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图像复习
高三物理图像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图像知识点归纳高三学生们即将面临物理高考,图像知识作为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三物理图像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光的传播与成像1.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
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方式传播,反射传播是指光遇到边界面时发生反射并改变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是指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后形成的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1)入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共面;(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的夹角都相等。
3.球面镜成像原理球面镜成像原理是指光线在球面镜上发生折射或反射后产生的像。
根据球面镜成像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1)凸透镜:物体在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焦距内,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凹透镜:无论物体在焦距内外,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二、透镜成像1.薄透镜成像规律薄透镜成像规律是指光线通过薄透镜后成像的规律。
根据薄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1)物距p、像距q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1/p + 1/q = 1/f;(2)物体与像的关系:当物距p大于焦距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p小于焦距f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透镜的光焦度透镜的光焦度是指使通过该透镜的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的透镜。
光焦度的单位是“度”,符号为“f”。
焦距f与光焦度f之间的关系为:f = 1/f。
三、光的衍射和干涉1.光的衍射现象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光阑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证明了光也具有波动性。
2.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源发出的光波相互叠加形成互相影响的现象。
光的干涉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四、光的色散和偏振1.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光学介质时,不同色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发生偏折的现象。
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专项复习附答案
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习题专项复习附答案一、题方法:图像法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在t=T时,两车速度相同,若s0=s1+s2,则s0>s1,两车不会相遇,故A正确;若s0+s2<s1+s2,即s0<s1,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若s0=s1,则s0+s2=s1+s2,即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C正确.若s0=s2,由于s1<s2,则s1<s0,两车不会相遇,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甲、乙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设0时刻出发,t1时刻二者速度相等,t2时刻二者相遇且速度相等。
下列关于甲、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B.t1〜t2在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t1〜t2在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D.在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t2时刻二者相遇,则0〜t2时间内二者的位移相同,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A项正确;B.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则t1〜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t1〜t2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故B项错误;C.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t1时刻甲在乙的前面;t2时刻二者相遇,则在t1〜t2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两者间距逐渐变小。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U-I或I-U图像分析与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U-I 或I-U 图像分析与计算类型定值电阻U -I 或I -U图像滑动变阻器U -I 或I -U图像小灯泡U -I 或I -U 图像电路图像考点一:定值电阻U -I 图像或I -U 图像1.定值电阻I -U 图像(1)定值电阻的阻值:01V 2V 3V ===100.1A 0.2A 0.3AU R I ==Ω定(任意对应点)(2)U 电源=I max R 0定=0.3A ×10Ω=3V ①R =0—→I max —→U 电源=U 0(3)max max min 3V 1V=200.1AU R I ==Ω滑滑-②U 滑max =U 电源-U 定min2.定值电阻U -I 图像(1)定值电阻的阻值:03V 9V ==60.5A 1.5AU R I ==Ω定(任意对应点)(2)U 电源=I max R 0定=1.5A ×6Ω=9V ①R =0—→I max —→U 电源=U 0(3)max max min 9V V =120.5AU R I ==Ω滑滑-3②U 滑max =U 电源-U 定min典例引领例1.如图所示电路图,则电源电压是________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________Ω。
(1)定值电阻的阻值:13V==100.3AU R I =Ω(2)U 电源=I max R 1=0.3A ×10Ω=3V (R =0—→I max —→U 电源=U 0)(3)1min 2max 2max min min 3V 1V=200.1AU U U R I I -===Ω电源-答案:3V ;20Ω。
变式1.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P 由b 端滑到a 端,电压表示数U 与电流表示数I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则可判断电源电压是________V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________Ω。
甲乙答案:12V ;min max max min min 12V V=160.5AR P P U U U R I I -===Ω电源-4变式2.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b 端滑到a 端,电压表示数U 与电流表示数I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甲乙A.电源电压是9VB.定值电阻R 的阻值是6Ω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8ΩD.若定值电阻R 出现接触不良时,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9V 解析:(1)定值电阻的阻值:3V==60.5AU R I =Ω(2)U 电源=I max R 1=1.5A ×6Ω=9V (3)min max max min min 9V V=120.5AR P P U U UR I I -===Ω电源-3答案:C 。
