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关于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几点看法
我认同说产阶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但避免的可能性却是微乎其微的。虽然有和平演变的可能,但是战争无疑是革命的高效催化剂,并且自人类诞生到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如今,战争这种近乎野蛮的行为何曾脱离了人类社会?战争并不是知识、科技、修养和觉悟所能消除的,人作为动物的本性使然。
我倒是认为波普尔的这种说法有点牵强,虽然说技术知识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这只能说明技术知识是生产力的来源,并不能否认生产力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的重要作用。
但我依旧存在疑问:历史是人创造的,既然人创造了历史,那么人为什么就没有力量去改变历史,改变历史的进程和方向?历史是一次性的,我们无法准确推测历史朝何方向发展,所以在历史成为历史之前我们并不知晓历史的进程和方向是什么——因此我们凭什么断言,人类社会进程是确定的,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或者说,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进程?仅仅只有生产力这一种因素所决定,还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
其次,波普尔反对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非正义性和非人道性的弊端,但这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原则和自由市场经济本身不是社会弊端的根源,问题在于对资本主义中那些盲目的和不加限制的经济力量缺乏控制。任何不加限制的权力都是危险的,经济权力并不比其它权力更危险,而同样的,它也是可以被制约的。
但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过分强调了经济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而这是错误的。对此,波普尔提出的理由是:一、如果经济体系被摧毁,但技术知识仍然存在,那么经济体系很快就能被重建;然而如果技术知识被完全摧毁,那么现存的经济关系将随之消失,而且其重建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二、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了解,离不开对科学、宗教等其他文化方面的理解,但是反过来,即便没有经济背景,人们仍然可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科学思想。他一再强调,思想和知识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因素绝不是人们进行思想活动的必要条件。政治权利应该是基本的,因为它能控制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是经济保护的关键,政治民主也就是被统治者控制经济权利的唯一手段。
历史唯物主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也是一种历史观和唯物论哲学。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2.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种斗争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3. 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生产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形态,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生产方式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
4.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5. 革命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因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成为了贫困和剥削的受害者,他们具有改变社会的动力和意识形态。
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而生产方式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是指导社会变革的基本原则。
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胜利,波普尔将他称为错误的预言。首先,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主义,而只是预示了经济干预主义的必然性,而经济干预主义不一定采取公有制的方式。工人阶级的利益保障不需要用社会革命的暴力手段,完全可以采用社会改良和民主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其次,无产阶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波普尔对恩格斯等人的暴力革命倾向极为反感,波普尔认为他们有意地挑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以使革命爆发。最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的后果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这些结果破坏社会生产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灭亡。事实上,这些问题都被现代资本主义所彻底解决了。马克思用价值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这在波普尔看来是多余的,因为价值理论首先就存在是否真实的问题。即便它是正确的,马克思的预言也无法实现,因为随着民主制度的作用,国家社会的干预保障了剥削现象的限制。资本主义初期所表现出的残酷剥削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
波普尔首先批判马克思的以经济主义为基础的历史主义,因为在波普尔看来,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他的政治学说服务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波普尔承认经济的作用,但他认为将过分强调经济的作用,甚至夸大为决定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那就彻底错了。波普尔提出两个理由:第一,如果经济体系被摧毁,但技术知识仍然存在,那么经济体系很快就能被重建,然而如果技术知识被完全摧毁,那么现存的经济关系将随之消失,而且它的重建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第二,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了解,离不开对科学、宗教等其他文化方面的理解,但是反过来,即便没有经济背景,人们仍然可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科学思想。波普尔一再强调,思想和知识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因素绝不是人们进行思想活动的必要条件。波普尔不同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他看来这么说是完全颠倒了。政治权利应该是基本的,因为它能控制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是经济保护的关键,政治民主也就是被统治者控制经济权利的唯一手段。
证伪主义为何证伪不了历史唯物主义
证伪主义为何证伪不了历史唯物主义?潘志新卡尔〃波普尔是现代西方思想史重要的人物,被尊称为‚开放社会之父‛。
‚早在1947年,他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及许多志同道合者(包括德国经济学家瓦尔特〃欧肯以及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乔治〃施蒂格勒)一起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遍布全世界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联合会,即朝圣山学会。
该协会应当有助于交流和传播自由思想和市场经济思想,到目前为止,该协会仍然把这一点作为其任务之一。
‛因此,该学会把极权主义、权威主义作为自由社会的敌人,反对纳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但是,他的批判并没有能够证伪历史唯物主义,本文想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波普尔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波普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采用的方法是各个击破,他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成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两部分,历史主义是指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又称经济主义,是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发的政治经济学。
