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2章)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P 8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P 12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对人进行管理的思想是一直发展的。
但是从科学管理到 X、Y理论,都受着19世纪哲学上决定论思想的支配,其出发点都认为处理管理问题,可以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佳方案。
在人力资源学派成长的过程中,权变理论逐渐进入管理领域,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就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组织行为学认为,遵循权变理论,并不等于没有理论,而是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
3、案例分析的方法 P19案例分析是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如实记载,形成案例。
第二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1、了解社会知觉的定义 P29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特征:①、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②、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③、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
④、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⑤、社会知觉具有选择性。
2、知觉错误的五种类型(PPT)找不到。
3、归因的定义 P 30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就叫做归因。
组织行为学课件(斯蒂芬.P.罗宾斯-第14版)
› 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我们每个人都是行为的研究者。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 ,相反,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的行为当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 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X理论 ❖社会理论 ❖Y理论 ❖Z理论
17
人力资源研究框架
› 身处于一个变动的环境里,面对的变化数不胜数,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因 素可归为四大类:
人的因 环境因
素
素
工作本 成果因 身因素 素
18
人的因素
› 核心特性(Core Characteristics) › 知识和技能(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 激励特性(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 信仰和价值观(Valve)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计划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明茨伯格界定的 管理者角色
信息传递者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组织行为学 (第14版)
背景
› “人”是构成生产的五要素之一(人、机、料、法、环),人力资源管理是企 业职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技术、生产、物资、财务、人力资源) 。
› 有效管理的核心在分解与综合 - 分解:物的分解(工作分析)、人的分解(角色) - 综合:物-人的综合(工作任务分配);人与人的综合(群体与组织)
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章冲突管理
第一节 关于冲突的概念
1、定义: 指行为主体之间目标、认知或情感互不
相容或相互排斥而产生的结果或由于目的、 手段分歧而导致的行为对立状态。
组织冲突观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40年代,冲突的消极观. 认为冲突对组织只是有害的、破坏性 的,主张必须避免。
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70年代,不偏不倚的冲 突观,是人际关系的冲突观。该观念 认为冲突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避免, 只能接纳,使其存在合理化。
冲突产生的根源
专业化
相互依赖性
结
共用资源
构
因
目标差异
素
职权关系
地位矛盾 管辖权的模糊
在有些组织中,管理人员和非管 理人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位差异, 管理人员可以享受某些特权,如弹性 的工作时间等,而非管理人员则没有 ,这可能导致怨恨和冲突。
冲突产生的根源
专业化
相互依赖性
在一个组织中,责任界限不清楚,
人
根源。
价值观和道德观
因
素
情绪
沟通障碍 文化差异
冲突产生的根源
(3)罗宾斯对冲突根源的分析
冲突源
沟通因素
语义理解的困难、信息交流 不充分以及沟通渠道中的“ 噪声”,成为冲突的潜在条 件。 沟通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增加 冲突的可能性。
结构因素
规模、分配给群体成员的任 务的专门化程度、管辖范围 的清晰度、员工与目标之间 的匹配性、领导风格、奖酬 体系、群体间相互依赖的程 度等。
结
共用资源
当发生了一件无法界定责任的事件时,
构 因
目标差异
员工们就会倾向于“推卸责任”,或避
素
免接触这件事,这样,关于问题的责任
《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版-罗宾斯-课后讨论题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对比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实践中的管理者有什么意义?答:卢森斯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类管理活动:①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②沟通与交流: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材料;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处分、冲突管理、人员安置和培训;④社交网络:社会化活动、政治活动以及与外部的相互交往。
并且发现不同的管理者花费在这四种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差甚远。
(1)有效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的.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的。
两者所关注的点大相径庭。
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小.成功的管理者,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两者与管理者在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上如图1。
3所示:图1.3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2)这项研究对于理解“管理者在做什么”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平均来说,管理者在四类活动上分别花费20%一30%的时间,包括传统的管理、沟通与交流、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交往。
但是,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对四类活动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
实际上,两者强调的重点几乎正好相反。
