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渤海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

合集下载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艰苦历程起始于1957年4月,在海军和渔民的协助下,石油工作者潜水调查了莺歌海海滨村浅海油气苗,取得了储油岩样和气样。

1959年,我国第一支海上地震队在青岛组建,开始在渤海进行地震和重力、电磁测量。

1960年我国用驳船安装冲击钻,在海南莺歌海盐场水道口浅海钻了两口井,井深26米,首次获得重质原油150公斤。

1964年,在浮筒沉垫式简易平台上安装陆用钻机,在莺歌海岸边水深15米处钻了3口井,井深388米,获原油10公斤。

虽然是微小的发现,党和国家却非常重视,当时中南局第一书记和广东省省长都亲自到现场视察和祝贺。

1966年,我国在渤海建成我国第一座钢质导管架桩基平台,并于1967年6月成功地钻探了第一口海上具有工业油流的油井,井深2441米,试油结果为日产原油35.2吨、天然气1941米,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为此还发来了贺电。

1971年,我国在渤海发现海四油田,先后建立了两座平台,年高峰产油量8.69万吨,累积采油60.3万吨,这就是我国第一个海上油田。

1957年至1979年是我国早期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所走过的一段历程,在这22年中,共钻井127口,发现含油构造14个,获石油储量1.3亿吨,建成原油年产能力17万吨,共累积采油96万吨。

我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开始于1979年,同年就与13个国家的48家石油公司签订了8个地球物理勘探协议,从此全面辅开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工作,世界先进技术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海上的找油速度。

1980年就发现了一大批有利的局部构造:珠江口盆地169个、莺—琼盆地47个、南黄海盆地74个。

接着在渤海发现BZ28—1油田、BZ34—2油田,在北部湾发现W10—3油田、在琼东南发现崖城13—1大气田。

在1984年至1988年间在珠江口陆续发现了惠州21—1油田、流花11—1大油田、惠州26—1油田、西江30—2油田,在渤海又发现锦州20—2凝析气田、绥中36—1大油田等。

渤海钻探

渤海钻探

渤海钻探渤海钻探,历史悠久,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渤海钻探的背景、发展历程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渤海,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海之一。

渤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渤海钻探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它不仅为我国能源革命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渤海钻探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

当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成立了渤海石油勘探中心,开始了对渤海地区的系统地勘探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渤海地区陆上和浅海石油勘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深海钻探技术一直是制约渤海钻探发展的瓶颈。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突破,渤海钻探在深海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995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台深水钻井平台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深水钻探的新阶段。

此后,中国渤海地区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不断增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为了进一步推动渤海钻探的发展,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钻探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通过与国际上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吸收了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了我国渤海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进程。

此外,我国自主创新的“海洋石油卓越科技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渤海钻探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技术创新外,渤海钻探还积极探索绿色环保的开发模式。

针对海洋环境的特殊性,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钻探作业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同时,渤海钻探也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推动石油工业向清洁、低碳发展转型。

渤海钻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我国积极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渤海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投入。

同时,在资源勘探、技术研发、环境保护、安全管控等方面提供支持与指导,为渤海钻探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渤海钻探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洋石油开发历史演变全景立体模型设计书

海洋石油开发历史演变全景立体模型设计书

海洋石油开发历史演变全景立体模型设计书1.世界海洋装备的发展情况随着人类对石油研究的不断深入,到了20世纪,石油不仅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材料,而且其五花八门的产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现代工业的血液”,极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的进程。

高额的石油利润极大推动了石油勘探开采活动,除了陆地石油勘探外,对于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也日益深入。

近海石油的勘探开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97年,在美国加州Summer land滩的潮汐地带上首先架起一座76.2米长的木架,把钻机放在上面打井,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钻井。

1920年委瑞拉搭制了木制平台进行钻井。

1936年美国为了开发墨西哥湾陆上油田的延续部分,钻成功第一口海上油井并建造了木制结构生产平台,两年后,于1938年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木制结构平台改为钢管架平台。

1964-1966年英国、挪威在水深超过100米、浪高达到30米、最高风速160千米/小时、气温至零下且有浮冰的恶劣条件下,成功地开发了油田。

标志着人们开发海上油田的技术已臻成熟。

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在近海开展石油商业活动,原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左右。

1897年,在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钻井的旁边,美国人威廉姆斯在同一个地方造了一座与海岸垂直的栈桥,钻机、井架等放在上面钻井。

由于栈桥与陆地相连,物资供应就方便多了。

另外,钻机在栈桥上可以随意浮动,从而在一个栈桥上可打许多口井。

在海边搭架子,造栈桥基本上是陆地的延伸,与陆地钻井没有差别。

能否远离岸边在更深的海里钻井呢? 1932年,美国得克萨斯公司造了一条钻井驳船“Mcbride”,上面放了几只锚,到路易斯安那州Plaquemines地区“Garden”岛湾中打井。

