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的性质

合集下载

翻译性质与翻译教学

翻译性质与翻译教学

让 中华 民族 饱受 欺凌 和屈 辱 ; 这 些 事 件 中有 语 言
转 换 的活 动 吗 ? 如 果 有 , 这 些 活 动 算 不 算 “翻 译” ? 如果算 , 它们 又 是 为 了促 进 哪 个 “ 语 言社
让人 困惑 , 越是深奥, 越 是难 免 谬 误 。如 苏联 文
艺学 派 翻译理 论家 索 伯 列夫 说 : “翻 译 的 目的 就 是把 一种 语言 中的 内容 和形 式 移 植 到 另 一 种 语 言 中去 。 ” 这 里 用 了 一 个 生 物 学 术 语 “移 植 ”, 生
g u a g e—c o mmu n i t y)之 间 的 交 际 过 程 和 交 际 工 具, 它 的 目的是要 促 进 本 语 言社 会 的政 治 、 经 济 和( 或 ) 文化进步 , 它 的 任 务 是 要 把 原作 中 包 含 的现 实世 界 的逻辑 映像 或艺 术 映像 , 完好 无损 地 从一 种语 言 中移 注到 另 一 种 语 言 中 去 。 ” 看 到 翻 译定 义 中这样 的描 述 , 人 们 首 先 会想 到 : 美 国这 个军 火 大 国 , 把军 火既 卖 给 以色列人 也卖 给 阿拉
想 一些 的做 法或 许更 能体 现 任课教 师 的责 任感 。 那么 , 语 言 翻 译 这 一 客 观 存 在 的 事 务 究 竟 具 有 哪 些 特性 , 如 何加 以描 述 呢? 对 翻译 性质 的描述 , 最 通 俗 的莫 过 于 “ 用 一 种 语 言 表 达 另 一 种 语 言 所 表 达 的 意 义 ”, 而 最 简 洁 的应 该 是 “ 翻译就 是 语 言 转换 ” 。 当 然 我 们 还
有许 多 曲 折 深奥 的解 释 , 但说 的越 是 曲折 , 越 是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

