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图总结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

合集下载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中国人偏重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关世杰,1995:102)中国偏重于形象思维,因而善于打比喻。

在中国文学史中,运用形象类比手法的文章不胜枚举。

《诗经》、《老子》、《庄子》等多用形象类比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十四诗品》中则用人格形象来类比文学艺术的风貌,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用二十四种人格形象表达出来。

例如《二十四诗品》之三《纤农》“窈窕幽谷,时见美人”,之六《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之七《洗炼》“载瞻星辰,载歌幽人”,之十《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

《易经》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水、风、火、雷、泽等“立象以尽意”。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道:“盈天下而皆象也。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津,莫非象也。

而《易》统会其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

抽象思维在中国则很不发达,例如,需要抽象思维的逻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明学传入中国,因明学主要是阐述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其后,逻辑学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

“逻辑一词是由严复从英语logic翻译过来的,由于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所以采用音译。

”(关世杰,1995:104)中国逻辑学的不发达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逻辑学十分发达,在欧美文化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建立起来一套逻辑体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多体现了这些原理。

三段论推理的运用成为西方人思维的基石。

此外,西方人抽象思维发达在对事物的定义上也有体现,较之于形象思维的下定义,抽象思维往往更加清晰、概括。

例如: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这样阐释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国与东亚和欧美发达国家生活习惯大比较图文

中国与东亚和欧美发达国家生活习惯大比较图文

中国与欧美国家生活习惯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对比曾经有过许多美国朋友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我们吃熟食,你们吃生的;我们保守,你们开放;你们不怕别人关注,唯恐别人不在乎。

你们有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我们,工作兢兢业业,上班按时按点规规矩矩……”美国朋友点头称是。

在一个国家生活久了,不说入乡随俗但至少会感染一些气息,看人家的说话、办事风格,学习人家值得学习的、优秀的地方。

以下数条,为日常生活中种种见闻,不说全面却都是亲身经历,也许还有未收录到的。

一、问候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瘦了啊!”“最近在哪发财呢?”比较的虚情假意一类。

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相互微笑一下就走了。

要么,就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一类的,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二、冰箱一般我买东西,都比较的贪,也好大。

常常是,买了一大堆,却又吃不完,完了完了还都得扔掉,这个浪费。

可在超市买的时候,却收不住手,总想着,这个也能用上那个也适合。

冰箱里的食物,总是吃不完,就算我只买了两天的东西,还是能吃上个三五天。

有一回,家里买了一堆肉啊鱼啊啥的,可一下子做不完也忘了放上层冷冻柜。

美国朋友来家里,她渴了我让她自己去冰箱拿饮料喝,就被她看见家里的肉和鱼。

她问我“你这些东西都放多久了?”我“才三天不到。

”她二话没说又给我全扔了,我急了“你怎么跟我这么浪费哪?!”“肉食类的超过四小时不吃就要冷冻,不然就会生变异的东西,而你肉眼看不到……”我没功夫和她磨牙,可我心疼我那些吃食,那可全是买来防饥的啊!由此,又得出一条结论:美国人,不仅仅讲究生活质量,同时,他们也很讲究环境卫生及健康饮食。

