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复习教案
亚洲与欧洲(复习课)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
3.气候
(1)亚洲气候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都有。
北半球的“寒极”是西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这里曾经观测到-71℃的低温。
河流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人种宗教语言,资源与经济
二、给10分钟时间,各小组自主梳理归纳这六个方面。
三、各小组分别派代表上模型台讲解各个方面。
1.位置和范围
(1)亚洲的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②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最大,内陆面积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欧洲气候
欧洲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原因:
①从纬度位置看:位于北温带,盛行西风。
②从海陆位置看: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海洋影响可深入内陆。
教学内容
亚洲与欧洲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与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运用有关资料叙述亚洲与欧洲的人文地理概况,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4.运用实例说明亚洲与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教学重点
1.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亚洲、欧洲复习学案

《亚洲》复习学案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1)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2)从地球五带来看,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三带,大部分地处_______带;(3)从海陆位置看,西与 A ________洲接壤,西南以C_________运河与B_________洲为界;东临E_________洋,南临F_________洋,北临G_________洋,东隔_________海峡与_____相邻。
2、地形地势:(1)地形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地势特点: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
(3)主要地形区:略3、气候(1)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及气候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②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④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⑤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⑥ 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⑦ 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⑧_________________气候;⑨_________________气候(2)亚洲气候总体的特征:亚洲南北方向跨________广,东西方向________差异大,加上________复杂,因此使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典型的__________气候;在广大的内陆地区形成了广阔的_____________气候总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1:读上图,回答:①、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 ________(大、小),降水________(多、少)②、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__________(高、低),属于_________(热带、温带、寒带)气候③、亚洲气候分布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气候④北回归线经过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_________气候。
亚洲与欧洲教案

亚洲与欧洲教案篇一:【湘教版】6.1《亚洲及欧洲》教案亚洲及欧洲篇二: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及欧洲气候的特点对比。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什么说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及欧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1.自制投影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答:略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讲授新课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课件: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
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第二课时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第二课时总第课时复习目标:1、理解掌握时区、区时、日界线概念的含义。
2、理解造成东西方时间差异的原因。
3、能够掌握和熟练应用时间和日期推算的规律。
复习学习重点:目标1、3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一、课前预习:学习任务一:阅读P3阅读部分,正确认识时区、区时、日界线的知识。
1、地球上东西方时间的差异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引起的。
2、全球共划分了个时区,每隔个经度划分一个时区。
3、中时区的经度范围是从°W到°E。
4、在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区到东区,中时区以西依次是西区到西区。
5、东西十二区各跨个经度,合为一个时区。
6、每个时区的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就是整个时区“”。
7、国际日期变更线原则上以°经线作为日界线的划分依据。
学习任务二:仔细研读P3阅读部分,掌握时间和日期的推算规律。
1、区时换算两个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就是相差几个小时,自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上一个小时,自东向西每过一个时区要上一个小时。
2、日期变更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一天。
预习质疑:在自我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大胆提出来吧!预习交流:二、拓展延伸:1、请写出下列经度所在的时区79°W 区 167°E 区 155°W 区 23°E 区有没有更简单实用的判断方法?2、地球自转方向西时区0 东时区东三区时间比东八区(早、晚)个小时,西一区比西九区(早、晚)个小时,东八区比西五区(早、晚)个小时。
你能不能从以上题目中总结出时差推算的规律?3、根据上题总结出的规律和右面的图示思考东西十二区在钟点和日期方面有什么异同?三、系统总结四、达标测评:1.东京时间7月13日15时东京(东9区)举行日美足球对抗赛,在纽约(西5区)观看直播的时间应是7月日时。
2.家住上海的小明晚上8点给出国到了伦敦的爸爸打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爸爸早上好B、爸爸中午好C、爸爸下午好D、爸爸晚上好3、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东三区)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的时间为当地下午5时20分,投票决定由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
《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

♦ 4、气候:(课本P7图1-7) 气候类型________, 多样
大陆性 温带大陆性 ________性特征显著,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气候典型。 中部 ♦ 5、河流:河流多发源于________,顺地势呈 ________状向四周分流。 放射
巩固记忆 2分钟
