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未终结_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终结了吗①

苏联解体后,美国的福山唱出了既是哀歌又是赞歌的“历史终结论”。哀歌是对社会主义唱的,而赞歌是对资本主义唱的。

福山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更确切地说,终结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

福山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其历史终结论具有强烈的黑格尔色彩。历史的终结状态就是绝对精神的圆满状态,绝对精神永远能把对立面转化为自己的构成部分。在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中,美国就是绝对精神在经验世界中的影子。这个历史终结论要得以成立,则美国这个影子必须满足如下假设:或者假设美国(或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了;或者假设美国有超强校正能力(即自我修复能力)。前一个假设很强,后一个假设则弱一些,更容易满足。事实上,美国已经出现了大问题,所以,强的假设就无法在经验中得到验证。我们坚持同情原则,在弱的假设上去理解历史终结论。

在问题上,本文与其说是以福山为靶子,不如说以之为话头。历史终结论只是一种对待历史的观念,它并不一定表现为资本主义终结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终结论乃是常见的一种思维形式。终结论是形态(或模式)的终结,而不是事件的结束或历史时间的结束。人们设计某类事物或某种生活形式的未来状态,将之描述为A。后来,人们可能设计出更好的状态B,用B来取代A。再后来,人们设计出C,用C来取代B……放在很长的历史时段中考察,新的形态可能不断被设计出来,人们可能无法找到最终形态,但是,对于特定个人与群体来说,他在特定时段中不可能设计出无限多的新形

态,他必定将某种形态作为最终形态。如果后人设计出了更好的形态,则后人认为前人具有局限性。所以,终结论与局限论是同一观念的两种表现,历史终结论与历史局限论也是同一观念的两种表现。对于社会主义信仰者来说,

历史终结论可以表现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终结论。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这也是一种历史终结论,只不过这种终结论认为三纲五常是而且应该是天经地义、永远不变的。无论什么具体的历史终结论,它都必须假设终结形态具有超强校正能力。当今流行的历史终结论,也只是一种特定的终结论,它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资本主义胜利论(或资本主义终结论)。而其他各种胜利论以具体形式或先或后、或强或弱地表达了历史终结论,这些具体的胜利论都可以视作历史终结论的变式,例如,民主制度胜利论、自由市场经济胜利论。胜利是相对于对手而言的,如民主胜利论乃是宣称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胜利(这种论调把专制视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殊不知,马克思的理想乃是希望人获得自由、

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所有这些胜利论都假设了胜利者(即具体的终结形态)具有超强自我调节能力。

既然终结论是常见的思维方式,那么,在问题上,本文不打算一般地批判终结论或历史终结论,而是批判一种特定的历史终结论,即历史终结于美国式资本主义。

如何否证这种历史终结论?本文选择了经济角度,试图凸显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至今仍然存在,只不过改变了表现形式,而美国(可以扩大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今资本主义)仍然没有克服这些矛盾,所以,美国不具备超强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经

作者简介:喻包庆(1976—),男,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讲师,法学博士。

喻包庆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上海201620)

摘要:从美国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美国模式并没有超强调节能力,因此,历史并未终结于美国模式。

关键词:历史;终结;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0)09-0005-05

历史并未终结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济上,历史不可能终结于美国经济模式,那么,历史在整体上也就不可能终结于美国模式。

其实,即便美国有超强调节能力,历史终结论要得以成立,还必须满足这个条件:只有美国具有超强调节能力,而社会主义没有。否则,仍然无法证明美国优越于社会主义,也就无法证明历史终结于美国模式。

不过,本文主要批判历史终结于美国模式这种观点,而历史是否会终结以及究竟终结于何种形态,则不是本文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试图如此切入:从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审视美国在经济上是否具有超强调节能力,再附加说明社会主义的调节能力,并指出美国依靠霸权守卫国际剥削,最后证明美国式资本主义并没有拥有社会主义所没有的超强调节能力,所以,历史还没有终结。

二、从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看其调节能力

从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审视美国并不拥有超强调节能力,这样做是否合理?答曰:合理。在马克思那里,政治经济学是他的重要理论工具,他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与批判来断言资本主义存在不可克服的巨大内部矛盾,在这种内部矛盾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必然转化为更高级的形态(这也是黑格尔辩证法的运用)。当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非常宏观,并不具有很强的微观指导作用,甚至其某些具体理论已不再适用,但是诸如剩余价值理论等基本理论并未过时,甚至已成为常识,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对本文来说,尤其具有针对性的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至今仍在,资本主义根本没有克服其基本矛盾。同时,资本主义宣扬其优越性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其经济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即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马克思的批判与资本主义的宣扬都有经济这一重要角度,所以,本文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的调节能力,是应对了问题的。但是,本文又不是专业的经济学分析,而是根据一些经济学常识,对金融危机发生原因进行逻辑分析,证明美国在经济上并不具备超强调节能力。

