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二选修)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bceb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4.png)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边塞诗鉴赏》,主要内容为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
本诗描绘了戍楼将士在北地边塞的艰苦生活和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内容、意境及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把握《燕歌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分析边塞诗的写作背景、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燕歌行》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地边塞风光,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雄浑壮美,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边塞之中,体会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燕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人简介:简要介绍高适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燕歌行》的每一句,分析诗中的形象描绘、意境和艺术特色。
a. 形象描绘:分析“戍楼望辽阳,想象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
b. 意境:通过“燕歌”、“北风”等意象,展现边塞的苍凉与豪迈。
c. 艺术特色:讲解诗中的对仗、用典、抒情等手法。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燕歌行》的鉴赏题,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边塞诗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燕歌行》2. 结构:四句一节,共四节3. 意境:苍凉、豪迈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燕歌行》中的形象描绘和艺术特色。
2. 拓展延伸: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较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燕歌行》的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高二语文燕歌行
![高二语文燕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6cc50790a32d7375a517808e.png)
核心提示: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局部肌肉酸痛的病症。临床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方法很多,例如颈椎牵引法、按摩疗法、物理疗法等等。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颈部僵硬、活动 部肌肉酸痛的病症。临床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方法很多,例如颈椎牵引法、按摩疗法、物理疗法等等。 首先我们来看看诱发该疾病的原因有哪些,专家介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大多数是因为风寒、潮湿、枕头不适或卧姿不当、颈肌劳损、头颈部长时间单一姿势、姿势不良或过度疲劳等造成颈椎间盘、 及肌肉、韧带等劳损所致。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导致颈肌的痉挛、劳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现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造成颈椎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颈椎小关节失稳,此类改变刺激了颈神经根背侧 经而致发病。 颈椎牵引法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首选方法,颈椎牵引疗法能够增宽椎间隙、恢复颈推的稳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剥离、松解粘连组织,消除炎症;牵开嵌顿的关节囊,以促进椎体滑脱和 错位的整复;改善其血液供应,有助于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牵引后每个椎间隙可增宽2.5-5毫米,有利于突出椎间盘(髓核及其纤维环组织)复位;牵开迂曲的椎动脉,恢复颈椎与椎动脉长度的比例关系,保持 畅,维持正常脑血液供应,恢复正常脑组织功能。颈椎牵引疗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 专家介绍,按摩推拿疗法在临床上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按摩推拿疗法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另外,按摩疗法通常和中外治法相结合使用。中外治法就是将中 椎病患处的一种方法,我们经常说的颈椎病贴膏就是颈椎病中外治法其中之一。颈椎病外治方法使用简单方便,对于缓解颈椎病症状效果确切,但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皮肤过敏、皮肤损伤等问题,请 导下使用为宜。用于颈椎病外治的中按照物的剂型可分为:敷贴、搽擦、湿敷与热熨几种。 现在,大家知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颈椎病早期的症状,如果您出现该症状,一定要立即,以免引发更严重的颈椎病。 口才培训加盟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d197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b.png)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燕歌行》。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边塞诗》,具体详细内容为《燕歌行》诗歌的解析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意境和主题。
2. 分析并欣赏《燕歌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燕歌行》的背景及主题的理解,艺术特色的鉴赏。
教学重点:诗歌的解析,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燕歌行》相关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边塞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燕歌行》。
2. 背景介绍:讲解《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析: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b.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c. 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4. 艺术特色分析:a. 分析《燕歌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边塞诗,分析其艺术特色,进行解题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首边塞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背景及主题2. 诗歌解析a. 重点词汇和句式b. 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 艺术特色分析a. 韵律b. 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从韵律、对仗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拓宽知识面,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解析过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燕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尤其是韵律和对仗。
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一首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重点词汇和句式解析《燕歌行》中涉及许多边塞特有的词汇和古汉语句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词汇和句式是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bfb09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6.png)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二选修中《燕歌行》。
该诗歌位于教材第四章“边塞之歌”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边塞生活描绘和将士们保家卫国豪情壮志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燕歌行》背景和意义,感受边塞文化独特魅力。
2. 掌握诗歌手法、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文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生僻词汇、意象和手法。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背景、意境、手法和表达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边塞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边塞壮美,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齐读《燕歌行》,初步感受诗歌韵律和情感。
