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1建筑材料与检测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2024年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

2024年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

2024年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五章,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性质,重点探讨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第2节介绍建筑材料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检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2. 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检测方法,具备初步的检测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理解和操作;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建筑材料样品;2. 学具:实验报告册、记录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建筑材料,探讨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建筑材料检测方法,以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为例,详细讲解操作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检测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2. 建筑材料检测方法;3.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钢筋抗拉强度检测;(2)砖块抗压强度检测;(3)混凝土抗折强度检测。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需加强课堂讲解和互动;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及其检测技术,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理解和操作;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建筑材料,探讨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3. 例题讲解: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实验的操作步骤;4. 作业设计:针对不同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及步骤的分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及其检测技术。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建筑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 建筑材料的作用与要求3.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和认证第二章:水泥1. 水泥的性质2. 水泥的种类和应用3. 水泥的检测方法第三章:混凝土1. 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质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 混凝土的检测方法第四章:钢材1. 钢材的性质和分类2. 钢材的焊接与连接3. 钢材的检测方法第五章:木材1. 木材的性质和分类2. 木材的加工与使用3. 木材的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相关教材;2. 实验室设备: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样品及检测仪器;3.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论文、案例、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砌筑材料1. 砌筑材料的分类与性质2. 砌筑材料的使用与检测3. 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第七章:沥青及防水材料1. 沥青的性质与分类2. 防水材料的种类与应用3. 沥青及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第八章:保温与吸声材料1.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原理与分类2.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3.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检测方法第九章:装饰材料1. 装饰材料的种类与性质2. 装饰材料的设计与施工3. 装饰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第十章: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发展趋势1.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检测2.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3.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砌筑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保温与吸声材料、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相关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各类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3. 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a. 金属材料:钢铁、铝合金等。

b. 石材材料:大理石、花岗岩等。

c. 木材材料:实木、人造板等。

d. 混凝土材料:水泥、砂、石等。

e. 砖瓦材料:砖、瓦等。

f. 玻璃材料:平板玻璃、中空玻璃等。

g. 塑料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h. 涂料材料:油漆、涂料等。

i. 绝热材料: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

2. 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a. 物理性能测试:密度、强度、硬度等。

b. 化学性能测试:耐腐蚀性、耐候性等。

c. 热性能测试: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等。

d. 声学性能测试:隔声性能、吸声性能等。

e. 光学性能测试:透光率、反射率等。

f. 环境性能测试:防水性能、防火性能等。

g. 标准和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3.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a. 原材料检测: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和筛选。

b.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c. 成品检验:成品的质量检验和评估。

d. 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2. 实例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样品展示,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和检测的理解和经验。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建筑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立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材料与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优质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优质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优质教案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教材第六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能;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砖块等的检测标准及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能,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 学会运用检测工具对常见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并能正确判断其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实践操作及结果判断。

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能;检测方法与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材料样品(水泥、钢材、砖块等)、检测工具(如万能试验机、显微镜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因建筑材料不合格导致的建筑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视。

2. 理论知识讲解:(1)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能;(2)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 实践操作演示:(1)以水泥为例,演示检测流程,包括样品制备、试验操作、结果判断等;(2)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对钢材、砖块等建筑材料进行检测。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建筑材料检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组建筑材料检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能;2. 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实践操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设计一道关于建筑材料检测的综合应用题。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及其检测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操作演示的详细步骤;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综合应用题;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建筑材料与检测全完整版教案模块1-7全

建筑材料与检测全完整版教案模块1-7全

模块一工作单元任务一砂石取样及试样处理一、取样批的确定1、在一列火车、一批货船或一批汽车上取样——产地和规格均相同的砂石为一批,总数不宜超过400 m3或600 t。

2、在料堆上取样——以400 m3或600 t为一批。

3、以人工生产或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运输的砂——以产地和规格均相同的200 m3或300 t为一批。

