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黑格尔悲剧理论是指黑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评价和分析,他认为悲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在它的精髓方面主要属于思想性,即通过客观世界的冲突展现出主题的深度和内在意义,既达到了审美上的愉悦,又通过情感表达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戏剧史上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的许多剧作在情感表达方面深入人心,同时也有很多体现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特点。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就体现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特点。
该剧讲述了一个名叫布兰奇·杜波瓦的女性,她曾经是一个富有的少女,但因为一些原因,落魄到了新奥尔良的欲望号街车上。
在那里,她与丈夫史坦利、姐姐斯黛拉以及斯黛拉的丈夫哈罗德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最终,她精神崩溃,并被送往精神病院。
从黑格尔的角度来看,《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典型的悲剧作品。
首先,剧中的冲突凸显出了内在的主题和意义。
布兰奇·杜波瓦是一个表面上看来很脆弱的女人,但她内心强大,渴望自由和独立。
她和史坦利、斯黛拉、哈罗德之间的冲突揭示出了阶级和性别的问题,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其次,《欲望号街车》的情感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布兰奇·杜波瓦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她的苦难和坚韧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观众也意识到了剧中涉及的大量问题,如社会阶级、性别、自由等等,这些都是黑格尔悲剧理论所关注的东西。
第三,《欲望号街车》中的悲剧结局引发了一些重要的思考。
布兰奇·杜波瓦的痛苦和崩溃显示出了黑格尔悲剧理论中所提到的“悲剧的最高形式”——意识到真相的残酷性,同时又能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勇气。
观众在对布兰奇·杜波瓦的命运的感同身受中,感受到了对存在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之,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通过对复杂人性的刻画、情感的表达和悲剧的结构,体现了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特征。
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
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黑格尔悲剧理论在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地位和影响。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其悲剧理论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悲剧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够为当代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首先对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以揭示黑格尔悲剧理论在西方悲剧理论传统中的位置。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悲剧冲突、悲剧人物、悲剧精神等方面,以展现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探讨其对后世戏剧理论研究和戏剧创作的影响。
本文还将对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在当代戏剧理论和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黑格尔悲剧理论的理解,推动西方悲剧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并为当代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黑格尔悲剧理论的核心内容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悲剧理论在西方悲剧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站在哲学的高度,通过辩证法的思维,对悲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悲剧观。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的实质是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和调和。
这两种力量各自坚持自己的正义性,但又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要求,最终必然导致冲突和毁灭。
这种冲突和毁灭并不是悲剧的终点,而是悲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起点。
通过这种冲突和毁灭,两种伦理力量都得到了净化和提升,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黑格尔进一步指出,悲剧人物在悲剧冲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冲突的制造者,更是冲突的解决者。
悲剧人物往往具有深刻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性格中,也体现在他们的行动和命运中。
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存在,使得悲剧人物在冲突中表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成为了悲剧冲突的核心。
在悲剧冲突的解决方式上,黑格尔提出了著名的“永恒正义”原则。
黑格尔悲剧冲突论
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是从其哲学理论体系中演义出来的,体现了"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的美学思想;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运用矛盾发展学说的理论揭示了戏剧是以冲突为艺术特性的叙事范式;黑格尔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古希腊亚理斯多德以来一直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摹仿说戏剧理论,他的一般世界理论、伦理实体理论等将亚理斯多德的摹仿论上升到戏剧冲突论的高度。
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而最能体现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则是他的悲剧冲突理论。
