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天国梦与洋务梦的破灭
第三课探求救国之路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2 年1月1日 晚10时, 孙中山宣 誓就任中 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 这是孙中 山就职时 宣读的誓 词。
•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 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的结束。
四、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 实与帝国主义想要维护在华的 利益有很大的关系;而孙中山 退位是逼不得已,其动机是为 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背景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割地: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 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口通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投资设厂: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了怎 样的变化?
终于在风雨中明 白和平改良是不 能取得成功
教训:
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 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 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一、孙中山立志救国救民
• 1、孙中山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救 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建立了许多反清革命团体。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 立的兴中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但 这些革命团体力量分散,各自为政。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光绪帝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下诏变法。 慈禧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 谭嗣同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慷慨就义。
维新时期的遗产
北 京 大 学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后来……
• 康梁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民国时期做了清华大 学国学院的导师,死于一次失败的手术 •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做起了皇帝梦,最后在人民的讨伐声中死去 • 光绪皇帝终于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驾崩,清王 朝开始了一个3岁小皇帝的统治,而他的统治也只 维持了3年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篇热点解读热点四西方大国兴衰与中国梦
阐述中国梦的定义、历史渊源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 福的现实路径。
中西方历史比较与启示
对比分析中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异同点,总结历史经验对当今 世界的启示。
历年高考真题剖析及解题技巧分享
高考历史真题回顾
梳理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中涉及西方大国兴衰与中国梦的考点及 题型。
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成为16世纪的海洋 霸主。
英国、法国、德国的崛起
通过工业革命、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等手段,英国、法国、德国相 继崛起为世界大国。
美国的崛起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工业革命等历程,逐渐崛起为世界 超级大国。
当代国际秩序变革与调整
两极格局的解体与多极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实际操作能力。
支持创新创业
关注和支持创新创业项目,为国 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
力。
贡献青春才智
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智慧和才能, 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
春力量。
05 总结回顾与备考 策略
关键知识点梳理总结
西方大国兴衰历程
包括古代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近代欧洲列强的争霸以及二战 后美国的世界霸权等关键历史节点。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勤奋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刻苦钻研知识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水平。
拓展国际视野
积极学习外语和了解国际 文化,拓展自己的国际视 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 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专题一
案例1
天国之梦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在太平天国后期,洪仁 玕 提出了一个新的政治改革方案 — —《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的寻梦者们的另外一种思路。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资政新篇》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专题一
(二)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失败原因 历史意义 历史教训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第一,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无法摆脱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的束缚。 例一:洪秀全对儿子苦心孤诣的培养模式:
早朝请安、早饭请安:小子天贵福跪请爹爹心安福食宴。 午时请安:小子天贵福跪请爹爹心安福坐。跪请爹爹圣 体安否,请爹宽心。 午夜请安:小子天贵福跪请爹爹宽心食宴,实毕宴放宽圣怀安 福睡。
专题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专题一
案例1
天国之梦
"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
专题二
专题三
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 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 国库。凡麦、荳、芋、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 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 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 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 意也。"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史第2讲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讲:无可奈何花落去
讨
论
如何评价曾国藩及其湘军的功过得失?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讲: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与破产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 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 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 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地主 阶级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 也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从其 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出 路进行的探索。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讲:无可奈何花落去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办洋务学堂
湖 北 工 艺 学 堂 教 室
州箭 船头 政所 后指 学为 堂福
京师同文馆旧址
三讲:无可奈何花落去
教学案例
链接:太平天国起义形势图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金 田 起 义 爆 发