这是人类第一次“浮船钻井”,即这个驳船在平静的海面上漂浮着,用锚固定进行钻井。

但是由于船上装了许多设备物资器材,在钻井的时候,该驳船就坐到海底了。

海洋油气开发的前世今生

海洋油气开发的前世今生

036ENERGY 2014.10百科 ENCYCLOPEDIA海洋油气开发的前世今生业内已经普遍认同的是,在过去几年以及未来数年里,全球新增的油气发现量都主要来自于海上。

世界上最早开始海上石油钻探和开采的国家是美国。

1887年和1947年,美国前后开始钻探和开采海洋石油。

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海上油田也是位于美国,即加利福尼亚海岸的亨廷滩油田,发现于1920年。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延续,经历了一个由浅水到深海、由简易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海底油气的生成石油和天然气是两种在成因上密切联系的有机流体矿产,它们都是由复杂的碳氢化台物组成的,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已经证实,石油、天然气是古代多种生物残体的腐泥物质,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漫长、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成的。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生油条件、储存空间和保存条件。

首先,要有大型的由地壳沉降形成的积水盆地,一般是浅海和湖泊。

其次,要有适宜的气候,使生物生长繁盛。

这些生物一般是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有孔虫、腕足类、珊瑚、苔藓等,它们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第三,要有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注入盆地,使一代又一代的生物边繁衍、边死亡、边被泥沙一层又一层地掩埋起来。

当一个盆地被几千米基至上万米厚的泥沙填满后,就完全成为一个沉积盆地了。

经过地壳变动及适当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那些腐烂的有机质就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了石油或天然气。

海洋油气储量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累计获探明储量约400亿吨,探明率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

在全球海洋油气探明储量中,目前浅海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将逐渐进军深海。

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

海洋石油发展史

海洋石油发展史

墨西哥湾从1859 年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

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约1500米,最深处超过5000米。

浅海产量逐年下降,不过,深海开发突飞猛进, 深海将是墨西哥湾下一步开发的重点。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地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由于新探明储量不足以弥补开采量,墨石油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濒临墨西哥湾的古巴尽管拥有可观的油气资源,但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近一半,另一半从委内瑞拉进口。

飓风对墨西哥湾石油影响较大环保影响北海目前北海石油主要是英国和挪威进行开采,其他国家开采很少,主要受益者为英、挪,但对西欧来说,意义也是重大的,它结束了西欧完全依赖其他地区供应石油的状况。

北海市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最活跃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区,北海环境恶劣,开发成本高,但其石油地质条件良好,石油储量丰富,油气勘探成功率高。

西非西非海上特别是深海区域已成为全球海上油气工业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标,其中尤以几内亚湾最为突出。

几内亚湾已成为继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之后世界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

另据国际能源机构石油专家分析,西非地区石油发展潜力很大,在未来几年内,赤道几内亚、毛里塔尼亚等国储量和产量都将会有很大增加。

尼日利亚规定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域开发石油,免收矿区使用费。

海上石油资源的巨大潜能将使西非石油产量超过北海,超过伊朗、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石油产量的总和。

马拉开波湖是委内瑞拉同时也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

水深平均达20多米。

马拉开波湖为世界上最富饶、最集中的产油区之一,有“石油湖”之称。

油田集中于东北岸,并向湖底延伸,含油气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多为高产大油田;目前原油产量占委内瑞拉总产量的75%。

巴西新发现的油田是世界上最深的,石油蕴藏在水下4000米处,还覆盖着厚厚的岩层和盐田。

在这种条件下开采石油尚属新技术领域,成本高、风险大。

巴西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中国海洋石油历史

中国海洋石油历史

中国海洋石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海洋石油勘探始于南海。

1965年后,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北方的渤海海域。

在海洋石油工业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制的简易设备,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上述两个海均打出了油气发现井。

从1966年到1972年,在渤海海域共建造了4座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探井14口,发现了3个含油构造,为海上石油勘探积累了经验。

1973年以后开始更新设备,在国内建造和从国外购进了一批自升式钻井船、三用(拖航、起抛锚、供应)工作船和地球物理勘探船等,在渤海进行勘探、开发试验。

1973年2月,燃料化学工业部决定成立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1978年8月,石油工业部将渤海石油勘探业务从大港油田划出,在塘沽设立了海洋石油勘探局。

从1957年到对外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以前,在中国海洋石油发展20多年的艰苦创业期间,石油、地质单位陆续在南海、渤海、黄海等海区进行重力、磁力普查和部分地震普查。

