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历史 乌孜别克族名人大揭秘

合集下载

论新疆乌孜别克族的历史演变

论新疆乌孜别克族的历史演变

论新疆乌孜别克族的历史演变乌孜别克族,一个充满独特魅力与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乌孜别克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粟特人、花剌子模人等。

粟特人以善于经商闻名,他们活跃于古代丝绸之路上,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花剌子模人也曾在中亚地区建立过辉煌的政权。

随着历史的演进,乌孜别克族在不同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

在蒙古帝国的扩张时期,乌孜别克族的聚居区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此后,在帖木儿帝国时期,乌孜别克族的文化和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整合。

16 世纪,乌孜别克族在中亚建立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等政权。

这一时期,乌孜别克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8 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新疆,乌孜别克人开始不断迁居新疆。

他们主要居住在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伊犁等地。

乌孜别克族在新疆的定居,不仅带来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技艺,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乌孜别克族在新疆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擅长商业贸易,在新疆的城市中开设店铺,经营各类商品。

同时,乌孜别克族也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在农业方面,他们引入了新的种植技术和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手工艺方面,乌孜别克族的传统工艺如纺织、刺绣、金属加工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在文化方面,乌孜别克族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

音乐和舞蹈是乌孜别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孜别克族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常用的乐器有都塔尔、热瓦甫等。

舞蹈则动作优美、舒展,充满了活力。

乌孜别克族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包括诗歌、故事等。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独具特色,男子通常穿着长袍,头戴绣花小帽;女子则身着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头戴花头巾。

在饮食方面,乌孜别克族的美食如抓饭、烤包子等深受人们喜爱。

在宗教方面,乌孜别克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

宗教在乌孜别克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他们的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疆红色英雄人物事迹

新疆红色英雄人物事迹

新疆红色英雄人物事迹新疆红色英雄人物事迹一、纳·麦斯·依拜恩1. 纳·麦斯·依拜恩,于1919年8月7日出生于苏联乌兹别克斯坦赫尼格斯特Canagat村,新疆赫依山一带牧民家庭。

2. 纳·麦斯·依拜恩,是个朝气蓬勃,革命思想深远,具有乌孜别克民族传统尊严、坚韧不拔的乌孜别克人。

3. 8岁时,经老师关键,他去吉丁哈努尔小学校学习,学习期间,他热爱建国事业,积极参加政治科学,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3. 10岁时,纳麦斯受革命林彪叔叔影响,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农民革命军人,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军队中的一支“新新军”。

4. 十九岁那年,他被派去在位于吐鲁番的激进派服务,他跟着迅捷的七星军开始了发展和长大的历程。

5.1938年,纳麦斯依拜恩参加新疆第一次警备区招募,该警备区与西班牙共和国军队合作,重新建立新疆…二、卡尔考辛1. 卡尔考辛,1905年7月8日出生于新疆吐鲁番县艾里拉扎哈纳村,乌孜别克族人。

2. 卡尔考辛曾就读于吐鲁番县维和派校,师从哈士尔歌,参加过新疆青年部队(现新疆军区)及维吾尔斯坦军区总部军队。

3. 在四年的军事服役期间,卡尔考辛曾受命,担任反攻林彪军队的各种作战任务,在抗击日军的新疆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1941年,他率领的部队夺得新疆第一座临时城市——新疆阿什哈拉以及阿斯塔纳等城市的攻击胜利,取得了新疆航空警备区的“新疆第一座城市”的美誉。

5.1945年8月19日,率领部队参加攻打日军在新疆玉门绥靖师的作战,取得胜利,破坏了日军在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路线部署的最重要防线,使新疆北部粮草兵力从此实现了无缝对接和连接。

6.他特别英勇,在相当长的期间里,凭借勇敢的行为为保护新疆及内蒙古的最大粮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关爱粮食生产。

历史趣谈: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国者巴布尔有成吉思汗基因?

