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和时间的测算

合集下载

无线电测距原理

无线电测距原理

无线电测距原理
无线电测距原理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传播速度来测算物体距离的技术方法。

它利用无线电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这一特点,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设备之间的距离。

无线电测距原理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发射:测距设备通过天线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出去。

这些信号可以是特定频率的连续波、脉冲波或者调频信号。

2. 接收:目标物体反射无线电信号,设备中的接收天线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3. 时延测量:设备记录下无线电信号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得到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测量,比如使用定时器、计数器或者其他精确的时钟设备。

4. 距离计算:根据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过时间差和速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设备之间的距离。

通常,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近似为光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无线电信号在传播中的误差和干扰。

这包括大气条件、信号传播路径上的障碍物和其他电磁干扰源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测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信号处理、校正和滤波等步骤。

无线电测距原理广泛应用于航空、军事、测绘、雷达、通信等领域。

通过无线电测距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定位和距离测量,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随堂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随堂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随堂测试题11.36mm= dm ,900s= min .2.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8.2 ,课桌的宽度为0.65 . 3.图11-30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

4.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A .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B .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C .人高度为1.7×103mmD .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E .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F .课桌长为1m5.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A .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B .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C .到距离家3km 的学校上学D .眨一下眼睛6.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7.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题型一) A .5.5mB .3.5mC .2.0mD .1.5m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A . 17.31cmB . 17.32cmC . 17.52cmD . 17.30cm9.如图11-31,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10.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

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图11-31图11-30A .铅笔的质量约为5kg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C .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 2D .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1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L/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分别改为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 。

目视估算距离的方法

目视估算距离的方法

目视估算距离:方法一:伸直右手手臂,竖起拇指放在眉心位置。

先闭一只眼睛,对拇指内侧看到事物做出记录,然后闭上另一只眼睛,看同样的右手大拇指内侧,在目标区域的大致位置。

估算两眼间目视的目标区域大致距离。

如一个士兵正常每步75厘米,普通成年人身宽五十厘米左右,楼房层高三米以内、三扇的窗户宽在两米左右,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米。

用目视测距范围内可利用的地物估算出两眼间目视的大致目标区域距离。

人的瞳孔间距约6cm,单臂长约60cm,二者之比为10倍。

相似三角形原理。

因此:估算的目标区域距离 × 10 =目标距离(这种测算方式只能大致估算距离,误差因人估算能力有所区别)我另介绍几种军队常用的估距方法:方法二: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距离(米) 分 辨 目 标 清 晰 程 度100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

200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

250—300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可分。

400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700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

2000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停、动分不清。

3000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方法三:准星覆盖法。

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

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

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

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种常用武器的距离分别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200米,五六式冲锋枪1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

军事上炮兵所用的拇指测距,是什么原理?

军事上炮兵所用的拇指测距,是什么原理?

军事上炮兵所用的拇指测距,是什么原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军战士往往能够在兵力和装备居于劣势的情势下,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战胜顽敌。

这不仅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更需要成熟的作战技巧与高超的战术素养。

平型关战斗中的八路军譬如说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下,如何凭借简陋的装备用最快的速度锁定敌人的位置,并将其送上西天,就是一门看似平常而实则深奥的大学问。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献上几种我军战士常用的目测距离的量地大法。

八路军迫击炮手其一,比较法。

在很多作战地域往往都会有一些呈一定规律排布的建筑物,而且这些建筑物两两之间的间距又常常是一致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这些已知间距的长度做“尺子”,与所要测的目标距离相比较,即可测出概略距离。

徒步行军例如,部队若在两侧有电线杆的公路上与敌军突然遭遇,且各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恒定且已知的,那么敌我双方的间距既可被这些电线杆分成几个大体相等的地段,这时再用每个地段间的已知距离乘以地段数,就可以测算出敌我间距的大致长度。

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在比较平坦的地形上使用,若所测量的距离上有深谷、洼地、小河等地形时,则该方法就不灵了。

