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滋阴降火法探析
李东垣“阴火”与朱丹溪“相火”之比较
![李东垣“阴火”与朱丹溪“相火”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8d5153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a.png)
李东垣“阴⽕”与朱丹溪“相⽕”之⽐较导读:通过对李东垣与朱丹溪主要著作中描述阴⽕与相⼤的内容进⾏研究,分别从阴⽕和相⽕理论的渊薇、病因、病机、证治⽅药4个⽅⾯进⾏⽐较,探讨两家有关阴⽕、相⽕思想的异同。
在⽣理⽅⾯,朱丹溪和李东垣都主张相⽕是⼈体⽣命活动的原动⼒,在病理⽅⾯朱丹溪所说相⽕包括在李东垣阴⽕理论之中,但李东垣认为是阴⽕间接导致了相⽕妾动,病位在脾胃,主张顾护牌胃元⽓,朱丹溪则对相⽕成因有所发挥,将相⽕妾动与君⽕不节制、耗精伤阴联系起来,认为⼈之贪欲最易引起相⽕妻动,病位在肝⾻,主张收⼼养⼼,滥阴降⽕,保护真阴。
“⽕”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时期的李东垣与朱丹溪都是擅于治“⽕”的⼤家。
李东垣创⽴阴⽕学说,主张保护脾胃元⽓,朱丹溪提出相⽕学说,主张滋阴降⽕。
笔者对于李东垣阴⽕理论与朱丹溪相⽕理论的异同,从渊薇、病因、病机、证治⽅药4个⽅⾯探讨如下。
1 李东垣阴⽕理论“阴⽕”是“⽕”理论中的⼀个重要分⽀。
⾃从李东垣对“阴⽕”进⾏了系统的研究,完善了“阴⽕”理论体系并运⽤到临床。
之后,历代医家对“阴⽕”理论极为重视。
1.1《黄帝内经》“阴虚发热”论为阴⽕理论之《素问·调经论篇》云:“夫邪之⽣,或⽣于阴,或⽣于阳。
其⽣于阳者,得之风⾬寒暑。
其⽣于阴者,得之饮⾷居处,阴阳喜怒。
”此处的“阳”指⼈的体表,⾃然界的六淫邪⽓侵犯⼈体体表⽽引发疾病;此处的“阴”指⼈的脏腑,病从内⽽来,得之于饮⾷⽆度、起居⽆常和喜怒不节[1]72-73。
《素问·调经论篇》⼜云:“帝⽈:阴虚⽣内热奈何?岐伯⽈:有所劳倦,形⽓衰少,⾕⽓不盛,上焦不⾏,下脘不通。
胃⽓热,热⽓熏胸中,故内热。
”这⾥的“阴虚”结合前⾯所⾸“⽣于阴者”来理解,此“阴”指五脏六腑,“阴虚”指的是内部脏腑受伤,乃是“有所劳倦,形⽓衰少,⾕⽓不盛”所致,由于内伤⽽导致,这类⽕热性疾病的病理因素则被称为“阴⽕”。
“上焦不⾏,下脘不通,胃⽓热,热⽓熏胸中,故内热”,突出了脾胃内伤⽽失运化,升降失常则致⽔⾕精微浊⽓郁于中焦、郁⽽化热,是“阴⽕”产⽣的主要病机,可以说《内经》这段话就是李东垣阴⽕理论的源头。
朱丹溪融百家之长,开滋阴之学
![朱丹溪融百家之长,开滋阴之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1fd6d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a.png)
职场■人文CAREER朱丹溪:融百家之长,开滋阴之学文/甄雪燕浙江省义乌市南部有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赤岸镇。
赤岸,因一位居住在这里的古代名医而名闻天下,他就是朱丹溪。
朱丹溪(1282—1358),名震亨,字彦修。
他出生在赤岸镇的丹溪边上,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他不仅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滋阴派”的创始人。
“赤诚丹心”自北宋起,浙江婺州(金华)一带文化氛围浓厚,儒者接踵不绝,纷纷来此讲学。
赤岸镇朱氏家族自南宋后期开始,在当地开设学堂,讲授六经。
朱丹溪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被朱氏家族的长者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青年时期的朱丹溪血气方刚,对学业不太用心,反而崇侠尚义,好打抱不平。
每当遇到乡里有望族仗势欺人,他都会挺身而出。
由于在乡里很有威望,朱丹溪20岁时便担任义乌双林乡蜀山里的里正。
担任里正的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深得民众拥护。
凡遇加征苛捐杂税剥削百姓,朱丹溪都会仗义执言,争取减轻民众负担。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当地百姓一起兴修水利,为民谋福,重修“蜀墅塘”,还开凿了三条渠道,使周边的百姓受益。
36岁时,朱丹溪听闻理学大家朱熹的弟子许谦在浙江东阳八华山中开门讲学,传授朱熹的理学思想,便拜师许谦门下。
在几年的学习中,朱丹溪逐渐有所领悟,学业大进,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程门立雪”跟随许谦学道后,曾经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均落榜的朱丹溪放弃了“走仕途”的打算,毅然“弃儒从医”,走上了医学道路。
虽然觉得自己仕途无望,但是朱丹溪并没有放弃信念,他认为:“吾既穷而在下,泽不能致远,其可远者,非医将安务乎?”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学医救人也是很好的选择,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恰巧,此时许谦因病卧床许久,他认为朱丹溪十分聪慧,是学医的“好材料”,便鼓励朱丹溪学医。
此后,朱丹溪专心从事医学。
几年后,也正是这位半路转行的聪明学生帮许谦治好了宿疾。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3a91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d.png)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朱飞叶扶阳学派论坛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浙江义乌人,因世居丹溪,故学者尊称之为丹溪翁。
