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几品官员

合集下载

神探狄仁杰是被外国人捧红的?狄仁杰为什么能够这么传奇?

神探狄仁杰是被外国人捧红的?狄仁杰为什么能够这么传奇?

神探狄仁杰是被外国人捧红的?狄仁杰为什么能够这么传奇?本文导读: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看过这一部剧,叫做《神探狄仁杰》,后来又出现了很多个版本的剧,每一个版本都很瘆人,给小编的童年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那么他到底是谁?他是不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呢?是,他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并且服务于大唐的盛世时期,伺候着一个历史上最不好惹得女人,也是武周皇朝时期的传奇人物。

他的心中怀有天下,一生只断清白案,把清白留在人间,劝朝廷远离奸佞之人,惩处了地方上的豪强势力,留一身清白名声在人间。

科举考试之后,他及第了,但是他的成绩不是特别的好并且在朝中也没有帮扶他的人,他只能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员。

好在老天不会白白的埋没他,著名的大画家阎立本先生,推荐他做了主要掌管司法的五品官员,他的才能渐渐地显露了出来。

后来他进入了大理寺工作,成为了全国的一名高级的司法官员。

在他上任的一年时间里,他就申清了这里积压多年的冤案错案,这些案件中涉及到的人物,竟出奇的对他的判决表示了满意,也没有一个闹事的,就是这一件事使他的名声显著了起来。

但是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他更多的展示出的是自己的政治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断案能力,所以人们只把他当做一位著名的宰相而已。

当时,没有人把他称为“神探”,至于为什么后来他的形象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一部小说和一位外国友人。

清朝后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小说开始逐渐的流行了起来。

当时有一本书《狄公案》,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复杂的案情,艰难的侦破过程突出了狄公杰出的断案能力。

但是这本书没有能够流行起来。

后来有一位外国的友人在读到这本书之后,感觉到了这个人的杰出的能力,但是这本书反而淹没了狄公的光芒。

于是他又以史书为依据,详细的描写了狄仁杰任职时期的断案的历史,写了几百万字,共有十五个中长篇和八个短篇,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经过这本书的宣传,狄公这块活招牌算是活了起来,他成了一位断案似神仙的大法官,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讲出一段关于他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狄仁杰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狄仁杰

人物丨37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最爱君著47岁以前的狄仁杰,无论是在唐朝,还是 在后世,其实并不出名。

这一年是唐高宗仪凤元年(676),虚岁 47岁,来自大唐并州(今山西太原)的狄仁杰 (630—700),正式担任六品官职的大理丞。

这位主管刑狱的中年人,上任第一年即判决了 大量积压案件,涉及17000多人,而涉案人员 竟然全部称允公道,没有一人喊冤申诉。

这是大唐史上,司法界的一个奇迹,狄仁 杰由此名声大振,后世称他为“神探”,也由 此开始。

狄仁杰震动大唐的这一年,连唐高宗李 治也感觉到了这位六品官员的威严。

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由于误砍了唐 太宗李世民所落葬的昭陵的一棵柏树,被人 揭发,作为太宗之子的李治对此非常愤怒,坚 持要将权善才处死,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六品 官、主管刑狱的大理丞狄仁杰,却站了出来,坚决反对执行皇帝的最高指示。

狄仁杰说,依照法律,“盗园陵草木”,普 通人应该判处两年半的徒刑,权善才作为大 将军,在刑罚之外,也就是免职处分,罪不当 死,而皇帝却凭一时怒气就想杀人,已经逾越了法律,于法不可,于律无据。

狄仁杰力谏唐 高宗说:“陛下为昭陵一棵柏树,就要杀一个 大将军,千载之后,人们将把陛下当作什么样 的君主?这就是臣所以不敢奉命杀权善才的 缘故,臣唯恐陷陛下于不道。

”李治虽非父亲李世民一般的雄才英主,但却有求治之心,在狄仁杰的力谏下,权善才 免于一死。

这一切,都被当时与李治一起并称 “二圣”的皇后武则天看在眼里。

这位临近50岁才在朝中崭露头角的干吏,随后被提拔为侍御史。

这位出身低级官僚家庭,却凭着真本事 考上“明经科”的才子,此前只是一个默默无 闻的低级官吏,然而,他的胆子却分外大。

当时,唐高宗宠信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天子的 宠爱,王本立到处犯法,朝中上下人人畏惧,无人敢言,但狄仁杰却列呈证据,向唐高宗直 接告状,要求将王本立逮捕惩治。

