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重大改装指南
CCS规范指南简介
CCS规范指南简介《船舶结构防腐蚀检验指南》(2009)(2009-06-10)《材料与焊接规范》(2009)(2009-06-10)《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9)(2009-06-10)《SOLAS 2009分舱与破损稳性要求实施指南》(2009)简介(2009-06-08) 《现有船状态评估程序(CAP)指南》(2009)简介(2009-03-11)《浮船坞入级规范》(2009)简介(2009-03-11)《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2009)简介(2008-12-22) 《内河包装运输危险货物积载和系固手册编制指南》简介(2008-12-08) 《内河载货汽车滚装船跳板安全技术指南》简介(2008-12-08)《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简介(2008-11-13)法定检验实施指南(国际航行船舶)200809(2008-10-04)《船体结构建造监控指南》简介(2008-09-24)《船舶焊接检验指南》简介(2008-09-08)《车辆运输船舶船体结构指南》(试行)简介(2008-07-22)法定检验实施指南(国际航行船舶)200906(2008-07-17)《船舶防污底系统检验指南》简介(2008-07-16)《游艇建造规范》(2008)简要说明(2008-05-06)《内河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2008-05-06)《内河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简介(2008-05-04)《风力发电机组规范》(2008)简介(2008-04-23)《内河船舶入级规则》(2008)简介(2008-04-23)《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检验指南》简介(2008-04-23)《气体燃料动力船检验指南》简介(2008-03-31)《产品检验指南》(第I期)简介(2008-03-11)《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8修改通报》简介(2008-03-03)《工业产品检验指南》(2008)简介(2008-02-2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规范》(2008)简介(2008-02-25)CCS《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2007换版简介(2008-02-04)《集装箱检验规范》(2008)简介(2008-01-18)《材料与焊接规范2008修改通报》简介(2008-01-18)《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指南》(2007)简介(2008-01-15)《双燃料发动机系统设计与安装指南》简介(2008-01-15)《船用柴油机硅油减振器检验指南》简介(2008-01-14)《地效翼船检验指南》简介(2008-01-11)《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编写指南》简要说明(2008-01-10)《船舶电力系统过电流选择性保护指南》简介(2008-01-10)《钢夹层板材料船舶结构建造指南》(2007)简介(2008-01-10)实施IMO<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暂行指南》简介(2008-01-10)《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检验指南》(试行)(2007)简要说明(2007-10-15) 《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裂纹检验与修复指南》(2007-10-09)《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7修改通报》简要说明(2007-03-30)《材料与焊接规范2007修改通报》简要说明(2007-03-22)《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2006)简要说明(2006-12-20) 《国内航行海船入级规则》(2006)简要说明(2006-10-23)《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06)简要说明(2006-10-23)《电气电子产品型式认可试验指南》(2006)简要说明(2006-10-16)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简介(2006-09-25)《国内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06)简要说明(2006-08-30)《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2006修改通报)简要说明(2006-08-01)《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编制指南》(2006)简介(2006-07-31)《钻井装置发证指南》(2006)简介(2006-07-03)《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2006)简介(2006-04-05)《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简介(2006-03-21)《材料与焊接规范》(2006)出版说明(2006-02-08)《内河小型船舶建造规范》(2006)简介(2005-12-30)《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2005)简要说明(2005-12-15)《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2005)简要说明(2005-12-15) 《小水线面双体船指南》简介(2005-09-26)《桥梁钢检验指南》简介(2005-09-16)《海上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简要说明(2005-09-16)《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修改通报》简要说明(2005-07-29)《海上平台状态评定指南》(2005)简要说明(2005-06-15)《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2005)简要说明(2005-06-15)《沿海小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简要说明(2005-06-10)《内河工程船舶工作锚质量计算指南》(2005)简要说明(2005-05-17)《石油沥青船检验指南》(2005)简要说明(2005-04-08)《现有油船状况评估计划(CAS)检验指南》简要说明(2005-04-06)《国内海船入级规则》和《内河船舶入级规则》简要说明(2005-03-25)《游艇检验技术要求》等3本规范通过专家评审(2005-03-11)《国内海船检验技术法规》05修改通报等4本法规通过专家评审(2005-03-11) 《船舶保安体系认证规范》(2004)简要说明(2005-01-27)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修改通报(2004)生效(2004-12-29)关于中国船级社《材料与焊接规范》2004年修改通报生效(2004-12-29)双舷侧散货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2004-11-26)《海上浮式装置入级与建造规范》(2003)简要说明(2004-11-17)《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修改通报(2004)简要说明(2004-11-16) 《川江及三峡库区标准型载货汽车滚装船建造规范》(2004)简要说明(2004-11-16)《浅海固定平台建造与检验规范》(2004)简要说明(2004-11-08)《双舷侧散装货船船体结构指南》(2004)简要说明(2004-11-05)《装载手册编制指南》(2003)简要说明(2004-09-17)《小水线面双体船建造指南》(2004)简要说明(2004-09-17)。
CCS认证程序要求
CCS认证程序要求一.按船级社试验大纲操作大致试验程序:现场看浇注2炉钢水、单浇试块2-4箱→浇注后插带钢印的钢板→下线单放→打磨打钢印、拍照-切割→进炉热处理→再次打CCS钢号在两个取样位置分别做-20/-40本体、单浇拉伸和冲击性能。
可焊接性试验:挑三件角件铣A2面模拟集装箱焊接→沿焊缝处剖切下去加工成5mm厚做拉伸和冲击取样。
加工:分别挑ABCD四个方向角件加工→加工4个面后改CCS钢号在加工后面上→完全加工→尺寸全检报告→UT报告→X光图片及RT评级报告→6面剖切并拍照.资料整理:把上述报告汇总,除原搞后一式三份→性能、冲击、成分做电子表。
委外实验:角件2件分别取拉伸和冲击→单浇试棒4根,2根做拉伸2根做冲击。
1.原材料控制:低碳冲花片成分碳0.003 硅0.025 锰0 磷0 硫0.003 铝0.040 铜0.026 富华冲片碳0.194 硅0.175 锰0.42 磷0 硫0 铬0.026 铝0.020用中锰或电解锰增锰。
2. 化学成分(内部控制标准):碳<0.19 硅<0.30 锰1.15-1.25 磷硫<0.025 碳当量≤0.423. 热处理工艺:正火+亚温+回火。
正火920-940℃保温2小时空冷亚温720℃保温4-5小时回火650℃保温2小时,如果第一次正火后性能接近要求值只需回火便可。
4. 性能实验:车本体和单浇试棒各4跟做拉伸,冲击本体各4组,注意:车好试棒需检查官现场确认后再切除夹头并转钢印,冲击需保证平好一处端面检查官现场确认再转钢印,我们自己的钢印打在另一端。
待性能和试棒加工好后待检查官确认,开始做拉伸实验,冲击实验分别做-40℃本体、单浇和-20℃本体、单浇,由于我们现有冲击低温仪无法达到-40℃,所以需取在没有用过的二氧化碳瓶内用麻袋取干冰加入到低温仪内,放置冲击试块时需按本体和单浇分别放入两个试块盒内,避免混乱。
冲击机读数对零待试样在低温仪内5分钟后开始做冲击实验,从取样到冲击处不超过5秒,夹子用后一定要放在低温仪内。
CCS《船舶重大改装实施指南》2008
指导性文件 GUIDANCE NOTES
GD 10-2008
船舶重大改装实施指南
(2008)
2008年7月1日生效
中国船级社
第 1 章 通则 1.1 目的适用范围 1.2 定义 1.3 船舶重大改装 1.4 一般要求 1.5 申请 1.6 设计和施工工艺评估 1.7 船厂评估 1.8 检验和试验 1.9 证书签发
文件。 1.8.5 船型和决定标准应用的船舶要素改变的重大改装船舶应按经修订的《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 验指南》要求进行法定初次检验,并签发相应的检验文件。
1.8.6 经重大改装的船舶应进行倾斜试验。 1.8.7 除下列情况以外,经重大改装的船舶应进行航行试验:
