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测量方法
齿轮综合测量方法
齿轮综合测量方法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部件之一,用于实现两轴之间的转动传递。
齿轮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传动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齿轮进行综合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齿轮的综合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外观测量和功能测量两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齿轮综合测量方法。
外观测量主要包括齿轮的尺寸测量和形状测量。
尺寸测量可以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主要测量齿轮的外径、齿高、齿顶直径和齿根直径等尺寸。
形状测量可以使用影像测量仪等设备进行,主要测量齿轮的齿形偏差、齿距偏差和齿向偏差等。
功能测量主要包括齿轮的传动误差和摆动测试。
传动误差是指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齿轮测试台进行测量。
测试台上安装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并通过测量传感器测量齿轮的角度变化,从而得到齿轮的传动误差。
摆动测试是指齿轮在运转时产生的轴向和径向摆动,可以通过轴向和径向摆动测量仪进行测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光栅尺、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齿轮的转速和振动进行测量,以评估齿轮的运转稳定性和动力性能。
对齿轮进行综合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有严格的测量标准和规范,确保测量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齿轮的缺陷和不良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综上所述,齿轮的综合测量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全面评估齿轮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合理选择测量设备和方法,严格执行测量标准和规范,以及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提高齿轮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机械传动的性能和寿命。
齿轮测量方法
齿轮测量⽅法齿轮测量齿轮齿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得测量⼀、⽬得熟悉测量齿轮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得⽅法。
加深理解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得定义。
⼆、内容1、⽤周节仪或万能测齿仪测量圆柱齿轮齿距相对偏差。
2、⽤列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解齿距累积总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单个齿距偏差pt f 就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相对法测量时,公称齿距就是指所有实际齿距得平均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就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间得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得最⼤绝对值,即最⼤齿距累积偏差(m ax p F )与最⼩齿距累积偏差(m in p F )之代数差。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采⽤某⼀齿距作为基准齿距,测量其余得齿距对基准齿距得偏差。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求解单个齿距偏差pt f 与齿距累积总偏差P F ,测量应在齿⾼中部同⼀圆周上进⾏,这就要求保证测量基准得精度。
⽽齿轮得测量基准可选⽤齿轮得内孔、齿顶圆与齿根圆。
为了使测量基准与装配基准⼀致,以内孔定位最好。
⽤齿顶圆定位时,必须控制齿顶圆对内孔得轴线得径向跳动。
在⽣产中,根据所⽤量具得结构来确定测量基准。
⽤相对法测量齿距相对偏差得仪器有周节仪与万能测齿仪。
1、⽤⼿持式周节仪测量图1为⼿持式周节仪得外形图,它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指⽰表得分度值为0、005mm ,测量范围为模数3—15 mm 。
周节仪有4、5与8三个定位脚,⽤以⽀承仪器。
测量时,调整定位脚得相对位置,使测量头2与3在分度圆附近与齿⾯接触。
固定测量头2按被测齿轮模数来调整位置,活动测量头3则与指⽰表7相连。
测量前,将两个定位脚4、5前端得定位⽖紧靠齿轮端⾯,并使它们与齿顶圆接触,再⽤螺钉6紧固。
然后将辅助定位脚8也与齿顶圆接触,同样⽤螺钉固紧。
以被测齿轮得任⼀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表7得零位,并且把指针压缩1—2圈。
然后,逐齿测量其余得齿距,指⽰表读数即为这些齿距与基准齿距之差,将测得得数据记⼊表中。
齿轮的测量方法
齿轮的测量方法齿轮是在机械、汽车、飞机、仪器仪表等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他的精度对传递运动的精度、平稳性、效率等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检验的参数有齿形(汗压力角)、周节、齿向、径向跳动等。
齿轮的测量方法直接决定齿轮测量出来的结果的精度,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一、CNC测量这类仪器实质上是含有一个回转角坐标的四坐标测量机,主要用于齿轮单项几何精度的检测,也可用于(静态)齿轮整体误差的测量。
工作方式是通过接口或网络的信息集成,将测量机、锥齿轮设计及锥齿轮加工机床连接一起,构建成锥齿轮闭环制造系统,还能用于反求工程对工件参数进行测定。
缺点:价格昂贵。
另,CNC测量方法只能用于量测齿轮。
二、齿轮单面啮合滚动点扫描测量仪这类仪器通常采用高精度圆光栅作为角度传感器,测量基本单元是齿轮上特制的测量棱线,分别为齿廓测量棱线和齿向(螺旋线)测量棱线。
测量重复性可达1至2μm,可测量锥齿轮的齿形、齿向、齿距偏差,齿面形貌偏差,切向综合偏差以及接触区。
缺点:这类仪器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另,仪器对环境要求太高,稍有变化,精度就受影响。
三、齿轮在线测量分选机这类仪器主要应用于批量生产汽车轿车齿轮质量的最终检测,适用于车间现场,能满足批量生产汽车齿轮在线检测和自动分选的要求。
测量时可使用不同工装夹具,可分别对内、外齿轮,盘、轴齿轮进行测量。
配有数据处理系统和SPC统计分析软件,能对齿轮加工过程和工艺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报。
缺点:这类仪器重复精度相对稍差,在选用上要特别注意。
四、激光齿轮测量仪这类仪器通常采用高精度气浮主轴,气浮导轨,还采用激光测长系统进行齿面精度检测。
这类仪器的测量精度和重复精度一般标称是0.2至0.3μm。
由于采用激光非接触测量方式,仪器可以测量齿面上非渐开线齿根部分几何形状,一般配置的软件可以模拟求得被测齿轮与其配对齿轮啮合时的传动误差并进行分析,所测数据和分析数据还可通过LAN共享。
缺点:价格昂贵、适用范围太窄。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
5、铣键槽----铣床。
6、滚齿-----滚齿机。
7、齿面淬火---高频淬火机床。
8、磨---外圆磨床。
锥齿轮用铣床可以加工
第一步当然是下料,锯切
