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教案淡泊宁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师学院教案首页教案编号01
第二讲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
二.专心致志
【一组织教学】
学生活动:
1.检查:向教师问好,自我检查个人形象。

2.纪律:调整精神状态,注意纪律性
教师活动:
1.检查:向学生问好,检查学生的精神面貌,点名考勤。

2.纪律:强调课堂纪律性。

【二复习提问】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一部分内容,下面我要提问的第一个问题:
1.请把执着专注可以用书上的三个成语来概括。

(参考目录部分)
【三新课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西校区进行了内务比赛,高烹176班的苗耀斌同学荣获第一名,他谈到感想是曾说,是因为客观原因,曾经一直练习过叠被子。

我们上周五校庆周年的展示中,亢庄庄老师的雕刻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

【四新课内容】
事例一:
1.总体介绍:
王军魔幻厨王,男,汉族,出生于山西大寨,职业是面食绝技表演,面食文化研究,曾被韩国电视台(kbs) 特邀做山西面食文化节专访。

2.个人经历
首先从王军的成长经历中来看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会成功:个人经历
(父亲):在他13岁那年,做煤矿工人的父亲因工作造成胳膊严重受伤,因家庭经济原因,没去大医院去看,而是在村子的小诊所去输液,晚上12点多,父亲突然吐血,然后他和哥哥母亲求隔壁的大叔开着农用三轮车把父亲送往县医院,他家在农村,离县城有60多公里的山路,因为是晚上走山路,凌晨2点多到县医院,因父亲吐血过多,离开了人世,后来经县医院大夫检查,他父亲是因输的假药而造成的。

后来那个诊所的人也跑了,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选择上班赚钱):那时他上初一,我哥哥上初三,因他哥哥比较内向,学习踏实,他学习比他好,他就想让哥哥好好上学,他瞒着母亲偷偷地找了一个小饭馆去做杂活,一天2元钱,母亲以为他每天都去学校,等老师找到家的时候,母亲才知道他去干活了。

后来因他不小心打碎了2个盘子老板扣了他10元,他把挣的30元钱放在了母亲床下面,自己拿着20元偷偷去了榆次市里。

在市里他没有亲戚,在马路上坐了一晚上,第二天找了一个小饭馆打杂活,一个月90元,他每天就是洗碗、择菜、掏地沟。

吃的是
老板吃剩下的饭,一个月吃一次肉,每人5片肥肉,那时候他能吃上肥肉也很开心。

干了2个月,老板每个月只给5元零花钱,剩下的说等回家时再给。

后来来了个比他还小的小孩,每个月40元,老板就把他睡得床给小孩了,让他睡外面,地上铺一个纸箱子,那时候是11月多,天已经冷了,晚上他感冒了,第二天上不了班,最后几因为2天没上班老板把他开除了,干了2个多月,老板只给他90元让我走了。

出来以后,他也没地去,只好在街上转转找工作,看见一个很大的饭馆招刀削面学徒工,他就进去了,人家说3个月没有工资,他当时没地方去,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行,他就干了,前三个月每天都是早上3点起床,晚上12点灯别人都睡了他才能下班,睡觉的地方在底下室,一个屋15个人,他没床就等人家都睡了他才能睡在地上。

干了三个月一分钱也没有,削面的师傅看他听话,干活也勤快,就让他给他打下手,为了讨好师傅,他除了工作以外,还帮人家洗脚,洗衣服,学了6个月,师傅才让我开始削面,那时候很高兴,晚上睡不着觉啊,他很喜欢面,揉面的时候心里那感觉美滋滋的。

一年以后,他就开始能独立削面、打卤了。

那时候工资给他是300元每个月,师傅抽走200元,到他手里只有100元。

2002年那年,他换了工作,去别的面馆打工,那时候因他的技术好,老板给他600元,他很高兴,但没干多长久时间非典来了,饭馆就关门了,他又失业了,他就去煤矿厂上班了,一个月1000元,那时候他感觉很高的工资啊,干了6个月回家,那时候因家里农活多
他母亲身体也来越差,坐骨神经痛,还有高血压,他就回去帮她干活,把他挣得钱全部给了她,一共给了6000元,他母亲当时很难过。