石油工业部所属单位在渤海和南海的北部湾、海南岛附近海域钻探井111口,有30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在渤海开发了3个小型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100万吨。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初期的艰苦创业留下了可观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但海洋石油工业仍面临着发展瓶颈。

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特点,要求海洋石油工业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对外合作,吸收资金、引进技术、分散风险。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起步阶段,中国面临着技术落后、经验不足和国际环境限制等多重挑战。

然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自主创新,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逐步发展壮大。

在此期间,中国在沿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石油勘探和开发活动,发现了一些油田,并开始建设自己的石油炼化厂。

二、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海洋石油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阶段,中国加强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引进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石油勘探和开发水平。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国内石油企业的改革,促进了石油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

三、高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海洋石油工业的投入力度,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包括深海油田开发、液化天然气(LNG)等。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海外油田。

在这一阶段,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产能和产值大幅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四、创新发展阶段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开始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将继续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能源市场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 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世界海洋石油发展历程

世界海洋石油发展历程

世界海洋石油发展史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姓名班级陈海宏储运09-5崔志鹏储运09-5龚翀储运09-5周亚洲储运09-5吴中尉储运09-5熊华兵储运09-3姚文奇储运09-3张洋储运09-3 日期:2011年9月18号目录第一章世界海洋石油的起源第二章中东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第三章北海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第四章墨西哥湾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第五章西北地区的海洋石油发展史第六章马拉开波湖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第七章里海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第八章北极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第九章未来油气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海洋第一章世界海洋石油的起源海洋是人巨大的宝库,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而且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

据统计,海洋石油资源总量约占全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1/3.有专家估计,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45%。

世界上最早的海洋石油勘探要追溯到1887年。

在美国加里福利亚的圣·巴巴拉地区靠近海边的萨马兰得油田开发过程中,人们不断向海下追踪和开发油田,用木桩做基础建立了第一个海上钻井平台,从此开创了海洋石油工程和石油开发的历史。

1896年,美国以伐桥连接方式在加里福利亚距海岸200多米处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它标志着海洋石油工业的诞生。

从那时起的10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海洋石油工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座近海石油平台出现于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制石油平台。

1965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南加利福利亚近岸海域用“卡斯-1号钻井装置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水深为193米。

这口深水井的建造,吹响了人类海洋石油勘探“走向深海”的号角。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中石油天然气总储量为1000-2500亿吨,世界70多年来探明陆地总储量(约1200亿吨)的两倍。

全世界石油储量为3000多亿吨,而在大陆架海底占到 1/3。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在开采大陆架海底石油。

海洋保护发展历程

海洋保护发展历程

论文题目: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历程论文作者1:石工09-10班牛晓涛论文作者2:石工09-10班赵小伟论文作者3:石工09-10班乔诗涵论文作者4:石工09-10班席莹莹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

因而各国也都加大了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力度,与此同时,由海洋石油开采所引起的生态灾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一、世界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总论从20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内燃机、柴油机等一系列先进动力工具的诞生,石油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石油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而刺激了石油勘探行业与石油开采行业的急速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欧洲北海石油资源与波斯湾海上石油资源的顺利开采,以及各个新兴国家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石油环境保护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但人们在重视海洋中所蕴含的巨大油气资源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石油在海上运输和开发时所面临的潜在环境问题。

下面我们将根据国内外一些资料就海洋石油的开发运输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论述二、国外海洋石油环境保护发展历程早期,国外重大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主要是由运输石油的油轮发生泄露、沉没、解体所引起的海洋生态污染,例如:1——1967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峡谷”号在英国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沉没,12万吨原油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1999年12月,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北部海域遭遇风暴,断裂沉没,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2——1967年3月18日,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卡尼翁”号在英吉利海峡中的七块石暗礁区因搁浅漏油万吨。

3——1972年8月21日,利比里亚油轮“泰克赛尼塔”号和“奥斯维哥护卫者”号在南非海岸处发生碰撞,10万吨石油流入海里。

4——1972年12月19日,油轮“海星”号在阿曼湾沉没,泄油万吨。

海洋油气开发发展历史

海洋油气开发发展历史

1.7 张力腿平台的出现
牵索塔平台与铰接塔的不足之处是随水深的增加,平台 运动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在牵索塔平台的基础上发展了张力 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1984年,Conoco公司 在欧洲北海157米水深的Hutton油田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张 力腿平台。
张力腿结构示意图
Development of Semi-submersible
First Semi Drilling Platform
1961 by chance
Thunder Horse Platform
(The Largest Offshore Semi-submersible)
▪ Displacement : 130,000t
早期的各类坐底式平台
我国渤海沿岸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向海中延伸的浅海海域,潮差大而海底坡度小,坐底式 平台仍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8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北极海域的石油开发,设计 、建造极区坐底式平台也引起海洋工程界的兴趣。目前 已有几座坐底式平台用于极区,它可加压载坐于海底, 然后在平台中央填砂石以防止平台滑移,完成钻井后可 排出压载起浮,并移至另一井位。
钻井船发展历程
钻井船示意图
1.5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发展
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 由坐底式平台发展而来,上 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 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 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 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 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 性好、自持力强、工作水深 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 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工作水 深可达3000米。
牵索塔平台由甲板、塔体、牵索系统三部分组成。
塔体是一个类似于导管架的空间钢架结构,塔是顺应式的,随波浪的响 应稍微移动,其系泊系统能对塔提供足够的复原力,使其始终保持垂直 状态,设计时允许塔的倾斜度在20以内。

