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PPT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课件
康复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危险因素,减少血管损伤和
病变的发展。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管超声、CTA等检查 ,监测病变的发展和血流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诊断标 准逐渐明确,主要依据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椎基底 动脉的异常扩张和延长。
展望未来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研究方向
病因研究
治疗方法
进一步深入研究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 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 ,为疾病的预防提供更多线索。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提高患者的治愈 率和生存质量。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心态。
05
临床案例分享
病例一:药物治疗成功案例
患者年龄:65岁
性别:男
症状:眩晕、头痛、耳鸣、 视力模糊
诊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 症
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 小板聚集药物、降血压药物 等
效果:症状明显缓解,病情 得到控制
病例二:手术治疗成功案例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课件
汇报人:小无名
目录
• 疾病概述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研究进展 • 临床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定义与病因 Nhomakorabea定义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罕 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椎基 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扩张或延长 引起。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思考
参 考 文 献
【1 J Savitz S,Caplan LR.Dilatative arteriopathy(dolichoectasia) in:Caplan LR(ed):Uncommon Causes of Stroke[M ].2nd ed.
2012年 9月 第 19卷 第 11期
图 3 颈部增 强 MRA检查 所见 清 晰 显 示 左 侧 椎 动 脉 及 基 底 动 脉 增 粗 ,基 底 动 脉 延 长 、扭 曲 , 明 显 偏 离 了正 常 位 置
人 院 后 给 予 安 静 卧 床 休 息 、血 压 监 测 ,甘 露 醇 125ml 静 脉 滴 注 ,每 12h 1次 ,联 合 甘 油 果 糖 250ml静 脉 滴 注 , 每 12h 1次 ,脱 水 降 颅 压 、补 液 支 持 、防 治 并 发 症 等 治 疗 。 共住 院 l1d。出院时无头痛 、呕吐 ,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 v 级 ,复查 头颅 CT,提示左侧颞 叶 出血部 分吸收 ,中线结 构 无移 位 。出院后无特殊治疗 ,坚持功能锻 炼。2周后复查 头 颅 CT,提示左 侧颞 叶出血 完全吸 收。随访 1年 ,患 者病情 稳 定 ,无 再 发 脑 血 管 意 外 。
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梗死常 发生于供 应脑 干的穿支动脉 ,缺 血和该疾 病影 响母动 脉分支处 有 关。颅 内 出血 可能系扩 张 动 脉夹层 、相应动 脉瘤破 裂或慢 性高血压 所致 的血管 延展 破裂 。②延长扩张的动脉压追颅神经及脑干 ,引起相 应的临 床表 现 ,如面肌痉挛 、三叉 神经痛 、复视 、眩晕 、延髓性 麻 痹 、肢体运动和感觉 障碍。③占位效应,最常 见的是脑积水 , 延 长 的 基 底 动 脉 向 上压 迫 第 三 脑 室 底 ,靠 前 影 响 Monro孑L, 靠后 则影响 中脑 导水 管 。可导 致交通性 脑积水 或梗 阻性脑 积 水 ,后 者 发 生 率 极低 ,一旦 发 生 需 要 采 取 紧急 的脑 室 分 流 治疗 来缓解症状【2J。 2.3 诊断 随着 现代 医学 影像学 技 术的快 速 发展 ,VBD 的诊 断 手段 也 越 来 越 多 ,包 括 CT、CTA、MRA、DSA 等 。 各 种 检 查 手 段 各 有 优 缺 点 ,需 要 根 据 患 者 的 经 济 和 全 身情 况 进 行 选 择 。通 常 ,CT、磁 共 振 成 像 (MRI)和 M RA ,足 以明确动脉 的动 脉瘤样扩大 、膨胀 ,且可能提示血管 内血栓 的存 在 。经颅 多普勒(TCD),可能 会显示 平均血 流速度 下 降而峰流速相对 完好 ,有利于诊断。在扩 张的动 脉内血流可 能 会来 回往返 ,导致 前向血 流减少 。前 向血流 减少会导 致 MRA 显 影 不 清 ,从 而 错 误 地 提 示 延 长 扩 张 的 动 脉 闭 塞 ,这 种 情 况 下 ,CTA 和 标 准 的 血 管 造 影 能 够 显 示 动 脉 。 2.4 治 疗 与 预 后 对 缺 血 复 发 和 扩 张 延 长 动 脉 内 存 在 血 栓的患者 ,使用华法林 可能预防脑 卒中发生。已有人应用静 脉溶栓药来治疗 延长扩张动脉 内有大血栓 的患 者『4 J。预后主 要 取 决 于 患 者 的 年 龄 、病 变 血 管 及 并 发 症 。
医学课件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综合征
机理探讨
1.血流动力学异常:VBD患者后循环血管扩张处的血 流通常是双向的,逆行的血流会导致前向血流的减少 和血流速度的下降。
2.原位血栓形成:VBD血管扩张处血流速度下降引起 的血流停滞及湍流会导致反复的血栓形成。造成血管 的狭窄或闭塞。
1986;7: 61-72.
