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 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4.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5. 实验:测定反应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2.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实际例子引入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介绍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布置实验:测定反应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能和热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能力。
4. 评价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理解。
5.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1【课程目标】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
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
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
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
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
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表现形式。
3.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热化学方程式及热量计算4.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及热量计算。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及热量计算。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2. 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分类。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能量变化的原因。
4. 介绍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讲解热量计算方法。
5.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6.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7.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3. 课后练习:收集并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实地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课外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及其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能与热能导论》等相关教材。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概念。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热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它是初中“化学与能源”知识的延伸,与第一章化学键联系紧密,又是为选修4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深入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领域的贡献有初步认识。
所以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依据本节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中的要求,本节课主要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通过生活、生产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学习,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概念、原因、图像难点:从微观、宏观角度理解吸、放热反应三、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中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以及上一章学习了“物质结构理论”,为本节课提供了知识基础。
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丰富,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非常熟悉,抽象思维能力稍差,需要借助学生熟悉的现象和事例,但观察力较强,想象力丰富,且理解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为本节课奠定了认知基础。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法引课,图片法展示,吸引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动画演示法分析断键,成键过程;举例法总结其与吸收能量,放出能量的关系,化抽象为具体;比较法比较微观化学键和宏观物质能量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演示实验法演示重要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表格法总结常见的吸放热反应,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同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3. 能够运用盖斯定律分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方法3. 盖斯定律及应用4. 实验:测定反应热5. 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
2. 难点:盖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能量变化。
3. 实验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量筒、搅拌器等。
2. 实验试剂:酸、碱、金属等。
3. 教学课件和动画。
4. 参考资料和习题。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表: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 --|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讲解+ 举例| 课件、参考资料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讲解+ 练习| 课件、习题三| 盖斯定律及应用| 讲解+ 练习| 课件、习题四| 实验:测定反应热| 实验操作+ 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试剂五| 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讲解+ 举例| 课件、参考资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如烧碱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解释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3、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C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4、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 向烧杯内加入约10 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观看实验视频,完成实验表格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气泡 升高
2Al+6HCl ===2AlCl3+3H2↑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知 识导 学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降低
BaCl2+2NH3 ↑+10H2O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思考: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可再生 太阳能、氢能、核能
煤、石油、天然气 清洁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C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自学指导三—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阅读课本P34最后两个自然段及P35—36完成下面填空
(1)化学物质中的________通过反应转化成______化__学,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 (2)______转化成________是人们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创造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 热能
初中化学能量的转化教案

初中化学能量的转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能量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能量的转化过程;
3. 掌握化学能量转化实验的方法;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化学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量的转化;
3. 如何进行化学能量转化实验。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5分钟)
通过短视频等素材介绍化学能量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对化学能量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1)化学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量转化;
(3)化学能量转化实验方法。
3. 实验操作(3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能量转化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实验讨论,归纳化学能量转化规律。
5. 拓展延伸(10分钟)
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思考化学能量转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6. 总结提高(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化学能量转化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完成《化学能量转化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实验报告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化学能量的转换教案

初中化学能量的转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换方式。
2. 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
教学重点:1. 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换方式。
2. 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能量转换现象的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形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能量有多种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二、学习能量的转换(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能否相互转换?如何转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转换方式有多种,如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实例:电动汽车的充电与放电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电动汽车充电时,电能如何转换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如何转换为电能?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放电过程是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转换现象?它们是如何发生的?2. 学生讨论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能量转换现象,如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暖气将热能传递给人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能量的转换形式及实例。
2. 强调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换方式,掌握了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高中化学能和热能教案

高中化学能和热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及区别。
2.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方式。
3.化学能和热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和应用。
难点: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学习,通过化学反应实验展示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3.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和热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燃烧火柴的实验,引出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
2.讲解: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定义、特点及转化关系。
3.实验:进行一个化学反应实验,观察热能的释放情况。
4.讨论:与学生讨论化学能和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转化关系。