太平天 国的《安抚 天京四民诰 谕》。文中 癸好年是太 平天国纪年, 即农历癸丑 年(1853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讲:无可奈何花落去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天京事变”严重削 弱了太平天国的政治和 军事实力。尽管洪秀全 等采取了一些措施,试 图挽救危局,但最终都 无法挽回太平天国失败 的命运。1862年5月,湘军开始进攻天京。1864 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攻破天京。天京 陷落,标志着“天国梦”破灭。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讲:无可奈何花落去
鸦片战争的失败
激化 激化了
社会矛盾
鸦片战争赔款筹款 构成表(单位:万两)
中国梦之民族独立梦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64—67,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侵华战争
背景
打开中国市场 以禁烟为借口
时 间 侵略者
1840—— 1842
经 过
攻陷定海
结果
中方战败
鸦片战争
第二次
英国
占领香港岛 《南京条约》 英、法 火烧圆明园 中方战败
进一步打开市场 1856——
1860
1894—— 1895 1900—— 1901
(1)①鸦片战争;②《南京条约》。(2分)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落后;(2分) 政治上,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政治腐败。(2分)
(3)“被迫开放”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2分)“大开放”使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
一个个梦想汇集成我们最终的梦想——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梦之民族独立梦 (1840——1949年)
一、天朝之梦
同学们认为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之梦”会 不会破碎?请说明你的理由。
“天朝上国”实力分析
国家体制
中国仍是皇权专制的国家,人 民没有民主和自由
大兴文字狱,实行八股取士,加强 思想观念 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 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寻梦之旅都以失败而告 终。人们渴望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渴望有一 个的新的阶级、一个新的领导者带领他们实 现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梦想……
1、你认为新思想的传播和哪次运动有关?新思想 具体又指什么? 2、这个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始于什么时期?有 什么历史意义? 3、新的领导者诞生于哪一年?为什么说它的 出现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梦想,与现实幻灭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梦想,与现实幻灭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事件。
这场运动始于 19 世纪中叶,由洪秀全领导,其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然而,这个看似美好的天朝梦想,最终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幻灭。
洪秀全,一个多次科举落第的失意文人,在接触到基督教教义后,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以此为旗帜,聚集了大批对现实不满的民众。
他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于天,来拯救世间受苦受难的百姓。
这种带有神秘色彩和宗教意味的宣传,在当时那个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的时期,迅速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很快便席卷了南方大片地区。
1853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此时的太平天国,达到了其军事上的鼎盛时期。
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
其中,《天朝田亩制度》是其核心的土地制度,它试图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消除贫富差距。
然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它过于理想化,完全否定了私有制,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在战争环境下,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分配和管理。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
例如,禁止妇女缠足,提倡男女平等,设立女官制度等。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礼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有效的执行手段,这些改革大多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改变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
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在取得初步胜利后,迅速陷入了内部的权力争斗和腐败之中。
洪秀全沉迷于宗教和宫廷生活,东王杨秀清企图独揽大权,最终引发了“天京事变”。
这场血腥的内乱,使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骨干力量损失殆尽,形势急转直下。
在军事上,太平天国面临着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的联合围剿。
清政府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领导下,组建了湘军和淮军,对太平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第二章 农民阶级的“天国梦”
一、太平天国的发动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2.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3.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的原因
第一,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 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 之苦极矣!”
——荣孟源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三联
2.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怎样认识洪秀全所宣传的这些教义?
总的来说,它为太平天国起义准备 了理论基础,在发动和组织农民方面起了 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上帝或任何别的宗教 偶像,都不可能把广大被压迫的群众真 正引向光明、幸福之途。这种浓厚的迷 信色彩,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到麻醉的 作用。
3.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专题二
救亡图存——不同阶级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二专题第一讲
农民阶级的“天国 梦”
视频:天国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时代背景,科 学认识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历史地位。 2 .深刻认识太平天国的局限性,懂得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 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农民是小生产者, 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 得胜利的重任。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具有 历史的进步性。 但是,《资政新篇》在太平天 国却并未发生多大的实际影响。主 要原因是,它不反映农民当时最迫 切的利益和要求,特别是对农民 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它只字未提。
三、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1.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 时期的重要事件。
沉重打击 封建统治
2.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原道觉世训 》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同“上帝”相对立的“阎 罗妖”,作为一切妖神的代表,号 召天下兄弟姐妹应当共同击灭之。 而洪秀全所说的“阎罗妖”, 就是指清朝皇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官员民众不回避或者不跪倒者,立即斩首。
请思考: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天京变乱的原因是什么?
