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孙云晓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记者经许可整理了孙云晓教授近期关于青少年教育的一些精彩观点,给家长们认识这位教育专家“带个路”。

有一个学生干部小威带头嘲讽、打击某位同学,使该同学处于孤立的境地。然而,小威在班里很有威信,老师并没因此而批评他。“在学校里这一类学生干部并不少见。如果对其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是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的,而这往往是一些爱才心切的教师的选择。其实,小威的行为后面是极其恶劣的心态,尽管它在小威身上仅仅是个嫩芽。”孙云晓说,小威们并非坏人,但这是成长中的问题,他们需要教育的惩戒,以促使其深刻反省,迷途知返。

批评惩罚教育可以称为教育惩戒,其核心是教育人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对过失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其方法则是以尊重的态度唤醒有过失者心中沉睡的巨人,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自己。

孙云晓说,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认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经不住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对父母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因为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也就学不会承担责任。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这是一种矫枉过正。

他说,惩罚的前提是尊重。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赞扬的优点,当父母要惩罚孩子的时候,内心里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是好孩子。同时,父母在惩罚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里并非一无是处。

“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

在呼和浩特的一所学校,有个孩子被老师批评后有些记仇,就从背后向老师衣服上甩钢笔水,当时就被发现。老师责问他,“为什么往我身上甩墨水?”孩子说,我只甩了一滴,其他三滴不是我做的。老师很生气,骂孩子是“人渣”。这个孩子回家后,上吊自杀了。他在遗书上写道:“我要用死来捍卫我的尊严,我只甩了一滴墨水!”

孙云晓说,老师的口不择言肯定不对,甚至应该受到处分。但是,如今的孩子承受能力太脆弱。不能不承认,许多家长、老师因为担心自己的无意行为导致“粗暴教育”的后果,正在一味地对孩子使用鼓励和表扬,“不敢”批评。“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孙云晓说,家长和老师的指点是孩子成长的路标。如果人格中出现不良方面,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就会信马由缰地失控发展。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加上“抗挫折”一课,这样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谁在制造“童年恐慌”

对北京等六省市60所中小学2400名学生进行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超一半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58%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76%学生因考试而心情不好……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研究”的这一组数字显示,严重扭曲的儿童学习动机和人格发展,使现代的孩子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在紧张不安中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时代。专家指出,“童年恐慌”的现象正在整个社会蔓延,应引起社会的高度警惕。

孙云晓分析说,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导致“童年恐慌”的一个直接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一半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是绝对不可能全部实现的。孙云晓认为,目前家庭教育的最大危机来自教育荒废的偏向,表面上教育抓得很紧,但人格教育却被忽视了。其次,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也会导致学生“童年恐慌”。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学习成绩上,限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剥夺了孩子生活中的许多乐趣,也使孩子丧失了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压力的渠道。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如何爱孩子,却是许多父母未必能及格的考题。孙云晓说,孩子虽小,却是和父母有平等权利的人,爱不能强加,爱要有尊严地享有。

曾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问孙云晓:你吃鸡蛋的时候观察过吗?所有的鸡蛋都有空隙,因为有空隙才能生存。如果鸡蛋变成实心的,必死无疑。

孙云晓说,我们家长难道还不如一个鸡蛋吗?为什么不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一些磨难。磨难是人生最好的历练,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是在磨难中站立起来的。如果大人替孩子打理一切,化解所有磨难,一时顺利了,或许换来终生的软弱和依赖。现在出现一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30岁儿童”,指的是30岁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凡事不能独立自主,这是一种人的退化。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来说,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警醒。

孙云晓给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建议: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不要代替孩子决定,而要让孩子自己学会选择;不要代替孩子体验,而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品尝;不要代替孩子总结,而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