二、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如有疑问,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如有疑问,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时间10分钟
1C 2B 3 C 4B 5C 6A 7B 8A (1)中南、乌拉尔、阿拉伯、印度、长江、 湄公河 (2)热带沙漠、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 带大陆 (3)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 周低。
五、教学反思
♦ 学后反思: ♦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 我的疑难问题
复习重难点
♦ (一)重点 ♦ 1.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 2.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 (二)难点 ♦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一、基础知识梳理
温带 热带 寒带 1.纬度位置:横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个温度带。 北冰 ♦ 2.海陆位置:北、东、南三面分别濒临_________洋、 太平 __________洋、________洋, 印度 欧 非 ♦ 西与____洲相连,西南与_______洲为邻并以 ________运河为界,东隔________海峡与________ 苏伊士 白令 北美 洲相望。 ♦ 3、地形: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地面 高原 山地 起伏________,高低悬殊,地势________高, 大 中部 南极 四周 ________低。是除________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亚洲和欧洲复习教案

亚洲及欧洲复习(教案)王杰课前播放在亚欧两洲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和“欧洲之最”的图片、音乐。
[导入]师:其实无论是大洲,还是地区,还是国家,考试内容都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亚洲和欧洲为例,对其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课件回到中考说明中)即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湖状况。
(出示课件)[过渡]我们首先要知道亚洲和欧洲什么样?(课件出示目标二)——会识别亚洲和欧洲的轮廓。
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请问哪幅图表示的是亚洲?哪幅图表示的是欧洲(课件出示几幅大洲图)生:回答(对亚洲和欧洲的轮廓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么)2、(出示目标)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方面的特点,从而掌握分析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状况的方法。
请咱们同学,看左侧的表格,请你快速完成表格中亚洲的部分,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和主要湖泊(利用好你课本中的图,你可以与同学讨论着来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问我。
)完成后,找学生说答案,教师归纳切入点。
(一)位置1、海陆位置:师问:海陆位置你是怎么写的,找位同学说说?(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找一位学生说)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海陆位置,海即周围的大洋,陆即周围的的大洲。
2、纬度位置:师问:纬度位置找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写的?(被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穿过;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找一位学生说,其它同学抬头,教师指图)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纬度位置我们可以从区域内的重要纬线;或区域所跨温度带;或区域的主要温度带来分析。
(二)地形师:找位同学说说地形特点生: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部分的大标题就是——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咱们同学千万要重视课本中出现的大标题,它们往往都是区域最突出的特征)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③平均海拔高(亚洲是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④相对高度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
亚洲及欧洲专题复习

《亚洲及欧洲》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兰州市第十二中学 薛长露教学设计1.设计起点: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构建本节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和老师讲解加强巩固。
2.教材内容分析及设计应对:教材中使用了12页的篇幅来安排本节内容,以亚洲为正文主线,欧洲为活动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亚洲的学习,认识到方法,再探究学习欧洲,并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人口国家五个方面,并非结论的简单呈现。
所以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繁杂零碎,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通过建立知识体系,并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分析清楚位置、地形对于气候、河流、人口分布等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3.学情分析及设计应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的内容学习后间隔的时间较长,学生肯定存在遗忘,掌握不牢固的状况。
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详,但是座位分小组坐,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学生自己先解决一部分问题,以此来弥补学情上的差异。
4.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中考试卷中《亚洲及欧洲》知识点的考察方式、题量、题型、难易度。
二.能自主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1.了解亚洲欧洲的知识点分解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人口和国家等5个方面。
2.能简述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3.能归纳出亚洲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并能分析其相互关系。
4.能简述亚洲欧洲人口分布的特征,并能简要分析其原因。
三.知道如何复习亚洲欧洲,试卷中出现有关亚洲欧洲的题目时知道如何分析作答。
教学重点:通过填写知识归纳表格构建亚洲欧洲的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难点:填写知识归纳表格,总结各地理要素并分析其关系。
教学方法:表格归纳法、小组合作展示 教学过程:一.通过分析以往中考试卷中涉及亚洲及欧洲的题目类型、分值、难易程度导入新课。
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发现问题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展示完善知识体系并明确相互关系 构建知识体系往年中考亚洲欧洲题量题型分析 课堂检测巩固总结二.分析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复习本节内容。
亚洲与欧洲复习教案

亚洲与欧洲复习教案《亚洲与欧洲》是一本讲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综合性历史书籍。
本书主要是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