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科技信息0高校讲坛0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8年第15期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张琳琳(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在中国译学界,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出发,分析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别文学的关系.笔者认为,翻译文学源于外国文学但不同于外国文学,而是属于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翻译文学在传递文化,文学艺术再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翻译文学;外国文学;国别文学一,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翻译文学,是从跨国界,跨文化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学概念.它是一种文本形态,而不同于"文学翻译".中国的翻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至《左传》等古典文献里的零星记载.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内容,诸如《法华经》,《维摩诘经》,《盂兰盆经》等堪称佛教文学的代表作.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强力推动,新文学开创基业的急切需求,以及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文学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迈进了一个新纪元.2O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史家意识到翻译文学的重要性,把翻译文学列入文学史框架,如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4月)与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分别将"翻译文学"列为第8章与第7章.然而,进入2O世纪5O年代以后,在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翻译文学却反而受到不应有的冷落.截止目前,有220种以上的现代文学史着作,在通史性质的着作中,没有一种为翻译文学设立专章;有的着作只是把翻译文学作为五四新文学的背景来看待,而当述及第二, 三个十年时,就看不见翻译文学的踪影了.然而这种大起大落没有得到任何解释.究其原因,是人们一直否认翻译文学的存在,而且从不认为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日.二,翻译文学不同于外国文学在中国文学领域,翻译文学被视为外国文学本身,很多人认为翻译文学就是外国文学,直接将二者等同起来,这也是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受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翻译家及翻译活动的地位与价值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译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而逐渐被舍弃,翻译活动及翻译家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此种前提所造成的'体制'犹存, 即中文系开设的翻译文学课程依然叫作外国文学".毫无疑问,翻译文学来源于外国文学,两者之间有着客观,不容否认的密切关系,但是译作不是原着本身.译作经过了译者的再创造,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 而译者在翻译再创造中除了相对忠实地传达原着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要在其艺术性,审美性等方面下功夫,基本信息21要的地位.而且,每一部外国文学原作的翻译都有两个过程:一是理解,二是再现,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会使得译作与原着不可能完全一样,至少以不同的文字出现.因而.翻译文学作品是从属于原着而又不同于原着的一种新作品. 从语言上说脱离了源语的语境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翻译文学就不再是纯粹的外国文学.翻译文学不同于外国文学,还在于它的本体价值.翻译文学不仅是一种媒介一种文学交流的环节和手段,而是一种"文学创造".中外文学史是史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西方翻译史从古代罗马时期直到20世纪,有一条源远流长的文艺学传统,翻译家及翻译理沦家主要从文学翻译的实践中总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规律和实质, 形成了翻译学中的"文艺学派".他们认为文学翻译的特点是其创造性,强调译作要注重艺术效果.20世纪初,法国文学理论家埃斯卡皮提出了所谓"创造性叛逆"的命题.他认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文学翻泽之所以能成为不同于原语外国文学的一种创作,是由翻译的性质和文学作品的性质决定的.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本身的多义性,暖昧性.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伸缩性,差异性,使文学翻译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外国文学的字与句次绝对忠实的描摹和复制.这些事实都说明.翻译文学含着翻译家独特的创造性,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既然如此.自然不能将翻译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三,翻译文学是国别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首先,我们判断一部作品国籍的依据就是该作品作者的国籍.例如,《高老头》的中文本的作者理应是译者傅雷,而不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很多人对此难以接受,这与学者们长期以来把翻译文学和外国文学混为一谈有关.我们不能因为翻译文学传递的是外国文学的信息而把翻译文学等同与外国文学.相反,由于翻译文学要传达的信息要求翻译家付出极为艰辛的再创造,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译作视作原作的"第二生命态".把翻译文学认为是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还可以从翻译家的翻译过程来看.翻译家也同作家一样,需要深入认识作品所要表达的时代, 环境和文化背景,然后寻找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直觉的创作过程".[31翻译文学虽然属于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还需要对这个论断加以精密化.有必要在国别文学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翻译文学是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这里."特殊"就是承认翻译文学不同于本土作家的创作.一方面翻译文学隶属于国别文学,另一方面要认清它的外来性质和跨文化属性.外来的性质可以经过输入,改造,消化和吸收成为民族的东西,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而我们研究和重视中国的翻译文学,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其更好的融入国别文学之中.四,翻译文学存在的意义翻译文学不仅与国别文学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与影响,有时它的作用还超过国别文学的作品.根据统计,晚清小说刊行的在一千五百种以上,而翻译小说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林纾的译作曾在当时有过很大影响.另外.马君武,苏曼殊等人翻译的歌德,拜伦和雪莱的诗歌也在反清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宣传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我们经常谈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大部分不是直接影响,而是由于它们的泽本.类似的情况在国外也比比皆是.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发展史上,翻译文学的重要地位是一致公认的,有不少国家,他们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就是翻译文学.由此可见,翻译文学的存在有着重大意义.回顾人类文明历史,很多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时代相传,得以走向世界的.如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亚里士多德等伟人的作品用的都是"死去的语言"拉丁愈,如果没有英语等其他语种的译本,他们也许早就淹没了.21世纪的今天,翻译活动空前频繁.包括文学翻译的译学界也前所未有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认清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翻译文学未来发展的基础,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参考文献】[1]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MJlt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谢天振.译介学.[MJlt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4.[3]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MJlt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35[4]中国现代文学史(一)[MJJt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作者简介:张琳琳.1980年生.辽宁辽阳人.现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在读.[责任编辑:翟成梁]。

