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精选资料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精选资料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管理学的以人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管理 哲学观。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弘扬人的内在 价值,通过管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使人获得全面和谐 的发展。

”1 学校管理中应用人本原理,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执 行,指导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塑造有德,有才,有能力,有个 性的现代人。

当然这里的“人”既指教师又指学生。

其基本主张 有三:1、承认人的主体地位。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的 倡导者们就提出了“人不再是在上帝神龛前的默铸者, 而是有血 有肉的感性快乐的享受者; 人不再是上帝手中的傀儡, 宰自己命运的自由人; 人不再是可怜的‘罪犯', 而是具有尊严居于现实生活之中心地位的主人。

” 2【p39】数百年以来人们越 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精神的“可贵”,努力追求着这一精神。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被别人认可和尊重时, 才会有一种 本质意义上的主动的努力和追求, 才能使所有资源力产生倍增效 应。

而这正是管理所追求的。

2、开发人的潜能。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目的当然是更 好的去教书育人,这里,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创造性的前提条件。

尔后还需要激发人努力实践的欲望、 需要搭建实践的平台, 惟如此才能使为目标达成所 需的各种资源有发挥倍增效应的原始动力。

所以以人为本管理的 基本任务就是采取激励手段,开发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潜能。

3、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

既然人是为人而生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和开发人的潜 能,把它们仅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我们还要注重在完成任务中 去实现人的和谐而是能主 j K发展;要实现人生目的与人生手段的统一,创造人生与享受人生的统一,实现人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这也是学校管理的最终使命所在。

二、对“以人为本”理解的误区大多说学校在管理章程中都会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为本 德为先的意思

人为本 德为先的意思

人为本德为先的意思
“人为本,德为先”是一种价值观和理念,强调人在一切事物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

“人为本”意味着将人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社会或其他任何环境中,人都应该是关注和照顾的中心。

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珍视和照顾,人的需求和权益应该是首要的。

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我们关注人的需求,努力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以及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德为先”则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它意味着在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时,应该以道德原则为指导。

我们应该追求道德的行为,将公正、诚实、善良和责任等价值观置于首位。

德为先的理念鼓励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确保它们符合道德标准,并努力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

“人为本,德为先”的理念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这种理念可以促进员工的福祉和成长,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学校教育中,这种理念可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家庭生活中,这种理念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人为本,德为先”是一种强调人性和道德重要性的价值观和理念。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同时追求道德的行为和品质。

通过实践这种理念,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有爱的社会环境。

新课改中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新课改中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新课改中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摘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

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

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的发展可塑性教育要以人为本,现在流行于我们学校的每一次理念宣讲中。

然而什么叫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我以为需要深入的思考,付诸行动。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甚至连以人为本的含义都不甚了了。

以人为本,即做任何事情都立足于人着眼于人,一切从人出发,一切又以人为目的。

作为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把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出发点、归结点和全过程。

作为“人”的教育和培养,我理解首先要从人性和人格开始并贯穿始终。

但是,在校园里,在课堂课外,我都看到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课堂上,有学生敢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吗?课堂上,有学生的主体性吗?几乎全部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说了算的局面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

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

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个人的发展为根本”。

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似乎知识多就意味着人的水平高、能力强。

这一观点的缺陷表面上看是将知识的增长与人的发展相混淆,实质上是人性关怀的缺失。

它将知识当作教育的目的,颠倒了知识与人的关系。

虽然发展离不开知识,但正如经济的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的发展一样,高分低能如同泡沫经济是我们的教育应当警惕的。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先后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

新课改就是目前仍在实施中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在时间序列和内容逻辑上,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直接思想来源应是 20世纪 8 0 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来的素质教育。

在今天看来, 素质教育所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正是“以人为本”。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这样的目标表述就高度概括了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指明了我国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键一环。

本人查阅了若干文献,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认真理解。

一、“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人文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在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等的思想是一致的。

它肯定人的价值,肯定现世人生,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强调人的经验和实用理性。

这种理性注意力更为集中在人如何安身立命之上,主要是从实际经验出发,体悟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就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也缺少科学、数学理论和形式逻辑,只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这个“人”是群体化的、普遍意义的人,没有太多个体的因素,更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个人。

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种理念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的主体和中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里就突出了每个人的发展,在群体中还注重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人具有了更加个性化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目的。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当前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深入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理解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最佳配置。

如果说,以往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与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飞跃相比,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飞跃更注重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人们所面临的一切难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世纪新阶段,仅仅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如何发展以及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尤为重要。

传统的发展观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把发展等同于经济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严重失调;发展以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特征和代价,直接损害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急剧恶化。

这些局限性直接导致了制约发展、违背发展本意的全球性发展难题。

谈谈对以人为本的认识

谈谈对以人为本的认识

以人为本的认识引言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它强调将人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关注个体的需求和权益。

