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合集下载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2T05:51:12.89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2期作者:陈旭文[导读]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为患者为对象陈旭文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为患者为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与对照组(传统外固定支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

结论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不稳定骨盆骨折;有效性;安全性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ing internal fixation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Chen XuwenChengdu Jinni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Jinniu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03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st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admitted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21 /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ed st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external fixed st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Harris scores were higher at 6 months and 12 months than before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ed group was 7.5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5.00%, P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ing stents can treat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well,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and improve the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stent;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effectiveness; safety骨盆骨折是骨科创伤性疾病中较为严重一种,多因直接外界暴力击打或挤压伤导致。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定 结合 空心 螺 钉 内固 定 , 后 用 2 枚 负压 引流 。 路 骶 髂 关 节 术 ~3 后
复合 体 损 伤 在 前路 术 后 同期 或 延 期 经空 心 螺钉 在 C 臂x线 机 引 型 导 下 , 位后 , 用导 针 固 定 , 置 适 当 后旋 人 双 枚 空 心螺 钉 , 复 先 位 或
主 , 种 时 间选 择 秋 冬 季 为 佳 。 接
参 考 文 献
[】 李建 军 , 1 刘作 义 . 幼儿 轮状病 毒 肠炎 的体液 免疫 功 能研究… . 婴 实用 儿科临 床 杂志 , 0 4, 9 3 : 6~l 7 2 0 1() 1 7 . 7 【] 张琳 , 学激 , 2 邱 李素娥 . 婴幼 儿轮状病 毒肠遭 菌群 的动态变 化… . 中华 儿科杂 志 , 9 4 3 ( ) 2 2~2 4. 19 , 25: 8 8 [】 方鹤 松 . 儿 腹 泻 病 治 疗 中 的 关 键 问 题【】 实用 儿 科 临 床 杂 3 小 J. 志 , 0 5 2 () l 3~1 4 2 0 , 0 3 :9 9. [】 方鹤 松 , 恕诚 , 宗祈 , . 4 段 董 等 中国 腹 泻病 诊 断 治疗 方 案【】 中 J.
理环 境 、 候 有关 , 气 其发 病 原 因有 待 进 一 步研 究 。


疗组 的个 体 的肠 道 菌 群 有一 个 缓 慢 恢 复 的过 程 , 诫 临 床 医 师慎 告
用抗 生 素 [ 4 故 开 展大 便 轮 状病 病 毒 检 测 对指 导 临 床 治疗 , 3 1 -。 避免
致 骨盆 不 稳 定 , 单 纯骶 髂 后 韧 带 损伤 ; 闭合 复 位 失败 ; 如 ⑤ ⑥无 会
例术 前 常规 、 口位 、 路位 x 片 及 C 出 入 线 T扫描 三维 重 建 , 合并 髋 臼 骨 折 者 行髂 骨 斜 位和 闭孔 斜 位片 。 分 患 者 同时 急诊 采 用骨 盆 吊 部 带 固定 或行 患 侧股 骨 髁 上骨 牵 引治 疗 。 情 稳 定后 5 2 实施 手 病 ~1 d 术 。 例采 用 外 固定 支 架 结 合前 路 内 固定 ,N前 方 外 固定 支 架 结 2 9J 合后 路 内 固定手 术 , 8 为一 期 前后 路 同时 手术 内 固定 。 中C 2例 其 型 臂X线机 引导 下 固定4 , 开 复位 L P 例 切 C 固定8 。 例 固定 材 料为 钛 合 金 重建 钢 板 、 心 螺 钉 及 L P 板 , 术 时 间 2 h 输 血 2 0 空 C钢 手 ~5 , 0~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梁洞明【摘要】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于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骨盆骨折提供理疗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该院接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桥接组合式的内固定系统对其实施治疗,同时分析患者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手术实施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骨折复位效果等.结果此次研究的10例患者手术时间90~200min,出血量为200~1000ml,随机访问4个月~1年,此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没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现象或者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另外研究最终结果表明患者骨折全部治疗愈合,不但不存在延迟愈合的情况,同时也没有畸形愈合.结论桥接组合式的内固定系统使用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其具有治疗灵活性较高、固定效果相对较为可靠及并发症的出现率相对较低等优点.早期的愈合往往效果非常好,而对于远期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则需要未来长时间的考察.【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4)006【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盆骨折;内固定【作者】梁洞明【作者单位】广西省桂林市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三科五区,广西兴安54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3所谓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现象,占骨盆骨折的三分之一左右[1]。