其二,能见度测距法。

这种测距方法是指根据对不同距离上的地物和目标能看到的景况来判定距离。

同一物体或目标,若距离不同,看到的境况也就不同。

在天公作美的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对不同距离上的目标和地物所能看到的景况分别为:200米能大致看出敌人的模样,还能清敌人的穿戴和对方阵地铁丝网上的铁丝。

300——400米能辨别出敌军衣服的颜色是红还是绿,还能看出敌军步兵携带的武器是枪还是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之类的装备)。

500——600米能辨别出敌人的轮廓,也就是说可以大致知道敌人的胖瘦高矮。

此外,还能看出敌人的胳膊和大腿此时此刻在做什么,并可看到敌方阵地上铁丝网周围的木桩。

700——800米能看出人走动或者跑步时两腿的运动,是瘸子还是正常人一眼就能分得清。

在冬日的阳光下,白色是很好的伪装色不过也要注意的是,在用能见度测距法判定距离时,由于天候、目标情况、地形背景的不同,有时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

小学生旅游方案报告数学

小学生旅游方案报告数学

小学生旅游方案报告数学引言在学校的数学教育中,我们常常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次数学课外活动,我们小学生将要策划一次旅游方案,并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最佳的行程安排。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又能够培养我们的规划和组织能力。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旅游方案。

目的地选择我们小学生决定去古城附近的名胜古迹参观游玩。

经过讨论和投票,我们最终选择了古城附近的三个景点:A古庙、B园林和C古城墙。

路程测算为了合理安排行程,我们首先需要测算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老师提供的地图,我使用尺子在地图上测量出各个景点的实际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并利用比例尺计算得到实际距离(以千米为单位),具体如下:- A古庙到B园林:实际距离30厘米,比例尺1:500,所以实际距离为15公里。

- B园林到C古城墙:实际距离45厘米,比例尺1:500,所以实际距离为22.5公里。

- C古城墙到A古庙:实际距离40厘米,比例尺1:500,所以实际距离为20公里。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各个景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时间规划在确定了各个景点的距离之后,我们需要根据每个景点的参观时间来规划整个旅游行程。

通过和老师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每个景点的参观时间如下:- A古庙:参观时间2小时。

- B园林:参观时间3小时。

- C古城墙:参观时间1.5小时。

为了确保行程的流畅性,我们决定在参观每个景点之间留出30分钟的休息时间。

同时,我们需要保证在当天下午5点之前结束行程。

根据这些需求,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时间规划:- 上午8点:集合出发。

- 上午9点:到达A古庙参观。

- 上午11点:离开A古庙,前往B园林。

- 上午11点30分:到达B园林参观。

- 下午2点30分:离开B园林,前往C古城墙。

- 下午3点:到达C古城墙参观。

- 下午4点30分:离开C古城墙,返回学校。

费用计算在旅游中,除了时间规划,我们还需要计算出每个景点的门票价格和整个旅游行程的总费用。

一千米标准时间

一千米标准时间

一千米标准时间一千米标准时间是指根据国际标准,以一千米为单位来测量时间的一种方法。

这种时间计量方式是为了更准确地衡量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各种领域中更精确地进行计时和计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千米标准时间的定义、应用和意义。

首先,一千米标准时间的定义是指在一千米的距离内所花费的时间。

这种时间计量方式可以用于衡量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中的表现,也可以用于测算交通工具在一定距离内的行驶时间。

通过一千米标准时间,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不同运动员或交通工具在相同距离内的表现,从而更客观地评价其性能和效率。

其次,一千米标准时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体育竞技中,一千米标准时间常常用于衡量长距离运动员的成绩,如田径比赛中的长跑项目。

在交通运输领域,一千米标准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规划路线和运输计划,提高运输效率和准时率。

此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一千米标准时间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进行实验和计算。

最后,一千米标准时间的意义在于提高时间和距离的测量精度,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一千米标准时间,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和比较不同个体或物体在相同距离内的表现,从而推动竞争和创新。

同时,一千米标准时间也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规划和管理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总之,一千米标准时间的应用将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综上所述,一千米标准时间是一种重要的时间计量方式,其定义、应用和意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加以应用,以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单的测算长度的方法