唐高宗不舍得,想庇护王本立,狄仁杰于 是挺身直谏说:“国家虽然缺少英才,但怎么 也不会缺少王本立这样的不肖之辈!陛下岂 能因为偏袒罪人而亏王法?如果非要曲法宽 赦王本立,就请把我流放到无人之境,让那 些忠贞之臣引以为戒,以免将来重蹈我秉公申 诉的覆辙!”I人物I38狄仁杰这种大义凛然的气魄,连唐高宗 都不得不为之慑服,无奈下,李治同意依照 法律给王本立定罪。

狄仁杰

狄仁杰

狄仁杰能当宰相,武能破契丹,还很会举荐人才。 武则天让他推荐一个宰相之才,狄仁杰就称赞说地 方官张柬之有才德,武则天提拔张柬之当了洛州司 马(副州长)。过了一阵子,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 将相之才,狄仁杰说:“我上次推荐的张柬之,您 还没任用呢!”武则天说已经把他提升了。狄仁杰说: “我推荐的人才,是当宰相的,不是当司马的。” 张柬狄仁杰死后,老宰相张柬之发动宫廷政变,拥 戴中宗恢复了唐朝国号,可以说,狄仁杰再次为恢 复唐室做出了间接的贡献。狄仁杰先后举荐了姚崇、 桓彦范等几十位精明能干的官员,这些人后来都成 为唐代中兴名臣。有人称赞狄仁杰说:“天下的桃 李,都在您的门下啊!”狄仁杰回答说:“我推荐贤 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狄仁杰就是这 么一块铁板,对他讲恭维话都很有难度。

(
;
) ( )
( )
• 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 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 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 • 例子1: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 • 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 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 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 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书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 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 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辅, 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辅杀戮降卒, 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 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 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 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辅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 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 史,入为洛州司马。

狄仁杰作为宰相,只是正三品官员,那唐朝的正一、二品是什么官?

狄仁杰作为宰相,只是正三品官员,那唐朝的正一、二品是什么官?

狄仁杰作为宰相,只是正三品官员,那唐朝的正一、二品是什么官?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古代一品、二品官的权力肯定要比三品官大,毕竟品阶摆在那里。

但是,唐朝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唐朝,真正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并不是我们概念中的一品、二品官,反而常常是那些品阶略低的三品官员。

像狄公狄仁杰,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其品阶也不过是正三品而已。

之所以会有这种“品阶低却权力大”的情况出现,还得从唐朝的中央官制以及宰相所行使的权力说起。

唐朝的中央官制,采用的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雏形,起源于秦朝,后经过西汉、东汉时期的发展,最终在隋朝建立后成型,并在唐朝时趋于成熟,从而被后世的封建王朝一直沿用。

所谓三省,即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所谓六部,则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从行政级别上来讲,三省高于六部,比如在唐朝,六部就是三省之一的尚书省下属部门。

那么,这几个部门的运作机制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地方官吏根据自己需要汇报的工作、信息等内容,分门别类地找到对应的六部之一,如官员升迁任免就找吏部,案件就找刑部,以此类推。

之后,收到地方官吏汇报的部门首脑,也就是各部尚书,将会汇集整理信息交给门下省。

门下省审核完毕后才会“上达天听”,也就是奏报皇帝阅览。

也就是说,门下省在这里面,担任的是一个皇帝“行政秘书”的角色。

像在隋唐时期,门下省的官员还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等事宜。

并且,他们还拥有封驳之权,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审核奏报,发现奏报中有问题的,即可驳回处理。

而在门下省审核无误,并上奏皇帝阅览后,皇帝就需要召集中书省的官员,一起就需要处理的事宜进行商讨。

中书省的官员会帮皇帝出谋划策,最终形成决议,再交给门下省,由门下省盖章签发,并转交尚书省分发六部,进而推动执行。

这就是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原理,要是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关键人物不是门下省和尚书省,而是中书省。

换而言之,他们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智库”,而这些出谋划策的人才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

狄仁杰几品官什么级别

狄仁杰几品官什么级别

狄仁杰几品官什么级别
狄仁杰官居三品其实是由唐朝的中央官制所决定的,按照唐朝官制,文武职事官几乎不设正一品,正一品通常是荣誉性官职。

《通典秩品五》中便有记载:“大唐官品:开元二十五年制定。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爵。