海洋石油发展史 绪论

海洋石油发展史  绪论

近年的世界海洋天然气产量构成
天然气产量,亿方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4
1996
1998
世界
海洋 2000 2002
2004
2006
海洋天然气占总量的百分比,%
近年的世界海洋天然气产量百分比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15
一、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第三阶段(1945-1973)--急速成长黄金期 4、中国与非洲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中国1959年发现大庆,1978年产量达到1亿吨 埃及1969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 尼日利亚1973年产量达到1亿吨 利比亚1970年产量达到1.6亿吨
一、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第三阶段(1945-1973)--急速成长黄金期
1、汽车业发展起来,汽油时代开始。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 1911年美国生产汽车19.9万辆 1927年1500万辆 1911年汽油超过煤油
一、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第二阶段(1920-1945)--蓬勃发展期
2、世界石油生产范围和规模扩大
1921年,委内瑞拉成为第二大石油生产国 1922年,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 1923年,美国产油1亿吨 1927年,发现中东第一个大油田(伊拉克基尔库克) 1930年,前苏联产量达到1845万吨,超委内瑞拉居第二 1932年,巴林发现石油 1938年,科威特和沙特发展大油田 1943年,美国产油达到2亿吨 1925年,美国产量占世界71.5%,1930年63.6%,1935年60.2%,1940年62.6%.

海洋石油发展史作业

海洋石油发展史作业

一.渤海湾油气区油气状况1、冀东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

2009年原油产量171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175万吨。

2、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勘探区域包括大港区以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485万吨左右。

3、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的油气生产区,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为426万吨左右。

4、胜利油田1961年发现,2009年原油产量为2783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34万吨。

5、中原油田主要包括河南省濮阳地区的14个油气田,四川普光气田和内蒙古18个勘探区块,2009年原油产量为289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2万吨。

二.中国海洋油气状况:中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率低,开发潜力大根据中国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不包括南海)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

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探明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海洋油气整体仍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

由于政治、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渤海等北部海域,而占我国领海面积1/2以上的南海地区,开发区域仅集中在距离香港250千米以内的近海和海南岛周边,其他广阔的南海海域尚未进行规模开发。

南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预计石油地质储量为230亿~3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50万亿立方米,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12度以南的南沙海域。

南沙海域有13个大中型沉积盆地,面积62万平方千米。

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统计,南海已探明200多个含油气构造和180个油气田,这些油气田基本上位于水深在500~2000米的深水区。

此外,南海海域“可燃冰”资源也很丰富。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及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的勘测结果显示,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相当于我国陆上石油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中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到185亿吨油当量。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总结——【海洋石油发展史】

总结——【海洋石油发展史】

6、目前世界上七大海洋石油产区为( 波斯湾 )、( 马拉开波湖 )、 ( 北海 )、(里海)、(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 7、(1891)年英国石油公司在波斯湾的(伊朗)国家钻了第一口井,而 波斯湾最大的海上油田是( 1951 )年在( 沙特阿拉伯 )国家发现的。 8、( 1964 )年英国开始开发北海油田,(1975)年正式开采投产, (1978)年首次达到5000万吨产量,(1982)年产量达1.03亿吨,次于 苏联、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成为世界第五产油大国,(1992) 年挪威产量也超过1亿吨,超过英国居欧洲第二石油生产国。 9、(20世纪70)年代巴西首次在海洋发现石油资源,2009年产量达到 (1亿)吨,油气资源绝大多数在深海,其中50%集中在(桑托斯)盆地。 10、(1917 )年在马拉开波湖打出第一口生产井,(1922 )年起在马 拉开波湖大规模开采石油,由此,在(20世纪60)年代委内瑞拉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到(1971)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石油生 产地区,目前马拉开波湖原油产量占委内瑞拉总产量的约(75 )%。
16、埃及海洋油气构成中,主要产油海域在(苏伊士湾),主要产气 海域在(地中海)。 17、美国曾一度控制着世界石油工业的生产与销售,最强盛时期被称 为(墨西哥湾)时代,具体指的是从(185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一段时间。墨西哥湾是现代海洋石油的发源地,也是各项世界纪 录的创造区域,2003年,开创了水深超过( 3000 )米的钻井纪录; 但同时也受气候和( 安全环境 )困扰,尤其是2010年墨西哥BP石 油公司钻井平台爆炸事件使问题更加复杂。 18、2004年深水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5)%,2010达到(9) %,其中57%是来自于(巴西)海域。 19、美国国会(1981)年通过近海石油禁采法律,(1990)年老布什 总统又签署了行政禁采令,使美国近海石油开采被完全冻结,(2008) 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同年 (9)月美国国会解除近海石油禁采令。近海石油禁采令主要是应对 (环境)问题。 20、有些地区由于油气资源丰富,被称为“第二个中东”或者“第二 在波斯湾”,这样的地区有四个,分别是(里海)、(北极)、(中 国南海南部)和(中国东海)。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史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史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史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