第二步,车,外形
第三步,铣,齿形
如果需要可以磨削和淬火或调质
细长轴的齿轮轴加工工艺(以45号钢为例):
一、毛坯下料
二、调质处理(提高齿轮轴的韧性和轴的刚度)
加工的最后阶段是齿形的精加工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修正齿轮经过淬火后所引起的齿形变形,进一步提高齿形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使之达到最终的精度要求。在这个阶段中首先应对定位基准面(孔和端面)进行修整,因淬火以后齿轮的内孔和端面均会产生变形,如果在淬火后直接采用这样的孔和端面作为基准进行齿形精加工,是很难达到齿轮精度的要求的。以修整过的基准面定位进行齿形精加工,可以使定位准确可靠,余量分布也比较均匀,以便达到精加工的目的。
(一)工艺过程分析
图9-17所示为一双联齿轮,材料为40Cr,精度为7-6-6级,其加工工艺过程见表9-6。
从表中可见,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大致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毛坯热处理、齿坯加工、齿形加工、齿端加工、齿面热处理、精基准修正及齿形精加工等。
齿号
Ⅰ
Ⅱ
齿号
Ⅰ
Ⅱ
模数
2
2
基节偏差
±0.016
±0.016
齿数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利用长光栅(或激光)、圆光栅等组成的测量系统、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的自动测量系统,在同一台齿轮量仪上测量齿向误差,齿形误差和周节偏差等。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向误差也常在具有精密直线导轨的齿圈径向跳动仪上测量。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以被测齿轮轴心线定位,利用带有球形测头或锥角等于2倍齿形角的圆锥形测头的测微仪,使测头位于齿高中部与齿廓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即齿圈径向跳动。测量齿圈径向跳动的仪器是齿圈径向跳动仪。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转)长度计量技术中对齿轮参数的测量。
测量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误差的方法有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两种。
单项测量主要是测量齿形误差、周节累积误差、周节偏差、齿向误差和齿圈径向跳动等。
齿形测量图1为齿轮齿形测量的原理。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展成法和坐标法。
①展成法:基圆盘的直径等于被测渐开线理论基圆直径。
当直尺带动与它紧密相切的基圆盘和与基圆盘同轴安装的被测齿轮转动时,与直尺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测量杠杆的刀口相对于被测齿轮回转运动的轨迹是一理论渐开线。
以它与被测渐开线齿形比较,即可由测微仪(见比较仪)指示出齿形误差。
利用此法测量齿形误差的工具有单盘渐开线测量仪和万能渐开线测量仪(见渐开线测量仪)。
②坐标法:按齿形形成原理列出齿廓上任一点的坐标方程式,然后计算出齿廓上若干点的理论坐标值,以此与实际测得的被测齿形上相应点的坐标值比较,即可得到被测齿形误差。
有直角坐标法和法线展开角坐标法两种。
前者的测量原理是被测齿廓上各点的坐标值(x、y)分别由X和Y方向的光栅测量系统(见光栅测长技术)测出,经电子计算机计算后得出齿形误差。
此法适用于测量大型齿轮的齿形。
法线展开角坐标法用于测量渐开线齿形。
当与被测齿轮同轴安装的圆光栅转动一个展开角φ时,由长光栅测量系统测出被测渐开线基圆的展开弧长ρ,由电子计算机按计算式ρ=r0φ(式中r0为基圆半径)计算出被测弧长与理论弧长之差值。
按需要在齿廓上测量若干点,由记录仪记录出齿形误差曲线图。
周节测量图2为齿轮周节测量的原理。
周节测量有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①绝对测量法:被测齿轮与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同轴安装。
测量时,被测齿轮缓慢回转,当电感式长度传感器的测头与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时,电感式长度传感器发出计数开始信号,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由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发出的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电脉冲数,直至测头与下一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为止。
如此逐齿进行,测出相当于各实际周节的电脉冲数,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即可得出周节偏差和周节累积误差。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
齿轮测量基本方法原理(转)长度计量技术中对齿轮参数的测量。
测量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误差的方法有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两种。
单项测量主要是测量齿形误差、周节累积误差、周节偏差、齿向误差和齿圈径向跳动等。
齿形测量图1为齿轮齿形测量的原理。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展成法和坐标法。
①展成法:基圆盘的直径等于被测渐开线理论基圆直径。
当直尺带动与它紧密相切的基圆盘和与基圆盘同轴安装的被测齿轮转动时,与直尺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测量杠杆的刀口相对于被测齿轮回转运动的轨迹是一理论渐开线。
以它与被测渐开线齿形比较,即可由测微仪(见比较仪)指示出齿形误差。
利用此法测量齿形误差的工具有单盘渐开线测量仪和万能渐开线测量仪 (见渐开线测量仪)。
②坐标法:按齿形形成原理列出齿廓上任一点的坐标方程式,然后计算出齿廓上若干点的理论坐标值,以此与实际测得的被测齿形上相应点的坐标值比较,即可得到被测齿形误差。
有直角坐标法和法线展开角坐标法两种。
前者的测量原理是被测齿廓上各点的坐标值(x、y)分别由X和Y方向的光栅测量系统(见光栅测长技术)测出,经电子计算机计算后得出齿形误差。
此法适用于测量大型齿轮的齿形。
法线展开角坐标法用于测量渐开线齿形。
当与被测齿轮同轴安装的圆光栅转动一个展开角φ时,由长光栅测量系统测出被测渐开线基圆的展开弧长ρ,由电子计算机按计算式ρ=r0φ(式中r0为基圆半径)计算出被测弧长与理论弧长之差值。
按需要在齿廓上测量若干点,由记录仪记录出齿形误差曲线图。
周节测量图2为齿轮周节测量的原理。
周节测量有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①绝对测量法:被测齿轮与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同轴安装。
测量时,被测齿轮缓慢回转,当电感式长度传感器的测头与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时,电感式长度传感器发出计数开始信号,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由圆光栅长度传感器发出的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电脉冲数,直至测头与下一齿面达到预定接触位置为止。
如此逐齿进行,测出相当于各实际周节的电脉冲数,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即可得出周节偏差和周节累积误差。
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
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
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