对翻译学的跨学科性与学科独立性的几点思考

对翻译学的跨学科性与学科独立性的几点思考

1 .引 言
2 0 世纪8 0 年代初 ,中国开始较大规模 引进西
方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也开启了国内对翻译学
学科性质的讨论 ,受西方语言学派译论 的影 响 , 翻译学被认为是应用语言学或对比语 言学的一个 分支 学科 。8 0 年代 中后 期和 9 0 年 代末 、新 世纪 初 ,国内曾出现过两次关于翻译 学的大讨论 。随 着 国内对翻译学学科性质的深入讨论 ,一种普遍
行 。针对 这些 观 点 ,谢 天振 ( 2 0 0 8 ) 指 出要 区分
“ 翻 译本体 研 究”与 “ 翻译 研 究本体 ”两 个概 念 ,认为前者是语 言问的转换过程本身 ,后者则 是包含 了语言文字转换过程本身及其之外的其他 因素 ,正是后者决定 了翻译学不可能成 为一 门单
纯的语言学科 ,而是一 门综合性 、边缘性和交叉
的认识是 ,翻译学是一门独立的、开放 的、综合
来研究翻译吗? 本文尝试对这三个 问题进行简要
的讨 论 。
性学科 。这个认识指出了翻译 学的两个性质 ,一
个是学科独立性 ,一个是跨学科性 。可以说 ,翻
2 .翻译学有 自己的本体研 究吗?
译学的跨学科性与其学科独立性便成 为一直伴随
中国翻译学建设的两个关键性 问题 。当前 国内的
认识翻译学的跨学科性和 学科独立性及其两者 之 间的关系是确保 翻译研 究健康发展的前提。这里 涉及的理论 问题 是 :翻译 学如何既是独立的 ,又 是开放的和综合性的? 与此相 关的具体问题 是 : 翻译学有 自己的本体研 究吗?翻译学的跨学科性 如何不影响其学科独立性?任何学科都可以借 用
对翻译学的跨学科性与学科 独立性的几点思考①
张 思永

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国籍的多重性

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国籍的多重性

比较文学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国籍的多重性刘小霞四川理工学院摘要:本文在《译介学》关于翻译文学性质与归属的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翻译文学的性质、翻译文学应纳入国别文学(在中国是中国文学)以及翻译文学“国籍”的主要观点。

在张南峰“多元系统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翻译文学的性质、意义来对“国籍”和归属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旨在说明:第一,应该从翻译文学的性质、意义出发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性,而不应该简单地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第二,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翻译文学;性质;国籍;归属一、关于翻译文学性质和归属的讨论《译介学》①在关于翻译文学性质和归属方面,做了详细的讨论,主要观点如下:首先,关于翻译文学的归属,指出翻译文学的归属依据的是翻译家的国籍。

其次,就译作与原作的关系说明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翻译文学不等同于外国文学。

明确了翻译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廓清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然而,翻译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既然它不属于外国文学,那么它就应该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一部分。

②二、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性”从以上翻译文学归属的讨论可以看出《译介学》将翻译文学的归属的判断依据和翻译文学“国籍”的判断依据合而为一,认为都应该是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笔者首先赞成“依据文学翻译的特性,依据翻译家劳动的再创造性质以及翻译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来判定翻译文学的归属”。

但是,应该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而不应该简单地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翻译文学的归属和翻译文学的“国籍”应该区别看待。

正如张南峰所言:把翻译文学纳入本国文学史的呼吁,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把译者视为翻译文学作品的唯一作者,未免简单化,而按作者国籍来判定作品的国籍,则有任意性。

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模糊性、双重性甚至游移性,才是出路所在。

③首先,《译介学》以国别文学史的编写为例,指出,我们判断一部作品的国籍依据就是该作品的国籍。

翻译学词典

翻译学词典

翻译学词典
译学词典的研编是一个有意图、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从另一个角度说,译学词典的编撰看作是译学词典的编者、文本、使用者以及语境之间的互动行为。

下面将从翻译学词典的适用性、学科性质、信息性、衔接性和连贯性几个方面介绍。

翻译学词典的使用者众多,由于他们对于学术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接受程度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因此并非任何一本翻译词典都适合所有的使用者。

从学科性质来看,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规律和艺术的学科,其学术性较强。

其科学术语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特点。

从信息性角度看,基于翻译学词典的作用,即为相关专业以及领域人员查询使用。

所以翻译词典中的信息必须涵盖专业领域的各种概念、术语以及相关资料,并具有整体性。

以便用户使用,满足其需求。

另外,从衔接性和连贯性角度看,翻译学词典的释义、词条与词条之间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这种衔接性和连贯性不仅仅在于编者对于词典信息的梳理,还受使用者的主观理解和认知过程所影响。

