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翻供研究
浅析犯罪嫌疑人的翻供

浅析犯罪嫌疑人的翻供论文摘要近年来,在刑事案件中存在一定的犯罪嫌疑人翻供现象的案件,翻供成为了司法程序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研究犯罪嫌疑人翻供的特点、意义、原因,有利于找到应对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对策,从而减少翻供现象,避免浪费司法资源,维护司法公正。
论文关键词犯罪嫌疑人翻供侦查审判先看一起案例:犯罪嫌疑人甲在侦查阶段的前三次供述中基本上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但是自第四次供述开始一直到法院审理阶段,甲对自己前面的供述予以否认。
甲的前三次供述,供认自己在乙找到甲要求购买毒品时,甲随即联系丙要求其提供毒品300克,并将部分毒资打入丙指定的账户中,当丙将毒品交付于甲时,甲再将剩余的毒资当场以现金的方式支付给丙。
后在甲、丙进行第二次交易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并现场缴获毒品100克,第二次贩卖毒品的款项未支付给丙。
因为贩卖毒品犯罪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第一次交易的数量300克只有丙供述和甲的前三次供述能够相互印证,甲于是产生了侥幸心理,从第四次供述开始否认存在第一次毒品交易,说因为丙要购买房屋向甲借款,所以通过银行账户向丙汇了款项,并对第二次交易供述说不知到丙找甲是进行毒品交易,也不知道丙是带着毒品来找甲。
在刑事案件中,常常出现犯罪嫌疑人翻供的情形。
有的是在侦查阶段进行不一致的供述,有的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推翻在侦查阶段的供述,有的是在法院审理阶段当庭翻供,不一而足。
本文拟对犯罪嫌疑人的翻供问题进行探讨。
在刑事诉讼中,口供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证据之一,对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并处以刑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翻供是犯罪嫌疑人对原先口供的推翻代之以新的口供。
虽然犯罪嫌疑人翻供对维护司法公正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消极作用。
翻供往往会阻碍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误导侦查、审判,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严重的可能使犯罪嫌疑人逃过法律的制裁,造成司法不公正。
促使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有犯罪嫌疑人自己心理作用的引导,甚至可能是办案机关的失误给了犯罪嫌疑人翻供的机会。
翻供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翻供现象较为常见,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从翻供的法律后果入手,分析翻供的原因、表现及对案件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引言刑事诉讼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而被告人的供述是查明案件事实、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关键证据。
然而,在实际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翻供,导致案件审理出现困难。
因此,研究翻供的法律后果及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翻供的法律后果1. 影响案件审理进程翻供可能导致案件审理进程缓慢,甚至出现久拖不决的情况。
一方面,翻供使得原供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法官需要重新调查取证,对案件事实进行核实;另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原供述与现有证据存在矛盾,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以查明案件真相。
2. 影响案件审理结果翻供可能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出现偏差。
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原供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使得原供述无法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另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使得案件无法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3. 影响被告人权益翻供可能导致被告人权益受到侵害。
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被告人因无法提供真实供述而受到冤枉;另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被告人因无法证明自己无罪而受到刑事处罚。
4. 影响司法公信力翻供可能导致司法公信力受到损害。
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另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下降。
三、翻供的原因及表现1. 原因(1)被告人自身因素:如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足、对自身权利的认识模糊等。
(2)外部因素:如律师、家属、同监犯等人的影响。
(3)司法机关因素:如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存在瑕疵。
2. 表现(1)翻供内容:包括翻供供述内容、翻供供述时间、翻供供述方式等。
(2)翻供动机:包括自认罪、争取从轻处罚、逃避法律制裁等。
四、防范措施1. 加强法制教育对被告人进行法制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法律意识,减少翻供现象的发生。
公诉人应对翻供案件的对策研究

供 , 没有得 力旁 证证实 的情 况下 , 在 往往会 对 被告人
定罪量 刑带来 很 大 的难 度 , 至 会 影 响到 对 案 件 的 甚
作 者简 介 : 云 媛 (9 0 )女 , 东湛 江人 , 江 市 霞 山 区人 民检 察 院公 诉 科 检 察 员 , 事 公 诉 工 作 理 论 与 实践 研 究 。 吴 18一 , 广 湛 从
根本 目的 。因此 , 何正确 审查 犯罪嫌 疑人 、 如 被告 人
不决 , 客观上 为犯 罪嫌疑 人进 行 串供 、 翻供提 供 了时
间, 使犯 罪嫌 疑人 有充分 的 时间做 出有针 对性 、 目 有
的 的翻供计划 。而且 由于 时 过境 迁 , 定 犯 罪 嫌疑 认
人 犯 罪 的 某 些 证 据 无 法 补 齐 , 为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翻 也
供述 , 克服翻供 现 象 , 于正 确 适 用 法律 , 高 公诉 对 提
案件 的质量 和效率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
一
、
翻 供 多发 的 情 形 、 件 类 型及 翻 案 供 的表 现 形 式
供创造 了条件 。
翻供较 常 出现 于 以下 4类 案 件 当 中 : 是 强奸 一 案件 。 由于这 类 案件 往 往 直 接证 据 较 少 , 般情 况 一 下 只有 被告人 口供 和被 害 人 陈 述及 辅 助 证 据材 料 ,
而无 罪或罪 轻 的犯罪 嫌 疑 人 为 澄清 事 实 , 使 自己 不 被错 捕 、 判 , 迫切 地推 翻 自己原来 的供述 。 错 也 二是 翻供多 发于久 拖不 决 、 复退 查 的案件 中 。 反
案件 久拖不 决 的原 因有的是 由于“ ” “ 干扰 , 情 、权” 有 的是 因为检 察机 关 内部 对 罪 与 非 罪 、 罪轻 与罪 重认 识不统 一 , 法 律 政策 的理 解 不 一致 。而 案 件 久 拖 对