齿轮的间接触精度是指齿轮与齿轮之间的接触面的精度,它直接影响到齿轮传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齿轮间接触精度进行准确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接触模型法:这种方法基于齿轮的理论接触模型,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如齿高、齿距等,计算出齿轮的理论接触区域。
然后,利用接触模型与实际测量的齿轮接触区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齿轮间接触精度的评估结果。
2. 光学检测法:这种方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测量齿轮表面的形貌特征来评估齿轮的间接触精度。
常用的光学检测方法包括摄像测量法、激光扫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齿轮表面进行非接触式的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
3. 声学检测法:这种方法利用声学原理,通过测量齿轮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信号来评估齿轮的间接触精度。
根据声音信号的频谱特征,可以判断齿轮的接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如齿面磨损、齿距误差等。
4. 振动检测法:这种方法利用振动传感器对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齿轮的间接触精度。
通过分析振动信号
的频谱特征和振动模态,可以判断齿轮的接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如齿面磨损、齿距误差等。
以上是常用的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总结起来,齿轮间接触精度的检测是保证齿轮传动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齿轮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从而保证齿轮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齿轮测量
上海同济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测控事业部
2015-2-5
目录 CONTENTS
1、齿轮测量概述 2、齿轮测量方法 3、齿轮M值测量 4、齿轮中心距测量
1、齿轮测量概述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是传递运动与动力的关键零 部件。而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传动形式。它的传动比 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 由于制造与安装等方面的原因,实际齿轮总是存在着误差。这种 误差对传动系统的精度与动态特性(特别是振动与噪声)有直接的影响。 此种要求多见于减速机、摩托车箱体、汽车变速箱等现代工业最常见的 场合。
4、齿轮中心距测量
成功案例展示:
啮合装置结构
测量仪操作界面谢谢观赏,有需求请联系。 本人账号头像上有联系方式 专业生产销售。
惠州东精科技有限公司
3、齿轮M值测量
齿轮M值专用检具,大小可调节,可进行 内齿、外齿测量的切换。
以外M值为例测量参数如下: 测量调节范围:0~160mm 测量力:0~40N 测量精度:<2.5μm 最大负重:6公斤 测头退位行程:14mm
3、齿轮M值测量 两种装置结构图
4、齿轮中心距测量 中心距是指两个互相啮合齿轮的圆心的距离L。
测量齿轮几何量可以用通用测量工具如公法线千分尺、万能齿轮 测量仪等进行测量,也可以用带表装置进行测量。对于高精度、大批 量精密齿轮的测量可以定做专用检具进行测量,例如气动综合测量仪、 电感综合测微仪等。
3、齿轮M值测量
M值就是齿轮的模数,计算公式为m=d/z,d为分度 圆直径,z为齿数。 为了方便计算,已对齿轮的模数标准化了,可参看国 家标准GB1357-87。外斜齿轮、内斜齿轮的M值计 算,可根据《齿轮手册》公尺计算。 对于齿轮M值的测量,常需要做M值测量检具。获得 参数的方法可以用千分表,更高精度的可以用电动 传感器等。
齿轮测绘方法范文
齿轮测绘方法范文1.齿轮几何参数的测量:齿轮测绘的起点是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即齿廓曲线、法向厚度和齿数等。
测量方法主要有导规测量、曲线测量和测量仪测量等。
其中,导规测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导规沿着齿廓曲线滑动测量齿廓曲线的几何形状。
曲线测量主要是利用光学测量原理来测量齿轮的几何形状,包括投影仪测量、光栅测量和激光干涉测量等。
2.齿轮面形状的测量:齿轮表面的形状是指齿顶高、齿底高、齿顶圆直径和齿底圆直径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齿轮的传动效果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
测量方法主要有触针法测量和光学测量。
触针法测量是将一根触针放在齿轮表面,并沿着齿轮的横截面移动,以便测量表面形状的凹凸起伏。
光学测量方法则是利用光学影像原理来测量齿轮表面形状的凹凸变化。
3.齿轮运动特性的分析:齿轮的运动特性主要包括齿轮的分度误差、轴向跑位误差和齿隙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分度误差是指齿轮的实际齿数与理论齿数之间的差异,常用测量方法有拉伸计测量和雷射一维测量。
轴向跑位误差是指齿轮中心线在轴向方向的偏移量,常用测量方法有测量座测量和精密测量仪测量。
齿隙是指齿轮齿顶与齿底之间的间隙,主要对轴向间隙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测绘过程中,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齿轮的几何参数和运动特性。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数据滤波、数据平滑和数据拟合等。
数据分析主要是基于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显微观察,以确保测得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齿轮测绘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精度的控制:齿轮测绘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仪器,因此测量精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在测量过程中,应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常规的校准和周期性的检查。
2.测量方法的选择:齿轮的几何形状复杂,因此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于测绘的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应考虑齿轮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因素,并选择与之匹配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齿轮测量方法范文
齿轮测量方法范文齿轮是传动机构中常见的一种零件,齿轮的形状和精度对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因此齿轮的测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齿轮测量方法。
1.外径测量法齿轮的外径是最常见的尺寸要求之一,可以使用千分尺或者游标卡尺等传统测量工具来测量。
2.齿宽测量法齿宽是齿轮的另一个重要尺寸,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或者外径千分尺来测量。
同时还可以使用齿宽测量仪等专用设备来进行更精确的测量。
