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合集下载

鲁迅的文章该删吗

鲁迅的文章该删吗

鲁迅的文章该删吗?上中学时,曾听见过这样一句话:“学习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从这句顺口溜可以看出,鲁迅的文章难以理解。

所以有人呼吁,把鲁迅的文章从中学的课本里删除。

对于从中学课本里删除鲁迅的文章这一观点,有不少人表示赞同。

首先,他们认为从语言的角度来说,由于时代的原因,,鲁迅文章的语言多是半文言半白话,这与现代汉语是不同的。

而且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看,其作品还存在错别字、病句等语法错误。

这对推广普通话和规范使用现代汉语是没有促进作用的。

其次,从其作品的内容上来说,鲁迅的作品有些过时和落伍,与当代人的思想观念有些不符。

有人认为,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老谈当时中国国人的愚昧无知等国民性问题不如让大家多学些科学文化知识。

加之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比较深奥,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些难度。

如果老是让大家读些难以理解的文章,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会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最后,由于鲁迅先生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较多,加之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

如果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换成其他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领略更多优秀作家的风采。

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该不该删,我认为应该辩证的来看待。

虽然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多是半文言半白话的,不符合当今我们说话的习惯,并且还有些语法错误。

这是鲁迅先生生活时代的语言习惯所决定的。

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一方面没有完全抛弃之乎者也等文言用语,另一方面是当时在倡导使用白话文,所以造就了鲁迅文章的半文言半白话的特点。

这应该是其文章的独特之处,是很有特点的。

关于这样是否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和现代汉语的规范使用,我认为这是不用担心的。

我们既没有生活在那样的语言环境中,所接收的语法知识也是规范的,也不倡导那样的用语。

所以学生基本是不会受影响的。

鲁迅先生文章的内容是没有落后和过时的。

他所思考的国民性问题是一直都有意义的,任何时候,当国家遭遇危难,这个国家的国民都应该主动的站出来,唤醒更多的人去抵抗外敌,而不是愚昧,懦弱,麻木不仁。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中考满分)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中考满分)

当下中学生学习语文盛传有“三怕”,你知道是哪“三怕”吗?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受青睐的六类作文类型:•1、情真意切打动人心——感情作文•2、选材新颖引人注目——新颖作文•3、细腻生动动人心弦——生动作文•4、文采飞扬令人赞叹——文采作文•5、结构精致赏心悦目——精致作文•6、目光高远大气磅礴——大气作文作文题目归纳中考作文不外乎五道题目:积极进取类困难挫折类心愿喜好类感恩善良类爱心亲情类牢记下以各要点,作文一点也不难!!!(一)作文六步走1、审好题;2、立好意3、选好材;4、巧布局5、精首尾;6、美好文(二)高分作文必备“六个一”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2.一个精彩的开头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5.一个完美的结尾6.一个清爽的文面(三)高分作文8妙招1.让历史风云为作文壮阵2.让政治文化进入作文视野3.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走进作文4.用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寄予深刻哲理5.用对话访谈、现场实录,触及炅魂深处6.用故事新编、旧瓶新酒,编出妙趣横生7.用日记、书信,袒露真实自我8.用公式、定理、实验报告体,学科渗透,别具匠心(一)材料来源1.自身经历2.课本学习3.历史文学4.时事热点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

你的出现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一丝甘醇沁心田》提醒考生: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要求语言流畅,用词生动。

内容上有创见的或能够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加1—5分,加到满分为止。

招式1:增强语言的画面感夕阳的余晖下,小草和着微风,门卫的那只大白兔卧在草丛里,望着那片天空。

《拥抱现在》思考:怎样写画面感会更强?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

(陕西考生《拥抱现在》)增强画面感的方法一: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招式2:打造语言的修辞美我们初三五班的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了作文,他们说那种感觉难以形容。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这确实是语文学习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能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却始终没有办法理解语文老师所说的“内涵深刻,寓意深远”究竟是什么。

1.《呐喊》内容简介:《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

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彷徨》《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3.《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外加一篇《序言》。

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4.《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语文三大魔咒,怎么破?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语文三大魔咒,怎么破?