江南地域湿热相火为病最多,加之当时局方辛香温燥之剂盛行,因此,丹溪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提出“阳有余而阴不足论”“相火论”,阐明阴虚导致火热的病机,立滋阴降火的大法,还针砭时弊,主张戒用温补辛燥之法。
但朱丹溪并不固守滋阴,其应用温阳药也颇具特色,以下就以朱丹溪应用附子等温热药为例,介绍其用药特点。
真寒假热——附子汤《丹溪翁传》中记载:“郑义士家一少年,秋初病热,口渴而妄言,两颧火赤,医作大热治。
翁诊之,脉弱而迟,告曰:此作劳后病温,惟当服补剂自已。
今六脉皆搏手,必凉药所致,竟以附子汤啜之,应手而瘥”。
《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也有相似的记载:“一少年病热,两颧火赤,不能自禁,躁走于庭,将蹈河,先生曰:此阴证也。
制附子汤饮之。
众为之吐舌,饮已,其疾如失。
先生治疗,其神中若此甚多,门人类证有书,兹不详载”。
可见朱丹溪善用附子汤治疗真寒假热证。
附子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等证的方剂,由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组成。
张璐在《伤寒缵论》指出:“附子汤中人参助生附,纯用其温补之力,以快复涣散之真阳”,可见该方中参附同用为其关键。
《伤寒经注》指出:“(附子汤)芍药之用,则所以入里而和阴,使寒盛不至格阳也”。
附子汤中的附子用二枚,用量较大,芍药在此方中是应用阴阳互根之理,以防阴阳格拒。
由此可见,朱丹溪主要通过附子与人参、芍药的配伍,应用附子汤治疗真寒假热证,扩大了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引火归元——附子末敷涌泉《丹溪心法·火》:“气从脚起,入腹如火者,乃虚之极也。
盖火起于九泉之下多死。
一法用附子末,津调,塞涌泉穴,以四物汤加降火药服之妙。
阴虚证本难治,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降火补阴。
龟板补阴,乃阴中之至阴也”。
朱丹溪用附子末,以唾液调和,敷在涌泉穴中,再用四物汤加黄柏、龟板等内服治疗。
古方|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的常用方
![古方|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的常用方](https://img.taocdn.com/s3/m/cac84fc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f.png)
古方|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的常用方大补阴丸【名方出处】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
【使用历史】约650年。
【主要成分】熟地黄,知母,黄柏,龟板(制)。
【整体药性】寒凉。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耳鸣遗精。
【典型征象】心烦意热,腰膝酸软,足跟痛。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纳少便溏者忌用。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它的作用是“降阴火,补肾水”。
朱丹溪根据“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阐述了虚劳病的病机为阴不足以配阳,水不足以制火,精血亏损,相火熬煎所致,因此自拟大补阴丸意为大补肾阴之良方。
大补阴丸可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
方中熟地益髓填精;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擅补精血,又可潜阳,二药重用,意在大补真阴,壮水制火以培其本,共为君药。
黄柏、知母清热泻火,滋阴凉金,相须为用,泻火保阴以知其标,并助君药滋润之功,同为臣药。
再用猪脊髓炼蜜为丸,取其血肉甘润之质,助君药滋补精髓,兼制黄柏之苦燥,用为佐药。
诸药合用,使水充而亢阳有制,火降则阴液渐复,共收滋阴填精、清热降火之功。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朱丹溪对人体阴阳认识的基本观点,他申明人体阴气、元精的重要性,用药治病以养阴为特色,成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如何理解这句话?朱丹溪认为,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天大于地,太阳始终如一,而月亮却有阴晴圆缺,从这个自然界来说,就是“阳盛阴衰”的体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存在着这种状况。
朱丹溪还认为,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只有青壮年时期阴精相对充盛,但青壮年时期在人生之中十分短促,故人之一生多处于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
为什么青壮年时期阴精相对充足呢?阴气难成,因为只有在男十六、女十四精成经通后阴气才形成,阴气易亏,“四十阴气自半”,男六十四、女四十九便精绝经断,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的阴精也就越来越少,所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这是时间上相对的“阴不足”。
如何补真阴降虚火?朱丹溪:这个方子试试!