法学和心理学双重视角下的翻供问题研究

告 人在 审查 起诉 和审判 阶段 都会 翻供 , 希 望 案件事 人 、 被告人 惧怕 案件事 实 真相 被揭 露而受 到法律 惩 实 被正确 认定 、 自己不 被无 辜处 罚 。办案 人员 面对 罚 的一 种 心理 状 态 . 反 映 了犯 罪 嫌疑 人 、 被告 人 对 翻供 , 应 该认 真分 析 翻供 的原 因 . 看 是否 存 在刑 讯 将要 承受 不利后 果 的颐虑 和恐惧 。 犯 罪嫌疑人在 刚
实。 那么, 这种先不供后供的情形是否属于翻供? 从 案件 的客观事实 。因“ 以事实为根据 、 以法律为准 犯罪嫌疑人 、 被告 人 口供 的 内涵 出发 , 只要 是 对原 绳” 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 依据 该原 则的
先供 述的否 定或 推 翻 , 都 应属 于 翻供 。 也就是 说 , 翻 要求 , 办案 人 员应 当对 这些 “ 被 翻供 ” 的案 件事 实予 供 的概念有 广 义和狭 义之 分 . 广 义 的概 念指 推翻 原 以承认 . 查 明案 件 真 实情 况 , 保 障无 辜者 不 受刑 事 先供 述 的行为 , 即所谓 翻供 , 一般 是 指犯 罪嫌 疑 人 、 追诉 或有 罪者 轻罪 轻罚 . 实 现罪 责刑相 适应 。 被 告人 在 刑事 程 序 的各 个 阶段 之 间 或各 个 阶段 中
逼供的情形 , 一经发现调查核实 , 运用非法证据排 被公安机关 、检察机关宣布立案或采取强制措施 除 规 则将 之排 除 , 维 护犯 罪 嫌 疑人 、 被 告 人 的合 法 时 , 处于封闭状态 、 i 5 理 防线 准备 不 足 , 一般 能 如 权益, 防止冤 假错 案的 发生 。 实、 客 观地交 待 自己 的犯 罪事 实 。 但 在一段 时间后 . ( - - ) 翻供对案 件消 极不利 的方 面 犯罪 嫌 疑人 、 被 告 人 的思 想 开 始冷 静 下来 . 意识 到 翻供对案件 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推翻以往 自己的行为将 受 到法律 的制 裁 , 他 已拥 有 的一些东 所作的如实供述 , 给案件增加难度。 西如前途 、 职务 、 名誉 、 地位甚至家庭等可能会失 1 . 影响诉讼进程 , 降低诉讼效率 。在诉讼过程 去 。 自己还可能要“ 做 监牢 , 进铁 窗” . 财物将被 没 中。 由于犯罪嫌疑人 、 被告人翻供 , 否认 以前所作的 收 , 亲朋 好 友也 要 受 到影 响 等 . 因此便 不再 与公 安 供述 , 就会使诉讼陷人被动 . 延缓诉讼进程 , 重新调 司法机关合作 . 决定翻供 , 以求最后一博 , 于是在此
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翻供原因分析及对策

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翻供原因分析及对策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侦查阶段后期翻供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办案的十分严重的问题了。
自侦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与一般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不同,绝大多数是国家工作人员,当然,也有与国家工作人员涉嫌犯罪行为有关的人员,这些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有的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反侦查能力。
在近几年的办案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一些犯罪嫌疑人在立案前的突破时候和立案初的讯问时候,都能态度较好地交代自己所涉嫌的犯罪事实,但在以后的侦查过程中,甚至在审查起诉阶段,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常常翻供,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侦查和起诉的进程。
比如20XX年的孙某涉嫌受贿案、何某涉嫌受贿案、20XX年重庆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系列窝案、20XX年的李某涉嫌受贿案,等等。
由于犯罪嫌疑人及相关当事人的翻供,严重影响了案件侦查终结的时间和案值,也给以后的审查起诉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翻供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得不认真分析。
通过办案实践的剖析,我们认为自侦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翻供是由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所构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一、畏罪的心理。
犯罪嫌疑人在初查和立案突审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审讯和各种侦查手段、策略,心理防线极易崩溃,因而不得不做出如实的有罪供述。
但逃避罪责和企图减轻惩罚的心理是每一个犯罪嫌疑人所共有的,当案件进入后面的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思想冷静下来以后,面对即将承受的刑罚,便会千方百计编造谎言逃避惩罚。
如我院办理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涉嫌挪用公款一案,李某在初查突审阶段和立案的初期侦查阶段对其收受贿赂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但当案件进入到侦查阶段的后期和审查起诉环节,李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同时,也迫于家属的压力,在讯问当中对自己的行为矢口否认,妄图以此逃避打击。
二、侥幸的心理。
有的犯罪嫌疑人开始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但当案件进入新的侦查过程和新的诉讼阶段后,往往低估了承办人的办案水平,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能量,自认为有些证据检察机关不可能取得,或者认为有些证据已经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了改变,因而心存侥幸心理进行翻供。
嫌疑人翻供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嫌疑人的翻供行为往往会对案件的审理产生重大影响。
所谓翻供,即嫌疑人对其之前所作的陈述、供述或认罪情况进行否认或改变。
嫌疑人的翻供行为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嫌疑人翻供对案件审理的影响1. 影响证据效力嫌疑人的翻供可能导致之前所作的陈述、供述或认罪失去效力。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
一旦嫌疑人翻供,之前所作的陈述、供述或认罪可能被认定为虚假陈述,从而降低其在案件审理中的证明力。
2. 影响案件审理进度嫌疑人的翻供可能导致案件审理进度受到影响。
在审理过程中,法官需要重新审查案件证据,对嫌疑人进行讯问,甚至可能对嫌疑人进行重新侦查。
这些环节都会延长案件审理时间,增加司法成本。
3. 影响案件审理结果嫌疑人的翻供可能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发生变化。
在翻供情况下,法官需要重新审视案件证据,对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进行认定。
如果翻供导致证据不足以证明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可能最终导致嫌疑人被宣告无罪。
二、嫌疑人翻供的法律后果1. 翻供不构成犯罪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嫌疑人翻供本身并不构成犯罪。
嫌疑人有权对之前所作的陈述、供述或认罪进行否认或改变。
因此,嫌疑人翻供不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2. 翻供可能导致自证其罪虽然嫌疑人翻供不构成犯罪,但翻供行为可能导致自证其罪。