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
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②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性、分散性、
落后性)
内讧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
天京变乱
1.概况
洪秀全
①逼
④
⑤疑
杀
杨秀清
2.影响
② 杀
定都天京 王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加起来有8斤重。还没
北伐西征 推翻大清,就躲进深宫,嫔妃千名以上。幼 天王说他的母后就有88个,天王轿用轿夫64
天京变乱 人,臣下见天王要三呼万岁,天王府建东花
园、西花园等。穿靴子也有规定,天王靴,
每只绣9条龙,东王靴,每只8条龙,北王每
只5条,……。东王出行时役使达1700多人,
丙欺:负就了是!,咱也打不出太多粮食啊,哪还有余粮交国库?再
说丙了固:,守看指小来不农这定经天哪济王天,清真落军是就后不杀于错回世,来界以了潮后,流咱还就不跟得着把天地王给落收打回后仗去,性?
打倒地主,打倒狗皇帝!这样咱就能分到更多地了!
三、天国梦毁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前,洪秀全颁布“太平礼制”,
永安建制 规定了一整套严格尊卑等级制度。定都天京 后,深居简出,只有诸王能见到洪秀全;天
金田起义
予细查满鞑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 遂产妖人。种类日滋,自相配合,并无人伦风化,乘中 国之无人,盗据华夏。御座之设,野狐升据,朝堂之上, 沐猴而冠。----《奉天讨胡檄文》节选
二、天国梦筑
探究主题1: 太平天国运动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历程?
结合教材与地图, 列举太平天国运动的 重要史实。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2)意义:
标志着天平天国和清朝对峙的局面形成
北伐和西征
4.北伐和西征
1853年,定都天京
(1)北伐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推翻清政府 结果:逼近天津,全军覆没
1851年9月,永安建制 (2)西征
目的:取得重大胜利 结果:扩大地盘,巩固政权
1851年1月,金田起义 (3)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华 尔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四、梦灭余威存——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
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鱼宏亮
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把中国迅速殖民
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八上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金田起义
一、天国梦之起源——背景 1、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第6页第一段,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 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 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第一篇 天国梦的缘由
外国侵略 激化
地 主 阶 级
矛盾
激化
农 民 阶 级
自然灾害
[易错提醒]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 族矛盾的尖锐,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 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替“國 ”字,取 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 D.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三篇 天国梦的构筑
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意义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曾国藩像
在鄱阳湖被太平 军打败的曾国藩 欲投水自尽
“中宵念此,魂梦屡惊”
天 京 变 乱
洪
逼 杀 疑
杨
杀
韦
责
石
走
国中无人,
朝中无将!
思考:
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 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
第一篇 天国梦的缘由
理想蓝图的绘制者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 仇视孔子,毁弃孔学 创“拜上帝教”,建人间 “天国”。
洪秀全
追寻背景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 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 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 ,国家行政机关的 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 上了新税捐。”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 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 之壅滞不能出口。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
Hi g h e r Ag r i c u l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3 — 1 2, 1 2: 2 9 — 3 3
中国梦 的历 史演进 与现 实启 示
纪咏梅
破浪会 有 时 ” 的 明天 迈 进 。 中 国梦 , 清 晰地 勾 勒 出 了 不 想灭 亡 的话—— 采 用资 产 阶级 的生产 方式 . . . …・ 正
近代 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线 ; 中国梦 , 生动地描绘 出了 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 , 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 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 ; 中国梦 , 极 大地提升 了中华儿 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 , 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 女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 。
( 青岛农 业大学 , 山东 青岛 2 6 6 1 0 9 )