二、取样方法1、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铲除表层部分料,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砂共取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试样。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8份组成各自一组试样。

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三、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最少取样的数量。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表1-11 是砂常规单项试验的最小取样量。

四、试样的处理1、试样的缩分:将试样置于平板上,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约为2 cm的“圆饼”,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若为石子试样,在自由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

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的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2、试样的包装:每组试样应采用能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的容器包装,并附卡片标明试样编号、产地、规格、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任务二砂石表观密度测定一、砂表观密度的测定(容量瓶法)(一)试验仪具与材料1、容量瓶:500ml。

2、烧杯:500ml。

3、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1g。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冷开水。

6、其它:搪瓷盘、干燥器、温度计、滴管、毛刷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和检测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了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建筑材料概述(1)介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讲解建筑材料的用途和作用。

2. 第二节:水泥(1)介绍水泥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水泥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3. 第三节:混凝土(1)介绍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混凝土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4. 第四节:钢材(1)介绍钢材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钢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5. 第五节:建筑砂浆(1)介绍建筑砂浆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建筑砂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水泥、混凝土、钢材、建筑砂浆等样品,天平、量筒、滴定管等检测仪器;2. 教学课件: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3. 教材和参考书: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1. 授课: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2. 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的理解;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第六节:木材1. 介绍木材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木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七、第七节:砖石材料1. 介绍砖石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砖石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八、第八节:建筑防水材料1. 介绍建筑防水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建筑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

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

电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李念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五章,详细内容为第3节“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

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指标、常见质量问题及检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理解其性能指标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混凝土性能指标的理解,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性能检测方法,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混凝土试件、压力机、回弹仪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混凝土的基本组成。

(2)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混凝土试件制作。

(2)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性能检测(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工程中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性能指标。

(2)分析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答案:(3)实验结果计算公式:抗压强度(MPa)= Fmax / A,其中Fmax 为最大荷载,A 为试件截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及检测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第4.2节“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

内容包括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能正确读取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重点: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视频、实验设备(如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事故案例,引出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b. 解释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细节。

4. 例题讲解: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分析实验数据,解读实验报告。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实验方案。

6. 实验操作演示:现场演示实验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7.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8.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完成实验报告。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2. 力学性能检测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含义。

b. 计算给定实验数据下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2. 答案:a. 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压强度: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折强度: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沙子、石子、钢材等)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2. 学会使用现场检测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如电子秤、卡尺、硬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因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检测,教师巡回指导。

5. 设备使用及维护讲解(10分钟)讲解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注意事项。

6. 实际操作演示(10分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3. 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七、作业设计(1)水泥(2)沙子(3)石子(4)钢材2. 答案:(1)水泥: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2)沙子:细度模数、含泥量、氯离子含量等;(3)石子:粒径、含泥量、压碎指标等;(4)钢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检测设备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第三节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2. 学会运用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2)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常见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列举三种常见建筑材料,并说明其性能及用途。

(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及用途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材料生产厂,加深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材料样品、检测仪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引出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2. 讲解:详细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让学生对建筑材料有全面的认识。

a. 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b. 按照材料的物理性质分类c. 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及用途3. 检测方法与原则:讲解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a. 检测基本原则b. 检测方法c. 检测标准及要求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

5. 例题讲解:针对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分类2. 建筑材料性质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原则与方法4.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b. 简述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原则。

c. 某工程中使用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请为其设计检测方案。

2. 答案:a. 答案合理即可。

b. 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较好,但对检测方法的实际操作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b. 探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与检测”,具体内容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检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掌握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 学会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混凝土试块、混凝土强度检测仪、抗渗性检测仪、耐久性检测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座正在建设的大桥,提出问题:“大桥建设中使用的混凝土需要满足哪些性能指标?如何检测这些指标?”2. 理论讲解:(1)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

(2)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讲解检测原理及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检测混凝土抗渗性及耐久性。