以下是中国海洋
石油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1. 1973年,中国开始探测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首次发现东
海油气田。

2. 1980年代初,中国国家海洋局开始探索南海油气资源,并
组建南海油气勘探局。

3. 1987年,中国第一个海上油井——现代18-1油田油井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开发进入工业化阶段。

4. 1990年代,中国开始在南海开展深水油气勘探,首次在南
海发现深水油气田。

5. 2002年,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建造的深水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勘探能力的提升。

6. 2004年,中国深水油气生产实现突破,实现商业化生产。

7. 2011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蓝鲸二号”投
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海洋石油领域的技术能力。

8. 2015年,中国开始在东海进行页岩气勘探和开发。

9. 2018年,中国首次在南海钻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钻获
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

10. 截至目前,中国海洋石油产业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从勘探、开发、生产到储运的完整产业链,并逐渐成为世界海洋石油开发领域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说,中国海洋石油发展经历了从初期探测到商业化开发的不断演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洋石油

海洋石油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第1期55石安洋业海作的油础基为评价全安以谈理浅管全安业作油石洋海的础基为价评全以安浅谈安全管理冯景信刘福石油、天然气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海洋石油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海洋石油开发具有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投资大的特点,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海洋石油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

自从五十年代我国开发海洋石油以来,已有过多次惨痛的事故教训,如1969年渤海一号采油平台被海冰推倒。

1979年11月25日,渤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拖航途中,发生翻沉事故,平台上74名职工,死亡72人。

1983年10月25日,美国一家公司租用的美国环球海洋钻井公司“爪哇海号”钻井船,在莺歌海合同区钻井作业时,遇8316号强台风袭击倾覆沉没,船上81人全部遇难。

1991年8月15日,麦克德莫特公司DB -29大型铺管船,在珠江口铺设海底管线时,遭9111号强台风袭击翻沉,船上195人弃船、跳海,死亡17人,失踪5人。

国外海洋石油发展也同样走过了艰难曲折历程,事故灾难给人们留下深刻教训。

如:1988年7月6日,英国北海Piper Alpha 平台爆炸震惊了世界,这是海洋石油工业最悲惨的一次事故,造成167人死亡。

2001年3月15日0时22分(当地时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坎普斯海湾作业的P -36海上半潜式采油平台连续两次发生爆炸,造成11人死亡,虽然经过5天的紧张救助,仍最终于3月20日10点30分沉没。

该平台价值4亿5千万美元,投产仅一年零2个月,就葬身于深海之中。

海洋石油作业事故教训告诉我们,减少事故就是最大的节约。

我们应正视风险的存在,强化管理,以科学的方法辨识危险源,预测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海上作业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

1海洋石油作业风险解析海上油气田是通过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实现开发的,它与海上船舶航行和陆上油气田的开发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第9章 渤海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