3.齿顶高测量法齿顶高是齿轮齿形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使用齿顶高测量仪来进行测量。
齿顶高测量仪是一种具有精确导引机构的测量设备,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齿根高测量法齿根高也是齿轮齿形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使用齿根高测量仪来进行测量。
齿根高测量仪与齿顶高测量仪原理类似,也具有精确导引机构,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5.齿距测量法齿轮的齿距也是一个重要参数,可以使用齿距测量仪来进行测量。
齿距测量仪是一种精密的测量设备,可以直接测量出齿轮齿距的大小。
6.模数测量法模数是齿轮的设计参数之一,可以使用模数测量仪来进行测量。
模数测量仪是一种专用的测量设备,可以测量出齿轮的模数大小。
7.齿轮角度测量法齿轮的角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可以使用角度测量仪来进行测量。
角度测量仪可以测量出齿轮的齿轮片角、压力角等角度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齿轮测量时,应尽量减小人为误差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合理安装工件以及使用专用测量设备等方式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测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齿轮测量中。
例如,光电测量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等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为齿轮制造提供更加可靠的测量结果。
综上所述,齿轮的测量方法包括外径测量法、齿宽测量法、齿顶高测量法、齿根高测量法、齿距测量法、模数测量法和齿轮角度测量法等。
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齿轮尺寸和形状,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现代化的测量技术也为齿轮测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齿轮误差测量技术
齿轮误差测量技术齿轮误差测量技术是一种用于评估齿轮传动精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齿轮系统的性能特征和运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齿轮误差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齿轮误差的定义齿轮误差是指齿轮齿面形状与标准理论齿面形状之间的偏差。
齿轮误差包括齿距误差、齿厚误差、齿形误差和齿向误差等。
这些误差会直接影响齿轮的传动性能和运行精度。
二、齿轮误差测量的原理齿轮误差测量的原理基于齿轮传动中齿轮的相对运动。
通过比较实际齿轮的齿面形状与理论标准齿面形状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齿轮的误差信息。
三、齿轮误差测量的方法1. 压痕法:利用齿轮传动中的轻微滑动,通过测量齿面的压痕形状和尺寸来推测齿轮的误差。
2. 测量仪法:使用齿轮测量仪器,如齿轮测量机、齿轮检测仪等,通过测量齿轮齿距、齿厚、齿形等参数来评估齿轮的误差。
3. 光学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测量齿轮齿面的反射光线,可以得到齿轮的误差信息。
4. 数学建模法:采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建立齿轮传动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齿轮的误差。
四、齿轮误差测量的应用1. 齿轮制造和质量控制:齿轮误差测量技术可以用于齿轮的制造过程中,帮助制造商控制齿轮的质量,提高齿轮的精度和可靠性。
2. 齿轮故障诊断:通过测量齿轮的误差,可以判断齿轮是否存在故障或磨损,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避免齿轮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
3. 齿轮优化设计:通过分析齿轮的误差信息,可以优化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和性能。
4. 齿轮研究和发展:齿轮误差测量技术可以用于齿轮的研究和发展,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齿轮的性能特点,推动齿轮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总结起来,齿轮误差测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齿轮的传动精度和运行稳定性。
通过测量齿轮的误差,可以指导齿轮的制造、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同时也促进了齿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齿轮误差信息。
齿轮的测绘方法
齿轮的测绘方法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元件,测量齿轮的尺寸和形状是质量管理和生产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齿轮的测绘方法主要包括齿轮基本参数测量、齿形测量、齿向测量和齿距测量等几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齿轮的测绘方法。
一、齿轮基本参数测量1.模数模数是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之一,对于相同的齿数,模数越小,则齿轮越小,齿轮的轴向长度也越短。
测量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模数量规或者螺旋测量仪进行测量。
在测量之前,需要清洗齿轮表面,并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齿数齿数是齿轮的另一个基本参数,在齿轮制造中齿数是由设计确定的,在实际测量时应该偏差很小。
测量齿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计数,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下使用标准尺或者显微镜进行目测或计数,并确保每个齿顶和齿谷都能够被测量到。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齿形的特征(如齿宽、齿距、齿形角等)计算齿数。
3.压力角压力角是齿轮传动中齿根和齿侧的接触角度,是齿轮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量压力角的方法主要有光顺法和尺法两种。
光顺法是使用精密光学测量仪器观察齿轮表面,并在光学图像中测量角度。
尺法是将齿轮与测量器配合,通过测量器读取焦距的变化,进而计算出压力角。
二、齿形测量齿形是齿轮的重要特征之一,齿形的形状和精度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性能。
测量齿形的常用方法有绕动法和接触法。
1.绕动法绕动法是利用测量齿轮轴和测量仪器轴之间的相对运动测量齿形。
在测量前需要确保测量仪器与齿轮之间的中心距离和高度差等参数均恰当且稳定。
2.接触法接触法是利用测量齿轮啮合产生的接触线方法测量齿形。
在测量前需要确保齿轮啮合方法合适并且保持啮合处的正确位置和角度。
齿向是指齿轮轴线上齿的高度、齿深等参数。
测量齿向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齿根和齿顶高度来计算齿向。
齿根与齿顶高度的测量可以使用高度规或退卡尺等测量工具进行。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与齿向相关的参数来计算齿向,如模距、芝加哥弯曲器测得的齿形角和齿侧角等参数。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