该种类型的骨折非手术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一般会伴随疼痛、功能障碍等,而临床研究显示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主要方法[2]。

而在手术治疗中,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则又是手术治疗中的主要手术方法,其中该方法的很多观点是现阶段部分手术所不具备的。

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接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于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器械结构所谓桥接组合式的内固定系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设备,由多个装置连接组合而成,该种装置一般可以根据连接棒的直径分为多个类型,有2.5,3.0,4.0,5.0以及6.0这几种,此次研究使用的为3.0以及4.0规格的。

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其骨折均全部愈合,观察组的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集内、外两种固定手术的优点,临床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外固定手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随着我国交通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交通意外及工伤导致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且以不稳定骨盆骨折占大多数,若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可能会危及生命,以往临床上多数采用内固定治疗,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对本院收治的1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0.5±6.5)岁,36例患者中车祸伤18例,压伤10例,坠落伤5例,其他原因3例。

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对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气管全身麻醉,根据患者不同的入位情况采用侧卧位或者仰卧位。

采用前方骨盆内固定治疗的部分C型和B型患者,在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者从患者骼腹股沟为入路,复位后应用钛合金材料的钢板进行螺钉的内固定。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熊鹰;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43)11【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笔者科室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min,出血量200~1200ml.随访4~1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按Matta标准,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总页数】4页(P137-140)【作者】熊鹰;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作者单位】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J], 张仲子;熊鹰;赵烽;张武;任云峰2.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体会 [J], 许传金;蓝芳令;韦铭;阮才政;肖菊芳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 [J], 汪亮;王忍;顾卫东;熊亚林;吉林4.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AO-C型骨折 [J], 万世勇;孙道植;梁柱;徐健;关诚君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 [J], 官昊月;韩健;粟玉斌;谢小军;胡军祖;王洪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

中国医药导报2021年2月第18卷第6期·临床医学-骨科·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8No.6February 2021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刘国强1曾令国1谢龙1钟学仁1周龙泽1周斌1司泽兵1彭小明1,21.粤北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广东韶关512000;2.粤北人民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广东韶关512000[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

对两组手术进行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评估比较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评分。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后3、6、9、12个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的复位效果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更好。

[关键词]骨盆骨折;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优良率[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2(c)-0103-05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LIU Guoqiang 1ZENG Lingguo 1XIE Long 1ZHONG Xueren 1ZHOU Longze 1ZHOU Bin 1SI Zebing 1PENGXiaoming 1,21.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Trauma,Yuebei People’s Hospital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t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000,China;2.Experimental Center,Yuebei People’sHospital,Yuebe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t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 80cases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in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to January 2019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3cases)and control group (37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ere traditional external fixation.The operation status,complication rate and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and 12months follow-up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the Harris hip joint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ate i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fracture redu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the 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 time between groups and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1).Furtherpair comparison and intra-group comparison:the 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 at 3,6,9and 12months after surgery[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2017ZC108)。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 关键 词】骨盆 骨折 ; 不稳 定 性 ; 折 固定 术 骨
【 中图分类号】 6 33 R8.
f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 7 1 2 1 )6 c一 2 — 2 6 4 4 2 (0 0 0 ( )0 7 0
I e na a nt r l nd x e na i a i n o bi d r a m e f unsa e p l c f a - e t r lfx to c m ne t e t nt o t bl evi r c
2 结 果
固定 治 疗 . 由于 骨 盆 骨折 常 伴 有休 克及 脏 器 损 伤 , 者 在 经 患 受 了创 伤 的严 重 打击 后 , 要 经受 手 术 内 固定 的 创 伤 , 果 又 效
往 往不 好[ ] 2 。近年 来 对不 稳定 性 骨盆 骨 折 , 内很 多 医 院开 - 3 国 展 内外 固定 联合 治疗 取得 了满 意 的疗效 。本 科 2 0 0 7年 1 ~ 月
21 0 0年 6月 第 1 7卷第 1 8期
临床研究
内、 固定联 合治 疗不稳 定性骨 盆骨 折 外
李 江, 张庆 林 , 尚建伟 , 军 , 正 兵 纪 袁
( 东 省东 莞 市桥 头 医 院 , 广 广东 东莞 5 3 2 ) 2 53
[ 要】 摘 目的 : 探讨 内、 固定联 合 治疗 不稳 定 性骨 盆 骨折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2 不稳 定 性 骨盆 骨折 采 用 内 、 固定 外 3例 外
【 sr c]0b ef e T x lr h n t l e i f cuea detra x t no eciia fcc fcmbn t n Ab ta t jc v : oepoeteu sa ep l c r tr n xen f ai ft l c e ayo o iai i b v a li o hue Is bly Fa tr x t n Ke r s P li r tr; nt it; rc ef ai a a i u i o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针对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n=35),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n=3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22.86%(8/35),(P<0.05)。