黑格尔是第一个把矛盾冲突学说真正应用于悲剧理论的哲学家,他认为“悲剧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最适合于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如果我们研读黑格尔的悲剧学说,就会发现,黑格尔正是在用悲剧来实践他的辩证法理论。
一黑格尔通过矛盾法则来说明悲剧冲突的性质,认为悲剧不是因为个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那只是表面的现象,悲剧冲突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人类的意志理念具有能动作用,是绝对理念分化出来即对立统一体,因而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相对于绝对正确的“永恒正义”来说,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在冲突当中,各自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两种善的斗争,必然引起悲剧性的冲突。
黑格尔借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安提戈涅》来说明自己的理论。
剧中,国王克瑞翁代表的是第二种伦理力量,即国家的安全荣誉;安提戈涅则代表第一种伦理力量即家庭伦理道德。
在黑格尔看来,这两种理念都是合乎理性的,是善的。
但由于片面维护和坚持自己所代表的那部分力量,互相损害,因而又都有不合理的因素。
他们产生矛盾,进行斗争,导致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
假若安提戈涅让哥哥暴尸荒野则违背了她所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从而否定了自己;假如埋葬了哥哥则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与父亲克瑞翁发生冲突。
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历史意义
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历史意义黑格尔关于悲剧理论的论述虽然不多,但是悲剧理论在他的的美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对于悲剧的解释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悲剧理论进行了研究。
在《诗学》第六章中,他第一次对悲剧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1]这个定义涉及到悲剧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了悲剧的一些特征,但他并没有真正涉及到悲剧的内在机制,这样便不能具体地解释悲剧效果产生的原因,于是遭到了黑格尔的严厉斥责。
黑格尔指出,“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哀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
他所指的并不是对自我主体性格协调或不协调的那种单纯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即好感和反感。
”[2](P287-288) 黑格尔认为这是一种最肤浅的看法,“艺术作品的任务只是把精神的理性和真理表现出来。
”[3]黑格尔要求“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我们必不能死守着恐惧和哀怜这两种单纯的情感,而是要站在内容原则的立场上,要注意内容的艺术表现才能净化这些情感。
”[4]对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这两种情感,黑格尔作了不同的解释。
他说: “人感到恐惧不外两种原因,一是碰到外界有限事物的威力,一是认识到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的威力。
人应该感到恐惧的并不是外界的威力及其压迫,而是伦理的力量,这是人自己的自由理性中的一种规定,同时也是永恒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人要违反它,那就无异于违反他自己。
像恐惧一样,哀怜也有两种对象。
一种就是对于旁人的灾祸和苦痛的同情,这是一种有限的消极的平凡感情。
这种怜悯是小乡镇妇女们特别容易感觉到的。
高尚伟大的人的同情和怜悯却不应采取这种方式。
因为就只突出灾祸的空虚的消极方式,其中就含有贬低受灾祸者的意味。
黑格尔悲剧美学理论简析
黑格尔悲剧美学理论简析黑格尔悲剧理论,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实质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
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在黑格尔看来,冲突的悲剧性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黑格尔最爱引述的悲剧实例是《安提戈涅》。
理论介绍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氏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
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
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理论分析以《安提戈涅》为例, 国王克瑞翁所代表的是第二种伦理力量, 安提戈涅则是第一种伦理力量的代表。
假如安提戈涅让哥哥暴尸荒野则违背了她所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 从而否定了自己, 假如埋葬了哥哥则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与国王克瑞翁发生冲突, 但是,“一切外化为实际客观存在的概念都要服从个别具体化的原则。
”安提戈涅选择了前者与国王发生冲突, 被国王囚禁在石牢中, 结果自杀了, 因而导致王子海蒙(已与安提戈涅订婚) 和王后的自杀, 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孤苦寂寞地空守王位。
在黑格尔看来, 家庭伦理和国家的安全荣誉两这种伦理力量本来处于和平统一状态, 在悲剧里外化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克瑞翁和安提戈涅) , 这两者由于实在的片面性, 他们都是合理的: 国王必须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 从而处死安提戈涅的哥哥; 而安提戈涅由于家庭的伦理道德, 必须收葬哥哥。
第四节 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
西方文论-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首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o教学大纲o课程讲义o课后习题o期末考试•教学手段o教学导引o问题解答o教学交流o师生互动o相关批评术语•教学条件o教材及参考书o教学材料o教师文库o相关网站•教学成果o现场教学o教改研究o课程评价第四节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一、悲剧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篇幅并不大(见《美学》第三卷下册),但十分重要,因为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悲剧被置于一切艺术形式之上,是最高的艺术形式;同时黑格尔他将悲剧视为全部艺术发展的总结。