有一句话叫“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是语文三大魔咒。

文言文位列榜首,更是魔咒代表,有些同学一看到文言文就脑壳疼。

写作文也是学生的噩梦,看到作文头就痛。

这篇文章将帮助你解决这几大问题。

第一大魔咒文言文怎么破?不管中考高考,文言文都是语文必考项,考试必有一道文言文阅读理解。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文言文的地位越来越高,文言文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

不少同学觉得很无趣,看到就打瞌睡,其实文言文只要掌握好恰当的方法,就会变得非常有趣,不再枯燥。

下面,我们来看看学霸们是怎么样有趣学习文言文的吧!1、利用古汉词字典学好文言文要从字词开始,一般分为实词和虚词,还有代词,句子的成分也是有所不同,这时可以备一本古汉词字典。

在预习或者阅读时不懂就查,积累多了就能够翻译了。

有些同学会把所有用到的词汇背下来,其实没必要,文言文就是古人的用语,把该记的常用的记起来,其他的见多了用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使用。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结合相应的注释,如果不看注释,学起来则会毫无头绪,连文章的意思都理解不了何谈学习?注释必须要看,但不能过于依赖,有些通译的词汇大家还是需要记住的,毕竟考试时没有注释。

2、了解作者背景纵观各大千古名句,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得来,一根枯草可以看到家国,一段道路可以看到战争,一片落叶可以看到过去,就连一块孤零零的石头都可以感受自己的怀才不遇,所以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结合作者的背景和心境。

初中和高中接触的文言文大都是名篇,这时就要去了解其中背景,结合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当时心情如何,环境如何,为何写下。

了解这些后,会发现要理解一篇文言文的语境其实很简单,理解后再背诵,会更简单也更好理解。

3、看古文书籍去书店时发现很多书籍都翻译成现代文,为的就是方便大家阅读,其实可以选择性的看一些原版文言文,一开始看虽然很难理解,但你会发现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魅力。

一些古文下方也会有注释,就算真的理解不了,还可通过网络查找进行翻译,当你读完一部文言文时,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

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几个原因

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几个原因

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几个原因(原创)学生戏言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其中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首因是“没什么可写”,第二个原因是“写不出来”,因为“没什么可写”,于是学生记住了“五子登科”:上坡推车子、马路搀瞎子、车上让位子、跑步疼肚子、爱心捐票子;甚至“家中死老子”,近乎统一的题材让阅卷老师严重审美疲劳。

“写不出来”怎么办?也不难,背上几段“好词好句”,君不见学生作文的辞藻的堆砌,不管写什么,先从《诗经》回忆起,一路排比下来直到鲁迅。

笔者经多年的研究,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教师的作文教学并没有走进作文教学的本质,而是俗招连连。

必须承认,写作教学长期以来还是“三无”产品:无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无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无作文教学的成熟的实践探索。

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在实践中指向过于功利,如,教学生一些“俗招”,开头要一到两行,正文6至7段等。

这种近乎于“文字游戏”的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低分群学生短期的确有效,但也十分有限;即使从应试的角度,看多了“看上去很美”的作文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有的老师教学生使用一些套话,说只要脑袋灵活,学上一句话也许可以“通吃”。

比如,开头只要会说一句“屈原向我们走来……”就能“启发”学生敷衍成文,简便易学。

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赴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是“人与路”,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2007年是“怀想天空”,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2008年是“好奇心”,他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我怀着无比的好奇,打量着这位楚国的大夫……”2009年作文题是《品味时尚》,这照样难不倒:“屈原向我们走来,有人说你不再时尚,但在我的心中,你是2000年来永不褪色的时尚……”2. 有的教师干脆不教。

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在写作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方面:1.不会审题。