他说:‚如果我们现在继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对它获得深入描述的如此丰富的内容,作出批判和评价,那么,我们应该区分两个不同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历史主义,主张社会科学的领域应该和历史的或进化论的方法相一致,尤其是和历史相一致。
我认为,这种主张应该消除。
第二个方面是经济主义(或‚唯物主义‛),即主张社会的经济组织、我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对一切社会制度、尤其是对它们的历史发展而言,是基本的。
‛正如上节引文中所述,波普尔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发的政治经济学基本上是同意的,在这一部分找不到马克思的破绽,他说:‚我认为,这种主张是很正确的,只要我们是在通常含混的意义上对待‚基本的‛这一术语,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它的话。
换言之,根本无需怀疑,实际上一切社会研究,无论是制度研究还是历史研究,如果它们是以一种关注社会的‚经济条件‛的眼光进行的话,都可以是有益的。
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卡尔·波普尔是一个备受推崇的学者。
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提供了深刻而有价值的洞察力。
本文将探讨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其核心思想、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思想是批判主义。
他认为知识的真实性不能通过验证,而应通过持续的质疑和反驳来测试。
波普尔主张,“真理”应被视为一个永恒追求的目标,而不是一种已经被证实的陈述。
他强调,通过持续的批判和发现错误,我们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知识和理解。
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解决问题,并提出假设并对其进行检验。
他主张科学家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证据和观点,并随时准备与现有理论进行辩论和调整。
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摆脱了对“绝对真理”的追求,更加注重通过不懈的批判和反驳来不断改进和发展。
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举个例子,社会学家可以运用波普尔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在这种方法下,社会学家不仅仅关注已经得到证实的理论,还要不断质疑和测试这些理论。
社会学家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新的观点和证据,并将批判性思维贯穿于研究过程中。
同样地,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可以在研究中运用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政治学家可以通过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的批判性思考来改进其研究和理解。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持续的质疑和反驳来测试和完善经济理论。
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社会科学家能够更加客观和科学地研究社会问题,并提供更为可靠和准确的结论。
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醒了研究者对于已有理论和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和讨论的重要性。
它还促使社会科学家持续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不断改进和发展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理论。
最重要的是,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了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使得社会科学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历史”的规律性在哪里
“历史”的规律性在哪里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Popper,1902-1994)提出的“批评理性主义”、“证伪原则”等科学方法论在西方科学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然而真正使他名声大噪的,是他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
他的政治哲学代表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有人评价说“从绝对真理(以及各种决定论)的普遍至信,到对其根本性的质疑和警惕,这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最为重大的事件。
而波普尔的学说,特别是他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篇作中阐发的观点,对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还有人甚至认为该书“属于本世纪(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思想经典著作。
”那么,他对马克思的批评令人信服吗?历史究竟有无规律性?如果有,历史的规律性又在哪里?一、波普尔非历史决定论思想产生的背景1.波普尔的人生经历。
在少年时期,波普尔自诩为共产主义者,他17岁那年,为帮助关押在维也纳警察局的共产党人逃脱。
在示威游行时遭到枪击。
这一事件对波普尔心理刺激很大,他开始对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和元产阶级专政理论产生怀疑,并从此决定了他终身的思想倾向——批判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在他中年时期,即《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书的写作年代(1935-1942),恰逢纳粹德国对内采取高压政策、加强社会控制,对外煽动民族仇恨、大举实施侵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执行极“左”路线和政策,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发生大清洗等严重错误。
波普尔进一步认为,德、苏政策的理论基础都是历史主义,历史主义与极权主义、专制主义密切相关,他甚至认为共产主义与法西斯毫无差别。
因此,波普尔认为,把历史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会给人类带来不幸。
2波普尔的知识结构。
波普尔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科学哲学,他在读书求学时代就广泛涉猎各门自然科学知识。
通过了中学数学和物理教师的资格考试并取得教师职位。
他与爱因斯坦、波尔、薛定锷等20世纪最知名的自然科学家交往甚多,经常就自已的学术观点请教这些科学家,受到他们的赞赏。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三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第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第二,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和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阶段。
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它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 人类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马恩全集,卷23,P408)6.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和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
反杜林论
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第91页) (1)意识是不能脱离人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 的。(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 的本质) (3)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为何能 反映存在)