在翻供过程中,嫌疑人可能无意中透露出新的证据或线索,使得原本不足以证明其犯罪事实的证据变得足以定罪。
3. 翻供可能导致证人证言被质疑嫌疑人的翻供可能使证人证言受到质疑。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证人证言是证明嫌疑人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之一。
一旦嫌疑人翻供,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可能受到质疑,从而影响案件审理结果。
4. 翻供可能导致嫌疑人被重新侦查嫌疑人的翻供可能导致司法机关重新对其展开侦查。
在翻供情况下,司法机关可能认为嫌疑人存在新的犯罪事实或证据,从而重新对其进行侦查。
5. 翻供可能导致嫌疑人被重新起诉嫌疑人的翻供可能导致司法机关重新对其提起公诉。
诈骗案件嫌疑人(被告人)翻供问题研究

《 罪 研 究 》2 1 第 5期 犯 0 2年实 践 探 索 ( )庭 Nhomakorabea审 困境 二
在 S院 2 1 、2 1 年 的诈骗 翻供 案件 中 ,8 %的嫌 疑人在 庭 审阶段 依然拒 不供 认 , 0 0年 0 1 0 使 得公诉 人往 往面 临着 指控压 力 。
首先 是庭 审讯 问。诈骗翻 供 嫌疑 人在 已经 付 出翻供 成本 的前提 下 ,庭 审阶段 往往 依然
选 择不 认罪 ,或坚 持 既有辩 解 理 由、或提 出新 的辩 解 。相对 其他类 型 案件 的嫌 疑人来 说 ,
诈 骗案件 嫌 疑人 更加 “ 能言善 辩” ,在法 庭上 其经 常用 各种 理 由搪塞 公 诉人 发 问 。面对 嫌 疑
罪 8 1 ,案件 数量 占所有 翻供 案件 的 5%,合 同诈 骗罪 5 8人 ,案件数 量 占所有 翻 件 2人 3 件
供案件 的 3 %。1 件 翻供 案件 中各 罪名 所 占的 比例 情况 如下 ( 3 5 见表 一 ) :
从某一罪名案件 的翻供 比例来看 , 同诈骗罪 在所有诈骗案件 中翻供 比例最 高, 为 2%。 合 约 1
有效路 径 。
关键 词 :诈 骗 ;翻供 ; 困境 ;对 策
诈 骗犯罪 在我 国是 一个 罪名 的集 合体 ,主 要是指 通 过虚构 事 实或 隐瞒真 相 的方式 骗取
他 人较 大数额 财物 的犯 罪行 为 。由于此 类案 件往往 案情 复杂 ,迷 惑性 强 ,嫌疑人 ( 被告人 ) ① 一旦翻 供② ,将 会给 指控 犯罪 带来 不利 影响 。针对 诈骗 犯罪 较 易翻供 的特 点 ,本文 将从 司 法 实践 的角度 出发 ,通过 对 2 1 、2 1 00年 0 1年 s院 办理 的诈骗 案件进 行研 究 与归纳 ,分 析
应对翻供问题探讨

应对翻供问题探讨由此可见,允许合理翻供,既是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合法辩护权的需要,也是查清案件事实的需要。
所以,侦查、司法机关应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
既不能简单笼统地一概加以否定,也不能不顾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其它充分、确凿的证据来轻易肯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的原则,应成为侦查、司法人员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翻供是否有效的重要法律依据。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往往会出于不同的原因而翻供。
故而就产生翻供形式的多样性。
较常见的翻供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前一诉讼阶段作了供述,但在后一诉讼阶段作了翻供,翻供的动机往往是对前一诉讼阶段所作的事实认定和法律定性不服或不满,为求得对自己有利或更有利的事实和法律认定及相应的诉讼结果而翻供,这种翻供形式是最普遍的心理动因。
常见的形式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侦查阶段作了供述,但却在起诉阶段因不满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和对其行为的定性而翻供;也有的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一审阶段均作了供述。
但却在接到一审判决后开始翻供等。
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推翻前一次供述的部分内容,即只推翻原供述的部分事实。
但这里应注意区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推翻的原供述内容是有关案件的一般事实还是涉及案件的关键事实。
一般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是想抵赖,只是想就原记忆错误所作供述的部分内容加以调整,则往往只推翻原供述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事实;反之,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会推翻原供述的一些明显不应该有记忆错误的关键事实。
3、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推翻前一次供述的全部内容,称“彻底翻供”,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重新产生新的内容,该供述内容可能反映与原供述内容完全无关的案件事实,也可能是反映与原供述内容完全相悖的案件事实,但总体上往往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结果,即原供述所反映的案件事实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所彻底否定。
这种翻供的心理动机很复杂,但绝大多数是出于侥幸心理。
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以刑讯逼供为由翻供的原因及对策

20 年 7 1 07 月 日起施 行 的最高 人 民法院 、 最高 人 民检察 院 、 公安 部 、国家 安全部 、司法部 关 于办理 刑事 案件 排 除非 法证 据 若干 问题 的规 定和关 于 办理 死刑 案件 审查 判断证 据若 干 问题 的 规定 ( 以下简 称两个 规定 )确定 了非 法证 据 的排除规 则 ,为 刑 事 司法提供 了有 利保 障 。但 两个 规定在 侦查 、审查起 诉 阶段排 除非 法证据 方 面仍采 用概 括 陛规定 ,这 又 给在侦 查 和审查 起诉 阶段 如何适 用两 个规定 排 除非法 证据 , 固定合 法证据 形成 压力 。 在办 案实践 中 ,犯罪 嫌疑 人在 侦查 终结 后 的审查 起诉 阶段 ,往 往 以曾经受 到侦 查人 员刑 讯逼 供 为 由翻供 时有发 生 。 由于证据 规则 的粗疏 、侦 查讯 问缺 乏有 效监 督等 原 因 ,加 之办 案人 员对 以刑讯 逼供 为 由翻供 问题认 识 不一致 ,直接 影响 了审 查起 诉 、 提起公诉 和 审判 程序 的顺 利进行 。因此 对该 类翻 供 问题如 何应 对 一直是 个难 题 ,笔者 仅结合 办案 实践 谈谈个 人 观点 : 以刑讯 逼供 为 由翻 供 的特 点及原 因 在 审查起 诉 阶段 以刑讯 逼供 为 由翻 供 ,是指 犯罪嫌 疑人 推 翻其 先前 向侦 查人 员所作 的有 罪供 述 , 出无罪 或罪轻 的辩 解 。 提 出现这一 现 象的 原因在 于 :一方 面 ,不可 否认 的是 ,现 实 中确 实存 在个 别 侦查人 员违 反有 关严 禁刑 讯逼 供 的规定 ,在 个别 案 件 侦查 中违 法取 证 ;另 一方 面 ,有些 犯罪 嫌疑人 想 推 翻侦查 机 关之 前合 法取 得 的供述 ,以刑讯 逼供 为借 口的确是 一个 众所 周 知且 唾手 可得 的理 由 ,同时 在审 查起诉 中以刑 讯逼 供 为借 口, 不仅 没有 与 侦查机关 办 案人 员正 面对质 的压力 ,还 可 以凭借 侦 查机 关在 人们 心 中的某 些个 别负 面印 象博 取 同情 甚 至支 持 。这 些特 点决 定 了对犯 罪嫌 疑人 提 出的 以刑 讯 逼供 为理 由 的翻供 , 在 司法实践 中的确 为公 诉人 员带来 不少 困惑 。由于 犯罪 嫌疑人 口供 来源 的特殊 性决 定 其既 可能具 有真 实性 ,又可 能具 有虚假 性 。其特点 可概 括 四个 方 面的情 形 : ( )不存 在刑讯 逼供 ,也 没有 翻供依 据 的翻供 一 犯 罪事 实是 犯罪 嫌疑 人所 为 ,本来 不存 在刑 讯 逼供 ,也 不 存在 以往其 供述 是虚 假 的 ,只是犯 罪嫌 疑人 为逃 避罪 责 以受 到 刑 讯逼 供为 借 口 ,推 翻原来 有 罪供 述 ,分析 其 翻供 动机 ,主要 是 在侦 查 阶段希 望通 过认 罪供述 ,得到 司法 人员 同情 和被 害人