(1)未改变主推进系统 (2)未改变舵系 (3)未改变船舶主尺度及型线,包括吃水。
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
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1. 引言在中国,内河交通运输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内河交通安全,中国船级社(CCS)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对于24米以下的小船建造进行规范。
本文将深入探讨CCS对于小船建造技术的要求,以及其重要性和影响。
2. 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的含义CCS对于内河小船建造技术要求的制定,旨在确保内河交通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
这些技术要求涵盖了船体设计、材料选用、焊接工艺、设备安装等方方面面,以期保证小船在航行和运输过程中能够健康、稳定地运行。
3. 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的细则根据CCS的规定,内河24米以下小船的建造需要符合一系列的具体技术要求。
对于船体的设计和结构要求严格,包括船体的强度、稳性、防火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使用的材料也有详细的规定,要求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规范;另外,焊接工艺、设备安装、电气系统等方面也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确保小船在建造过程中能够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4. 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的重要性CCS对于内河小船建造技术要求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技术要求的制定可以保证小船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内河交通运输的安全;这也可以提升中国造船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中国小船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机会。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中国造船业的从业人员,我深切理解CCS对于内河小船建造技术要求的重要性。
这些要求的制定,不仅是对我们的要求,更是对我们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要求,我们才能够建造出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小船,才能够赢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和信任。
6. 结语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的制定,不仅是对内河小船建造的管理,更是对内河交通运输安全的保障。
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中国内河交通运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从简到繁的探讨,我们对于CCS船检内河24米以下小船建造技术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指南及日常运维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指南及日常运维一、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1.安全性要求:船载装置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并具备防火、防水、防雷等安全功能。
同时,要确保供电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设施造成危害。
2.可靠性要求:船载装置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适应性要求:船载装置应能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船舶,能够提供足够的电能满足船舶的需求。
4.效能要求:船载装置应具有高效能的特点,能够高效利用岸电能源,提高供电效率。
二、改造检验指南1.设计方案审查:船舶岸电系统的改造需要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改造方案、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等,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船舶设备安装检验:改造后的船舶需要进行设备安装检验,包括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线缆连接等要符合相关标准。
3.系统功能测试:改造后的船舶需要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确保船载装置的正常运行,能够提供稳定的供电能力。
4.安全检查:改造后的船舶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火灾预防、漏电保护、接地保护等方面的检查,确保供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日常运维1.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船载装置的设备,包括电缆、插头、接线等,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清洁维护设备:定期清洁设备,包括清除积尘、润滑设备等,保证设备的干净和顺畅。
3.定期维护检修:定期维护检修船舶岸电系统的设备,包括更换老化设备、修复故障设备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运行数据监测:对船舶岸电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做出相应处理。
总结: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指南及日常运维需要涵盖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和效能要求等方面内容,通过合规的改造检验和日常运维活动,保证船舶岸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船舶重大改装实施指南(2016)
船舶重大改装实施指南(2016)中国船级社2016年9月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 GD10-2016目录第1章通则 (3)第2章构造、分舱、载重线与稳性 (5)第3章防火、探火和灭火 (5)第4章救生设备与装置 (6)第5章防污染 (6)第6章船体结构和设备 (8)第7章机电设备与系统 (10)第8章船体改装工程控制 (10)第9章船员舱室设备 (13)附录1 油船改装成矿砂船、散货船和双壳油船的适用标准规定 (13)第1章通则1.1 目的和范围1.1.1 本指南旨在为实施船舶重大特征改变的修理、改造和改装及舾装(以下简称“重大改装”)的要求提供指导。
1.1.2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具有CCS船级和/或申请授予CCS船级的船舶,国内航行海船也可参考使用。
1.1.3 本指南适用于本指南生效日期及以后重大改装的船舶。
本指南生效日期之前正在改装的船舶尽实际可能符合本指南规定。
1.1.4 在应用本指南时,尚应注意船旗国主管机关对重大改装的相关要求。
1.2 定义1.2.1 下列文件的相关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SOLAS公约);(3)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下简称MARPOL公约);(4)国际载重线公约(以下简称ICLL公约);(5)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MLC2006公约)。
1.2.2 本指南有关定义如下:(1)船型:就法定要求而言,系指本指南中所涉及各公约各篇章所对应的船舶类型;就入级要求而言,系指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所给出的船舶类型。
(2)重大改装日期:除标准及本指南相关章节另有规定外,系指:①签订重大改装合同日期,或;②如无重大改装合同,重大改装工程开始日期,或;③重大改装完成之日。
(3)船舶尺度:系指船舶的船长(L)、型宽(B)和型深(D),其中就船舶入级要求而言,按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定义确定;就法定要求而言,按IMO相关定义确定。
CCS海上移动平台检验规程
海上移动平台检验中国船级社湛江分社2000年9月6日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平台结构第三篇轮机装置第四篇电气设备第五篇救生设备第六篇消防设备第七篇无线电通信导航设备第八篇载重线证书第九篇防污设备第十篇起重设备第一篇总则目录第一章移动平台的各种证书第二章移动平台建造后的各种检验第一章移动平台的各种证书根据平台规范、规则、安全规则、国际公约及有关规定,海上移动式平台应持有如下各种证书:(1) 有关入级检验的证书证书名称格式有效期依据1)海上移动式平台入级证书 CCM 五年 82规范/92规范 2)临临时海上移动式平台入级证书 CCM-I 5个月证书名称格式有效期依据1)国际船舶吨位证书(1969) CIT-2 长期 69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2) 海上移动平台载重线证书 CLL-M 五年 69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3)海上移动平台防油污证书 CPP-U 五年 73/78MAPOL4)海上移动平台安全证书 SCM 五年 79、89MODV SOLAS5)船舶起重和起货设备检验簿 RLA-2 长期劳工组织32号公约6)海上移动平台检验合格证书 SCMF 一年(仅适用于外国籍平台)7)平台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 CSW-U 五年8)海上移动平台适拖证书 TCM9)起重设备检验和试验证书 CLA-210)活动零部件检验和试验证书 CLG-211)铁制活动零部件热处理证书 CHT-212)钢索检验和试验证书 CWR-2以上各种证书各自依据一定的公约、规则或规范而签发,其约束的范围,所证明的内容项目各不相同,证书的作用不同。