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且安全性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性骨盆骨折是抑制临床常见严重创伤性疾病,其发生与外力击打、挤压密切相关,由于骨盆在机体中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尤其是部分不稳定骨盆骨折,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其治疗难度较大,复位困难,常规的治疗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患者残疾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中,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主要有切开复位治疗,虽然其存在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也有着固定稳定性较弱的缺陷,并且患者创伤较大。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技术固定方案能够实现创伤小、固定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1]。

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方案重点分析,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进行分组对照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目的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我科2013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共24例,记录手术时间、出现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

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手术时间100~180 min,出血量300~1000 ml。

随访12~24个月,24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

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标签: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盆骨折;内固定目前,移位的骨盆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

临床常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外固定架、骶髂关节螺钉、钉板系统、脊柱钉棒系统等,但存在针道感染、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等缺点[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昆明市延安医院熊鹰教授设计的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2],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科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共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4例。

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16例,其中B1型9例,B2型4例,B3型3例。

C型8例,其中C1型5例,C2型3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检查及CT扫描加三维重建。

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7~21 d(平均10 d)。

1.2方法采用全身麻醉。

耻骨联合分离或近耻骨联合骨折者采用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髋臼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壁骨折或前方入路髋臼后柱骨折难以复位者加做髋臼后侧入路复位固定髋臼后部骨折。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的护理经验。

方法1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患者,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急救、合并伤及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时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Matt评分,1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优9例,良2例,一般1例。

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内固定术;微创;护理骨盆骨折是一种急危重的损伤,常常合并腹腔、盆腔脏器、泌尿生殖道损伤,易发生休克,有相当高的死亡率及伤残率。

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等日益发达,导致高能量损伤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发生率随之增加,并且局部软组织挫伤严重,增加了骨折治疗的难度。

传统保守治疗如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致残率高仍达50%~60%[1]。

微创技术治疗已成为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

本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运用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2岁;车祸伤8例,坠落伤3例,压砸伤1例。

合并伤包括:休克5例,神经损伤1例,腹腔脏器损伤2例,多发性骨折4例。

根据Tile分型标准,B型7例,其中B1型2例,B2型5例;C型5例,其中C1型2例,C2型3例。

1. 2 治疗方法休克者予抗休克治疗,合并亦颅脑、腹腔脏器损伤者予专科治疗与护理,病情稳定5~7 d后再行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技术。

2 护理2. 1 急救护理予平卧硬板骨科牵引床,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动时则由多人平托,以免引起疼痛、增加出血。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病情评估、术前准备和心理安慰工作;手术过程中,护理要重点关注患者体征监测、手术仪器准备和团队协作;术后的护理包括伤口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康复指导;并发症的护理处理要及时有效,康复阶段的护理建议至关重要。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

本文通过系统全面的介绍,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份科学有效的指导,旨在提高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关键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护理、手术前、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康复、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概述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是骨科急症中的重要疾病之一,常见于高能伤、交通事故等外伤情况。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此类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该手术通过内固定方法,利用钉棒桥接系统将不稳定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骨盆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在接受此类手术后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医生,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恢复。