高中物理图像知识点
高中物理图像知识点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图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表达方式。
它能够直观地展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图像知识点。
一、位移时间图像(x t 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描述的是物体在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 x t 图像中,横坐标表示时间 t,纵坐标表示位移 x 。
图像的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
如果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斜率的大小。
斜率为正,表示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斜率为负,表示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如果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位移不随时间变化。
通过分析位移时间图像,我们可以轻松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移大小和方向,以及速度的变化情况。
二、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反映的是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横坐标为时间 t,纵坐标为速度 v 。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如果图像在时间轴上方,面积为正,代表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如果图像在时间轴下方,面积为负,代表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为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当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
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物体的速度变化、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以及位移的情况。
三、加速度时间图像(a t 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展示了物体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同样,横坐标是时间 t,纵坐标是加速度 a 。
通过加速度时间图像,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如果加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如果加速度变化,则物体做非匀变速运动。
要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可以通过加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来计算。
四、力位移图像(F x 图像)在涉及到力学问题时,力位移图像常常会出现。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图像信息题 二轮复习 课件 (共115张PPT)
真题深解读
备考练习
7
【题后总结】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问题,关键是从图像中得出焦距的大小
(u=v=2f )。物与像的动态关系(以透镜焦点处为参考点):物远像近
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专题精概述
真题深解读
备考练习
8
二、热学图像题
类型1 固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解题要领:
1.有固定熔点(有一段图线平行于t 轴)的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4
三、力学图像题
s-t 图像
v-t 图像
类型1 s-t图像和v-t图像
解题要领:
专题精概述
真题深解读
备考练习
15
续表
s-t 图像
v-t 图像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倾斜度
度越大的速度越大)
越大的速度变化越快)
②表示物体静止,与参考点相距s2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
专题精概述
真题深解读
备考练习
11
类型2 液体沸腾图像
解题要领:从沸腾图像读出液体的沸点,抓住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
且温度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
专题精概述
真题深解读
备考练习
12
例3(2022·湖北襄阳)小明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
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如
图31-3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时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
小于
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 min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
现 温 度 计 的 示 数 仍 为 98 ℃ , 但 沸 腾 却 停 止 了 , 上 述 现 象 说 明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用“图像法”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用“图像法”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一、图像法适合记背困难的同学!①画出坐标轴:纵轴为u,横轴为υ(可颠倒);②在坐标轴上标出焦距和2倍焦距;③标出点(f,f);④若u>2f,在u轴找出大于2f的位置,连接(f,f)点,如图中红线,与υ轴的交点在f与2f 之间,说明f<υ<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向下画线为倒立,向上画线为正立,υ轴正方向为同侧实像,υ轴负方向为异侧虚像,放大缩小看交点。
下表用于对照检查:u与f关系υ与f关系υ与u关系正倒大小虚实同异侧应用u>2f f<υ<2fυ>u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u=2fυ=2fυ=u倒立等大实像异侧二倍法测焦距f<u<2fυ>2fυ<u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测焦距u<fυ>|u|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二、典例引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D.保持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它成的像将变大解析:①看图:物距u=15cm,像距υ=30cm,蜡烛燃烧变短→像变矮→上移;②画坐标图,虚线大括号可代表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距为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距为1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小解析: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解析:看图: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υ=80cm-50cm=30cm,则u=υ=2f=30cm,得f=15cm;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有u=10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高中物理图像知识点