通过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人们把握社会历史进程、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书的编者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对世界各地区的考察材料后发现:在世界历史上,人类社会呈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亚洲以其古老文明为中心而兴起;欧洲以其巨大进步为中心而崛起;美洲和非洲以其广阔、富饶和发达而形成殖民帝国;亚洲以其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大洋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古国;欧洲则以其庞大而富有魅力和神奇之处而成为人类发展的杰出范例;亚洲和欧洲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地区之一。
本书不仅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了解地区文化和宗教发展过程及文化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最为直接具体的历史资料。
本书不仅突出了大洋洲历史上亚洲和欧洲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起到过重大作用、做出过突出贡献;而且还突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悠久璀璨多样的文明史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就——中华文明曾在世界文明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为学生们日后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各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范例。
一、概述古代亚洲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亚洲地区先后被六个古代历史大国所控制,又经过多年争战和征服整合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多极文化”。
这是亚洲乃至世界原始文化形态的最大特点,也是人类特有的文化形态。
大洋洲也处于“多极文化”系统中的最末端。
在大洋洲被纳入到“多极文化”系统中时只有大洋洲一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大洋洲走出的许多民族为大洋洲各国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大洋洲历史文献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人类历史发展当中可以明显看出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
在文明起源方面亚洲文化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文化之中包含的一种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又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而欧洲文化则是对自然与理性有着天然的排斥,同时又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而且两种文明虽然都有悠久的历史,但两种传统文化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也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两种文明尽管都有自己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追求卓越的精神,但在世界范围内所处层次、格局和发展道路并不相同。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关于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国家和首都。
(2)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和欧洲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小论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等内容。
2.选做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掌握两大洲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2.熟悉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掌握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知识。
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2、过程与方法:读图法、复习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点难点1、亚洲的人口分布地区2、亚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激情导入二、自主学习出示一组图片资料,反映亚欧人种、民族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由这些直观资料引入。
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朗读。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状况,并能分析分别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对策。
2、看图1-14,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其气候方面的原因,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4、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四、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三、激情互动(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3)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说说哪些地方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方的人口分布稀疏?2、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和亚洲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3、亚洲和欧洲各划分为哪几个区?中国位于哪个区?亚洲的水稻种植优越条件:科主任总结: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热量充足,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增长最慢的大洲亚洲的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中国的邻国。
2、亚洲水稻种植的优越条件。
3、亚洲、欧洲分别存在着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什么?它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

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亚洲及欧洲》复习学案编写者:刘敬华【中考要求】1.掌握学习⼤洲的⽅法。
▲2.熟记各洲的位置、地形、⽓候、河流特点和居民基本状况。
▲3.识图并记忆各⼤洲有关的地理事物名称。
【⾃主复习】⼀、亚洲和欧洲的位置:1、亚洲的位置:亚洲地域⼗分辽阔,北部深⼊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亚洲主要位于、,它同时跨四个半球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南⾯隔海与___洲相望;西部以____⼭、____河、___海、____⼭、___海和____海峡与___洲为界。
亚洲是世界上⾯积最的⼤洲2、欧洲的位置:①欧洲的位置:欧洲全部在,主要在②欧洲北临,西临,南临,东临,西南隔海峡与相望,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1、亚洲的地形特征:①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洲。
②亚洲地⾯起伏,⾼低,既有世界上最⾼的⾼原,最⾼的⼭脉,最⾼的⼭峰,⼜有世界陆地表⾯最低处。
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原为中⼼向四周延伸的⼭脉有、、亚洲⼤陆四周有⼤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④⼤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地震带上。
2、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②地形分三部分,南、北部为_____,中部以_________为主三、亚洲和欧洲的⽓候1、亚洲的⽓候特征:①⽓候类型复杂多样:跨三带,亚洲有 _________⽓候, 在亚洲,唯⼀缺少的⽓候类型是。