![如何补真阴降虚火?朱丹溪:这个方子试试!](https://img.taocdn.com/s3/m/0c6d0c2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9.png)
如何补真阴降虚火?朱丹溪:这个方子试试!
朱丹溪被人称为滋阴学派,其创立了一首“大补阴丸”的方子,可谓是滋阴降火的一首常用方剂。
大补阴丸由熟地黄、龟甲、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组成,这是一种滋阴降火的方,大补肾脏真阴,滋补阴液,兼治疗火热亢盛诸多症候,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所导致的腰酸腿软、心烦失眠多梦、头晕耳鸣、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病位在肾,肾阴不足而导致的虚火上炎证候。
大补阴丸里面用到的熟地黄滋补肾脏真阴,填精益髓,间接能充养五脏;龟甲咸寒,是血肉有情之品,阴中之至阴之物,养肾之阴,兼有潜藏降火宁心之功效;而知母黄柏是经典的药对,能治疗相火亢盛,阴虚不足导致的虚热诸多症候,泻火以防止火热灼伤阴液;最后再加入猪骨髓以及蜂蜜糊为丸,猪骨髓能填精益髓,加入蜂蜜甘润滋润。
以上这些药物合用,滋补肾阴,能清泄相火,补泻兼施,能治疗一切阴虚火旺之证候。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很大一部分跟年纪增长,真阴虚损导致的症状有关,如头晕耳鸣、心烦燥热多梦、口干舌燥、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等症状,与大补阴丸的适用症非常吻合;或一些男性房劳过度,真阴耗损,导致的腰酸腿软、遗精、早泄、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也可使用此方治疗。
在临床上使用,此方也可作汤剂使用,猪骨髓可直接用猪骨头代替,其他药材共同炖煮,一般熟地黄、龟板的用量15到30克;知母、黄柏的用量十克左右即可。
不过此方寒凉滋补,属脾胃亏虚阳气不足的,不适合此方。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https://img.taocdn.com/s3/m/806fd9110912a2161479293f.png)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导读: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是中医学史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学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是中医学史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
由于他的故乡义乌赤岸镇有一条丹溪,朱氏子孙世居其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或朱丹溪。
朱丹溪是中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
他不但在医学理论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养生学上也颇有建树。
养生之道在于平时保养朱丹溪非常重视养生,认为病后救治不如病前预防。
一个人若平时不注意保养,有病之后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就往往成为徒劳之举。
养生防病犹如以土防水、以水防火,道理是一样的:涓涓之流不加堵塞,必然发展成为滔天之势;荧荧之火不去扑灭,必然形成燎原之势。
事物在萌芽状态不去预防,待到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水火如此,人的身体更是这样,所以人们一定要重视平时的养生保健,千万不可等到酿成疾病再求医治疗。
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养生保健主张,并且把他的主张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收到极好的效果。
当他已经70多岁时,依然形体矫健,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而光泽,周围的人莫不惊讶和羡慕。
有人问他有何养生之法,他说:无他也,唯滋阴摄养、茹淡、恒动也。
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朱丹溪的医学观点主要体现在《格致余论》中的两篇论文,即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创立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
他的养生思想也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形成的。
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仍处于阴气难成易亏的状态,再加上人的各种欲望太多,容易引起相火妄动,进一步损伤阴精,极易导致阴精虚损,因此他把滋阴摄养作为贯穿于人生的重要摄生原则。
《格致余论》中的许多篇章,如养生论、茹淡论、饮食色欲箴、房中补益论、养老论、慈幼论等大都从养阴立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丹溪倡导的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对于祛病延年确实有效。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3358c236bec0975f565e22b.png)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班级:11级骨伤A班姓名:张卫成学号:111505073摘要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是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的,常态意义上是指一切生命活动有赖于“阳”对“阴”的动用,病态上的“阳有余阴不足”实质是指人身精血正气耗损,真阴真阳俱不足,水火俱虚。
朱丹溪的“养阴”思想和“滋阴降火法”实质也体现了对真阴真阳双方互根互生的重视。
关键词阳有余阴不足阴阳互根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被崇为“滋阴派”的开创者。
后世多以擅长滋阴概括其学术思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被视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并非“过分强调人体‘阳常有余’的一面而不知阳亦有亏损的时候”[1]。
丹溪学术思想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蕴含了深刻的阴阳之道,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基本关系出发,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和经验。
1 朱丹溪学术思想以阴阳之理为根基,重视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是中医理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2]。