用我的观点来论述为:怕死。

可美国朋友听了却说:这是常识。

三、显小中国人一般都显小,男人50看上去也就30出头,女人30看上去也就十七、八九。

美国朋友常常问我“你怎么看上去像高中生?”而问我的她,比我还小了好几岁。

中外文明礼仪差异PPT课件

中外文明礼仪差异PPT课件
第25页/共28页
总结:
今天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 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 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 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 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才能建立适合中 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 想。
第26页/共28页
第19页/共28页
西方用餐,所有人各自有自己的一套餐具,菜品是吃完一道后再上另外一道菜。西 方将自己所盛食物吃完是一种礼貌,对主人的尊重。
第20页/共28页
ADD YOUR TEXT HERE
总结:除了以上几点中西餐桌礼仪的基本差别外当 然也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别。这些细微的差别如果 不注意,会造成一些误会和笑话。作为高中生,了 解这些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知道为什么中西方社 交礼仪有这么大的差异也是必要的。
第6页/共28页
➢2、介绍宾客时,中国人喜 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会加 上许多主观评论。但西方人 认为,介绍客人时不必评头 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都 有强加的感觉,介绍主要突 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等 ,而不应该附加外貌和抽象 的评论。
第7页/共28页
➢ 3、菜的准备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 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 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西方人很 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 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这是中餐和 西餐的主要差异。
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
得隆重一些。
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
第10页/共28页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2.入座的顺序
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在 入席,而且座位是按 长幼顺序来坐。座次 “尚东为尊”、“面 朝大门为尊”。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中西方思维方式在美学上的差异就人类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而言,西方思维更适合于科学原理的发现,因为只有将事物孤立起来静止下来审视,才能全面地展示该事物的种种特性,从而发现一些根本性的东西。

如果不把经验、环境等因素完全抛开,事物的一些根本的属性就很难发现。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就是在人为设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同样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由西方人提出的,而不是由中国人提出的呢,是思维方式决定的。

西方思维在严格划分概念,并且把它们视为实体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追问“它是什么”,也就有了定义它的冲动。

在过去的文明史中,西方思维推动了哲学的深入发展,使西方哲学走过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的发展阶段,带动了各门科学的发展,真正起到科学之母的作用,并推动各门科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作为西方思维方式代表的形式逻辑,更是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

中国传统的思维则更适合于实用的发明,因为它特别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擅长于相关性的思考,它不依赖多少原理的指导,就可完成人们所预想的方案。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另一方面,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

10张图一目了然的告诉你中西方文化差异

10张图一目了然的告诉你中西方文化差异

10张图一目了然的告诉你中西方文化差异悦居英国2016-05-31 15:50:49中国文化孩子阅读(13216)评论(3)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下面这些蓝色和红色的海报来自于设计师杨柳呈现中国(红)与其他西方国家(蓝)之间关键性的文化差异的一组插画作品。

这些海报极其精准地概括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差异。

设计师杨柳在中国与德国分别生活了13年,这样的人生经历促使她更加关注不同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是她个人去了解她的生活环境的方法。

她把这些不同的现象用图画简化,希望这样能使得人们更关注于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然后能够对其他文化更加包容。

在西方,人们更愿意选择骑自习车而不是驾车出行,因为骑自行车更环保并且有利于身体健康。

但是中国,很多人早已丢掉了他们的自行车选择驾车出行。

20年前的中国几乎到处都是自行车,所有的城市主干道旁都设有自行车专用车道,而私家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今天,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中国其他的主要城市,道路上都塞满了龟速行驶的私家车,驾驶员们锤击着方向盘按响喇叭挑衅着彼此的怒气。

只有最大胆和疯狂的人才会选择在这样的道路上骑自行车。

中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不断地大声交流并且在中国的餐馆吃饭会非常吵闹。

在中国,这家餐馆里越吵,这家餐馆就越好。

如果你不介意这种喧闹,旅行的时候在大堂里和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吃饭将会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

如果你更喜欢安静的平和像烛光晚餐那样浪漫的环境,那就开个包间吧。

曾经人们觉得排队是那些弱者才会做的事情,推推搡搡才是常识。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是当你在银行、火车站、商店的收银台或者其他的会排队的地方,你就会发现这句话说的事实。

不过如今中国是在慢慢变好的,你可以在很多公交站台看到人们有序排队上车,但是仍然有其他地方,如果你想要得到服务,就只能加入战局。

中国人依然沉迷于用摄影记录他们的旅行,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在摆pose拍照而不是享受美景。

最新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最新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

精品资料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中西方人性格差异比较1. 李大钊曾总结过西方人勇猛好斗,冲动激情善辩,而中国人内省保守,谨慎顺从善思。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总结,东方人看世界用的是一元论,更倾向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而西方人用的是二元论,从矛盾中发现真理。

2. 西方人生性好战喜欢竞争;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西方人爱权,中国人爱钱;西方人重视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易于保守;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效率的品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有一则笑话,说得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英国人当警察,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法国人做厨师:如果组建地狱,则应该是德国人作警察,英国人作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1.法国:法国女人会做菜才有资格结婚法国女人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女人。