②⼤陆性特征显著:亚洲⾯积⼴⼤,距海远的地⽅形成⽓候,具有典型的。
③季风⽓候显著:2、欧洲的⽓候:①⽓候特点:_____________,成因:受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②和典型,这两种⽓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四、亚欧河流:1、亚洲的河流:注⼊太平洋的:、、、、注⼊印度洋的:、、注⼊北冰洋的:、、亚洲河流的特点:第⼀,⼤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海,成因:亚洲的地势第⼆,内流区⾯积⼴⼤。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亚洲及欧洲、东南亚、日本复习课

为这些地区多优
平
海
濑户内海
良港湾,交通便 利,利于进口原
洋
料、燃料,出口 工业产品。
主要工业区
主要城市
北海道
神户
大阪
东京
濑户内海
北九州
九州
横滨 名古屋
日 本 的 主 要 工 业 区
P23活动2
濑户内 工业区 北九 州工 业区
太 京滨工 平 业区
濑户内 海沿岸
阪神工 业区
名古屋 工业区
②、马来群 岛:
伊 洛 瓦 萨 底 尔 江 温 江
红 河 湄 公 河
地势崎岖, 山岭很多, 多火山地震。
火山国 印度尼西亚
主要物产及其产国
阅读P38图2-6和课文,完 成以下练习:
1、东南亚是世界上 ___________ ________、 天然橡胶 、椰子 ________ 油棕 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 要产地。目前____ 泰国 天然橡胶 和_________ 棕榈油 的产量 _________ 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 是世界上出产 ________ 椰子 、出口椰油最多的国 _______ 家。 2、东南亚居民的主要粮食是 泰国 稻米 ________ ,其中________ 、 缅甸 、________ _______ 越南 是世界上重 要的稻米出口国。
伏尔加河 莱茵河 第聂伯河 多瑙河
冬季风
夏季风
西南季风
亚洲东部、南部季风图
发源地
冬季风
风向
性质
寒冷干燥
对气候的影响
低温少雨 高温多雨
西伯利亚 东北、西北 印度洋 太平洋 东南、西南
夏季风
湿润多雨
东南亚
地理位置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1解析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1解析第一篇:《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1解析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3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两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的特点。
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能理解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湖泊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或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湖泊的分布。
难点: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亚洲地形图、亚欧两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提问:世界的陆地可以分为几个大洲?你了解哪些大洲?(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这七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乘着浩荡的长风,来巡游这些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洲名的由来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二、高原为主的亚洲的地形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
《亚洲及欧洲》复习电子备课

一、教学目标1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展水平差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和复杂的气候难点:1.欧洲的气候类型2.区时和日期的换算三、基础知识梳理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亚洲和欧洲①地形特点②气候特点③河流特点④人口和国家⑤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⑥两大洲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疑点记录与解析:。
四、精题解析例1.亚洲没有下列哪种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解析:本题考查亚洲气候的有关知识,同时又是一道典型的“无图考图”题。
即不给考生提供亚洲气候分布图,但又要求考生回答该图中的问题。
这就为解答本题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要求同学们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注意读图训练,把重要的地理图象“印”在脑海中,以便做这类题目时能够随时提取和应用。
解答此题时,通过回忆亚洲气候图可知,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在热带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在温带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温带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冰洋沿岸则为寒带气候,而惟独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B。
例2.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极地气候解析:欧洲西部地区西临大西洋,这里的气候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年降水量比较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这里空气湿润,云量大,雨天多,日照少,形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A。
五、巩固训练[强化训练]——明白本专题的训练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 亚洲在各大洲中()A.跨经纬度最广 B.人口最多、面积最大C.人种最复杂 D.国家与地区数最多2.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海拔最高的洲 B.三种气候类型俱全C.有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D.河流分别注入四大洋3.2002年5月20日宣布独立的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位于()A.琉球群岛 B.马来群岛 C.西印度群岛 D.阿留申群岛4.下列有关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洲平均海拔约1000米 B.南部三大半岛都临印度洋C.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区 D.是全球跨时区最多的一洲5.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岛屿,按照从较高纬度到较低纬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千岛群岛、库叶岛、日本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B.千岛群岛、库叶岛、琉球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马来群岛C.库叶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马来群岛D.千岛群岛、库叶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马来群岛6. 北半球的“寒极”和世界的“雨极”分别是()A.漠河、新加坡 B.乌兰巴托、德黑兰C.奥伊米亚康、乞拉朋齐 D.冰岛、爪哇岛7.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A.叶尼塞河沿岸地区 B.黄河沿岸地区C.多瑙河沿岸地区 D.恒河沿岸地区8.只分布在亚洲南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9.关于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B.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山脉分布较广C.海岸线较平直,海峡、海湾、岛屿较少D.东西部地区多山地,南北部地区多平原10.