历史趣谈: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国者巴布尔有成吉思汗基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国者巴布尔有成吉思汗基因?导语:巴布尔是印度显赫一时的莫卧儿王朝的开国大帝,他的名字在波斯语里是“老虎”的意思,据说巴布尔是蒙古族的后裔,在他的血液里有着成吉思巴布尔是印度显赫一时的莫卧儿王朝的开国大帝,他的名字在波斯语里是“老虎”的意思,据说巴布尔是蒙古族的后裔,在他的血液里有着成吉思汗的基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布尔简介,详细了解一下这位开国君主的人生经历。

巴布尔是生来贵族,他的母亲是大宛国的统治者,同时也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巴布尔的父亲叫做奥马尔·沙伊赫·米尔扎,所以巴布尔本人是突厥化蒙古人,并不是印度人。

在巴布尔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但巴布尔还是在无数的阴谋诡计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了费尔干纳的统治者,也就是中国史书上的大宛国的统治者。

巴布尔从小的梦想便是像自己的先辈帖木儿一样开疆立业,成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那么他当上费尔干纳的统治者便是向梦想跨进的第一步。

在随后的战争中,巴布尔夺去了帖木儿帝国的撒马尔罕,那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之后在有胜有负的无数场战斗中,巴布尔学到了许多的军事知识,并且擅于从敌人身上借鉴战术,并且将战火延伸到了南亚。

在南亚国家的战争历险中,巴布尔成功结束了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统治,并且建立莫卧儿帝国,之后更是征服了整个北印度,将自己国家的领土夸张大了一个恐怖第地步,终于如自己梦想中的人一般,站在了帝国的顶点。

看完了巴布尔简介,想必大家对巴布尔的形象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巴布尔生平经历过什么?巴布尔出生于一个贵族之家,他的父母是当时帖木儿帝国的附属藩国费尔干纳的国王,巴布尔的母亲还是成吉生活常识分享。

乌孜别克族风俗习惯

乌孜别克族风俗习惯

乌孜别克族风俗习惯乌孜别克族风俗习惯乌孜别克族的家庭多是父子、昆弟分居,也有祖孙三代同居的。

通婚的范围对同胞兄弟姐妹和不同辈份都有严格限制。

有同维吾尔族、塔塔尔族通婚的传统。

婚姻由父母包办,要彩礼。

家庭结婚时间的先后顺序序:长者在前、幼者在后。

不答应与不信伊斯兰教的民族通婚。

按照传统习惯。

结婚仪式晚上在女方举行。

举行婚礼仪式由阿訇主持。

解放后,乌孜别克家庭很少出现离婚现象。

自由恋爱婚姻的比例越来越大。

妇女生育时,除接生员、婆母外,丈夫不能入产房。

产妇7天之内不能出屋。

婴儿出生第三天举行命名礼,第15天举行“摇篮礼”,第40天举行“洗礼”,“洗礼”完后。

产妇方能出门参加活动。

乌孜别克的丧葬仪式,一般按伊斯兰教规举行。

行土葬。

死者去世周年内的每个“主麻日”(星期五)都要做抓饭请客、以祝死者早升“天国”。

乌孜别克族的房屋有多种形式,顶楼呈圆形的称“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

房屋墙壁较厚,砌有图案形壁龛。

木柱雕刻有各种图案。

取暖多用壁炉,也有在室内挖坑置炉取暧的。

服装以男女戴各式各样小花帽为特点。

男子穿长袍,束三角形绣花腰带。

妇女穿连衣裙,宽大多褶,不系腰带。

一般穿皮靴,外加浅帮套鞋。

妇女的绣花鞋别致美观。

现在穿时装与民族装相结合的人越来越多。

饮食习惯与新疆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禁酒和忌食猪、狗、驴、骡、肉,喜食牛、羊、马肉及乳制品,一日三餐皆吃馕和奶茶。

还爱吃上豆炖肉及蜂蜜、糖浆。

“那仁”是民族风味食物,多用以待客。

用餐时严禁脱帽.更不能穿裤掇,背心去别人家里。

乌孜别克族饮食 乌孜别克族饮食文化简介

乌孜别克族饮食 乌孜别克族饮食文化简介

乌孜别克族饮食乌孜别克族饮食文化简介>乌孜别克族人的食物主要是肉食和奶制品,蔬菜吃得较少,多吃羊、牛、马肉。

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馕和奶茶。

乌孜别克人的主食主要有抓饭、馕、纳仁、烤饼、海勒哇、包子、烤包子、凉面等。

馕的做法与汉族的烤烧饼相似,用面粉略加盐水稍稍发酵后烤制而成。

许多人在面内加入牛奶、清油、羊油或酥油,外脆内软,称为油馕。

此外还有肉馕、窝窝馕、片馕等。

奶茶是乌孜别克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

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乌孜别克族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较简单,多以切小块的馕泡奶茶。