高中物理图像知识点高中物理里的图像知识点,那可真是让同学们又爱又恨!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先来说说位移时间图像(xt 图像)。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运动轨迹记录。
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跑步,老师拿着秒表和尺子在旁边记录你的位置变化。
在 xt 图像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
如果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就说明你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就代表着你的速度。
要是图像是一条曲线,那可就复杂啦,说明你的运动速度在不断变化。
再讲讲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
这就像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显示。
假如你开着车在路上,vt 图像能清楚地告诉你速度是怎么变化的。
图像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就是初始速度。
图像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就是位移的大小。
比如说,有一段时间速度是恒定的,那图像就是一段水平的线段;要是在加速,图像就是向上倾斜的;减速呢,就是向下倾斜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at 图像)。
这个图像能反映出物体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想象一下坐过山车,那种忽快忽慢、忽上忽下的感觉,其实就是加速度在不断变化。
在 at 图像中,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这些图像的时候,有个学生一脸困惑地问我:“老师,这些图像到底有啥用啊?”我笑了笑,给他举了个例子。
我说:“假如你知道一辆车的 vt 图像,就能算出在某段时间内它跑了多远,还能知道什么时候速度最快,什么时候在减速,这对于判断交通状况是不是很有用?”那学生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总之,高中物理的图像知识点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解开很多物理现象的谜团。
但要掌握好它们,可得下一番功夫。
多做些题目,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些图像不再那么可怕,而是变成了你的好帮手,让你在物理的世界里畅游无阻!在学习物理图像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图像中的细节。
比如坐标轴的单位、刻度,图像的起点、终点,还有图像的走势。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决定你能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图像。
高考高三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图像法 课件(共67张PPT)
正 v
y
+:与正方向
相同
O
t
vy2
vy1
v1
v2
vy3=0 v3
vy4
v4
-:与正方向 相反
vy5
v5
2 斜率 a. 斜率的意义
A
k
△A
△B B
O
△A k=△ B
A k Q
P
△A
△B
B O
2 斜率 a. 斜率的意义
A
k
△A
△B B
O
△A k=△ B
A k Q
P △A △B
B O
2 斜率 a. 斜率的意义
U
△U △I
O
tO
UO
I
I
灯丝
定值电阻
Q △Q C=U= △U
Q
△Q Q
△U
OU
U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年 高考高 三物理 高考专 题复习 :图像 法 课件(共67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年 高考高 三物理 高考专 题复习 :图像 法 课件(共67张PPT)
专题复习:图像法
专题复习:图像法
内容大纲
一 图像中的信息 轴、斜率、面积、特殊点
二 分析图像问题的一些方法
三 图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图像中的信息
1 坐标轴 a.认清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不要混淆
x
v
Δ
x
x
分子力F
O
r0
r
t
t
F
F
分子势能Ep
O r0
r
x
l
1 坐标轴
高一物理v-t与x-t图像专题复习
高一物理v-t与x-t图像专题复习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一、x-t 图象与图象的比较:图3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图象与图象中的比较。
x-t图象图象图象上的点表示某时刻的位置图象上的点表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0。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置。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
ﻩ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⑴如右图为v t-图象,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运动;t轴上方,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t轴下方,C物体作运动。
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⑵如右图为x-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t轴上方)。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0 1 2 3 4x/mtABC动。
A 的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速度。
A 、C 两图象与t 轴交点示: , A 、B 两图象交点P表示: 五、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 均无共同点.2.如图所示,a、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C . t时间内P的位移较小D . 0~t,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3、.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1 2 3 45 6 t/sC . 加速度大小不变D . 做匀速直线运动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x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5.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 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 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 则由图线可知( )A.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 B.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6、【B 级】依据v-t 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
高考物理复习: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不知道甲、乙初始位置关系,故无法判断两者间距离如何变化,选项B错误。
1 +2
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位移小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平均速度v< 2 ,
选项C正确。
归纳总结(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
运动,图像的形状反映的是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内
容
索
引
01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运动图像
1.直线运动的x-t图像
(1)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速度先增加后