1、国际船舶吨位证书(1969) CIT-2 长期吨位证书是国家证书,由政府授权签发,••用于证明移动平台的总吨位和净吨位。
目前使用<<国际船舶吨位证书(1969)>>CIT-2,根据19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的规定,套用船用吨位丈量方法。
规则中有许多规定,不适用于平台的地方,只能参照处理,酌情确定。
CCS动力定位检验指南
(!) 定位系统的操作手册, 包括: ! " # !"# 使用说明; 维护说明; 应急说明。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 $%&’)
! "# " ! $%&’ 的目的在于说明与动力定位系统功能有关设备的不同故障模式。对于系 统中的某一设备可能有多种故障模式, 从而对动力定位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影响, 在分析时应特 别注意。 ! " # " ( 对整个动力定位系统应进行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应尽可 能详细地包括所有系统的主要部件, 一般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 (!) 所有系统主要部件的描述以及表示他们相互之间作用的功能框图; (() 所有严重故障模式; ()) 每一故障模式的主要可预测原因; (*) 每一故障对船位的瞬态影响; (#) 探测故障的方法; (+) 故障对系统剩余能力的影响; (,) 对可能的公共故障模式的分析。 应对每一单个故障模式对系统内其他部分的影响以及对整 ! " # " ) 在编制 $%&’ 报告时, 个 -. 系统的影响进行说明。 要进一步考虑这些部件的可 ! " # " * 当认为系统的某些部件无需冗余或无法进行冗余时, 靠性和机械保护。 可对每一种故障模式下的系统冗余度进行试验。冗 ! " # " # 作为 $%&’ 分析报告的替代, 余度的试验程序应以模拟故障模式为基础, 并尽可能在实际情况下进行试验。详细的冗余度 试验程序应提交审查。
・)・
第!章
!"# !"#"# !"#"! 建造检验 检查相关设备的产品证书。
检验和试验
确认 $% 系统的设备和布置与业已认可的图纸及本社有关规定相符。
CCS使用手册
图 2.1
设置仿真平台窗口
2.1.1 软件仿真平台的建立 若需要软件仿真可选择其中的 F28023 Device Simulator,如图 2.2 所示。
图 2.2
选择软件仿真平台
4
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
Tel: (020)38730976 38730977
Fax: 38730925
1.6
安装F2802x工程头文件及例程包
F2802x C_C++ Header Files and Peripheral Examples 的软件包为一压缩包,使用 WinRar 软件解压后直接双击 setup_DSP2802x.exe 即可安装,不需要特别配置直接“Next”到底。安 装完成后可以在目录 C:\tidcs\c28\DSP2802x\v100 下找到 F2802x 系列 DSC 的工程头文件、 例程等内容。
1.3
安装Perl语言解释器
直接双击可执行文件 ActivePerl-5.8.8.822-MSWin32-x86-280952.msi 即可安装,每一步 一般都是默认设置。安装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1.4
安装CCS
直接双击 CCS 安装文件夹内的可执行文件 setup.exe 即可安装。 安装过程中在图 1.1 所示步骤时选择“Custom Install”方式安装。
1.2
准备
在准备操作前,请准备好下列软件或文件: (1) (2) (3) (4) (5) Perl 语言解释器:ActivePerl; TI IDE:CCS 3.3; CCS 升级包:CCS_v3.3_SR11_81.6.2.exe 和 F2802x_CSP_RTM.exe; F2802x 工程头文件及例程包:2802x C_C++ Header Files and Peripheral Examples; XDS100 仿真器驱动;
造船厂升级css
造船厂升级cssCSS规则修正案解读2.1 CSS规则修正案涉及范畴1) ILO Code of Practice一国际劳工组织操作规程2)ILO Convention 152一国际劳工组织(码头作业)职业安全与卫生公约3) ISO Standard 3874一货运集装箱系列1:装卸与加固4)ICLL-1966载重线公约,及1988年修正案4;5) MSC.1/Circ.1263一修改集装箱紧固操作人员安全建议[5;6) MSC.1/Circ.1.1353一修订的货物系固手册制定指南[6l。
2.2CSS规则修正案适用条件1)新造船:于2015年1月起及之后铺龙骨建造或为类似建造节点的集装箱船新造项目,需满足附件ANNEX14中的所有内容;2)2015年1月之前铺龙骨建造或为类似建造节点的集装箱船及现有集装箱船,需满足附件ANNEX14中章节4.4、7.1、7.3和8的要求;3)挂旗国当局在不进行主结构修改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将该规则中章节6及章节7.2的原则应用于现有的集装箱船上。
2.3CSS规则修正案主要内容1)集装箱绑扎人员的培训及熟练;2)执行货物安全评估计划(CSAP);3)船舶设计指导方针;4)绑扎系统及设备设计指导方针;5)操作及维护程序;6)特殊集装箱安全性设计。
3cSS规则修正案具体实施细则3.1安全通道总则1)穿行通道的最小净空间应保证至少2m高、600mm 宽;2)所有相关的用于行走的甲板表面、过道及楼梯均应设计为防滑表面;3)甲板走道上需注意安全的地方须用油漆线或图形符号标识;4)所有增加潜在绊倒危险的通路中的突起,如夹板、肋骨或支架等,须用对比色标识。
3.2绑扎位置设计(平台、绑扎桥及其他绑扎点)1)绑扎点设计应避免使用3层绑扎拉杆进行操作;2)从绑扎点(如眼板)至集装箱的水平方向间距不得超过1100mm,对于绑扎桥该间隙不得小于220mm,对于其他绑扎点则不得小于130mm;3) 绑扎点之间应有1m宽,但不得小于750mm,且须保持通道净空间600mm以上;。
CCS教程(DSP开发软件)
CCS教程(DSP开发软件)第一章 CCS概述 (1)1.1CCS概述 (1)1.2代码生成工具 (3)1.3CCS集成开发环境 (5)1.3.1 编辑源程序 (5)1.3.2创建应用程序 (6)1.3.3 调试应用程序 (6)1.4DSP/BIOS插件 (7)1.4.1 DSP/BIOS 配置 (7)1.4.2 DSP/BIOS API 模块 (8)1.5硬件仿真和实时数据交换 (10)1.6第三方插件 (13)1.7CCS文件和变量 (14)1.7.1安装文件夹 (14)1.7.2文件扩展名 (14)1.7.3环境变量 (15)1.7.4增加DOS环境空间 (16)第二章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17)2.1创建工程文件 (17)2.2向工程添加文件 (19)2.3查看源代码 (21)2.4编译和运行程序 (23)2.5修改程序选项和纠正语法错误 (24)2.6使用断点和观察窗口 (26)2.7使用观察窗口观察STRUCTURE变量 (28)2.8测算源代码执行时间 (29)2.9进一步探索 (31)2.10进一步学习 (31)第三章开发DSP/BIOS程序 (32)3.1创建配置文件 (32)3.2向工程添加DSP/BIOS文件 (34)3.3用CCS测试 (36)3.4测算DSP/BIOS代码执行时间 (38)3.5进一步探索 (40)3.6进一步学习 (40)第四章算法和数据测试 (41)4.1打开和查看工程 (41)4.2查看源程序 (43)4.3为I/O文件增加探针断点 (45)4.4显示图形 (47)4.5执行程序和绘制图形 (48)4.6调节增益 (50)4.7观察范围外变量 (51)4.8使用GEL文件 (53)4.9调节和测试PROCESSING函数 (54)4.10进一步探索 (56)4.11进一步学习 (57)第五章程序调试 (58)5.1打开和查看工程 (58)5.2查看源程序 (60)5.3修改配置文件 (63)5.4用E XECUTION G RAPH查看任务执行情况 (66)5.5修改和查看LOAD值 (67)5.6分析任务的统计数据 (70)5.7增加STS显式测试 (72)5.8观察显式测试统计数据 (73)5.9进一步探索 (75)5.10进一步学习 (75)第六章实时分析 (76)6.1打开和查看工程 (76)6.2修改配置文件 (77)6.3查看源程序 (79)6.4使用RTDX控制修改运行时的LOAD值 (81)6.5修改软中断优先级 (84)6.6进一步探索 (85)6.7进一步学习 (85)第七章 I/O (86)7.1打开和查看工程 (86)7.2查看源程序 (87)7.3S IGNALPROG应用程序 (90)7.4运行应用程序 (91)7.5使用HST和PIP模块修改源程序 (93)7.6HST和PIP资料 (96)7.7在配置文件中增加通道和SWI (97)7.8运行修改后的程序 (100)7.9进一步学习 (100)第一章 CCS概述本章概述CCS(Code Composer Studio)软件开发过程、CCS组件及CCS使用的文件和变量。CCS提供了配置、建立、调试、跟踪和分析程序的工具,它便于实时、嵌入式信号处理程序的编制和测试,它能够加速开发进程,提高工作效率。1.1 CCS概述CCS提供了基本的代码生成工具,它们具有一系列的调试、分析能力。CCS支持如下所示的开发周期的所有阶段。在使用本教程之前,必须完成下述工作:安装目标板和驱动软件。按照随目标板所提供的说明书安装。如果你正在用仿真器或目标板,其驱动软件已随目标板提供,你可以按产品的安装指南逐步安装。安装CCS.遵循安装说明书安装。如果你已有CCS仿真器和TMS320c54X代码生成工具,但没有完整的CCS,你可以按第二章和第四章所述的步骤进行安装。运行CCS安装程序SETUP.你可以按步骤执行第二章和第四章的实验。SETUP程序允许CCS使用为目标板所安装的驱动程序。CCS包括如下各部分:CCS代码生成工具:参见1.2节CCS集成开发环境(IDE):参见1.3节DSP/BIOS插件程序和API:参见1.4节RTDX插件、主机接口和API:参见1.5节CCS构成及接口见图1-1。图1-1 CCS构成及接口1.2 代码生成工具代码生成工具奠定了CCS所提供的开发环境的基础。图1-2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流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通常的C语言开发途径,其它部分是为了强化开发过程而设置的附加功能。图1-2 软件开发流程图1-2描述的工具如下:C编译器(C compiler) 产生汇编语言源代码,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 编译器用户指南。汇编器(assembler) 把汇编语言源文件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文件,机器语言格式为公用目标格式(COFF),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连接器(linker) 把多个目标文件组合成单个可执行目标模块。它一边创建可执行模块,一边完成重定位以及决定外部参考。