对阴阳之理的深刻理解是朱氏学术成就的根基。
戴良《丹溪翁传》所载,朱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旨,以寻其指归”,达到“以阴阳造化之精微与医道相出入者论之”的境界,其所论的“阴阳造化之精微”根源于《内经》和理学太极论。
朱丹溪从医之路就是从自学《内经》三年治愈母亲“脾痛”开始的,从医后更是反复研读,指出“素问,载道之书也”,“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格致余论·序》),可见其对《内经》的尊崇。
另一方面,朱丹溪理学素养深厚,引儒入医,始创将“太极之理”引入医学。
在《相火论》的开头直接引用周敦颐《太极图说》论相火,在《吃逆论》中又指出“先儒谓物物具太极,学者其可不触类而长,引而伸之乎”。
太极之理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已经积淀于心,在无形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3]。
中医学的“阴阳”内容极广,气血、形质与功能、水火即阴精和君相二火等均在其中,就“阴”与“阳”本身的含义而言,相对模糊而不确定,但“阴”与“阳”之间的基本关系却是相对清晰而明确的。
虚火一消,夜夜睡好!朱丹溪最强的补阴方,清火助眠,请学习
![虚火一消,夜夜睡好!朱丹溪最强的补阴方,清火助眠,请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b85389d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4.png)
虚火一消,夜夜睡好!朱丹溪最强的补阴方,清火助眠,请学习(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丹溪心法》、《中医睡眠医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跟你聊一张补阴的方子。
补阳的方子,我讲了很多。
补阴的方子,不能不讲。
因为有些时候,补阴的方子,更能恰到好处地解决,我们身体里的问题。
老规矩,我还是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故事里的医者,是我国当代中医著名临床家,中医内科学泰斗,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周仲瑛先生。
有一次,周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啊,男性,58岁。
什么毛病呢?自述失眠20年!最近这段时间,失眠加重了,几乎彻夜难眠。
他四处就诊,服中药一百多剂,压根没用。
西药,各种小药片,一把一把地吃,没用。
来找周师的时候,人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烦躁不安、思绪杂乱、右侧脚心发热,右腿发胀。
腰痛,尿黄,嘴里头很干。
脉象细滑,舌体偏胖大,舌苔薄黄而腻。
就诊的头天晚上,又是一夜不睡。
这时候,周师给开了一张配伍。
方见——生地12克,炙龟板(先煎)、黄柏各10克,知母9克,黄连5克,白芍、阿胶(冲)各10克,熟枣仁(打)30克,栀子10克,炒延胡索15克,法半夏10克,丹参12克,麦冬、莲子心各10克,珍珠母(先煎)30克。
结果,患者药用14剂,睡眠明显改善,烦躁感缓解,尿黄口干现象减轻。
效不更方,稍作加减再服。
到最后,患者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心情愉快,从前的身体不适得到了极大缓解。
读者朋友,您现在看这个配伍,似乎是觉得有些麻烦,看不太懂。
没关系,我给你逐层讲解,你就懂了。
您注意啊,这里头的头四味药,生地、龟板、黄柏、知母,这个组合很了不起,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配伍。
朱丹溪,这是中医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
他治病,特别注重补阴,所以开创了一个派别,叫做“滋阴派”。
他就认为,世界上的人啊,阳有余,但是阴不足。
这是引发诸多疾病的关键。
滋阴派---朱丹溪.docx
![滋阴派---朱丹溪.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2d979b7bb68a98271fefae7.png)
滋阴派 --- 朱丹溪  朱丹溪( 1281~1358 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 ,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 、“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 (又称“丹溪学派” )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 ,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 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 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 (《格致余论》序)。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https://img.taocdn.com/s3/m/1e67c07948d7c1c708a14527.png)
滋阴派---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格致余论》序)。
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
朱丹溪滋阴降火法探析
![朱丹溪滋阴降火法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10865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5.png)
朱丹溪滋阴降火法探析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尊为滋阴降火派代表。
探其源,实由张洁古传承而来。
从他的大补阴丸一类方剂的应用法总以知母、黄柏为主,追溯上去,乃从张洁古的滋肾丸演化而成的。
今就管见所及,探析如下。
滋肾丸的方义与应用滋肾丸是李东垣继承张洁古的经验,用黄柏苦寒泻火,燥湿清热为主药,配知母寒凉清热,滋润养阴为辅助药;肉桂辛热温阳,助膀胱气化为反佐。
综合成方,具有清化湿热之功。
适用于下焦湿热,小便淋闭不通之证。
《医学发明》原注云:“前二味气味俱阴,以同肾气,故能补肾而泻下焦火也。
桂与火邪同体,故曰寒因热用”之法。
《兰室秘藏》引《难经》云:“病有关有格,关则不得小便。
”又引“易上老(即张洁古)云:寒在胸中,遏绝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
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知母、黄柏)以除其热,泄其闭塞。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故用肉桂),其始则气同,其终则气异也。
”使湿热之邪清,气化运则小便利,其关自通。
因能滋润养肾,故名“滋肾”,又因其关自通,故名“通关”。
后世将二者联在一起,又名“滋肾通关”。
近人用此方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见下焦湿热证,小便不利者,均有良好效果。