作为工具书,翻译学词典能有效地帮助翻译相关专业的学生甚至是老师更方便地检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例如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等。

除此之外,该词典还可以帮助大家更为系统地了解翻译理论知识以及翻译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翻译研究的范畴

一、翻译研究的范畴

一、翻译研究的范畴1.名称问题在我国,人们已经习惯于用“翻译学”一词来指称翻译研究整个领域。

翻译学作为一门研究翻译现象的人文学科,其学术地位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然而,该学科的名称(尤其是英文名称)却一直有争议。

20世纪60年代之前,很多人称之为“翻译艺术”(the Art/Craft of Translation);60年代后有人使用“翻译科学”(Science of Translation),也有人视之与“翻译理论”(Translation Theory)同义。

西方翻译工作者对“翻译学”(Translatology)一词比较抗拒,主要原因是,英文translatology和德文translatologie显得太高调,太学术化。

1972年,美籍荷兰学者霍姆斯(J.Holmes)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的论文,文中建议用“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来称呼该领域,这样可以摒除大多数的纷争与误解。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这一名称逐渐得到西方学界的认可,很多学者都以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自己著作的名称,例如苏珊·巴斯纳特(S.Bassnet)著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980),书名就是源于霍姆斯的建议。

此后,用“翻译研究”作书名的数不胜数(如Snell-Hornby 1988;Baker 1998;Munday 2001)。

不过,“翻译研究”在汉语中听来不像是一门学科,而“翻译学”一词在我国已被广泛接受与使用,并且已经进人不少书籍词典之中。

因此本书作者力图用“翻译学”指称整个领域及其所包含的一切,“翻译研究”则主要指研究途径及其相关的活动。

但是要绝对区分这两个术语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翻译研究”一词也已广泛用来指称整个领域。

翻译的性质

翻译的性质

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性质是为了在不同的语言间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方式,它通过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译成另一种语言,使得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翻译能够帮助人们跨越语言障碍,拓宽视野,增进友谊,促进商务合作,传播文化知识等。

翻译的性质可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

口译是通过口头转述一种语言的内容为另一种语言,通常用于翻译会议、座谈会、演讲等场合。

它要求译员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能够即时理解并转述讲话者的意思。

口译需要译员具备高度的语言底蕴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笔译是指通过书面形式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常见的笔译形式有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它要求译员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并将其翻译为易于被读者理解的目标语言。

翻译的性质也具有文化交流和传承的特点。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理解原文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并将其准确地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

这不仅要求译员具备文化敏感度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确保译文保持原汁原味并能够被目标读者所理解。

翻译的性质还包括专业性和精确性。

不同领域的翻译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领域专业术语的掌握。

例如,医学翻译需要了解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术语,法律翻译需要具备法学知识,技术翻译需要熟悉相应的技术术语。

此外,翻译还需要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误导和歧义。

因此,翻译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之,翻译的性质是一项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它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实现相互理解和沟通。

翻译的性质具有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知识。

翻译要求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化和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的性质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另一篇为《语言分析与翻译》(Linguistic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弗斯着重谈到三个方面:(1)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2)完全的翻译不等于完美的翻译;(3)在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中,一种语言的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另一种语言。

卡特福德(John Catford)是该学派中比较系统提出翻译理论的学者。

任教于爱丁堡大学的卡特福德1965年发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新的途径,引起巨大反响。

卡特福德称其理论为“描写性”翻译理论。

他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方面阐述“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1)翻译的性质。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译语)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2)翻译的类别。

就其程度而言,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 rtial translation);就其语言层次而论,可分为“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和“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就语言结构的登记来说,可分为“级受限”翻译和“级无限”翻译,即传统意义上的“逐字译”和“意译”,而“直译”介于两者之间。

(3)翻译的对等问题。

一方面,翻译对等是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现象,是基于对两种语言的比较而发现的;另一方面,翻译对等的产生必须看译文和原文是否具有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实质性特征。

(4)翻译转换,是指把原文变成译文时偏离形式对应。

翻译转换主要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其中范畴转换又可分为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四种。