在各个领域,以人为本都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的概念、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领域中应用。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将人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关注他们的需求、权益和福祉。

这一概念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并认为所有政策、决策和行动都应该服务于个体。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重视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能力和愿望,因此应该给予不同层面上的支持和关注。

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1. 尊重个体尊严以人为本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并拥有平等权利。

这种尊重个体尊严的态度能够增加社会凝聚力,并促进公平正义。

2. 提高生活质量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个体的需求和福祉放在首位,追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意味着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居住和就业机会,以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自身潜力。

3. 增加社会稳定性以人为本可以增加社会稳定性。

当个体感到被尊重和关心时,他们更有可能与社会保持良好互动,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这种积极参与又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推动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只有将人们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平等且可持续的社会。

这种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文化传承。

三、以人为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意味着将学生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和终身的,以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实现自我价值。

2.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以人为本意味着将患者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关注他们的健康需求和福祉。

医疗服务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并提供高质量、安全和可及性的医疗资源。

3. 城市规划领域在城市规划领域,以人为本意味着将居民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关注他们的居住需求和福祉。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本文立足于文本,阐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理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成熟的线索,并探析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标签:人;本质;本性;异化;共产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立足于现实的“个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明确的是“个人”。

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是在继承和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明确是以个人为立足点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这一思想,在《手稿》中用类来对人加以规定,在论述人离不开自然而又异于自然时,马克思说:“异化劳动,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他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

”1马克思这里的“类”不是指人类,也不是整体的人类,而是类的分子,即个人。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的着眼点不但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还是具体的、现实的人。

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个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著作,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都始终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断发展和成熟的。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指出,同自然界相比,人不仅是“类的存在”,还是有意识的存在,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就在于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种“类的存在”多次出现。

马克思从单个的但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出发,引入辩证法,改造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

马克思后来在分析人的本质的异化时,也是以劳动,即生产活动为切入点。

总的来看,马克思人的“类特性”即人的本质既不仅仅是劳动,也不仅仅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活动。

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接受和采纳。

这一理念强调员工的价值和需求,将员工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并通过关注员工的发展、激励与管理来提高整体绩效。

本文将探讨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员工置于组织发展的核心位置,关注员工的成长、发展和福利待遇。

它强调尊重员工的个人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能够发挥个人潜力并充分参与组织活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并认为这是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

二、以人为本理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 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员工作为最重要的资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尊重和支持,会更加有动力去创新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增强员工忠诚度和稳定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会,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这种关怀和信任能够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减少员工的流失率,降低人员更替的成本。

3. 增进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和成长,会更加愿意留在组织中并为组织做出更多的贡献。

他们的积极态度和高度参与将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组织应建立起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和难题。

通过开展团队会议、员工调查等方式,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2. 提供员工发展机会:组织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和培训项目,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员工在发展个人的同时,也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3. 倡导工作与生活平衡:组织应鼓励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福利待遇。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1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是什么】即“以人为本”的涵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利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含义。

【必背】【怎么看】“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态或理想状态,它包括各种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充分而全面发展,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的高度丰富和全面完善,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满足。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彻底实现必须以人类解放的实现为前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其丰富内涵是:①是“两大原则”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服从于以人为本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②是“两个尺度”的结合。

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即历史的尺度),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即人的尺度)。

从价值论角度理解“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从价值论角度理解“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从价值论角度理解“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科学地理解以人为本,要坚持马克思从具体的人出发的原则,获得对人的概念的正确理解,进而把实现人的价值,即把实现人的规范性价值和实体性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克服人的异化现象。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优越性,从根本上说也就在于它能够超越资本以利润为生命的固有局限,把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之表现的社会生产力从异化的形态下解放出来,将之还给人,作为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全面发展的条件。

关键词:价值论;以人为本;人的价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的协调发展,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决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极大地开拓了空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优越性,从根本上说也就在于它能够超越资本以利润为生命的固有局限,把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之表现的社会生产力从异化的形态下解放出来,将之还给人、作为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全面发展的条件。

以此反观我们这些年在以人为本问题上的争论,我们觉得是存在一些误区的。

本文主要是从价值论角度来谈一些看法,以期能加深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一、理解“以人为本”要坚持从具体的人出发的原则从简单地否定和批判人道主义到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历史性的进步,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果,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用世界性眼光看问题的结果。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个转变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在今天,人们都承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总揽全局统筹发展的指导方针,可对于如何具体地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仍然有着不同的意见。

一些人受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总害怕一讲以人为本就会与抽象的人道主义划不清界限,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他们不赞同一般地讲以人为本,认为要讲也只能讲“以人民群众为本”;另一些人则认为以人为本的人主要就是指个人,因为只有个人才是人的具体存在方式,只有将以人为本落实到个人才能真正防止计划体制时期那种抽象地肯定人民而实际地否定个人权利的弊病。