简单的测算长度的方法

简单的测算长度的方法
简单的测算长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测量:使用一个尺子、卷尺或者量角器,将其对准要测量的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直接读取两点之间的距离。

2. 框取法: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入一个固定形状(如方框、圆形刻度)的图案中,然后根据物体与图案相交的部分来测量长度。

3. 步数法:利用自己的步伐长度来测量较长的距离。

首先确认自己的步长,然后根据走过的步数来计算长度。

4. 相对长度法:利用已知长度的物体或者地物来进行测量。

例如,利用一张已知长度的纸条或者一个已知长度的建筑物来估算其他物体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简单的近似测量方法,精确测量还需要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刹车距离计算公式(一)

刹车距离计算公式(一)

刹车距离计算公式(一)
刹车距离计算公式
1. 停车距离计算公式
•停车距离 = 刹车距离 + 反应距离
刹车距离计算公式
刹车距离根据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刹车距离 = (车速^2 - 初始速度^2) / (2 * 加速度)
其中,加速度的计算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例如在直线行驶中可以根据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来估算。

反应距离计算公式
根据常用的反应时间为1秒的间接测评结果,反应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反应距离 = 初始速度 * 反应时间
反应距离是指从发现危险到脚踩刹车之间所行驶的距离。

反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2. 示例解释
假设一个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进行紧急制动。

根据车辆的制动系统性能指标,加速度为-5m/s^2。

根据公式刹车距离 = (车速^2 - 初始速度^2) / (2 * 加速度) 计算刹车距离:刹车距离 = (60^2 - 0^2) / (2 * (-5)) = 720 meters
假设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秒,则根据公式反应距离 = 初始速度 * 反应时间计算反应距离:反应距离 = 60 * 1 = 60 meters 最终,停车距离 = 刹车距离 + 反应距离 = 720 + 60 = 780 meters
所以,当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时,在司机反应时间为1秒的情况下,需要780米的距离才能完全停下来。

这个距离涵盖了反应距
离和刹车距离。

以上示例仅做演示用,并不能代表实际情况中各个参数的值,刹车距离和反应距离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算和估算。

物流指数计算公式

物流指数计算公式

物流指数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流指数是指用来衡量物流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指标,是评价物流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数据进行推导和确定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物流水平指数和物流成本指数两个方面。

物流水平指数一般是通过测算物流活动的时间、距离、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数据来确定,而物流成本指数则是通过考虑物流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因素来确定。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估企业物流运作的效率、成本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算物流水平指数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时间指标:包括物流执行时间、订单处理时间、交货时间、装卸时间等。

2. 距离指标:包括物流距离、运输距离、中转距离等。

3. 可靠性指标:包括交货准时率、损失率、错发率、质量控制率等。

4. 灵活性指标:包括换货率、运输方式选择、物流组织方式等。

物流水平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是将以上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标的权重以更好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

1. 运输成本:包括货物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运输工具费用等。

2. 仓储成本:包括库房租金、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

3. 损耗成本:包括货物损耗、滞销成本、过期费用等。

4. 信息传递成本:包括订单处理费用、信息系统维护费用等。

物流指数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物流活动的特点和实际数据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的,通过计算物流指数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物流活动的运行状况,为企业提供物流运作方面的参考和改进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物流指数计算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字数不足,已将包括每个方面的详细信息进行了介绍,可根据需要合并或增加内容】。

第二篇示例:物流指数是反映物流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航空标尺的使用方法说明西铁城(中国)官方网站

航空标尺的使用方法说明西铁城(中国)官方网站

说明: 一、您可使用位于表壳外围的计算表圈,进行距离以及其他数值的计算,以及不同制式的换算和乘除计算。

二、此计算表圈无法显示小数之后的精确结果,应仅用于其他精确计算之替代方法的一般参考。

转动手表左下侧的刻度盘旋转钮,即可旋转手表的外圈刻度盘。

三、此刻度盘上看不到小数位置,仅作为近似值使用。

四、个别型号手表没有时间参数盘,请留意选择使用。

1. 计算所需时间问题∶飞行时速180公里的飞机,当飞行450公里之后需时多少?解答∶请将外圈刻度盘的 18 标记转到 SPEED INDEX ( ▲ )处 ,此时外圈刻度盘的 45 对应的时间参数盘是 2:30,答案即是2小时30分钟。