侦查阶段翻供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案件的成功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出现翻供现象,即对先前陈述的内容进行更改。
翻供行为对案件审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侦查阶段翻供的法律后果。
二、侦查阶段翻供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对侦查机关提出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和辩解,有权要求侦查机关对证据进行核实。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机关提出的犯罪事实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申诉、控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侦查机关应当对翻供的原因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进行侦查实验、鉴定。
”三、侦查阶段翻供的法律后果1.证据效力受到影响犯罪嫌疑人翻供可能导致其先前陈述的证据效力受到质疑。
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通常将犯罪嫌疑人供述作为案件证据的重要来源。
若犯罪嫌疑人翻供,则可能导致先前供述的证据效力降低,甚至被排除。
2.案件审理难度增加翻供行为可能导致案件审理难度增加。
一方面,法官需要重新审视案件证据,判断翻供是否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翻供可能导致案件审理时间延长,增加诉讼成本。
3.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犯罪嫌疑人翻供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
在翻供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会提出新的证据或陈述,对案件事实产生新的影响。
若法官未能充分审查这些新证据,可能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出现偏差。
4.可能引发再审程序若犯罪嫌疑人翻供后,原审法院认为其陈述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可以启动再审程序。
再审程序将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对翻供行为进行调查核实。
5.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犯罪嫌疑人翻供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若翻供行为构成虚假陈述,犯罪嫌疑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若翻供行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犯罪嫌疑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
四、应对侦查阶段翻供的法律策略1.加强侦查取证工作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应加强取证工作,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合法性。
翻供问题研究

为” [ (・∞ 还有 的认 为 , 翻供 的定 义 应 当是 指 。] n ) “ 犯罪 嫌疑 人 、 被告 人 在 接 受 讯 问 时 以某 种 借 口或 正 当理 由推 翻原 已供 认 的 部 分 、 部 犯 罪 及重 罪 全
述 抑 或 包括 原有辩 解 在 内 , 在 歧义 , 第 三种 观 存 除
近些 年来 , 犯罪 嫌疑 人 、 被告 人 在刑 事诉 讼 中
翻供 的 案例 明 显 增 多 并 呈 复 杂 化 趋 势 。据 统 计 ,
有 的地方 被 告人 与证 人 当庭 供证 矛 盾 的 比率高 达 7 % 以上 oI因此 , 究 翻供 是 刑事 司 法实 践 的迫 0 t J 研
或 者 提 出新 的辩解 的行 为 。 J ”7
限于辩 解 。另 一 方 面 , 们 都 仅 从 动 态 特 征 上 把 它
翻供 定 义成 “ 为 ” 而 未义 为 “ 据 ” 证 。
上 述观 点揭 示 了 翻供 的部 分 内 涵 和 特 征 : 首
[ 收稿 日期 ]20 —0 —1 02 4 6 [ 作者简介 ]顾永景 (9 1 6
)男 , , 江苏射 阳人 , 盐城师范学院政史系讲师 , 主要从事刑事法学 研究 。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3期 20 12年 8月 3
Ju a o acegT范 学r C lg人 文 社n i 学 版c l c ne) or l f nh城 ece ol ( H m 会 e S ) i cs n Y 盐 n 师 ah 院 学 报 e u ai科 s e ( ts& o S e i a
然注 意 到 翻供 的时 间范 围 , 前 者失 之粗 疏 , 但 后者 失之琐 细, 余 三种观点 均未涉及 翻供的时限。 其 此 外 , 五种 观点 还涉 及 翻供 的理 由 , 四种 观点 第 另
翻供原因及对策论文

论翻供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翻供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的司法活动,不利于人权的保障及司法公正的实现,通过对翻供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沉默权,扩大律师的程序参与程度,加强监管等途径,可以达到预防或减少翻供现象的目的。
关键词:翻供;控制;人权;公正一、什么是翻供翻供,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定或改变先前所作的犯罪供述或辩解的行为。
在刑事诉讼中,翻供在侦查、起诉、法庭审理等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翻供以原供的存在为前提,主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内容是针对原供所作的供述或辩解,可能会涉及到定罪量刑的情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证据的一种,若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辩护权,包括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其中自行辩护权的行使贯穿于刑事诉讼各个阶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不论以何种理由、基于什么原因而推翻自己曾经作出的有罪、罪重的供述,均应当被视为行使辩护权。
但根据惩罚与犯罪性质、社会危害性、认罪悔罪态度等相适应的法律精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当行使(滥用)辩护权情况下,应当承担作虚假陈述、妨害诉讼进行的不利法律后果。
二、翻供产生的主要原因(一)主观方面的原因1.基于畏罪心理引发翻供行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特别是在被拘押、审讯后由于所处恶劣环境的影响,摄于刑罚的威慑力,害怕一旦被定罪后,长期人身自由的丧失以及前途命运从此的改变,又或者看到别的犯罪嫌疑人陆续被判重罪,而产生孤立无助、惶恐不安的心理。
在这恐惧被定罪的心理的影响下,犯罪人希望逃避刑罚而进行了推翻先前所作的供述和辩解的行为。