BA偏移分级
BA延长(高度)分级
病因
先天因素:血管肌纤维发育异常、动脉内弹力 层缺如、和(或)平滑肌层萎缩等
后天因素:影响血管发育并引起血管壁破坏的 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性病变等
病理生理
血管肌纤维结构和功能异常
内弹力膜的广泛缺陷及中膜网状纤维的缺乏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的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Ubogu、Zaidat:MRA诊断标准
扩张:BA直径≥4.5 mm VA直径≥ 4 mm(Passero、Rossi)
延长:BA上段超过鞍上池或床突平面6 mm以上,或 BA长度>29.5 mm,VA颅内段长度>23.5 mm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是指椎基底 动脉的异常迂曲、扩张和延长。
1986年,Smoker等首次提出VBD的概念。
2005年,Caplan对VBD的概念进行了修订。 取代了既往“椎基底动脉系统迂曲”、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巨大延长的动脉瘤 畸形、动脉变异及梭形动脉瘤”等术语。
正常解剖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 由左右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而成 向上行于脑桥基底沟中 全长3cm,宽1.5—4mm 至约左右动眼神经根之间分为左右大脑后动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报告
供 血 区 颅 内 微 出血 的 风 险 增 加 [ 。脑 积 水 的 形 成 是 由 于 基 4 ] 底 动 脉 在 第 三 脑 室 水 平 引 起 的 “ 锤 效 应 ” 抵 消 或 干 扰 脑 脊 水 , 液 从 第 三 脑 室 泵 出 的 压力 , 起 第 三 脑 室 和 侧 脑 室 正 常 压 力 引 性 脑 积 水 , 种 脑 积 水 既 非 交 通 性 亦 非 梗 阻 性 。本 例 患 者 头 这 晕 症状 考 虑 为增 粗 扩 张延 长 的椎 基 底 动 脉 , 血 流 动 力 学 改 因 变 导 致 缺 血 , 叉 神 经 痛 是 由于 三 叉 神 经 直 接 受 压 而 致 , 三 为 继 发性 三叉 神经 痛 。影 像 上 可 看 到 双侧 侧 脑 室 枕 角 、 三脑 第 室 扩 大 , 脑 积 水 影 像 特 点 , 尚无 脑 积 水 临 床 表 现 。 有 但 18 96年 S kr s以 高 分 辨 率 C 扫 描 检 查 为 基 础 制 moe 等[ T 定 了 V D的 诊 断 标 准 : 底 动 脉 位 于 脑 桥 腹 侧 至 鞍 上 池 上 B 基 方, 直径 约 4 5ml 以鞍 背 、 上池 和第 三脑 室 为界 在长 度 上 . i, l 鞍 分 为 4级 : 基底 动脉 分 叉低 于或 平 鞍 背 水 平 为 0级 , 于 或 平 低 鞍 上 池 为 1 , 于 鞍 上池 和第 三 脑 室 之 间 为 2级 , 到 或 高 级 位 达 于第 三 脑 室 为 3 。以鞍 背 和 斜 坡 正 中 、 正 中 、 缘 和 边 缘 级 旁 边 以 外或 桥 小 脑 角 为 界 在 偏 移 度 上 分 为 4级 : 底 动 脉 位 于 鞍 基
2 0 0 4,7 5:2 — 6 22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的扩张、延长、弯曲,临床表现各异。
可能与动脉内弹力层的退化、网状纤维缺如所致的中层的变薄以及平滑肌萎缩,与异常血管重塑和由于结缔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抗蛋白酶活动之间的不平衡所致的动脉壁的结缔组织异常有关。
大多数的VBD病人没有症状,偶然发现,这可能是因为在后颅窝中血管周围存在着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扩张的血管。
然而一旦有症状出现必须引起重视,这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而且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VBD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血管性事件,比如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或者压迫邻近组织所致进展性压迫症状,包括压迫颅神经、脑干、或者第三脑室引起脑积水。
CT 和MRI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基底动脉形态学的三个量化指标:偏移度、分叉的高度以及基底动脉直径。
FLAIR图像上的高信号血管征也可以由VBD降低的血流速度引起,特别是在那些表现为后循环一过性缺血发作或卒中的病人。