(5)翻译的限度,是指不可译性问题。

翻译中有两类不可译。

一是语言方面的不可译现象有双关语、歧意语法结构;二是文化方面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风俗、不同的时代背境等非语言因素引起的。

新翻译理论

新翻译理论
翻译的风格取决于译本读者的类别,翻译的 基本单位是词,并从译词与原词词义的对等 来衡量翻译的对等。
10
中世纪时期,宗教翻译活动日益普遍: 波依提乌—— 翻译《工具论》中的《范畴篇》和《解释篇》。
乌斐(西哥特主教)—— 哥特语《圣经》
阿尔佛来德国王 —— 《圣经》部分章节 翻译和学术活动中心:巴格达、托来多(西)、西西里等
二战之后,翻译理论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有了质 的飞跃,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层出不穷,研究 的领域日益广泛;翻译对本民族的作用与贡 献、各民族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可译和不可 译的科学根据、翻译的目的、文本的类型和 翻译方法之间的关系都成为译论关注的中心
15
随着相关学科的日益相互渗透,除语言学,文 学、美学之外,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交 际、符号学、信息论、机器翻译、人机对话 均成为翻译理论家研究和考察的新视角,翻 译流派和思潮此起彼伏,使二十世纪后半叶 出现了西方翻译理论空前发展、思想流派异 彩纷呈的繁荣局面。
21
数控论、信息论等各种学科有关但又自成体系 的科学。因此,新时期的翻译理论的一大特点 是:“理论研究被纳入了语言学的范畴,受到 现代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因而明显地带有 语言学色彩,与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形成对照” 谭载喜, 1991:240 2. 中国翻译史及概述(略,参看张培基、喻云根编 《英汉翻译教程》)
3
符合翻译学作为研究语际转换手段及规律的需要,符合翻译 “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的需要。
五、翻译学学科架构:内部系统
系统论的观点:翻译学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
4
其内部学科架构的特点: 1. 翻译理论是核心,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学建设的基本 任务。 2. 由于翻译学是经验科学,因此翻译史的研究非常重要。 3. 翻译行为受制于翻译思想,因此翻译思想研究对整个翻译理 论研究具有引导和指导意义。 4. 翻译学的内部系统必然衍生了一个与之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的外部系统,这个系统与翻译学的参照性学科矩阵一起,组 成了一个翻译学的多维共同体。

