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一桶水和一碗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碗水”为什么教不好“一碗水”?

教育界有一个问题“一碗水”为什么教不好“一碗水”?

一、“一碗水”教育理论,教师把天才培养成庸才。

通常喜欢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这种“一碗水”理论,就是我们教育体制内的核心原则和思想。

难道错了吗?当然错了!不但错了,网络时代早已过时.

首先,从教育原则上来说:这样教育理论模式,决定了老师素质,就是对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必然受制于老师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并不是教育体系中最优秀的学习者,他们并不是我们这个国家内最博学多才的人群。部分老师本身就没有一桶水,可能只有一碗水在这种情况下,一碗水理论就将带来更坏的结果:部分教师压抑了孩子超越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受限于一群没有探索精神的群体教育,剥夺了孩子本来可以发挥更优秀的潜力。

第二:从教育方法上来说,这种理论驱使老师必然发展为一个自恋的老师,满足于给学生一碗水的“成就感”,所以必然形成“满堂灌”的错误教育方式,愉悦在高分的成绩中,丧失创造精神,造就缺乏探索思想的学生。所以,削弱了学生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以及更重要的创造力。

第三:这种教育理论忽略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变成了教师课堂表演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因此违背真正的教育精神课程改革的宗旨。

真正的教育,真正的老师是这样的:我拥有一桶水,但我不是从自己的桶里给学生一碗水,而是告诉学生自己怎样取得这一桶水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这一桶水所来源的大江或大海,指引和鼓励孩子们设法去获取自己的一桶水。无论是用工具挖井,还是用机器抽水,哪怕用碗舀水,海水淡化技术出一滴水,那也是他自己的获的成就。这样,固然可能会有不少孩子只能弄回一碗水,甚至只有一调羹水,或者只有一滴水,这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但同时会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会获得一大缸水,甚至一潭水,比你老师给的还多得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也称“导师”——引导孩子,激发孩子潜能的老师。课程改革目的就是在于此吧。

西方的教师教育行为就是这样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不会轻易地告诉学生,“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看起来不像中国的教师一样“苦口婆心”说教,但是他们培养了真正的人才。而我没见到我们培养多少世界级人才,且他们尊重了学生的发展意愿并且有不少孩子超越老师。另一些天性不爱学习的不愿进取的学生,他们没有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问题孩子”,没有去打击挖苦他们不愿意接受“一碗水”的表现。他们即使学业不佳,起码心理正常,行为正常。在这种教育原则下,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培养出很多超过老师的学生,培养出心理个性完整正常的学生。其实这并不是西方的教育专利,也是中国古老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照这种教育原则来看,上面这种有一桶水而只会把一碗水交给学生的老师,连“半吊子”教师都谈不上,只能用“误人子弟”来形容了。这种教育,难道不是在削弱孩子的学习能力吗?

二、“一桶水”的教师正在遭遇“一桶水”的学生。

信息的千变万化,使得成人世界不再象以往那样成为知识的化身和占有者,学生也开始占有和分享大量的知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大量增多,有很多是教师所不知不晓的。一桶水的教师正在遭遇一桶水的学生。学生所拥有的这桶水,与教师这桶水的成分有着很大的差异,浑浊程度也大相径庭。消费观念、品牌意识、时尚文化,是学生那桶水中的重要成分;学科知识、成人社会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教师那桶水的重要成分。从学校承担的传统职责的角度讲,教师那桶水的颜色是清澈的,每个教师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立场和在教学中表达的内容;学生那桶水的颜色则显得有些浑浊,至少从教师角度判断是如此,这桶水裹杂着与教师对立的价值观念,糅合进了学生同辈群体的文化特色,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作用显得“苍白无力”,效果不再明显。这一变化是教师以往从未遇到的,也是始料不及的。水往低处流,现在要流的地方不经意间水平线也提高了,那边的水位也升上去了,高处的水难以流下去了。遇此阻击,教师只能将自己的一桶水与学生的一桶水相互交换,在水流的撞击中形成新的水平面,变桶装水为淙淙溪流。

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我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纵使有一湖水、一海水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有把自己的潜在的水转换成学生的找水的能力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方法,虽然教师只有一碗水,也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甚至更多的水。

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是:人格高尚,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富有爱心,博学多才,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个性、有风度、有气质,好学,上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特质是源源不断的“活水”——建立自身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能力。

1.学科知识方面,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知晓知识的由来、组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还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网络教育,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

为此,我更加坚信了在学习教师业务书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更多的去积累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方法。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关注教育新动态,吸收教育新观念,顺应时代新学生的特点,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教师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各种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以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要广泛深厚,专业知识要扎实系统,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准确,否则就算不上素质过硬的教师,因而也无从担负得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一代新人的重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