摘要: 实现 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是近代 以来中国人 民始终不渝的追求。鸦片战争后 , 为求得民族 独 立和人 民解放 , 实现 国家富 强和人 民 富裕 , 无数仁 人 志 士心怀 梦 想 , 开 始 了艰 辛探 索。但 是 , 地主阶级的“ 洋务梦” , 农民阶级的“ 天国梦” , 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 变法梦” , 资产 阶级革命 派 的“ 共 和 梦” 相 继破 灭 。 中国共产 党 自成 立之 日 起, 就担 负起 实现 国 家富 强、 民族振 兴 、 人 民幸
2 0 1 2年 l 1月 2 9 日, 习近 平 总 书 记 在 参 观 国家 的生产 力 比过 去一切 世代 创造 的全 部生 产力 还要 多 ,
博物馆《 复兴之路》 大型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 , 指 出: 还要大。 ” 对利润 的追逐是资本的天性 , 这就决定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梦与梦的破灭”
梦与梦的破灭一个东方大国的“梦境”蒋先生在书的一开始提到“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无邦交”。
为什么中西无邦交?中西相隔甚远,交通不便,这是蒋先生提到的一个原因,当然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原因。
然后呢?也许我们还会想到,中国一直以来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本不须与外国人进行什么所谓的往来。
就像一位美国学者布劳提到的“社会吸引”的概念:当行动者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才会产生相互吸引,相互吸引刺激了人们进行交换或者交往。
中国人自己已经足够养活自己,他没有交换的必要,也就没有必要去交往。
那么在这种自然经济(平民经济)的状态下,统治者是个怎样的想法?中国向来注重的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用蒋先生的话来说,“不承认别国的平等”。
中国的统治者生活在自己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我泱泱大国,地大物博,怎能与尔等夷国互建邦交?”,含有这种思想,做着如此美梦的统治者,又怎能期盼着他在民族国家意识渐渐兴起的十八,十九世纪带着自己的国家走进现代民族国家的潮流?我们一直以来的看法,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因为英国人向中国输进鸦片引起的,林则徐的禁烟只不过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只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一个借口。
但当我们看了蒋先生书中所描述之后,我们是不是会有些其他的看法?我不敢保证蒋先生所描述的就一定是事实,因为我对近代史的部分也只是略知其皮毛而已,但我们至少蒋先生的描述提供给我们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思考方式。
原本可能的和平清朝初期的中西交往,清朝是有限制的,着我们都知道,当时,清统治者仅仅开放了广州一处作为中西交往的通商口岸,一开始还好,但慢慢的,随着交往量的逐渐增多,外商,尤其是掌握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开始渐渐的要求中国开辟更多的口岸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是客观的。
更重要的是,在中西的贸易交往中,外商对中国的一系列的官僚制感到一种不适应,甚至是极其的不适应。
当时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平均不过百分之四”,这是相当轻的。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课件)
有人说,如果当时洪秀全选择了“让 城别走”,天国就可以避免失败的结局。 你同意吗?为什么?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材料1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天京变乱,自相残杀
材料2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 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A
C
谢谢聆听! 谢谢指教!
杨
想一想: 思考:
(2)
杀
韦
天京变乱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
原因:
A、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 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B、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 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朝 国 政治危机 中 中 军事危机 无无 信仰危机 将人
【探索活动】你认为天京变乱可以避免么?为
史论结合
【解析课标】 1.牢固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纲领、意义 2.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和成败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章:探寻· 天国梦 —— 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第二章:体验· 天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第三章:反思· 天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 太平天国运动 (一) 操 探寻 作 方 法
探究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
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1)特点:
①起义背景新—— ②起义形式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
③治国方案新——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⑤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⑥所属范畴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梦——民族独立梦
(1649年1月30日)
中国的家庭纺织业
英国的棉纺织工厂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梦碎——天朝梦的破灭历程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 大大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追梦——探索复兴之路历程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7221735年在位1795年在位完全灭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地半封建社会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