拿到一个题目或材料,不知从何入手。

心灵感官的迟钝,人情世故的无知,对眼前火热生活的熟视无睹,对五彩缤纷大千世界的无动于衷,使他们不会写,不知写什么,没材料可写。

2.结构混乱。

不懂得布局谋篇,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

条理不清,思路混乱。

3..表达能力差。

因为受本地方言夹壮话的影响,作文病句多;基础差,用词不准确;不善于使用想象和联想,不会使用修辞,文章缺乏生动形象性,甚至为了凑数字,满篇废话。

4.立意不明。

文章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看完后不知所云。

这种作文往往是没想好就开始动笔写,写了些什么作者自己都不知道。

5.书写能力差。

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因为我们这里很多小学生毕业后都到城里读书,剩下的生源都不太理想,基础差,所以首先就表现在书写上。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为内容,通过一些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真话,抒真情。

其次,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如“如何审题”、“如何开头”、“如何布局谋篇”、“如何使文章的语言有文采”、“如何使题目出彩”等等,并做一些相应的训练。

第三,每周摘抄一篇美文,并写出推荐理由,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每周一篇周记,用于练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要有悲天悯人之心。

每周一篇读书笔记,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

第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第五,。

每周交一篇练字作业,提高书写能力。

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有这样一句戏言: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作文”荣膺”学生语文学习”最恐怖杀手”的称号。

“谈写色变”,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芒然无措,无从下笔。

草草应付,甚至抄袭以对是常见的现象。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合上作文本,自以为大功告成。

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字数严重不够,要么内容贫乏,如记流水帐,要么语句不通,词义不明,别字频频,写作基础严重薄弱。

是什么原因使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也不愿意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千头万绪,一言难尽。

但主要是因为缺少生活的感悟,缺少生活积累与人文沉淀。

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作文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况,从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十分严重的厌烦心理。

而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作文教学耗时长,见效慢,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积累,加之没有与学生学情相适应的教材,一旦教师欲”春风拂水”,学生却”古井不波”时,作文教学便很容易陷入”僵持”阶段。

师生双方的惰性也成了学生的怕写作文的一大原因。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必要的指导,是克服学生怕写作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

兴趣始于写作之初。

不少同学一进入中学,感到非常新鲜,。

在与同学接触中,在与老师交往中,会有很多想法,甚至夜不能寐。

我们就应当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写下来。

让学生自由地写,让他们在写作中体验写作的快乐。

开始写作时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地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

尽可能做到让他们在易于动笔时动笔,在愿意表达时表达,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有句校园流行语:“小学生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

有句校园流行语:“小学生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有句校园流行语:“小学生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

”以前我一直无法理解学生的这种畏惧心理,直到我去年担任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才对他们给予同情。

回想到自己小时候何尝不是很他们一样呢。

经过日常教学的总结,害怕写作的同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学生知识面有限。

课内知识学习都困难更不用说课外的了。

课外读书较少,知识面相对狭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的词汇有限,在写作时往往辞不达意,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

2、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动手能力。

3、生活经历平淡,不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则无内容可写,乱编一通。

4、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命题作文一方面受到教师的范文的固定思维约事,另一方面完全搬照作文选。

看来,要想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要求学生从这四个方面努力去做:1、广泛阅读。

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蜜蜂不采花粉酿不成蜜。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见多识广,间接了解生活,吸收写作营养。

2、学会观察。

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得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例如:《观察日记》,《我的小制作—××》等。

3、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我校三年级不久前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并要求习作一篇。

结果:参加活动的和没参加的作文是两个不同等级。

由此可见丰富而真实的生活经历,才能写出真实感受。

《秋游》、《第一次学××》等。

4、勤写多练。

配合阅读课中学习的写作知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动手写作,如描写一个肖像、一副表情、一串动作、一段对话。

有课文作范文,生活中取材,难度不大,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因而兴趣浓,劲头大,积极性高。