我所理解的以人为本

我所理解的以人为本
本 的 理 解 和 认 识 , 以 及 “ 人 为 本 ” 在 企 以
业 中 的具 体体 现 ,还 有 在 企 业 中应 该 如何
落 实 以人 为 本 。
关键 词 :以人 为本 ;企业 文化 ;价值 观 狭 义 的 企 业 文 化 是 企 业 逐 渐 形 成 的 为 大 多数 员工认 同 、遵 守 的有 企 业 特 色 的价 值观 念 。它 的最 本 质特 征 是 “ 以人 为 本 ”, 对这 一 本 质 的理 解 ,却 千差 万 别 ,这 种 理 解 的差 异 势 必在 企 业 文化 管 理 中 ,造 成 各 种 矛盾 和 冲 突 ,直 接 影 响到 企 业 共 同价 值 观 的建 立 与遵 守 ,最 终 会影 响 到 企 业 生存 与 发 展 。 下面 谈 谈 我 所 理 解 的 以 人 为 本 。 首先是 “ ”这 个概念 。在哲 学上 ,人 人 是 相对 于 神 和 物而 言的 ,在 我 国主 要 是 相 对于 物而 言 ,主要 是 强调 人贵 于物 ,“ 地 天 万物 ,唯 人为 贵 ” ,强调 把人 的价 值放 到 首 位 。而 人 不仅 指 当代 人 ,还 有 后 代 人 ;不 是 抽 象的 人 ,也不 是 具 体 的某 个 人 、 某 些 人 ,这 里 的 “ ” 应 同 时具 备 以 下 四 种 含 人

段 , 企 业 除 了 利 用 和 改 造 自然 进 行 生 产 , 满 足 我 们 现在 的 需 求 ,还 要 考 虑 后 代 子 孙 如何 更 好 的生 存 和 发展 ,绝 不 允 许 “ 我 在 死后 ,哪 管洪 水 滔天 ” 。现 代 企业 文化 提 出
的清 洁 生 产 、绿 色 企 业文 化 和 可 持 续发 展 战略 ,是每 一 家 企 业 必须 要 考 虑 的 长期 战 略问 题 ,企业 要关 注顾 客利 益 、 自身利 益 , 也 要 关 注 环 境 利 益 和 社 会 利 益 ; 关 注 现 在 眼前 利 益 ,也 要 关 注未 来 长 远 利 益 , 只 有 统 筹兼 顾 ,企业 才 能永续 经 营 ,基 业长 青 。 二 是 人 群 的 人 , 马 克 思 曾 提 出 : “ 立 的 一 孤 个 人 在社 会 之 外进 行 生 产 … … 是 不可 思 议 的” 。为 了进 行生 产 ,人 类必 然结 成一 定 的 社 会 关 系 。 “ 会 关 系 的 含 义 是 指 许 多 人 社 的合 作 ,至 于 本 质 并不 是 单 个 人所 固有 的 抽 象 物 。在 其 现 实性 上 ,它 是 一切 社会 关 系的总 和 。 人本 身具 有社 会性 ,而企 业作 为 一 种 经 济 组 织 也 是 这 种 社 会 性 的 具 体 体 现 ,这 里不仅有 “ ,更突 出的是 团队 、 我” 组 织 。而有 的 员工提 到 , “ 我是 个 人 ,就该 以 我为 本 。 ”这 是错 误 的命题 。三是 人 职 的 人 ,劳 动 是 有 意 识 的创 造 性 的 实 践 活 动 , 是 人 类 目的 确 立和 目的 实 现之 间的 中间 环 节 ,人的 本 质具 有 劳 动 性 ,劳 动 创造 了人 本 身 。企 业 是 劳动 组 织 ,在 企 业 中 ,所 有 成 员尽 职 尽 责 ,通 过 自 己的 脑 力劳 动 、体 力 劳动 为 企 业 、为 社 会 做 出 贡献 ,这 是 最 起码 的 价 值观 念 ,不 劳 者 , 不 为本 。四 是 人格 的 人 ,每 个 人是 具 体 的 人 ,具 有 独 立 性 ,每 个 人 在 人格 上 是 平 等 的 ,能 自主 选 择行 为 方 式 、 自觉 承 担 行 为责 任 ,在 企 业 中 享 有 权 利 同 时 承 担 相 应 义 务 , 责 权 对 等 。 只有 健 全 独 立 人 格 的 人 ,才 能 为 本 。 其次 是 “ ” 这 个概 念 ,原 意 是 指 草 本 木的茎 或根 。以人为本 的本 ,是 “ 根本 ”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是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必考内容。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是高频考点,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更是大家以后为人师者所应该践行的教育理念。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举通过。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与教育内涵1.“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人为本”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是学生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外界把教育强加给学生。

