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诗歌的鉴赏,不仅需要了解其意境和文化背景,更需要掌握其表达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通常采用动人的、形象化的词语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对登高望远的感受进行描写,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表现秋景的美妙。
同时,他也用“峨峨翠嶂,凌云壁立”、“青山挂翠,绿水潺湲”等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山水景色。
在诗歌中,形象、生动的表达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动人程度,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比喻友情的坚韧。
这里的野火和春风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但也要适度运用,不能过度渲染,否则就会削弱诗歌的感染力。
三、采用对仗和韵律的手法古代诗歌中对仗和韵律的运用也是一种表达技巧。
对仗和韵律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音律美感。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里的“尽”和“流”、“目”和“楼”都是对仗,使整首诗歌在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对仗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声韵之美,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动人。
四、通过节奏和排比的手法增加感染力古代诗歌中的节奏和排比的运用也是表达技巧之一。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重音和轻音的组合方式,排比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节奏和排比的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种节奏和排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韵律美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风格和创作特点,这对于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非常重要。
2.抓住意象,理解诗意: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具象事物,是诗人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的结合。
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表现手法独特,如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和效果。
4.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在鉴赏诗歌时,要体会其音乐美,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和声调,通过朗读和吟咏,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5.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探究其主题和意义,思考其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的启示。
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诗歌,发现其深层含义和启示。
总的来说,鉴赏诗歌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
只有通过深入地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感受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4、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 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一些常用表现手法
1、象征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双关又分为两种: 1、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惜春的判词)“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还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 晴,内含感情的“情 ”。
9、设问与反问
设问: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 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 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 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 让读者去想像。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
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 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 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 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
操守。
小
松 杜荀鹤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 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 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 “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 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 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 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 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 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 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 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 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 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 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精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六种。
①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
不过这种思乡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通过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一想便知,是为了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美妙之处。
②托物言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③托物寓理。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ch
用典抒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
B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0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
02
1、赋比兴
写作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7
D
C
E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刘攽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A
B
C
D
E
雨后池上
比喻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笔法。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中,抒情手法是一种表现技巧。
直接抒情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直接表达内心情感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抒情,其中借景抒情是最常见的方式。
借景抒情可以通过让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来表达情感,或者在诗的结尾以景物代替情感,使得诗歌留下余韵。
此外,托物言志也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将思想寄托于物品来表达情感。
在描写手法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两种常见方式。
正面描写可以通过白描、工笔和渲染等方式来表现形象,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配合其他事物来烘托所需要的对象。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描写手法,通过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衬托则是通过正衬或反衬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也是常用的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可以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式来表现形象。
写景角度方面,可以从远近、上下、俯仰等观察角度来描写景物,也可以从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
同时,也可以通过形声色摹形拟声绘色等方式来渲染色彩,或者通过动态、静态、虚实等方式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修辞手法方面,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和用典等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是诗人通过描写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态度、志向等。
这里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2.用典故抒情是指借用过去的典故来表达情感。
3.寓情于事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叙事中。
4.借古讽今包括借古喻今、借古伤今、怀古凭吊、咏史怀古、借古抒怀等。
5.对写法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诗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展开想象,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想念自己,以此来表达思念之情。
6.篇章结构主旨技巧手法包括XXX、想象、象征、悬念、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重章叠句、层层深入、对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高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析
高中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的种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饱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表达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一)比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反复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例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六)对比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七)隐语(谐音)、双关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例如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构思立意技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答题示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徐昭玉案山房兰茂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
长镵破雪寻黄独,曲几看山荫碧松。