5.梳理:总结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化学能和热能转化关系的思考题。
2.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3.课堂问答: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评价:
通过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化学能和热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和应用。
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能量的转化教案

初中化学能量的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转化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能够识别和分析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感知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能量的转化概念: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是指一种能量形式的减少或消失,另一种能量形式的增加或出现。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表现,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
3. 能量转化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分析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热能、光能、电能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能量转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能量转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能量转化现象吗?能举个例子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能量转化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本质。
2.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了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能量转化的表现。
3. 分析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热能、光能、电能等,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能量转化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燃烧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能量转化的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能量转化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能量转化的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
2. 强调能量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能量转化的知识。
2. 布置调查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了能量转化的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
4. 提高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热能的测量与表达4.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5.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 利用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氨水等。
3. 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2. 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解释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热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时的放热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因,认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5.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6.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及其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与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主备人王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化学实验基础上,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从微观结构变化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2、学生通过实验学会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物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能对于化学能有关的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难点:1、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学情分析】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已有了解。
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教学用具】实验仪器:温度计、玻璃棒、烧杯、50mL量筒、玻璃片、砂纸、试管、实验药品:6 mol/L HCl , 2 mol/L HCl , 1 mol/L HCl ,1 mol/L HNO3 ,1mol/L KOH,2 mol/L NaOH, Ba(OH)2·8H2O , NH4Cl ,铝条。
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新课导入] 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
例如,人们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 实验操作:测定反应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和热能的关系。
2. 讲解化学能和热能的基本概念:解释化学能和热能的定义,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具体反应为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4. 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以具体实例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5. 实验操作:测定反应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定特定反应的热量变化。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化学能和热能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测定反应热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手段:评估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效果,优化教学手段。
八、教学拓展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介绍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 热力学定律:简要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精选6篇)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精选6篇)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过程与方法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教学重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式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创设问题情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
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进一步思考]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教师补充讲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
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 cl2中含有1mol cl-cl 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 cl-cl键要吸收242 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 的能量。
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响原理范围。
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观点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
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有关内容的提高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确立必需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中心的一个要点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宽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有关。
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经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感情,领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由;知道一个化学反响是汲取能量仍是放出能量的决定要素;经过实例和实验,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变,认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观点;经过科学研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认识和感觉化学能和热能之间互相转变,领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响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变,能源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深刻领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成立正确的能量观;经过实验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察看、思虑的能力,表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要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变。
难点: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观点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成立。
四、教课方法阅读、沟通议论、实验研究。
五、教课器具①多媒体课件;②试管、6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2·8H2O晶体、NH4Cl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mo/L盐酸、量筒。
高中化学能量转化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能量转化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能量的转化原理,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能量转化原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化学能量转化原理。
2. 熟练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化学能量转化原理的概念引入。
2. 能量守恒定律的介绍。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说明。
4. 实例分析:燃烧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五、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10分钟):通过实验展示一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引出化学能量转化原理的概念。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和应用,让学生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过程。
3. 实例分析(15分钟):以燃烧反应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过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对化学能量转化原理的理解。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六、课堂设计:1.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
2. 课堂组织: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与实验。
3. 评价方式:以课堂参与、练习成绩和小组讨论为评价依据。
七、教学反思:1. 需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能量转化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3. 定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十一”长假期间,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旅游。
临到中午时,他们一家围在一起准备就餐,只见小明爸爸拿出一个包装盒,轻轻一拉露在外面的绳头,几分钟后打开盒盖,热气腾腾的饭菜便呈现在眼前。