近代中国梦
——民族独立梦
• 梦碎——天朝梦的破灭 • 追梦——探索复兴之路 • 筑梦——中共中国道路 • 圆梦——实现民族独立
梦碎——浅析天朝梦的破灭
(1722—1735年在位)(1736年-1795年在位)
师夷长技以制夷
江南制造总局
同文馆旧址
追梦——探索复兴之路历程
梁启超
追梦——探索复兴之路历程
筑梦——中共中国道路历程
筑梦——中共中国道路历程
筑梦——中共中国道路历程பைடு நூலகம்
筑梦——中共中国道路历程
筑梦——中共中国道路历程
圆梦——实现民族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太平天国拒不剃发易服,主张蓄发易服,重塑民族 形象,弘扬民族反抗精神,却被效忠清廷的中国人斥为“长毛 贼”,实在是一大绝世讽刺。
传统中国人形象与服饰发式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局限
1、客观上:敌对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央八旗绿营及地方
团练(湘军、淮军)、洋枪队、外国军队(‚借师助剿‛)。
2、主观上:农民阶级局限性和弱点。根本上它不是先进生产力和
2、《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影印本
‚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 工商水陆关税……兴车马之利,以 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 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 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
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 其主要内容为: 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制度,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 的经济体系,以大力发展民间企业。 政治方面,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 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就是制定 法律制度,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 度的某些精神灌注于太平天国君主 制度之中。 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主张设 学馆、医院、设育婴堂等社会福利 设施,提倡‚文以纪实‛、‚言贵 从心‛的学风文风。 外交方面,提出同资本主义国家自 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 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
金田起义(1851.1.11) 永安建制(1851.12)
道州休整(1852.6)
攻占武昌(1853.1) 建都南京(1853.3) 北伐西征(1853—1856) 天京事变(1856.9)
建立江浙根据地
天京保卫战(1864.7.19)
太平天国起义历程及行军路线
(二)太平天国的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吾所谓变者,变其外不变其内,变其所当变者, 非变其不可变者。” ——王韬《答强弱论》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 能及。”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变局观‛也反映出当时士大夫‚变器不变道‛的 传统价值观。不能触及中国传统的官僚政治制度,反 对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
2、自强观:‚制洋器‛、‚采西学‛
京师同文馆
生产关系的代表,没有先进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可行纲领。如:
①宗教迷信的消极作用。(本质上君权神授,装神弄鬼,愚弄群众)
②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势自相残杀。(洪杨韦天京变乱)
③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直接败亡原因)
1、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救亡图存。(太平天国没有真正实
施自己的革命纲领,就其实际后果来看,依旧重复充当改朝换代的工 具,并没有走出一条新路。)
曾国藩读到《资政新篇》这本书时,也啧啧称赞其为‚救国之良方‛
(三)太平天国的影响
第一,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对农民方案最完整的总结;颁布了《资 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表现了千年 局变下农民阶级前所未有的反抗和探索。
第二,太平天国持续14年,纵横18省,扫荡八旗绿营,沉重 打击了满清腐朽反动统治,客观上迫使清政府调整统治加 速变革,深刻影响了统治阶级中满汉力量的对比。 第三,太平天国弘扬民族革命精神,也显示了农民阶级巨大的 革命能量,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全面开展作了必 要的酝酿和准备。
为镇压太平天国,清 廷的军政权、财政权、用 人权急剧下移,其权力结 构发生两个深刻变化:地 方督抚权力膨胀;汉族大 臣地位空前提高。 而曾左李张等实力派, 又大都受到经世致用思想 影响,这些都为洋务派的 出现和主导提供了可能。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香港和五口通商地成 为西方列强侵略的跳板, 同时也成了西学传播的中 心,为洋务运动储备了必 要的人才。
冯桂芬(1809-1874): 江苏吴县人。林则徐门生、 魏源朋友、李鸿章幕僚。 1860年著成《校邠庐抗议》 一书,文章40篇,涉及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各 个方面。
①强调经世致用改革社会的思想,继承‚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②承认落后,提出‚自强‛思想。(“非天时地利物产不如,人不如耳”)
③主张‚制洋器‛、‚采西学‛。 ④开‚中体西用‛论之先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 之术” ,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第三讲 第二章
天国梦与洋务梦 的破灭
导言 早期探索的历史背景
(一)时代发生剧变
1、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
2、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新问题、新任务: 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西方侵略? 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强求富。
4、满清的奴才文化,能算正常的中国传统文化?
曾国藩等人对太平军 ‚剜目凌迟‛ ,维护异化的‚儒家‛纲常名教,效忠 腐朽卖国保守残忍的满清集团,这个时代算不算礼教吃人的中世纪?