唐初的宰相制度,基本沿袭隋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唐朝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宰相”。

侍中和中书令均为两人,都是正三品。

尚书令地位最高,品级为正二品。

但据《新唐书·百官一》记载:“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在这种情况下,仆射实际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这一改动也使官阶也有所调整,尚书仆射降为从二品。

《旧唐书》中便有记载:“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

”。

杰出政治家狄仁杰的故事大全_狄仁杰人物简介

杰出政治家狄仁杰的故事大全_狄仁杰人物简介

杰出政治家狄仁杰的故事大全_狄仁杰人物简介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

出身官宦家庭,祖狄孝绪,贞观年间任过尚书左丞,父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

关于这位杰出政治家的故事,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以下故事内容,希望你能喜欢。

人物简介狄仁杰是武则天称帝时期的着名宰相,我国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智慧过人,才华出众,为官刚正,遇事果断,敢作敢为,且多谋划,出计为民,建策为国。

他献策能服智慧聪颖、权谋超群的武则天,甚称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人物故事狄仁杰有奇才。

但他的才华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

有三个小故事足以说明。

其一,专心攻读。

仁杰幼年时读书非常专心致志,亦很聪慧。

有一次,他家有个门人犯了公案,县吏到他家调查了解,家里的人都殷勤地出去迎接,唯仁杰坚坐读书,不闻不接。

县吏责备他无礼,仁杰回答说:“书卷中的圣人甚多,我都忙不过应对,那里还有空时间顾及偶然到来的俗吏,你又何必责怪我呢!”说得县吏哑口无言。

其二,磨练基层。

仁杰明经及第后,在地方上任不起眼的小官时间很长,但他毫无怨言,刚直用事,磨练自己。

还曾遭人诬陷而坐牢。

好在工部尚书阎立本明察秋毫,在审讯中不仅查明了他的冤情,还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赞他说:“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于是荐授他为并州都督府法曹。

其时,仁杰家住河阳(今河南孟县),在赴任路过太行山时,因怀念家人。

伫立山头良久,对左右人说:“吾亲所居,在此云下。

”“白云亲舍”这一成语由此而出,并成了游子们万古思亲的名言!其三,义感同僚。

狄仁杰在并州任法曹时,同僚郑崇质接到命令出使边远绝域,此时其老母病,急需照顾。

仁杰知其难,便主动向上司蔺仁基请求代郑出使。

蔺当时正与司马李孝廉闹矛盾,见狄仁杰如此讲义气,自愧自己不如,乃主动找李谈和,他向李说了狄的义举后,感叹说:“吾等岂独无愧耶?”,于是两人相好如初。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由于狄仁杰长期任职基层,政绩显着,被唐高宗任命为大理丞,是为六品的审判官,此时狄仁杰已四十七岁了,他到任之后,以其刚正不阿和卓越的才华,办案理狱,深得百姓的拥戴和高宗的赞叹。

狄仁杰生平ppt课件

狄仁杰生平ppt课件

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率师讨平之。将士恃功, 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 元帅耶?”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 今一贞死而万贞生。”光辅质其辞,仁杰曰: “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 其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此非万贞何耶? 且凶威胁从,势难自固,及天兵暂临,乘城归 顺者万计,绳坠四面成蹊。公奈何纵邀功之人, 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 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光辅不能 诘,心甚衔之。还都,奏仁杰不逊,左授复州 刺史。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狄仁杰的历史地位
狄仁杰是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的神探。
真实的狄仁杰是唐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司法工作只是他早年的行政经历,且未留 下任何详细记录。
狄仁杰最大的功勋是让武周王朝终结,大 唐复国。
公元696年,北方边境告急。契丹人掀起了 叛乱,武周损兵折将,契丹人不断进攻武 周北方地区。武则天下令,任命狄仁杰为 魏州刺史,整顿军政。魏州在今天河北大 名附近。这里是契丹人进犯中原的要道, 所以派遣狄仁杰坐镇。
狄仁杰出色完成使命,魏州人民为他设置 生祠。
此祠毁于狄仁杰子狄景晖在魏州担任参军 期间。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狄仁杰被贬到复州担任刺史仅仅一年,就 被任命为洛州司马。
此时武则天当女皇的势头已不可避免。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名人故事】狄仁杰简介