2. 计算速度问题∶行驶时间为1小时20分钟,行驶距离为240公里,求速度?解答∶将外圈刻度盘的 24 对准时间参数盘的 1:20 位置。

此时,内圈刻度盘的SPEED INDEX ( ▲ ) 会对准外圈刻度盘的 18,答案即为180公里/小时。

航空标尺的使用方法3. 计算飞行距离问题∶以时速210公里的速度飞行40分钟,飞行距离多远?解答∶将外圈刻度盘的21 对准到内圈刻度盘的SPEED INDEX ( ▲),此时内圈刻度盘的40 会对应到外圈刻度盘的14,答案即为140公里。

4. 计算油耗率问题∶飞行时间30分钟,若耗用120公升的油料,油耗率为多少?解答∶将外圈刻度盘的12 对准内圈刻度盘的30。

此时SPEED INDEX ( ▲)会指向24,答案即耗油率为每小时240公升。

5. 计算油耗量问题∶每小时油耗率为250公升,若6小时的油耗量为多少?解答∶将内圈刻度盘的SPEED INDEX ( ▲) 对准外圈刻度盘的25,时间参数盘的6:00 会对应到外圈刻度盘的15,答案即为1500公升。

6. 最大飞行时间的测算问题∶每小时油耗率为220公升,现有油量为550公升,最长可飞行多少时间?解答∶将内圈刻度盘的SPEED INDEX ( ▲) 对准外圈刻度盘的22 ,此时外圈刻度盘的55 会对应时间参数盘的2:30 位置,答案即为2小时30分钟。

线段长度问题

线段长度问题

线段长度问题线段长度是数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在几何学、代数学、几何测量学以及物理学等领域经常出现。

本文将探讨线段长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线段长度的定义在数学中,线段是指由两个端点确定的一条直线上的有限部分。

线段的长度是指线段上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的长度。

线段长度可以用数量单位来表示,比如厘米、米、英寸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x1, y1)和B(x2, y2)之间的线段长度可以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得到。

根据勾股定理,线段AB的长度L 可以表示为:L = √[(x2 - x1)² + (y2 - y1)²]二、线段长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线段长度的方法有多种,取决于不同的问题和场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1. 直接计算法:如果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坐标,可以直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线段长度。

2. 坐标法:如果已知线段上的点的坐标,且点的顺序已知,可以分别计算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相加得到线段的长度。

3. 解析几何法:对于已知线段的方程式,通过计算线段在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可以得到线段的实际长度。

4. 数学建模法:对于复杂的线段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转化为已知条件方程的求解问题,通过解方程得到线段长度。

三、线段长度的应用线段长度的概念在很多学科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线段长度在几个领域中的应用示例:1. 几何学:线段长度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用于计算图形的周长、边长等。

2. 物理学:在物理学中,线段长度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距离以及速度等,例如测量物体的位移、轨迹长度等。

3. 建筑学:在线段长度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计算房屋、道路、桥梁等结构的长度以及规划和设计。

4. 地理学:线段长度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地图绘制以及导航系统中,用于测算地球表面上的距离和路线长度。

5. 金融学:在线段长度常用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中,例如期权定价模型中的距离和时间价值等概念。

1.4 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1.4 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4节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据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刻就能算出车辆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从而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这就是区间测速的原理。

请你想一想:应该怎样测量物体的速度?下面我们来实际测量一个沿斜面下滑的小车的平均速度。

学习新课 一、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 设计实验【提出问题】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仪器?【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 ,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依据公式v= s/t ,就可以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我们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搭建一个斜面,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车可在这个斜面上运动。

(2)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原理:v =s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s 和时间t 。