连接器的输入是可重定位的目标文件和目标库文件,有关连接器的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和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归档器(archiver)允许你把一组文件收集到一个归档文件中。归档器也允许你通过删除、替换、提取或添加文件来调整库,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助记符到代数汇编语言转换公用程序(mnimonic_to_algebric assembly translator utility)把含有助记符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转换成含有代数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你可以利用建库程序(library_build utility)建立满足你自己要求的“运行支持库”,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运行支持库(run_time_support libraries) 它包括C编译器所支持的ANSI标准运行支持函数、编译器公用程序函数、浮点运算函数和C编译器支持的I/O函数,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十六进制转换公用程序(hex conversion utility) 它把COFF目标文件转换成TI-Tagged、ASCII-hex、 Intel、 Motorola-S、或 Tektronix 等目标格式,可以把转换好的文件下载到EPROM编程器中,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交叉引用列表器(cross_reference lister)它用目标文件产生参照列表文件,可显示符号及其定义,以及符号所在的源文件,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绝对列表器(absolute lister)它输入目标文件,输出.abs文件,通过汇编.abs文件可产生含有绝对地址的列表文件。如果没有绝对列表器,这些操作将需要冗长乏味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1.3 CCS集成开发环境CCS集成开发环境(IDE)允许编辑、编译和调试DSP目标程序。1.3.1 编辑源程序CCS允许编辑C源程序和汇编语言源程序,你还可以在C语句后面显示汇编指令的方式来查看C源程序。集成编辑环境支持下述功能:用彩色加亮关键字、注释和字符串。以圆括弧或大括弧标记C程序块,查找匹配块或下一个圆括弧或大括弧。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查找和替代字符串,能够实现快速搜索。取消和重复多个动作。获得“上下文相关”的帮助。用户定制的键盘命令分配。1.3.2创建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工程文件来创建。工程文件中包括C源程序、汇编源程序、目标文件、库文件、连接命令文件和包含文件。编译、汇编和连接文件时,可以分别指定它们的选项。在CCS中,可以选择完全编译或增量编译,可以编译单个文件,也可以扫描出工程文件的全部包含文件从属树,也可以利用传统的makefiles文件编译。1.3.3 调试应用程序CCS提供下列调试功能:设置可选择步数的断点在断点处自动更新窗口查看变量观察和编辑存储器和寄存器观察调用堆栈对流向目标系统或从目标系统流出的数据采用探针工具观察,并收集存储器映象 绘制选定对象的信号曲线估算执行统计数据观察反汇编指令和C指令CCS提供GEL语言,它允许开发者向CCS菜单中添加功能。1.4 DSP/BIOS 插件在软件开发周期的分析阶段,调试依赖于时间的例程时,传统调试方法效率低下。DSP/BIOS插件支持实时分析,它们可用于探测、跟踪和监视具有实时性要求的应用例程,下图显示了一个执行了多个线程的应用例程时序。图1-3 应用例程中各线程时序DSP/BIOS API 具有下列实时分析功能:程序跟踪(Program tracing)显示写入目标系统日志(target log)的事件,反映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控制流。性能监视(Performance monitoring)跟踪反映目标系统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表,诸如处理器负荷和线程时序。文件流(File streaming)把常驻目标系统的I/O对象捆绑成主机文档。DSP/BIOS 也提供基于优先权的调度函数,它支持函数和多优先权线程的周期性执行。1.4.1 DSP/BIOS 配置在CCS环境中,可以利用DSP/BIOS API定义的对象创建配置文件,这类文件简化了存储器映象和硬件ISR矢量映象,所以,即使不使用DSP/BIOS API 时,也可以使用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有两个任务:设置全局运行参数。可视化创建和设置运行对象属性,这些运行对象由目标系统应用程序的DSP/BIOS API函数调用,它们包括软中断,I/O管道和事件日志。在CCS中打开一个配置文件时,其显示窗口如下:DSP/BIOS对象是静态配置的,并限制在可执行程序空间范围内,而运行时创建对象的API调用需要目标系统额外的开销(尤其是代码空间)。静态配置策略通过去除运行代码能够使目标程序存储空间最小化,能够优化内部数据结构,在程序执行之前能够通过确认对象所有权来及早地检测出错误。保存配置文件时将产生若干个与应用程序联系在一起的文件,这些文件的细节参见1.7.2。1.4.2 DSP/BIOS API 模块传统调试(debuging)相对于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言是外部的,而DSP/BIOS API要求将目标系统程序和特定的DSP/BIOS API模块连接在一起。通过在配置文件中定义DSP/BIOS 对象,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DSP/BIOS模块。在源代码中,这些对象声明为外部的,并调用DSP/BIOS API功能。每个DSP/BIOS模块都有一个单独的C头文件或汇编宏文件,它们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源文件中,这样能够使应用程序代码最小化。为了尽量少地占用目标系统资源,必须优化(C和汇编源程序)DSP/BIOS API调用。DSP/BIOS API划分为下列模块,模块内的任何API调用均以下述代码开头。CLK。片内定时器模块控制片内定时器并提供高精度的32位实时逻辑时钟,它能够控制中断的速度,使之快则可达单指令周期时间,慢则需若干毫秒或更长时间。HST。主机输入/输出模块管理主机通道对象,它允许应用程序在目标系统和主机之间交流数据。主机通道通过静态配置为输入或输出。HWI。硬件中断模块提供对硬件中断服务例程的支持,可在配置文件中指定当硬件中断发生时需要运行的函数。IDL。休眠功能模块管理休眠函数,休眠函数在目标系统程序没有更高优先权的函数运行时启动。LOG。日志模块管理LOG对象,LOG对象在目标系统程序执行时实时捕捉事件。开发者可以使用系统日志或定义自己的日志,并在CCS中利用它实时浏览讯息。MEM。存储器模块允许指定存放目标程序的代码和数据所需的存储器段。PIP。数据通道模块管理数据通道,它被用来缓存输入和输出数据流。这些数据通道提供一致的软件数据结构,可以使用它们驱动DSP和其它实时外围设备之间的I/O通道。PRD。周期函数模块管理周期对象,它触发应用程序的周期性执行。周期对象的执行速率可由时钟模块控制或PRD_tick的规则调用来管理,而这些函数的周期性执行通常是为了响应发送或接收数据流的外围设备的硬件中断。RTDX。实时数据交换允许数据在主机和目标系统之间实时交换,在主机上使用自动OLE的客户都可对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和分析,详细资料参见1.5。STS。统计模块管理统计累积器,在程序运行时,它存储关键统计数据并能通过CCS 浏览这些统计数据。SWI。软件中断模块管理软件中断。软件中断与硬件中断服务例程(ISRs)相似。当目标程序通过API调用发送SWI对象时,SWI模块安排相应函数的执行。软件中断可以有高达15级的优先级,但这些优先级都低于硬件中断的优先级。TRC。跟踪模块管理一套跟踪控制比特,它们通过事件日志和统计累积器控制程序信息的实时捕捉。如果不存在TRC对象,则在配置文件中就无跟踪模块。有关各模块的详细资料,可参见CCS中的在线帮助,或TMS320C54 DSP/BIOS 用户指南。1.5 硬件仿真和实时数据交换TI DSPs提供在片仿真支持,它使得CCS能够控制程序的执行,实时监视程序运行。增强型JTAG连接提供了对在片仿真的支持,它是一种可与任意DSP系统相连的低侵扰式的连接。仿真接口提供主机一侧的JTAG连接,如TI XSD510。为方便起见,评估板提供在板JTAG仿真接口。在片仿真硬件提供多种功能:DSP的启动、停止或复位功能向DSP下载代码或数据检查DSP的寄存器或存储器硬件指令或依赖于数据的断点包括周期的精确计算在内的多种记数能力主机和DSP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RTDX)图1-4 RTDX系统组成CCS提供在片能力的嵌入式支持;另外,RTDX通过主机和DSP APIs提供主机和DSP之间的双向实时数据交换,它能够使开发者实时连续地观察到DSP应用的实际工作方式。在目标系统应用程序运行时,RTDX也允许开发者在主机和DSP设备之间传送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可以在使用自动OLE的客户机上实时显示和分析,从而缩短研发时间。RTDX由目标系统和主机两部分组成。小的RTDX库函数在目标系统DSP上运行。开发者通过调用RTDX软件库的API函数将数据输入或输出目标系统的DSP,库函数通过在片仿真硬件和增强型JTAG接口将数据输入或输出主机平台,数据在DSP应用程序运行时实时传送给主机。在主机平台上,RTDX库函数与CCS一道协同工作。显示和分析工具可以通过COM API与RTDX通信,从而获取目标系统数据,或将数据发送给DSP应用例程。开发者可以使用标准的显示软件包,诸如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Quinn-Curtis’ Real-Time Graphics Tools,或Microsoft Excel。同时,开发者也可研制他们自己的Visual Basic或Visual C++应用程序。图1-5 RTDX实例RTDX能够记录实时数据,并可将其回放用于非实时分析。下述样本由National Instruments’LabVIEW 软件产生。在目标系统上,一个原始信号通过FIR滤波器,然后与原始信号一起通过RTDX发送给主机。在主机上,LabVIEW显示屏通过RTDX COM API获取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显示屏的左边。利用信号的功率谱可以检验目标系统中FIR滤波器是否正常工作。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abVIEW,将其功率谱显示在右上部分;目标系统的原始信号通过LabVIEW的FIR滤波器,再将其功率谱显示在右下部分。比较这两个功率谱便可确认目标系统的滤波器是否正常工作。RTDX适合于各种控制、伺服和音频应用。