【名人故事】狄仁杰简介

【名人故事】狄仁杰简介狄仁杰个人资料中文名:狄仁杰别名:字怀英、狄国老、狄梁公谥号:文惠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唐代、武周所处时代:武周、唐代时期出生地: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出生时间:公元630年逝世时间:公元700年8月5日职业:政治家职位:内史、鸾台侍郎、纳言、文昌右相,司空爵位:梁国公成就:犯言直谏,断案如神;劝立太子,延续唐祚;征讨突厥,稳定河北狄仁杰简介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狄仁杰生平简介狄仁杰,唐武则天时名相。

字怀英。

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

唐高宗时举明经,授汴州判佐,后为并州法曹参军。

仪凤(676?679)中为大理丞,断狱以平恕称。

高宗末,拜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毁吴、楚荒诞无稽的神祠一千七百余所。

武后当政初年,自文昌(即尚书)右丞出为豫州刺史。

垂拱四年(688),唐宗室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以反对武后,败亡,株连判处死刑的有六七百人,家口抄没入官的有五千口。

仁杰密疏申救,其众得以免死,改流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南)。

那时镇压越王贞的将士横暴不法,向州县强取勒索,仁杰不理,严词责备领兵宰相张光辅。

后为光辅所诬,被贬为复州刺史。

又入为洛州司马。

天授二年(69),则天知道他在豫州的政绩,将他由洛州司马召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作者:徐春伟来源:《小康》2018年第26期清朝的大学士动辄就是一品大员,明朝小小的卫指挥使也有三品。

名誉古今的一代贤相狄公,为何只官居三品呢?这其实是唐朝(武周)时期的官制所决定的。

自从《神探狄仁杰》在央视播出之后,狄公就成了继包公之后,影视文学圈里最具人气的古代宰相,最近十来年已经有数十部影视剧问世。

《神探狄仁杰》剧中曾多次提到宰相狄仁杰官居三品,这让熟悉清史的当代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名誉古今的一代贤相狄公,为何只官居三品呢?这其实是唐朝(武周)时期的官制所决定的。

按照唐朝官制,文武职事官几乎不设正一品。

根据唐朝史学家杜佑《通典·秩品五》记载:“大唐官品:开元二十五年制定。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爵。

”从上看出,正一品大员都是荣誉性的“三师”和“三公”,以及爵位王爵,都不是实职。

那么,唐朝有没有正一品的职事官呢?还是有的,这个职位便是天策上将。

《通典》提到的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武散、嗣王、郡王爵、国公爵”。

这些不是散阶或荣耀性虚职,就是高级爵位,没有一个是职事官。

隋唐时代,尚书令是尚书省长官,为宰相之首,分别只有杨素和李世民担任过。

因为李世民的缘故,唐朝的后来者都不敢居此位,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索性把此职给废除了。

故而《旧唐书》统称:“其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及天策上将,太宗在藩为之。

及升储,并省之。

”“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文散、镇军大将军武散、开国县公爵、柱国勋。

”(《旧唐书》)从二品除了尚书省的副职左右仆射外,其余不是地方大员就是虚职。

唐初,中央的职事官从二品已经到顶了。

以隋文帝创立的三省长官制为标志,中国的宰相设置已完成了由独相制向群相制的转变,使之更加合理化,也方便皇权限制相权。

唐高祖袭隋制,以三省之长,尚书令、侍中(正三品,2人)、中书令(正三品,2人)同为宰相。

从狄仁杰仕途履历浅析初唐政治制度特点

从狄仁杰仕途履历浅析初唐政治制度特点

从狄仁杰仕途履历浅析初唐政治制度特点作者:王鑫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唐初的政治家狄仁杰一生可谓是宦海沉浮,几次经历升迁与贬官。

不管是两次拜相,亦或者是在地方为官,狄仁杰都有着非常出色的政绩。

从狄仁杰几十年的为官经历,我们也可以发现唐初的官制已经十分成熟,唐初的政治体制已经处于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关键词】:初唐狄仁杰官职狄仁杰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大家对于狄仁杰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影视剧,而真实历史上的狄仁杰的确在担任大理丞时执法不阿,处理了大量案件。