反杜林论
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3、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第92页) (1)人类的认识过程充满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 第一,认识主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二,认识的客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三,由于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矛盾的存在,具体的 认识都是有限的,认识的发展却是无限的。 (2)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在人类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不 断得到实现的,但是,这个矛盾永远不能完全解决和 最终解决。 (3)认识过程中的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 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现实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 (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 7、新世界观的检验和发展(《反杜林论》、《自 然辩证法》)。运用、发展和使新世界观系统 化、体系化,并开拓新世界观的研究领域。 8、丰富唯物史观,厘清新世界观的理论来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 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1818—1883)
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 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 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 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 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 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 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 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 )。为解决“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 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 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 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 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导言 》,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 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评卡尔·波普尔的的反历史决定论
为 了说 明 自己观 点 的正 确 性 , 普 尔提 出 了几 波 点论据 :1 自然 过程 具有可 重 复 陛 、 () 可复制 性 , 历 而 史过程 是独 一 无二 的 , 中充 满着 偶然性 , 可重 复 其 不 性 。正 如其 所说 ,历 史 假说 向来 不 是 全 称命 题 , “ 而 只是 关 于某个 个别事 件或 一些 这样 的事 件 的单称命
“ 我必 须承认 , 不明 白任何 有理 性 的人 如何 能 我
存在 的命题是存在命题而不是全称命题 , 普通规律 则 不是 断定 存在 ; 反… …它断 定某 事的不可 能性 。 相
断定 在特 定 时 间和空 间有某 种趋 势存在 的命题 是 一 个 单称 的历史 命 题 , 不是 一个 普通 的规律 ” 而 。 从 以上 波普 尔否定 社会 历史 发展规 律 的论据 中 可 以看 出 , 他看 到 了 自然过 程 与社会过 程 的差 别 , 看 到 了历 史进 程 中的偶 然性 以及人 为 因素对社 会 进程 的影响 , 是正 确 的 。但 他试 图从 自然 过程 和历 史 这
卡 尔 - 普尔 是 当代 西 方 最 负 盛 名 的科 学 哲 学 波 家之 一 他 的主要 研 究 领 域 是科 学 哲 学 , 他 在 历 但 史哲 学领 域 中也提 出 了 自己的独 到 的观 点 , 中最 其 引人 注 目的是对 马 克思 历 史 决定 论 的猛 烈 攻击 , 其 猛 烈 程 度 可 以借 用 布 赖 恩 ・ 马吉 的一 句 话 来 表 述
收 稿 日期 :0 1 2 1 2 0 —0 —0
作 者简 介 : 黄世虎(97一) 男 , 17 , 江苏南 京^ , 南京 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9 缎硕 士生。 9 赵建梅(9 3 ) 女 , 苏淮安人 , 17 一 , 江 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9 9缎硕 士生。
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一些人认为必须研究与解释人类历史发展,基于这些解释才能认真了解社会与政治。
这样的见解被卡尔·波普尔称为历史主义。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爵士, 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出生于奥地利,逝于英国伦敦,犹太人,20世纪最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之一,在社会学上亦有建树。
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
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
历史主义的产生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许多问题上,它都与逻辑经验主义背道而驰。
历史主义以描述科学实际如何,科学家如何做为目的,结果使得其科学哲学失去规范意义。
图尔明、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是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
简介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人尝试以研究与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如部落史、国王史)为基础去理解个别的社会与政治,认为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便能掌握未来发展,知道什么趋势将会容易成功。
黑格尔是较早有系统地理解整体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参见辩证法),为历史主义建立基础元素。
这些元素在十九世纪兴起,包括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参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主义有时会与还原论相比较:还原论主张人类发展可以还原为基础法则。
例如,有些人类历史发展是由经济法则所决定的(经济决定论)。
历史主义者则以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建立他相信的基础法则。
此词在其他范围有不同的使用。
在人类学上,“历史主义”指人类或生物会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作出发展。
在神学上的使用,一些基督教教派亦会以“历史主义”为名理解圣经的预言,特别是与教会发展作出关连理解。
卡尔·波普尔批评历史主义的各种形式,指其根源为决定论与整体论。
(决定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中普遍存在一种客观规律和因果关系。
自然辩证法-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波普尔与证伪主义一、证伪主义的概念证伪主义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关于科学方法、科学划界标准和科学发展模式的学说,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得到系统阐述。
波普尔证伪证伪主义的主要思想包括可证伪原则、试错法和科学增长模式。
1.可证伪原则可证伪原则即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在波普尔的年代被广泛接受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可证实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即如果一个理论能被一定数量的经验事实所确证,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