就目前的信息看,这次首先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如下四个原因或条件。第一,超前消费;第二,次贷业务;第三,银行投机家的贪婪,滥用金融工具;第四,监管不力。对于第一、第三、第四这三个条件(不含第二),缺了任何一个,也许都不会导致危机。弥补其中一个条件,对其余三个条件都有很大纠正作用。但不幸的是,这三个条件在危机发生以前都具备了,而次级贷款成为导火绳,再加上美国对外战争产生的大量耗费等原因,致使危机发生了。

我们分别来考察,美国对这几个原因是否具有超强调节能力。

第一,我们知道,如果资本主义经济正常运行,每一年的经济总量都有一部分作为利润被资本家获取。这部分利润(除掉资本家消费的净利润),或者被资本家存起来,或者被资本家作为下一年的投资,但是,这部分利润不会对当年生产的商品形成购买力;也就是说,与这部分利润相等值的商品被积累起来了,无人购买。当然,由于利润经常不是静态的,它常常会作为新的投资而形成购买力;即便利润被资本家存在银行里,它也经常会被其他人贷出去作为投资或消

费。但是,当年利润并不一定作为投资形成下一年的购买力,银行里的钱也不见得会被贷出去,因此,购买力很容易低于实际商品总价值。同时,即便当年利润在下一年形成购买力,同样不能使购买力最终与实际商品总价值持平,而只会扩大购买力与商品总价值的差距,购买力相对越来越小。因为当年利润转化为下一年的购买力后,会刺激下一年的生产,使下一年生产出更多的商品,而资本家照常要从下一年的生产中赚取利润,因此,到第二年结束时,资本家的利润增加了。利润增加了多少,对于第二年来说,就多了多少商品没有卖出去。或者说,到第二年结束时,资本家的总利润是多少,就有多少等值的商品没有购买力。我们还可以这样表述:对于当年(第一年)来说,资本家的利润是无人购买的剩余产品。利润投资于第二年,对于第一年来说,购买的则是未来的商品(即积存于第二年的商品);对于第二年的投资来说,则用的是过去的钱。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的结果就是利润越来越多,而相对购买力越来越低。

过了若干年,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许多商品无人购买。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资本流通就会受到阻碍,投资就难以为继(经济危机就是这样产生的)。资本家很希望消费者购买商品,消费者买得越多,资本家赚得越多。消费者也并非不想消费,但是手中实在拿不出现钱,买不起。怎么办?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就产生了——

—超前消费。这种消费常以借贷方式进行,所以,也可以称为借贷消费。超强消费是资本家推动的,包括资本家利用国家力量来推动的。超前消费是超过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只针对中低收入者有效。对于富人来说,不存在超前消费。

在根本上,对于资本家来说(或者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来说),超前消费是想解决购买力不足的问题。但是,超前消费能解决问题吗?超前消费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寅吃卯粮,透支未来购买力。就短期看,购买力不足的问题似乎解决了,但是,就长期看,购买力不足被累加起来,以前多年的购买力不足积累起来,与社会商品总价值形成一个庞大的差距。在这个时候,消费者、借贷、消费三者的关系就是,消费者的收入分解为还贷与消费。由于超前消费的人都是中低收入者,所以,这肯定使这些人的购买力直接下降,同时也影响其还贷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通过超前消费方式刺激消费,资本流通、投资、利润等都会大受阻碍;如果刺激消费,的确能使许多消费者超前消费,却一定会透支未来购买力,则无异于饮鸩止渴。美国能够解决这个两难处境吗?似乎看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购买力相对不足(也就是消费者购买力相对不足)或关于商品相对过剩的理论依然有效。超前消费只是购买力相对不足的一种变形。超前消费透支未来购买力,这种行为只是转嫁了当年购买力不足,最终是多年的购买力不足积累起来,在某一时刻爆发。在美国金融危机中,许多消费者还不起贷款,就是因为透支了未来购买力。

或曰:诸如次贷业务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在为了让中低收入者也能享受更高水平的生活的思想与政策下,由美国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