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初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教案,欢迎大家查阅。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生:做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0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0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四、具体安排: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
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4、课堂练习(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小结六、作业的布置学习指导55-56页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
领会误差的含义;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
初二物理教育教案设计七篇
初二物理教育教案设计七篇初二物理教育教案设计七篇初二物理教育教案设计都有哪些?物理是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泛地说,物理学探索和分析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教育教案设计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二物理教育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教学设想重点: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教法:教学准备玻璃管,橡皮膜,液体压强计,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入:固体对接触面有压强,那么液体有压强吗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演示实验:图10-9(a) 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2)图10-9(c)(3)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认识压强计的结构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
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压强。
(有、没有)(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
(大、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减小)(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不变)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不等) (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相同、不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优秀5篇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生乙]向法线偏折.[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1]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减小)而增大(减小).[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生]看不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师]当光线垂直射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都有哪些?物理既是国考科目,也是大部分省份的中考高考科目,在初中高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二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1)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猜想与假设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分小组测量水和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篇一《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
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
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一、机械运动探究:什么是机械运动呢?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昨天,“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6.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仔细体会与比较上面列举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想想议议宇宙及自然界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许多;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来发表让大家共享:①流星划过夜空②小鸟在空中飞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动④稻穗在随风起伏⑤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
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二、参照物1.探究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猜想和假说:(1)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对照要研究的物体和选择的标准物体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后再做出判断.(2)很简单,用眼睛看看动不动就行了。
进行实验: (1)两名同学乘坐公交车,一名同学盯着另一辆车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学盯着站牌,此时另一辆车开动,两同学乘坐的汽车未开动,请两同学说出自己乘坐的汽车的运动状态.(2)乘坐观光电梯时,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对自己运动状态的描述分别是怎样的?2.参照物该怎样选择?想想议议每个同学都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如:夜间趁着月光走路时,要描述影子的运动情况,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在动;若以人为参照物,影子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优秀3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1课时。
【教具】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
为什么?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
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二、新课引入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
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乐音和噪声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
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1、响度(loudness)(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得出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2024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
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光源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三、拓展延伸物体的颜色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了解水有三种状态,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案通用5篇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一、长度的单位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1m;25px=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生5.2m=5.2×2500px=13000px师对,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目录一、教学设计概述 (2)1.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2)2. 教学内容与深度学习 (4)二、教学准备 (5)1. 教材分析 (6)1.1 教学内容梳理 (7)1.2 教材重难点分析 (9)2. 学生情况分析 (9)2.1 学生物理学习现状 (11)2.2 学生认知特点与需求 (11)三、教学过程设计 (13)1. 导入环节 (14)1.1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5)1.2 关联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15)2. 新课学习 (16)2.1 自主学习,探究合作 (18)2.2 教师引导,启发思考 (19)3. 实践应用 (21)3.1 物理实验操作 (22)3.2 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 (23)四、教学拓展与深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4)一、教学设计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本教学设计以“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通过深度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逻辑推理等实验技能和分析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与爱好,树立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
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
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
有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
有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有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物理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许多重大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拓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资源】1、学生分组:激光笔、自制空心玻璃柱、装了水的水槽(水中加入了少量牛奶)、蚊香、果冻、玻璃砖、自制半密封水槽。
2、教师教具: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激光笔、水槽、浓糖水、水等。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课前播放PPT:同学们,我们要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有什么?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观察思考、讨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进行新课1、光源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讲解光源的分类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的墙上产生一个亮点(演示)。
请大家看图片,猜想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呢?怎样才能看到光传播的路径呢?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教师巡视。
深度学习的物理教案
深度学习的物理教案物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相关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为物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深度学习的物理教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一下深度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背景,以及物理教育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教案的重要一步。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列举几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每个目标都需要明确且可量化,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反馈。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部分,我们可以列举一些核心的物理知识点和实验项目。