波普尔不认为经验验证是用来确证并保护一个科学理论的,与之相反,事实经验是用来证伪的,只有能够被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的,可证伪性原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他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可被一个反例验证为假的特性。
正如不能根据99只天鹅是白的,得出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结论。
如果有一个黑天鹅存在,那么该结论将被推翻。
根据这一观点,逻辑学、数学等学科将不再属于科学的范畴,而被归为非科学的领域。
因为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不具备可证伪性。
因此,科学不再是正确和错误的分界。
科学是可以出错的,而非科学中也有绝对正确的理论。
因此,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且越容易被证伪的理论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因为一个理论包含的内容越多,所提供的经验事实也就越多,它就有更多的机会被证伪。
需要注意的是,可证伪性并不等同于必然被证伪。
可证伪性只是科学理论应该具备的一个必要前提,而被证伪则是这个科学假说被反例推翻而产生的结果。
2.试错法逻辑实证主义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法,即从个别推出一般,从过去推知未来的逻辑方法,并认为归纳法是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
但是归纳法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个体是具体的,一般是普遍的,一般性结论不能由个别经验导出。
波普尔否定一切归纳法,他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地被提出,然后加以检验。
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为新的理论所代替。
知识的成长是借助于猜想和反驳,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发展。
论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论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历史学的自我认知溯源马克思主义自被提出以来就一直遭到各学科的非议,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辩证历史决定论更是被波普尔称为“迄今为止最纯粹、最广泛、最危险的历史决定论形式”,而波普尔本人更是以《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两本书来论证了这一观点。
那么,何为历史决定论、而历史决定论又有哪些形式、波普尔又为何要对此大加批判、而历史学和历史决定论的内涵又何在呢?一、历史决定论的形式在话题开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历史决定论做出一个普遍性的定义:一般来讲,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而历史决定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衍生出的,即认为历史是有必然性的、规律性、强烈因果制约性的学说。
马克思的辩证历史决定论并不是第一个认为历史具有必然性的历史哲学,早在其之前,无数学者就对历史决定论这一课题做出各种解释,它主要包括四个类型: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神学目的的历史决定论,即将社会历史中的因果性联系归结为隐藏在冥冥之中的上帝、天命或天意预先安排的结果,历史的过程和结局完全由这种神秘的东西来决定。
显然,这一看法与阿奎那所在的中世纪神学主导的世界观脱不开关系,更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谬论。
第二种是近代唯心论历史决定论,这一理论承认历史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但是它将规律归结为精神,是一种极端理性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第三种是机械的历史决定论,这是一种把物质及其机械运动作为决定性的因素的理论,简单地把拉普拉斯的动力学决定论从自然界直接推广和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显然忽视了人的历史中的作用,而只是单纯地以自然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历史学的发展。
最后一种是唯物辩证历史决定论,即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的支持者说它是唯物主义在历史学中的延伸,更承认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其辩证法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内核与规律。
而在波普尔批判历史决定论的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他将历史决定论概括地分为了认为自然科学(尤以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不能适用于社会学的反自然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与认为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尤以天文学)一样可以长期、大规模预报社会未来的亲自然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他认为,勿论是哪种历史决定论,都有着其不可弥补的缺陷,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了历史决定论在预测未来方面的破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现代西方哲学新流派众多,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
在科学哲学中,哲学家和科学家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
波普尔在《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谟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
”[1]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现代科学哲学中的两大派别即以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和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
其实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就是经验证伪和经验证实之争。
今天,我们探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意义,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一、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法的批判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2]他主张抛弃演绎法,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
归纳法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它给近代科学革命和进步注入了强大的科学动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工具。
但是,到了20世纪,一些科学家对经验主义为特征的归纳法产生了迷信,思维开始僵化,甚至固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波普尔证伪主义学说的提出,给科学界带来一阵清风。
波普尔反潮流的新科学观念、天才的逻辑洞见,赢得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支持和肯定。
如爱因斯坦、梅达华(Peter Medawar)、薛定鄂(Erwin Schroedinger)、波尔、莫纳德(Jacques Monod)和艾克里斯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因此,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一)从归纳法到逻辑实证主义。
归纳主义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取得必然性与普遍性方面,归纳方法是否有效的问题。
它起源于英国,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何乔立 吴伟强 鲍健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摘 要: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证伪主义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石。
波普尔的主要思想
波普尔将人类知识划分为七大类1. 第一类:常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知识,人人都具有。