康复阶段,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钉棒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术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护理工作的细节,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手术前的护理措施手术前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准备好手术,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4 . 。 骨 折按 Ti 分 类 : 1型 2 0 2岁 l e B 1例 , 2型 1 B 1例 , 1型 6 C
9639。n 姗卿 哪
例( %)


表 1 骨折分型、 效对 比 疗
分型
B 1 B 2 2 1 l l 6 7 3
例 ,2型 7例 , 3型 3例 。致 伤 原 因 : 祸 伤 2 例 , 砸 伤 8 C C 车 4 压



优 良率/ %
9 l 8 2 5 0
2 9
例, 坠落伤 1 , 6例 并发休克 1 9例。合并 内脏损伤 1 , 经 6例 神
损 伤 6例 , 椎 骨折 8例 。合 并 四肢 损 伤 1 例 , 腰 8 伤后 至上 外 固
㈣彻躺姗呦 ㈨
1 9 () 1 1) (7 22) (9 13) (3
关 专 业 处 理 。 术 前 对 骨 盆行 精 确 的 x 线 正 位 、 口位 和 入 口 出
合计 4 8

6 9
位 摄 片 , 要 时 行 C 扫 描 。 手 术 时 患 者 仰 卧位 , 规 消 毒 铺 必 T 常 单 , 格 无 菌 操 作 。 沿髂 前 上 嵴 后 方 1 5e 处 用 左 手 拇 、 严 . m 示 指 固 定髂 骨 内 、 板 , 两 指 之 间做 皮 肤 切 口长 约 0 5c 直 外 在 . m 达 骨 表 面 , 切 口在 髂 嵴 正 中 用 直 径 4 5mm 左 右 钻 头 钻 开 经 . 皮 质 骨 , 扩 孔 , 接 拧 人 直 径 6m 的 半 螺 纹 针 。 此 时 术 者 不 直 m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ert rdtn l hns a dWet nMein 0 8D c 7 3 ) dr ra o It ae T aio a C i e n se d i 20 e,1 (6 o g d i e r ce

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综上所述,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创伤患者,能够减少对患者的手术伤害,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减少炎症细胞的过度激活,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郝青,孙岩,董万斌,等.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伤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8)939 -940.[2 ]李立彬,高妍,李栋,等.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87 -88. [3]李杰,钟弘,赵华,等.电视胸腔镜在早期胸部钝性伤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21) :75-76.[4]李杰,王明松,赵华,等.胸腔镜辅助下对重症胸部创伤病患治疗效果的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5,20(8):1401 -1404.[5 ]洪英财,陈怀生,林少霖,等.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方法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5,21 (10):1585 - 1587.[6 ]滕洪,王述民,侯维平,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弥漫性肺大疱自发性气胸[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4) :300 - 301,310.[7]梁柱,陈捷,林立尧,等.单孔与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 379 -380.[8]郭天兴,潘小杰,欧德彬,等.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121例临床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0 - 13.[9]魏崴,李勇生,钟标,等.急诊胸腔镜在自发性血气胸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〇14,14(6) :553 -554.[1〇]杭庆雨,孟涛,付崇.胸腔镜在胸部创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重庆医学,2013,42(35):4330 -4332.[11] Raghavendran K,Davidson BA,Woytash JA,et al.The evolution of i­solated bilateral lung contusion from blunt chest trauma in rats:cel­lular and cytokine responses[J].Shock,2005 ,24(2) :132 - 138.(收稿日期:2016 - 01 -02;修回日期:2016 -04 -29)(本文编辑:黄小英)•f e i M i仑著*文章编号=1009 -4237(2016)12 -0732 -03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朱宏娬,高宗保,雷志刚,王涛,程超【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应该内固定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2-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骨盆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1例患者解剖复位,6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

结论:应用内固定手术方式来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可有效促进骨盆稳定性得到良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标签:骨盆;骨折;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上,传统治疗方式主要为骨盆悬吊、牵引、石膏固定等。

接受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后,骨盆的稳定往往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治疗后患者残疾率高达50%-60%[1]。