另外,悲剧理论最充分地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他对悲剧问题的研究完全是哲学基础之上。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要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悲剧冲突是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因而冲突双方各具片面的正义性。
第二,悲剧冲突,应当是无可排解的必然性冲突,因而冲突的双方必然在悲剧中共同毁灭。
关于“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黑格尔明确提出:理想的悲剧冲突,不应是由于个人原因和偶然因素而形成的;如果不能分别代表一定的“普遍力量”、即一定的伦理理想,就没有形成冲突的足够理由。
另外,冲突双方所代表的“普遍力量”或者伦理理想,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如果一正一邪、一善一恶,也不会成为理想的悲剧性冲突。
如他所说:“……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各有自己的“辩护理由”却要毁灭“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一种“伦理理想”却要破坏另一种“伦理理想”,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正义性”,亦即“维护伦理理想”所导致的“罪过”。
他以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为例,《安提戈涅》之所以是一出理想的悲剧,就因为一方代表着骨肉亲情,一方代表着国家利益;就任何单独一方而言都是合理的、正义的,但是这两种合理、正义的“普遍力量”却恰好都必须破坏对方。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 共16页
二 文献综述
• 《简述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王国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2月)
• 《论黑格尔的悲剧观》(熊元义,《湘南学院学报》2019年1月) • 黑格尔悲剧论的得失》(杜东枝,《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5月) • 《黑格尔悲剧美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刘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1月) • 《黑格尔的悲剧观与中国戏曲悲剧的大团圆》(熊元义,《戏曲艺术》,2019年3月) • 《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悲剧理论的比较》(吴宏峰,《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1
月);
• 《论黑格尔悲剧观的哲学基础》(赵凯,<理论建设》,1989年1月) •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哲学探析》(杜安,《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2月) • 以上研究总的来说还缺乏更加宏观的视野,没有完全做到在西方悲剧理论史或中西悲
剧理论交流史的大框架中纵横比较,特别是缺乏亚里士多德之后到黑格尔之前以及马 克思之后到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两段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的各种悲剧理论与黑格尔悲剧 理论的比较性研究。我主要是就通过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一些缺点,和黑格尔以后的马 克思悲剧理论缺点的比较,提一点看法.。
黑格尔悲剧理论及对其的 一些思考
一 黑格尔简介
黑格尔(1770—1831) • 背景: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各种思
潮汹涌澎湃。在这些思潮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 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 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自 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分别形成了温和的 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化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浪漫主义化的保守主义思潮,深 刻影响了德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深深植根于十八世纪后期、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和这三股思潮的发展紧 密联系在一起。
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西方悲剧美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悲剧理论以来,悲剧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是唯一能与之并肩的理论巨擘。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深刻体现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强调事物的矛盾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理论,第一次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黑格尔把冲突看作最高的情境,只有在这种情境下行为和动作才能见出严肃性。
他把可能导致悲剧的冲突分为三类,其中第三类冲突是“由精神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由此提出了两难结构理论——通过古希腊神话中人物的悲剧,得出两难结构为“两个片面都有充足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
黑格尔认为两难之所以难,是因为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两种合理性的冲撞”,由此产生的悲剧能够更好的将读者带人故事,提高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亲密性。
朱光潜先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悲剧所表现的正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就各自的立场来看,互相冲突的理想既是理想,就都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都是正确的,代表这些理想的人物都有理由把它们实现于行动。
但是就当时世界整体情况来看,某一理想的实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破坏它或损害它,那个对立理想的实现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它们又都是片面的,抽象的,不完全符合理性的。
这是成全某一方面就必牺牲其对立面的两难之境。