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一、齿轮尺寸测量1.外径测量:使用外径测微仪或卡尺沿着齿轮外径的切线方向进行测量,记录读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齿轮齿顶和齿底的曲率半径并不相同,因此建议将测量读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测量齿顶和齿底的外径。
2.齿宽测量:使用外径测微仪或齿宽仪测量齿轮齿面两侧的最大距离,即齿宽。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测量仪器与齿轮齿面平行,避免测量误差。
3.齿数测量:使用齿数测量仪、齿数计或触针测量仪对齿轮齿数进行测量。
将测量仪器与齿轮啮合,记录读数。
二、齿形测量1.齿距测量:使用齿距测量仪进行测量,将测量仪的触针放置在齿槽底部,固定测量仪的基座,将齿轮沿轴向旋转,通过观察仪器指针的移动,可以测量到齿距。
重复测量多个齿槽,求平均值。
2.齿顶高测量:使用齿顶高测量仪对齿顶高进行测量。
将测量仪的触针放置在齿顶上,固定测量仪的基座,将齿轮沿轴向旋转,通过观察仪器指针的移动,可以测量到齿顶高。
重复测量多个齿槽,求平均值。
3.齿底高测量:使用齿底高测量仪对齿底高进行测量。
将测量仪的触针放置在齿底上,固定测量仪的基座,将齿轮沿轴向旋转,通过观察仪器指针的移动,可以测量到齿底高。
重复测量多个齿槽,求平均值。
齿形测量的确过程较为繁琐,可以使用齿形测量仪来简化操作。
三、测量计算及评估1.齿轮模数m的计算:根据齿数和齿轮外径计算齿轮模数。
公式为m=D/n,其中D为齿轮外径,n为齿数。
2.计算齿数偏差:根据测得的齿数,与齿轮设计齿数进行对比,计算齿数偏差。
3.齿高系数的计算:计算齿良之和,乘以系数k(一般取1.25),得到齿高系数。
4.齿顶间隙的计算:根据齿高系数和模数计算齿顶间隙。
5.齿轮精度等级的评估:根据测得的齿数偏差和齿高系数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估齿轮的精度等级。
以上是直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
通过对齿轮尺寸和齿形的测量以及计算和评估,可以有效地判断齿轮的制造精度和传动效率,为齿轮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
齿轮精度测量方法
齿轮精度测量方法齿轮精度测量方法是齿轮制造和检测领域内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齿轮产品的质量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性能表现。
以下是对齿轮精度测量方法的详细介绍:****齿轮作为传动系统中的基础元件,其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精确测量齿轮的各项精度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齿轮精度的测量方法,以供参考。
**一、齿轮精度测量概述**齿轮精度测量主要包括对齿轮的齿形误差、齿距误差、齿向误差、齿厚误差等指标的检测。
根据测量原理和设备的不同,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二、展成法**展成法是一种传统的齿轮精度测量方法,利用展成仪或展成尺对齿轮进行测量。
其主要步骤如下:1.将展成仪或展成尺固定在齿轮的一个齿上。
2.沿着齿轮的齿面滑动展成仪,观察展成仪上的指示线与齿轮齿形之间的间隙。
3.通过计算和分析间隙值,得出齿轮的齿形误差、齿距误差等指标。
**三、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干涉仪等设备对齿轮进行非接触式测量。
其主要优点是测量精度高、速度快,适用于批量生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齿形测量: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齿轮齿形,通过与标准齿形对比,得出齿形误差。
2.齿距测量:利用干涉仪测量齿轮的齿距误差。
3.齿向测量:通过光学设备测量齿轮齿面的齿向误差。
**四、电感测量法**电感测量法利用电感传感器对齿轮进行非接触式测量,适用于各种齿轮的精度检测。
其主要优点是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齿形测量:通过电感传感器检测齿轮齿形,计算得出齿形误差。
2.齿距测量:利用电感传感器测量齿轮的齿距误差。
3.齿厚测量:通过电感传感器测量齿轮的齿厚误差。
**五、综合测量法**综合测量法是将多种测量方法相结合,对齿轮进行全面、精确的测量。
例如,将展成法、光学测量法和电感测量法相结合,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六、结论**齿轮精度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测量设备条件以及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齿轮公法线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齿轮公法线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嘿,咱今儿就来聊聊齿轮公法线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这档子事儿!你说齿轮啊,那可真是机械世界里的小精灵,别看它个头不大,作用可大着呢!就像咱生活中的各种小物件,虽小却不可或缺。
那要怎么知道这齿轮是不是合格呢,这就得靠公法线测量啦!测量齿轮公法线,就好比给齿轮来个全面体检。
咱得先准备好工具,就像医生要有听诊器一样。
然后呢,把齿轮放好,找准测量的位置,这可得仔细着点儿,不能马虎。
你想想,要是找错了地方,那不就跟医生看错了病一样嘛!具体咋测呢?哎呀,其实也不难。
就是用专门的量具,沿着齿轮的齿廓,轻轻地卡一下,读出数值来。
这过程就跟咱平时量身高似的,得站直了,量出来才准呢!那计算公式呢,就像是解开谜题的钥匙。
通过这个公式,咱就能把测量出来的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
比如说,判断这个齿轮是不是符合标准呀,能不能正常工作呀。
举个例子吧,就好比你有一堆积木,你得按照一定的规则去搭,才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这公式就是那个规则,让一切都有条不紊。
你可别小看这测量和公式,它们可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呢!要是没测好,齿轮出了问题,那机器可不就闹脾气啦,说不定还会罢工呢!想象一下,要是汽车的齿轮出了问题,那车还能跑吗?肯定得抛锚在路上啦!所以啊,这齿轮公法线测量和计算公式,那可真是马虎不得。
咱再深入说说这公式,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咒语,能把复杂的数据变得清晰明了。
通过它,咱能知道齿轮的各种参数,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样。
而且啊,这测量和计算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得反复去做,就像咱每天都要吃饭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齿轮一直健康,机器一直正常工作。
总之呢,齿轮公法线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就像是机械世界的秘密武器,掌握了它们,咱就能让齿轮乖乖听话,为我们服务啦!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别小瞧这小小的齿轮和它们的测量计算方法,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直齿齿轮的测绘方法
直齿齿轮的测绘方法光电测量法是利用光电子技术测量直齿齿轮的尺寸和形状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光学测量和光电测量两种方法。
光学测量是利用光学仪器测量直齿齿轮的尺寸和形状。