而要领略法国女人的生活品位以及她们的勤劳贤惠,却要从居家生活中去体验。

法国女人的着装理念一是可以露,但不可以透。

露,甚至可以露出乳沟,但衣服不能薄得看出里面的背心或文胸带子,裙子不能透过光线看见里面的两条腿。

二是无论哪个季节,同一件衣服不能连穿两天,必须每天更换衣服。

在法国不是人人都可以请保姆的。

你要请保姆,你就成了雇主,按法律规定你要给保姆买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等。

你除了要付给她工资,还要每年给她提供两次带薪休假。

如此这般下来,你的收人只能应付保姆,等于你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政府解决了一个就业问题。

尽管政府可以为请了保姆的雇主每天补助40法郎,可大家把账一算,自己不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还更合算,至少丈夫可以因妻子不工作而免交50%的收入所得税。

中西方生活差异

中西方生活差异

中西方生活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西方生活中的一些差异。

首先,在饮食方面,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口味和喜好,他们喜欢吃烤肉、汉堡、披萨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营养,他们喜欢吃米饭、面条、蔬菜等传统食品。

此外,中国人还有着许多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喜欢喝茶、吃糖醋排骨等。

其次,在家庭观念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比较重,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而在中国,家庭观念比较重,人们更注重家庭的和谐和团结。

在中国,孩子们通常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他们结婚或者工作后才会搬出去。

此外,在社交习惯方面,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
个人空间和隐私,他们喜欢独自生活或者和朋友一起聚会。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他们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聊天。

总的来说,中西方生活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这些差异不仅是文化的差异,也
是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差异。

通过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不同的文化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文化差异之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性格比较PPT课件讲义

文化差异之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性格比较PPT课件讲义
美国人与中国人研究的前提每个民族享有的大量基本的共同的思想态度和期望不仅为普通人与其同胞的交往设定了方向而且也使得整个社会凝聚在一起这种凝聚不仅在同时代而且在所有时代都是如此
美国人与中国人
两种生活方式的比较
文档附赠有可编辑的3D小人素材
研究的前提
❖ 每个民族享有的大量基本的、共同的思想、 态度和期望不仅为普通人与其同胞的交往设 定了方向,而且也使得整个社会凝聚在一起, 这种凝聚不仅在同时代,而且在所有时代都 是如此。
❖ 在中国,孩子们是按照一个人际关系网来学着观察世界的, 他们不仅服从父母,而且在远离社会关系的事情上,在他们 个人私事上,也没有抉择的自由。长者的智慧,在于引导孩 子意识到区别不同环境的重要性。……中国的孩子被迫适应 环境。
差异的起源:学校
❖ 学校强化儿童从家庭习得的价值观念。 ❖ 到上学年龄,中国儿童已经具有相当现实的世界观,
中美生活方式的基本差异:中国人
❖ 相互依赖的特性 强调个人在其同伴中的恰当地位及
行为的情境中心倾向。 中国人在社会与心理方面更易于依
赖他人,因为情境中心的个人与他的国 家和同伴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欢欣与悲 哀由于他人的分享或分担而趋于缓和。
中西差别在艺术中的表现:绘画
❖ 人的主题在西洋画中非常鲜明,而在中国画中却很 少见。
中西差别在艺术中的表现:文学
❖ 传统的中国小说通常注重作为皇帝或普通人的人物在各自的 地位上做了些什么,而西方小说则更多地注意到作为个体的 人物做什么、想什么和感受什么 。
❖ 美国小说对性的广泛注重和中国作品把性隔离于单独的领域 当中。性的扩散在美国要比中国多,而在写实方面却逊于中 国。
❖ 中国传统文学偏重是现实主义,而不是发掘内心;偏重的是 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而不是对环境的抗争。反之,在西方, 个人中心的特殊生活态度中,却是包容感情、寻求本原和未 见的或不可见的东西,个人通过反权威的斗争而争取权利发 现自身以及正在增强的新动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