”在黑格尔之后,叔本华“第三种悲剧”的理论也有相关论述:“第三种悲剧最好,因为这种悲剧既不需要一个巨大的谬误,或者闻所未闻的偶然事件;也不需要一种人物,其邪恶达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在普通的环境中,彼此处于对立的地位,他们的地位逼使他们明知故犯地,睁着眼睛地互相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而他们当中,没有一方是完全错误的。
”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即用该理论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性:“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及对其的一些思考
一 黑格尔简介
黑格尔(1770—1831) • 背景:十八世纪后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各种思 潮汹涌澎湃。在这些思潮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 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 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自 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分别形成了温和的 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化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浪漫主义化的保守主义思潮,深 刻影响了德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深深植根于十八世纪后期、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和这三股思潮的发展紧 密联系在一起。 • 经历:出生于公务员家庭,一生经历丰富,主要是那个时代的原因,看到了许多大的 政治变动,他一生主要是教书和做学问,性格比较妥协,保守,但那个时代背景是浪 漫的自由的,所以可以说他是个浪漫的妥协派。他热情的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实就足以说明他 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 没有摆脱当时德国“庸俗的市民”的习气。
• 情致就是悲剧人物静态的性格,当悲剧人 物行动时情致就转化为悲剧人物的性格 。
• 情境:一般世界情况规定了悲剧人物活动的大致时空, 情境则把这一模糊的时空具体化到人物的日常活动中来 了。情境包括三种或三个阶段,即无定性的情境、处在 平板状态的情境和冲突的情境。其中只有冲突的情境适 合于悲剧情节的展开与悲剧人物的塑造。无定性的情境: 自足的艺术形象还没有和周围世界发生联系,而只是处 于一般世界情况之中的时候,这种艺术形象还处于白闭 状态,表现出的是一种静穆或泰然自足的艺术特色。处 于平板状态的情境:它和周围世界的联系不具有重大的 意义,不产生矛盾冲突,而只是一些独立的行动。人物 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即使建立起来了也只 是些无关紧要的关系,见不出对立斗争。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黑格尔悲剧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悲剧进行的研究,他认为悲剧的核心是冲突与矛盾的解决。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冲突与矛盾作为剧作的核心。
根据黑格尔的理论,悲剧是由对立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驱动的。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玻璃动物园》中,男主角汤姆与自己的家庭、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冲突与矛盾。
家庭对他的期望与他对自由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个人追求与集体命运之间的冲突,都体现了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冲突与矛盾。
通过冲突与矛盾的解决达到和谐。
黑格尔认为,悲剧中的冲突与矛盾不是一味地扩大和放大,而是通过解决冲突与矛盾,达到一种内在的和谐。
在《玻璃动物园》中,通过主人公汤姆的远走他乡,可以看到家庭冲突与社会矛盾的一种解决。
尽管离开家庭意味着痛苦与牺牲,但这也是他与家庭的冲突的一种解决方式,以实现自己的自由和追求。
悲剧中的英雄面对命运的抗争。
黑格尔认为,悲剧中的英雄是与命运抗争的存在,在这场抗争中,他们既是英勇无畏的斗士,又是渺小无力的个体。
在《玻璃动物园》中,主人公汤姆的内心抗争与人生困境是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
他作为家庭的支柱,面对被社会所束缚的现实,当他决定离开时,他既感到自己的英勇,也感到自己的渺小。
他的抗争是既有力量又无力的,这正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体现。
个人与集体的冲突与和解。
黑格尔认为,悲剧中的个人与社会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是悲剧的关键。
在《玻璃动物园》中,主人公汤姆在决定离开家庭后,他对家庭的内心疏离与对家庭命运的归属感是相互交织的。
在他的内心,既有对家庭的后悔与不舍,也有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这种矛盾与冲突最终通过他离开家庭,在外面寻求自由的方式得到了一种解决。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中对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体现主要在于冲突与矛盾的展开与解决、冲突与和谐的内在联系、个人与集体的冲突与和解等方面。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或否定之否定的更为广泛的哲学原理一个特殊的应用。
“伦理实体冲突论”和“永恒正义”是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
本文以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为例,浅析黑格尔悲剧理论在小说主人翁身上的应用与表现。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呼啸山庄》悲剧人物引言在西方美学史上,亚理士多德奠定了经典的悲剧理论,对悲剧的情节,人物,效果等方面作出了相对准确和完整的解释。
在他之后,虽然有很多学者也对悲剧理论作出过某一方面的阐述,但大多没有突破亚理士多德的理论框架。
直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出现,他对悲剧理论运用辨证的方面加以阐述,强调了“冲突论”和“永恒正义”的观点,对悲剧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突破。
1、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辨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过程。
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2]。
他接着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是理想的冲突[3]。
黑格尔在他的悲剧理论中还提出,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的胜利。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理士多德所说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愉快和振奋[4]。