但这只是他政治生涯中短暂的一个剪影,狄仁杰在将近五十年的政治生涯里起起伏伏,可谓是李唐与武周时代交替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通过狄仁杰仕途官职的变换,我们也可以发现初唐时期政治制度的一些特点。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承袭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并且将其不断完善,在地方行政系统上也有所发展。

笔者旨在通过对于狄仁杰履历的分析,来浅析唐玄宗以前初唐的官制制度以及行政体制上的特点。

一、初入官场(657年—675年)狄仁杰出生于贞观四年的一个官宦世家。

“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吏。

”少时的狄仁杰随父亲宦游四方,积累了不少知识。

在27岁那年,狄仁杰通过明经考试,任汴州判佐,他也迈出了步入官场的第一步。

判佐又称判司,是从七品以下的官吏。

是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等曹参军事的统称,分掌本州各种具体行政事务,是个较为低阶的官吏。

然而,狄仁杰步入官场还没有多久,就遭到了他人的诬告。

不过恰逢当时的工部尚书阎立本十分赏识狄仁杰,称赞他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他成为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法曹参军隶属于六曹参军之一,位属正七品上,唐制法曹参军设置两员,掌管司法刑狱。

狄仁杰在并州任上执法严明,政平讼理,他经手的案子从不积压,因此他也受到了同僚和百姓的赞誉,当时的并州长史蔺仁基赞其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从狄仁杰初入官场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唐代非常重视地方政治的发展,行政、司法事务都设置了专门的人员。

唐朝官员的品级

唐朝官员的品级

唐朝官员的品级《唐朝官员的品级:官场“等级阶梯”大揭秘》唐朝的官员品级啊,那可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等级阶梯,每个品级都有着不一样的待遇和地位。

我曾看过一部关于唐朝的电视剧,里面就把官员品级的事儿展现得挺有意思。

就说那狄仁杰吧,他可是个大官,官至正三品呢。

在剧里,他走到哪儿都威风凛凛,别人见了都得恭恭敬敬。

他能参与各种重大案件的调查和朝廷的决策,那话语权可重了。

我当时就想,这正三品得有多厉害啊。

后来我又了解到,唐朝的一品和二品官衔,大多是些荣誉性的虚职,像太师、太傅、太保之类的,一般没什么实际的政务大权。

真正在朝堂上忙活事儿的,三品官可就是响当当的大员了。

不过呢,这三品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我还听说一个小故事,有个小官,好不容易熬了好些年,终于升了官,到了从六品。

他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自己升官了。

他这从六品啊,和三品大员比起来,那可差远了。

从六品的官服颜色都没那么鲜艳,俸禄也少很多。

他每天在衙门里忙得团团转,处理的都是些地方上的小案子、小事务,不像三品官那样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

再往下说,七品芝麻官大家肯定都听过。

这七品官在唐朝那也是基层官员,就像现在的小科长之类的。

他们得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收税啦、处理邻里纠纷啦,事儿可琐碎了。

我仿佛能看到一个七品官,穿着朴素的官服,在衙门里对着一堆公文愁眉苦脸,一边写着文书,一边念叨着:“这事儿咋这么多呢。

”唐朝官员的品级,从一品到九品,一级一级的,就像一个金字塔。

品级高的站在塔尖,享受着荣华富贵和大权在握;品级低的在塔底,默默做着基础工作。

但不管怎么说,每个品级的官员都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共同维持着朝廷的运转。

这品级制度虽然有它的等级差异和局限性,但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架构和管理模式,让我们能透过它看到唐朝官场的风云变幻,就像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把唐朝的政治生态展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对古代的官僚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再觉得它只是些枯燥的历史名词,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背后的制度支撑。

唐朝刺史是几品

唐朝刺史是几品

唐朝刺史是几品
唐朝宰相是三品,刺史也是三品,那为何剌史尊称狄仁杰为“阁老”
朋友都知道狄仁杰是中国的福尔摩斯。

不管是什么离奇古怪的案子在狄仁杰手上过不上三招,便被他破解,而且狄仁杰所到之处,不论是刺史还是大将军,在见到狄仁杰时都会跪拜,还要恭恭敬敬的叫一声“阁老”。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晋阳人,出生于630年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以不畏权贵著称。

当他在汴洲上任时曾受到诬告,工部省书阎立本在审问之下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他是“沧海遗珠”,后人常用“沧海遗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