这一发现对于长久以来一直以为“晋升是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假设提出了挑战,它生动地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交技能和政治技能对组织内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而且成功,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什么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很容易被批评为“不过是些常识罢了”,但物理学或统计学却很少受到这样的批评?答:主要原因是:(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就是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是对行为的预测和解释.而每个人都可以看成是行为的研究者,从幼年开始,就在观察别人的活动,通过解读他人,都有可能对别人的行为做出正确预测,其结果常常是被视为真理的常识。
例如,通过组织行为学研究发现在学校举手是恰当的行为,而对于在学校举手行为,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管理者的职能
案例
法国
法 约 尔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组织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行为塑造
忽 视
消极强化
当一种反应之后 人们做出的是中 止或逃离不愉快
的行为时
连续强化
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强 化 程 序
间断强化
并不是对每一次理想行 为都给予强化。
为了保证理想行为能够 重复,强化的次数也应该 是足够和充分的。
比率强化
固定比率
当个体的反应积累 到一个固定数目后, 便给予奖励。
管理者的角色
明 茨 伯 格
信息传递者角色
人际角色
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掌握:
本章回顾
★ 组织 ★ 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能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导论劳动力多元化:意味着组织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的构成越来越多样化。
工作场所的越轨行为:(1)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
组织规则是指明令禁止某些行为的公司的政策,大家共享的隐性规则。
(2)越轨行为:侮辱同事、行窃、过度传播流言、蓄意破坏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转和作用。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心理能力(7个维度):心理能力即从事那些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七个维度,即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以及记忆力。
行为塑造:管理者常常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
行为塑造有四种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强化对组织行为影响的结论:(1)一些强化类型对行为的改变十分重要(2)在组织中,一些奖励类型比另一些类型的效果更佳(3)学习发生的速度及其效果的持久性取决于施加强化的时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
通过学习,个体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而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但是把人的心理排除在人的行为影响之外,这是这一理论的缺陷。
能力与工作的匹配问题:为了达到高工作绩效而对人的具体的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取决于该工作本身对能力的要求。
当二者的匹配不良是,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员工如果缺乏必需的能力就常常会在工作中失利;当员工的能力远远超过工作要求而造成能力与工作要求不匹配时,可能会使组织缺乏效率,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尤其当员工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他们会因工作的局限性而灰心丧气。
第三章工作态度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论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领 导)【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第十二章 领 导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领 导什么是领导领导的含义【重点难点归纳】一、领导概述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指影响一个群体实现愿景或目标的能力。
2.领导和管理之间的差异(1)管理主要是应对复杂性;领导主要是应对变化。
(2)并非所有的领导者都是管理者,也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是领导者。
二、特质理论领导特质理论强调的是个人品质和特征。
1.大五人格(1)外倾性:外倾性是有效领导者的最重要特质。
外倾性与领导者出现的相关程度要高于外倾性与领导者效果的相关程度。
(2)责任心和开放性:与领导呈强相关关系,但其显著程度弱于外倾性。
(3)随和性和情绪稳定性:与领导的相关度不高。
优秀的领导者存在某些共同的重要特质。
其中一个原因是责任心和外倾性与领导者的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下属对领导者绩效的评估中的差异。
2.情绪智力(EI)情绪智力对有效领导重要的原因是,情绪智力的一个核心成分是移情。
3.最新研究发现的结论(1)特质可以预测领导;(2)特质可以更好地预测领导者和领导能力的出现,而不是真正地区分有效和无效的领导者。
三、行为理论通过培训可以成为领导者,领导者的行为可以分为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理论(1)结构维度,指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自己与下属的角色进行界定和建构的程度。
它包括对工作、工作关系和目标进行组织。
结构维度得分高的领导者会为本群体的成员安排特定的工作任务;期望成员达到具体的绩效标准;强调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任务。
(2)关怀维度,指一位领导者与其下属的工作关系以相互信任、尊重下属意见和重视下属情感为特征的程度。
关怀维度得分高的领导者会帮助下属解决个人问题;是友善且平易近人的;对所有下属都一视同仁;欣赏和支持自己的下属。
2.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进行的领导研究(1)员工导向的领导者:强调人际关系,关心员工的需求,并且认可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内的员工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非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行为者,但是也并非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无法预测。
1、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方面?理解人们的行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决定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
(3)工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人。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小的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联系在一起。
(7)创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角色和技能方面,管理者能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的共同目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工工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的;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必须要有建筑和设备才能被称为一个组织。