《翻译学》与翻译学

《翻译学》与翻译学
方面, 对语义 的内容实质进行了较为 系统 的探究 。在第六章 中, 作者从英汉语言文 化对 比的角 度 , 对英 汉两种语 言的词 汇之间存在 的四种关系 ( 汇偶合 、 词 词汇并 行 、 汇空缺 、 词 词 汇冲突) 进行 了逐 一探 讨 , 并辅 以丰 富的实例 以指导具体 的
翻译实践。 最后三章是作者近几年来 的研究重点 : 中西译史译论的 比较研 究 , 目的非常明确 , 其 那就 是“ 开阔我们 的视 野 , 从别
上升为能客观反映翻译 本来面 目的理论。同时 , 它又把通过
特别是对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研究基础上 , 中国译学研 为
究引进 了新 的观念 , 新的方法 , 拓展 了研究的视野 ; 二是对 翻 译学的建设 做了许 多扎实 的基础性 的 开拓工作 。 ¨ < ” 翻译
学》 一书正是谭载喜先生 为翻译学建设所 做开拓性工作的代
角度 , 对语义的种种解 释模 式作 了概 括和剖 析, 并从句 法意
观的理论角度对翻译 学的学科性质 、 学科 内容 、 究 目的 、 研 范 围、 任务和途径等问题进行 了系统 的论述 。然后从 翻译实践
所面对的问题 出发 , 阐释 了翻译的语义传达和文化交融等核
心问题。最后 , 在对 比较译学 的学 科属性 、 究 目的 、 务和 研 任 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后 , 作者以开阔的视野融汇中西 , 向读 者展
示 了自己近年来进行中西翻译思想 比较研究的成果。 全书共九章 , 第一章 为绪论 , 作者对 制约 翻译 理论 发展 的诸因素作 了概要的分析 , 以明确译学发展所急需解 决的主
要问题 和译学界应该扎扎 实实去做的几项基本工作 。
义、 修辞意义 、 词汇意义三个层次和所指意义 、 想意义 两个 联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要点笔记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要点笔记
8
5、泰特勒(Alexander Tytler 1747-1814 ) ◆ 翻译理论和思想主要见于《论翻译的原则》一书。该书是 西方翻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 ◆ 优秀的译作必须使读者领略原作的优点,并得到“同样强 烈的感受” 。 ◆ 翻译三原则: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 的风格和手法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 具有的通顺。
5
2、贺拉斯(Horatius) • 提倡“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这句话经常被 翻译家引用,“成为活译、意译者用来批评直译、死译的 名言 • 主张在创作和翻译中不要墨守成规,必要时可以创造新词 或引进外来词,以便丰富民族语言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6
3、哲罗姆(Jerome) • 第一部“标准”拉丁语《圣经》的翻译,并提出了 翻译理论和切实可行的翻译原则: • 区别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提出“文学用意译, 圣经用直译”。
25
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
◆ 佐哈尔(Even-Zohar)创立的术语“多元体系”是指在一 定文化中始终存在着主要和次要的文学系统,而高雅文学 在其中又居于重要地位。在研究翻译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时,他指出,翻译文学并非在所有国家均处于无足轻重或 边缘的地位。翻译文学作品不仅引进新的思想,而且还提 供新的形式和模仿的样板。如果翻译文学在一个民族中处 于次要地位,译者就常常牺牲原作的形式,竭力使译文与 接受文化的现行标准保持一致。
15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2、翻译性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也是技巧。 3、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 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 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4、文本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翻译的性质以及其关键概念

翻译的性质以及其关键概念

翻译的性质以及其关键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以实现跨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翻译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翻译不仅需要对源语言文本进行理解和准确解读,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词汇、语法、语调等各种手段,将源语言的信息重新表达出来。

翻译过程中的译者并非单纯的“替换”或“转换”文字,而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文化和语言的再创造。

第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中,存在着许多差异和独特的特点,如词汇、语法、文字排列顺序以及表达方式等。

翻译过程中,除了要传达原文的本义和信息外,还必须注重目标语语言和文化的特点,遵循文化习惯和语言规则,以使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翻译后的内容。

第三,翻译是一种语言和文字的转换。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言辞习惯。

翻译的核心任务是将源语言的信息转化为目标语言的信息,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完整性,并尽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风格和意图。

在转换的过程中,翻译也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以使内容更符合目标语的习惯。

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概念,对翻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第一,准确性。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首要的任务是确保译文和原文的准确性。

译者需要仔细理解原文的语义和意图,遵循正确的语法和意译规则,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准确性是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到目标语读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第二,通顺和流畅。

翻译不仅需要具备准确性,还需要注意译文的流畅度和可读性。

译者需要进行一定的语言调整和文字优化,使译文在语法、语序和表达方式上更符合读者的习惯,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自然性,以便读者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第三,保持风格和意境。

翻译不仅要传递原文的信息,还需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

不同的文体和风格可能要求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译者需要灵活运用技巧,尽可能还原原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风格,以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风格和意图。

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

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

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归属作者:刘小霞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3期摘要:本文在《译介学》关于翻译文学性质与归属的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翻译文学的性质、翻译文学应纳入国别文学(在中国是中国文学)以及翻译文学“国籍”的主要观点。

在张南峰“多元系统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翻译文学的性质、意义来对“国籍”和归属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旨在说明:第一,应该从翻译文学的性质、意义出发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性,而不应该简单地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第二,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翻译文学;性质;国籍;归属一、关于翻译文学性质和归属的讨论《译介学》(1)在关于翻译文学性质和归属方面,做了详细的讨论,主要观点如下:首先,关于翻译文学的归属,指出翻译文学的归属依据的是翻译家的国籍。