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特点最符合表中所列资料?()A.罗马 B.伦敦 C.悉尼 D.莫斯科11.下列欧洲地理现象中,属冰川活动造成的是()A.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湖泊 B.亚平宁山脉南部多火山C.西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均匀D.地中海沿岸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12.与亚洲相比,欧洲气候的显著特征是()A.大陆性特征显著 B.气温年较差大C.海洋性特征显著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3.莱茵河-多瑙河运河沟通的海洋是()A.北海、波罗的海 B.黑海、地中海C.黑海、北海 D.地中海、红海14.下列亚欧国家中,民族构成比较单一的是()A.印度 B.俄罗斯 C.中国 D.德国15.关于亚洲与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B.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C.欧洲是除南极洲外摁扣最少的大洲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和欧洲二、综合题16.读欧洲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湘教版)亚洲及欧洲复习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5课时)复习总结及习题课教学目标:1、总结并巩固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所学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并及时进行课堂练习。
2、对第一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重温、强调和突破3、对练习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做到不遗留问题教学重点:本节的各课时的重点知识点教学难点:本节的各课时的重点知识点教学过程:以复习知识点为主为主【知识点一】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1、亚洲的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东北南三面临海,西与欧洲相连(2)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10°S~80°N之间经度范围:25°E~170°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欧洲的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南邻地中海,南面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2)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36°N~71°N之间经度范围:9°W~66°E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典型例题:[例1]按顺时针方向,围绕亚洲的大洋是()A.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D.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知识点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12点,并以此推定一天的时间,是为地方时2、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指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范围是东经172.5~西经172.5度。
3、为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人口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大洲地理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一、亚洲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气候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亚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5.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以中国、印度两国人口最多。
二、欧洲1. 地理位置:欧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北与北冰洋相望。
2. 地形特征: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 气候特征:欧洲气候类型多样,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欧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5. 人口分布:欧洲人口分布较均匀,以俄罗斯、德国两国人口较多。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亚洲和欧洲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猜测片中的景观所在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与欧洲。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Step 3:地图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
2.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Step 4:小组讨论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国家数量、人口分布等关键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复习——亚洲及欧洲(教案)
课前播放在亚欧两洲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和“欧洲之最”的图片、音乐。
[导入]
老师很高兴能与咱62中的同学一起来上今天的课,老师非常期待这节课上能一睹咱62中同学的风采,看到咱们同学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内容,这一册共包括三章,(让学生一起说)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从大范围的大洲到小范围的国家,都是我们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心中有数”——考什么、考试分值、怎样考
首先咱们同学要对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都考什么、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及怎样考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标一(出示目标,学生一起读目标一)
1
、“分值”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四册书中,七下区域地理内容占的分值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
2、“怎样考” 七下区域地理又以什么方式考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中考题来看一下!
(4张课件分别出示选择题、连线、区域对比表格、综合分析题的题目并进行归纳题型)
问:这几个题目以什么形式来考察我们的?(选择题、连线、区域对比表格、综合分析题)
师:其实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区域对比表格题、综合分析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就是
图——特别多(说的慢点,让学生一起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立足地图 进行复习。
3、“考什么”
那么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都考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2009年的中考说明,看一下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考试内容。
(课件出示2009年的中考说明)
师:其实无论是大洲,还是地区,还是国家,考试内容都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亚洲和欧洲为例,对其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课件回到中考说明中)即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湖状况。
(出示课件)
二、“有的放矢”——怎么办?
