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碗水”与“一桶水”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碗水”与“一桶水”的反思

摘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名言说了几十年,其实是漏洞百出的。过于盲从,缺乏名理,是我们贯常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教师;学生;碗;桶;水;认识

在我的印象中,“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从上学起,就不断地被人们所提起过。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心,新的理念的不断冲击,我回过头再来细细品味这句话。漫漫觉得流传了几代人的约定俗成的它,是有很大问题的。

问题之一:学生被当成被动的容器,教师被当成倒水先生,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把自己大脑中的水(知识),往学生的“容器”(大脑)里“倒”。

姑且不说别的,就这种“倒”的过程,就很值得商榷。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地“灌输”的过程,正如新的课程改革认为的那样。它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发挥出来,主体意识才能够确立起来,人格培养才能够得以实现。

问题之二:教师大脑中不能只是“水”

把知识的多少、学问的高低当成是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这在过去,确是流行的;但是,教师是以“育人”为其专职的专门工作者,自己知识的多少似乎不是工作的目的,而应该是对学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是如何实现转换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的大脑中,除了水之外。还应在角色意识上成为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型;在教学行为上具有尊重和赞赏、帮助和引导、反思和合作;在教学方法上,具有创生性、探索性、激励性、引导性。这样的话,学生的发展就会成为一种可能。

问题之三:碗和桶的问题

碗和桶,从用途上来说,都是盛东西的容器。但碗和桶的容积是不同的,即:一碗水和一桶水是不等的,那为什么教师一定是桶,而学生一定是碗呢?

教师之所以作为“教师”,主要是因为其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上先走一步而已,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甚至主动地向学生学习,才有可能走在前面。孔子就曾当众对弟子说过:“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鼓励弟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最喜欢师生间切磋琢磨,互“起”互“助”,“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充分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重大意义。事实上,教师不必害怕在学生面

前暴露自己的无知,有时甚至需要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以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桶和碗。他们是活生生的、有着不同个性的人。桶和碗,客观上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用生冷的器物代替了生动鲜活的生物,把温馨宜人的师生情谊用机械的物物关系固定化,出现冰冷单调的课堂生活,也就成为了必然。

问题之四:“水”的问题。教师的桶水。学生的碗水,都是水,只是量的不同,似乎这里考虑的仅仅是越多越好的问题。但我们是否考虑过水的质的问题呢?特别是教师桶里的水质如何呢?是否新鲜?因该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当前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自己,自己原由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没有用,而且早已腐烂发臭了。想一想把这样的水倒在学生的碗中,即使倒的很满,又有何用呢?目前,在我们的学校中,几十年使用同样的教案的教师不乏其人;几年不看书、不学习的人大有人在;上课讲着几十年不变的案例的人比比届是。这样的教师如何能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的水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精练的、具有丰富营养的、高质量的水;并且,在新的课程改革的今天,水的性质和成分还应该改变,不应是全是学科知识,而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关注“全人”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水,才是真正的水,才是学生需要的水,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水。

问题之五:教学关注知识还是关注人?

无论是一桶水,还是一碗水,它所关注的都是水,即知识。过分关注知识、关注学科,这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它把知识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知识成了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正如《读者》上有一段利奥·巴恩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教学一定要关注人的发展,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将是未来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那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将永不再现,代之而来的是教师如何作好学生的忠实听众,如何为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如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激励等。这是观念的全新变革,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总之。教师不是桶,学生也不是碗,他们都是人;教师和学生不是“倒水”的关系,更是朋友式的亲密交流,是平等、融洽的关系;教师的大脑中储存的不光是水,更有促人成长的艺术材料;同样的水,包含的不只是传统的书本知识,更是学生经验和现实的反映;学生的发展不只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更是自己探索、发现的综合。因此,有人认为,与其期待教师时刻有一桶水往学生的碗里倒,还不如把教师当成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学生就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