16
减小,选项B错误 m/s=0.8 m/s,
选项C正确。速度从0增大到最大又减小为0,瞬时速度有两次为0.8 m/s,选
项D错误。
3.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距离s处有
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
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 m/s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大小为( A )
A.3 m
B.4 m
C.5 m
D.6 m
解析:设汽车关闭油门经过时间t与自行车速度相等,在该段时间内汽车和
1 +2
t
2
自行车位移分别为x1和x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v1-at, x1=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运动图像归纳解析与实战演练
运动图像归纳解析与实战演练运动图像题是中考必考的题型,运动学的图像问题是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其中υ-t图像、s-t图像让人眼花缭乱。
那么,这些图像到底在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吧!一、运动图像归纳解析1.路程与时间(s-t)图像图像状态静止(距离原点8m处)匀速直线运动(从原点开始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从距离原点4m处)匀速直线运动(2s后开始匀速运动)速度0 υ=2 m/s υ=1 m/s υ=2 m/s根据图像比较甲乙速度大小υ甲小于υ乙υ甲小于υ乙两种方法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较路程,乙路程大,速度大方法一: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乙用时短,速度大图像例题分析分析:甲:0~5s做匀速直线运动υ=2 m/s5~15s静止υ=0乙:做匀速直线运动υ=1 m/s10s时甲乙在距离原点10m处相遇分析: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一定υ=5 m/s 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在变化0~8s小明与小华的平均速度相同,8s时相遇2.速度与时间(υ-t)图像图像运动状态甲:匀速直线运动υ=8 m/s乙:匀速直线运动υ=6 m/s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图像例题分析分析:甲:匀速直线运动υ=15 m/s乙:加速直线运动第3s时,甲、乙速度相同s-t图像与υ-t图像对比①②③④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二、巩固演练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C.0~8s内。
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解析:A.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甲乙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不同,由v=可知,两者的速度不同,故B错误;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D正确。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图像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物理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2. 能够运用物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图像的种类:直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2. 物理图像的特点:坐标轴的意义、图像的形状、趋势等。
3. 常见物理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法: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力-位移图等。
4. 运用物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速度的计算、位移的计算、功的计算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图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物理图像问题。
2. 讲解:介绍物理图像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常见物理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单的物理图像,如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理图像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理图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图像的概念和特点。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物理图像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绘制物理图像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y/cm A
B 1 2 3 C 甲 D 4 5 x/cm
y/cm 5 0 -5 2 4
6
8
t/×10-1s
乙
例: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 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 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P=EI Pr=I2r E=I(R+r)
6 3 0 C
B D 1 2 3 I/A
例.(08全国卷Ⅱ)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 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个 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 垂直; 虚线框对角线ab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 ba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 使导线框 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 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 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 i-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 C )
v/(m/s) 10 5 b(乙) a(甲)
0
5
10 15
20
t/s
• 例:如图所示,直线OCA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
率P随电流变化的图象,抛物线OBA为同一直流 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象。若CB ABC 对应的横坐标为2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为1Ω B、线段CB表示的外电路功率为2w C、电流为2A时,外电路电阻为0.5Ω P/W A D、电流为3A时,外电路电阻为2Ω 9
5 0 -5 y/cm A 1 y/cm 5
B D 2 3 4 5
C
x/cm
0 -5
2
4
6 乙
8
t/×10-1s
甲
• •
图象所涉及的两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及变化趋势就表现在斜率和斜率的变化上。有时 斜率表示二维图中的第三个物理量。 运用一定的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数形结合 是揭示图线斜率内涵,显现物理量间的动态关系 最可靠的手段
ω=2π/T
K=∆Φ /∆t
-2 Φ/ 10 Wb
1.0 O -1.0 A
0.5π
π
t/10 s
-2
• 例6.如图甲所示,粗糙的足够长的竖直木