2、《呼啸山庄》主要人物情节《呼啸山庄》是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著名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荒原上的一座终日狂风呼啸的山庄。
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从利物浦领回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给他取名希斯克利夫,并待他如同亲生,却引起了儿子辛德雷的强烈不满和嫉妒,而女儿凯瑟琳与这个皮肤黝黑一身野气的孩子很快成了形影相随的伙伴。
恩肖先生死后,希斯克利夫失去了保护,辛德雷少爷待他如同奴仆,并禁止妹妹与其玩耍。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戏剧家之一,他的剧作多以家庭关系和人的内心冲突为主题,揭示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的压抑和破坏。
在他的剧作中,可以看到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主要包括四个要素:主人公的具体形象、悲剧的冲突、命运的妒忌和意识的斗争。
在威廉斯的剧作中,这些要素都有所体现,以《欲望号街车》、《猫上屋后顶》和《欢场之狼》为例进行分析。
在主人公的具体形象上,黑格尔认为主人公是悲剧的核心,他们具有卓越的品质和高尚的品格,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而遭受悲剧的命运。
在《欲望号街车》中,主人公布兰奇·杜波上尉曾是英雄,后来却因为战争创伤和家庭破裂而沦为废人。
他的悲剧在于他无法恢复自己的尊严和自尊,最终堕落为一个追求肉体欲望的野兽。
同样,在《猫上屋后顶》中,主人公布里克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但他因为自己的性取向和婚姻的矛盾而陷入了孤独和绝望的境地。
在悲剧的冲突上,黑格尔认为悲剧是由于人性的矛盾和社会的冲突而产生的。
在《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杜波上尉与他的妹妹布兰奇·杜波一起生活,他们的关系既是兄妹的亲情,又是情人之间的激情。
这种禁忌的关系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和悲剧。
同样,在《猫上屋后顶》中,布里克和他的妻子玛吉的婚姻关系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虚假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不信任和孤独。
这种婚姻关系最终导致了布里克的精神崩溃和死亡。
在命运的妒忌上,黑格尔认为悲剧是命运对主人公的嫉妒和报复。
在《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杜波上尉被战争创伤和家庭破裂所困扰,他的命运似乎无法逃避。
无论是战争的阴影还是家庭的摧毁都让他感到了绝望和恐惧,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
同样,在《欢场之狼》中,欧罗·哈尔德是一个年过四十的男人,他深受年龄和生活的折磨,无法逃离冷酷的现实。
他的命运是一个残酷的嘲笑,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第四节 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
西方文论-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首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o教学大纲o课程讲义o课后习题o期末考试•教学手段o教学导引o问题解答o教学交流o师生互动o相关批评术语•教学条件o教材及参考书o教学材料o教师文库o相关网站•教学成果o现场教学o教改研究o课程评价第四节黑格尔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讨论一、悲剧论黑格尔悲剧理论篇幅并不大(见《美学》第三卷下册),但十分重要,因为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悲剧被置于一切艺术形式之上,是最高的艺术形式;同时黑格尔他将悲剧视为全部艺术发展的总结。
另外,悲剧理论最充分地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他对悲剧问题的研究完全是哲学基础之上。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要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悲剧冲突是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因而冲突双方各具片面的正义性。
第二,悲剧冲突,应当是无可排解的必然性冲突,因而冲突的双方必然在悲剧中共同毁灭。
关于“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黑格尔明确提出:理想的悲剧冲突,不应是由于个人原因和偶然因素而形成的;如果不能分别代表一定的“普遍力量”、即一定的伦理理想,就没有形成冲突的足够理由。
另外,冲突双方所代表的“普遍力量”或者伦理理想,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如果一正一邪、一善一恶,也不会成为理想的悲剧性冲突。
如他所说:“……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各有自己的“辩护理由”却要毁灭“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一种“伦理理想”却要破坏另一种“伦理理想”,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片面的正义性”,亦即“维护伦理理想”所导致的“罪过”。
他以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为例,《安提戈涅》之所以是一出理想的悲剧,就因为一方代表着骨肉亲情,一方代表着国家利益;就任何单独一方而言都是合理的、正义的,但是这两种合理、正义的“普遍力量”却恰好都必须破坏对方。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 格 尔 的 体 温吴鹏终结者甲 乙 丙
时间上的终结 横向的透视 范畴间的侵犯
艺术终结论 辩证 发生与运动
☆亚里士多德《诗学》 ☆布瓦洛《诗的艺术》
* * * 史抒戏 诗情剧 诗体 诗
悲剧的实质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
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 的伦理实体的交锋:这种冲突中对立双方各有它那辩 护的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 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 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试比较黑格尔悲剧理论与莎士比亚悲剧思想的异同
恒 真 理 ”的胜 利 。 比如 《 安 提戈 涅 》的 结局 是安 提 戈涅 被处死,国王妻离子散。剧 中的人物都获得了悲惨的下 场 ,然而黑格尔认为 “ 永恒真理”得到了全胜 ,因为安 提 戈涅 维 护 了亲情 ,而 国王 则维 护 了国 家意 志和权 威 。 就悲剧结局而言 , 莎士 比亚所营造 的悲剧都是异乎 寻 常 的毁 灭 和死 亡 。悲剧 人 物 陷入毁 灭 的方 式 大多 数 表 现为 “ 动 机 与结 果完 全悖 反 ” 。指 的是 指 主体 在个 人 动 机的驱动下发出行动 , 而行动的结果却是完全出乎预期 目的 , 得 到 与原 意 图 相反 的 结果 , 这 一 结果 导 致 自我毁 灭。 比如说 《 哈姆雷特 》整部剧 围绕 “ 复仇”展开 ,但 是在复仇的过程 中更多的是主人公内心夹杂着的心理斗 争 。 它 的戏剧 冲 突表 现 在主 人公 哈 姆雷 特 与周 围环 境 、 自我 内心的激烈冲突。而结局却是失败 了,同时 自我毁
