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音乐,体验美感|谈谈你理解的美感体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歌唱教学作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歌唱教学具有中小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且教学形式的便捷性的特点。遵循音乐教育规律,挖掘音乐元素,创造有效歌唱教学策略,运用和渗透各种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演唱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歌唱教学;课堂策略;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

25-0170-03

就教育现状而言,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惟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形同虚设,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因此,在当前音乐教育中,音乐兴趣培养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放在首位,形成师生互动、生动而灵活的音乐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设计学生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环节。

随着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不断的更新,广大教师认识到在音

乐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审美要素的感知的同时,把音乐的美融入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的过程之中,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不注重培养学生以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应相关文化的理解为基础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课改过程中,对如何实现“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即是部分教师未能正确处理(或把握)音乐知识、技能和相关文化的学习与“审美”和“育人”的关系,使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音乐审美活动及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分离开来。②课堂教学呈现出“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趋势。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上,存在教学目标泛化,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化的倾向。我们在音乐教学课堂上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歌唱课愉快地结束了,学生却不会唱歌,欣赏课听完了学生却不知所云。甚至还有些音乐课堂缺少应有的学科特点,脱离音乐讲音乐,更不能真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如何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真正实现教师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的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性的、富有人性化的学习,这正是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③十年课程实验前中期音乐课堂里对唱歌远未得到学生却有的重视。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缺少歌声”“青少年没有好歌唱”“学生唱不好歌曲”的批评、音乐家对“中小学生缺乏合唱基本训练”的批评不绝于耳。

一、怎样理解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歌曲短小、音乐形象鲜明,内容贴近生活,容易传唱,是儿童最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人声歌唱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感体验与表达、音乐兴趣培养及音乐素养形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教学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便捷性。因此,“歌唱”不仅是音乐“表现”领域的首要内容,且在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但是,唱歌并不是歌唱教学的全部,歌唱应该是歌唱教学的一部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歌唱教学当成教唱歌,一堂课一首歌,教师教学生唱,虽然唱会了歌,但是歌唱教学中应有的音乐教育却没有,反而出现学生不喜爱音乐课,特别不喜欢在音乐课中唱歌的现象。

对于歌唱教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如下提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歌唱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表演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的修订将歌唱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并且指出歌唱音乐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方向。

正是“歌唱”具有最容易让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所接受和掌握,而且教学形式的便捷性的特点。我们更要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体感受,才能通过歌唱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也是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课程标准

中指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四个领域不能机械分离,他们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有机组合的一个整体。因此,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充分挖掘音乐元素,结合欣赏、演奏、表演、识读乐谱、创作实践,以及相关文化等方面,把各种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结合演唱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特色、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音乐课程的目标。

二、创设由注重教师中心向注重以生为本发展的新型课堂管理

长期以来,课堂管理被简单的认为是为了秩序本身而获得秩序,并归结为一些固定的措施。但一份对50年研究结果进行的分析指出,课堂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第一关键因素——比学生的认知过程(如总体智力水平,先前知识),家庭环境、学习动机和社会经济地位都更加重要。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歌唱教学注重体验和实践,课堂管理更应该强调热闹与安静的有序转换、自由与严格的和谐、“放”与“收”的统一,真正体现“形散神不散”的课堂调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比如听范唱、伴奏;如何辨别正确发音方法,怎样的声音是优美的;听赏音乐展开联想;实践活动的展开要听从指引;合唱要倾听其他的声部;评价要倾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激励和建议……因此,歌唱教学中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歌唱教学中,必须从把握音准节奏、注意坐姿站姿、吐字咬字清晰、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