首先,使用显微镜和光纤测距仪等光学仪器观察和测量齿轮的外径、内径、齿高、齿厚等尺寸,并利用该方法直接测量齿形误差、齿向误差、法兰误差、中心距误差等。
光电测量是通过光电子技术测量直齿齿轮的尺寸和形状。
首先,使用测量机、编码器、光栅尺等光电子仪器观察和测量齿轮的外径、内径、模数、压力角等尺寸,并利用该方法计算齿形误差、齿向误差、法兰误差、中心距误差等。
机械测绘法是利用机械测量仪器测量直齿齿轮的尺寸和形状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制面测量法、镜像测量法和三坐标测量法等。
制面测量法是通过制作满足特定要求的齿轮模板和制面样板,将其与待测齿轮进行比对,通过对比得出齿轮的尺寸和形状。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小型齿轮的测量。
镜像测量法是通过齿轮的镜像与标准镜像进行比对,从而测量齿轮的尺寸和形状。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大型齿轮的测量。
三坐标测量法是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直齿齿轮的三维坐标数据,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齿轮的尺寸和形状。
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尺寸的齿轮测绘。
数值测绘法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测绘直齿齿轮的尺寸和形状。
该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测绘仪器和软件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和模拟仿真,可以准确快速地测绘齿轮的尺寸和形状。
总之,直齿齿轮的测绘方法有光电测量法、机械测绘法和数值测绘法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绘。
齿轮圆周侧间隙测量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齿轮圆周侧间隙测量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齿轮传动中,齿轮圆周侧间隙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对传动的精度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齿轮圆周侧间隙是指齿轮齿根与相邻齿轮齿顶之间的距离。
它直接影响齿轮的啮合性能和传动效率。
如果齿轮圆周侧间隙过大,会导致齿轮啮合不稳定,噪声增加,甚至影响传动精度;而如果齿轮圆周侧间隙过小,则容易造成齿轮的磨损和损坏。
因此,准确测量齿轮圆周侧间隙对于齿轮传动的设计、制造和维护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齿轮圆周侧间隙的特殊性,其测量一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
本文旨在介绍齿轮圆周侧间隙的测量方法。
首先,我们将概述齿轮圆周侧间隙的定义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影响齿轮圆周侧间隙的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测量方法。
最后,我们将总结各种齿轮圆周侧间隙测量方法,并推荐其中的一种方法作为最佳实践。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齿轮圆周侧间隙的测量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选取适合的方法,以确保齿轮传动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齿轮圆周侧间隙测量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中对文章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概述,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然后,在正文中详细介绍了齿轮圆周侧间隙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影响该间隙的因素。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齿轮圆周侧间隙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并推荐了一些可行的测量方法。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全面了解齿轮圆周侧间隙的测量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齿轮圆周侧间隙测量方法,并总结推荐适用的测量方法。
通过深入探讨齿轮圆周侧间隙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齿轮圆周侧间隙的测量技术。
同时,通过对不同齿轮圆周侧间隙测量方法的比较和总结,旨在为齿轮制造和检测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地,本文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详细介绍齿轮圆周侧间隙的定义和重要性。
齿轮精度测量方法
齿轮精度测量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齿轮的精度测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测试,来检测齿轮的各项关键参数,包括齿轮齿面的精度、齿轮的齿数、齿间隙等。
通过这些测量数据,我们可以判断齿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在进行齿轮精度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例如齿轮测量器、光学投影仪、三坐标测量仪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标准的测量标尺和量块等工具,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齿轮精度测量时,首先需要对齿轮进行表面清洁和检查,确保没有污垢和损坏。
然后进行齿面精度测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光学投影测量和触发式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除了齿面精度测量,还需要对齿轮的齿数和齿间隙等参数进行检测。
对于齿数的测量,可以采用标准的齿轮量块进行比对测量,以确保齿轮的齿数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齿间隙的测量,可以采用测微计或者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进行测量,以保证齿轮的齿间隙符合要求。
在进行齿轮精度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时需保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的产生;2. 应该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3. 测量后需要及时记录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齿轮精度测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的测量和检测,我们才能确保齿轮的质量和精度,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零部件,其精度对机械设备的运转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对齿轮的精度进行准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齿轮精度测量方法有许多种,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摆线齿轮精度测量方法摆线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齿轮,其齿轮精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齿顶间隙、齿顶偏距和变位测量。