我发现我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就经常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但要要求学生从这几方面入手,更要要求自己从这些方面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唯有民魂是 值得宝贵的, 唯有他发扬 起来,中国 才有真进步。

三月十八日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刘 半 农 & 赵 元 任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 民贼大试毒辣手,半天黄尘翻血花! 晚来城郭啼寒鸦,悲风带血吹! 地流赤血成血洼! 死者血中躺,伤者血中爬!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 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 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异种作爹妈! 愿枭其首藉其家! 死者今已矣, 生者肯放他?!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
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至于富有 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 ,因为叫苦没用 ,他便 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

——《革命时代的文学》

一、表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自我形象。 二、反复诉说。‚欲吐还吞,欲吞不得,吞 而复吐。‛ 三、把现实的悲剧与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 把勇士的牺牲与国民的觉醒连在一起,把眼 前的哀悼与严肃的思考连在一起,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 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 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 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 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有一种感情叫悲愤,有一种感情叫沉痛,有 一种心情叫无奈。

独在礼堂外徘徊
无话可说 只能如此
抒 情 特 点 :

淋漓鲜血眼前过, 呼吸艰难可奈何。
枯蕉无泪残荷衰,
秋坟夜雨鬼唱歌。
常热 望血 我为 同证 胞, 开励 慧奋 眼 勇 激 庸

残长 砥歌 吾当 家哭 邦, 进诉 文卑 明 劣 斥 凶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 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 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 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 亡。】

中学生“三怕”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学生“三怕”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学生“三怕”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当前,中学生怕什么?一则校园民谣恐怕能说明问题:“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这三者着实让学生头疼。

不要说学生有“三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这三样也颇感头疼,因为它们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想,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

中学生如何会产生“三怕”呢?怎样来应对?以下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做出的分析。

一、关于写作文(一)怕写作文的心理成因从小学阶段起,学生就学写作文,一直到高中毕业,大概要写出无数篇大大小小的作文。

然而会写作文的、愿意写作文的学生却少之又少。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偏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平时写作文是老师强制要求的,考场写作文那是无可奈何的。

作文教学可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理应受到师生的重视,但为何会落到这一地步——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想写呢?(1)学生方面。

一是没有东西可写。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材料积累得少。

而写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如果生活单调,积累太少,当然无话可说。

二是没有时间来写。

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可谓多矣,然而还是没有时间写作文。

课余时间被大量作业占领,做完数理化还要背英语,何来时间去凝心写作文、细思改作文?不要说作文了,就是看看语文都得用“边角料”时间。

三是缺少观察生活的能力。

有人说,校园生活不丰富,教室、宿舍加食堂,单调又枯燥。

实际上校园生活并不缺乏活力与美,学生缺乏的是感受生活的能力,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精彩。

平常不留心观察,不用心体会,对什么都漫不经心、无动于衷,这对写作文有百害而无一利。

(2)教师方面。

一是对作文重视不够。

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写作指导与写作训练,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偏重阅读教学,喜欢教阅读课文,对写作教学少有问津,觉得:教课文有说头,乐此不疲;教作文、改作文、评作文是件苦差事,出力不一定讨好。

这样久而久之,教师不愿讲,学生就不想写了。

二是对作文指导不力。

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但是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却与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