大补阴丸一类方药变化朱丹溪遵循张洁古、李东垣的祛邪清源、扶正培本之学术思想,从滋肾丸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拟订了大补阴丸一类方剂,使滋阴降火法的变化应用非常灵活。
查《丹溪心法·补损门》有大补丸2首,补阴丸7首,三补丸5首,正气汤、补肾丸、补天丸、虎潜丸、龙虎丸、锁阳丸、济阴丸等,从中可看出各种用药变化。
大补丸的处方:一方只用黄柏一味,注云:“去肾经火,燥下焦湿,治筋骨软。
”另一方即市售通用的大补阴丸用五味药。
各种方书所介绍的多指此方。
对此方的解释: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据临床所见湿热、相火为病者多,最易伤阴。
故大补阴丸用黄柏、知母清湿热,泻相火,抑阳祛邪为清源部分。
配以熟地黄、龟版、猪脊髓补肾养阴,填精补髓,扶助正气,为培本部分。
滋阴降火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滋阴降火法在儿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526dd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d.png)
朱丹溪是我国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观点!在治法上创用滋阴降火法!被后世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卓有成效&笔者将此法应用于儿科治疗儿童性早熟$过敏性紫癜$儿童多动综合征等疾病亦获良效!故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与同道共同探讨&!儿童性早熟李某!女!"岁半&双侧乳房增大!乳头色素沉着!月经来潮已两次!白带增多!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查体’神清!精神正常!头颅#$检查正常&血激素测定’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0*)*123!45*6超检查’卵巢增大!容积大于!2,&确诊为真性性早熟&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拟滋阴降火方’生地黄"3$玄参"3$知母"3$黄柏"3$夏枯草!73$龙胆草"3$炙龟板"3$牡丹皮"3$泽泻"3$旱莲草"3$女贞子"3&水煎服!每日!剂!早晚服用&共服用*月&二诊’阴道流血停止!乳房变小!仍有潮热盗汗!上方去旱莲草$女贞子!加陈皮!73$炒麦芽!73$生姜"3&继服*月余&三诊’乳房肿大完全消失!阴道无流血!血激素测定恢复正常&至此病已痊愈!嘱注意合理饮食!忌食滋补品$炸鸡等食品&按’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女童)岁$男童.岁以前呈现第二性征!女童发病是男童的18-倍&本病临床采用孕酮类$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此病中取得良好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小!对患儿的发育无抑制作用&中医认为本病为儿童营养失衡!后天培补太过!使肾气充盈!即+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而肾阴相对不足!无以制阳!肾的阴阳相对不平衡!造成性发育的提前&临床一般从肝肾阴虚$肝郁化火$湿热蕴脾等多个证型进行论治&本案例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所致!拟滋阴泻火&方用生地黄$玄参$炙龟板滋补肾阴*知母$黄柏$夏枯草$龙胆草等清热泻火!旱莲草$女贞子凉血止血*小儿+脾常不足%!本方苦寒滋腻!日久恐碍脾气!故加炒麦芽$陈皮等!以达温运脾气的目的&*儿童多动综合征王某!男!)岁&小儿平素动作过多!难以静坐!无法正常完成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并常常干扰周围同学!老师让其站立或在讲台听课!仍无法使其安静!学习成绩下降&其母领来就诊&查体’患儿精神好!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回答问题准确!反应灵敏!手足多动!自控力差!易发脾气!夜间盗汗!大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儿童多动综合征&中医辨证’肾虚肝亢&治宜滋阴降火!平肝潜阳&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菊花!73$知母"3$黄柏"3$熟地黄"3$龟板"3$枸杞子!73$酸枣仁!73$五味子!73$浮小麦!-3$石决明!73$钩藤!73$龙骨!*3$牡蛎!*3&水煎服!每日!剂!早晚服用&上方为主!随证加减共服17剂!病情明显缓解!继服!月余而愈&按’儿童多动综合征!又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为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脑震荡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轻微脑损伤&本病可归为中医学的+脏躁%$+躁动%证中!并认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他病所伤造成体质偏盛偏衰!动静变化有所失制!心肝脾肾的功能失常所致&心主血!藏神!为智意收稿日期’*77"97"97**修回日期’*77"97"97:作者简介’刘贵宁;!.-:9<!女/副教授!医学学士!从事中医儿科教学及临床工作&滋阴降火法在儿科中的应用刘贵宁(青海医学院!青海西宁)!777!)摘要’列举了运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儿童性早熟$儿童多动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的案例!指出凡是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所致的诸症均可运用此法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滋阴降火法*儿科疾病*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6文章编号’!":>91*.:(*77")7-977*"97*!!!!第*卷第-期中医儿科杂志?@5(*A@(-*77"年.月"#$%&’()*’+,-.)+/&BC(*77"!",,!!!!第!卷第"期中医儿科杂志#$%&!’$&"!))*年+月!/#0%&1()&2+,-(2.,-.&!))*!!!!手足口病/012345$$647$86039:-1:-!;<=>?是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常见的疾病!属隐性感染性传染病!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余种!以@$ABC*和D#EC型最常见#C$"本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含有病毒的污染物!经消化道传播&另外由于吸入空气%飞沫中的病毒!经呼吸道传播!多在婴幼儿群体中流行"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该病多数预后良好!可自然痊愈!但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证!