齿顶间隙是指两个齿顶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用齿轮齿节测量器进行测量。
齿顶偏距是指齿轮齿面上各齿的齿顶点与理论齿顶轨迹的最大偏离值,可以用齿轮齿顶偏差仪进行测量。
齿轮测量方法
齿轮测量方法
嘿,齿轮测量方法呀,这事儿其实不难。
首先呢,你得有个齿轮摆在那儿。
咱先看看这齿轮的外观,有没有缺牙少角的地方。
要是有,那可不行哦,就像人掉了牙似的,不好看还不好用。
然后呢,拿个尺子量量齿轮的直径。
这直径可重要啦,要是大小不对,装到机器里说不定就卡壳啦。
量的时候仔细点,别量错了,不然可就麻烦了。
接着呢,数数齿轮的齿数。
这就跟数手指头似的,一个一个地数清楚喽。
齿数不对的话,和别的齿轮配合起来也不顺畅。
再看看齿轮的齿形。
这齿形得规整,不能歪歪扭扭的。
要是齿形不好,转起来就不平稳,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哎呀,那声音可难听了。
”
还有啊,得检查一下齿轮的齿距。
齿距要是不均匀,转起来也会不顺畅。
可以用个小工具,比如卡尺啥的,量量相邻两个齿之间的距离。
咱还可以把两个齿轮放在一起转一转,看看配合得好不好。
要是转起来很费劲,或者有卡顿的地方,那就得找找问题啦。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一次,我朋友的工厂里有个机器坏了,找了半天原因,最后发现是齿轮的问题。
他们一开始没注意齿轮的测量,随便装了个齿轮上去。
结果机器转起来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还发出很大的噪音。
后来他们找来了专业的人,用各种方法测量齿轮,才发现那个齿轮的齿距不均匀,齿数也不对。
换了个合适的齿轮后,机器就正常运转啦。
“嘿,这齿轮可不能马虎啊。
”
总之呢,测量齿轮要仔细,外观、直径、齿数、齿形、齿距都得注意到。
这样才能保证齿轮好用,机器也能正常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齿 轮 测 量实验7—1 齿轮齿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测量齿轮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方法。
加深理解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1. 用周节仪或万能测齿仪测量圆柱齿轮齿距相对偏差。
2. 用列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解齿距累积总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单个齿距偏差pt f 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用相对法测量时,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即最大齿距累积偏差(m ax p F )与最小齿距累积偏差(m in p F )之代数差。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采用某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测量其余的齿距对基准齿距的偏差。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求解单个齿距偏差pt f 和齿距累积总偏差P F ,测量应在齿高中部同一圆周上进行,这就要求保证测量基准的精度。
而齿轮的测量基准可选用齿轮的内孔、齿顶圆和齿根圆。
为了使测量基准与装配基准一致,以内孔定位最好。
用齿顶圆定位时,必须控制齿顶圆对内孔的轴线的径向跳动。
在生产中,根据所用量具的结构来确定测量基准。
用相对法测量齿距相对偏差的仪器有周节仪和万能测齿仪。
1. 用手持式周节仪测量图1为手持式周节仪的外形图,它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5mm ,测量范围为模数3—15 mm 。
周节仪有4、5和8三个定位脚,用以支承仪器。
测量时,调整定位脚的相对位置,使测量头2和3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
固定测量头2按被测齿轮模数来调整位置,活动测量头3则与指示表7相连。
测量前,将两个定位脚4、5前端的定位爪紧靠齿轮端面,并使它们与齿顶圆接触,再用螺钉6紧固。
然后将辅助定位脚8也与齿顶圆接触,同样用螺钉固紧。
以被测齿轮的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示表7的零位,并且把指针压缩1—2圈。
然后,逐齿测量其余的齿距,指示表读数即为这些齿距与基准齿距之差,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中。
2. 用万能测齿仪测量万能测齿仪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齿轮测量仪器,除测量圆柱齿轮的齿距、基节、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厚外,还可以测量圆锥齿轮和蜗轮。
其测量基准是齿轮的内孔。
图1 图2图2为万能测齿仪外形图。
仪器的弧形支架7可绕基座1的垂直轴心线旋转,安装被测齿轮心轴的顶尖装在弧形架上,支架2可以在水平面内作纵向和横向移动,工作台装在支架2上,工作台上装有能够作径向移动的滑板4,借锁紧装置3可将滑板4固定在任意位置上,当松开锁紧装置3,靠弹簧的作用,滑板4能匀速地移到测量位置,这样就能进行逐齿测量。
测量装置5上有指示表6,其分度值为0.001 mm。
用这种仪器测量齿轮齿距时,其测量力是靠装在齿轮心轴上的重锤来保证(图3)。
测量前,将齿轮安装在两顶尖之间,调整测量装置5,使球形测量爪位于齿轮分度圆附近,并与相邻两个同侧齿面接触。
选定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将指示表6调零。
然后逐齿测量其余齿距对基准齿距之差。
四、测量步骤1. 用手持式周节仪测量的步骤(参看图1)(1)调整测量爪的位置将固定测量爪2按被测齿轮模数调整到模数标尺的相应刻线上,然后用螺钉9固紧。
图3(2)调整定位脚的相对位置调整定位脚4和5的位置,使测量爪2和3在齿轮分度圆附近与两相邻同侧齿面接触,并使两接触点分别与两齿顶距离接近相等,然后用螺钉6固紧。
最后调整辅助定位脚8,并用螺钉固紧。
(3)调节指示表零位以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注上标记),将指示表7对准零位,然后将仪器测量爪稍微移开轮齿,再重新使它们接触,以检查指示表示值的稳定性。
这样重复三次,待指示表稳定后,再调节指示表7对准零位。
(4)逐齿测量各齿距的相对偏差,并将测量结果计入表中。
(5)处理测量数据齿距累积误差可以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解。
下面以实例说明, 1)用计算法处理测量数据为计算方便,可以列成表格形式(表1)。
将测得的单个齿距相对偏差(相对pt f ),记入表中第二行。
根据测得的相对pt f ,逐齿累积,计算出相对齿距累积偏差(∑npt f1相对),记入第三行。
计算基准齿距对公称齿距的偏差,因为第一个齿距是任意选定的,假设它对公称齿距的偏差为K ,以后每测一齿都引入了该偏差K ,K 的值为各个齿距相对偏差的平均值,按下式计算:K =∑npt f1相对/Z =126=0.5(μm ) 式中 Z —齿轮的齿数。
按齿轮序号计算K 的累加值nK ,计入表中第四行。
由第三行减去第四行,求得各齿的绝对齿距累积偏差 (绝对P F ),计入第五行。
绝对P F 按下式计算:绝对P F =∑npt f 1相对-nK第五行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测齿轮的齿距累积总偏差p F ,即p F =+3―(―8.5)=11.5(μm )从GB/T10095.1-2001查出齿距累积总公差F p ,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表1 (μm )各齿距相对偏差分别减去K值,其中最大的绝对值,即为被测齿轮的单个齿距偏差(pt f)2)用作图法处理测量数据:以横坐标代表齿序,纵坐标代表上例第三行内的相对齿距累积误差,绘出如图4所示的折线。