应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可实现最大限度地促进骨盆复位,可取得理想的稳定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内固定方式对3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骨盆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性别:男21例,女17例;年龄:16-45岁,平均(36.5±5.8)岁。

根据Tile分型标准,B1型、B2型分别为5例、10例,Cl型、C2型分别为17例、6例。

1.2方法休克患者先进行抗休克治疗,待患者稳定后再行手术操作。

C型损伤患者发生垂直移位,治疗时需先进行股骨髁上牵引操作,在纵向完全复位6-7d后再进行内固定手术操作。

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

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对手术途径进行选择。

部分C1型和B型骨折患者应用前路手术路径:耻骨联合采用上横切口进行分离操作,通过分离使耻骨及联合部得到完全暴露[2]。

行分离操作时须高度注意对腹股沟管内组织进行保护,应用双钢或单钢对耻骨进行联合固定。

如果患者为髋臼骨折或者耻骨支升部骨折应该应用髂腹股沟切口入路,注重对股动静脉和相应神经进行保护,移位复位应用螺钉或尖式复位钳来完成,固定应用的是拉力螺钉或重建钢板来完成[3]。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稳定性、创伤反应的影响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稳定性、创伤反应的影响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稳定性、创伤反应的影响作者:陆伟钱鸣雷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2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究及觀察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稳定性、创伤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

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

比较两组功能状态(Majeed评分)、稳定情况(Matta评分)、创伤反应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

结果:术后6、12个月,观察组Majeed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12个月,观察组Matt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7 d,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IL-β、IL-6及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稳定性及创伤反应具有更好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不稳定骨盆骨折稳定性创伤反应Application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Stent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Stability and Trauma Response/LU Wei, QIAN Mingle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25): 00-008[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stent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stability and trauma response. Method: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admitted to the Changsh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st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stent. The functional status (Majeed scores), stability (Matta scores), trauma response indicators (serum albumin,prealbumin and transferri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leukin-1β (IL-1β), interleukin-6(IL-6), interleukin-10 (IL-10)]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Majeed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Matt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3, 7 d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albumin, prealbumin and transferri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IL-β, IL-6 and IL-10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fluence rol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stent for stability and trauma response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is better.[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bridge internal fixation stent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Stability Trauma responseFirst-author’s address: Changshu Second Peop le’s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Changshu 2155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25.002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危害极大,而对于本类骨折的治疗研究中,关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研究是重点。

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摘要】目的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作出探究。

方法样本选自在2018年05月到2019年8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配为应用内固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45例。

最终统计对比组间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的优良率更高,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结论根据手术试验研究,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手术治疗更容易成功,且更加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医患关系有助于得到缓解,患者满意度更高,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内固定手术;外固定手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并发症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指的是患者骨盆环破坏严重,至少在环前后存在两处发生完全性骨折移位或者是骶髂分离等情况,因此骨盆也出现了严重的变形,甚至存在多处合并损伤,比如尿道、膀胱、子宫等大血管破裂损伤[1]。

医学上治疗的手术有两种,即内固定和外固定,如果两种手术联合实施会减少。

因此本文将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作出探究。

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样本选自在2018年05月到2019年8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配为应用内固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25-60(42.3±3.6)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有26例,C型有19例。

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25-60(42.3±3.6)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有25例,C型有20例。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病症;不同意本次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2012年7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

结果: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 min,出血量200~1200 ml。

随访4~13个月,所有患者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

按Matta标准,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

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

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

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标签: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盆骨折;内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占所有骨盆骨折的17%~30%,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常遗留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随着对骨盆骨折的解剖生理、生物力学和手术技术研究的深入,手术治疗已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1];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2]。

外固定架、骶髂关节螺钉、钉板系统、脊柱钉棒系统等都已成功应用于骨盆骨折的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优势已经被临床证实。

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2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7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4~65岁,平均40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重物压砸伤11例,坠落伤5例。

15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其中1例为开放性骨折。

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18例,其中B1型10例,B2型5例,B3型3例。

C型11例,其中C1型6例,C2型5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检查及CT扫描加三维重建。

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5~14 d(平均7 d)。

1.2 器械结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由连接棒、连接块(钩)、锁定螺钉和非锁定螺钉组合而成的内固定支架系统,按棒的直径分为2.5、3.0、4.0、5.0和6.0五个规格,本组采用的是3.0和4.0的规格。