有文献报道;<=>流行时伴随较高的死亡率#!$"中医中药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在该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泻黄导赤汤合清泉散内外合治手足口病*F例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朱杰!陆奎洪!周慧宁!朱美兰/江苏省兴化市中医医院!江苏兴化!!"E))G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自拟泻黄导赤汤合清泉散内外合治小儿手足口病*F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除!例出现严重并发证患儿的家长要求转院治疗外!其余**例均于C周内基本获愈"结论’自拟泻黄导赤汤合清泉散内外合治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疗效!精心细致的护理在该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H!E!&*文献标识码’I文章编号’C*EJKL!+E(!((*)("K((!EK(!之源!意识活动皆归于心"肝为刚脏!主筋藏魂!体阴而用阳"脾为至阴之脏!藏意!在志为思"*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志!主骨生髓!髓通于脑"本证属肾阴亏损!髓生不足"肾虚则水不涵木!肝阳易亢!无以制火!引起心火有余诸证"方用滋补肾阴的熟地黄%龟板%枸杞子%菊花%知母%黄柏等清热泻火!钩藤%石决明等平肝潜阳!酸枣仁%五味子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全方共达滋阴降火%平肝潜阳之目的"J过敏性紫癜李某!男!"岁"患儿J月前因患上呼吸道感染!治愈后不久便出现双下肢皮肤大小不等紫斑!以小腿及臀部为多!初起色鲜红!逐渐加深为暗紫色!伴瘙痒%发热等症!经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静滴氢化可的松和维生素@等药物而愈"但经常发作!反复难愈"查体’患儿精神欠佳!头发稀疏!双下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紫斑!伴鼻衄%齿衄!双眼睑轻度浮肿!午后潮热!盗汗!口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尿常规检查’蛋白(M)%红细胞(MM)"诊断’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证属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大补阴丸加减’熟地黄*N%龟板*N%黄柏*N%知母*N%牡丹皮*N%白茅根C(N%旱莲草*N%银柴胡*N%地骨皮*N%猪苓*N%车前子*N"水煎服!每日C剂!早晚各C次"共服用J月余"复查’上症消失!精神转佳!小便检验完全恢复正常"嘱后期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敏性原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按’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证有虚实两类!实者大多为外感时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而发&虚证当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以心脾气虚及阴虚火旺为多见"本证经辨证属阴虚火旺证!肾阴不足!相火妄动!灼伤血络!络脉受损!故紫癜时发时止&虚火内炽!故潮热盗汗!心烦少寐&阴津不足!则口干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方用熟地黄%龟板滋阴泻火&黄柏%知母清热泻火&牡丹皮%白茅根%旱莲草凉血止血!以达滋补肾阴%清相火之目的!故获良效"收稿日期’!((*K("KC(&修回日期’!((*K("KC*作者简介’朱杰(C+*EK)!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朱丹溪滋阴降火(二):治虚风内动...
![朱丹溪滋阴降火(二):治虚风内动...](https://img.taocdn.com/s3/m/0baba05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3.png)
朱丹溪滋阴降火(二):治虚风内动...
头条怎么发私信?关注本号--点击本号的
头像--右上角有“私信”功能。
牟雄,何良清
2治虚风内动
本证是因温病时久,邪热灼伤真阴或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
症见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有时时欲脱之势为辨证要点,这是真阴大亏,故见神倦脉虚,舌绛少苔,有时时欲脱之势,虚风内动,故手足瘈疭,此时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
治以【大定风珠】,用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内风,地黄、麦冬、白芍滋阴柔肝、龟版、鳖甲滋阴潜阳,麻仁养阴滋燥,牡蛎平肝潜阳,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阴,以加强滋阴熄风之药,合用具有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效。
中药:麦冬
今天温病学成熟发展,应该说金元时期的河间寒凉,丹溪滋阴学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所以滋阴法在温病治疗上运用较广。
如:
•治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用【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
•治腑实兼阴液亏损,用【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治温病热邪久羁,劫烁真阴的虚多邪少证见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倦欲眠或心中震震,舌绛少苔,脉象虚细或结代等,代表方用【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这些都体现丹溪滋阴学说对后世温病学发展紧紧联在一起。
滋阴法运用范围较广,与其它治法配合机会亦多,如滋阴解表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温病邪热亢盛者不可滥用滋阴之法,以免留邪为患。
二是温热证慎用本法,以免恋滞病邪,胶着难解。
下期:朱丹溪滋阴降火(三):治阴虚血少,虚烦少寐,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则所生诸症,乃可自愈。
从“阴虚火旺”中思考中医
![从“阴虚火旺”中思考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63c2f9c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e.png)