湘军屠城
‚湘军以戮民为义,城邑‘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盗 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 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 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以致归民有官兵不如长毛之叹。‛ ——摘自谭嗣同《仁学》
二、洋务派的洋务梦
洋务运动概况 亦称“同光新政”、“自 强运动”,以1861年“总理 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为开端。 同治、光绪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由开明地主阶级 发起的采用西方资本主义技 术,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 “求强”、“求富”运动。
倡导洋务的恭亲王奕訢
(一)洋务思潮的兴起
1、统治集团权力结构的变化和西学初步传播
清廷官方称太平军为‚发逆‛、 ‚长毛‛。怎么回事?
“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 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中国有中国之衣 近代西方报 冠,今满洲另置顶戴,胡衣猴冠,坏先代之服冕,是 刊对满清男 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人留辫子 (pigtail) ——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 1852年 的历史介绍
《资政新篇》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是
中国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 映了这场农民战争最新的特点。 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顺应了历史潮流,反 映了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的 初步探索,是中国近代化方案最早的蓝本。
(进步性)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
物,反映不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农民支 持,缺乏一定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困难性)
近代出版机构、报刊 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创 办。墨海书馆(上海1843)、英华
书院书局(香港1843); 《字林西 报》(上海1850) 、《万国公报》 (上海1868);上海图书馆 (1851)。
字林西报馆
教会学校的设立。马礼
逊学堂(澳门1839)
马礼逊学堂
2、《校邠庐抗议》:从经世到洋务的桥梁
(二)洋务派的新观念和活动
1、时局观:‚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自五口通商,而天下之局大变。”——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0 “当今风气大开,远方毕至,…自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 局。” ——王韬《代上苏抚李宫保书》1864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 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 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 ‚变局观‛的提出,标志洋务派真正突破满清以‚天朝上国‛ 自居的自欺欺人的观念,以世界眼观来观察中国所处的地位, 认识形势,应对危机。
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高度评价:‚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叁尺剑,驱逐异胡, 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土,传世数百年而皇祀忽 衰:洪朝不十余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明) 非洪(太平天国),是盖依成败论豪杰也。(《总理全集》下册105页) ‚本会以异族潜乱,天地惨黩,民不聊生,负澄清天下之任,使 朱明之绪不绝,太平之师不熸,则犹汉家天下,政由已出,张弛 自易。‛(《同盟会宣言》1905) 客观评价:‚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 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民生主 义与社会革命》)‚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 主而不知有民主。‛(《太平天国战史序》1904)
(三)各阶级登台探索
新生阶级:制度学习
洪秀全:太平天国 曾国藩:洋务运动
旧有阶级:器物学习
康有为:戊戌维新
孙中山:辛亥革命
一、太平军的天国梦
太平天国谁的天国
(一)太平天国的历史背景
1、西方列强入侵,面临新的社会矛盾
“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 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 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 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
为何太平天国的评价如此混乱
1、研究太平天国能不能只看满清官方面的评价?
能流传的多为满清官方负面的记载。太平天国面目模糊跟篡毁历史有关。
2、如何看待太平天国战争和人口的锐减关系?
据研究太平天国战争损失2千万至7千万人口,是否全归于太平军所为?
3、什么算邪教?
谁造成当时中国人的愚昧荒唐?满清对中国人的精神控制和奴役算不?
2、执政者要爱护农民,心系民生。
3、当今中国转型时期,更要关注三农问题。
补充
太平天国曾是近代史研究的‚显学‛,论者多是从意识形 态上对农民起义绝对的歌功颂德。 如今随着历史翻案风,尤其对太平天国死对头湘军统帅曾 国藩的正名和肯定,太平天国评价日益走低。有时太平天国竟 成了‚邪教‛的代名词。太平天国从‚神‛到‚鬼‛的评价, 极端大起大落,为世罕见! 批评者(如潘旭澜、袁伟时等)认为:‚太平天国搞基督 神权统治,实为四不像的‘邪教’,幸而曾国藩湘军消灭了太 平天国,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避免中国堕入西方的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