2.基于侥幸心理引发翻供行为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刚开始时常常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司法机关未必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犯罪,所以铤而走险,在被审讯的时候,三箴其口,隐瞒罪行或者左右而言其他,以期能够脱罪而不受刑法处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对刑事审判的影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对刑事审判的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是刑事审判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对刑事审判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翻供的定义及其影响翻供是指在刑事审判中,原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后来改变了自己的供述,否认了自己的罪行或指控别人犯罪的行为。
翻供行为对刑事审判有着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扰乱法庭秩序:翻供者的出现会导致法庭秩序混乱,容易导致庭审进展受挫,从而延长了审判的时间。
2. 影响证据的可信度:翻供者的供述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容易让人对案件的真相产生怀疑。
3. 延长审判时间:翻供者的出现需要重新收集、调查证据;同时,翻供也需要重新审查之前的证据,这些操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影响社会舆论:翻供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它往往会被媒体广泛报道,造成社会公众的误解和不满。
二、翻供的原因翻供往往是由某些原因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受到威胁:翻供者可能受到家庭成员、帮派组织甚至警察的恐吓威胁,从而不得不翻供。
2. 受到利诱:翻供者可能会得到从轻判决或者免罪金等好处,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翻供。
3. 内心矛盾:有些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进行供述时,会因为内心的矛盾而改变自己的供述。
4. 受到审讯压力:有些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受到审讯的压力,比如威逼利诱、长时间的审讯等,导致改变自己的供述。
三、法律的对翻供的制度翻供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会对刑事审判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现行的法律对翻供的行为有着明确的制度规定。
1. 翻供者的证言不可作为定罪的有力证据。
2. 法律明确规定,对于翻供者而言,改口供的效力是有限的。
即如果被告人已经投案自首,或者被抓现行,即使后来出现了翻供,也不会影响定罪。
3. 法律还规定,对于被胁迫、被威胁、被利诱的翻供者,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被豁免责任。
4. 对于有翻供嫌疑的案件,法院应当积极地调查真相,排查假证等,保证案件能够公正、公平地审理。
浅谈被告人“翻供”及其法律规制

浅谈被告人“翻供”及其法律规制[摘要]所谓被告人“翻供”,是指被告人在前一诉讼环节已经全部承认或者部分承认于己不利的犯罪事实,在后一诉讼环节中又予以否认的现象。
“翻供”对被告人而言是一种权利,但是对公诉人而言却是指控证据发生重大变化。
这种出其不意的变化足以打乱公诉人的指控计划和法庭的整体安排,加上立法本身的不健全,无论是公诉人还是法庭都缺少可资利用的制度手段,遂使这种现象演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关键词]被告人;翻供;侦查;缺陷一、被告人“翻供”的相关理论问题翻供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只要不是由于制度缺陷而人为地增加翻供率,翻供也算是一种正常现象。
本文主要从英美证据理论出发阐述与被告人“翻供”相关的理论问题。
“翻供”意味着被告人就主要犯罪事实前后作过至少两次陈述,后一陈述由被告人在公开的法庭上作出,其证据地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
前一陈述是被告人(当时身份为犯罪嫌疑人)针对侦查主体的讯问作出的,其表现形式是讯问笔录或由犯罪嫌疑人签名或盖章的供述。
在英美国家,以讯问笔录或者供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罪陈述要取得合法证据的身份,必须要越过两个制度性门槛:第一个门槛是传闻规则。
[1]传闻规则要求亲身感知了案件事实的人必须当庭提供证言,否则应当予以排除。
根据该规则,亲身感知了案件事实的人在法庭外所作的书面供述构成传闻,不能在法庭上作为指控证据使用。
但是,法庭外的书面供述却极其特殊:从内容上看,书面供述显然损害的是陈述者自身的利益,英国普通法认为正常人一般不会作对自己不利的陈述,除非陈述的是事实,因此这种陈述的可靠性是值得信赖的;从诉讼权利的角度看,被告人本人即为原陈述人,因此不涉及交叉询问权的问题。
第二个门槛是口供任意性规则。
因为书面口供之所以能够成为传闻规则的例外,是考虑到陈述人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陈述很可能是基于讲真话的动机,但是也有一种现实的危险足以摧毁这种理论:如果被告人的供述并非基于此种动机,而是威胁、恐惧、不现实的许诺等等不正当手段的结果,那么口供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
以刑讯逼供为由的翻供问题探讨

2 . 控 方证 明 不存 在 刑 讯 逼 供 : 举 证 责 任 倒 置
、
刑讯 逼供 的举 证 责 任
刑讯逼供是指 国家司法 工作 人员 对犯罪嫌 疑人 、 被告 人使 用 肉刑 、 变相使用 肉刑或对其进 行精神折磨 以逼取 口供 的非人 道行 为 。这是一种有违人权 的取证 方法 , 是一项令 世界各 国司法界 头
处理等 。这 些具体规 定有 助于 帮助 法官 统 一裁 判 , 实现 法律 的公 平公 正 。本 文将 结合现 行刑事 诉讼 法和 两 个证 据规 定 来探 讨 两 个 问题 : 刑
讯逼供 的举证 责任 与 以刑 讯逼供 为 由的翻供 审 查判断 问题 。 【 关键词 】 刑讯 逼供 ; 举证 ; 翻供
了两个证 据规 定的 相关规 定 , 并 明确 规 定 了采 用刑 讯逼 供 等 非法 方 法 搜 集证据 的排 除程序 , 包括 程序 的启动 , 法庭 的审查 , 证 明责任 , 法庭 的
在刑事诉讼 中. 举证责任 由公诉方或 自诉人承 担, 这并 不意 味 着被告 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承担任何举证 责任 。 刑诉法第五 十六条规定 : “ 当事人及 其辩护人 、 诉讼代 理人 有 权 申请人 民法 院对 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 法予 以排 除。申请 排 除以非 法方法收集 的证 据的 , 应 当提供相 关线索或者 材料 。 ” 被 告 人等提 出被告 人审判前供述是 非法取得 的, 法庭应 当要求 其提供 涉嫌非法取证 的人员 、 时间 、 地点 、 方式和 内容等相关线索或材料 , 这并不表 明刑讯 逼供的证 明责任 属于被告方 , 被告方 只需 要提供 证明非法行为存 在的讯息 , 这时被告方 的证 明不必达 到证 据确实 充分或者排除合理怀疑 的标准, 而只要 能够证 明存在 刑讯 逼供 的
浅析被告人翻供、证人翻证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被告⼈翻供、证⼈翻证的原因及对策 翻供,顾名思义,就是指犯罪嫌疑⼈、被告⼈推翻、改变原来所作的认罪供述的⾏为总称。
下⾯由店铺为你介绍被告⼈翻供、证⼈翻证的相关法律知识。
浅析被告⼈翻供、证⼈翻证的原因及对策 ⼀、被告⼈翻供、证⼈翻证的原因 被告⼈供述和证⼈证⾔都属⾔词证据,都有明确的意思表⽰,所表述的案件事实能使办案⼈员很容易了解。
特别是⾃⼰⽿闻⽬睹案件事实⽽且⼜能如实陈述的⼈提供的⾔词证据,更具有较强的证明⼒。
但是由于它们的形成是经过⼈的陈述形式表达出来的,其形成必须经过反映(感受)、储存(记忆)、再现(陈述)的过程,由于中间介⼊了⼈为的因素,因此其客观性常常受到陈述者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被告⼈翻供的原因 1、畏罪⼼理的存在⽽产⽣对法庭的抗拒 由于被告⼈对⾃⼰的犯罪⾏为是最清楚的,所以其供述可能是最真实、最全⾯、最具体的证据之⼀。