那是他才17岁。

2004年,他就来了北京,第一天他就去天安门看,那是他打小就想来的地方,他一直从天安门走到前门,从两广路往西走,漫无目的的走,后来走到菜市口西看见有招削面师的,他就进去问了,人家看我手艺还行,就在那干活了,工资700元。

后面的情况大家待会儿看书了解一下。

3.辉煌成绩:
一碗什么样的面可以卖到8万元,拥有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素有“魔幻厨王”之称的80后厨师王军-----世界上最快的拉面王,世界上最长的拉面大师,多项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2010年王军创造世界上最贵的一碗拉面,从和面、抻面、拉面到煮面全过程只用了2分15秒,售价80000元。

下面大家把书上关于王军的事迹看一下。

回答问题:在书上第几页?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
观看视频,谈感想。

【关于王军的资料】
苦练技艺一碗拉面卖到8万
王军说他有特别的拉面技巧,“一般的拉面是8扣到10扣,而我可以至18扣,可达6000多根”,一公斤面,经王军之手,可拉出长达468公里的一根面。

而将素净的面粉,变成一碗天价拉面,技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每一个惊艳世人的动作的背后是千锤百炼。

把杂技融入到厨艺成为一种表演艺术
十几年来,勤奋的王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将山西面食文化向外展示。

他将山西民间文化、面食文化、中国杂技、民俗表演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独轮车刀削面是他的代表性绝活,身坐独轮车,头顶面团,双手用刀快速且熟练的将面削进指定区域,但不为人知的是,这一把面食文化和杂技融合的技艺背后是他长达1年多的不断重复练习和潜心钻研。

“有一次我看见有人表演独轮车飞刀削面,便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学会。

于是我辞去饭店的工作,回到昔阳老家,整整练了一年零三个月,我不是专业的杂技运动员,付出了很多心血,一直在老家苦练,从未出门。

从独轮车上摔下来是常有的事,腰部也曾摔折过一次,但我从不放弃”。

王军回忆着说到。

在一年多时间里闭门不出,潜心钻研独轮车削面和各种面食技术,还有杂技表演,终于熟练掌握了这些绝活,他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先后赴美国、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展示中华面食文化。

王军因此也获得了荣誉无数:2008年被评为北京十大明星标兵;2010年创造了世界上最贵的“一碗面”,价值达8万元;2012年参加法国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央视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别节目“映像中国人”。

华丽的刀工,飞速的削面技巧,面条穿针、点火,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经过王军的努力成就了令人享受的表演艺术,而成功的背后,是他成千上万次的坚持。

一个家境贫寒的苦少年,通过一门手艺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不仅有尊严的活着而且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技艺的力量。

小结:专心致志是一种高贵的工作状态,是对事业的一种执着坚守,同时也是对责任的一种果敢担当。

事例二::捞纸大师——周东红(用生命赓续传统)
1.制作宣纸已经有_______多年的历史了。

2.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_____多道工序。

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______这道工序。

3.什么叫“捞纸”?捞纸对宣纸制作来说有什么重要性?
4.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过,“没有好的____,就作不出传世的好_____。


5.捞纸工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周东红的成品率是多少?说一说他取得成绩的原因。

(观看视频)
制作宣纸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经历三百多天,一十八个环节,一百多道工序。

但是现在做宣纸的人都已经是越来越老,愿意学这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

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捞纸工。

所谓“捞纸”,两个人抬着纸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

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

30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2015年,周东红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他依然每天都要长时间下水捞纸。

对老周来说,他捞每一张纸都融进了情感,也从中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

他把捞纸当成一种责任,希望老祖宗留下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过,“没有好的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

”而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

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

周东红就是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他捞出的宣纸“叫得响,质量高”。

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中最终决定成败的工序是捞纸。

整个捞纸过程不过几十秒钟,但周东红每天都要上千次地重复劳动,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练就,就不会捞出优质的宣纸,而这一捞就决定了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与丝络。

周东红把捞宣纸融进了情感,融进了责任,融进了文化,用他平凡朴实的劳动,创造了一张张质量优先的宣纸,成为我国宣纸业的一大品牌。

周东红:“敬重”所从事的工作至关重要。

捞纸是宣纸成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

捞纸工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普通工人一天捞1300张纸,可能只有1000多张成品;工匠的成品则可达1200张以上,且每张厚薄如一,重量误差不超1克。