周围的人惊叹不已:他们没有生火为什么吃的饭是热的呢?原来,盒底部有夹层,内部设有水袋和氧化钙加热袋,当拉起开关时,水袋中的水和氧化钙接触,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饭菜变热。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反应为什么能够放热?所有反应都能够放热吗?2.【引入】演示实验:往一片棉花里加入两药匙的过氧化钠,然后滴加几滴水,观察现象。
【提问】问什么棉花可以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2Na2O2+2H2O==4NaOH+2O2↑【讲解】可燃物是棉花、反应产生了氧气,那么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的温度是怎么产生的?【回答】该反应放出热量使得棉花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其它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
【回答】学生回答并举例【归纳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都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的反应表现为还有光能、电能的变化)一、复习预习【学生阅读】前言内容,通过阅读本章前言,我们知道本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那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做出什么贡献?【提问】]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从何而来?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回答】这里所列举的两类反应说明了化学反应与热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教案题目:化学能与热能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掌握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定义;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方法;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锌粉、稀硫酸、烧杯、温度计、坩埚、酒精灯、火柴等;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学生手册;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能?什么是热能?2.让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指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概念和定义。
2.展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3.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并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热能。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将锌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在实验室摇床上摇晃一定时间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溶液的温度变化。
2.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来观察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以及热能对温度的影响。
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让学生依据实验数据,分析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会导致溶液温度升高?热能的变化与化学反应是否有关?五、巩固拓展(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解答以下问题:如何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进行班级分享。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发言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英一、教学背景分析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三个具体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
用一些具体量去分析问题的思想,学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
二、教学容分析本节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畴。
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
因此本节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因素是什么?(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放出能量;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吸收能量。
【过渡】上一节我们从理论上对反应热量变化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分析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
【导入】能源、信息和材料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与我们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就起源于火,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利用火来取暖和烘烤食物。
这个过程就是化学反应放热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部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和感受化学能热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指导注意事项。
实验一:教材第33页实验2-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到℃;3. 手触摸的感觉是变热。
来。
提问:提问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给予点评。
【板书】1、6HCl+2Al=2AlCl3+3H2↑放热反应实验二:教材第34页实验2-2将约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越10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现象结论1.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混合物呈糊状;2. 手触摸杯壁下部感觉温度降低;3. 玻璃片与烧杯黏在一起。
1. 反应产生氨气,并有水生成;2.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提问:提问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给予点评。
【板书】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吸热反应<思考与交流>反应中的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有关系吗?<讨论结果>1、从化学键键能的角度分析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从物质总能量的角度分析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思考与交流>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实验三:教材第34页实验2-3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O放热反应【板书】3、H+ + OH- =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思考与交流>你还能举出一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例子吗?我们可以利用放热反应来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能量,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利用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
【科学视野】阅读课本P35-P361、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板书】4、(1)生物体中的能量变化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柴草 时期→ 化石 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板书】(2)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物质氧化吸热反应C+CO 2H 2+CuO C+H 2OBa(OH)2.8H 2O+NH 4Cl CaCO 3高温分解【学习小结】:从化学键键能角度从物质总能量角度放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D)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 Ba(OH)2•8H2O与NH4Cl反应2、下列说确的是(A)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3、下列能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是(D)A、太阳能B、潮汐能C、风能D、氢气燃烧产生的热能【布置作业】: 1:p374、8、11、122:思考与交流: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你认为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准备如何设计并进行实验?请与同学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2Al+6HCl=2AlCl3+3H2↑放热反应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吸热反应3、H+ + OH- = H2O放热反应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4、(1)生物体中的能量变化(2)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七、【教学反思】:1、从化学键微观本质到物质总能量的宏观特征分析能量变化,跨度较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导致分析判断有误,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和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加了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
3、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应该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6八、教学反思从化学键微观本质到物质总能量的宏观特征分析能量变化,跨度较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导致分析判断个别有误,应结合动画、图像等缓慢过渡,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体验理解,以突破难点。
1.感性材料,理性分析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自热饭盒图片的展示为同学提供了感性材料,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
从生活中的事例去研究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学生能够真心实意地参与课堂活动,这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提高。
2.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理解断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教师应该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有基础性目标,又有开放性目标。
当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解释放热的原因时,他们求知的渴望便会产生和增长,正如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失调会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
3.教材的整合和学科思想的渗透化学键的拆开与形成和具体的能量数值联系在一起,定量计算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又要从物理学的相对能量高低与能量的转化的视角去认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最后还要将两套判断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块,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去认识反应的反应热,显然难度较大,尤其是两套判据的整合。
我将课本上的容进行整合,首先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让同学们对反应的热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将课本上的实验,提前到课始,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探究、理解反应吸、放热原因的欲望与冲动。
接着提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将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巧妙地联系起来,通过具体数据,定量地解释了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的变化。
接着转换角度,从物理学吸收能量、放出能量与体系自身能量的高低角度,展开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自身能量高低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运用动画和图片的手段,分解步骤,介绍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做出判断,体现为学生着想的理念。
4.思考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在设计的问题上具有开放性。
而对于同一反应,部分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和化学键的角度容易得到相异的结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化解这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