从“阴虚火旺”中思考中医(略有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多多指教)一谈到阴虚火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滋阴学派的代表人物朱丹溪,他在《金匮钩玄》一书中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
几乎每一个学派的产生都有其息息相关的时代背景,朱丹溪所处的金元时期,十分盛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甚至达到了“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为俗”的境地。
目睹医者滥用成方,不思变通,以《局方》补益辛热燥烈之药造成伤阴劫液的普遍现象,丹溪潜心研究,深有所得,写成《格至余论》、《局方发挥》二书。
提出了“相火论”及“阳有余阴不足论”,影响甚广。
1.关于丹溪“相火论”及“阳有余、阴不足论”的认识1.1相火论丹溪十分重视相火的作用,认为“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格至余论·相火论》)。
但同时又强调了相火之变的危害,“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
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格至余论·相火论》)。
对于相火妄动的诱发因素,他提出“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随起”《局方发挥》,“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格至余论·疝气论》),“心,君火也,为物所感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皆暗流而疏泄矣”(《格至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丹溪认为饮食厚味、房劳过度、情志过极以及心火之动等因素皆可引起相火妄动,消耗阴精。
对于如何使相火正常运动,抑制其妄动,丹溪提出“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格至余论·相火论》),“正心,养心,收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格至余论·房中补益论》)。
即饮食有节,房事有度,五志有常,清心寡欲乃可保相火生息而不妄动成灾。
1.2 阳有余阴不足论朱丹溪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天、地、日、月的关系以及人身生命发生发展的过程得出了“阳有余阴不足”的结论。
朱丹溪滋阴降火(一):治阴虚内热,大补丸、大补阴丸,培本清源,以使阴盛阳潜,虚火降而虚热自清
![朱丹溪滋阴降火(一):治阴虚内热,大补丸、大补阴丸,培本清源,以使阴盛阳潜,虚火降而虚热自清](https://img.taocdn.com/s3/m/7c802f8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7.png)
朱丹溪滋阴降火(一):治阴虚内热,大补丸、大补阴丸,培本清源,以使阴盛阳潜,虚火降而虚热自清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开创滋阴学说,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丹溪于《格致余论》曰:“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淳淳然见于《素问》”,故立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其理论核心为“阳道实,阴道虚”。
朱氏认为天人相应,以天地日月论自然界性阴亏,《内经》曰:“阳者天气也,主外。
阴者地气也,主内。
”以人之生论人生长性阴亏《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
《礼议》注曰:惟五十然后养者有以加。
以脏腑、心理论生活方式性阴亏和心因性阴亏。
丹溪说:“主闭藏者肾气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然而疏泄矣。
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
”朱丹溪强调说:若范年、月、日等“四者之虚,似难免此”,尤其重视难成易亏之阴气,重视滋阴是“治病求本”,具有积极意义的,假如:“醉饱劳倦,谋虑勤动,日月薄蚀,暴寒暴热,大风大雾,忧愁忿怒,惊恐悲哀”。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若于此时恣嗜欲以戕贼。
至春生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
若此病情,如何确当治疗,丹溪根据《内经》之旨:“精不足补之以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甘、寒、咸、酸、之剂补其阴,以苦寒泄相火,坚真阴,制龙家之火,培其阴,阴阳回复,其病自愈。
“阴平阳秘,精神乃制”,这就是滋阴降火的意义所在,而且广泛运用于许多病证,现择要阐述如下。
1治阴虚内热中医:《格致余论》何以为病,因肾中水火,本为既济以生存,肾水一亏,则相火失制,合而为邪,乃生虚火、虚热之诸证。
朱丹溪称之为“阴不足而阳有余”就是阴虚火旺的根源,这种火旺是阴不足为本,为不足之病。
其形证、遗精、盗汗,皆由相火内扰或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咳嗽咯血,舌红少苔,俱为相火内动耗伤真阴,乃至肺肾两虚而起。
阴虚火旺煎熬,金元名医朱丹溪:用这四味中药,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煎熬,金元名医朱丹溪:用这四味中药,滋阴、降火!](https://img.taocdn.com/s3/m/b87fe6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2.png)
阴虚火旺煎熬,金元名医朱丹溪:用这四味中药,滋阴、降火!欢迎您前往学中医秘方1在《黄帝内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虽然念起来就像是绕口令一样,但这其中的学问是非常深的。
关于这句话的理解,其实也很简单。
对于我们身体来说,体内的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保持的良好,自然身体也就不会受到病邪的侵袭,也就不会出现病症。
阳气循行在体表,作为人体对抗外邪的防御系统,这个系统不出故障,全靠什么?全靠阴在内安宁,没有“后院起火”。
而阴血在人体内部,作为人体健康的后勤系统,这个系统不出问题,靠什么?全靠阳在外御敌,没有“边关失守”。
《黄帝内经》的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阴阳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一方受到了损伤,另一方自然也会受到牵连。
2所以,在临床上往往会遇到,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病症。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曾这样提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也就是说,阴液常虚,虚火常亢,这种情况其实最易诞生一种病证,那就是阴虚火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里面的阴阳都在平时不知不觉中逐渐耗损。