在阎立本的推举下升任并州都督,后来又升任大理寺丞,据《旧唐书》记载:狄仁杰一年当中办案17000多件,每天处理49个案子,结果无一冤诉,这便是狄仁杰神探的来由。

历史趣谈:狄仁杰得人臣最高待遇 皇帝为其主持丧礼

历史趣谈:狄仁杰得人臣最高待遇 皇帝为其主持丧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狄仁杰得人臣最高待遇皇帝为其主持丧礼导语:史书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

他的祖父狄孝绪,曾任贞观朝尚书左丞,其父狄知逊,曾任夔史书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

他的祖父狄孝绪,曾任贞观朝尚书左丞,其父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

显庆元年(656年),26岁的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司。

腔热血的狄仁杰开始了他的工作,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次沉重打击——被胥吏诬告了一把。

幸运的是,这一状告到了阎立本那里。

阎立本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画家之一,尤擅画人物。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就是他的杰出作品。

他的名气太大,以至于有人称他为“丹青宰相”。

不过这时候他是“钦差大臣”,正好到汴州考察。

接触到狄仁杰这个案子后,阎立本不仅弄清了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夸奖他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可能因为狄仁杰在地方工作出色而勤恳,特别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积累了将近20年的断案经验后,上元二年(675年),也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大理丞。

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地位重要,负责京师案件拘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在任职期间,狄仁杰很不客气地弹劾了高宗的两个宠臣、权臣。

一是司农卿韦弘机,此人为高宗修了很多宫殿,都特别宽敞壮丽。

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因此被免职。

另外左司郎中王本立因为受宠,恃恩用事,也被狄仁杰毫不留情地揭露弹劾,而且狄仁杰对皇帝的说情也一点不买账,最终将他拉下了生活常识分享。

狄仁杰官衔仅是三品——唐朝一品官是虚职,二品官没人敢当!

狄仁杰官衔仅是三品——唐朝一品官是虚职,二品官没人敢当!

狄仁杰官衔仅是三品——唐朝一品官是虚职,二品官没人敢当!狄仁杰是唐朝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他公正严明、断案如神,同时也是清廉不阿、整肃朝纲的一朝宰相。

宰相的职位相当于现代的总理,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可身为宰相的狄仁杰官衔却只是正三品,比起清朝动不动一、二品大员来说,显得有点小气。

其实,唐朝的官阶制度较为复杂,且政治因素居多,一二品官职更像是爵位有名无实。

唐代官阶分为九品,有职官,勋官与爵官之分。

职官是实际官职,代表手中掌握行政权利。

如尚书令、尚书、中书令、侍中等;爵官则表示地位比如亲王、郡王、国公、县公等;勋官则用来表彰军功或用来封有功人员的后人,如上柱国、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

唐代的官、阶、爵、勋等官非常复杂,我们知道清代官职主要是九品十八级,而唐从四品以后又有上下之分,一共有三十级。

唐代正一品大官是三师与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与太尉、司空、司徒。

从一品是指太子的三师,这一品级上的官只是一种很高的虚衔,并且不常设,而且每一朝被授的人员一但死亡或缺职后不再补充。

所以这一品级的官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表示被授人员地位的尊荣罢了。

正二品的官位武则天时期以前,只有尚书令。

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就当过尚书令,并且是从尚书令的位置上当了皇帝,所以后来的臣子担心犯了忌讳,谁也不敢担当这个官职,因此唐代尚书令这个官职一直空缺。

尚书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机关,尚书令无人刚当,顺理成章尚书令的佐官左右尚书仆射就成了尚书省的实际长官,官职是从二品。

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其他两省是门下省与中书省。

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武后时改为凤台,长官为内史),门下省长官为侍中(武后时改为鸾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侍从皇帝,因此两省长官与尚书左右仆射在唐初就形成了中央的决策机关,自然成了宰相。

后来,由于皇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决策机关的实力,将三省长官之外的官员吸收进决策机关来,所以狄仁杰就是“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这个官职。

唐朝宰相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一个三品官

唐朝宰相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一个三品官

唐朝宰相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一个三品官
狄仁杰是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宰相。

通过电视剧的演绎,大家都觉得狄仁杰是断案高手,深得皇帝的器重,所以才当上了宰相。

但是狄仁杰的宰相职位吗,其实是个三品官。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不得不从唐朝的官制说起。