(4)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等。

【提问】你能说出各个器材的作用吗?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补充。

【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 (5)实验器材的作用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②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会放”、“会读”、“会记”。

③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会读停表的示数:示数=小表盘示数(min )+大表盘示数(s ),根据小表盘分针是否过半加30s 。

④金属片的作用: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时间。

(6)实验注意事项【提问】搭建斜面时,对斜面的坡度有什么要求?①搭建斜面时,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太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大,时间短,导致测量难度大、实验误差大。

②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程度不能变。

③测量小车下滑路程时,起点从车头算起,终点也应该是车头。

2. 实验步骤(1)如图,将长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很小的斜面;(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1,把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4)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徒手测距教程

徒手测距教程

徒手测距教程一、前言昨天在网上看到有人问,怎样进行徒手测距,特别是在电影或电视里看到过的,炮兵指挥时,竖起拇指一看,就知道敌人的准确距离,实在神气,但又透着玄妙。

网友们议论纷纷,多数说,依靠的是勾股定律。

笔者从小就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但看网友的回复总是觉得一头雾水,照他们说的操作,也没办法完成测距。

经过一个来小时的苦苦琢磨,恍然大悟,竟然由此明白了徒手测距的真正原理。

现在把这个基本原理和我自己试着测距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二、测距基本原理虽然想象起来,好象有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徒手测距与勾股定理无关。

徒手测距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三角形相似性。

通过这个原理化纵为横,从而大大降低了徒手测距的难度。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狙击手,无需任何辅助即可准确无误测出目标的距离那是另外一回事。

事实上,咱们说的这种测距方法狙击手也不能用,容易暴露目标,只是炮兵指挥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测距使用的。

具体的作法是,把自己的右臂伸直,右手拇指立起。

这时候自己的两只眼和拇指左边就会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闭起右眼,用左眼、拇指左边对准目标,形成一条直线,再闭起左眼,用右眼、拇指左边又会形成一条直线,这一条直线延伸到目标左边的一个点上。

这时,目标、目标左边的点、拇指左边又会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和前面的那个等腰三角形是相似的。

(我做了一个图,可惜这里没办法显示,谁要是看不明白想要图和详细说明,可以直接联系我.) 我们要测的是拇指到目标之间的距离,纵向的不好目测(受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除外)。

但我们如果想目测出从目标到目标左边那个点的横向距离,那就容易的多了,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做到。

这个横向距离测出来以后,除以两眼间的距离,再乘以眼睛到拇指左边的距离,OK,你想测的距离就出来了。

所以,徒手测距的基本原理就是,三角相似,化纵为横。

三、实际操作明白了基本原理,就可以实际操作了。

第一步:先量自己竖起的拇指到眼睛之间的距离,当然越准确越好。

距离测算方法

距离测算方法

距离测算方法
1. 嘿,你知道用脚步来测算距离吗?就像小时候我们玩游戏,从这头走到那头,数着自己走了多少步,然后大概就能算出距离啦!比如从家门口到小区门口,走了多少步,心里就有个数啦。

2. 拿尺子量也是个办法呀!你想想,要知道桌子的长度,拿尺子一量不就清楚了嘛!像量房间的宽度,不就能知道大概多远了嘛。

3. 嘿,还可以用眼睛估算呢!你看远处的那栋楼,感觉一下有多远,虽然不太精确,但有时候也能有个大概呀!就好像猜一个盒子里有多少糖果一样。

4. 用地图软件呀!现在手机多方便,打开地图,输入起点和终点,距离一下子就出来了,多厉害!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它能告诉你有多远,神奇吧!
5. 还有啊,用自行车的轮子来测。