慢慢地就会有一方出现不足,另一方逐渐强盛,阴液衰减了,就不能很好的给在外维护身体的阳气提供保障。
阴液衰减多少,外在的阳气也会跟着耗损,阴液愈衰,阳气越少。
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解决的方式也不是很复杂,“对证用药”就可以解决问题。
既然是身体里面的阴液不足,那就将阴液补充起来就可以了。
不过应该怎么补?用什么补?却又大有学问。
3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为此创立了一个经典名方,也就是著名的补阴妙方——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这个药方是收录在《丹溪心法》中的经典方剂,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主要用于阴虚火旺病症的改善。
那么,阴虚火旺这类病症究竟都有哪些表现呢?不妨自查一下,是不是也有相同经历,最常见的就是骨蒸潮热,然后伴有盗汗等病症,同时还感觉内心烦躁、足膝疼热等。
现代临床上,常用大补阴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肾结核等疾病,并且也有不错的疗效。
朱丹溪的“两论”与滋阴降火治疗经验
![朱丹溪的“两论”与滋阴降火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6093e9f5f61fb7360b4c6550.png)
阴虚内热案
一妇患心中如火,一烧便入小肠,急去小便, 大便随时亦出,如此三年,求治,脉滑数, 此相火送入小肠经,以四物加炒连、柏、小 茴香、木通、四贴而定。(《名医类案.火 热》)
五、评价与影响
新安医家孙一奎:“认病最广,投剂最确”。 吴 澄:“气下陷不能上升者,当用东垣 之法为先,火上升而不能降者,则用丹溪莫缓,合 二公之法参之,则无一偏之弊耳.” 《四库全书提要》 “丹溪局方发挥出,而医学始为之 变”,在矫正时弊方面影响极大。
对日本道三流医学的影响:1466年日本僧医 田代三喜来华学习李朱医学,1498年归国后 传播李朱医学,其弟子曲直濑道三等人著 《启迪集》,开启迪院培养学生,李朱医学 风靡日本,形成“道三流”医学,即后世方 派。
结语
1.朱震亨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医学家。他首次阐明 了相火的生理、病理,探讨了相火在人体的重要性, 指明了相火妄动的危害,后世论相火者,多朱氏之 说二加以发挥。 2.在相火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论,强调摄护阴精养生治 疗方面的重要作用,奠定了滋阴降火学说的理论基 础,促进了明清温热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其自幼好学,过目成诵, 其自幼好学,过目成诵,曾师事东南大儒许谦研究 理学,年至四十,痛庸医误人,转而功医, 理学,年至四十,痛庸医误人,转而功医,负笈寻 不远千里,后得杭州名医罗知悌之真传。 师,不远千里,后得杭州名医罗知悌之真传。罗为 刘完素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因而, 刘完素再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因而, 丹溪继承了刘、 李诸家学术思想。 丹溪继承了刘、张、李诸家学术思想。故其治医能 发挥经旨,参合哲理,融会诸家, 发挥经旨,参合哲理,融会诸家,并能结合临床实 践而创立新说。 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 践而创立新说。 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 东垣一起 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一起, 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之比较研究
![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之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0c0d2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2.png)
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之比较研究李东垣“阳升阴降” 与朱丹溪“阴升阳降”之比较研究许芸王芙蓉阴阳升降理论乃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笔者通过仔细研读李东垣及朱丹溪医家的著述,发现二人对于阴阳升降的研究各有特色。
补土派的李东垣,提出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开创了其独到的脾胃内伤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强调“ 阳升阴降” 论。
滋阴派的朱丹溪,擅治杂病,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以及相火论。
其接受了东垣“ 阳升阴降” 的观点,并提出了以肾肝之阴升、心肺之阳降为主的“ 阴升阳降” 论。
故笔者将两者“ 阴阳升降” 理论的异同探讨如下,请诸专家指正。
1李东垣阳升阴降理论11《内经》自然之理为阳升阴降论之滥觞《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早就对阴阳之间的运动有所阐述,如《素问· 天元正纪大论》云“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即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升极则降,降极则升,循环往复,这便是自然界中所蕴含的阳升阴降之理,而东垣之理论,多源自《黄帝内经》,其《脾胃论》一书,便援引诸多《内经》原文,其《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开篇便以“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 展开,由此看出,《内经》中的四时气机升降实为李氏阳升阴降理论的本源,此理论后被东垣用以阐明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认为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与自然界是相通的,人身之气亦是阳主升阴主降,并将其具体到脏腑生理功能方面。
12阳升阴降运动重在脾胃李东垣根据“ 天人相应” 之理,认为人身心肺在上,肝肾居下,强调脾胃为元气之本,更是将“ 阳升阴降” 说建立在脾胃升降的基础上,认为脾胃的升降乃是一身阴阳之气升降的关键,精气的升降都依赖于脾胃居中的枢纽作用,遂提出其具有特定内涵的“ 脾升胃降” 说。
其云:“ 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https://img.taocdn.com/s3/m/26b91f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2.png)
滋阴派---朱丹溪滋阴派---朱丹溪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格致余论》序)。
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