表1:VBD的CT和MRI诊断标准标准CT MRI 测量技术直径(mm)≥4.5≥4.5测量在CTA、MRA图像或者在中部脑桥层面的轴位增强三维T1WI图像进行BA分叉高低(级别)0级,低于或者平鞍背水平; 1级,低于或平鞍上池;2级,位于鞍上池和第三脑室底之间; 3级,达到或高于第三脑室0级,低于或者平鞍背水平;1级,低于或平鞍上池;2级,位于鞍上池和第三脑室底之间; 3级,达到或高于第三脑室测量在CTA、MRA图像或者在中部脑桥层面的轴位增强三维T1WI图像进行,更好地显示与正常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鞍背,鞍上池和第三脑室);加上矢状位图像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评分偏移度(分级)0级,基底动脉中线位于鞍背或斜坡0 级,在中线上; 1 级,可能测量在CTA、MRA图像进行或者增强三的中线;1级,斜坡或者鞍背的中线与旁正中线之间;2级,位于旁正中线与斜坡、鞍背边缘之间;3级,位于鞍背、斜坡边缘外或到达桥小脑角池偏离中线; 2级,明显偏离中线; 3级,偏移至桥小脑角维T1WI图像在BA走行中任何最外侧的位置与其有关的正常影像标记进行测量。
神经影像: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
神经影像: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为临床少见的血管变异性疾病,既往因认识不足,多认为是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或血管曲张样动脉瘤,但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呈阶段性扩张,扭曲延长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动脉延长、扩张、迂曲,随之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凝血功能障碍,形成血栓和微小栓塞,可伴或不伴动脉瘤形成。
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性动脉弹力层发育不良和获得性因素有关,后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该病呈现血管中膜和内弹力层明显变薄,推测系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也可能是先天性血管异常,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根据Resta等提出的CT诊断标准:基底动脉超出斜坡或鞍背范围即可诊断为过度延长;基底动脉直径>4.50mm即可诊断为扩张。
大多数患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病变血管自入颅前即开始迂曲、扩张、增粗,入颅后先越过中线抵达对侧,CTA显示扩张的基底动脉呈“Z”形;其中,单纯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占40%、基底动脉继发双侧椎动脉扩张占2%、双侧椎动脉扩张占16%。
临床主要表现为(1)脑缺血,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动力学改变,在扩张扭曲的血管内形成微小栓塞而形成梗死灶。
(2)压迫症状,延长扩张的血管可直接压迫脑干,产生脑干压迫症状。
(3)扩张血管破裂出血,组织形态学观察证实扩张的血管内弹力层广泛缺乏和中膜纤维网缺乏,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4)脑积水,由于脑脊液压力升高和延长扩张深人第三脑室的基底动脉搏动,影响脑脊液自颅后窝流出所致。
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发生。
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对于血栓形成者可行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
由于该病可导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出血,因此抗凝治疗应慎重选择。
其次,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采用颅内密网支架治疗的目标是重建血管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以维护其侧支动脉正常血流和功能区正常。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ppt课件
2020/11/24
7
临床表现
VBD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出现症状时,则表现各异。最常见的为缺血 性卒中,其次是脑干及脑神经受压、脑积水、脑出血等。
(1)缺血性卒中:VBD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后循环缺血, 也是VBD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而且缺血的再发风险也很高, Flemming等的研究显示每年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生率为6.7%。