由于单棒系统对异形骨具备更好塑形和方便置入的特点,因此本组大多选择单棒系统固定。

应用锁定螺钉可构成锁定连接;应用非锁定螺钉虽不及锁定连接强,但置钉更为方便,并具备良好的提拉和贴附效果。

连接钩在需要增加固定强度时随机使用。

连接块可沿棒随意滑动和旋转,其操作方便,但置入前最好先将两端的连接块用锁定螺帽锁紧以防连接块脱棒,见图1。

1.3 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

根据骨折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

耻骨联合分离或近耻骨联合骨折者:采用耻骨联合上弧形(Pfannenstiel)切口;耻骨支或合并髋臼前柱、髂骨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采用髂腹入路;合并髋臼后壁或髋臼后柱骨折难以复位的骨折同时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复位固定。

骨折复位后,选择3.0或4.0规格的连接棒,先利用模棒根据被固定部位的解剖形态进行塑形并确定棒长,再将连接棒行相应塑形后穿入单棒单孔连接块(块的数量、位置和方向根据情况而定),然后两端的连接块用锁定螺帽锁紧以防连接块滑脱。

把配置好的棒块置入体内,移动连接块于最佳位置,确定锁定钉或非锁定钉置钉,钻孔并拧紧锁定螺钉,完成骨折的固定。

手术中应充分利用桥接系统的撑开加压和调节复位的功能,注意在暴露骶髂关节时,不要损伤骶骨前方的腰骶干,骶骨侧固定时避免损伤L5神经根(大约在距骶髂关节约1.5 cm 处通过)。

在髋臼顶部放置内固定物时需预留安全区域,远端进钉方向应向耻骨支或坐骨支,近端进钉方向偏内上方骨盆嵴方向,髋臼周围置钉时注意勿将螺钉拧入关节腔内。

典型病例,男性患者,35岁,车祸伤,见图2。

1.4 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行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常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

早期扶拐健侧负重行走,患侧6~8周开始部分负重,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活动时间。

1.5 疗效评定术后分别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常规摄骨盆正位、出口及入口位X 线片,合并髋臼的加摄左右斜位片。

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价,优:骨折移位20 mm。

功能评分采用Majeed评分标准,优:≥85分;良:70~84分;可:55~69分;差:<55分。

2 结果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10 min,出血量200~1200 ml,平均450 ml。

所有患者获4~13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

所有患者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

按Matta标准,所有病例骨折复位均为优。

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合并其他和开放性骨折);优良率93%。

3 讨论3.1 骨盆骨折的内固定现状手术治疗作为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已得到了骨科医生的广泛认可。

由于外固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且存在复位丢失、针道感染、周围皮肤刺激等并发症,外固定支架一般作为严重骨盆骨折的临时固定,而不是最终的固定方法。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采取内固定。

内固定方法包括:骶骨棒或骶髂关节螺钉应用于骶骨骨折固定,前路钢板或后路骶髂关节螺钉或钉棒系统可应用于骶髂关节脱位的固定,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可应用于髂骨翼骨折、髋臼骨折和耻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等的固定[4]。

虽然骶髂关节螺钉、骶骨棒、钉棒系统技术的应用,为骨盆后环的固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手术需要透视引导,技术要求较高,医生学习曲线长,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缺乏透视设备的基层医院,钢板-螺钉技术仍然是骨盆骨折固定的常用方式。

由于骨盆各部位形态不规则,普通钢板使用时需要良好的塑形,才能使钢板-骨质贴附,以满足固定的强度,而多数情况下,钢板塑形以适应骨骼的不规则形态比较困难,会延长手术时间及伤口暴露时间,同时,骨盆的扁平、松质骨结构,导致螺钉的长度受到严格限制,螺钉固定强度降低,存在螺钉松动、脱落的可能。

虽然锁定钢板的出现解决了螺钉松动的问题,钉-板锁定结构使其不必进行精确的塑形,就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但锁定螺钉固定时方向不能变化,降低了螺钉应用的灵活性,在邻近关节部位,增加了螺钉进入关节的风险。