例如,无线电通信产品可以通过RTDX捕捉语音合成算法的输出以检验语音应用程序的执行情况;嵌入式系统也可从RTDX获益;硬磁盘驱动设计者可以利用RTDX测试他们的应用软件,不会因不正确的信号加到伺服马达上而与驱动发生冲突;引擎控制器设计者可以利用RTDX在控制程序运行的同时分析随环境条件而变化的系数。对于这些应用,用户都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息显示方式。未来的 TI DSPs 将增加RTDX的带宽,为更多的应用提供更强的系统可视性。关于RTDX的详细资料,请参见CCS中RTDX在线帮助。1.6 第三方插件第三方软件提供者可创建AxtiveX插件扩展CCS功能,目前已有若干第三方插件用于多种用途。1.7 CCS文件和变量本节简述CCS文件夹、CCS的文件类型及CCS环境变量。1.7.1安装文件夹安装进程将在安装CCS的文件夹(典型情况为:c:\ti)中建立子文件夹。此外,子文件夹又建立在Windows目录下(c:\windows or c:\winnt)。C:\ti包含以下目录:bin.各种应用程序c5400\bios。DSP/BIOS API的程序编译时使用的文件c5400\cgtools.Texas instruments源代码生成工具c5400\examples.源程序实例c5400\rtdx. RTDX文件c5400\tutorial.本手册中使用的实例文件cc\bin.关于CCS环境的文件cc\gel.与CCS一起使用的GEL文件docs.PDS格式的文件和指南myprojects.用户文件夹1.7.2文件扩展名以下目录结构被添加到Windows目录:ti\drivers.各种DSP板驱动文件ti\plugins.和CCS一起使用的插件程序ti\uninstall.支持卸载CCS软件的文件当使用CCS时,你将经常遇见下述扩展名文件:S使用的工程文件program.c.C程序源文件program.asm.汇编程序源文件filename.h.C程序的头文件,包含DSP/BIOS API模块的头文件filename.lib.库文件project.cmd.连接命令文件program.obj.由源文件编译或汇编而得的目标文件program.out.(经完整的编译、汇编以及连接的)可执行文件project.wks.存储环境设置信息的工作区文件,program.cdb.配置数据库文件。采用DSP/BIOS API的应用程序需要这类文件,对于其它应用程序则是可选的。保存配置文件时将产生下列文件:◆programcfg.cmd.连接器命令文件◆programcfg.h54.头文件◆programcfg.s54.汇编源文件1.7.3环境变量安装程序在autoexec.bat文件中定义以下变量(对Windows 95和98)或环境变量(对于Windows NT):表1-1 环境变量1.7.4增加DOS环境空间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95,你可能需要增加DOS界面的环境空间,以便支持建立一个CCS 应用所需的环境变量。把下一行添加到config.sys文件中,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shell=c:\windows\ /e:4096 /p第二章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本章使用hello world实例介绍在CCS中创建、调试和测试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介绍CCS的主要特点,为在CCS中深入开发DSP软件奠定基础。在使用本实例之前,你应该已经根据安装说明书完成了CCS安装。建议在使用CCS时利用目标板而不是仿真器。如果没有CCS而只有代码生成工具和Code Composer或者是利用仿真器在进行开发,你只要按第二章和第四章中的步骤执行即可。2.1 创建工程文件在本章中,将建立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它采用标准库函数来显示一条hello world 消息。1.如果CCS安装在c:\ti中,则可在c:\ti\myprojects建立文件夹hello1。(若将CCS安装在其它位置,则在相应位置创建文件夹hello1。)2.将c:\ti\c5400\tutorial\hello1中的所有文件拷贝到上述新文件夹。3.从Windows Start菜单中选择Programs→Code Composer Studio ‘C5400→CCStudio。(或者在桌面上双击Code Composer Studio图标。)注:CCS设置如果第一次启动CCS时出现错误信息,首先确认是否已经安装了CCS。如果利用目标板进行开发,而不是带有CD-ROM的仿真器,则可参看与目标板一起提供的文档以设置正确的I/O端口地址。4.选择菜单项Project→New。5.在Save New Project As窗口中选择你所建立的工作文件夹并点击Open。键入myhello作为文件名并点击Save,CCS就创建了myhello.mak的工程文件,它存储你的工程设置,并且提供对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文件的引用。2.2 向工程添加文件1.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选择hello.c并点击Open。2.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asm。选择vector.asm并点击Open。该文件包含了设置跳转到该程序的C入口点的RESET中断(c_int00)所需的汇编指令。(对于更复杂的程序,可在vector.asm定义附加的中断矢量,或者,可用3.1节上所说明的DSP/BIOS来自动定义所有的中断矢量)3.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cmd。选择hello.cmd并点击Open,hello.cmd包含程序段到存储器的映射。4.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进入编译库文件夹(C:\ti\c5400\cgtools\lib)。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o*,*.lib。选择rts.lib并点击Open,该库文件对目标系统DSP提供运行支持。5.点击紧挨着Project、Myhello.mak、Library和Source旁边的符号+展开Project表,它称之为Project View。注:打开Project View如果看不到Project View,则选择View→Project。如果这时选择过Bookmarks图标,仍看不到Project View,则只须再点击Project View底部的文件图标即可。6.注意包含文件还没有在Project View中出现。在工程的创建过程中,CCS扫描文件间的依赖关系时将自动找出包含文件,因此不必人工地向工程中添加包含文件。在工程建立之后,包含文件自动出现在Project View中。如果需要从工程中删除文件,则只需在Project View中的相应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并从弹出菜单中选择Remove from project即可。在编译工程文件时,CCS按下述路径顺序搜索文件:包含源文件的目录编译器和汇编器选项的Include Search Path中列出的目录(从左到右)列在C54X_C_DIR(编译器)和C54X_A_DIR(汇编器)环境变量定义中的目录(从左到右)。2.3 查看源代码1.双击Project View中的文件hello.c,可在窗口的右半部看到源代码。2.如想使窗口更大一些,以便能够即时地看到更多的源代码,你可以选择Option→Font使窗口具有更小的字型。/* ======== hello.c ======== */#include <stdio.h>#include "hello.h"#define BUFSIZE 30struct PARMS str ={2934,9432,213,9432,&str};/** ======== main ========**/void main(){#ifdef FILEIOint i;char scanStr[BUFSIZE];char fileStr[BUFSIZE];size_t readSize;FILE *fptr;#endif/* write a string to stdout */puts("hello world!\n");#ifdef FILEIO/* clear char arrays */for (i = 0; i < BUFSIZE; i++) {scanStr[i] = 0 /* deliberate syntax error */fileStr[i] = 0;}/* read a string from stdin */scanf("%s", scanStr);/* open a file on the host and write char array */fptr = fopen("file.txt", "w");fprintf(fptr, "%s", scanStr);fclose(fptr);/* open a file on the host and read char array */fptr = fopen("file.txt", "r");fseek(fptr, 0L, SEEK_SET);readSize = fread(fileStr, sizeof(char), BUFSIZE, fptr);printf("Read a %d byte char array: %s \n", readSize, fileStr);fclose(fptr);#endif}当没有定义FILEIO时,采用标准puts()函数显示一条hello world消息,它只是一个简单程序。当定义了FILEIO后(见2.5节),该程序给出一个输入提示,并将输入字符串存放到一个文件中,然后从文件中读出该字符串,并把它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上。2.4 编译和运行程序CCS会自动将你所作的改变保存到工程设置中。在完成上节之后,如果你退出了CCS,则通过重新启动CCS和点击Project→Open,即可返回到你刚才停止工作处。注:重新设置目标系统DSP如果第一次能够启动CCS,但接下来得到CCS不能初始化目标系统DSP的出错信息则可选择Debug→Reset DSP菜单项。若还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你可能需要运行你的目标板所提供的复位程序。为了编译和运行程序,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点击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Rebuild All ,CCS重新编译、汇编和连接工程中的所有文件,有关此过程的信息显示在窗口底部的信息框中。2.选择File→Load Program,选择刚重新编译过的程序myhello.out(它应该在c:\ti\myprojects\hello1文件夹中,除非你把CCS安装在别的地方)并点击Open。CCS把程序加载到目标系统DSP上,并打开Dis_Assembly窗口,该窗口显示反汇编指令。(注意,CCS还会自动打开窗口底部一个标有Stdout的区域,该区域用以显示程序送往Stdout的输出。)3.点击Dis_Assembly窗口中一条汇编指令(点击指令,而不是点击指令的地址或空白键。CCS将搜索有关那条指令的帮助信息。这是一种获得关于不熟悉的区域)。按F1汇编指令的帮助信息的好方法。4.