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石中英最后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正与教育

第一节公正与人生

1•日常生活中的“公正”用法

1)作为一个价值范畴被使用。

2)这种行为态度、方式、结果是直接关涉他人利益的,而不是直接关涉自我利益的。

3)“公正”是一种特殊的关涉他人的态度、方式及其结果。公正就是一些特殊的原则体系。

2.“公正”的词源

是一种评价的原则,又是符合某种评价标准的理想社会状况,还是一种特有的值得赞扬的个人品质。

把“应得”作为公正关键的内涵。根据这种理解,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群体,或是整个社会、国家,只要能够根据法律得其所应得,那么“公正”或“正义”就得到了实现。

3•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的“公正”概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的副标题就是“论正义”,整本书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公正或正义的问题。

柏拉图把公正或正义分为两类,一类是城邦的公正或正义,一类是个人的公正或正义。

城邦的正义即“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的天性的职务。”

个人的公正或正义就是灵魂的三个部分一一理智、激情和欲望一一秩序井然、相互协调,

使得整个心灵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分配性公正” 与“矫正性公正” 两种不同的公正类型,还提出了“以

平等对待平等”的主张。

康德阐发了正义或公正就是守法和应得的古老思想,把正义看成是“普遍立法意志”的体现和文明社会的基础。

在康德看来,分配正义或公正才是政治正义或社会正义的核心内容。

罗尔斯继承了康德的思想,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 (justice as fairness)。核心思想是:“所有的社会价值一一自由和机会、收人和财富、自尊的基础一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

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它包括了两个原则:第一原则又称平等自由原则,关乎公平的政治权利,处于优先地位;

第二原则又称差异原则,涉及社会与经济利益的分配。(同前?)

诺齐克认为“正义是尊重人们私有权和拥有财产的权利,同时让人们用他们所拥有的东

西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如何保障和扩大社会公平方面,诺齐克反对过分地依赖国家,主张新自由主义所一贯坚持的“最小国家”或“有限国家”理论,认为应该充分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不是国家的强制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真正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他们认为,不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起与现代化大生产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广泛意义

上的社会公正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公正”或“正义”概念:

第一,作为一种政治价值或社会价值观念,公正是指政府或公共管理部门在公共资源(机会、权利、利益、荣誉等)分配过程中能够依据公认的原则使得每一个人“得其所应得”,既

不多也不少。

第二,作为一种个人德性,“公正”是指一个人能够无私无偏袒地按照公认原则的要求对待他人,既不过也无不及。

第三,作为一种主观的价值评价,“公正” 是人们根据自己所信奉的某一原则或某些原则对他者的某种行为或社会资源分配的某种状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肯定性态度;“不公正”与之相反。

3.公正与个体的生存不少的论者都提出过物质生活资料“适度匮乏”是公正分配之所以必要的前提条件。事实上,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分配问题上的公正性抱怨最强烈地反映在那些资源适度匮乏或“相对匮乏”的领域,而不是反映在资源相对丰富的领域。

公正对于个体生存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为个体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上,也体现在赋予个体基本的社会权利上,像角色、地位、权利、尊严、荣誉等。一个公正的社会,有助于个体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在不断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获得自己丰富的社会性。

4.公正与个体的发展

在谈到公正价值的时候,罗尔斯最关心的就是公正对一个人的“生活前景” 的影响。他的“生活前景”就是指人们“可能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成就” 。罗尔斯认为,社会的政治结构和主要的社会经济安排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前景” 。

从公正作为一种个体德性来说,一个人是否具有这种德性,是否始终能够行事公正,也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个体的发展。

从公正作为一种价值评价来说,也关系到个体的发展。

5.公正与个体的幸福公正不仅能够直接地带来幸福的心境,而且能够为幸福的生活创造很多间接的条

件。

6.公正与社会的关系

1)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公正就是这样一种能够产生内部支持作用并导致社会稳定的价值原则。正如袁贵仁所说,社会公正“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发挥着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2)公正是社会和谐的机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文化自觉” 主张。个人体会,他所说的“文化自觉”决不是自我中心的,而是包含着对新型人类文化和谐关系的觉解与期盼。

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既包含平等又包含差别,是对平等与差别的合理安排。公正就是对平等与差别进行合理安排的原则:

首先,平等是公正的核心原则,“以平等对待平等”是公正的基本含义。其次,公正并不否认差别,在一些公共资源或利益的配置过程中,它还提倡“以不平等对待不平等” ,只要这种配置方式本身是“公正的” 。

它还要求限制以不符合法律或道德的方式来扩大差别,限制种种特权或垄断利润的获得,从而把差别限制在一个法律和道德上能够允许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并损害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

3)公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公正也属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社会的发展应该以促进社会的公正为目标而不是以牺牲社会的公正为代价;公正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指标;促进社会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

此外,把公正与效率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本身也值得检讨。

二元论: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和一元论相对立。

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或者意识,两者中之一;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都是世界的本源。

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