你骑一段路,数一下轮子转了多少圈,根据轮子的周长不就能算出距离了嘛!就像你知道自己跑了多少步能算出跑了多远一样。

6. 用汽车的里程表呀!你开车出去一趟,看看里程表增加了多少,不就知道跑了多远嘛!这多简单,就像看手表知道时间一样容易。

7. 激光测距仪听过没?那可高级啦!一下子就能精确地测出距离,就像有一双超级眼睛一样厉害!比如测一个很大的广场的长度。

8. 可以通过时间来测算呀!你跑步用了多少时间,速度大概知道,不就能算出距离了嘛!就像知道了做一件事花了多久,能猜到有多难一样。

9. 用天上的星星来测呀!哈哈,开个玩笑啦,不过古代人好像还真用过类似的方法呢!这多有意思呀!
10. 用声音来测距离也可以呀!比如听到雷声,根据时间就能算出打雷的地方大概有多远啦!就像听到声音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一样。

我觉得呀,这些距离测算方法都各有各的用处和有趣之处,关键是看你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方法,都挺好玩的!。

时间和长度换算题

时间和长度换算题

时间和长度换算题
题目:
小华从家里到学校需要走15分钟,每分钟他走60米。

如果他要走2公里到另一个地方,他需要多少时间?
(注意:1公里= 1000米)
请解答这个问题,并解释你的计算过程。

---
解答:
首先,我们计算小华从家到学校走的总距离:
15分钟×60米/分钟= 900米
这意味着小华从家到学校走了900米。

接下来,我们要找出小华走2公里需要多少时间。

首先,我们将
2公里转换为米:
2公里×1000米/公里= 2000米
现在,我们知道小华每分钟走60米,所以我们可以计算他走2000米需要的时间:
2000米÷60米/分钟= 33.33分钟
因此,小华走2公里需要33.33分钟。

总结:
小华从家到学校需要15分钟,走900米。

如果他要走2公里,那么需要33.33分钟。

这是因为2公里是900米的两倍多,所以时间也会是两倍多。

测交的概念

测交的概念

测交的概念测交是一种测量技术,它主要用来测量车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需要的时间。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两个不同的地点,因此需要测量一段路程,以明确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这样你就可以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行程。

测交技术利用了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测量传感器和定位装置来测量行车距离、时间和车速。

测量技术可以测量出路线的多种参数,比如行驶距离、行驶时间、行程所需时间等,可以帮助车主精确测算出路线中每一段路程以及行车速度等等,从而可以精确测定车辆行驶的时间和距离及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以便更准确的估算出行程所需的时间。

测交技术的应用,得益于GPS技术的发展,在车辆行驶的路线,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位,使测量起来更加精确。

GPS技术可以用于测量路线中的多种参数,比如行驶距离、行驶时间、行程所需时间等,可以帮助车主精确测算出路线中每一段路程以及行车速度等等,从而可以精确测定车辆行驶的时间和距离及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以便更准确的估算出行程所需的时间。

另外,GPS技术还可以用于更加精确的路况可视化,同时可以为交通规划带来更多的便利。

对于车辆行驶的路况,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况,以便及时的发现交通拥堵状况,从而可以更快的进行交通规划,有效的防止交通拥堵的发生。

此外,GPS技术还可以用于多种安全的应用,比如车辆行驶的路况,可以根据路况决定是否继续行驶,同时还可以对行驶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出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从而及时介入,避免发生意外。

总之,测交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结合测量传感器和定位装置,可以更加准确的测算出行车的距离、时间和车速,并且可以为交通规划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可以用于多种安全的应用,使行程更加安全顺利,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太阳到地球的时间

太阳到地球的时间

太阳到地球的时间太阳到地球的时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我们知道,太阳是地球的恒星,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太阳的光线和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播到地球上,这就是太阳到地球的时间。

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为299,792,458米,也就是光速。

根据这一速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太阳到地球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天文学家的测算,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亿公里。

根据这个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光速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时间 = 距离 / 速度。

将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代入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到太阳到地球的时间。

计算得出的时间是大约499.0秒,即约为8分19秒。

这意味着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大约8分19秒的时间。

这是一个相当短的时间,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太阳到地球的时间是一个固定的值,但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这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因此,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近时,太阳到地球的时间会稍微缩短;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时,太阳到地球的时间会稍微延长。

除了光线传播的时间,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例如,大气层对太阳光的传播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当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会使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稍微延长。