这些内容可以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每个知识点和实验项目,我们可以列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四、教学方法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深度学习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制学习、启发式学习、反思学习等。
对于每种教学方法,我们需要详细说明其原理、应用场景和效果评估方式。
五、课堂活动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课堂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结合。
例如,可以设计一次实验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六、评估方式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说明如何评估学生在深度学习的物理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作业等方式,也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评估方法,例如学习日志、展示性评估等。
对于每种评估方式,我们需要明确其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部分,我们可以总结教学实践的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部分可以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等内容。
通过及时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深度学习的物理教育效果。
深度学习功和功率:初中物理教案
深度学习功和功率:初中物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深度学习是目前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实现图像和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游戏玩法等任务。
这些任务需要使用大量的计算和电力资源,因此,深度学习功和功率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指标。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功、机械能、电路等知识,因此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功和功率这个话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功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深度学习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掌握求解功和功率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公式计算深度学习功和功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学科的探究产生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深度学习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物理学知识与领域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深度学习功和功率的含义。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德育引导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通过讲解深度学习技术的一些案例,如 AlphaGo、自动驾驶等让学生了解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功和功率的定义,让他们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讲解深度学习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深度学习功:指训练神经网络所需的计算量(浮点计算),包括模型训练执行时的加法、乘法、卷积等操作。
深度学习功率:指训练神经网络所需的电力资源消耗,以瓦特(W)为单位。
介绍完毕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度学习功和功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以及计算公式是什么。
3.实验设计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深度学习功和功率的含义,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在电脑上进行深度学习,通过软件查看电脑在训练神经网络时的功和功率。
可以分别使用 PyTorch 和 TensorFlow 等深度学习框架进行实验。
八年级上物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华师二附中)
单元主题:物态变化,固、液、气间的“魔法”【单元名称】物态变化,固、液、气间的“魔法”【参与教师】罗润、江梓锋【所教科目】物理【所教年级】八年级【单元大约所需时间】6课时【单元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温度、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温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作为热学的基本测量工具,温度计在本章的各个实验中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温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知道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
设计以生活的现象为引入基础,结合各节内容的趣味实验,并且安排了首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帮助学生对科学探究建立完整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中考年报分析:温度以及物态变化在是中考常考点之一,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以实验探究题出现。
本章的内容重点在于“探究固体的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两个探究实验,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个重点,基本上本章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同时,也为初三以及高中学习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3.学生情况:(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不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也不难。
所以,本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动手实践能力和交流与合作、探究能力。
(2)本章内容多是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学生都比较熟悉,但是要学会区分,学生就会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教师可多聚实例,讲透分析问题的思路和判断依据。
(3)初二的学生的观察能力仍然不足,并且缺少耐心,教师在实验过程当中要注意适当引导。
例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题概述】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主题:物态变化,固、液、气间的“魔法”
【单元名称】物态变化,固、液、气间的“魔法”
【参与教师】罗润、江梓锋
【所教科目】物理
【所教年级】八年级
【单元大约所需时间】6课时
【单元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温度、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温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作为热学的基本测量工具,温度计在本章的各个实验中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温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知道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
设计以生活的现象为引入基础,结合各节内容的趣味实验,并且安排了首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帮助学生对科学探究建立完整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中考年报分析:温度以及物态变化在是中考常考点之一,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以实验探究题出现。
本章的内容重点在于“探究固体的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两个探究实验,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只要
学生掌握了这两个重点,基本上本章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同时,也为初三以及高中学习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生情况: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不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也不难。
所以,本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动手实践能力和交流与合作、探究能力。
(2)本章内容多是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学生都比较熟悉,但是要学会区分,学生就会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教师可多聚实例,讲透分析问题的思路和判断依据。
(3)初二的学生的观察能力仍然不足,并且缺少耐心,教师在实验过程当中要注意适当引导。
例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题概述】
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
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接地反映物质变化的过程。
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教学图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较多,教师可在章末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如自然界中的雨、雾、露、霜、雪等自然现象,是由什么物态变化形成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做教材实验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不盲从书本,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对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改进。
例如: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可以增加一个温度计来测水温的变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温度温标的由来和温度计的创造过程。
在了解物理学家发现创新的过程,得出自己的感悟。
在让学生了解一些最新科技,如红外线温度计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主题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和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识框架】
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单元深度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活动和评价】
学习活动:温度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这样是否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准确测量温度的高低呢?
师生归纳:
我门不能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说明了什么?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叫温度?“冷、热、温、凉、烫”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