第9章 渤海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

辽河 葵花岛油田
辽河浅海 太阳岛、 葵花岛 、海南 - 月东、笔架岭 4 个油气田 位于辽东湾北部,西起葫芦岛、东至鲅鱼圈连线以北的辽河油田滩 海油气勘探区,成为辽河油田油气储量和产量的重要接替区。辽河 滩海总资源量 6.3 亿吨。 1991年“胜利三号”平台为辽河油田发现 了第一个海上油田——葵花岛油田。 " 十一五 " 期间,辽河油田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主攻东部,深化中 部,以中浅层为重点,兼探中生界、古生界潜山,形成多套层系突 破、叠加连片的油气资源开发局面。实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0.3 亿 吨,控制和预测石油地质储量各 0.8 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50 亿立方米。在开发策略上油气并举,优先开发月东一块油田及 太阳岛 - 葵花岛 气田。月东一块油田选择海油陆采,太 - 葵气田则 立足于自喷生产、管输上岸,实现储量的有效动用,最终形成年产 石油 150 万吨、天然气 5.25 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1987年12月4日,与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签订了渤海南部莱州湾13/03区 块石油勘探合同,面积1480平方公里,未获得工业油流,1990年3月31日合同终止; 1991年11月,与德士古公司签订合同,渤中北部面积5000平方公里,合作期7年,钻 探QHD22-1-1井,未发现油气层,1996年转移给雪佛龙公司; 1992年4月,与BHP公司(澳大利亚布鲁肯希尔)签订渤海南部5600平方公里合 同,合作期7年,1993年转移给德士古公司,在渤中钻两口探井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1994年8月,与麦克奇公司签订渤海西部面积2280平方公里合同,合作期7年,钻 探井两口,发现曹妃甸油层,进而打评价井2口,另选择在南堡进行预探,进展不大; 1994年12月,与菲利普斯公司签订渤海中部面积9200平方公里,合作期7年,1996 年在渤中22-2构造上见到良好油气显示; 1996年7月,与埃索公司签订辽东湾东北部面积2630平方公里,期限8年,是外国 石油公司在渤海首次上规模、大面积的连片三维地震勘探。 1984-1998年间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频繁。

渤海油田开发的历程

渤海油田开发的历程

渤海油田开发的历程
俞学礼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年(卷),期】1990(002)004
【摘要】本文以技术发展的事实为依据,描述了渤海石油开发走过的路程。

渤海是我国海洋石油事业发展的起步点,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渤海石油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980年以前,渤海石油公司处在边勘探、边开发的创业阶段,在探索海洋石油开发中建成了一批试验性采油平台。

1980年以后,在'改革开发'方针指引下,渤海石油公司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进入了合作与自营并举、勘探与开发并举的新阶段,取得了巨大成绩。

【总页数】9页(P7-15)
【作者】俞学礼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渤海Q油田开发中后期高精度变速成图方法研究 [J], 陈华靖;张鹏志;任百聪;贾海良
2.渤海边际油田开发碳排放影响 [J], 邹昌明;马金喜;黄岩;郝铭;封园
3.海上小型边际油田滚动评价开发创新模式探索实践——以渤海某边际小油田开发实践为例 [J], 李伟;汪跃;李功
4.渤海边际油田开发配套钻完井技术 [J], 霍宏博;李金蔓;张羽臣;谢涛;何瑞兵
5.渤海L油田开发效果与类似油田对比研究 [J], 刘斌;瞿朝朝;周海燕;岳宝林;张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气开发历程与前景

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气开发历程与前景

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气开发历程与前景
刘立名;孙宝仓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渤海公司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业已30年,本文着重阐述海洋工程方
面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以1980年对外合作为界,前十几年是探索下海自立创建时期;后十几年是合作与自营相结合时期,实现与国际接轨和形成具有渤海特色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从1996年起为渤海油田的整体规划也即是为实现“九五”和今后总
体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新时期。