抓饭是乌孜别克族招待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

用大米、新鲜羊肉、清油、胡萝卜、洋葱等原料做成。

先将肥嫩的羊肉切成小块用清油煎炸,然后放入洋葱和胡萝卜丝,加盐、孜然等佐料后在锅内炒,加适量水,约20分钟后将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焖约三四十分钟。

这样做出的抓饭油而不腻,极有营养。

餐前主人先拿来精工细做的洗手壶和接水盆让客人依次洗手,然后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食。

抓饭也有不放肉而放葡萄干等干果的,俗称甜抓饭或素抓饭。

“纳仁”是乌孜别克族极富民族特色的食物,由肥牛肉、羊肉、风干的马肠或熟肉干、葱头、盐、味精、面粉、皮芽孜为原料。

做法是先将煮熟的肉切碎,和煮熟的面片或米饭搅拌在一起,盛在盘中,再加上皮芽孜,洒胡椒和酸奶子,搅拌混合,用手抓食。

这种食物一般只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才做。

海勒哇是乌孜别克人一年四季均要食用的一种老幼兼宜的食品,制作的原料主要有羊油、面粉和白糖。

做法是将羊油放在锅内用文火烧热,把面粉倒入油锅中,用勺子反复搅拌调成糊状,等面粉变黄直到熟了的时候,再把白糖水掺入调匀即可食用,色、香、味俱全。

米肠子和面肺子是乌孜别克人喜爱的传统小吃,做法精细。

首先将羊肺、羊肠且清水洗干净,把已经洗好的面筋,用清水拌成面糊,挤入羊肺叶,接着灌入清油、食盐、孜然粉调成的汤汁,扎紧气管,即成面肺子。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简介(3)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简介(3)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简介(3)§乌兹别克斯坦汗国时期在中文史书上,乌兹别克斯坦族的记载最早出自《元史》,当时名月祖伯。

在阿布海儿汗时代,15世纪中期以前时期,建立“乌兹别克斯坦汗国。

”后来术赤系的克烈汗和贾尼别克与阿布海尔汗闹翻逃亡蒙兀儿斯坦,另建哈萨克汗国,而今天的乌孜别克斯坦却是帖木儿帝国的领土。

乌兹别克斯坦汗国解体后一部分人随穆罕默德·昔班尼汗南下,前往河中农业区定居下来,征服了当地的撒尔塔人并与他们融合。

形成了今天的乌孜别克族。

16世纪至17世纪,他们来到南疆塔里木盆地通商,称为布哈拉人、浩罕人或安集延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乌孜别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领袖”。

到清宣宗时代,旗人认为已与卡内回民(维吾尔人)无异。

乌兹别克斯坦族是由粟特人和突厥人溶合而成。

乌兹别克斯坦人有七十二部落,在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他们是人口中的多数,在塔吉克斯坦占人口中的1/4,在吉尔吉斯有13.8%人口,在中亚最大的民族,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突厥语民族。

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没分裂时,钦察草原有92部落,后来有70部落到哈萨克斯坦汗国,有时部落如克烈、乃蛮、弘吉剌,两国也有。

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分四部:基雅特(乞颜)-弘吉剌,畏兀儿-乃蛮,弘吉剌-钦察,努库兹-曼吉特。

乌兹别克斯坦人其实是由粟特与公元前后进入中亚的突厥语民族构成,黑汗王朝与葛逻禄有特别重要性,随昔班尼南下的钦察草原乌兹别克斯坦部落是最后构成阶段。

16世纪中叶的乌兹别克斯坦人还没有完全定居,与哈萨克斯坦人一样吃肉与奶(不种田地与不吃面包),16末定居化加快,17世纪河中只有他们与塔吉克斯坦人。

1867年,中亚人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改称“洪福汗国”,攻占库车、库尔勒,占领天山以南的南疆。

随着阿古柏的扩张,大批乌孜别克族人进入新疆,成为今天新疆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有些乌兹别克斯坦人是在明代前住费尔干纳盆地与河中的维吾尔人后人,有些是受阿古柏裹挟至浩罕汗国。

乌孜别克族剧目

乌孜别克族剧目

乌孜别克族剧目
乌孜别克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戏剧表演形式。

乌孜别克族的剧目主要有下面几种:
1. 莎师戏(Shashe Opera):莎师戏是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戏剧形式,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