地球的自转也会影响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因此,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也会因地球的自转而有所不同。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在极地附近的地区,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相对较长。

总结起来,太阳到地球的时间大约为8分19秒。

这个时间是根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以及光的传播速度计算得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se 12. 距离和时间的测算
一、距离定义
(1)两点间的距离:
1)欧氏距离:如果研究区的地理范围较小(如一个城市或一个县域单元),直角坐标系下两个结点(x 1, y 1) 、 (x 2, y 2)之间的欧氏距离可以近似地表作:。

如果研究区范围较大(如一个州或一个国家),则需要计算大地距离,要考虑到地球的曲面。

两点之间的大地距离是假设地球为球形时两点之间的最大圆弧的长度。

已知两点的地理经纬度坐标
以弧度计为(a , b )、(c , d ),他们之间的大地距离为:)cos *cos *cos sin *cos[sin *12a c d b d b a r d -+=。

这里,r 为地球半径(约为6,367.4 km )。

2)曼哈顿距离:是度量那些路网类似纽约曼哈顿区(正北正南直东直西)距离。

曼哈顿距离是x 和y 方向距离之和。

曼哈顿距离是直角三角形中的弦, 欧氏距离为勾股之和。

例如,直角坐标系下,
两点(x 1, y 1)、 (x 2, y 2)之间的曼哈顿距离记为:||||212112y y x x d -+-= 由式||||212112y y x x d -+-=定义的曼哈顿距离只在一个较小地区内(例如一个城市)才有意
义。

3)网络距离:是基于实际路网(如公路网,铁路网)的最短路径(或最短时间或最小成本)距离。

网络由一组结点及连接结点的线段(边或连接线)组成。

如果线段方向是确定的(如单向的街道),我们得到一个定向网络。

一个没有确定方向的网络可以看作定向网络的一种特例,即每条线段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最短路径问题就是寻找从某个起点到某个终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给定线段阻滞(如旅行速度)的情况下距离最短或时间(费用)最省。

最短路径问题有多种解决办法,最典型的是标号法。

DijKstra 算法基本思路:
①令起点K 标号为零,其它结点标号为∞。

②对未被定标的结点全部给出暂时标号,其值为min[ j 的旧标号,(i 的旧标号+w iJ )]。

(i 是前一步刚被标定的结点, w iJ 是边e iJ 的权。


③找出所有暂时标号的最小值,用它作为相应结点的固定标号。

如果存在几个有同一最小标号值的结点,则可任取一个加以定标。

④重复②和③,直至指定的终点L 被定标时为止。

注:用DijKstra 算法可直接得到由起点K 到其它结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即为该结点的定标数值。

“回溯法”求最短路径。

下图为某一带权有向图,若对其施行Dijkstra 算法,则所得从V 0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以及运算过程中距离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2)点到线目标的距离:
为求得点到线目标的距离,首先要确定该点到一直线段的距离。

设有一直线段L ,两端点的坐标为(x A , y A )和(x B , y B ),另一点P 的坐标为(x P , y P )。

点P 到直线L 的线距离为
22/b a c by ax D p p +++=。

若点在两端点的外边,即垂足在AB 两点的延长线上,只能求得点到直线延长线的距离。

GIS 中通常要求点到一条线目标(包含多条折线段)的距离,这时求点到线目标的距离是先求点到各条折线段的距离(不是延长线上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较,距离最小的值即为点到该线目标的距离,或计算点到一个线状目标顶点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
(3)点到面状目标的距离:
由于面状物体在地理空间上表示一定的范围,由无数个点构成,因此点到面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点到面中特征点的距离,点状物体P 到面状物体A 的距离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如下图所示:(a )以点P 到面A 中一特定点P 0(如重心)的距离表示点P 与面A 间的距离,称为中心距离;(b )点P 与面A 中所有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称为最短距离;(c )点P 到面A 中所有点之间最大的距离,称为最大距离。