其次,就译作与原作的关系说明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翻译文学不等同于外国文学。

明确了翻译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廓清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然而,翻译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立的存在形式,既然它不屬于外国文学,那么它就应该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一部分。

(2)二、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性”从以上翻译文学归属的讨论可以看出《译介学》将翻译文学的归属的判断依据和翻译文学“国籍”的判断依据合而为一,认为都应该是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笔者首先赞成“依据文学翻译的特性,依据翻译家劳动的再创造性质以及翻译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来判定翻译文学的归属”。

但是,应该承认翻译文学的多重“国籍”,而不应该简单地由翻译家的国籍来判定。

翻译文学的归属和翻译文学的“国籍”应该区别看待。

正如张南峰所言:把翻译文学纳入本国文学史的呼吁,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把译者视为翻译文学作品的唯一作者,未免简单化,而按作者国籍来判定作品的国籍,则有任意性。

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模糊性、双重性甚至游移性,才是出路所在。

翻译的基本概念

翻译的基本概念




整个天空点缀着繁星,快活地扎眼。天 河那么清楚地显现出来,就好像有人在 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天上闪耀着光明的亮星,牛奶路很白, 好像是礼拜日用雪擦洗过的一样。 ----赵景深译




3.3 异化(dissimilation) 和归化 (domestication) 异化: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是译文的表达形 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起来,能完全对 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 等。 优点:保留的原文的文化意象,目的是使译文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向译文读者介绍源语文 化,并丰富译入语及文化。 ----Venuti, Lawrence.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Routledge.

化境论(fairy):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 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 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 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钱钟书 《林纾的翻译》


The whole sky spangled gay twinkling stars, and the Milky Way is as distinct as though it had been washed and rubbed with snow for holiday. ----英著名俄罗斯古典文学家翻译 家加内特夫人(Garnet Constance) 译契 科夫《樊凯》

In this example “a cultural unit” means “一个文化单元” in Chinese, and is not what the Chinese people called “文化单 位 ,” which should correctly be translated into “a historical site.”

翻译学本质..

翻译学本质..

Pure 纯翻译学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研究 Applied 应用翻译学
( Holmes,1972;Toury,1995;Baker,2001)
为什么要建立翻译学?
翻译是人类一项必不可少的交际活动有其自身的规 律可循,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描 写,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活动(谭载喜,2000:11); 更好地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对整个翻译学科的 走向,以及对其重新整合发挥指导作用”(孙艺风, 2001:50);
(三)、重要研究成果与学术活动 2005年共出版著作超过40部(不包含学术 和文学译著),发表翻译研究研究论文600多 篇,召开全国性和国际性翻译研讨会16次。 2005年翻译研究的主要著作见表1:
项 目 序 号
项目属性 负 责 人 沈 素 琴 黄 振 定 郑 元 会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文 学 翻 译
中国翻译学研究现状研究
(一) 2005年新设立的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 从体制上看,目前已成立翻译学院 7个,翻译系5个,翻译研究中心超过40个, 全国性翻译研究资料中心2个(北京外交学 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 2005年有三所大学试点建立本科翻译专 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 范大学。
[1]
[1] 包括《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四川 外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上海翻译》、中 国科技翻译》等。
4、在整个应用研究中,口译教学比例最突出,近 1/3,反映出口译(包括同传、交传和口译)日益 受到各高校,特别是高级翻译学院的重视,有较 大的发展潜力。 5、翻译辅助工具的研究领域比较狭窄,主要为翻译 学词典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和计算机翻译 教学研究成果很少;翻译政策的研究几乎没有专 论,只在其他文章中略有提及。翻译研究方法论 的成果也较少,且限于方法论的介绍。 根据上述统计,结合国内主要的外语与翻译 期刊 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

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性质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翻译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翻译学科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