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老师教你写作新套路

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老师教你写作新套路

学⽣:⼀怕⽂⾔⽂,⼆怕周树⼈,三怕写作⽂。

⽼师教你写作新套路
都说,学⽣有三怕:⼀怕⽂⾔⽂,⼆怕周树⼈,三怕写作⽂。

其实⽂⾔⽂、鲁迅作品的理解都
有⼀定的规律。

但是作⽂千变万化,如何才能抓得住?
写作在语⽂课程中⼀直都是属于重点学习内容,作⽂的写作能⼒能够充分体现出同学们整体的
语⽂⽔平。

⼀篇优质的作⽂不仅能够为读者带来好的⼼情,更能够在语⽂的考试中获取得较⾼
的分数。

作⽂作为语⽂试卷中的压轴题型,并且考试分数占到了整张语⽂试卷的35%左右,所
以同学们在语⽂课程的学习中是必须要掌握作⽂的知识点内容,及各类作⽂的写作⽅法。

那么该如何提升⾃⼰的写作能⼒呢?当同学们进⼊初中之后,写作要求就要有⼀个⼤幅度的增
加。

不再像⼩学语⽂那般,只是将语句书写通顺,表达合意即可,初中作⽂要求的是同学们能
够熟练运⽤写作⼿法和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平的作⽂,才能在语⽂的考试中获得⾼分。

提升写作能⼒的⽅法:第⼀,通过阅读多进⾏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第⼆,掌握各类作⽂的写
作⽅法及写作技巧。

第三,练习写作,只有在不断的写作中才能更好地提升⾃⼰的写作能⼒。

因此,下⾯⽼师就分享⼀篇由⽼师精⼼整理的语⽂写作新套路,理归纳的初中语⽂作⽂写作技
巧及指导。

强⼤的写作⽅法和技巧值得每⼀位同学借鉴和学习。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过习题】(原卷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过习题】(原卷版)

《朝花夕拾》综合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所描绘的人物画卷中,有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有严谨而正直的藤野先生……B.《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书中提到衍太太的事有: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

D.《五猖会》中“我”没有完成背书任务,没能去看渴盼已久的迎神赛会。

2.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曾经教给我很多道理,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

”这其中包含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侧面说明儿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进一步说明封建教育内容脱离儿童的实际。

C.《五猖会》描写被父亲强迫背《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琐记》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日本的东京和仙台求学的经历。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书屋读书的情形,下面《朝花夕拾》的作品中,哪两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

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父亲的病》5.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虽粗鄙,却对“我”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出“孝”的艰难,说明“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中,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我”深感痛苦。

D.《琐记》中作者描述了新学与旧学的区别。

中学生“三怕”

中学生“三怕”

中学⽣“三怕”
中学⽣有三怕:⼀怕写作⽂,⼆怕⽂⾔⽂,三怕周树⼈!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天两天了,但情况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怕写作⽂。

学⽣为什么会惧怕写作⽂呢?我认为有这⼏个原因,第⼀,我们的学⽣所写的作⽂题⽬及其要求与我们的学⽣的理解能⼒相差甚远,学⽣难以会其意。

第⼆,改作⽂的要求。

作⽂要求有真情实感,我们学⽣写出了⾃⼰的真情实感,却得不到⽼师的认同,因为学⽣所写不合⽼师的“情感”要求。

学⽣只得套作,写不出好的作⽂。

我们要改进这⼀情况,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作者在⽇常教学中探索。

⼆怕⽂⾔⽂。

⽂⾔⽂是我国古典⽂化的集⼤成之所在,然⽽,他却让我们的学⽣望⽽⽣畏。

就只是因为他难翻译,难以理解。

仅此两点,就⾜以让我们的学⽣望⽽却步。

三怕周树⼈。

鲁迅是⼀代⽂学家,写出的作品⾃然要⽐常⼈要好⼀些,但我们中学⽣却⼜为什么会怕他呢?这要
从他的问章说,他的⽂章语⾔犀利,更重要得是还有写拗⼝难懂!还很难背!
作⽂本是锻炼我们的语⾔表达能⼒的,却成了学⽣们的⼼病;⽂⾔⽂本是我国⽂化之精粹,却让学⽣们望⽽⽣畏;⼀代⽂学家的作品,难倒众多学⼦!可悲!可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预学单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预学单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首那个有意思的故乡,寻找一个有意思的鲁迅学习目标:1、通过回首故乡的人、事、景、物,体会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明白故乡之于鲁迅的意义。