5.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2. 混凝土性能指标:强度、抗渗性、耐久性3. 检测方法:强度检测、抗渗性检测、耐久性检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

(2)比较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2. 答案:(1)混凝土由水泥、砂、石子、水等组成,分为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基本性质包括: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

(2)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有: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抗渗性检测方法有:常压渗透试验、压力渗透试验等;耐久性检测方法有:碳化试验、冻融试验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教材第五章——建筑材料检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掌握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熟悉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

3. 学会编制及解读检测报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难点: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常用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检测;(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注意安全操作;(3)学生记录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4. 例题讲解:(1)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操作要点;(2)解读检测报告,分析检测结果。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2. 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标准;3. 检测报告编制及解读流程;4. 例题及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2)编制一份建筑材料检测报告。

2. 答案:(1)见教材第五章相关内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及检测方法;(2)探讨建筑材料检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3. 检测报告的编制及解读;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检测方法及操作要领。

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一章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一章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1.1.3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 1.导热性
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差时,热量将从温度高的一侧通过材料 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材料这种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 性。其大小用导热系数来表示:
Qd
(T2 T1 )At
导热系数(W (/ m.K);
其中Qd 材传料导的的厚热度量((mJ));; A 材料的传热面积(m2);
堆积体积;
• 4.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1)密实度 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也就是
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用D来表示。
V D 100%
V0
或D
V V0
100%
(m ) (m 0 )
100%
0 100%ຫໍສະໝຸດ • 2)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自然状态下总体积 的百分率,用P表示。
• 对于致密材料(如钢材、玻璃等)而言,内部是 不含孔隙的,故体积很容易测定;
•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材料而言,在自然状态下材料 是含有一些孔隙的;
• 思考题: 如何测量有孔隙材料的密度?
2.表观密度
指的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计算公式为:
式中 ρ0— 表观密度(kg/m3);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kg); v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3).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之比,是衡量 材料是轻质高强的一个主要指标
1.2.2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 弹性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 能完全恢复原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塑性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 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塑性;
完全弹性材料是没有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同 时产生。
D'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说课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的第3章“混凝土”,详细内容涵盖混凝土的组成、性能要求、配制原理以及检测方法。

具体包括3.1节“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与要求”,3.2节“混凝土的性能指标”,3.3节“混凝土的配制”,以及3.4节“混凝土的质量检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要求,理解配制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混凝土配制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检测方法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质量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要求及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混凝土试块、实验器材、PPT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计算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混凝土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要求,讲解配制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混凝土配制方法和质量检测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案例,独立完成混凝土配制计算和质量检测。

5.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性能检测实验。

6.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与性能要求2. 混凝土配制原理及方法3. 混凝土质量检测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混凝土配制计算及质量检测报告。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完成配制计算和质量检测报告。

2. 作业题目:分析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讨论其优缺点。

答案:学生需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及其检测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质量检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一建筑材料与检测基本知识学习单元单元一建筑材料概述【知识目标】1、了解材料定义、分类;2、了解材料在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地下工程、基础工程等各种土木工程中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建筑构件及零配件的总称。

2、分类1)按组成: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无机材料——钢材、石材。

有机材料——木材塑料涂料。

复合材料——钢纤维混凝土、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合料。

2)按工程项目(1)主体材料——建造主体工程的材料,水泥及其制品、混凝土及其预制构件、砌块、墙体保温材料等。

(2)装修材料——用于建筑物室内、室外,起装饰和美化作用的材料,内外墙装饰+室内顶棚装饰+室内装饰+配套设备、零配件(灯具、卫生洁具、管件)。

3)按主要性能(1)结构性材料——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

(2)围护性材料——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

(3)功能性材料——担负建筑物某些非承重功能的材料。

(4)装饰性材料——起装饰和美化作用的材料。

防水防腐涂料、外墙饰面砖、彩色涂料、水磨石、玻璃和陶瓷等。

二、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前提。

2、影响或决定工程造价。

一般工程的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50%~60%,重要工程可达70%~80%。

3、保障建筑物各种使用功能顺利实现。

4、带动和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使建筑设计水平和施工工艺水平有新突破。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1、轻质高强方向提高比强度,减小截面尺寸,降低自重,提高抗震性,实现高层化、大跨化和轻量化。