3.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边塞诗产生背景,引导学生解边塞将士生活状态。
4.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生僻词汇、意象和手法,如“戈壁”、“马蹄”、“霜雪”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分析,让学生解边塞诗特点和鉴赏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边塞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燕歌行》2. 诗歌背景:边塞生活、将士保家卫国3. 重点词汇:戈壁、马蹄、霜雪等4. 诗歌手法:意象、表达技巧5. 课堂小结:边塞诗特点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燕歌行》意境和表达手法,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感受。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戈壁”象征边塞艰苦环境,“马蹄”代表将士们英勇奋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诗歌背景、手法和表达效果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等,进一步解边塞文化,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诗歌背景介绍,这是帮助学生理解《燕歌行》情感基础。
《燕歌行》(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燕歌行》(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1c470076a20029bc642d6a.png)
《燕歌行》(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一.知识积累。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
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研读诗作,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通读全诗,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作大意,理清诗作所写事件的过程:出师、战败、被围、死斗。
2、你认为生疏的字词及读音,并强化记忆。
3.出师时的恩明确关键:将帅们金鼓震天而行,一副大摇大摆的姿态,不可一世,自鸣得意的形象。
这样与下文军情形成鲜明的反衬,从而为抨击挞伐张本。
遇和行军时的状态如何?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2fa008ed630b1c59eeb5ef.png)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燕歌行》课堂类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
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难点同重点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二、介绍背景1、阅读注解①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
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
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
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
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
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三、朗读全诗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读。
四、整体感知1、理解文意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人:将帅士卒士卒思妇事:战争景:塞外秋景五、文本研读1、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那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诗句:男儿本自重横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解说:“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行”语出《史记季布传》。
燕歌行·高适(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燕歌行·高适(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a2e3e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8.png)
燕歌行·高适(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燕歌行·高适(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篇文章是针对《苏教版高二选修》中的《燕歌行》一课的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对教师们提供一些教学思路与实践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燕歌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高适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2. 熟悉《燕歌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赏识诗歌的能力。
3. 通过讲解、阅读、听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告诉学生《燕歌行》的创作背景,解读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2. 介绍《燕歌行》的艺术特点和韵律形式,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燕歌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授课、讲义、PPT等方式进行面授,向学生介绍《燕歌行》的作者、背景、思想感情等相关知识。
2.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燕歌行》的全文,注意韵律和语言特点,了解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3. 模拟表演法:分组模拟唐代宴会场面,让部分学生扮演高适、李白等唐代名人,学习和演绎《燕歌行》中的典故和情节。
4. 现场朗诵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练习,让学生熟悉《燕歌行》的节奏和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视听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呈现唐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风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整体设计第一步:了解《燕歌行》的创作背景介绍唐代盛世和匈奴入侵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了解《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二步:解读《燕歌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讲解、阅读和听课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达《燕歌行》的主要思想和感情色彩。
第三步:分析《燕歌行》的艺术特点和韵律形式解析《燕歌行》的韵律、语言风格和艺术形式,让学生熟悉并欣赏唐代诗歌的美学特点。
第四步:模拟唐代宴会,演绎《燕歌行》典故和情节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唐代宴会,角色扮演,让学生领略唐代文化和典故故事,理解《燕歌行》的社会和人文背景。
高二语文选修中册燕歌行
![高二语文选修中册燕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dcab8b4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7.png)
燕歌行(高二选修)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
《燕歌行》教案
![《燕歌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8ea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b.png)
《燕歌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情意绵绵”的《燕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对《燕歌行》的背景了解、诗歌内容的分析、诗句的解读、意境的体会及作者情感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燕歌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燕歌行》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
重点:掌握《燕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并运用古文词汇、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燕歌行》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国风光图片,引出《燕歌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燕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句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句诗的意象,讲解如何把握诗歌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解读其他诗句。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燕歌行》所表达的情感,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主要内容:背景诗句解析意境体会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解读《燕歌行》中的其他诗句,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描绘了北国战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逐句解析、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燕歌行》的基本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今后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词鉴赏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024年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869cd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7.png)