1986年我开始学捞纸时,几乎一窍不通,于是每天早来晚走,时刻琢磨着怎样才能达到技术要求,提高成品率。

同批进来的学徒,我出师最早。

我觉得捞纸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手艺,把老祖宗的手艺学精学透,让书画家用上好纸,是宣纸工人的本分和骄傲。

周东红现在是当地出了名的捞纸大师,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就超过30万张,没有一张不合格。

看着周东红捞纸如行云流水,其实在他刚进厂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这个行业。

当时他和另外一个人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竟然没完成任务,于是就打了退堂鼓。

周东红说,如果自己换一种工作,不一定能干到现在这个成绩。

“中国有句古话说行行出状元,我能坚持到现在,我心里不也是一种荣誉感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
极致追求,让他不仅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增添了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他常年与水打交道,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为了保持手感也要把一双赤裸的手伸入冰冷的山泉水中;每天弯腰、转身、跨步,把一套动作重复上千遍,这就是周东红的工作状态。

周东作为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高级技师。

他保持着一个令人敬畏的纪录:30年来年均完成生产任务145.54%。

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天至少需要在纸槽边站上12个小时以上,意味着常年需要在凌晨4点就进入工作岗位,到下午5点才能离开。

他的手由于长年累月浸泡在水里,烂了又烂。

30年来,他到底加了多少班,只有周东红自己知道,只有他的手知道。

周东红的另一个纪录同样令人敬畏:30年来,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纪录,两项指标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和5个百分点。

作为技术骨干,周东红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为我国成功发行宣纸材质邮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邮票史的一项空白。

宣纸生产中,带徒弟是个费心费力的活,所以一般的捞纸师傅一辈子最多带五六个徒弟,而30年来,周东红先后带了20多名徒弟。

2015年,周东红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对宣纸事业的热爱,让周东红在创新的路上不停歇,用自己的努力让传统得以赓续,他觉得这是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内含的高贵品质:
捞纸大师周东红,经他捞的宣纸,成了国内著名书画家青睐的上乘
纸品;有一句名言这样说道,“十样会不如三样好。

三样好不如一样精。


【周东红资料】
(1)寂寞、坚守
伍尔芙说:“岁月波光粼粼,赐予爱与生命,唯有生活不能被他人代替,只会有寂寞相随。

”诚然,人生在世寂寞不离。

但无边的寂寞终究挡不住坚守的步伐,耐得住寂寞,平凡的生活一样可以开出明艳的花朵。

一昂首,只有空旷寂寥的房顶;一低头,只有一方浅浅的水槽。

手抬纸帘45度,浸入水中15公分深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便是周东红的工作。

朝随初阳,夜伴星光,身披雨雪风霜,寂寞枯燥的岗位,周东红却从未离去,或许在他的心中,捞纸是他的追求,无关平凡伟大;捞纸是他的责任,无关寂寞繁华。

捞纸之路寂寞满布,周东红仍旧可以踏出一路繁花,灼灼其华。

三十多年,他默默无闻,追求极致,终用专注坚守让平凡而寂寞的岗位开出一路耀眼的花朵。

(2)重复、追求极致
有人说:“一年有365个日子,有的人过了365天;有的人只过了一天,重复了365次。

”诚然,反复的枯燥无味的,是无聊无趣的,但有时只有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才可创造出平凡中的奇迹,淬炼出不平凡的精品,铸造一个极致的传奇。

一万多道工序,抬手45度,每天一
千多次,重复三十年,看似枯燥乏味,单调简单的工作,周东红却把它做得完美至极,他让宣纸成为艺术品,把自己打磨成一丝不苟的匠人,终绽放为宣纸制造业里一朵惊艳的墨花。

真正有意义的重复,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在一次次的反复中日日有新,从而迈向新的台阶,让能力和技艺得到升华,让人生的价值得以实现。

刘文璐
(3)坚持、信念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

”罗曼·罗兰如是说。

诚如所言,不论做任何事都应坚定信念,执着前行。

周东红,一位捞纸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这一坚持,便是三十年。

三十年中,他不畏严寒,每天坚持下水捞纸,只为锻炼捞纸时的手感。

工作环境的单调以及每天高频率地重复同一动作,支撑他的是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将宣纸制作到极致的信念。