但是由于案件的处理结果与被告⼈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其⼝供的真实成分与虚假成分常常是并存的。
司法实践中,在侦查阶段由于被告⼈刚被采取强制措施,⼼理防线准备不⾜,并且刚到⼀个新的环境,⼀般都能如实、客观地交代⾃⼰的犯罪事实。
但被羁押⼀段时间后,往往因害怕如实交代⽽被判以重刑,此时便不想再与执法机关合作,妄图通过翻供作最后⼀搏,于是在开庭审理时⼀反常态,以达到轻供轻判,不供不判的⽬的。
这样他们就会有意避重就轻,如将故意杀⼈⾏为说成是“由于不⼩⼼⽽失⼿”的过失杀⼈⾏为,将故意伤害⾏为辩解成“误伤”或“正当防卫”⾏为等等。
其最终的⽬的,就是为了减轻罪责、逃避惩罚,选择对⾃⼰最有利的结果取向。
2、侥幸⼼理的影响致使当庭翻供 侥幸是指企图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免去不幸的情绪体验。
侥幸⼼理是被告⼈为逃避法律追究⽽具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为的⼼理过程。
翻供是被告⼈侥幸⼼理的⼀种表现形式。
通常被告⼈归案后都能如实交代⾃⼰的犯罪事实,但后来考虑到⾃⼰犯罪事实所涉及到的⼀些物证没被提取或赃物没有被追回,加上⼜缺乏必要的⼈证,就以为司法机关没有真正掌握其有罪的证据,便产⽣了侥幸⼼理,反正不承认就⽆法定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对刑事审判的影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对刑事审判的影响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审判过程中翻供的情况较为常见。
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改变了之前的陈述或供述,通常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或获得更轻的刑罚。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对刑事审判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证据的可信度、公正审判原则的遵守、真相的查清和判决的公正性都提出了挑战。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会对证据的可信度产生不利影响。
在刑事审判中,法院通常通过证据来确定事实,进而做出判决。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反复改变供述,法院就很难判断他们的陈述是否可信。
翻供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受到外部压力或威胁的结果。
法院需要评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犯罪动机、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与其他证据是否相符,来确定是否接受他们的新陈述。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也对公正审判原则的遵守提出了挑战。
公正审判原则要求法院在审判中公正、公正地对待各方当事人,并根据证据作出公正判决。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会导致法庭被迫重新评估证据和重新审查相关案件的基本事实,这可能导致审判过程的延迟和混乱。
同样重要的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也可能导致对其他相关证人和物证的再度调查,增加了办案人员和法院的工作量和成本。
有效辩护背景下的侦查阶段翻供问题探讨

在 侦查 阶段 , 罪 嫌 疑人 随着 案 件 侦 破 的进 程 , 往 会 根 据 所 获 得 的外 界 信 息 不 断 进 行 利 犯 往 益 取 向的调 整 , 者是 缄 默不 语 , 者 是 时供 时 翻 。 个 期 间能 够 导致 翻供 的外在 因素 不确 定且 或 或 这 突 变性 较 强 , 有很 大 的 或然 性 。具 体 原 因 则 是 多方 面 的 , 出于 畏 罪 心理 、 于侥 幸 心 理 等 主 具 如 出 动 翻供 , 以及 刑 讯逼 供 、 供 和指 供 等受 制 翻 供 【。 中 , 讯 逼 供是 重 要 原 因 之一 。 诱 “其 刑 自秦 汉 开始 ,
国 19 年 《 事诉 讼法 ) 6 到 新《 师法 》 96 刑 9条 律 的颁 布 , 是辩 护 权 不 断发 展 的结 果 ,9 8 1 月5 正 19 年 0 日 签 署加 入《 民权 利和 政治 权 利 国际 公 约》 得 新修 改 的刑 诉 法 面 临修 改 。 公 使 随着 国 家对 被追诉 者
一
切 可 能 的手 段 为 自己辩 护 [。就 刑 事 司法 制 度 而 言 。 2 1 中外 法 制 史上 都 曾经 有过 被 追诉 人 的 诉
讼 权利 没 有 任何 保 障 的司 法专 横 及黑 暗 时 期 。 代 意义 上 的刑 事 辩 护是 近 代 资产 阶级 革命 发 展 现
的产 物 。 护权 则 经 历 了从 弱小 到 强盛 , 先 介入 审 判 阶段 再 逐渐 扩 张至 侦 查 阶段 的过 程 。 我 辩 从 从
来制 约那 些 过 度膨 胀 的侦 查 机关 的权 力 。这就 需 要律 师 在侦 查 阶段 对 犯 罪嫌 疑 人 提供 实 质 、 有 效 的帮 助 。在政 治 宽 和的 同家里 , 个人 , 一 即使 是最 卑 微 的公 民的生 命 也应 当受 到尊重 。他 的荣
侵财案件犯罪嫌疑人翻供的侦查对策

名侦查人员 , 在侦查 环节 中要换位思考 , 超前预
测, 设计 出应 对嫌 疑人 E后 可 能 翻供 的各 种行 之 有 t 效 的措施 、 策 , 实 提 高侵 财 案 件 的 质量 , 力 使 对 切 努 这类 案件 立得 下 、 捕得 牢 、 得 出 、 诉 判得 了。
一
、
做 好思 想教 育 。 消嫌疑 人翻供 的想法 打
疑人 日后 可 能翻 供 的具体 情形设 计 出相应 的侦 查对 策 , 以切 实提 高侵 财案件 的 办案 质量 。 关键 词 : 财案件 ; 侵 翻供 ; 三堵 四牢 ; 生证据 再
中图分类号 : D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0 39 (00 0 04 0 97 09— 12 2 1 )1— 03— 3
侵 财案件 犯罪 嫌疑人 翻供 的侦 查对 策
宋海 军
( 南公安 高等 专科 学校 , 河 河南 郑 州 400 ) 50 2
摘
要 : 供作 为犯 罪嫌疑人 或被 告人 逃避 法律 制 裁的 常见 表现 形 式 , 常会 导致 案 情复 杂 化 , 翻 常 尤其 是
在侵 财和 职务犯 罪案件 中表现得 更 为 突 出。对 此 , 查人 员要 做 到换 位 思考 , 前预 测 , 对侵 财 型犯 罪 嫌 侦 超 针
其合法的权益 , 关心其健康状况 , 使嫌疑人切实感受 到现代司法的人性 、 理性和文明, 使嫌疑人不仅从办 案人员的态度和办案方式上找不到翻供 的理由, 而 且从 内心 深处 真正悔 悟 , 罪服 法 。 认
2 讲究 思想 教 育 的 客观 性 、 面 性 、 . 全 艺术 性 , 增 强教 育 的效 果 。对 嫌 疑人 进 行 思想 教 育 的 目的 , 就 是促其 转变 消极 思想 为积 极 思想 , 端正 其 认 罪 的态 度 。要 达 到 这一 目的 , 切忌 老 套路 , 避 公式 化 、 力 死 板化 , 而要根 据嫌 疑 人 的个 性 心 理 、 知识 水 平 、 会 社 经 验 、 行轻 重等 情 况 , 罪 以客观 地 、 针 对性 地 采 取 有 灵 活多 样 、 生动活 泼甚 至有艺 术性 的思想 教育 方式 、 方 法 , 动其 心 、 其灵 魂 。 因此 , 犯罪 嫌 疑人 开 打 触 对 展 思想教 育 , 不仅要 讲 清 坦 白可 以依 法 得 到从 轻 处 理, 还应 当讲 明犯罪 必须 承担 的法律 责任 , 其 心理 使 上产 生负 罪感 ; 不仅 要讲清 口供 对认定 犯罪 的作用 ,
应对翻供问题探讨_翻供什么意思

应对翻供问题探讨_翻供什么意思所谓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推翻其向侦查或司法机关所作的供述。
翻供,在司法实践中并不鲜见,而且从目前情况看,此现象有上升的趋势。
它是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口供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的。
翻供就其本身而言,仍属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口供的一种表现形式。