剧目通常讲述历史故事和传统神话,演员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装,在舞台上展示精湛的唱功和舞技。

2. 古尔依巴格戏(Gulibage Opera):古尔依巴格戏也是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戏剧形式,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方式。

剧目常常讲述历史传说和英雄故事,演员们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在舞台上展示出优雅的舞蹈和动人的歌唱。

3. 阿依努瓦尔戏(Aynuwar Opera):阿依努瓦尔戏是乌孜别克族的另一种传统戏剧形式,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方式。

剧目常常讲述传统民间故事和爱情故事,演员们通过动人的歌唱和优美的舞蹈来表达情感。

以上是乌孜别克族的一些传统剧目,每个剧目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展示了乌孜别克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乌孜别克族历史 乌孜别克族称谓简介

乌孜别克族历史 乌孜别克族称谓简介

乌孜别克族历史乌孜别克族称谓简介
>乌孜别克族的先民由属印欧语系的伊兰人和南下的蒙古-突厥昔班尼汗国牧民混合而成。

古代伊兰人主要生活在中亚细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也称为河中地区。

公元前2世纪,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部落开始陆续进入中亚细亚地区。

随着交往的加深,当地土著的伊兰人部落受其影响,逐渐演变成操突厥语的人群。

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这部分人一直被称为突厥人、布哈拉人、费尔干纳人、花剌子模人、撒马尔罕人。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最早来源于公元14世纪时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钦察)汗国的统治者苏丹·穆罕默德·乌孜别克汗,元史上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

金帐汗国在乌孜别克汗的统治下,国势曾一度强盛,在当时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

然而好景不长,从公元14世纪中叶开始,金帐汗国便因汗位之争而陷入了连年的战乱之中。

到了公元15世纪,国困民乏的金帐汗国终于土崩瓦解。

这时,作为金帐汗国组成部分的白帐汗国日益强盛起来,其统治范围内的农牧民被泛称为乌孜别克人。

1451年,穆罕默德·昔班尼建立起了“昔班尼汗国”,当时生活在中亚细亚水泽地带和草原山林地带的突厥部落,就是组成昔班尼汗国的主要部落。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昔班尼汗率领乌孜别克游牧民南下,通过多年征战,最终确立了在河中地带和费尔干纳河流域的统治地位。

这样,南下的乌孜别克人与当地从事农业的土著人杂居在一起,开始了新的部落间的大融合。

由于南下的乌孜别克人的语言与当地部落相同或近似,加之他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统治地位,从而促进了整个乌孜
别克族的形成。

极具特色的乌孜别克族语言文化

极具特色的乌孜别克族语言文化

极具特色的乌孜别克族语言文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离不开语言。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语言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语言也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他们都拥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语言。

那么,你知道乌孜别克族的语言特色吗?下面的乌孜别克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与维吾尔语、塔塔尔语十分接近。

乌孜别克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现新疆乌孜别克族基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

乌孜别克族口头文学非常丰富。

民间文学在乌孜别克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文学包括谚语、格言、传说、故事、民歌和叙事长诗等。

乌孜别克族人民善于用比喻来明辨是非,阐明事理。

19世纪上半叶,乌孜别克族进步诗人穆汗默德·谢里甫(笔名吉勒哈里)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大量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寓言诗中,以《母驼和羔羊》、《猴子和木匠》、《乌龟和蝎子》等最为着名。

在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故事中,阿凡提与阿尔达尔考沙是广为传颂的人物。

在劳动人民眼里,他们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是穷苦大众的代言人。

他们用幽默、诙谐、形象的语言,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弄,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昏庸和残暴,体现了广大乌孜别克族劳动者不畏强暴,敢于同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英勇抗争的精神。

乌孜别克族的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

叙事诗大多篇幅较长,情节完整,所叙述的故事首尾呼应,前后衔接,常常以一根主线贯串全篇,不但读起来顺畅自然,而且脉络清晰。

乌孜别克短诗称作“柔巴依”。

篇幅短小,用字精练,侧重阐述某一事理。

“穆赛代诗”是短诗的一种形式,即六行诗。

这种诗节数不限,每节六行,多用复韵,艺术感染力颇强。

此外还有一种诗体叫“帕而且”,即片断诗。

这种诗体句子短小,常把表示相近或类似形象的词铺排在一起,节奏急骤,一泻而下,常用以表现急切的情绪。

作家文学的产生,把乌孜别克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对形成和巩固乌孜别克文学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也称乌兹别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中文资料里把居住于中国境内的叫做乌孜别克族,居住于中国之外的叫做乌兹别克族)。