最具有真理性、实用性的知识。
人不能没有常识,常识太重要了,是其它一切认识的基础。
杜威反对科研型知识、经纶知识,提倡“教育即生活”,“做中学”,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2. 第二类:经验性知识带有专业性,是在专门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大部分知识是这类知识,属于拟规律性知识。
可对可错。
3. 第三类:神话故事、传说这类知识具有特殊的价值。
往往能产生实证理论所不可能产生的思想。
欧洲的建筑风格,很多创意都是来自于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那时真正的艺术。
西方一般把建筑专业设置在艺术学院,不像国内视为工科。
所以国内的建筑造型缺乏艺术美。
4. 第四类:科学知识形成于以上几种知识基础之上,是反应事物的本质、规律的知识。
科学的真理性受到批判,真正应该提倡的、重视的是“科学精神”。
波普尔提出科学的可错性。
波普尔讨论了科学划界问题,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没有界限。
5. 第五类:哲学哲学6. 第六类:艺术知识7. 第七类:宗教宗教波普尔的主要思想科学哲学波普尔的哲学体系,重点在于批判的理性主义,这即与经典的经验主义及其观测-归纳法泾渭分明。
波普尔尤其反对观测-归纳法,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普世,只能作间接评测。
他也认为,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好让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
人们只能依靠仅有的数据来树立这一科学理论,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能证明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
(例如,人们在检测100万头绵羊后得出“绵羊是白色的”这一理论,然而检测之外,只要有一只黑色的绵羊存在,即可证明前面的理论错误。
谁又能无穷无止地检测绵羊,以证明“绵羊是白色的”理论的绝对无误呢?)这一“可错性”原则所推演出的“真伪不对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是人类思想和实践的结晶。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主义者来说,了解和把握历史规律,是我们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的基础。
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基本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坚持以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认识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拒绝对历史进行敷衍了事的否定。
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发展过程。
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社会矛盾的动态解决过程,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主张把历史看作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需要和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主导的,并指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精辟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使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现实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不断泛滥,而且其危害程度也不可忽视。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历史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它不是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而是对历史的敷衍和模糊处理。
历史虚无主义者否认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承认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和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只是随机的和无序的事件堆积而成,割裂历史与现实,否定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这是对历史规律的严重否定和对历史客观性的极端挑战,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误导。
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和蔓延,是对我们的严重挑战和威胁。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对我们思想观念的一次深刻检验,更是对我们责任担当的一次重大考验。
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活的力量和现实意义,对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若存之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正确理解历史和现实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信仰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保证。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
2020 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水准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2、2006 年9 月8 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补充了行业空白。
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升,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3、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
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
所以,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入特殊而关键的时期”。
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有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4、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5、正如达尔文发现了物种的起源与进化的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成为可能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
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
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
”他还说道,那些经济学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尽管被不断地雕琢,越来越精密化和学术化,但“经济学家们很快变成恶意玩笑的靶子┅┅人们会说经济学家颇具幽默,因为他们会用小数点来预测未来,或者说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因为只有经济学家创造出了自上帝创造世界以来的种种混乱。
”“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长久以来对经济运转的计算偏差太多,使得朝野上下的计划人士越来越对他们的忠告置若罔闻。
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
从解答不了到出现危机,就会刺激新 的理论出现,而旧的理论就像不合身的衣 服一样被扔掉。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又何 尝不是如此,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 从早期历史主义 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早期历史主义到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早期历史主义 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到历史唯物主义,再到新历史主义, 到历史唯物主义,再到新历史主义,历史 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着。 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着。