教育者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成长。

②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以⼈为本-⽣命⾄上以⼈为本,⽣命⾄上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命的保障,6⽉份是全国安全⽣产⽉,公司开展了⼀系列活动。

在这⾥我想谈⼀下我对“以⼈为本,⽣命⾄上”的理解。

“以⼈为本,⽣命⾄上”是对⼈性基本规律和⼈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尊重,是站在⼈的⾓度看问题,在尊重⽣命本质的前提下来发展企业,充分调动员⼯的⽣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和壮⼤。

“以⼈为本,⽣命⾄上”这种企业⽂化的实现是建⽴在安全的前提下的,我们华蓝作为危化品⽣产企业就更应该重视安全⽣产。

“⾼⾼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就是要保证每⼀名员⼯的安全。

作为企业的员⼯,站在⾃⾝⾓度上,我们更应该时刻重视安全,做到“四不伤害”,对⾃⼰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

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产责任主体地位,将“以⼈为本”的理念贯串企业安全⽣产全过程。

第⼀、要⾼度重视安全投⼊,为安全⽣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产出⽐远远⾼于事后整改的投⼊产出⽐,其⽐例为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

这就说明企业要保证⾃⾝的健康发展,必须摆正投⼊与安全的关系,树⽴正确的安全经济观。

必要的安全投⼊是不可缺省的,⼀旦投⼊不到位,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其结果不仅危及职⼯⽣命安全,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不好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因此,企业⼀定要加⼤预防性安全投⼊,在⼈⼒、物⼒上要舍得投⼊。

特别要加⼤科技投⼊,积极改造传统⼯艺和技术,淘汰落后⽣产技术、⼯艺和设备,从硬件上保障安全。

还要加⼤安全科技攻关投⼊,重点研究突破控制重特⼤事故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技术。

三要加⼤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投⼊。

⼀旦遇险,能及时将遇险⼈员救出,控制事态扩⼤,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要加⼤⽤于安全管理、⼈员培训教育的资⾦投⼊,加⼤安全教育培训⼒度,严格安全⽣产操作规程,不断提⾼⼈的素质,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安全⽣产。

第⼆、要加强企业安全⽂化建设,强化职⼯安全意识。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之后,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

这是一种历史进步。

但在理论界和社会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有人认为,提出以人为本,是由于过去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出现不少问题,现在应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有人说,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提出以人为本有点为时过早;有人指出,以人为本具有人本主义的嫌疑;有人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的同义语,最好用以民为本代替以人为本;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人,而不能再把人当作手段;有人主张,以人为本就是关注弱势群体。

这些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简单化的倾向,需要进一步弄清。

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是为了更好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和手段,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经济越发展,物质条件越充分,就越能实现以人为本。

在当今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因而,以人为本也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确立的一种理念。

马克思指出:“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

”提出以人为本,就意味着要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方式,通过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或者应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代替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为特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同时,我们不能以经济条件落后为借口来弱化以人为本,认为提出以人为本有点为时过早。

因为以人为本又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种态度、一种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亲民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下面关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文章是由pincai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家可尽情浏览借鉴,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一: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就说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所谓工作“以人为本”是强调实际工作中要以人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我对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考是: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关注人的需求管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复杂的。

因此,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

首先要了解清楚员工在物质上的需求,比如,要关心员工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交通、劳保福利等等;同时,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关心他的个人发展目标在那里,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

这样关心了解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且爱护、培养和帮助他们,员工会觉得领导和他们之间的沟通有诚意,他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二)凝聚人的智慧人都有愿意展现自己智慧的冲动,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面对系统的、复杂的问题,单个人的智慧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甚至于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智慧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因此大家就会比较的压制自己的智慧本能的发挥。

如果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于与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励措施,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一个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医
民生之急
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的缺失
有限医疗资源的占有不均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的六大任务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十七 大报告
三、如何以人为本
1、发展要以人为目的,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成果。 1.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再就业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 4.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发展要以人为依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五组

讲:朱 剑
PPT制作:周世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充:崔小帅
朱硕明
资料收集:周


LOGO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 二、解决“民生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 集中表现! 三、如何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关 于 “ 人 ” 这 个 概 念


天地万物 唯人为贵
3、发展要既见物又见人,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谢谢
补充一
补充二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 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 国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 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 出发点 2、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 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 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 平和健康水平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七大报告
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大民生问题
大病等死见阎王
新的三座大山
教育是饿虎
教育问题 及教 资育 平源投 衡占入 有不 不足
教 育 收 费 不 合 理
住房问题 节衣缩食攒首付,借遍亲友与 同窗,总算看到东方亮,却告 房政有新章;政府调控只靠税, 羊毛出处还是羊,未见房价有 所减,倒为官家填满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