2、高性能方向高性能长寿命建筑,降低材料消耗,如高性能混凝土——易浇捣、易密实、不离析。

3、绿色、生态、节能、环保方向单元二建筑材料检测的意义及相关规定【知识目标】1、了解检测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2、掌握质量标准体系的分类及表示方法,能读懂技术规范;3、熟悉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流程。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意义1、检测是实施工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检测数据,是质量的真实记录,是指导、控制、评定质量的必要依据,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鉴定和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手段。

二、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规定1、检测机构的条件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通过“计量认证”,二是要具有“检测资质证书”。

2、相关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4)《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3、见证取样送检制度(1)取样,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从检验(或检测)对象中抽取实验样品的过程。

取样工作必须由“见证人+取样人”共同完成。

(2)送检,将样品从现场移交有检测资格的单位承检的过程。

送检工作必须由“见证人+送检人”共同完成。

检测工作,必须遵循“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见证单位——是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授权委托的本工程的监理单位;见证人——建设单位书面授权委派的本工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人员1~2名担任;取样人—施工单位的从事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

4、见证取样范围及送检程序(1)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范围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规定取样数量的30%,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①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②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③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④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⑤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⑥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⑦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⑧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2)送检程序①)送检之前,建设单位应向质量监督站和工程检测单位递交“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授权书”。

②取样人员在见证人的全程见证下,完成在施工现场的取样和制作试件工作,并送至检测机构检测。

③送检单位填写检测试验委托单。

④检测单位按委托单的有关要求实施检测,完成检测后,应在检验报告单备注栏中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

⑤当出现不合格项目时,检测机构要及时通知工程质量监督站和见证单位。

影响结构安全的项目,应在24小时内报告。

5、见证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职责1)见证人员的资格认证(1)见证人员应由建设单位或该工程监理单位中具备建筑施工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和具有建筑施工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2)见证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见证人员必须参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见证取样人员资格考核,考核合格后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颁发“见证取样员”证书。

(3)见证人员对工程实行见证取样、送检时应有该工程建设单位签发的见证人书面授权书。

见证人书面授权书由建设单位和见证单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负责该项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

(4)见证人员的基本情况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每隔3~5年换证一次。

2)见证人员的职责(1)制定送检计划。

(2)必须现场见证,做好见证记录,对见证工作负法律责任。

(3)见证人员必须对试样进行监护,并和送样人员一起将试件送至检测单位。

(4)见证人员必须在送验委托单上签字,以备检测单位核验。

(5)见证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一经发现见证人员有违规行为,发证单位有权吊销“见证取样员”证书。

三、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体系 1、技术标准的分类(1)国家标准 —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是国内的最高标准。

(2)行业标准 — 全国性的某行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

当国家有相应标准颁布实施时,该项行业标准即废止。

(3)地方标准 — 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标准。

在公布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地方标准即应废止。

(4)企业标准 — 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依据时,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代号“QB ”),以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2、技术标准的表示代号+编号+名称。

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

(1)强制性标准是国家要求对其规定的各项内容必须无条件遵照执行的标准。

(2)推荐性标准是国家鼓励自愿采纳、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

3、建筑材料检测常用的技术标准 (1)产品标准—如《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2)方法标准—如《水泥取样方法》。

(3)基础标准—如《水泥命名定义和术语》。

单元三 建筑材料检测误差及数据修约规则一、建筑材料检测误差1、检测误差——测定值与被测对象的真实数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主要原因: (1)检测人员误差个体感官鉴别能力、反应敏感程度、生理变化、检测技术熟练程度、固有习惯等因素。