点击工具栏按钮或选择Debug→Run。注:屏幕尺寸和设置工具栏有些部分可能被Build窗口隐藏起来,这取决于屏幕尺寸和设置。为了看到整个工具栏,请在Build窗口中点击右键并取消Allow Docking选择。当运行程序时,可在Stdout窗口中看到hello world消息。2.5 修改程序选项和纠正语法错误在前一节中,由于没有定义FILEIO,预处理器命令(#ifdef 和#endif)之间的程序没有运行。在本节中,使用CCS设置一个预处理器选项,并找出和纠正语法错误。1.选择Project→Options。2.从Build Option窗口的Compiler栏的Category列表中选择Symbles。在DefineSymbles框中键入FILEIO并按Tab键。注意,现在窗口顶部的编译命令包含-d选项,当你重新编译该程序时,程序中#ifdef FILEIO语句后的源代码就包含在内了。(其它选项可以是变化的,这取决于正在使用的DSP板。)3.点击OK保存新的选项设置。4.点击(Rebuild All)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Rebuild All。无论何时,只要工程选项改变,就必须重新编译所有文件。5.出现一条说明程序含有编译错误的消息,点击Cancel。在Build tab 区域移动滚动条,就可看到一条语法出错信息。6.双击描述语法错误位置的红色文字。注意到hello.c源文件是打开的,光标会落在该行上: fileStr[i] = 07.修改语法错误(缺少分号)。注意,紧挨着编辑窗口题目栏的文件名旁出现一个星号(*),表明源代码已被修改过。当文件被保存时,星号随之消失。8.选择File→Save 或按Ctrl+S可将所作的改变存入hello.c。9.点击(Incremental Build)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Build,CCS重新编译已被更新的文件。2.6 使用断点和观察窗口当开发和测试程序时,常常需要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检查变量的值。在本节中,可用断点和观察窗口来观察这些值。程序执行到断点后,还可以使用单步执行命令。1.选择File→Reload Program.2.双击Project View中的文件hello.c。可以加大窗口,以便能看到更多的源代码。3.把光标放到以下行上:fprintf(fptr, “%S”, scacStr);4.点击工具栏按钮或按F9,该行显示为高亮紫红色。(如果愿意的话,可通过Option→Color改变颜色。)5.选择View→Watch Window。CCS窗口的右下角会出现一个独立区域,在程序运行时,该区域将显示被观察变量的值。6.在Watch Window区域中点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表中选择Insert New Expression。7.键入表达式*scanStr并点击OK。8.注意局部变量*scanStr被列在Watch window中,但由于程序当前并未执行到该变量的main()函数,因此没有定义。9.选择Debug→Run或按F5。10.在相应提示下,键入goodbye并点击OK。注意,Stdout框以蓝色显示输入的文字。还应注意,Watch Window中显示出*scanStr的值。在键入一个输入字符串之后,程序运行并在断点处停止。程序中将要执行的下一行以黄色加亮。11.点击(Step Over)工具栏按钮或按F10以便执行到所调用的函数fprintf()之后。12.用CCS提供的step命令试验:■ Step Into (F2)■ Step over (F10)■ Step Out (Shift F7)■Run to Cursor (Ctrl F10)13.点击工具栏按钮或按F5运行程序到结束。2.7 使用观察窗口观察structure变量观察窗除了观察简单变量的值以外,还可观察结构中各元素元素的值。1.在watch Window区域中点击鼠标右键,并从弹出表中选择Insert New Expression。2.键入str 作为表达式并点击OK。显示着+str={…}的一行出现在Watch Window中。
(中国船级社)《船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预设指南》(2016)
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GD21-2016中国船级社船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预设指南(2016)生效日期:2016年11月1日目录前言 (2)第1章通则 (3)1.1 适用范围 (3)1.2 定义与缩写 (3)1.3 附加标志 (4)1.4 图纸资料 (4)第2章SCR系统预设要求 (6)2.1一般要求 (6)2.2匹配设计 (6)2.3排气系统 (6)2.4结构与强度 (7)2.5分舱与稳性 (7)2.6 SCR反应器 (7)2.7还原剂储存 (7)2.8还原剂供给系统 (8)2.9电气系统 (8)2.10控制与监测 (9)前言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6届会议(MEPC 66)以MEPC.251(66)决议通过MARPOL附则VI和2008 NOx技术规则修正案,并于2015年9月1日起生效实施。
通过对Tier III技术发展状况的评审和反复的讨论,MEPC 66最终确定了Tier III NOx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Tier III NOx排放要求适用于:(1)2016年1月1日或以后建造并且在北美排放控制区内或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内航行的船舶,其上安装的柴油机;(2)在其他NOx排放控制区(北美排放控制区或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除外)通过日期或以后建造,或在指定NOx排放控制区的修正案中规定的日期或以后建造(以较晚者为准),且在该排放控制区内航行的船舶,其上安装的柴油机。
Tier III排放限值在Tier I限值的基础上减少了约80%,目前能达到Tier III排放标准的相对成熟的单一技术有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技术及低压喷射LNG发动机。
SCR技术由于不影响发动机的基本性能,适用范围广,成为最有前景的Tier IIINOx减排技术之一。
CCS船级社对500总吨以上货船增加的要求
一、船体
1.根据法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8修改通报)中
3.2.4要求分隔相邻处所的甲板和舱壁的甲板应满足耐火完整性要求.。
按以此原则送审《防火区域划分图》和《绝缘布置图》。
2.在绝缘xx方面:
机舱部分的甲板和舱壁及驾驶室满足A30分隔的要求,既甲板和舱壁要敷设A60级的陶瓷棉,其中舱壁是指机舱与船员舱的相邻处。
为了保持甲板和舱壁的耐火完整性凡穿越甲板和舱壁的管子和风管及电缆护圈要包敷A60级的陶瓷棉。
3.500总吨以上的货船需送审《防火控制图》,其中消防设备的配备与500总吨以下货船的基本一致,但500总吨以上要配备消防员装备1套,如果是消防船配备消防员装备应为4套。
4.救生设备方面的配置,只是沿海航区和近海航区有不同要求,与船的总吨位无关。
二、轮机
1.增加应急消防水泵一台(独立原动机驱动),以及相关海底门、阀件和附件;
2.管路穿越A60防火舱壁、甲板围壁需要特殊处理:
通舱件加长至900mm,管路作A60防火绝热处理(包敷A60级的陶瓷棉)。
三、电气
1、应设有一由船舶号笛或汽笛以及附加电铃、小型振膜电警笛或其他等设备组成的通用紧急报警系统;
2、应设奈伏xx接收机一台;
3、应设xx应急示位标一台;
4、应设救生艇筏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3台;
5、应设搜救xxxx二台;
6、应设舵角指示器及推进器转速指示器一套;
7、应设xx一台;
8、应设电子定位设备一套;
9、应设测深仪一套。
船舶高压岸电系统及CCS检验指南介绍
船舶高压岸电系统及其CCS检验指南介绍一.背景: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今,美国、比利时、加拿大、德国、瑞典、芬兰、荷兰及中国等国已有约24个港口使用了岸电电源系统,采用岸电技术的船舶达到了100余艘。
不仅如此,随着欧美各国有关船舶在靠港期间废气排放的法规日趋严格,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系统将成为航运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国内航运企业和港口也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到岸电项目中。
早在2004年,中海集运“新扬州”号就实现了在靠泊洛杉矶码头时使用AMP岸电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其境内订造的40艘4250TEU以上集装箱船中,有33艘装备了AMP设备。
在此基础上,中海集运又与上港集团及蛇口集装箱码头携手合作,共同开展船舶岸电技术研发工作。
除中海集运外,招商局集团在积极推广支线船舶岸电技术。
2009年,青岛港招商局码头进行了靠泊船舶的改造,并在其支线船舶上试行了船舶岸电系统。
除青岛港外,招商局集团还在其蛇口集装箱码头采用了岸电技术。
此外,河北远洋集团还和连云港集团积极合作,于2010年研发成功全球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系统,并安装在1艘在航船舶“中韩之星”和1艘新建船舶“富强中国”上。
另外,神华集团的新建散货船“神华501”轮也配备了高压岸电系统。
船舶采用岸电技术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航运,是大势所趋。
然而,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一直是目前岸电推广的主要障碍,但随着作为行业标准的IEC/ISO/IEEE 80005‐1已于近期颁布,以及交通部水运科学院也在积极编制岸基设施标准等,将在标准层面上加快岸电在国内的推广步伐。
二.岸电系统介绍1. 岸电技术名称岸电在近些年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Onshore Power Supply (OPS), Shore‐side electricity, Shore connected electricity supply, Shore power,High Voltage Shore Connection (HVSC), Ship‐to shore,Cold ironing, Alternative Maritime Power (AMP),都是指采用陆地的电源对靠港船舶供电的技术。
PCS-9616D_X_说明书_国内中文_国内标准版_X_R1.30
外部回路 当把装置输出的接点连接到外部回路时,须仔细检查所用的外部电源电压,以防止所连接的回
路过热。 连接电缆
仔细处理连接的电缆避免施加过大的外力。
版权声明 © 2015 NR.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警告!
为增强或修改现有功能,装置的软硬件均可能升级,请确认此版本使用手册和您购买的产品相 兼容。
警告!