·通过学习文献及自身治疗经验来看,对于 症状性VBD尝试采用多支架套叠或弹簧圈 辅助支架的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和 有效的。
2020/11/24
26
当基底动脉超出斜坡或鞍背范围,或基底动脉分叉点超出了鞍上池层面,即 可诊断为过度延长,基底动脉任意一点的直径大于4.5 mm,即可诊断为扩张。
该诊断标准的特点是对 VBD 的延长和迂曲程度进行半定量分级(表 1)。
2020/11/24
18
BA高度分级评分
2020/11/24
19
BA偏移分级评分
2020/11/24
20
2020/11/24
21
2020/11/24
22
治疗和预后
目前并无确切有效的治疗,仅对症或针对VBD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2020/11/24
23
血流导向
2020/11/24
24
血管重塑术:弹簧圈辅助支架/支架套叠术
2020/11/24
25
小结
·VBD的病Leabharlann 、有效的治疗目前并不十分清 楚。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历史回顾
基底动脉形态变异很大,据报道直行占25%,s型占16%, 各种迂曲占60%,有关标准及概念混乱。1986 年,Smoker 等首次提出了 VBD 的概念。2005 年,Caplan 对 VBD 的 概念进行了修订,取代了既往“椎基底动脉系统迂曲”、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巨大延长的动脉瘤畸形、动 脉变异及梭形动脉瘤”等术语。2008 年,Passero 和 Rossi 报道了对 156 例 VBD 患者的随访研究,引起了人们对 VBD 的重视。迄今为止,虽然对 VBD 进行了较多研究, 但某些结论仍然存在冲突。现就 VBD 的流行病学、病因 学、病理学、诊断、临床表现及其机制、治疗等方面做一 综述,希望能够加深对 VBD 的认识,有助于选择合理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及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课件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 血药物、抗血小板药
物等
手术治疗:采用血管 内介入治疗、血管重
建手术等
康复治疗:进行康复 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 限酒,控制体重,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后和预防
1
预后:椎基底动脉 扩张延长症患者预 后良好,但需要长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 症课件
演讲人
01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概述 02 诊断和治疗 03 案例分析
04 总结
目录
1
椎基底动脉扩张 延长症概述
疾病定义
主要表现为椎基 底动脉的扩张和
延长
临床表现包括头 痛、眩晕、视力
障碍等
01
02
03
04
05
椎基底动脉扩张 延长症是一种罕 见的脑血管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环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 预防措施研究
谢谢
匹林、华法林等
2
手术治疗:采用血 管内介入治疗,如 支架植入、球囊扩
张等
3
生活方式调整:戒 烟限酒,控制体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
4
定期复查:定期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进一步研究方向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 病因研究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 诊断方法研究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 治疗方法研究
境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病因和病理
01
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血管病变等
02
病理: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导致脑供血不足
03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 ’&% ・ 可能为先天性疾病, 累积生存率分析显示 XSQ 的病 死率可能高于单个研究的病例
[ 4]