杆上套有一个带电的小球,整个装置处在 由水平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 场组成的足够大的复合场中,小球由静止 开始下滑,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v-t图 象如图乙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0
0.2 A H D O θ C E
H/m
1-cos
θ
)=H
N=2mg(1- μ cot θ )H/R+mg[1+2μ (1-cosθ )cotθ ]
•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
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和速 度的倒数(1/v)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 量m,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 量是 A.汽车的功率 B.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C.汽车所受到阻力 D.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 a/(m/s2) 所需的时间
O
S
S
ΔW=F Δ S ∑ΔW=∑F Δ S
• 如图1所示,间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
•
• •
平面的夹角为θ ,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场强为B 的条形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磁场区域的宽度 为d1,间距为d2,两根质量均为m、有效电阻均为R的 导体棒a和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设重力加 速度为g) (1)若a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以与a同样的速度 进入第1个磁场区域,求b穿过第1个磁场区域过程中增 加的动能Δ Ek。 (2)若a进入第2个磁场区域时,b恰好离开第1个磁场 区域;此后a离开第2个磁场区域时,b又恰好进入第2 个磁场区域。且a、b在任意一个磁场区域或无磁场区 域的运动时间均相等。求b穿过第2个磁场区域过程中, 两导体棒产生的总焦耳热Q。 (3)对于第(2)问所 述的运动情况,求a穿出第k 个磁场区域时的速率v。
3)对于第(2)问所 述的运动情况,求a穿出第k个 磁场区域时的速率v
设导体棒a刚进入磁场的速度为V1, 穿出磁场时的速度为V2, a=gsinθ -B2L2V/m2R 经一小段时间⊿t a⊿t=gsinθ ⊿t-B2L2V⊿t/2mR a ∑⊿V=∑gsinθ ⊿t-∑B2L2⊿d/2mR a 2 2 V2-V1=gtsinθ -B L d1/2mR 由动能定理
Y
a=B2L2V/mR 取一小段时间⊿t a⊿t=B2L(LV⊿t)/mR ∑⊿V=∑B2⊿S/mr(2+√2) V0=B2S/m r(2+√2)
M
a
O
θ bX
X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曲垂直放在光滑足够长的U形
•
• •
导轨的底端,导轨宽度和棒长相等且接触良好,导轨平面与 水平面成角,整个装置处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 中.现给导体棒沿导轨向上的初速度V0,经时间t0导体棒到 达最高点,然后开始返回,到达底端前已经做匀速运动,速 度大小为V0/4.已知导体棒的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重 力加速度为g,忽略电路中感应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求: (1)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 电能; (2)导体棒在底端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3)导体棒上升的最大高度. a=gsinθ +B2L2V/mR 取一小段时间⊿t a⊿t=gsinθ ⊿t+B2L2V⊿t/mR ∑⊿V=∑gsinθ ⊿t+∑B2L2V⊿t/mR V0 =gt0sinθ +B2L2S/mR H=S· sinθ =(V02-V0gt0sinθ )/4g
v a
Ep E
O
1
2
t
O
1
2
t
O
1 C
2
t
O
1
2
s
A
B
D
例:如图甲、乙所示,分别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 简谐横波在零时刻的图象和在X=6m处近地点 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 求:①该横波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大小 ②X=6m处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y/cm 5 0 -5 y/cm
5
0
2
4
6
8
x/cm
v/(m/s) 5
5
v/(m/s)
0
5
10 15 (甲 )
20
t/s
0
5
10 15
20
t/s
(乙 )
• 例:如图甲所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由粗糙面AD
和光滑圆轨道DCE组成,AD与DCE相切于D点,C为 圆轨道的最低点。将一小物块置于轨道ADC上离地面 高为H处由静止下滑,用力传感器测出其经过C点时 对轨道的压力N,改变H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N大小, N随H的变化关系如乙折线PQI所示(PQ与QI两直线 相连于Q点)QI反向延长交纵轴于F点(0.58N)重力 加速度g取10m/s2,求:(1)小物块的质量m (2)圆轨道的半径及轨道DC所对圆心角θ(可用角度 N/N 的三角函数表示) I (3)小物块与斜面AD 7 E A Q 间的动摩擦因数μ 5.8
解读物理图象和运用图象表述思想是 中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
• “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
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的形式和方法进行 分析、表达。能够从所给图象通过分析找出其 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 题”。
物理图象是以数形结合的形式,直观、 形象地描述物理过程,展示物理规律。尤其 是对某些动态的、用文字表达起来很艰涩抽 象物理过程,用图象却可以一目了然,简明 清晰地将物理情景表述出来。
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 短的方向移动。
辐射强度
1700K
1500K 1300K 1100K O 2μm 4μm 波长
解读物理图象
认准六大要素,数形结合求解
“坐标轴”“点”“线”“截 距”“斜率”“面积”
1、变化、创新去“疲劳”,坐标单位莫小瞧 2、交点、拐点、截距点,-题两图对应点 3、二维图中三变量,破解斜率露“玄机” 4、二量乘积定“微元”,累加求和得“面 积”
非线性元件的电阻
U A B U
U
I
O I
I 图中不同导体U-I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表明 导体的R值不同
O
R=U/I
例8: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 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图 象如图所示,其中)0-S1的过程图象为曲线,s1-s2的 过程图象为直线。根据该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D 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一定是变力,且不断减 小 B、S1-S2中物体可能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S1-S2中物体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由功能关系 W=⊿E D、0- S1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 E
O H D θ C 0 0.2 5 P
H/m
N/N (1)小物块的质量m (2)圆轨道的半径及轨道DC所对圆 心角θ (可用角度的三角函数表示) 7 (3)小物块与斜面AD 5.8 5 间的动摩擦因数μ P
I Q
解:(1) mg=5N m=0.5kg (2)mgH=mV2/2 N-mg=mV2/R
V V V
V
O 甲 A
t O B
t
O C
t
O D
t
mg-μ (qE-qBV)=ma a= [(mg-μ (qBV-qE)]/m
二量乘积定“微元”,累加求和得“面积”
V
V0 S=Vt O F F0
a a ⊿V=a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