翻供现象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记忆原因而改变原有供述的内容,也有可能出于侥幸心理和抵赖动机而推翻原有的供述内容,还有可能是原有口供是在刑讯逼供、诱供、指供条件下产生,之后又加以翻供。
但无论如何其目的往往比较一致,即通过翻供来否定原有对自己不利或不是很有利的口供,并提出对自己的有利或更有利的供述。
作为一种口供的表现形式,翻供本身并没有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禁止,主要就是充分考虑到形成翻供的原因往往不仅限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抵赖动机。
翻供是否能够成立,其条件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口供作为一种证据的有效条件是一致的,即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客观相关性、程序合法性。
只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翻供出于充分、确凿的案件事实,则翻供的内容可以成为有效的定案根据。
由此可见,允许合理翻供,既是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合法辩护权的需要,也是查清案件事实的需要。
所以,侦查、司法机关应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
既不能简单笼统地一概加以否定,也不能不顾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其它充分、确凿的证据来轻易肯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翻供。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的原则,应成为侦查、司法人员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翻供是否有效的重要法律依据。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往往会出于不同的原因而翻供。
故而就产生翻供形式的多样性。
较常见的翻供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前一诉讼阶段作了供述,但在后一诉讼阶段作了翻供,翻供的动机往往是对前一诉讼阶段所作的事实认定和法律定性不服或不满,为求得对自己有利或更有利的事实和法律认定及相应的诉讼结果而翻供,这种翻供形式是最普遍的心理动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嫌疑人翻供研究【摘要】翻供是口供的一种,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判决确定前,推翻原有供述和辩解的一部或者全部,而作出的新的供述和辩解。
同时,它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特殊手段。
翻供对刑事诉讼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
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翻供。
本文在对翻供的概念进行疏理和厘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翻供的特征、作用、预防、对策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翻供等问题。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翻供;刑事诉讼Study suspects estoppelLi jin[Abstract] Estoppel is a statement refers to the suspect, the defendant identified in the ruling before the overthrow of the original statement and one or all of the excuse, and make a new statement and excus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suspect, the defendant the right to exercise special means of defense. Estoppel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we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take seriously the estoppel.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estoppel rationale sparse and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stoppel, the role of prevention, response and how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issue of estoppel and so on.[Key words] Criminal suspects; estoppel; criminal近些年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翻供的案例明显增多并呈复杂化趋势。
据统计,有的地方被告人与证人当庭供证矛盾的比率高达70%以上。
[1]因此,研究翻供是刑事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本文拟对翻供的概念、特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翻供等问题予以探讨。
一、翻供的概念一般认为,翻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推翻自己以前供认的话”。
[2]翻供是相对于原供而言的,是对原供的推翻。
但对翻供的概念如何定义,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
[3.4.5.6.7]观点揭示了翻供的部分内涵和特征:首先,翻供的主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此,五种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其次,翻供的前提条件是有原供存在,不过,对被推翻的原供是否仅限于原有供述抑或包括原有辩解在内,存在歧义,除第三种观点认为原供既包含原有供述也包括原有辩解以外,另四种观点均认为被推翻的仅限于原有供述;再次,第二和第五两种观点明确翻供的范围是原供的一部或者全部,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原有陈述才算翻供,另三种观点都没有涉及翻供的范围问题;最后,第一和第五种观点虽然注意到翻供的时间范围,但前者失之粗疏,后者失之琐细,其余三种观点均未涉及翻供的时限。
此外,第五种观点还涉及翻供的理由,另四种观点则均未涉及。
我个人认为,五种观点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翻供的特征,但各自的内涵并不相同,外延也并不相等,表明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者不足。
除了上述歧义以外,它们共同的缺陷主要是没有直接揭示翻供后的内容和法律性质。
一方面,对翻供后的内容是否仅限于新的辩解、是否包括新的供述在内,存在分歧。
前三种观点均含糊其词,第四种观点认为翻供可以表现为新供述,也可以表现为新辩解,第五种观点则认为翻供仅仅限于辩解。
另一方面,它们都仅从动态特征上把翻供定义成“行为”,而未能从静态特征上把它定义为“证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既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也允许其推翻原供,作出新的供述和辩解。
而且,“不论是其原供,还是现在的翻供,都是其口供中的一种。
”因此,翻供和口供一样,应当是一个证据概念。
同时,翻供的定义应当明确主体、条件、范围、时限及其内容与法律性质等要素,它们对翻供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规定,共同揭示翻供的基本特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判决确定前,推翻原有供述和辩解的一部或者全部,重新作出的供述和辩解。