A:错 B:对答案:A2.所有组织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无论是生产钢铁或运营电商。
A:错 B:对答案:B3.社会群体只有在他们的成员对期望达成的目标具有一直认同时,才被称为组织。
A:对 B:错答案:B4.大多数组织的活动可能会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个人、群体和组织。
A:错 B:对答案:B5.生产率是指效果。
A:对 B:错答案:B6.组织公民行为是指:A:组织对社会的义务 B:员工投票选举公司总裁的权力 C:员工超出正常工作职责的行为 D:组织是属于特定国家的,而不是一个全球性实体答案:C7.超出正常工作职责的员工行为:A:B.通常是自觉性不够的员工做出的 B:D.在小公司中常见,但在大公司中不存在 C:E.被称为组织公民行为 D:C.是外向性格员工最重要的特点 E:A.应被组织领导劝阻答案:C第二章测试1.负强化发生在对结果的引进提高或维持一个行为的频率或未来的可能性的时候。
A:错 B:对答案:A2.惩罚减少了未来行为的频率,而消极强化增加或维持了未来行为的频率。
A:对 B:错答案:A3.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区别之一是二者都使得期望的行为增加。
A:对 B:错答案:B4.负强化与惩罚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对行为对象施加了厌恶刺激。
A:对 B:错答案:B5.消退减少了未来的行为频率。
A:对 B:错答案:A6.成功完成一个重要项目后收到奖金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工作满意度 D:惩罚 E:消退答案:A7.以下哪一项是惩罚的例子?A:你的上司在你取得当月最高销量后没有说什么 B:公司在与一个重要客户签订合约后宣布对你工作的赞赏 C:组织从你的薪水中拿走一部分填补因你粗心弄坏的机器的费用 D:你的上司在你连续几周早到后停止抱怨你迟到答案:C8.以下哪一项通过在一项期望的行为发生后移除消极刺激而增加这项行为未来发生的频率?A:惩罚 B:消退 C:正强化 D:负强化答案:D9.当引进后果会增加或维持一项期望的行为的发生频率时,以下哪一项会发生?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工作满意度 E:消退答案:A10.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用以下哪一条减少期望行为?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答案:A第三章测试1.态度包括以下三个要素:情绪、信念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p12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
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我们要研究班组工人士气的高低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观察和实验的条件就必须排除实验组和对比组这两个班组之间在生产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率的影响,这说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
2.研究人员直接参与被研究对象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参与观察法。
3.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ppt
抽象 思维
形象 口语发 语言 思维 展早 理解
语言理解、言语推力等 方面又比女性强
动力力量 躯干力量
力量因素
静态力量 爆发力
躯体协调性
体质能力
广度灵活性
其他因素
平衡性
耐力
灵活性因素 动力灵活性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
(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 早期主要从事血液循环生 理学研究,后转向消化生 理学领域,在消化器官的 神经控制方面取得了多项 成果,开创了慢性实验外 科法。1902年起又在消化 生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开始研究大脑和高级神经 活动,研究行为生理学, 发现了条件反射。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
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50%
48%
45%
44%
40%
35% 32%
30%
29%
25% 20%
20%19%
15%
10%
28% 13% 11%
26% 19%
11%
5%
0% 一般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工作满意度
◆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 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 员工如何表达不满 ◆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
2.1 态度的类型
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 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
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 评估而产生对工作的
积极感觉。
•工作满 意度
•工作 参与
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 值的重要程度。
•员工 敬业 度
组织行为学 (第12版)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著
(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章跨文化管理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 制定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包括广告、促销和公关活动。
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建议
增强文化意识
积极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 识和敏感度。
培养包容心态
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 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ABCD
提高沟通技巧
价值观上产生冲突。
团队协作难度增加
文化差异可能使得团队协作变 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跨文化团队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文化敏感性培训
提高团队成员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减 少文化冲突。
促进有效沟通
鼓励开放、坦诚的沟通,采用多种沟通方式 以确保信息准确传递。
建立共同目标
明确团队目标,使团队成员能够共同为之努 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培养跨文化领导力的方法
增强文化意识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培养对文化差异 的敏感性和尊重意识。
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
学习并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和方法,如倾听、 表达、反馈等,提高沟通效率。
实践锻炼
通过参与跨文化项目或活动,实践并锻炼跨 文化领导力,积累经验和技能。
接受专业培训
参加专业的跨文化领导力培训课程或项目, 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语言差异
不同语言在表达方式、语境理 解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沟通 效果。
思维方式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 方式、逻辑推理和决策方式存 在差异。