[过渡]我们首先要知道亚洲和欧洲什么样?(课件出示目标二)——会识别亚洲和欧洲的轮廓。
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请问哪幅图表示的是亚洲?哪幅图表示的是欧洲(课件出示几幅大洲图) 生:回答
(对亚洲和欧洲的轮廓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么)
2、(出示目标)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方面的特点,从而掌握分析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状况的方法。
请咱们同学,打开学案看左侧的表格,请你快速完成表格中亚洲的部分,即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和主要湖泊(利用好你课本中的图,你可以与同学讨论着来完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问我。
)
完成后,找学生说答案,教师归纳切入点。
(一)位置
1、海陆位置:
师问:海陆位置你是怎么写的,找位同学说说?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找一位学生说)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海陆位置,海即周围的大洋,陆即周围的的大洲。
2、纬度位置:
师问:纬度位置找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被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穿过;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找一位学生说,其它同学抬头,教师指图)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纬度位置我们可以从区域内的重要纬线;或区域所跨温度带;或区域的主要温度带来分析。
(二)地形
师:找位同学说说地形特点
生: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部分的大标题就是——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咱们同学千万要重视课本中出现的大标题,它们往往都是区域最突出的特征)
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③平均海拔高(亚洲是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④相对高度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
师:地形特征我们主要从①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地势特点③平均海拔、④相对高度四方面进行分析。
(三)气候
师:气候特点,你又是怎样写的呢?
生: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只缺失一种气候类型——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大陆性特征和季风气候显著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区域的气候特点首先要分析①区域气候类型种类(多还是少,是和亚洲一样寒温热三带的气候类型都有呢,还是主要以某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再通过其②典型气候进行分析(每个大洲都可以找到两种典型气候)
(四)河流
师:亚洲的河流特点,找位同学说一下。
生:①大河众多(亚洲河流还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我这节课提到过,要让同学们重视书上的什么来?大标题。
亚洲第一大河是长江,世界第几长?第三。
亚洲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②从中间向四周流。
(流向)
③内流区面积广大。
(如果学生此条没答上来,可以提示:亚洲西部内陆地区还有很多的什么河?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师小结:对于亚洲的河流特点我们主要是从流向、内流区面积、大河数量进行分析的;而对于区域的河流特点我们往往是从①河流长度②流向③流速④河流水量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再结合这些方面,看看亚洲的河流还有哪些特点。
[过渡] 亚洲不仅大河多,特色湖泊也很多,亚洲的主要湖泊有哪些呢?
生: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巴尔喀什湖
师:非常好
问:下面请咱们同学快速回答——(学生一起说)
世界最大的湖是——(里海)课件出示位置及名称
世界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课件出示位置及名称
世界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是——(死海)课件出示位置及名称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巴尔喀什湖)课件出示位置及名称
(出示目标)
[过渡](课件出示亚洲表格答案及切入点)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总结出了分析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的方法,下面请咱们同学小组内合作,快速分析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完成学案的[落实目标四]欧洲部分,注意:利用好你手中的地图,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问我。
完成位置的同学可以看大屏幕,将你写错的地方、或有遗漏的地方抓紧时间补充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问我。
出示地形、气候、(提示河流不用分析流向)河流答案
问:你还有没有问题了?
师:在这节课的课前老师放了很多优美的图片,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这些图片的内容都是关于亚欧两洲的“之最”,有“世界之最”还有“亚洲之最”、“欧洲之最”,下面老师要给咱们同学出个难题,请你结合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想一想,亚欧两洲还有哪些之最?在亚洲的“世界之最”和“亚洲之最”还有哪些?在欧洲还有哪些?(请你积极思考,如果你回答对了,老师还有小礼物要送给你,小组讨论一分钟)师:先找同学说说,亚洲还有哪些“之最”
礼品有限,你要抓住机会啊!
生:在亚洲的之最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的大洲;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
相对高度最大的大洲
在欧洲的之最有: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
海拔最低的大洲;
师:送你一张图片,祝你地理学的越来越好!
恭喜你,希望你有机会能到这里去看看!
恭喜你,赢得了世界上最。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以亚洲和欧洲为例复习了其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总结出了答题策略,希望这些技巧能对你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提供帮助!
[过渡]同学们的表现,让我觉得你们的确名不虚传,接下来看看你们应用知识的能力怎样?
[达标检测]
1、学生做4分钟,讲3分钟
2、选择题,说答案,统计全对的
3、读图分析题,找位同学说
(2)强调根据河流流向我们可以判断地势高低,同时,根据地势高低,我们可以判断河流流向。
(3)可找两位同学说,强调注意审题。
4、找同学说答案。
强调:(1)注意审题;(2)以地形为例,地形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四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这种题目,你只要从你最有把握的一方面进行分析进行了
[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到这,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复习气候成因及人文地理特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