历史主义的 科学哲学
绪论
古往今来,总有人他想试图理解历史舞台上 演的这幕戏剧的意义;他想试图理解历史发 展的法则。如果他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他 当然就能预测未来的发展了。那样,他就可 以给政治学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并给我们 提供可行的忠告,告诉我们哪些政治活动可 能成功,哪些政治活动可能失败。历史主义 也由此产生。
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康德在论及普世历史中开宗明义地说明,每 种生物都会发展成为其“注定的目的”(或 称“历史的终结”),而人类作为独有可以 使用理性的生物,人类的历史发展也有其完 整使用理性的目的:建立普世的公民社会。 迈向这个目的的发展就是社会进步 。这是典 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
普遍为人们介绍的便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 “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史观”。历史唯物 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以黑格尔的辩证法, 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去解释人类历史演变的过 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和有其特 定规律的,其最基本的规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伴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人类社会会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 产主义社会。
历史主义的不同形式
早期历史主义早期历史主义
波普尔
二、改良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
(二)改良主义的“逐步的社会工程” 认为“乌托邦主义”与历史决定论有天然的联系。“前 者力图预言未来社会,而后者力图实现前者的预言”。 “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乌托邦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乌托 邦主义。”并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的社 会工程。 提倡“逐步的社会工程”。 “逐步的社会工程” 即“社 会进行逐步的、切实可行的改造”。“它是试错法在社 会科学中的应用,就象在自然科学中一样它是行之有效 的。”
(四)证伪主义的真理观
3.“逼真性”与“逼真度” 不同理论具有不同的逼真度。理论愈进步,逼真度就愈 高.最大逼真度“仅仅是一个遥远而不可能达到的理想”。 因为首先理论是猜测自然,而不是反映自然,它不可能 绝对地正确。其次世界是无限的,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 终极的。 批判了真理论中的相对主义与绝主义。他认为相对主义 否认客观真理,绝对主义妄图穷绝真理,都是错误的。 波普尔的真理论中具有许多合理因素,但又充满着矛盾 混乱。
认为其“逐步的社会工程”比马克思主义“乌托邦”社 会工程优越,其实质是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 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
二、改良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
(三)“资本主义的本性已经改变” 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封闭 社会”,而他的”逐步社会工程“力图实现的是“开放 社会”。断言西方世界正走向开放社会,它的罪恶的本 性已经改变了。 首先,断言资本主义的剥削已不复存在。
(1)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 命题A:所有天体的运行轨道是封闭圈的。 命题B:所有行星的运行轨道是封闭圈的。 (2)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尔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提到波普尔(1902-),人们就会想到他的提倡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能靠“总体工程”(即社会革命)加以解决,而只能靠“零碎工程”解决的理论代表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上下,1945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这本书是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反对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宣言,而正面提出了他的“零碎工程”的“理论”——等待社会慢慢进化,不要革命……等等。
波普尔提出的社会进化“零碎工程”,理论上是反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五个阶段的规律的理论。
所以,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成为波普尔一生的主要工作,这一工作“成果”,集中展现在他1957年出版的《历史主义贫困论》一书的。
他的“历史主义”,指的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他也承认,他是借用马克思早年对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而写作的名著《哲学的贫困》而回敬马克思,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主义的贫困”,以证明他的“零碎工程”社会理论的“丰富”。
2、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创立,苏联教科书从马克思大量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概括出一个世界历史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马克思认为这些社会形态有的时候有重叠和交叉)。
马克思认为,由于人类劳动的发展,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就是一个由较低的阶段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已经经过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人类正在经历的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的最后一个形式,经过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就将通过自己的
努力,消灭产生围绕着人们的矛盾关系基础的私有制,最终达到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等矛盾,人类从现有的社会制度中获得最终解放。
这,就是人们都早已知道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但是,波普尔对于这个理论进行反驳。
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他说:“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的预言者——不管是一个活人科学家,还是一架计算机——可能用科学的方法预告其自身未来结果。
”(《历史主义贫困论》第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他进一步反驳马克思的这一历史观点:“一份准确而详尽的有关社会事件的年历的这一想法乃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准确而详尽的科学性的社会预报就是不可能的。
”(同上第15页),以此反驳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认为人类历史没有任何人是可以预言的,马克思主义要对历史作出预言,首先就违反了他的这个“人类社会不可能预见未来”的历史不可知论的思想前提,所以,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必然是错误的。
既然有了这些前提,他当然也不承认他自己正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也不承认自己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更不承认经过人类自身的革命,还可以争取一个在资本主义之外的解放的时代和世界。
这些,就是一代“精神导师”的思想水平。
他批评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乐观主义,而自己陷入历史不可知论。
3、波普尔除了指责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历史的预言没有依据以外,对于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和结果,他陷于既要批评马克思主义,可是又不能不提出一个自己关于历史发展前途的正面的观点。
怎么办呢?