行为规范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 礼仪习俗、社交规则等存在差 异。
文化冲突的原因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当中
感谢下载 代表组织行使责任
21
1.技术技能 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
思维能力。
感谢下载
22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31
传记特点
感谢下载
32
姓名
文化 程度 联系 方式
家庭 住址 身份证 号码
年龄 ◎ 专业
性别 ◎ 婚姻 ◎
状况
籍贯
个人工 作经历:
◎
个人简
感谢下载
33
历:
学习
感谢下载
34
学习
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感谢下载
35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学习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感谢下载
社会学习理论
感谢下载
10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组织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感谢下载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12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5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
在一个相对连续的 基础上运作,以实现 一个共同目标或一系 列共同目标。
感谢下载
组织行为学目录
组织行为学目录第1 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管理者的任务1.2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进1.3组织行为学概述1.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小结练习题第2 章个性心理与行为的基础 2.1 传记特点2.2 能力2.3 人格本章小结练习题第3 章知觉与学习3.1 知觉概述3.2 社会知觉3.3 学习3.4 学习型组织本章小结练习题小组练习第4 章价值观与态度4.1 价值观4.2 态度4.3 工作满意度本章小结练习题小组练习第5章激励理论与实践5.1 激励的意义与过程5.2 关于人性的认识5.3 激励理论纵览5.4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练习题本章小结第6 章挫折心理与行为6.1 挫折概论6.2 挫折的心理与行为反应6.3 挫折防卫机制6.4 挫折管理本章小结练习题第7 章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7.1 群体概述7.2 群体结构7.3 群体产生与发展的基本阶段7.4 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条件本章小结练习题第8章团队建设8.1 团队概述8.2 团队管理8.3 建立高效团队本章小结练习题第9 章沟通9.1 沟通概述9.2 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9.3 跨文化沟通9.4 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0 章领导10.1 领导概述10.2 领导特质理论10.3 领导行为理论10.4 领导权变理论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1 章权力、政治与冲突 11.1 权力11.2 组织政治11.3 冲突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2 章决策12.1 决策的意义和特点12.2 决策的分类和过程12.3 不通条件下的决策12.4 群体决策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3 章组织行为的基础13.1 组织行为的概念13.2 组织理论的演变与发展13.3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13.4 组织设计与优化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4 章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14.1 组织文化的发展及内涵14.2 组织文化的作用和功能14.3 如何创建和维系组织文化 14.4 组织设计与优化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5 章企业组织变革与发展15.1 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15.2 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15.3 企业怎样进行组织学习15.4 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领导
学习目标
1.定义领导并比较领导与管理 2.概括领导特质理论的结论 3.指出行为理论的核心成分和主要局限 4.根据获得支持的程度来评价各种领导权变理论 5.比较魅力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 6.定义诚信领导,并解释有效的领导者,为何在道德和信任方面 以身作则 7.描述导师制对我们理解领导的作用 8.列举有效领导面临的挑战 9.评估能力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是否可以推广到不同文化中
导时展现出以他人(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12.7.3信任与领导
• 信任是当个体由于对事情走向抱有积极预期而使自己易受 他人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
• 信任是一种与领导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属性。领导者能否解 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该领导的信任程度。
• 当下属信任领导者时,他们愿意接受领导者的影响,而且 相信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不会被人滥用。
2、情境领导理论(SLT)
主要关注下属
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与下属的成熟度相一致的 恰当领导风格实现的
领导者可以弥补下属在能力和动机方面的欠缺
内在模糊性和不一致性
检验该理论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存在问题
缺点
• 明确、具 体的指示
无能力 且不愿 工作
无能力 但愿意 工作
• 任务导向 与关系导
向相结合
• 一个被信任的领导者才能够鼓励员工超越自我,实现变革 型领导的目标。
12.7.4-5信任如何建立
• 领导者本身 • 正直意味着诚实和真诚 • 仁慈意味着被你信任的人会考虑到你的利益 • 能力包括个体在技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员工 • 信任倾向性(某个特定员工信任一个领导的可能性)——
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 组织中的员工不能获得同等机会来参与导师制关系 • 糟糕的规划和设计不能正确匹配门生和导师的工作风格、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12章
第十二章组织结构设计思考题1. 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在组织运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组织结构指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目标而设计的组织内各要素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定安排,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组织结构的作用是阐述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以企业战略为目标,转化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比如日事清的计划管理模块,就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组织部门,保证组织在有限的资源下,减少损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内部组织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有什么?答: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六大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工作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1)工作专门化:是指把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划分成单独工作单元的程度。