电气设备在运行时,这些装置的某些部件可能带有高压。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 害或设备损坏。
只有具备资质的合格专业工作人员才允许对装置或在装置临近工作。工作人员需熟知本手册中 所提到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以及安全规定。
1.1 应用范围 ............................................................................................................................. 1 1.2 功能配置 ............................................................................................................................. 1 1.3 性能特征 ............................................................................................................................. 2 1.4 订货须知 ............................................................................................................................. 3 1.5 产品执行标准...................................................................................................................... 3 第 2 章 技术参数 .............................................................................................................................. 5 2.1 电气参数 ............................................................................................................................. 5 2.2 机械结构 ............................................................................................................................. 6 2.3 环境条件参数...................................................................................................................... 7 2.4 通信端口 ............................................................................................................................. 7 2.5 型式试验 ............................................................................................................................. 8 2.6 认证 .................................................................................................................................... 8 2.7 保护功能 ............................................................................................................................. 9 2.8 管理功能 ............................................................................................................................. 9 第 3 章 工作原理 .............................................................................................................................11 3.1 概述 ...................................................................................................................................11 3.2 装置启动元件.....................................................................................................................11 3.3 (短充)过流保护和零序保护 .......................................................................................... 12 3.4 (长充)过流保护和零序保护 .......................................................................................... 13 3.5 同期功能(可选) ............................................................................................................ 14 3.6 异常告警 ........................................................................................................................... 15 3.7 采样数据异常的处理......................................................................................................... 16 3.8 遥控、遥测、遥信功能 ..................................................................................................... 16 3.9 时间管理 ........................................................................................................................... 16 第 4 章 硬件描述 ............................................................................................................................ 19
CCS对船舶建造检验的具体要求(转载资料仅供学习)
二、船体建造中应注意的一些结构细则
1.构件剖面的突然变化(高度/宽度/厚度)。(见图B1.1)
一般地,所有不等尺寸结构相连时的过渡区的长度是高 度,宽度或厚度差值(大于或等于4mm时)的4倍。
2.同一区域过于密集或邻近的开孔。(见图B1.2)
3.外板开口:(见钢规§2.3.7) 1)船中部0.5L区域内舭列板上必需开口时,应
6)舷侧下部结构
(1)舷侧肋骨下部与底部的横向构件的对位,特 别是大型船舶肋骨下部连接肘板及其趾端形状 和焊接应符合图纸要求。
(2)船舶舭部的内底板、舭肘板、底边舱顶板、 底边纵桁以及与船底结构的连接十分重要,极 易发生装配和焊接缺陷应特别注意。
(3)对于有舭龙骨的船舶,应注意舭龙骨的焊缝 布置和端部位置应满足图纸要求。
14)船台/坞划线,主尺度及船体挠度、水尺/载重 线检验 (1)船台划线 —— 船厂应组织船台/坞划线的检查并通过适 当的方式说明其方法的合理性和结果的 可靠性。 —— 如果检查合格,船台/坞划线的结果可以 作为结构定位以及主尺度、水尺和载重 线检查的依据。
(2)主尺度及船体挠度 —— 主尺度测量包括对船舶总长、垂线间或柱间 长、总宽、型宽以及型深的测量。 —— 当船舶在船台建造时,测量时必须注意考虑船 台斜度的影响。 —— 测量船体挠度时,对测量点的选择除按照一定 间隔选取外,应包括所有主横舱壁的位置。 —— 应注意:进行龙骨望光、测量不同部位的数 据、基准线取挠度的平均值,相对合理、一般 机舱下沉部位不考虑,但其他部位测量值超出 规定应予以特殊考虑。
图6.7.1船底结构
8)舱壁结构
(1)舱壁穿过贯穿构件时,密性通常用水密补板来保 证,因此施工时对水密补板的焊接要特别注意,必 要时除仔细的外观检查外,可做密性抽查。
中国船级社(CCS)发布《新技术应用认可指南》(2024)
中国船级社(CCS)发布《新技术应用认可指南》(2024)
佚名
【期刊名称】《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年(卷),期】2024(57)2
【摘要】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航运业、船舶工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动力,是船舶行业面向未来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中国船级社(CCS)组织开展新技术新设计的认可和批准指南编制专项工作,对相关新技术在船用产品设计制造、船舶设计制造以及船舶营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了各类新技术在不同技术成熟度下的应用场景,建立了相应的新技术应用认可评估体系,并编制了《新技术应用认可指南》(2024)(简称《指南》)。
《指南》将于2024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中国船级社(CCS)发布《内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计算与验证指南》(2022)
2.中国船级社(CCS)发布《船舶甲醇燃料加注作业指南》(2023)
3.中国船级社(CCS)发布《船舶网络防火墙检验指南》(2023)
4.中国船级社(CCS)发布《船用燃料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计算与认证指南》(2023)
5.中国船级社(CCS)发布《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及修井机在役检验指南》(202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 指南及日常运维
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指南及日常运维摘要:I.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A.系统概述B.技术要求1.电源与负载2.配电系统3.岸电接口4.安全防护5.电磁兼容性6.系统性能C.船载装置改造技术要求1.改造原则2.设备选型与设计3.系统集成与调试II.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改造检验指南A.改造检验流程1.改造方案审查2.设备安装检验3.系统调试与试验4.运行验收B.改造检验方法1.文件审查2.现场检验3.试验验证C.改造检验标准1.技术标准2.安全标准3.环保标准III.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日常运维A.运维管理1.运维制度2.人员培训3.设备维护B.运维方法1.设备巡视2.系统检查3.故障排除4.性能优化C.运维安全措施1.电气安全2.防火防爆3.应急处理正文: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改造检验指南及日常运维是船舶电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船舶正常运行、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技术要求包括系统概述、技术要求以及船载装置改造技术要求。