唐朝官制,在前朝官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形成了体系的三省六部制。

所谓三省六部就是朝廷之下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职能部门去管理不同的事物。

尚书省属于行政单位,其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

三省的长官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宰相,但由于规避唐太宗,又进行了一些变化,这样尚书省下的侍中侍郎就相当于宰相职位。

一品官职基本都是太傅、太保、天策将军、八柱国之类空有头衔的虚职,二品也是一些有名无实的虚衔,真正有实权的就是正三品官职,比如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一品大官了。

武周时期,沿用了唐朝固有的官制,狄仁杰一步一步从地方官开始,最终成为了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之位了。

不过众所周知,狄仁杰忠肝义胆,不畏权贵,当了宰相后,就被来俊臣给诬告了。

后来契丹入侵,朝中无人可用,狄仁杰才被起用。

狄仁杰赶走契丹后,武则天为表彰其功绩,又将其提拔,升为宰相,授衔光禄大夫。

所以别看只是个三品官,但却是位极人臣,已经相当于一品了。

狄仁杰和李元芳谁的官职高?狄仁杰一生两度拜相,担任同凤阁鸾台平

狄仁杰和李元芳谁的官职高?狄仁杰一生两度拜相,担任同凤阁鸾台平

狄仁杰和李元芳谁的官职高?狄仁杰一生两度拜相,担任同凤
阁鸾台平
狄仁杰和李元芳谁的官职高?
狄仁杰一生两度拜相,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从品级上讲只是正三品,后来担任的内史(相当于中书令)也是正三品。

李元芳是个虚构人物,从他在《神探狄仁杰》中官职变化可以看出,李元芳曾担任“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一职。

“千牛卫大将军”是个正三品的武职,级别很高,不过“检校”二字也表明这是个非正式官衔,只是代理而已,跟带兵打仗没关系,就是领工资的级别。

李元芳最后的职务为“葱山道行军副大总管”,这个虽然没有明确的职级,但级别应该也不低。

唐初时,程咬金就曾担任过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过西突厥。

也就是说,元芳距程咬金只差一个级别而已。

所以,从官职级别上看,狄仁杰的内史和千牛卫大将军都是正三品,可谓平级。

但如果从实权上看,狄仁杰可谓实权在握的宰辅重臣,而李元芳只是个并没有实权的大将军,实职是狄公卫队长,所以还是狄仁杰权力和地位更高。

唐朝六品以上官员各品级一览,看名臣魏征、狄仁杰各位居几品?

唐朝六品以上官员各品级一览,看名臣魏征、狄仁杰各位居几品?

唐朝六品以上官员各品级一览,看名臣魏征、狄仁杰各位居几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朝代之一,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负责诏书、政令等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的立案、草案,以决定是否执行,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最高长官为各部尚书。

而唐朝官员品级和明清九品十八级不同,是包含官爵、文武职官、文武散管、勋位等品阶,分正、从、上、下共九品三十级。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唐朝六品以上的官员吧。

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文、武散官:特进、辅国大将军爵、勋:开国郡公、上柱国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武散官: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爵、勋:开国县公、柱国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各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武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勋:开国侯、护军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武散官:通议大夫、壮武将军从四品上职官:各府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武散官:太中大夫、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少府少监、将作少匠、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武散官:中大夫、明威将军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武散官:中散大夫、定远将军爵、勋:开国子、上骑都尉正五品下职官:太子中舍人、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内常侍、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文、武散官:朝议大夫、宁远将军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秘书丞、著作郎、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殿中省六局奉御文、武散官:朝请大夫、游骑将军爵、勋:开国男、骑都尉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文、武散官:朝散大夫、游击将军魏徵魏徵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官一生敢于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建「”贞观之治”的伟大功业,其官至光禄大夫(从二品),后封郑国公。

[精品]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何只是区区三品官

[精品]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何只是区区三品官

原文地址:作者:狄仁杰的三品已经是宰相了,和后世明清时代一品才是顶级高官不同,在唐朝宰相也只是享受三品待遇。

一品二品则大多是崇高的虚衔。

在唐朝,宰相一般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表示享受三品待遇。

唐朝实行群相制,宰相少的时候五六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十几人。

宰相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位,可以把唐朝宰相理解为今天的常委之类,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参与中枢决策。