工作划分得越细,则工作的专门化越强。
(2)工作部门化:是指在工作专门化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领域的划分,区分不同的部门,把各个有关的或者类似的工作进行归类合并,使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工作可以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专门化的部门。
(3)指挥链:是一种从组织最高层贯穿到最基层的不间断的职权线路,它表明组织中的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清晰界定谁向谁报告。
(4)管理幅度:指的是一位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5)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6)正规化:指在组织内部工作实行标准化的程度。
3.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技术条件和组织环境。
(1)组织战略是指组织依据自身资源、能力和使命,在考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对自身进行定位的方式。
组织的战略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目的和竞争性要素,他们决定组织的经营范围、战略业务单位、资源分配、行动计划以及员工、客户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等。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50%
48%
45%
44%
40%
35% 32%
30%
29%
25% 20%
20%19%
15%
10%
28% 13% 11%
26% 19%
11%
5%
0% 一般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记忆力
传统智力测验中 人们经常关心的 那部分潜能。
智力
•认知 •社会 智力 智力
识别、理解和管 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 •文化 智力 智力
/
与他人建立有效 联系的能力。
对跨文化的差异具有 敏感性,并能够在跨 文化的情境中成功运
作的能力。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五、评估 绩效改善
状况
一、识别 关键行为
四、开发并实 施干预策略
行为校正 开发并实施干预策略
三、确定 行为结果
二、开 发基线 数据
掌握: 传记特点
本章回顾
◆ 年龄 ◆ 性别 ◆ 婚姻状况 ◆ 任职时间 能力
★ 能力
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
组织行为学 领导
领导
18
4、权变理论
4.3 路径—目标理论
领导
19
4、权变理论
4.3 路径—目标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预测: 与高度结构化和安排完好的任务相比,当任务不
总体来说,当需要领导时,具有外倾性(喜欢与 他人待在一起,并且能够坚持己见)、责任心 (有原则、信守承诺)和开放性(有创造力、随 机应变)的领导者确实具有明显的优势
情绪智力是能够预测有效领导的另一种特质
领导
7
3、行为理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通过研究,希望为领导者的行为确 定独立的维度
研究者从最初收集的1000多个维度中总结成两个维 度,充分体现了员工们所描述的绝大多数领导行为
费德勒确定了三种权变或情境维度: 领导者—成员关系,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信赖和尊
重程度
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程序化
职位权力,领导者对诸如招聘、解雇、处罚、晋升和 加薪等权力变量的影响程度
领导
13
4、权变理论
4.1 费德勒模型 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
根据权变变量来评估情境,再将其综合起来,可以得 到领导者可能会面临的八种潜在情境
属的包容? (10)下属的分布范围:把分散在各地的下属召集
在一起的代价是否太高? (11)动机一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你来
说有多重要? (12)动机一发展:为下属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机会
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领导
26
4、权变理论
4.4 领导者—参与模型
领导
27
5、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组织行为学1-12章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李兰201217910426、刘锦201217910424)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性:个体、群体、组织。
2、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前者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后者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2)理论基础:前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后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
(3)学科性质:前者行为科学;后者心理科学。
(4)形成背景:前者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 年正式命名,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后者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
5、一般模型(OB 模型)(1)三个自变量: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2)五个因变量: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第一节知觉与人际知觉(杨阳201217910418)、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达到大脑的有关激源的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刺激的事物,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
)(二)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 、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2、相对性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3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就对象的特点来说,制约知觉整体性的有:连续、接近、封闭、相似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与发展 人是输入
人力资源政策 与实施
人的输出
组织文化
组织结构 和设计
沟通
群体决策 领导
群体结构
技术、工作 设计和压力
组织系统水平
工作团队
群体
冲突 权力与
政治
群体水平
传记特点
个性
价值观 和态度
能力
知觉 激励 个体学习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及性质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三个共同特点:
◆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 ◆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什么是行为?