中心距离与点点距离一致,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也与点线距离的计算类似。

点面间距离中的最
小和最大距离可以适合不同情况,如在森林防火中,任何火源(点)距森林(面)的距离必须大于一个安全临界值,这个值只能用最小距离来描述;在无线电覆盖范围分析中,为了保证信号能被给定区域内任意点所接收,则必须使用最大距离。

(4)线状物体间距离:
两个线状物体L 1、L 2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L 1上的点P 1),(11y x 与L 2上的点P 2),(22y x 间距离的极小值,即,),,min(22112
1L P L P d d d P P ∈∀∈∀=。

上图中L 1、L 2均为折线,故对d 的计算可以先计算出L 1、L 2中折线段对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从
中选出极小值。

图中给出了L 1、L 2两个端点之间的垂线及连线,则L 1L 2之间的距离为
),,,,,,min(12Dd Bb BD BC Aa AD AC d =,其中,AC 为线段AC 的长度,其余类推。

显然上图中Aa d =12,如果L 1L 2相交,则012=d 。

(5)面状目标物间的距离:
空间两面状目标物间的距离有三种形式:最短距离、最大距离和重心距离。

最短距离是以两目标物最接近点的距离作为两目标物间的距离;最大距离是以最远点的距离作为两目标物间的距离;重心距离是两目标物重心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面状物体是以折线序列表示的,在假定计算的目标物的相互关系均为不相交的情况下,面状物体间的距离可以仿照线状物体间距离的计算方法。

二、距离和时间测算:
数据:City4(东北4大城市)、County203(东北203个县)、Railway(铁路)
1)欧氏距离测算:A.计算County203的重心;B.利用“点距离(Point Distance)”工具,生成表PointDist.dbf,并把距离转换为以千米为单位。

2)曼哈顿距离测算:分别把XY坐标添加到City4和County203的属性表中,然后把它们分别连接到PointDist.dbf中,以曼哈顿距离计算公式(Abs ( [Centroid.POINT_X] - [City4.POINT_X] ) /1000 +Abs ( [Centroid.POINT_Y] - [City4.POINT_Y] ) /1000)计算之,要求单位为千米。

3)交通路网距离测算:计算思路:城市X与县Y之间的路网距离 = 城市X到离其最近的铁路节点M的距离 + 县Y到离其最近的铁路节点N的距离 + 铁路节点M和铁路节点N间的路网距离。

步骤:A.利用“点距离(Point Distance)”工具生成中心城市和县重心点之间的距离矩阵,用途为作为连接框架;B.利用“要素折点转点”工具生成铁路线要素的折点RailVertice(包括起始点和所有中间节点);C.利用最近设施工具,把RailVertice作为设施点,把City4(东北4大城市)作为事件点,查找离4大城市最近的铁路节点;D.利用最近设施工具,把RailVertice作为设施点,把County203(东北203个县的重心)作为事件点(增大搜索距离确保203个县重心均定位),查找离203个县重心最近的铁路节点;E.提取步骤C中的铁路节点和步骤D中的铁路节点,利用OD 成本矩阵工具生成它们的成本矩阵,该矩阵的成本值即为铁路节点间的路网距离;F.把步骤C、D、E中的三段距离连接到步骤A中的距离矩阵中,求和即为为城市与县重心点间的交通路网距离。

注意:因步骤D中的铁路节点有重复的,如果不想连接到步骤A中的距离矩阵,而是连接到“县铁路口-城市铁路口”OD成本矩阵中,则需进行如下处理:
E.提取步骤C中的铁路节点和步骤D中的铁路节点(步骤D中的铁路节点有重复的,重复的提取时要复制,即步骤D中的都要,同时把县ID也保留,将来连接用县ID字段而不能用铁路节点字段),利用OD成本矩阵工具生成它们的成本矩阵,该矩阵的成本值即为铁路节点间的路网距离;
F.用县ID字段把D中的县与最近铁路节点间的距离连接到OD成本矩阵中;
G.利用距离城市最近的铁路节点ID字段把步骤C中的距离连接到OD成本矩阵中;
H.汇总三段距离即为城市与县重点点间的交通路网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