二、翻供的特征为了阐明翻供的概念,下面对其特征作进一步分析。
(一)翻供的主体被刑事立案且处于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受追究的人是犯罪嫌疑人,在刑事审判阶段受追究的人是被告人。
他们都是受刑事追究的人,都可以成为翻供的主体。
没有被刑事立案和追究的人不能成为翻供主体。
例如,在政纪部门审查期间承认犯罪事实,事后又不承认的,就不属于翻供。
已经被刑事追究或者被终止刑事追究的人也不能成为翻供主体。
例如,被判决确定的罪犯、被起诉人即使推翻原供,也不属于翻供。
(二)翻供的条件首先,不但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犯罪事实已经作了供述和辩解,而且还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原供已经被司法人员以合法的形式予以固定,可以是讯问笔录,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亲笔书写的供词。
据此,下列情形一般不属于翻供:在立案前的一般调查、审查或者初查时作有罪陈述,立案后又否定的;在被提起自诉前承认犯罪事实,被提起自诉后又不承认的;在侦查期间供述犯罪事实后,拒绝在讯问笔录上签字的;在被当作另案证人询问时陈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在被立案追究后又否认的。
其次,被推翻的原供应当既包括供述,也包括辩解。
理由有二:一方面,供述和辩解本身密不可分,二者往往是一个整体,共同组成口供的内容,成为法定证据的一种;另一方面,辩解可分为罪轻的辩解和无罪的辩解,而罪轻的辩解又是相对的,它既是辩解,同时也是供述。
(三)翻供的范围翻供可以是原供的一部或者全部,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盘否定原供,作出截然相反的供述和辩解;或推翻一部分原供,同时承认一部分原供,使新旧口供一部分重叠,另一部分矛盾;或者时供时翻,屡供屡翻。
翻供突出地体现了口供的反复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原供才算是翻供?笔者认为,应当对定罪情节或者量刑情节作实质性的变更,从而有可能(但不是必然地)影响定罪量刑。
(四)翻供的时限包括翻供的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如前所述,翻供是以原供存在为其前提条件的,因而翻供的开始时间是不言而喻的,即应当在原供形成之后,否则,便无供可翻。
因此,关键是明确翻供的终止时间。
笔者认为,翻供的终止时间应当限定在裁判确定以前,包括一审、二审和死刑复核裁判生效以前。
已决罪犯为推翻已经生效的裁判而改变原有口供的,再审被告人在再审程序中推翻原供的,均不属于翻供而是翻案。
可见,上述第一和第五种观点认为翻供发生在“审讯时”或者“在接受讯问时”,基本正确但并不准确,精确地说,翻供只能发生在原供形成以后裁判确定或者生效以前。
(五)翻供的内容和法律性质翻供的内容一般应当包括供述和辩解两个方面,与被推翻的原供既包括供述也包括辩解的理由一样,既是基于供述和辩解的整体性考虑,也是出于供述和辩解的相对性考虑。
但作为例外,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全面翻供并作无罪辩解的情况下,翻供一般仅仅表现为辩解。
另外,在共同犯罪人的事后辩解中,“揭发举报他人犯罪行为的陈述,也叫攀供”,[8]也是翻供的内容之一。
至于翻供的法律性质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分析,从动态上看,翻供既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如实回答”义务的具体体现,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行为,是其行使辩护权的特殊手段;从静态上看,翻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作的新的供述和辩解,是口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掌握静态的翻供概念,必须从分析动态的翻供行为入手。
此外,翻供的特征也表现在翻供的作用等其他方面。
三、翻供的作用对于翻供作用的认识,目前尚存在不足。
主要是:重原供,轻翻供,不适当地夸大原供的积极作用,片面强调翻供的消极作用,甚至将翻供与原供对立,认为“翻供不是好事”。
[7]司法实践中,片面夸大口供的作用和过分依赖口供定案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而对于客观存在且日益增多的翻供问题,许多司法人员却感到害怕、厌恶以至于采用非法手段禁止翻供。
其实,从总体上说,翻供增多反映了社会进步。
当然,翻供也是口供,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夸大某一个方面或者忽视另一个方面都是不对的。
一般认为,口供的积极作用有二:“一是印证作用,即与案件中的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从而确认案件事实;二是引导作用,即引导出为侦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尚未掌握的新的事实和新的证据。
”[9]口供的消极作用主要是误导侦查、起诉和审判,阻却诉讼程序,造成司法资源浪费。
翻供又是特殊的口供,除具有上述作用以外,还有特殊的作用。
四、预防和减少翻供的几点措施(一)进一步加强证据意识,提高侦查技术水平转变主要依靠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稳定性定案的观念,加大对侦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注重收集口供以外的其它证据,使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形成紧密的证据链,并及时合理的固定保全证据,切实做到证据确实充分,在确实充分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自然不敢翻供。
(二)在侦查阶段采取录音、录像、固定口供的方法录音带、录像带随诉讼程序到公诉机关、法庭,检察官、法官要注意观察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机关接受讯问时供述的神态、语气、语调、前后的逻辑,是否存在刑讯逼供、胡乱招认的可能,以防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动辄声称自己是因刑讯逼供而被迫招供的。
(三)加强监督,切实提高办案人员素质,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诉讼权利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严禁刑讯逼供,要让他们把话讲清楚讲充分,并认真调查核实,有多次讯问笔录的要细心核对,发现不一致的供述要反复讯问进行核实,确保口供没有漏洞。
(四)准确适用强制措施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强制措施,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对应当拘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对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应加强监管力度,对重大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异地羁押等有效隔离的方法,防止犯罪嫌疑人因串供而翻供。
(五)检察机关和法院应加强协调,对翻供的认定达成一致法院在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这一情节时,应全面考虑犯罪嫌疑人归案后的一贯表现,对恶意翻供的犯罪嫌疑人要从严处罚。
[11](六)重视“坦白”作为量刑情节的意义坦白作为量刑的酌定情节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法律和政策都鼓励坦白,而实际上犯罪嫌疑人坦白不仅很难获得从宽处罚,反而更容易被定罪并判以重刑,犯罪嫌疑人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推翻以前的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