2024年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燕歌行》,主要讲述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抒发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燕歌行》的全文解析,详细探讨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全文,掌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 分析《燕歌行》的意境,体会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爱国情怀。
3.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燕歌行》的韵律分析、意境体会以及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燕赵大地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a. 指导学生朗读《燕歌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b. 分析《燕歌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c. 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课文,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内容:a. 诗歌韵律分析b. 意境体会c. 修辞手法讲解3. 课后作业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燕歌行》全文。
b. 选取一种自然景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不少于200字。
2. 答案:a. 背诵内容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推荐其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歌,如《登鹳雀楼》、《满江红》等。
b. 课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下):第八课 《燕歌行》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下):第八课 《燕歌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5c7ccfe4733687f21aa48.png)
第一季: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说明】本单元所选的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也是最高的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词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诗人借潢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此单元的任务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它要求我们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感情。
因声求气,就是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燕歌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燕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93695cea580216fc710afdbc.png)
读音字形
燕国 yān 摐金 征戍 shù 旌旆 逶迤 wēi•碣yí 石 塞草腓 féi 玉箸 蓟北 jì 功勋
chuān g
jīng•pèi
jié
zhù xūn
古今异义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 恣意驰骋 (今) 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②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古)特别 (今)程度副词,十分 颜色(古)光彩,奖赏 (今)色彩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 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 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 士兵死活。
总结
㈠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 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 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 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 寄予深切同情。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 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 未能解围(愤慨)
二、身陷重围
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 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失利 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 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 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 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 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 “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 是枉然。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 将领的谴责。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燕歌行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燕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044efb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5.png)
•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 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只是表示 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 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君相 不看 见白 沙刃 场血 征纷 战纷 苦, ,死 至节 今从 犹来 忆岂 李顾 将勋 军。 。
造成战士沙场征战苦的原因,也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 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 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 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思考二?
• 两层樊含哙义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这
“(横1行)”赞的颂由将来士,们就意一味往着无恃前勇的轻英敌雄。气概,对将领破 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
(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 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 疆生活、边塞风光。
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内容:1、描写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异域风情。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情。 4、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 5、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 鹰等。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
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
高二语文选修中册燕歌行原文
![高二语文选修中册燕歌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7769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c.png)
高二语文选修中册《燕歌行》原文
哎哟喂,今儿个咱们来聊聊那高二语文选修中册里头,那首叫人心里头五味杂陈的《燕歌行》。
您听好了,这诗啊,就像咱们老北京胡同里头,那老槐树下,大爷大妈们拉家常,里头有豪情壮志,也有儿女情长。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一开腔,就像是咱东北那旮旯的汉子,嗓门儿大,气儿足,说的是边疆烽火连天,将士们辞别家乡,誓要荡平贼寇。