宰相们的本身职位,有可能比三品高,也可能比三品低(绝大多数情况是比三品低)。

狄仁杰第一次出任宰相,本职是地官侍郎,这个职位的品级是正四品上。

狄仁杰第二次出任宰相,职位是鸾台侍郎,品级也是正四品上。

本职的品级均低于正三品。

唐朝的一二品官员,分品级情况如下。

正一品的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三师三公均是不常设的崇高虚衔。

天策上将是李渊为李世民发明的官职,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做过。

正一品的爵位有亲王、公主。

从一品的官职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太子三师或东宫三师,也是不常设的崇高虚衔。

文散官的开府仪同三司和武散官的骠骑大将军也是从一品,散官只是表示级别,不是实职。

从一品的爵位有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的官职有尚书令和大行台尚书令。

尚书令因为李世民曾经出任过,长期不授人。

大行台尚书令只有在唐朝建国初战争时期存在过。

正二品的散官有文散官的特进和武散官的辅国大将军,爵位有开国郡公。

正二品还有勋官上柱国。

勋官可以理解为一种荣誉称号,实际意义不大,相对容易拿到。

从二品的官职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尚书左右仆射唐初一度是当然的宰相,后来也需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才能算宰相。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也是一种不常设的崇高虚衔。

京兆/河南/太原府牧一般由秦王之类兼任,臣子做的情况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仁杰是几品官员
狄仁杰的仕途起起落落,他的官职自然也会随之变化,而官职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品级的改变。

下面一起随来了解一下狄仁杰在不同的阶段是几品官。

早期,狄仁杰任职大理丞和侍御史,这些官职都是从六品以下的官职。

686年,狄仁杰任刺史,刺史这一官职属于正四品下。

狄仁杰在宁州治理地方,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也因为狄仁杰出色的政绩,被举荐为冬官侍郎,这属于正四品官职。

688年,狄仁杰出任江南巡抚使,又改任刺史。

在这期间,狄仁杰得罪了宰相张光辅,使得张光辅怀恨在心,回朝后向朝廷说狄仁杰的坏话,狄仁杰因此而被贬到复州做刺史。

691年狄仁杰升任地官侍郎,后又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前者是正四品上,后者是同三品的官职,这也是狄仁杰初次任职宰相。

后一年,狄仁杰因被小人陷害被诬告谋反,凭借自己的智慧,洗刷冤屈后,被贬为彭泽县令,而县令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官职。

虽然狄仁杰被贬为小官,但是他依然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事,百姓们都很拥戴他。

五年后,因契丹作乱,狄仁杰得以被重新启用,成为魏州刺史和幽州都督,都督乃是从三品的官职。

697年,狄仁杰再次被武则天拜为从三品的宰相。

700年,狄仁
杰升任为正三品的内史。

可惜的是,狄仁杰也于同年去世,武则天痛心万分。

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狄仁杰是唐朝重臣,被武则天尊称为国老,深受武则天的信任。

狄仁杰在晚年时,再次进封,官至内史,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

武则天遇到难以决断的国事的时候,就会与狄仁杰商量,听取狄仁杰的意见。

当时,有个胡人和尚请武则天去寺里参观舍利,武则天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行至半路时,狄仁杰赶了上来,并且跪在地上,对武则天说:“这佛是蛮夷的信仰,根本就不值得陛下前去观赏。

这胡人和尚居心叵测,不过是想借此迷惑百姓罢了,陛下您可不要上了他的当。

再者说,前去的路途狭窄,随行的侍卫难以伴驾左右,皇上您实在不应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啊。


武则天听后,思考良久,说道:“那我便成全狄相的正气。

”于是便命令车队折返。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尊敬和倚重不仅是表现在称呼上,她拒绝了狄仁杰的请辞,也不让狄仁杰对她行跪拜的大礼,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每每看到您对我行此大礼,我的身体都会因此而疼痛。


武则天体贴狄仁杰年老体弱,恩准狄仁杰不必在宫中当班,并嘱咐文武百官:“如果没有要事,就不要去打扰狄相的清净了。


700年,狄仁杰病逝。

武则天听闻狄仁杰的死讯后,痛苦出声:“我的朝堂无人啦。

”因狄仁杰之死,武则天为表哀痛,特意免朝三
日。

之后多年,每当武则天再遇到难以决断的国事时,都会想起狄仁杰,难过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