连接折线首末两点的直线作为相对齿距累积误差的坐标线。
然后,从折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分别作平行与上述坐标线的直线。
这两条平行直线间在纵坐标上的距离即为齿距累积总偏差F。
P1.用万能测齿仪测量的步骤(1)擦净被测齿轮,然后把它安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
(2)调整仪器,使测量装置上两个测量爪进入齿间,在分度圆附近与相邻两个同侧齿面接触。
(3)在齿轮心轴上挂上重锤,使轮齿图4紧靠在定位爪上。
(4)测量时先以任一齿距为基准齿距,调整指示表的零位。
然后将测量爪反复退出与进入被测齿面,以检查指示表示值的稳定性。
(5)退出测量爪,将齿轮转动一齿,使两个测量爪与另一对齿面接触,逐齿测量各齿距,从指示表读出单个齿距相对偏差(f)。
pt相对(6)处理测量数据(同前述方法)。
(7)从GB/T10095.1-2001查出齿轮齿距累积总公差F p,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思考题1. 用周节仪和万能测齿仪测量齿轮齿距时,各选用齿轮的什么表面作为测量基准?哪一种较好?2. 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与单个齿距偏差pt f 的目的是什么?3. 若因检验条件的限制,不能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可测量哪些项目来代替?实验7—2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一、实验目的1. 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方法。
2. 加深理解齿轮径向跳动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齿轮径向跳动F r 为计量器测头(圆形、圆柱形等)相继置于每个齿槽内时,从它到齿轮轴线的最大和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检查中,测头在齿高中部附近与左右齿面接触。
即min max r r F r -=。
(见图1)。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可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万能测齿仪或普通的偏摆检查仪等仪器测量。
本实验采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来测量,(图2)为该仪器的外形图。
它主要由底座1、滑板2、顶尖6、调节螺母7、回转盘8和指示表10等组成,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 。
该仪器可测量模数为0.3—5 mm 的齿轮。
为了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量头。
按机标JB179—81规定,测量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应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故测量球或柱的直径d 应按下述尺寸制造或选取。
d =1.68m 式中 m —齿轮模数(m m )。
此外,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还备有内接触杠杆和外接触杠杆。
前者成直线形,用于测量内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和孔的径向跳动;后者成直角三角形,用于测量圆锥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
本实验测量圆柱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
测量时,将需要的球形测量头装入指示表测量杆的下端进行测量。
图1 图2四、测量步骤1.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合适的球形测量头装入指示表10测量杆的下端(图2)。
2. 将被测齿轮和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拧紧固紧螺钉4和5。
3. 旋转手柄3,调整滑板2位置,使指示表测量头位于齿宽的中部。
借升降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把9,使测量头位于齿槽内。
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并使其指针压缩1—2圈。
4. 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把9,使指示表的测量头离开齿面。
逐齿测量一圈,并记录指示表的读数。
5. 处理测量数据,从GB/T10095.2-2001查出齿轮径向跳动公差F r,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思考题1. 齿轮径向跳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2. 为什么测量齿轮径向跳动时,要根据齿轮的模数不同,选用不同直径的球形测头?实验7—3 齿轮齿厚偏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齿轮齿厚的方法。
2. 加深理解齿轮齿厚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用齿轮游标尺测量齿轮的齿厚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齿厚偏差△E s 是指在分度圆柱面上,法向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图1为测量齿厚偏差的齿轮游标尺。
它是由两套相互垂直的游标尺组成。
垂直游标尺用于控制测量部位(分度圆至齿顶圆)的弦齿高h f ,水平游标尺用于测量所测部位(分度圆)的弦齿厚实际)(f S 。
齿轮游标尺的分度值为0.02mm ,其原理和读数方法与普通游标尺相同。
图1 图2用齿轮游标尺测量齿厚偏差,是以齿顶圆为基础。
当齿顶圆直径为公称值时,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处的弦齿高f h 和弦齿厚f S 由图2可得:f h = h '+x =⎥⎦⎤⎢⎣⎡-+Z Zm m 090cos 12f S =Z Zm 090sin式中 m ——齿轮模数(mm ); Z ——齿轮齿数。
当齿轮为变位齿轮且齿顶圆直径有误差时,分度圆处的弦齿高f h 和弦齿厚f S 应按下式计算:f h =)()24cos(12'--⎥⎦⎤⎢⎣⎡+-+e ef R R Ztg Zm m αξπ f S =⎥⎦⎤⎢⎣⎡+Z Zm f2sin 4sin αξπ 式中 ξ ——移距系数; f α ——齿形角;e R ——齿顶圆半径的公称值; 'e R ——齿顶圆半径的实际值。
四、测量步骤1.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齿顶圆的实际直径。
2. 计算分度圆处弦齿高f h 和弦齿厚f S (可从表1查出)。
3. 按f h 值调整齿轮游标尺的垂直游标尺。
4. 将齿轮游标尺置于被测齿轮上,使垂直游标尺的高度尺与齿顶相接触。
然后,移动水平游标尺的卡脚,使卡脚靠紧齿廓。
从水平游标尺上读出弦齿厚的实际尺寸(用透光法判断接触情况)。
5. 分别在圆周上间隔相同的几个轮齿上进行测量。
6.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齿厚上偏差E sns和下偏差E sni,判断被测齿厚的适用性。
思考题1. 测量齿轮齿厚偏差的目的是什么?2. 齿厚极限偏差(E sns、E sni)和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E bns、E bni)有何关系?3. 齿厚的测量精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表1 m=1时分度圆弦齿高和弦齿厚的数值注:对于其它模数的齿轮,则将表中的数值乘以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