乌兹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在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史学、艺术等方面创造过卓越的成就。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祖先是粟特人、花剌子模人,马萨盖特人等,后来发展成为乌孜别克人。

这其中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14世纪时期金帐汗国的统治者——苏丹·穆罕默德·乌孜别克汗,《元史》上称月即别、月祖别。

当时乌孜别克汗的国家非常强大,乌孜别克汗对他的汗国管理很严,军队也很有名,所以周边的人们他的国家叫做乌兹别克汗国,把他的国民叫做乌兹别克人。

乌孜别克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并混有蒙古人种特征。

现代乌孜别克族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家和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我国的乌孜别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叶城,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乌孜别克族乡。

1934年,盛世才召开新疆第二次民众大会,确定乌孜别克族为汉语的正式音译,而把居住在国外的乌孜别克族依然写作乌兹别克族。

【民族视窗】乌孜别克族舞蹈——《亚力亚》

【民族视窗】乌孜别克族舞蹈——《亚力亚》

【民族视窗】乌孜别克族舞蹈——《亚力亚》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的《民族视窗》栏目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段乌孜别克族同胞的舞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的乌孜别克族共有1.4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宁、塔城、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乌鲁木齐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叶城。

其中,70%在北疆,以伊宁市最多,其次在木垒县乌孜别克族乡、奇台县、吉木萨尔县。

30%在南疆,以莎车最多。

南疆的乌孜别克族以农业与商业为主,北疆的乌孜别克族以商业与畜牧业为主。

乌孜别克族与其他突厥民族一样,能歌善舞,舞蹈在传统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节日或娱乐活动中,男女老幼,无拘无束,尽情歌舞。

乌孜别克人还常自发举办群众性的歌舞晚会,称“麦西莱甫”。

麦西莱甫多选择较宽阔的场地,形式活泼,人数不限,可对舞、单人舞和群舞。

舞蹈形式多样,较有民族特色的有“木那佳提”、“小帽舞”、“哈拉缯”等。

木那佳提是传统民间舞蹈,舞者手腕、脚腕及肩部皆系铜铃。

舞时铜铃叮当作响,气氛热烈。

常用步法有单脚移步、单脚跺步和单脚蹲步等。

手部动作尤为丰富。

多为一人表演。

小帽舞小帽舞也是传统民间舞蹈。

女子独舞,属习俗舞蹈。

因时有绣花帽动作,故有其名。

舞蹈动作源于劳动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舞时,舞者身着袷袢,动作多用抖肩。

常用步法有碎步,点步,富有弹性和棱角。

哈拉缯属劳动舞蹈,亦由妇女表演,多模拟妇女家务劳动动作,如切菜、洗菜等。

一般用进退步,情绪欢快、热烈。

塔那瓦尔是在乌孜别克族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的,由女子群舞。

其突出特点是每一乐句结尾时均突然停顿。

作品表现了乌孜别克姑娘含蓄而热情的风采。

作品选用民间的点步走、错步、拍手、跺脚、颤抖前肩、弯腰等富有特色的动作,更不乏面部表情,其眼睛、眉毛的表演尤为动人。

舞姿舒展,韵律突出,富有雕塑美。

总编:排华主编:孔糯志责编:于洪洲。

「华夏民族史·乌孜别克」波斯、突厥、蒙古最后决赛圈赢的确是我

「华夏民族史·乌孜别克」波斯、突厥、蒙古最后决赛圈赢的确是我

「华夏民族史·乌孜别克」波斯、突厥、蒙古最后决赛圈赢的确是我乌孜别克族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民族,全球约有3000万人。

而乌孜别克语也是使用人数第二多的突厥语分支(第一是土耳其语)。

但这样一个庞大的民族在二十世纪之前甚至还都不存在。

他们的世居之地也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契丹人,甚至还有我大唐人所占据。

但这些人来了又走,最后还留在决赛圈里的赢家确是……我们今天民族史的主角,乌孜别克族。

汉武帝时期的张掖郡下面有一个县叫昭武县,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张掖市的临泽县。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开。