【总页数】6页(P12-16,3)
【作者】刘立名;孙宝仓
【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2]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4
【相关文献】
1.从渤海湾盆地海陆对比看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J], 葛建党;朱伟林
2.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 [J], 钟锴;朱伟林;薛永安;
周心怀;徐长贵;牛成民
3.黄渤海海域16个石油平台站风速资料的初步质量检测 [J], 司鹏; 梁冬坡; 朱男男; 罗传军
4.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J], 王盼祥
5.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J], 郝婧;张厚和;李春荣;张文昭;李凡异;严寒;徐庆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西油田群
由歧口17-2油田、歧口17-3油田、曹妃甸18-2和 歧口18-1油田形成渤西油田群。其中,歧口18-1油田于 1992年1月发现,1997年12月投产。歧口17-3油田于 1993年6月发现,1997年12月建成投产。 1999年最新发现曹妃甸11-1油田。歧口17-2油田新 打31口生产井,平均井深 2262米 ,平均建井周期5.66天。 200年6月14日。歧口17-2油田提前半个月投产。年生产 能力为55万吨。 2000年发现歧口18-2含油构造。科麦奇发现了曹妃甸 12-1含油构造。
锦州20-2凝析油气田
油田于1985年11月发现,1992年8月投产。
锦州9-3油田
油田于1988年11月发现, 1999年10月30日 投产。该油田年产能力为 100万吨,地质储量3080万吨。
绥中36-1油田
绥中36-1油田是迄今中国海上发现的最二大的油田。它位于渤海辽东湾 海域,距辽宁省绥中县近岸 46公里 。油田所处水深为 32米 ,一般年份冬 季有流冰,寒冷年份将出现冰封。 该油田于1987年6月正式发现,发现时油田面积为24平方公里,地下油 藏深度 1600米 ,油藏储量2亿吨。由于该油田的原油属重质高粘原油,且 天然气含量少,油藏深度浅,地下能力不足,给油田开发工程带来了相当大 的难度。鉴于该油田开发难度大,决定先开发6.55平方公里的面积,做为试 验区首先开发。 该工程从1987年开始概念研究,经过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设备材料采 办、陆地建造和海上安装、连接等几个阶段,A区工程已经建成,并于 1993 年8月31日 投入生产。B区工程于1995年5月投产。A和B两区全部投产后, 原油生产能力将达每年100万吨。在15年的生产期内,可采出原油800万吨。
辽河 葵花岛油田
辽河浅海 太阳岛、 葵花岛 、海南 - 月东、笔架岭 4 个油气田 位于辽东湾北部,西起葫芦岛、东至鲅鱼圈连线以北的辽河油田滩 海油气勘探区,成为辽河油田油气储量和产量的重要接替区。辽河 滩海总资源量 6.3 亿吨。 1991年“胜利三号”平台为辽河油田发现 了第一个海上油田——葵花岛油田。 " 十一五 " 期间,辽河油田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主攻东部,深化中 部,以中浅层为重点,兼探中生界、古生界潜山,形成多套层系突 破、叠加连片的油气资源开发局面。实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0.3 亿 吨,控制和预测石油地质储量各 0.8 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50 亿立方米。在开发策略上油气并举,优先开发月东一块油田及 太阳岛 - 葵花岛 气田。月东一块油田选择海油陆采,太 - 葵气田则 立足于自喷生产、管输上岸,实现储量的有效动用,最终形成年产 石油 150 万吨、天然气 5.25 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1966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座桩基固定式海上钻井平台在歧口凹陷103构造 带上首钻海1井,于1967年5月6日完钻,发现油层;拉开了渤海油田生产史的序 幕。 1968年,又完钻3口评价井(斜井),均发现油气层,实现中国海上油田零的突破; 1971年,在海4井获得高产油流,海四油田被发现 1972年,海7井获得高产油流,埕北油田被发现; 1973年,依靠自己的力量,由国内设计建造了第一条自升式钻井船---渤海1号,与 引进的渤海2号钻井船陆续投入钻探; 1976年,海洋石油物探在国内建造的滨海502、503、505、506四条物探专业 船相继投入使用。 1980年,到此时,先后在36个构造上钻预探井45口,评价井42口,发现了12 个含油气构造;
1980年5月29日,原石油工业部与日本国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渤 海南部及渤海西部合作勘探开发石油合同”。合同区范围在渤西部地区, 面积25500平方公里,包括6个二级构造单元。日方为作业者,将中方已有 的成果资料,按其成份收买,独担风险,勘探投资为2.1亿美元,后来由于 勘探形势看好,1982年将勘探资金追到6亿美元,勘探期由5年延长到7年。 1985年,日中埕北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签订了埕北油田合作开发合同,中、 日双方投资比例为51:49,双方共担开发风险,成为我国海上第一个商业 性开发油田。 1980到1984,共打探井9口,发现含油气构造5个,探井成功率55%,获得 渤南地区第一个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
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和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岛间的连线为分界:面积7.7万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千米。
同一个盆地构造 渤海油田 辽河油田 冀东油田 大港油田 胜利油田 华北油田 中原油田 5个构造带 辽东 石臼坨 渤西 渤南 蓬莱
任丘等潜山油田 辽河 海洋