一方面,他极力为自己辩护:“或许有人感到,我最后的结论偏离了我声明的意图:即:在着手批判历史主义之前,要尽可能尖锐地和令人信服地勾绘出历
史主义的立场来。
因为这些总结力图要表明,某些历史主义者的乐观主义和行动主义的倾向,已经被历史主义的分析的结果本身所挫败了。
这似乎是蕴涵着指责历史主义不能一贯。
并且还可以反驳说,让批判和讽刺钻进阐述里来是不公正的。
”(《历史主义贫困论》第4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另一方面,他终于提出了一个“自己的”区别于历史唯物主义并与历史唯物主义相抗衡的社会发展规律,但这个规律不是社会本身的历史行程,而是这样一个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分别界限的“社会科学”的“设计”:“正如物理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机器并改进和检修机器一样,零碎社会工程师的任务就是设计社会制度并重建和运转现有的社会制度。
”(《历史主义贫困论》第5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波普尔的信心是要反驳全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他从来没有实现过,甚至在理解上都没有能力涉及,这一点,只要看看他的《历史主义贫困论》就可以相信。
就是立足他的当代,他提出的这个“零碎社会工程”也很不高明。
这里,社会发展根本就没有人民的份,完全是这些社会“工程师”设计出来的。
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宏伟,是不能比的。
但是,他在他的这部著作中还是强词夺理地说:“我已经完成了对历史主义的反驳:我已经表明,由于严格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告历史的未来行程。
”(《历史主义贫困论》第5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他的逻辑是什么呢?他的逻辑无非就是这样一个他杜撰的“理论”:社会制度是“社会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谁也不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4、波普尔批判的“历史主义”,唯一提出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看到苏联教科书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有“宿命论”的痕迹。
对于这个问题,他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一开头就当作一个“重要发现”提了出来。
他说:“历史宿命论全然是一种迷信;用科学的手段也好,或用任何其他理性手段也好,人类历史的进程都是不能预言的。
”(《历史主义贫困论》第58页)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理论挑战。
因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只有一个必然的方向,而且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马克思主义又是反对历史宿命论的。
波普尔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内在矛盾”,为此,20世纪西方理论界进行过大肆渲染。
但是,认为人类社会一定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却又不是宿命论的论证。
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必然的方向,要依靠全世界无产阶级长期艰苦的斗争才能实现,包括在资本主义阶段发展生产力。
如果历史阶段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马克思主义就没有肯定人类社会的这种历史发展。
这一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同样作了说明。
他这样说道:“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9-5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
虽然,这些论述并不是为了反对对历史唯物主义有宿命论倾向的指责,但是,这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阐述,同样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与宿命论有
原则区别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超越了黑格尔主义,恰恰就是在这些方面又一次得到证明。
因为黑格尔等人在现实中遇到解释不了的问题,最终又都归结于“绝对理念”,这个绝对的东西是他自己也解释不了的东西,正是他的哲学不彻底的方面。
马克思认为历史发展是可以解释的,是因为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创造了这个基础,人类劳动在发展,现实必然会改变,人类劳动是这个方向,现实发展必然也是这个方向。
因此,关于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性,不是什么神秘意志,而是现实的活动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就必然不是宿命论的论证了。
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阶段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论,不是历史宿命论,被资产阶级政治家尊捧为“精神导师”的波普尔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指责,同样也站不住脚。
(2010。
11。
5)
关键字:历史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宿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