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感及研究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价值感及研究现状综述

本文阐述了自我价值感的概念与结构,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并对今后的自我价值感研究作了展望。指出国内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一般集中在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少年阶段,对其他年龄段的自我价值感研究则甚少。因此,建议把现有的自我价值感量表、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

重新修订,使之适合不同人群的研究。

标签:自我价值感;研究现状;展望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性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健康个性。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健康个性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健康心理的主要支柱,也是创新个性的重要成分。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早期心理学家詹姆斯库利等对自我价值感作了一系列的探讨。Bill Melean&Coopersmith在20世纪60年代对自我价值感作了进一步研究。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哈特等人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揭示了青少年对自己在五个领域中的能力的知觉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末,黄希庭等人对自我价值感进行了建构,较全面的界定了我国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内涵。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做一个综述和小结,指出近年我国自我价值感研究

的特点和趋向,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自我价值感的概念与结构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己重要性的肯定和接纳的心理倾向,是个性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它是个体对自身的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也就是个体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的程度,是衡量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关系到个体对自身的总体看法,不单影响着对自己的接纳和认识,也几乎影响到学习与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关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高的人情绪积极,非常活跃,有很高的能动性;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则情绪消极,行动迟缓,学习和工作效率低。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念形成并趋向成熟的阶段,研究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进

一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其健康的个性,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心理学依据。

自我价值感的内涵相当丰富,包含有“情感”、“态度”、“自我评价”、“人格倾向”、“自我感受”、“自我意向”等成分。但其核心成分为“自我价值判断与体验”,它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倾向的特征,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总体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比较高,比较泛化、概括化;一般自我价值感的抽象程度次之,它比较稳定,反映了个体长期维持的基准水平;特殊自我价值感的抽象程度最低,它体现在生理、心理、人际、道德和家庭等具体方面,比较容易随社会角色、身份的改变或重大事件的变化而波动。总体自我价值感来源于一般自我价值感的整合,而一般自我价值感则来源于特殊自我价值感的整合,三个层次的自我价值感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分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类型。所以,自我价值感一共由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

价值感五种构成。

二、自我价值感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不少,如Roseaberg(1965)编制了自我价值感量表,Pelham等人(1989)提出自我价值感是由个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所决定的。James(1990)提出了自我价值感等于成功除以抱负的公式。Jaubor等人(1991)的研究提出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会催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Zeruas(1994)的研究结果显示母亲足够的关爱会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Feingold (1994)的研究得出男性的自我价值感略高于女性的结论。

在我国,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实证性研究。黄希庭,杨雄(1998)编制了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并对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青少年自我价值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揭示了社会文化因素对自我价值感的深刻影响。于海霞(1998)对在校大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自我价值感是超越于特殊自我评价之上的结构。翟洪昌(2000)做了影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诸因素研究。顾海根(2002)研究了师范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与重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相当,而明显高于一般院校大学生,并且文科师范生高于理科师范生。王柳生等(2003)针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作了研究。郑海燕,莫雷等(2004)则研究了学生知觉的教师期望与自我

价值感、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张锋等(2005)做了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 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龚艺华(2006)针对重庆市578名大学生作

了自我价值感水平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近年来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结构及其测评量表,并建立了全国常模;二是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三是对大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成就动机、考试焦虑、自我评价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对自我价值感的特点研究上,主要涉及到青少年、中学生、师范生、劳教戒毒者、大学生等的自我价值感特点,其中包括有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环境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水平差异。有的在研究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基础上还涉及到自我价值感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而对自我价值感与其它心理现象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到自我评价、应对方式、成就动机、学习成绩、焦虑水平、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身体自我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人格

特征等与自我价值感的相互关系。

三、自我价值感研究展望

国内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一般集中在中学生、大学生等青少年阶段,对其他年龄段的自我价值感研究则甚少。虽然青少年期是自我价值感发展的关键期,但是诸如老年期等其他年龄段的自我价值感对个体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老年期這个值得大家关注的年龄段,由于其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变(尤其是离退休后角色地位的改变),会导致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这个时期老年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又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目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来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还会涉及到老年期这个值得大家关注的群体,那么这也就将涉及到另一方面研究,要把现有的自我价值感量表、自我价值

感全国常模针对老年期而重新修订。

另外,目前国内对自我价值感的研究从民族领域这个角度来看也主要是对汉族这一民族领域的研究,而对少数民族等特殊民族领域的研究则很少。自我价值感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概念,具有文化本土的特点。所以,如同其他心理现象一

样,对少数民族的自我价值感研究也将会受到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