1955-1956年,由地质部和石油部组建华北石油普查大队和华北石油勘探大 队,进行华北地区石油勘探; 1957年,石油部华北勘探处与地质部石油普查队对渤海南部沿岸进行油气 苗调查; 1958年,地质部山东省石油普查队沿渤海湾从荣成到大沽口进行近海油气 苗调查; 1959年,石油部联合组建第一支海上地震队,在渤海近岸浅海中进行地震方 法试验; 1960年,地质部在天津召开华北石油普查会议,认为渤海与委内瑞拉的马拉 开波湖很相似,对渤海油气远景给予高度重视; 1964年,石油部组建了渤海第一支浅海地震队; 1965年,由第一批海军战士复员队伍组成了我国海上第一支钻井队伍---(3206)钻井队;
2005年南堡油田发现
冀东南堡油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曹妃甸港区,冀东南堡油田已发现四个含油 构造,基本落实三级油气地质储量(当量)10.2亿吨,其中探明储量4.0507亿吨,控 制储量2.9834亿吨,预测储量2.021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折算油当量1.1163亿吨。
2005年南堡油田发现
据了解,这个区块曾经被拿出来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勘探。两 家国际著名石油公司勘探6年打了3口探井,最终都带着遗憾离去。 南堡油田勘探开发公司总地质师王成明、副总地质师董月霞等 一批专家经分析得出结论:外方的目标是深层,而油却在中浅层。这一 结论在后来打的第一口探井——老堡南1井,也是外方勘探井的同一位 置得到了证实。2003年非典期间,冀东人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300 多口井中都发现了大批以前漏掉的油层,这些油层都位于中浅层。简 单估算就吓人一跳:有上亿吨的储量。2004年5月23日,海上第一口预 探井老堡南1井正式开钻。9月29日16时,老堡南1井喷出原油。自此, 一个整装大油田浮出了水面。
1993年,缓中36-1油田投产,它是1987年被发现,为我国海上第二大油 田,也是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开发难度最大的稠油油田 1999年,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莱19-3油田被发现,与菲利普斯公 司合作勘探开发 2004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达到1006万方。此次渤海油田产量突破 千万立方米,标志着渤海油田从此成为我国北方能源重要的生产基地。 2005年,发现南堡油田. 2006年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突破1500万方,超过南海东部,成为中国 最大油气生产海域 2009年,渤海油田产量突破了2000万方大关 2010年,渤海油田再上新台阶,实现了油气产量3000万吨的历史新 跨越,达到3005万吨。这个产量占中国海油国内总产量的60%,也 成为原油产量仅次于大庆油田的全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埕岛油田
胜利海洋钻井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从事浅海、极浅海海域钻井作 业业务的专业公司。 从1978年“胜利一号”钻井平台下水打第一口探井至今,胜 利海洋钻井经历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道路。 先后在埕东、埕中、五号桩、青东、垦东、埕北、辽东湾等海域打 井89口,钻井总进尺近20万米。发现了垦东、埕东、埕北三个潜 山含油构造带,且勘探成果逐年扩大。1988年发现了胜利油田第 一个海上油田——埕岛油田,后来,又在中生界地层中发现高产油 气流,为埕岛油田增加了可观的石油地质储量。胜利埕岛油田 2000年海上石油产量突破200万吨。
埕北油田
1972年12月发现,中日双方合作进行开采,1985年10月B平 台投产,1987年1月A平台投产。
渤中油田群
由渤中28-1油田、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组成。 其中,渤中28-1油田于1981年5月发现,1989年5月投产。 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于1983年5月发现,1990年 6月建成投产。1999年最新发现渤中29-4油田、渤中25-1 油田。
第9章 渤海地区海洋石油发展史
中国地图
2
中国海洋石油战略对策——踏踏实实求发展
一、我国陆上油气开发和生产潜力有限 1996年以来,国内石油产量基本保持在1.4~1.7亿吨,年平均增幅 仅区,综合含水已高达81.5%;2、储采比不断下降。3、陆上 西部油区产量快速增长,但由于自然条件和投资所限增幅有限。19901995年年均增长率达11.6%,占全国产量比重由7.4%到11.6%。 二、从国际市场上获取原油存在不确定因素 美日等国“搅局”:2001.11,中俄协议修建从东西伯利亚到中国 东北的石油管道,输送能力2000万~3000万吨原油,日本的介入使得管 道改向;2003年中海油和中石化同时介入北里海的卡沙甘油气田项目, 英国的介入导致中国海油与北里海项目彻底无缘。 三、开发海洋油气是确保我过石油安全的重用途径
到2006年,中国海域在生产油 气田50个,自营23个,合作27个; 渤海突破1500万方,南海东部 连续10年突破1000万方; 海域生产石油3175万吨,生产 天然气62.7亿方 2010年,油气当量达到48005000万吨,渤海达到3000万吨, 能够占整个海洋的一半. 蓬莱19-3位居我国最大的海 上油田和最大的合作油田之位, 合作者是美国康菲石油; 绥中36-1油田位居我国海上 最大的自营油田之首。
1987年12月4日,与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签订了渤海南部莱州湾13/03区 块石油勘探合同,面积1480平方公里,未获得工业油流,1990年3月31日合同终止; 1991年11月,与德士古公司签订合同,渤中北部面积5000平方公里,合作期7年,钻 探QHD22-1-1井,未发现油气层,1996年转移给雪佛龙公司; 1992年4月,与BHP公司(澳大利亚布鲁肯希尔)签订渤海南部5600平方公里合 同,合作期7年,1993年转移给德士古公司,在渤中钻两口探井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1994年8月,与麦克奇公司签订渤海西部面积2280平方公里合同,合作期7年,钻 探井两口,发现曹妃甸油层,进而打评价井2口,另选择在南堡进行预探,进展不大; 1994年12月,与菲利普斯公司签订渤海中部面积9200平方公里,合作期7年,1996 年在渤中22-2构造上见到良好油气显示; 1996年7月,与埃索公司签订辽东湾东北部面积2630平方公里,期限8年,是外国 石油公司在渤海首次上规模、大面积的连片三维地震勘探。 1984-1998年间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