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

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要求

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要求

翻译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翻译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语内翻译、语际翻 译、符号翻译等。
翻译的特性
准确性
翻译的首要特性是准确性,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流畅性
流畅性是翻译的重要特性之一,译文应该通顺、自然,易于理解,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 习惯。
文化性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传递。译文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 色和内涵,以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语言习惯的转换
总结词
保持译文语言的自然流畅
详细描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语言习惯,以确保译文语言的自然流畅。这包括对原文的 句式、语气、修辞等方面的处理,以及在译文中运用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
专业术语的运用
总结词
准确翻译专业术语
VS
详细描述
在翻译涉及特定领域的文本时,专业术语 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译文的准 确性,译者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 ,并能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术语进行 翻译。同时,对于不确定的术语,译者需 要进行查证和核实,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
翻译的种类
口译
口译是指通过口头表达将一种语 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通常用于会议、谈判、演讲等场 合。
笔译
笔译是指通过书面文字将一种语言 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如 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是指在讲话人讲话的同时, 将讲话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通常用于国际会议、商务谈判等场 合。
翻译的速度与效率
翻译速度的要求
在保证翻译质量和准确性的前提 下,需要尽可能提高翻译的速度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翻译效率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知识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

它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接缘性、推现性和综合性社会科学,也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翻译学之所以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因为翻译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中不同语言民族间的交际现象。

可见,翻译的本质是社会的,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关系,即社会语言交际关系的科学. 翻译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有两大性质:接缘性和推现性.接缘性和推现性是翻译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质,是使翻译学独立于社会科学之林的基本特性,也是我们研究翻译学发展史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我们说翻译学是接缘性社会科学,就是说它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已接近这些科学的边缘,但还没有步入其内。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翻译学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思维科学属性,还有社会科学特征。

这是由翻译学所研究的对象性质所决定的。

翻译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

而翻译本身,无沦是口译,还是笔译,都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在自然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社会产物。

翻译是以语言材料为基础的,必然同三大科学发生密切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翻译与翻译学的接缘性。

翻译和翻译学与自然科学接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活动接缘产生了交际功能,与人们的思想活动接缘具有思维功能。

翻译学的接缘性是翻译学的基本性质。

这一性质与翻译的基本材料一一语言的接缘性密切相关。

但这井不是说翻译学就是语言学,而是说我们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翻译学.也可以从其它科学的角度去探索翻译学,揭示翻译的本质。

翻译学必竟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本身有着自己的理论、自己的规律和自己的特点。

这是其它任何科学所取代不了的。

翻译学的性质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翻译决定的。

翻译本身也具有接缘性.要想翻译得准确,就得理解好原文的语言现象,处理好译文的语言衷达;译得通不通得讲究点语法;译得对不对,得知道点逻辑,译得好不好,得懂得些修辞等等。

这样翻译就同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多种科学产生了接缘关系。

翻译的另一个重要性质是依存性,翻译是一种依靠原文语言而存在的社会交际现象。

翻译学正是有了翻译的依存性才使得它与其它科学的关系更加强化。

翻译学正是有了接缘性,才在社会科学之林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

未来的翻译学必将成为一门多学科的科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到那时,翻译学园地将会增添语言翻译学、心理语言翻译学、社会语言翻译学、对比语言翻译学、语法翻译学、修辞翻译学、逻辑翻译学、英语翻译学、文艺翻译学等各种边缘学科,北京天译时代翻译公司不一一列举。

这些均属于翻译学范畴。

这将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翻译的结果。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这也是山翻译的接缘性决定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各种科学成果去研究翻译的哲学基础、翻译的美学原理、翻译的心理学因素、翻译的文艺学法则、翻译的语言学规律等等。

翻译学的推现性将随着翻译学和其他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消亡,翻译学的接缘性将随翻译学和其它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强化。

翻译学的推现性消亡之时,就是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繁荣之日,翻译学的接缘性强化之日,就是翻译学作为一门多学科社会科学的昌盛之春。

翻译学的推现性反映了人们对翻译学由忽视到重视,由缺乏认识到认识的过程.人们越是重视翻译学,翻译学的推现性就越是无足轻重乃至消失。

它也反映了翻译学的历史部分,所以人们必然对翻译史上的现象加以研究,还翻译学的历史本来面目。

翻译学的接缘性既反映了翻译学上其它科学间的关系现状,也预示了翻译学的未来。

人们对这一性质认识得越透彻,就越能结合各种科学规律去探索翻译学,发展翻译学.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

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