坚持,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生只为一件事而坚持?繁花落尽,回首人生,他会为当初的那份坚守而微微一笑。

(4)热爱、执着
内心有热爱,即便是单调、乏味的事情也可以收获幸福和快乐。

“捞纸大师”周东红便是如此。

30多年来,他每天重复上千次相同的动作,如此单调、机械的工作却使老周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捞纸这一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制作宣纸虽然已有1500年的历史,但现在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

周东红认定了这门技艺,并努力传承和延续着制作宣纸的手艺。

因为热爱,他捞每一张纸都融入了感情,无论严寒酷暑始终如一;因为执着,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他手中捞出的纸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宣纸成为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回首过往他无悔于过去的选择,回首过往内心充满了崇高的责任感。

心有热爱,无愧于己,无愧于自己的追求与付出。

三.列举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提高认识
1、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苏轼
2、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的。

——约翰逊
5、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叔本华
学生讲专心致志的有关故事:
四、结合读本内容,启发明理
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

练二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
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还要学会看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明显,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
轮那么大。

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步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

心乱一切乱,别让一颗小石子击碎你的心智。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
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柄双刃剑,总有正反两面的意义,某个东西能够给予你快乐的同时,必然也有让你不快乐的因素。

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必须先考虑到它的坏处;想要考虑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须先考虑它的失败。

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权衡利弊。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
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这是为将之道,将帅不可骄横,骄横就会失礼,失礼就会使人心背离,进而导致众叛亲离。

做人亦是如此,须放低姿态,纵然可以豪气万千,但不可骄横;纵然才干超群,也不能目中无人。

放低姿态,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而是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不能把别人太当回事,也不能太不把别人当回事。

把这个度掌握好,就是懂得了做人的尺度。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
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
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是诸葛亮写给外甥书信里面的几句话。

如果意志不坚定。

不能去执行。

只不过是碌碌无为,为情所困,还是一个普通的人,虽比没有志向的人要好,但还是达不到能成大事的目的。

所以做事情最主要的是执行力啊!
杰出与平庸的差距就是执行力和控制力的差别。

一个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决定一个人的成就,要成功就要忍受眼前付出的辛苦和各种与目标无关的诱惑。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要干大事,先干小事,不要想做大事看不起做小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着急,慢慢来。

周国平也说,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所谓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大事干不了,小事不肯干;不想做手边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

解除迷茫,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能力不是从做大事得来的,而是从这些“不起眼”的事情中锻炼来的。

不然小事不肯干的你,大事也轮不到你。

【五课堂小结】
一个学生精神集中,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课,并且能够认真思考,做到了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入脑入心,把知识学扎实,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总想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那就什么也学不好。

1、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专心致志的好处,一心二用的害处。

小结:专心致志地学习,就可以使我们很快地学懂、学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一心二用,就很难学好,还浪费宝贵的时间,并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很不利。

板书:提高学习效率
2、我们班哪些同学学习时比较专心致志,他们学习成绩怎样,举例说说。

小结:这些同学的事实再次说明,一个人要想学习好,必须要有专心致志学习的好习惯。

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专心致志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课,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只有专心致志地学习、做事,才能学习好,把事情做好。

尤其是
在学习方面,应自觉做到专心致志,为将来打好基础。

希望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做事的好学生。

学完了专心致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执着专注的第三方面的品质:
三.淡泊宁静: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

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

自号壶叟、老萍。

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8岁拜名师学艺。

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

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

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

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

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

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

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生平经历
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

聪慧出众,常得书院导长的褒扬。

1933年,他18岁,在家继承祖业,随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巧,凭借文学功底,放出手不凡,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
列。

20岁左右,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所仿清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作品。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他每遇历代名作,都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吸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

据传顾景舟曾用家传本山老泥做一枚紫砂茶宠双狮戏球,乃不可多得之传世极品。

1954年10月,他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场的组建筹划工作。

1955年1月建社就绪,立即着手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的育才重任,培养出现今的很多位高级工艺美术人才。

1958年,他积极参予了紫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1959 年被任命为宜兴紫砂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和技术股副股长,并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设计工作,设计了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档花盆。

1975年起,他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

他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

有关紫砂的书刊都聘其为艺术顾问。

1980年,在他的支持及参与下,专门建立"紫砂特艺班"。

按香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