一种多方向、灵活又具备锁定功能的固定装置似乎更适合骨盆骨折的固定需求[5-6]。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优势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其固定强度及生物力学上的优势已被多项研究证实[7-8]。

该系统具备手术操作灵活、可塑性强、具备撑开与加压、复位与固定一体的特性,应用于骨盆骨折时,充分体现了其万向-锁定联合应用的功能优势。

与其他固定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操作性好。

连接棒为圆柱形结构,可根据不同解剖需求,术中塑形为相应的形态,塑形方便。

(2)连接块位置灵活,可置于棒的任何位置,使骨折固定操作更加灵活。

(3)螺钉为锁定型,增加了固定的可靠性,同时螺钉与连接块锁紧前,可绕棒任意旋转,使螺钉定位定向多样化,非贴附锁定固定更符合骨盆扁平、不规则形态骨质的固定需求;同时非锁定螺钉联合应用,实现万向-锁定联合固定机制。

(4)单棒型连接钩的使用,可随时根据骨折需要挂钩固定,以增加固定强度,这不但有利于粉碎骨折块的固定和位置的维持,避免因为复位不佳,降低生物学固定的强度,同时减少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

(5)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术中无需透视,减少了骨科医师接受放射线辐射的风险,同时避免因透视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术区污染等。

(6)便于骨折复位操作。

对于牵引复位欠佳或难以复位者,该系统可先固定骨折一端并锁定,另一端置入螺钉但不予锁紧,然后利用连接块在棒上的滑动作用,使用撑开或加压钳进行撑开或加压复位固定。

(7)适用范围广泛。

既可应用于骶骨骨折、耻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分离的固定,还可以满足髋臼前路和后路的固定,理论上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骨盆骨折。

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固定时需注意的问题虽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备其他固定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1)使用前应熟悉器械的固定原理,充分发挥器械的优势,避免术中重复操作。

(2)骶骨侧采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时,没有螺钉数量的限制,通过连接棒的塑,使其与骶髂关节平行,可增加螺钉数量,提高固定强度,但操作应在骶髂关节约 1.5 cm 范围内进行,以免损伤L5神经根。

(3)为避免连接棒塑形后,连接块安装困难,可在连接棒折弯前,预先放置连接块,并预估连接块位置,因为一旦连接棒折弯后,连接块的轴向活动度将明显减小。

(4)如果预先不能准确估计安装螺钉的位置,可采用挂钩型连接块,即先塑形连接棒,然后根据固定需要,于不同位置安置挂钩型连接块。

此方法可增加螺钉位置的灵活性,但要避免全部使用挂钩型连接块,因其固定强度较普通连接块较低,会降低固定的整体强度。

(5)锁定螺钉导向置钉困难时可使用非锁定螺钉固定。

(6)虽然螺钉具备万向-锁定效果,但对髋臼部位骨折螺钉置入必须正确,避免螺钉进入关节,术中应常规检查髋关节活动或电透确认螺钉位置。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理论上可应用于骨盆任何部位的骨折。

在熟悉手术入路和手术操作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该固定方法,可最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早期应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1] Papakostidis C,Grotz M R,Papadokostakis G,et al.Femoral biologic plate fix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50(1):193-202.[2] Soham G,Nicholas D R,Chellappan K S.Expanding nail or expanding femur?An adverse event with the 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0,44(2):166-168.[3]熊鹰,陆继鹏,李群辉,等.桥接组合式金属内固定植入系统对犬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0):5556-5560.[4]熊鹰,李群辉,柳百炼,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接骨板钉系统在股骨骨折应用中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516-5519.[5]熊鹰,陆继鹏,王大兴,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4):1209-1211.[6] Haerdi C,Costa R D,Auer J A,et al.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3 different clamp and 2 different rod types of a new veterinary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4.5/5.5mm VetFix[J].Vet Surg,2003,32(5):431-438.[7] Zahn K,Frei R,Wunderle D,et 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18 different AO bone plates and the clamp-ro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tested on a gap model construct[J].Vet Comp Orthop Traumatol,2008,21(3):185-194.[8]李勇,胡国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