四 、总结
综 上所 述 ,黑 格尔 作 为 悲剧学 说 的集 大成 者 ,研 究 的对 象 是古 希腊 悲 剧 ,而莎 士 比亚 作 为文 艺复 兴 时期 的 著 名 剧 作家 ,作 品可 以归 为近 代悲 剧 的范 畴 。既 然二 者 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自 然悲剧思想不尽相同。但是又 由于 同是悲 剧 ,在 悲剧 人 物 的塑造 上 、悲 剧 冲突 的构 成 上 、悲剧 的结局 上 却是 有相 似 之处 的。然 而 由于 理念 的 不同,二者在悲剧思想上又有很大 的区别 。但是莎士比 亚 的悲 剧正 是在 黑 格尔 的悲剧 思想 基础 上 发展 而 成 ,可 以算 是 一脉 相 承 ,所 以我们 在 不 同 的时代 ,可 以看 到不 同 的印记 。 参考 文 献 : … 1黑格 尔 . 美学第一卷 【 M]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2 0 1 1 . 【 2 】 黑格 尔 . 美学第三卷 【 M]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2 0 1 1 .
浅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浅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摘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从三方面分析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即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永恒正义不是一种寂然不动的实体,而应该是在悲剧冲突中不断地得到彰显,得到超越。
[关键词]黑格尔悲剧理论哲学思想永恒正义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论及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时,曾说过:“哲学家谈悲剧总是不那么在行。
在悲剧问题上求教于哲学家往往是越说越糊涂。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还是别有深意?显然,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本文就来谈谈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研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必须先了解其哲学思想。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主张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他认为逻辑推演的过程就是思想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观点,他认为思想是“客观的”,是事物的本质。
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由此建立起了其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辩证发展的,他反对“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认为正反两面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不把反面看作对正面的简单否定,而把它看作构成正面的内部环节,正如黑格尔所说“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
嘿格尔把“绝对精神”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逻辑、自然和精神。
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主要就是对这三个阶段的描述。
“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三种形式来认识自己,哲学是“绝对精神”的完成形式,宗教介乎哲学和艺术之间,而艺术只是精神对自身的一种感性的、直观的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他关于对立面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的一个特殊应用,悲剧中,相互对立的双方构成“冲突”,而对立上面的统一,即是通过“和解”的方式。
悲剧的产生:冲突说。
黑格尔所谓的冲突,是指人物性格在某种具体情境中所遭受到的两种普遍力量(人生理想)的分裂和对立。
承前启后的悲剧哲学——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
(下转第255页)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0)04-0257-02承前启后的悲剧哲学杨佳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06级哲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黑格尔悲剧理论上承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理论传统,下接唯意志主义及其之后的悲剧理论。
总结了德国古典美学时期悲剧理论的成就,开启了悲剧研究的新篇章。
从黑格尔开始,悲剧研究中冲突、辩证的方法开始深入人心。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达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顶点,此后,非理性主义作为理性主义的反驳开始盛行。
关键词:悲剧黑格尔悲剧冲突罪过说———黑格尔悲剧理论探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西方古代悲剧理论史上的集大成。
关于悲剧的定义,西方文学史上早期著名的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希腊悲剧的创作实践,提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这是第一次用唯物主义观点给悲剧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他强调悲剧“摹仿”的是“行动”。
这个“行动”来自社会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悲剧创作就失去了源泉。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摹仿说”为悲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他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定义”入手,对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充实并理论化和系统化。
一、黑氏悲剧内容探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氏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由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
这些力量决定悲剧人物追求的各种目的。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