……昭武,莽曰渠武。

”——《汉书》·地理志下班固(东汉))起初这个地方是月氏人的地盘(防杠:读yue不读rou,做过好几期读音的视频了),后来匈奴人打来了,他们就被迫远迁,翻过了帕米尔高原来到了中亚地区,陆续建立了九个小国。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

迁徙无常,不恒故地,然自汉以来相承不绝。

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

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

支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

安国…王姓昭武……钹汗国…王姓昭武……米国…王姓昭武……史国…王姓昭武……何国…王姓昭武……乌那曷国…王姓昭武……穆国…王姓昭武……漕国…王姓昭武……”——《隋书》·卷八十三魏征(唐))这就是“昭武九姓”。

唐朝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很可能就都来自这昭武九姓的其中两个。

昭武九姓还有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粟特人。

而这些粟特人,就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生活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人。

不过他们可不是乌孜别克族的直系祖先。

事实上粟特人并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帝国,又因为站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自然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粟特人先后被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嚈yàn哒dā人(可能是匈人、月氏人或车师人)、突厥人、唐朝,以及阿拉伯人(大食)所征服。

国内乌孜别克族研究概述

国内乌孜别克族研究概述

国内乌孜别克族研究概述
熊坤新;张少云
【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乌孜别克族既是跨境民族,又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绝大多数居住在城市,少数居住在农村或牧区.文章梳理了近十年来数位学术界同仁,对乌孜别克族族称和族源、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婚姻与习俗、人口体质等方面研究探讨的新成果,旨在抛砖引玉.
【总页数】7页(P41-47)
【作者】熊坤新;张少云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相关文献】
1.基于NoteExpress和CiteSpace的国内外语测试研究概述(2001-2020年) [J], 曾素萍;米保富
2.近二十年来国内休闲价值研究概述 [J], 郭晨娟;吴文新
3.沈从文与国内外一些作家的美学思想比较研究概述 [J], 刘琦琳
4.近二十年来国内休闲价值研究概述 [J], 郭晨娟;吴文新
5.国内外语料库语言学发展研究概述 [J], 陈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孜别克族历史乌孜别克族名人大揭秘
>帖木儿(Tamerlane或Temur)(1336年4月8日~1405年2月18日),生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夏勃兹)。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横跨欧亚的帖木尔帝国的奠基人,帖木儿帝国开国君主(1370年-1405年在位)。

昔班尼汗(Muhammad Shaybani Khan,1451~1510),中亚乌兹别克昔班尼王朝的创建者,著名军事统帅。

旧译沙亦虬、沙伊伯。

艾里西尔·纳瓦依(Alisher Navoiy)纳斯尔丁·阿凡提(Xo`ja Nasiriddin afandi);纳克什班迪(Naqshbandiy)、贾拉里丁曼古拜尔迪(Jaloliddin Manguberdi)、卢福提(Luftiy)当代新疆乌兹别克族优秀人物马合穆德·麦赫穆尔(?~1844)诗人。

马合穆德·麦赫穆尔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诗人。

穆克米(1850~1903)诗人。

穆克米继承了乌孜别克前代古典作家的创作传统。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敢于抨击一切黑暗势力,歌颂劳动人民,具有明显的民主倾向。

穆克米在乌孜别克族的诗歌史上竖起了一座高大雄伟的丰碑。

扎克尔江·哈勒穆罕默德·福尔凯特(1858~1909)浩罕城人,诗人,1896年定居于新疆莎车。

福尔凯特继承了乌兹别克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再娜甫·斯的克(1930~)女,祖籍乌兹别克斯坦玛尔古兰市,现为新疆喀什人,著名的舞蹈家。

1947年毕业于喀什师范学校,1949年被录取为新疆歌舞团舞蹈演员,1950年至1952年在省文化干校深造。

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新疆乌孜别克文学会副主席。

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舞蹈会演中,所表演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打鼓舞获一等奖。

1956年作为新
疆文化代表团成员,赴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克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5国演出,表演的舞蹈《打鼓舞》、《盘子舞》、《项碗舞》均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创作的舞蹈有《春天舞》、《棉花》、《伊犁赛乃木》、《塔里木姑娘》、《头巾舞》、《葡萄架下》、《纺织厂的两姐妹》等20余个,她用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歌颂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