2、通过鲁迅先生用双重视角写作的用意,理解朝花之所以夕拾的原因,认识一个有意思的鲁迅。

重难点:1、通过回首故乡的人、事、景、物,体会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明白故乡之于鲁迅的意义。

2、通过鲁迅先生用双重视角写作的用意,理解朝花之所以夕拾的原因,认识一个有意思的鲁迅。

学习过程一、导入作者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1、周树人是谁?鲁迅,你是什么时候认识鲁迅先生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预设:冷静、深刻、严肃、理性过渡语: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像投枪,像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让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看了闻风丧胆。

林语堂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又或如先生自己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刚性)2、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怕鲁迅先生,我可以理解,可同学们为什么怕呢?学生:深奥、沉重、晦涩难懂、…二、导入《朝花夕拾》1、大家有没有读懂这本《朝花夕拾》呢?朝花夕拾何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朝花夕拾本意早晨的花到傍晚来拾取,用来比喻回忆以前美好的事儿。

2、是什么触发了他柔性的一面?你能从小引中找出答案吗?引出童年、故乡过渡语:贮满了思乡的蛊惑的蔬果,寄寓着童年温馨的记忆,屡屡打动鲁迅的心灵,勾起他的乡情乡思。

3、《朝花夕拾》这本书共有十个篇目,大家找找看,集中写童年故乡的比较有意思的有哪几篇?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五猖会》(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无常》(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以及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朝花夕拾》,去出示课题:回首那个有意思的故乡,寻找一个有意思的鲁迅三、回首有意思的故乡1、有意思是什么意思?(1)有趣、温馨、美丽、美好、热闹、快乐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填写表格回首〃有意思〃的故乡,寻找〃有意思〃的鲁迅那份热爱自然、向往 自由的童真童趣,读 来令人会心一笑,忍 俊不禁,想不到幼时 的先生也有这样孩子 气的一面,感觉我与 他的距离拉近了。

打开学生的嘴 学习语文,三难,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打开学生的嘴 学习语文,三难,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打开学生的嘴
学习语文,三难,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对于孩子写作文。

我也是施尽了各种办法。

收获不大。

今天我想先做一个综合活动吧。

现在没有早晚自己,留个作文,态度认真的学生能认真写,大多数人都会找个作文选一抄了知。

在课上的写作起码还是真实的。

不管怎么样,我得挤时间做一个综合活动,打开他们的金口。

第三节是我的课,学校进行传统诗文颂读,所以先进行了两首诗文的讲解。

然后演示我的课件,基本内容是母爱,我开始先找的是一些动物的图片,如企鹅爸爸孵化小宝宝的图,几个图片连在一起,让他们猜主题。

母爱他们一下猜出来了。

然后转到人,转到成功的母亲,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其间配上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课堂导入的很好。

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生活中母亲做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有的说生病时妈妈背着送医院,有的说跟妈妈吵架,有一个不学习的孩子说自己在家就是公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生病了,妈妈晚上12点带着他上医院,他还吐,妈妈又到姥姥家给做好吃的。

这是我没想到,孩子们说得都很好。

而且有的小女生还感动了,偷偷的哭了。

我没想到启发的如些好。

然后我见机行事,就让他们说说如何做到感恩,放上了〈感恩的心〉,他们真的在反思。

他们真的在认真的想。

这是我留作文之前做的,我先让他们说,然后让他们写,他们的写作也深入人心,真情实感。

这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

所以我想在写之前应先打开学生的嘴,才能找到生活中的源泉。

关于学生有三怕的优秀范文推荐_学生有三怕作文范文

关于学生有三怕的优秀范文推荐_学生有三怕作文范文

关于学生有三怕的优秀范文推荐_学生有三怕作文范文要问学生最怕什么,那肯定就是学习了,很多学生每天都为学习发愁,那么学生有哪三怕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学生有三怕的优秀内容吧。

学生有三怕作文内容1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

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

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sbquo;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sbquo;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

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鲁迅&#8219;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