此趣料应识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踪。
〖诗意赏析〗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家、诗人、教育家。
字廷秀,号芷庵,别号和光道人。
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原籍河南洛阳。
此诗借描写朋友的居住地,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
首联“乐从容”是对朋友隐居生活的赞美,“第一峰”则是对其居住环境的称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
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 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 叫步韵。09年全国卷有姜夔《次石湖 书扇韵》,另外苏轼的《水龙吟·次韵 章质夫杨花词》最为有名。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答题时,学生要注意题干本身就是一种提示。 本诗是写梅花的,但全诗八句几乎没有正面直接 去描写梅花的形色味香或精神品质的,只是写到 了它怒放的环境以及诗人围绕它的活动及内心感 受。这使我们在考虑题的表现手法时,很明显属 于侧面表现,首联中的“江边”,颈联中的 “雪”“夜”“明月”,尾联中的“日 暮”“鸦”,属于环境描写,用以上事物(意象) 去暗写梅花,可见运用的是烘托手法。
苏轼和《次韵刘景文见寄》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诗意】 江边的几树梅花绽放,惹人爱恋,令人
惆怅,我拄着藜杖绕着它欣赏,刚离开不 久又回到它的身边。先前皑皑白雪覆盖, 是雪是花难以分辨寻找,昨夜雪霁,月色 朗朗,梅花在寒风中依然绽放。
【方法指津】
“表达技巧”题型的审题及答题步骤: 1. 确定是否考手法; 2. 是分析全篇还是局部(句、联、阕) 3. 分清“一”与“多”:
“哪种”“主要”一般只答一种; “哪些”要多角度切入(分清主次)
4、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注意两点: 1.题目提问的指向:是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还是篇章结构?抑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艺术 手法、表达技巧等)? 2.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上。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分析要清楚、 细致,要联系诗句中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详细的 解说。如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或者以什么和什么进行 对比,或者某句是实写、某句为虚写……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包括该表达技巧在语 言锤炼、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等方面的效 果。
【牛刀小试】
分析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小松(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 技巧)。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 为人注意而最终长出凌云大树(具体分析)。作 者表达了人才出身可能卑微而终成大业,批判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 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
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1)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1分) 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 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分)
课前热身
• 1935 • 主考官:“为何会“孔雀东南飞?”
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问题:陆侃如的回答巧在何处呢?
虽无关联,却合乎逻辑, “引用” 显得查而有据,更见出机智韵味来。
睿智回答堪称经典答辩。
古典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 表达技巧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课标一: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
达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技
想、衬托(正、 反衬)
巧
2.修辞方法
比喻 夸张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题再现】(2013年全国2卷)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仗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真题现身】(2013浙江卷 )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 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 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 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 比拟 排比 反问 设问 借代 对偶 夸张 反复
2. 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其中,考查重点在: 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主要有: 虚实结合、用典、联想和想象、 烘托及衬托(正衬和反衬)、渲染、 象征、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等。
1 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 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
但不必用其原字;
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
按原次序相和。
刘景文《奉寄苏内翰》 倦压鳌头靖左鱼,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天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 “脱帽著绡头”,耕锄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 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 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 的表现。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 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我们所说的烘 托。
想折几支梅花送给远方如玉的美人, 聊表相思之情,但这一切已成劫后余灰, 令人怅惘不已。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 日暮时分,寒鸦归巢,回望暮色已笼罩柴 门,才独自离开回家。
【参照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
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 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 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 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分。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
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 种手法。“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 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 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 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
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二、常见表达技巧:
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思想感情)。
【人物名片】 杜荀鹤出身寒微,相传为杜牧出妾之
子。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才华 横溢,仕途坎柯,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 享有盛名,自成一家。
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
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 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小松》这首诗 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 耐人寻味。
4、结构技巧/特点 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 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开门见山、
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抑扬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修辞手法:比喻 借代 夸张 对偶
同时我们注意到本诗以写诗人的举动层层渲染, 去表现诗人对梅花的复杂感情。
第二句的“行绕去还来”,第七句的“沉吟日 落”,极力渲染诗人对梅的喜爱留恋以及不忍离去 之情。
本诗最令人费解的是颈联,诗人似乎在痴痴的 看着梅花,由美丽的花联想到了美丽的人,一时情 不自已,真想折一只梅花送给同样是冰清玉洁的人, 可惜,相思虽在,但万劫成灰,“只是当时已惘 然”,空留惆怅与落寞。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通用的答题格式:
指明技巧 + 结合诗句分析 + 点明表达效果
1.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 巧(步骤一);
2.接着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 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步骤二);
3.最后点明这种手法(或技巧)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 手法的效果(步骤三)。
请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参考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 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 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 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 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 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12年 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烘托与渲染
• 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 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 形象,表现中心;
• 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 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 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的? 请简要阐述。 人物自身动作 课标二: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衬请托简,要虚分实析相。生
天津卷:《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侧面描写
广东卷: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以景衬情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拟合人全,词暗分喻析,。以景衬情 安徽卷: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 峡中哀猿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 景上,群鸟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不难看出,风急、天高、 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 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 的正面描写就是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