协同治疗及先后原则。(0.5学时) (3)熟悉颌面部肿瘤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特别是颌面部恶性肿瘤,肿瘤多有远处转移,转移入肺,要求系统检查,与相关科室会诊,肿瘤科、放疗中心等。(1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