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

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

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

怕鲁迅,就必定不能&sbquo;树人。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之安乎? ——《宋史·曾公亮传》
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 一是词义大多数已发生变化。 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 词义弱化

词义缩小 词义强化
今 义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
词的古意比较狭小,后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
古义:指长江 今义: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的河
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 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
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 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 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寓言传说:画蛇添足 邯郸学步 掩耳盗铃 囫囵吞枣 历史故事:投笔从戎 完璧归赵 唇亡齿寒 一鼓作气 闻鸡起舞 古人作品:舍生取义 春风得意 近水楼台 满城风雨 醉翁之意不在酒 群众创造:大海捞针 指桑骂槐 另起炉灶 大刀阔斧 外来文化:一尘不染 心花怒放 火中取栗 物竞天择 新生成语:白手起家 分秒必争 变废为宝
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主要包括:范围的缩小、义项的减少。
古义:泛指一切金属 今义:黄金 古义:气味 今义:臭味
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 饿
古义: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
今义:一般的肚子饿。
古义:强盗

今义:小偷、偷窃
古义:怨恨、痛恨

今义:抱怨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 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
筵席上的中国菜诚然大抵浓厚,然而并非国民的常食。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三怕”

“三怕”

“三怕”作者:祝涛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2期1992年至1996年,笔者曾教过几年高中语文,问学生语文学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他们直言不讳地告诉笔者: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到了二十年后的现在,每当和学生谈及这个话题时,他们依旧老调重弹,笔者不禁内心怵然:搞了这么多年的教改,这些困惑怎么就一点没能消除呢?事实上,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已极为重视这个问题:人教版教材中,共选编古诗词、古文115篇,师大版教材中共选编古诗词、古文也不下100篇,这些优秀篇目,若老师能按大纲要求施教,学生到高三毕业,阅读文言文的水平肯定能提高。

这方面王力老先生早有经验之谈,他说,若背诵《古文观止》中50篇古文,就可阅读文言文无障碍,背诵100篇古文,就可以写文言文。

何况是一百多篇呢?那为什么读得不少,反倒怕起来了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言文语境与当代中学生的语言产生了矛盾——言、文对立。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

“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后面的“文”指文体。

古人通过“文字化”加工,导致文言的晦涩和特殊的语法现象,再加之“五四”新文化运动像疾风扫落叶般把文言文赶下文化历史的舞台,给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造成了断层,这就给现代中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立起来一道高大屏障。

为了解除屏障,许多教师遵循传统的串讲方式将教学焦点集中于“言”,因为教师串讲的是口语化的语言,而文章本身是古文,这自然造成了口语化的语言与文字化的语言之间巨大的反差,也给中学生语言感官上造成一落千丈的反差,学生听课觉得索然无味,言不明则文不通,其结果越讲越糊涂。

也有部分教师主张淡化文言知识的灌输,将注意力转向“文”,倡导诵读、整体感知,其结果往往是囫囵吞枣,使得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贫乏。

这类教师无奈之下只得转向前者。

语文教师左右而求索,始终突破不了文言文教学的瓶颈——文言文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言、文关系究竟如何处理,成了多年来不可破解的大难题。

我们不怕“周树人”

我们不怕“周树人”

我们不怕“周树人”作者:韦飞琴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4期“听说有些地方的语文课本要删减鲁迅先生的文章了。

”“删了好,那么难读。

”“什么时候我们的也删就好了。

”“我倒觉得慢慢地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蛮有味道的。

”以上是几天前我无意中听到的学生们的谈话。

不得不承认,在这几个基础学科当中,语文科最不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当中就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可见对学生来说,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无怪他们谈到“删减”问题就兴奋。

但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会从中学语文课本上消失,也不该消失。

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只是写“人”的文章,它不只是反映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还反映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事实上,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也有了解的愿望,只是觉得文字上有些深奥不好理解罢了。

所以,语文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文章背后有较复杂的历史背景,二是鲁迅的文章内涵丰富且语言凝练含蓄。