系统概述部分主要介绍船舶岸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技术要求部分包括电源与负载、配电系统、岸电接口、安全防护、电磁兼容性及系统性能等方面的详细要求;船载装置改造技术要求部分则涉及改造原则、设备选型与设计、系统集成与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改造检验指南包括改造检验流程、改造检验方法和改造检验标准。
改造检验流程部分详细描述了改造方案审查、设备安装检验、系统调试与试验以及运行验收等环节;改造检验方法部分介绍了文件审查、现场检验和试验验证等具体方法;改造检验标准部分则明确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及环保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最后,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日常运维包括运维管理、运维方法和运维安全措施。
运维管理部分涉及运维制度、人员培训以及设备维护等方面;运维方法部分主要包括设备巡视、系统检查、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等内容;运维安全措施部分则包括电气安全、防火防爆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CCS内河载货汽车滚装船跳板安全技术指南2009
内河载货汽车滚装船跳板安全技术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目 录第1章通则 (1)1.1 适用范围 (1)1.2 定义 (1)1.3 图纸资料 (1)第2章跳板结构 (3)2.1 一般规定 (3)2.2 折叠跳板 (3)2.3 连接铰链 (3)第3章跳板收放装置 (4)3.1 一般规定 (4)3.2 钢索 (4)3.3 直立式吊臂 (4)第4章跳板直接计算 (5)4.1 一般规定 (5)4.2 设计载荷 (5)4.3 有限元模型 (5)4.4 强度校核 (5)第5章机械、电气与控制系统 (7)5.1 一般规定 (7)5.2 跳板液压操纵装置的配置与基本性能 (7)5.3 跳板的控制系统 (7)5.4 跳板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结构 (7)5.5 液压传动管系 (7)5.6 跳板的安全保护装置 (8)第6章检验与试验 (9)6.1 检验 (9)6.2 试验 (10)第1章 通则1.1 适用范围1.1.1 《内河载货汽车滚装船车辆跳板安全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适用于安装在内河载货汽车滚装船上车辆装卸作业用的可活动车辆跳板,包括整体式、液压折叠式及液压与机械组合式等跳板型式的设计、建造与检验。
1.1.2 本指南未作规定者尚应符合本社《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和《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以下简称<内规>)的有关规定。
1.1.3 跳板所用材料及焊接方面的要求,应符合本社《材料与焊接规范》的有关规定。
1.2 定义1.2.1 除另有规定外,本指南有关名词术语定义如下:(1)整体式跳板:系指安装于船上,用于通过车辆的整体式跳板。
(2)液压折叠式跳板:系指安装于船上,用于通过车辆的可折叠跳板,且跳板由主、副跳板组成并均由液压系统操作。
(3)液压与机械组合式折叠跳板:系指安装于船上,用于通过车辆的可折叠跳板。
跳板由主、副跳板组成,并分别由机械和液压系统操作。
(4)主跳板:折叠跳板与船体相连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章 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
3.1 适用范围 3.1.1 本章适用于涉及船舶法定要求的下列重大改装:
(1)实质性改变船舶主尺度,如:增加一段或多段船体、增加船舶总吨位导致消防要求的改变; (2)实质性改变乘客起居处所,如:将露天甲板或非居住舱室(如车辆甲板)改装成乘客居住舱室; (3)实质性增加船舶营运寿命,如:将整层甲板的乘客居住舱室进行更新等。 3.1.2 改变船舶类型(如:将货船改装成客船和增加船舶总吨位导致消防要求的改变(如:显著增加载客 能力)同样应视为重大改装,并满足本章的要求。
4 必要时应提供空船重量重心计算书。
表 2.3.2
备注
初步和完工装载工况计算
初步和完工装载工况计算
仅适用于 2009 年 1 月 1 日前改装的船 舶
按 MSC/Cir.1246 通函,但 2009 年 1 月 1 日 及 之 后 应 符 合 SOLAS/II-1/Reg.1/1.3.4 规定 初步和完工装载工况计算 更新的储存的特性数据、测试装载工 况和测试计算结果
7
改装范围
T1
涉及稳性的文件
完整稳性计算书或装载手册
X
进水角开口坐标及进水角曲线图表 X
破损稳性计算书2
X
总布置图和结构图
Xp
(内部水密分舱与水密完整性)
许可舱长计算书2
Xp
I 适用船舶类型
Xp 所有船舶 Xp 所有船舶
X 所有船舶 Xp 所有船舶
客船
破损控制图
X
破损控制小册子
X
分舱水平(A/R 比率)的计算书
X
X
X
X
-
-
X
-
-
X
-
-
X
X
-
SOLAS VII/ IBC/IGC
SOLAS XII
-
-
-
-
X
-
-
X
见下注④
-
X
MARPOL73/ 78/I,II
X X X X
X
ILLC ⑤
X X X X
X
X
X
-
-
X
X
X
X
-
-
-
X
-
X
营 运
增 加
4
(11)单壳油船改装成双壳油船
寿 命
船 舶
(12) 货舱和/或货物区域整体更换
指导性文件 GUIDANCE NOTES
GD 10-2008
船舶重大改装实施指南
(2008)
2008年7月1日生效
中国船级社
第 1 章 通则 1.1 目的适用范围 1.2 定义 1.3 船舶重大改装 1.4 一般要求 1.5 申请 1.6 设计和施工工艺评估 1.7 船厂评估 1.8 检验和试验 1.9 证书签发
6
1.9 证书签发 1.9.1 船舶经重大改装后,应根据新的船舶尺度,船舶类型和预定用途,签发新证书。 1.9.2 船舶重大改装检验,通常新证书(入级证书和法定证书)的有效期可从检验完成之日算起,也可根 据船东申请延续原检验周期。
第 2 章 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2.1 适用范围 2.1.1 本章适用于下列重大改装的船舶:
2.2.3 涉及 2.1.1(3)的重大改装,改装船舶的分舱与稳性要求应满足现行标准。 2.2.4 涉及 2.1.1(4)的重大改装,改装船舶的船体结构、分舱与稳性、任何增加或改变的机械和系统 应符合满足现行标准适用要求。但检验通道和涂层要求仅适用于在改装过程中增加或实质性改装的新结 构。双层底、尖舱与机器处所的舱壁的要求仅适用于整体实质性改装的新结构。具体适用要求见附件 1。 2.2.5 涉及 2.1.1(5)的重大改装,改装船舶的船体结构、分舱与稳性、任何增加或改变的机械和系统 应满足现行标准的适用要求。但检验通道和涂层要求仅适用于整体更换的部分。双层底、尖舱与机器处所 的舱壁的要求仅适用于整体更换的结构。如果导致分舱水平的改变,分舱与稳性应符合 2.2.3 的规定。 2.3 图纸资料 2.3.1 涉及重大改装的图纸资料视具体改装范围而定。 2.3.2 涉及稳性方面的审图范围和批准文件如表 2.3.2 所列:
规范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④改变船舶类型附加标志仅对船舶入级要求而言,涉及船型的法定要求分别按(1)、(2)、(3)和(4)确定。⑤应满足现行适用标准。但舱口强度与密性的要求仅适用于所有新增或 实质性改装的舱口结构。锚链舱的要求仅适用于新增或实质性改装的新锚链舱。
5
1.4 一般要求 1.4.1 本指南各章具体规定现有船舶重大改装的适用范围。 1.4.2 现有船舶重大改装,改装部分应尽实际可行满足现行标准。如果船舶重大改装引起船舶要素的改变, 除重大改装部分外,改装后船舶应按新的船舶要素,满足原船舶建造时的适用标准,但需要征得船旗国主 管机关同意。 1.4.3 除船舶重大改装外的船舶改装(包括修理、改装和舾装),至少应符合原船舶建造时的适用标准。 1.4.4 除本指南要求以外,船舶增配或更新的设备和/或系统,以及用于重大改装的材料,包括内装饰材 料应满足现行标准。特殊情况 CCS 可特别考虑。 1.4.5 任何船舶改装成装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尚应满足现行标准的危险货物的适装要求。 1.4.6 船舶增加新船级附加标志,相关附加标志的要求应符合现行标准要求。 1.4.7 任何船舶一旦改装成客船,改装后的客船应符合改装之日适用的现行标准。 1.5 申请 1.5.1 具有 CCS 船级的或拟申请入 CCS 级的重大改装船舶,应提交检验申请,并将改装部分及其相关部分 的图纸资料提交 CCS 批准。 1.6 设计与施工工艺评估 1.6.1 船东和/或船厂应编制改装方案,并在改装工程开工之前足够时间内,与 CCS 相关单位协商,以初 步评估其可行性,必要时,承担改装设计的单位可参与讨论。 1.6.2 船舶重大改装应用的船舶标准视改装范围和/或性质而定,具体要求见本指南各章规定。 1.6.3 船舶改装设计图纸应标识改装范围。 1.7 船厂评估 1.7.1 从事船舶重大改装船厂应在检验实施之前经 CCS 评估。 1.8 检验和试验 1.8.1 船舶重大改装检验应符合本社入级规范、规则、指南、指导性文件和现行国际公约的要求以及有关
Xp
X 客船和货船,包括液货船X 客船和货船,包括液货船
X
货船3
谷物装载手册2 装载仪
Xp
Xp 装运谷物船舶
Xp
Xp 有装载仪船级标志的船舶
空船重量检验报告和/或倾斜试验 X
报告4
X 所有船舶
注: 1T-改变船舶类型;I-改变船舶分舱水平;Xp—如适用 2 可包含在装载手册中;
3 改装/改装后船长超过 80m 的货船;
文件。 1.8.5 船型和决定标准应用的船舶要素改变的重大改装船舶应按经修订的《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 验指南》要求进行法定初次检验,并签发相应的检验文件。
1.8.6 经重大改装的船舶应进行倾斜试验。 1.8.7 除下列情况以外,经重大改装的船舶应进行航行试验:
(1)未改变主推进系统 (2)未改变舵系 (3)未改变船舶主尺度及型线,包括吃水。
第 8 章船体改装工程控制
目录
附录 1 油船改装成矿砂船、散货船和双壳油船适用标准规定
1
第1章 通 则
1.1 目的和范围 1.1.1 本指南旨在为实施船舶重大特征改变的修理、改造和改装及舾装(以下简称“重大改装”)的要求
提供指导。 1.1.2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具有 CCS 船级和/或申请授予 CCS 船级的船舶。 1.1.3 本指南适用于本指南生效日期及以后重大改装的船舶。本指南生效日期之前正在改装的船舶尽实际 可能符合本指南规定。 1.2 定义 1.2.1 下列文件的相关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4)货船②改装成散货船③
(5)改变船型附加标志@
船
舶 主 尺
改 变
2.
(7)新增导致船长改变的相同型宽和型深的船体平行中段
度
(8)新增导致船长和/或型宽和/或型深改变的船体段
分
舱 水 平
改 变 船
3.
(9) A/R < 改装后 A/R 改装前 且 A/R 改装后<1
舶
SOLAS II-1 SOLAS II-2 SOLAS III
(1)实质性改变船舶类型; (2)实质性改变船舶尺度; (3)船舶分舱水平的改变:即构造改装后船长超过 80m 的货船,无论改装的范围与性质,改装后的船 舶分舱水平(A/R 比率)小于改装前,且改装后 A/R<1; (4)单壳油船改装成双壳油船; (5)货舱和/或货物区域整体更换。 2.2 标准应用原则 2.2.1 涉及 2.1.1(1)改变船型的重大改装,改装船舶的船体结构、分舱与稳性、任何增加或改变的机 械和系统应满足现行标准的适用要求。但检验通道和涂层要求仅适用于在改装过程中增加或实质性改装的 新结构。双层底、尖舱与机器处所的舱壁的要求仅适用于整体实质性改装的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