“心理是行为的内在机制;行为是心理的外 部展现。”“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 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连的外显的运动、动作 和活动。”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正在认识到,对 于组织的成功,了解组织行为学比了解 任何其他商业或管理学科都重要。
——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7版) 第27页
参考教材:
1.《组织行为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 著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997年版 2. 《组织行为学精要》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郑晓明译,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组织学—行为、结构和过程》 (第10版) (美)詹姆斯·L·吉布 森 约翰·M·伊凡塞维奇 小詹姆斯·H·唐纳利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4 .《组织行为学》[美]弗雷德·鲁森斯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版 5 .《组织行为学》 [美] 唐.荷尔瑞格 小约翰.W.斯劳卡姆 理查德. W.渥德曼 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 6.《组织行为学》(第十版) [美] 约翰.W.纽斯特罗姆 基斯.戴维斯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7.《组织行为与过程》 [美] 德博拉夫.安科拉 托马斯.科钦安 毛润. 斯科利 约翰.范马南 D.伊利安诺.韦斯特尼 合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 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
2. 研究术语 (1)变量:是能被测量的,可能在数量、强度的任一方面 或两方面都发生变化的一种一般特征。 (2)假设:对于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所作的试探性解 释称之为假设。
(3)因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 变量。
(4)自变量:自变量是假设中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5)中介变量:可以影响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它也能 被认为是权变变量。
演进与人类行为》[美]F·普洛格 D·G·贝茨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第11页
◆系统受环境影响
投入
技术
人员
任务
结构
转换过程
2 组织的系统观
产出
(二)系统研究 (即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 系统研究:指对事物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原因和 结果,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据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控制条 件下所获得的数据并用合理严谨的方式测量和解释结果。源自一、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
(一)系统论的观点 (二)系统研究和一些术语 (三)为什么要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1.系统论的观点
奥地利的贝塔朗菲于1945年发表《关于一般系 统论》。
系统: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系统由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 ◆系统是整体性 “整体论是哲学理论,意为所有的实体都有一个 超出其各部分总和的存在状态和价值。”——《文化
(4) 应用研究:是指一类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主 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4.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案例研究法 (3)调查法 (4)实验室实验法 (5)现场实验法
(三)为什么要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课后阅读书目
1.《组织行为基础——应用的基础》 2.《文化与行为》顾建光 编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3.《菊花与刀》[美]本尼迪克特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4.《中国人与日本人》尚会鹏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工作与心理学》 [日] 6.《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美]托马斯·卡明斯 克里斯托弗·沃里 著 清 华大学出版社 7.《组织发展的实践》[美] 威廉·J·罗思韦 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8.《知识管理》彼得·F·德鲁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基业长青》詹姆斯·C·柯林斯 杰里·I·波拉斯 著 中信出版社 2002年 版 10.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著 或有关学习型组织的书籍
定性研究往往以非实验作为其研究手段。研究过程以观 察、描述、思辩、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
3.研究的分类
(3)理论研究: 是指一类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建立学术 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什么是理论?
理论就是各种现象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已经证实的知识 的系统总结。理论是唯一能将从一种情况里获取的知识用 于另一种情况的途径。因此,它是人类能够做到控制环境 的力量源泉。
(6)因果关系:根据定义,假设中暗含着一种关系,也就 是说,它意味着一种预先假设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7)相关系数:表示变量间的关系的强弱程度。其变 化范围从-1(表示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当两 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同时,相关系数为正数;当两者变化方向 相反,即此涨彼消时,相关系数为负数;若两者各自独立发 生变化时,我们定义相关系数为零。
什么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 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李剑峰编著 《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 第8-9页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 究个 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 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 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的科学。
个体决策
个体水平
图 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阶段Ⅱ
生产率
缺勤 流动
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工作有关的情
境,这一领域强调的是生产率、缺勤、员 工流动和满意度有关的行为。
3.研究的分类
(1)定量研究:是指一类对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 探索的研究过程。
定量研究往往收集用数字来表示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 息进行量化的处理、检验与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2)定性研究:是指一类对研究对象在自然情景中的各种 性质进行区别的探索性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