这两点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仍用一般文章的教学法来教学鲁迅作品,恐怕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其实我在教学中也没有什么妙招,只是用了一些“土”方法,但很多学生都反映,经过我指导后再阅读,鲁迅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变得明朗起来了。

我的土方法就是:讲背景,读课文,找脉络,品语言。

讲背景。

既然鲁迅先生的文章有较复杂的背景,那么教学时就得先让学生了解背景。

但是有些教师讲背景时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交代上,似乎怕讲背景耗时过多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从而影响作品内容的教学。

我倒觉得不必拘泥于一般的教学法,背景讲得太简单,学生似懂非懂,肯定会影响学生对作品内容及思想的理解。

不如多费点时间讲清楚背景,以便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文章,更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在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就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上网或查找参考书来了解写作背景的。

专题02: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表达(原卷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湖北专用)

专题02: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表达(原卷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湖北专用)

专题02 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表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1.(2022·湖北襄阳·七年级期末)襄阳图书新馆以其独特的“智慧树”造型及大量藏书,吸引广大市民前往阅读。

珍藏版读者借书卡上,勾勒的是新馆建筑外形与我市市花紫薇的线条,尽显襄阳文化底色。

借此契机,学校将举行“花开烂漫季,读书正当时”综合性学习活动。

【拟写标语】(1)请根据划线句,补写出下半句。

用最美的时光去读书,在飘香的书页中游走,在先哲的思想里行吟。

于文字间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于经典中尝遍了世间的人生百味。

上半句:读诗书礼易悟书香境界下半句:【设计活动】(2)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形式一:举办“走进经典”演讲比赛形式二:举办“我与名著”征文大赛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书香】(3)请根据提示语进行好书推荐。

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生灵;读梁晓声的《患母情深》是献给无私奉献的母亲;读_______________是献给_______________。

【探究材料】(4)探究下列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大阅读时代更加提倡多读书,现今读书形式很多,电子书与纸质书基本上还是“摹本”与“原型”的关系。

“原型”的纸质书更能体现“书”的内涵,更能满足人的占有欲和拥有感,让人滋生出更多的对于书的热爱之情。

材料二:我们现在常说的“书香”一词,并非空穴来风。

用加了香料的墨汁、糯米调制的襁糊,书页中夹上香芸草,成书后再配以檀木书匣,这样印制的书,打开自有一股香味溢出。

这种墨香书韵,是电子书所没有的。

电子书虽然有着便捷阅读的优点,但一本书真正被吸纳,还是要翻来覆去地慢阅读,同时可能还需要及时写下阅读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在写作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不会审题。

拿到一个题目或材料,不知从何入手。

心灵感官的迟钝,人情世故的无知,对眼前火热生活的熟视无睹,对五彩缤纷大千世界的无动于衷,使他们不会写,不知写什么,没材料可写。

2.结构混乱。

不懂得布局谋篇,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

条理不清,思路混乱。

3..表达能力差。

因为受本地方言夹壮话的影响,作文病句多;基础差,用词不准确;不善于使用想象和联想,不会使用修辞,文章缺乏生动形象性,甚至为了凑数字,满篇废话。

4.立意不明。

文章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看完后不知所云。

这种作文往往是没想好就开始动笔写,写了些什么作者自己都不知道。

5.书写能力差。

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因为我们这里很多小学生毕业后都到城里读书,剩下的生源都不太理想,基础差,所以首先就表现在书写上。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为内容,通过一些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真话,抒真情。

其次,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如“如何审题”、“如何开头”、“如何布局谋篇”、“如何使文章的语言有文采”、“如何使题目出彩”等等,并做一些相应的训练。

第三,每周摘抄一篇美文,并写出推荐理由,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每周一篇周记,用于练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要有悲天悯人之心。

每周一篇读书笔记,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

第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
第五,。

每周交一篇练字作业,提高书写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