!"#"$#%&’() *+( ,%#"+-. /"0 1)+2 *")"3$"# 452 6775 —8%9 4:2 ;%< 46 6 ! E-11)*2 7& P+=212(+ RI E210)*+2* ,+*,;=-0+2. +.K-*,01 +. @-0+).01 C+0B A)*0)L*2L-1+=-* H2=+,B2),0-1+-I 70*28)& !996& $9M 4#% # 4#9I 9 ! E-11)*2 7& Y;0+ QI ’;H+02*> -.H A)10+L;=-* 1>10)( K+.H+.V1 +. @-" 0+).01 C+0B A)*0)L*2L-1+=-* H2=+,B2),0-1+-I ’,0- Y);*2= 7,-.H& !994& 9%M #" # ##I !" ! D)) ’RI Q2C.L)-0 .>10-V(;1 -112,+-0)H C+0B ,-;H-= L*-+.10)( ,2(@*)11+2. L> 0B) A)*0)L*-= -*0)*>I F Y);*22@B0B-=(2=& $""!& $!M $!9 # $$"I !! ! E-11)*2 7R& :-=,B)00+ S& S-*0-=+.+ 7I ?.0*-,*-.+-= L=))H+.V +. @-0+).01 C+0B A)*0)L*2L-1+=-* H2=+,B2),0-1+-I 70*28)& $""#& %4M !3$! # !3$#I !$ ! J-LL :/& S-*.C)== 7DI :-0-10*2@B+, 1;L-*-,B.2+H B)(2**B-V) *)" 1;=0+.V K*2( *;@0;*)H A)*0)L*2L-1+=-* H2=+,B2),0-1+-M ,-1) *)@2*0I Y);*21;*V)*>& !996& 3$M %59 # %6$I !% ! Z+=-.H*) D& S2..)K2+ S& E)10*) E& )0 -=I X)*0)L*2L-1+=-* -*0)*+-= H2=+" ,B2),0-1+-I :2(@=+,-0+2.1 -.H @*2V.21+1I J)A Y);*2= [E-*+1\& !99!& !35M 5!3 # 5$$I !3 ! D)A+.) JD& O;*18+ E’& R*+10 OZI S-1+=-* -*0)*> H2=+,B2),0-1+-I J)" A+)C 2K 0B) =+0)*-0;*) -.H 1+W @-0+).01 10;H+)H C+0B (-V.)0+, *)12" .-.,) -.V+2V*-@B>I F Y);*2+(-V)& !99#& #M !43 # !5"I !# ! ?.,) S& E)00> R^& S*2C. JQ F*& )0 -=I Q2=+,B2),0-1+- 2K 0B) +." 0*-,*-.+-= -*0)*+)1 +. @-0+).01 C+0B K+*10 +1,B)(+, 10*28)M - @2@;=-0+2." L-1)H 10;H>I Y);*2=2V>& !996& #"M !493 # !496I !4 ! E-11)*2 7& P+=212(+ RI E210)*+2* ,+*,;=-0+2. +.K-*,01 +. @-0+).01 C+0B A)*0)L*2L-1+=-* H2=+,B2),0-1+-I 70*28)& !996& $9M 4#% # 4#9I !5 ! Y+1B+U-8+ O& O-(-8+ Y& O-8)H- Y& )0 -=I Q2=+,B2),0-0+, L-1+=-* -*0)*>M - *)A+)C 2K $% ,-1)1I 70*28)& !964& !5M !$55 # !$6!I !6 ! _ N 7B-;VB.)11> S’& R)0,B ::& S).H28 SJ& )0 -=I E*2V*)11+A) V*2C0B 2K - V+-.0 H2=+,B2),0-0+, A)*0)L*2L-1+=-* -*0)*> -.);*>1( -K" 0)* ,2(@=)0) /;.0)*+-. 2,,=;1+2. 2K 0B) @210)*+2* ,+*,;=-0+2.M ,-1) *)@2*0I Y);*21;*V)*>& $""3& ##M !$$%I ( 收稿日期: $""# # "6 # !4 ! 修回日期: $""# # !" # $3 )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参考PPT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脑桥旁正中动脉闭塞所致,即 展神经交叉瘫;又名: Foville综合征;福维尔综合征。 病变位于桥脑基底和被盖部, 累及旁外展神经核及侧视中枢, 且累及绕过外展神经核的面神 经纤维与锥体束。造成同侧外 展神经麻痹,出现内斜视, 复视,同侧偏视协调麻痹, 即两眼向病侧的同向运动障碍, 两眼向对侧凝视,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舌肌瘫痪),同侧周围性
面瘫(不累及面神经者称为Foville桥脑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为脑桥短旋动脉闭塞所致,即面神经交叉瘫,又称为 Millard–Gubler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
束。特征为病变侧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对侧肢体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言的理解无障碍。
由于其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功能保留,故能以眼球上下示意与周围的环境
建立联系。 但因脑桥基底部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均被阻断,外展神经核