这“烟尘”二字,用得那叫一个生动,就像是大风卷着沙子,迷了人眼,也迷了人心。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这儿又像是江南水乡的书生,轻摇着扇子,悠悠道来。
说的是咱男儿嘛,本就该纵横沙场,建功立业,天子一看,嘿,这小子行,特意给了不少好脸色。
这“横行”二字,透着股子不羁和骄傲,还有那么一丢丢的英气逼人。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您听听,这画面感,就像是电影里头的大场面,金鼓齐鸣,震天响,大军浩浩荡荡,旌旗招展,那气势,简直了!碣石山间,队伍蜿蜒前行,每一步都踏出了咱中华儿女的坚韧与不屈。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这又是边塞的紧急军情,校尉的羽书快如闪电,穿越瀚海,而敌人的猎火,在狼山上空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战士们心中的决心与勇气。
说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这《燕歌行》啊,不仅仅是首诗,它还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一段段激昂的乐章,让人读来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咱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燕歌行》就
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温暖了咱们每一个人的心房。
高中语文燕歌行原文
![高中语文燕歌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4325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a.png)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被风吹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伤心到只能唱出急促的短歌,不能唱出曲调悠长的长歌。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注释: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摇落:被风吹落。
思虑重重。
鹄:天鹅。
慊慊(qiānqiān) :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
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茕茕(qióng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
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执,持。
清商:乐名。
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
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尔:指牵牛、织女。
河梁:河上的桥。
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40c69fcc1755270622085c.png)
《燕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燕歌行》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上的作品,位于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新高二阶段,虽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但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尚处模糊阶段,课外迁移不够,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1.把握本诗所写战争的四个阶段2.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3.学会横向比较边塞诗.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环境五、教学流程(一课时)导入:说起诗歌,人们就会想到唐代。
唐代国力强盛,海纳百川;唐诗也因此百花齐放,流派纷呈。
其中,边塞诗派气质浪漫、一往无前,就连送别也别具一格。
比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扫送别的阴霾,带来万丈豪情。
就是这样一位大诗人,却并没有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一样,被新旧唐书收录到《文苑传》里,为什么在《文苑传》中没有高适呢?我们今天通过欣赏他的《燕歌行》,解答这个问题。
(一)初读感知,走进文本1.明确“燕歌行”体例特征:是乐府古题,始于曹丕,主要写思妇的闺怨之情。
燕在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种诗体,句数及字数不定,格律比较自由,篇幅较长。
我们学过哪些歌行体诗歌?琵琶行、长歌行、长恨歌等。
2.古人读诗,讲究“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也就是说通过诵读来体味诗歌的情感和气韵。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读诗歌。
读完正音正字。
3.现在给几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请结合注释,弄懂词义。
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诗歌的小序部分呢?注意到的请举手。
我们再读一下小序部分。
看它交代了些什么?它交代出写作的时间和原因。
交代了直接原因,是哪一句?——感征戍之事。
征戍事,具体到本文,也就是写了一场战役。
既然是叙事,就一般会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那请大家一起来给这场战役分分层次,看看每一节在写什么?。
可以自由讨论。
(二)、再读理解,把握诗意1.事(1)概括出战役发展的几个阶段请同学说一说,<出师原因是什么?>—请在原诗中找出来——“单于猎火照狼山”,敌人挑起了战争,且“校尉羽书飞瀚海”,用了一个“飞”表现战事很紧急。
配合教材解读唐诗:《燕歌行》选修教案
![配合教材解读唐诗:《燕歌行》选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b9f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f.png)
配合教材解读唐诗:《燕歌行》选修教案。
首先来看一下教案的整体结构。
教案分为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延伸。
可以看出,教案侧重于对唐诗《燕歌行》的解读和分析,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技能。
同时,教案还设置了多项反思和延伸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唐代文化和背景。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案中的内容和特点。
首先是教学目标方面,教案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识别唐代文化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等能力。
这也是解读唐诗的基本要求,因为唐代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文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方面,教案重点关注了《燕歌行》这首诗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细致的解读可以使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而难点则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需要学生对唐代社会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验《燕歌行》。
比如,在课前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诗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正式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而在教学结束后,教案还设置了多项反思和延伸活动,以便加深学生对唐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我们来看一下这份教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教案的内容清晰明了,设计得十分具体,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拿来操作。
教案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可以为其他唐诗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水平。
配合教材解读唐诗:《燕歌行》选修教案是一份优质的教学指导,通过对唐代文化和《燕歌行》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略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学生的文学教育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回顾岑参《走马川行》(齐声背诵)
岑参为我们描绘一场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战争。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另一位伟大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
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二、诵读
1、学生范读(配乐)评价
2、诵读指导:节奏、停顿、情感
3、散读
4、齐读
三、诗歌思想主题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征夫思妇:为了揭露军中苦乐不均,从士兵的内心痛苦来写。
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神色鲜明对比。
这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
补: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