(2)仪器设备误差测量精度,不同材质仪器设备的使用条件,仪器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的误差。

(3)环境误差环境因素与要求的标准环境不符所带来的误差。

(4)方法误差GB 175--- 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代号 顺序号 批准年代号 名称编号试验方法选择不尽合理或经验公式中各种系数的近似值选定不当等引起的误差。

二、减小检测误差的途径1、取样(1)取样方式:全样检测+抽样检测,常规检查——抽样检查方式。

(2)代表性+随机性。

代表性——指保证抽取的子样应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随机性——指保证抽取的子样应由随机因素决定而并非人为因素决定。

(3)抽样操作方法因检测对象而异,抽取样品的数量视检测内容而异。

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制备试件处理试样、加工或成型,制备成标准试样或试件。

3、选择仪器设备选取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确保称量或测量的准确性,减小试验误差。

4、选择测试条件(1)温度考虑:检测对象+所用仪器(2)湿度湿度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如湿度越大,测得的强度越低。

(3)试件形状、尺寸及表面状态抗压强度测定:同一待测对象,形状相同的小试件强度比大试件强度为高;当受压面相同时,高宽比大的比高宽小的强度值小;当受荷面粗糙不平整时,测定强度降低。

加荷速度越慢,测得的强度值越低:受荷面有油或湿存水时,测定的强度值偏低。

二、检测试验数据的记录及修约(一)有效数字及数据记录1、有效数字(1)可靠数字直接能从仪器设备上读取的准确数字叫做可靠数字;(2)存疑数字通过估读得到的那部分数字叫做存疑数字。

(3)有效数字带有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叫有效数字。

在有效数字中,从最左一位非零数字向右数而得到的位数就是有效位数;有效数字的位数代表测量仪具的精度。

例如,若记录液体体积为15.00ml,则其有效数字的位数是四位,表明是用精度为0.1ml的滴定管或吸管量取的,估读至0.01ml。

若写成15.0ml,则有效数字是三位,通常是用精确度为1ml的小量筒量取,估读至0.1ml。

2、试验数据的记录(1)读取及记录试验数据——按照所用仪器设备的测量精度及数字修约规则进行,应当也只允许保留一位可疑数字,绝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数字的位数。

(2)检测报告——要按数字修约规则,对记录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或计算,而不可以直接把原始的记录结果报告出来。

(二)数值修约及统计1、数值修约规则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即拟舍去数字小于5即舍去、大于5则进1;恰好等于5时,若5后有非零数字则进1;若5后皆为零时则看5前,5前为偶应舍去,5前为奇则进1”。

具体应用举例说明如下:(1) 进舍规则1) 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保留其余各位数字不变。

例如:将15.2431修约到个位数。

最左一位数2小于5,则直接舍去“2431”,修约结果为15;同理,将15.2431修约到一个小数,得15.2。

2) 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则进1,即保留数字的末位数字加1。

例如:将26.4843修约成三位有效数字。

其最左一位数字8大于5,则向前进1,修约结果为26.5。

3) 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是5,且其后有非“零”数字时进一,即保留数字的末位数字加1。

例如:将10.5001修约到个位数。

其拟舍弃数字自左至右依次为“5001”,最左一位数字是5,且其后有非“零”数字1,这时进1,得修约结果11。

4)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是5,且其后皆为“零”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数则进1;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偶数(含0),则舍去。

5)负数修约时,先将它的绝对值按上述规定进行修约,然后在修约值的前面加上负号。

6) 所拟舍弃的数字,若为两位以上的数字,不得连续修约。

应根据保留数后边(右边)第一个数字的大小,按上述规定“一次修约”出结果。

7)0.5单位修约0.5单位修约指修约间隔为指定位数的0.5单位。

修约规则是先将拟修约数值乘以2,按指定位数依照进舍规则修约,所得数值再除以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