以下运动性传出功能丧失,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有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 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 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内听动脉分为三支:蜗支、前庭支及前庭蜗支;其侧枝循 环较差。其病变时可出现:前庭损害的症状及耳蜗损害的 症状。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高调样耳 鸣、听觉丧失致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小脑前下动脉和附近血管有丰富的吻合,故小脑前下动脉 梗死极为少见。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分支: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 年 12 月第 13 卷第 12 期
・ 931・ 像人们原先认为的那样低。 XSQ 患者脑出血发生 率为 !!. "‘ ( ! """ 人・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 为 $. $‘ ( ! """ 人・年) 。脑干、 丘脑和其他部位也 可发生出血, 但出血部位绝大部分位于后循环供血 区, 多位于扩张动脉发出小血管处。多变量分析表 明, 出 血 与 以 下 因 素 有 关: 女性 ( _J m 4. %% , P m 、 高血压 ( _J m 3. 53 , P m ". "$3\、 抗凝或抗血 ". ""4 ) 小板治疗 ( _J m %. "5 , P m ". "%%\、 基底动脉最大直 径 ( _J m 3. $9 , P m ". ""9 ) 以及基底动脉横向偏移 P m ". ""$ ) 。与脑梗死不同, 脑出血与 ( _J m 3. #% , 椎基底动脉的扩张和延长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此 外, 还有少数梭形动脉瘤样扩张的椎基底动脉发生
・ 930 ・
!"#"$#%&’() *+( ,%#"+-. /"0 1)+2 *")"3$"# 452 6775 —8%9 4:2 ;%< 46
・综述・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刘涛, 谭显西
摘要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病, 因其发病率低, 给研究工作带
来了一定困难, 但几十年来对其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从未中断。文章对最新的研究 进展做了综述。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脑出血; 诊断; 治疗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与VBD的血管结构和功 能变化及其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尽管VB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仍然存在 争论,而且没有证据表明VBD与颅内大动 脉粥样硬化有必然的联系,但经颅多普勒 超声研究显示VBD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和血 管硬化加重。
治疗和预后
• 多项研究表明,VB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 43%的VBD患者在随访期间血管病变程急剧扩张的患者,病死 率更高。遗憾的是,目前尚不清楚导致其 急剧变化的因素,VBD的预后很不乐观。
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 • (1)扩张:基底动脉直径≥4.5 mm; • (2)延长:基底动脉上段超过鞍上池或床突平面6 mm以 上,或基底动脉长度>29.5 mm,椎动脉颅内段长度> 23.5 mm; • (3)迂曲:基底动脉横向偏离超过起始点至分叉之间垂 直连线1mm或位置在鞍背或斜坡的旁正中至边缘间以外, 而椎动脉任意一支偏离超过椎动脉颅内入口到基底动脉起 始点之间连线10 mm为异常。该诊断分类中缺少椎动脉扩 张的标准,后来Passero和Rossi将椎动脉直径超过4 mm 视为扩张。Smoker等根据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制定的诊 断标准:基底动脉分叉高于鞍上池或位置位于旁正中之外 且直径≥4.5 mm定义为VBD。
血管肌纤维结构和功能异常