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
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
黑格尔悲剧理论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体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循环的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冲突,逆转,透彻的认识,中介。
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也遵循了这个阶段,他能够通过他的作品向观众传递出悲剧的感觉。
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较为著名的悲剧剧作是《欲望街车》,在这部作品中,街车象征着欲望和暴力,而主人公Stella和Stanley的关系也因为街车而开始崩溃。
Stella的姐姐Blanche从远处来到纽奥良,Blanche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看似优雅的女人,但在内心深处却有着许多秘密。
在剧作的冲突阶段,Stella和Stanley的关系始终被街车困扰,Blanche的出现也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数。
在逆转阶段,Blanche的秘密与日俱增,Stella和Stanley的夫妻关系也开始出现了矛盾。
在透彻的认识阶段,Blanche的过去渐渐地被人们揭露,她的秘密也越来越多。
在中介阶段,Stella决定站在Stanley一边,而Blanche则遭受了一系列痛苦的折磨。
《欲望街车》中的悲剧并不是单纯地体现在Blanche的遭遇上,而是体现在每个角色的经历中。
Stella的姐姐Blanche会像巨鳄一样吞噬一切,而当她的秘密一一被揭露,她也要承受着极度的压力。
另一方面,Stella和Stanley之间的夫妻关系也在步步进退之间。
最终,Stella做出了决定,她站在了Stanley这一边。
Blanche也在这一阶段被遣送回家,她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
因此,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街车》中,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被完美地传递了出去。
无数的角色和情节交织在一起,这些角色的人生也因此被破碎。
这些角色无法逃避命运的阴影,但他们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却让观众们认识到了悲剧的内涵。
黑格尔
(一),由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 导致的冲突.如疾病,自然灾难. (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 突.黑格尔这儿所说的自然条件, 主要指与人生命运密切相连的家庭 关系,阶级出身,天生情欲等
(三),由心灵性的差异产生的冲突. ),由心灵性的差异产生的冲突. 由心灵性的差异产生的冲突 黑格尔认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矛盾, 黑格尔认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矛盾, 才是最理想的悲剧冲突. 才是最理想的悲剧冲突.具体又可分 为三种情况. 为三种情况. 一是由无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冲突. 一是由无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冲突.如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 二是有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冲突. 二是有意识的行动导致的冲突.
归属感排挤异己 "作用在归属感方面的良知都会把我们和群体中 的其他成员相互联系在一起,它也驱使我们把那 些和我们不同的人排除在外.在宗教,种族和国 家冲突的背景下,人们在良知(某一群体的良知) 的名义下,就会在族群中支持邪恶,不理会禁忌 的约束,允许成员对不同的群体的其他人做出一 些暴行和谋杀. "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族群的良知明确地召唤我 们时,我们会问心无愧地做出破坏性的或邪恶的 事情;在同一族群中,当我们行为危害我们的成 员资格时,虽然我们采取的是一些建设性的行动, 仍会感到愧疚不安."——《谁在我家》
三是行动本身并不引起冲突, 三是行动本身并不引起冲突,而是由其 他关系和情境所决定的人物的内心冲突. 他关系和情境所决定的人物的内心冲突. 在这些事例的冲突中, "在这些事例的冲突中,要点在于当事 人所争求的对象本身是道德的,真实的, 人所争求的对象本身是道德的,真实的, 神圣的" 神圣的" 人的片面性 悲剧的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层次的 冲突 以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 以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被公认为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唯一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
1、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
黑格尔第一个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黑格尔认为理想的悲剧只能建立在特定的矛盾冲突之上,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
重视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矛盾冲突是由具有实体性的伦理力量构成的。
2、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
一种是由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产生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冲突。
2、悲剧的结局是双方同遭悲剧命运,同归于尽。
冲突中对立的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中。
3、悲剧的效果是看到伦理力量的破坏的恐惧,对于灾祸者伦理力量的怜悯,和看到永恒正义(绝对精神的统一) 的胜利而产生的“和解的感觉.
4、评价
(1)合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去解释悲剧,是他运用辨证法则去解释悲剧的内容和本质所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开创了把辩证法应用于悲剧理论的时代,对后世悲剧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且把悲剧的本质看做是不同伦理力量之间的冲突,而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和悲惨遭遇,也是合理的,这种矛盾是种社会性的冲突,比起命运悲剧论和性格悲剧论,无疑是对悲剧理论的重大发展。
(2)局限:黑格尔的理论因来自逻辑的推演,因此极为理性化,特别是对于悲剧人物受难这一点,缺乏深入地分析,而急于实现永恒正义的胜利,所以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观赏时的情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