• 扩张的动脉具有异常扩张的动脉外径和管壁薄弱 部位,引起内膜弹力层变性,继发中膜网状纤维 减少和平滑肌萎缩,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作用下, 加重VBD的程度;同时,肌层不均伴有多个缺口, 引起双向血流和继发血栓形成。 • 血管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生化因素异常在VBD的 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中 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生成失衡,引起动脉弹力纤 维层破坏,使病程加速,症状加重或反复;特别 重要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会造成血管肌 层不可逆性破坏,可能与VBD患者的出血性卒中、 夹层动脉瘤和血栓形成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脑干压迫症状和颅神经损害 直接压迫(III、V、VII、VIII),可以表现为三叉 神经痛、面肌痉挛、耳鸣、耳聋、眩晕、孤立性滑 车神经麻痹、孤立性展神经麻痹、三叉神经麻痹 脑干梗死 前庭迷路血供减少
➢脑积水 脑脊液出入第三脑室受阻
治疗
➢内科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 调脂等控制危险因素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当发 生急性卒中时应按急性卒中治疗。 ➢时间窗内,对VBD所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进行溶 栓治疗,并未改善患者的转归,均以死亡而终。 ➢血管内治疗部分患者有效。 ➢外科治疗缓解其结构压迫、脑积水
0级:位于鞍背和斜坡正中 1级:位于旁正中之间 2级:位于旁正中和边缘之间 3级:位于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脚 VBD标准:高度≥2级,偏移度≥ 2级,直径≥ 4.5mm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 静
诊断标准:MRA
诊断标准:DSA
➢ 大体表现:管径增粗和各种不同的位移 ➢ 延迟显影:血流减慢和造影剂滞留在脑实质期排
VBD 热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是目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
? VBD与大脑后循环梗死、脑干受压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
➢观点1:VBD症状主要与微栓子形成和血液流 速减慢引起的脑梗死有关。
➢观点2:脑梗死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观点3:VBD即使无症状也需长期抗凝治疗以 预防脑梗死
➢观点4:VBD发生脑出血的病例不少,抗凝治 疗增加脑出血风险。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病因
➢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管腔显著增粗并延长 移位,病因未明。 ➢总体发生率0.05-4.5%。 ➢先天性异常(结节性硬化、Marfan综合征、Fabry 病、镰状细胞病、弹性假黄瘤、常染色体遗传的多 囊肾等)、男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外伤和 吸烟可能为其危险因素。
病理基础
➢观点5:梭形动脉瘤样扩张行双椎动脉闭塞加 后循环血管成形术,有风险!
预后
➢不干预3年生存率60%。 ➢死亡原因:呼吸衰竭、心源性脑缺氧、脑 梗死、脑干受压、支气管肺炎、心室颤动。 ➢基底动脉压迫脑桥导致双侧功能障碍,临 床危险。
➢血管壁:
内弹力膜广泛缺陷,中膜网状纤维缺乏,导致动脉管壁 在长期血流冲击下发生扩张迂曲,高血压能加速这一过程。 动脉扩张,血流速减慢以及畸形血管内血流动力学都可 促进血栓形成、血栓附壁和脱落等继发性管壁损伤,进一 步使管壁失去原有的支撑力,加剧扩张和延长。 VBD可能是动脉壁的缺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 重因素的综合结果。
除缓慢
临床表现
➢脑梗死(48%,主要为后循环供血区梗塞)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滞留于扩张的血管内 微栓子形成和脱落,阻塞深穿支 延长成角拉长并扭曲动脉分支开口 扩张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压迫小动脉、深穿支
临床表现
➢脑出血:发生率低
脑出血:11/1000人·年
SAH: 2.2 /1000人·年 出血多位于后循环供血区 出血多位于扩张动脉发出小血管处 个案:梭形动脉瘤样扩张破裂出血
基底动脉正常标准
➢在桥脑腹侧至鞍上池上方 ➢直径约4.5mm 检查方法:CT、MRI、DSA
VBD诊断标准:CT
➢按长度分4级(以鞍背,鞍上池和第三脑室划分)
0级:基底动脉分叉低于或平鞍背水平 1级:低于或平鞍上池 2级: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之间 3级:达到或高于第三脑室
➢按偏移度分4级(以鞍背和斜坡正中、旁正中、边缘和边缘以外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