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题汇总

合集下载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是错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⑴遗传:①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

没有从遗传获得的机体,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②与此同时,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

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③但是,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④在正确分析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要反对形形色色的遗传决定论。

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教育和环境对其是无能为力的。

即是说,人们的遗传素质决定着一切。

遗传决定论者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人的发展,否定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贬低教育的巨大作用,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

⑵环境:①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

②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③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但这种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

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时可能起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以有时可能起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④人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

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人也可以反过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1、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新中国尚没有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你认为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与我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有关系。

1.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含义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人,是人在对学校教育价值认识、判断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的自觉选择;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指向的是整体的教育实践,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中。

2.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形态(1)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在阶级社会中,教育主要体现为政治功能。

如柏拉图认为教育只有一种功能,为理想国培养各阶层人员。

法西斯教育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2)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亚里斯多德承认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治制度,但同时,他认为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有用”,还要考虑到“闲暇”,“因而应该有这样一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他是自由和高贵的,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心灵。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答:人类的文化一旦产生,就成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教育对于文化保存与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的文化正向功能。

具体来说,表现在 1 教学的文化保存功能。

教学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无论哪一类文化的保存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

教育成为文化保存的主要手段。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他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普及作用。

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通常是:首先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其次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再次按照学生发展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再对这些文化进行教育学意义的改造。

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两种。

选择文化是教育的应有之一。

教育选择文化不只是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能力,以优秀的人类文化精华促进的人的发展。

教育的文化选择过程,已经暗含了教育以善的标准对现实文化的批判,实现了对文化发展的正确引导。

3 教育的文化融和功能。

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异域的文化进行判断选择,对本土的文化进行变革改造,进而整合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4 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就是实现文化的创新。

首先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建构新的文化体制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其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

2、试述学生评价的功能答:1 诊断功能。

学生评价的争端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评价能有效的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

2 导向功能。

学生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育学精选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精选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精选论述题汇总(附答案)1.论述教育的起源?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

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

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

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

教育学论述题大全(67题)

教育学论述题大全(67题)

1.试论执行教学大纲的意义答:①教学大纲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②执行教学大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要文件。

这是国家对某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

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统一各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

③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为教材规划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编排的顺序,也为教师指明所都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进度和方法等。

因此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以及方法等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先全面透彻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2.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呈现出以下五种趋势: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这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②课程内容综合化。

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种趋势是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决定的。

③课程形式多样化。

以学科课程为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

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今后的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⑤重视个别差异。

课程要提高弹性。

除课程计划中增设选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必学和选修两部分。

加强个别指导。

3.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答:①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时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

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学论述题【范本模板】

教育学论述题【范本模板】

教育学论述题示例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ﻫ(1)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ﻫ(2)学科和教材的特点;(3)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知识水平;(4)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ﻫ(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ﻫ2.有个初三的学生,英语考试得了97分,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儿子考了97分,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另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不好,这次考了一个95分,自己也不高兴,因为有个平时成绩比他好的同学这次考了92分,老师批评这个同学时说:“莱某都考了95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制造了大量的自卑者.ﻫ请用教学中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学生享有身心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ﻫ(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有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ﻫ(3)教师管理上的专制、权威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态度,只会制造大量的自卑者。

3。

.试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4.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我认为该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为变相教育之外,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简述科教兴国。

答:(1)科教兴国提出的背景:1995年提出。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2)科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教育的科技作用。

现代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代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1)了解学生的能力;(2)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施加影响的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5)联系实际3、简述我国教育先行战略。

答:(1)教育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2)教育具有滞后性,培养人才是个长期过程,所以教育要先行(3)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答:(1)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4)教育理论知识,(5)联系实际5、马卡连柯转化爱迟到的彼得连柯贯彻的什么原则?答:个别教育的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怎样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答:(1)学校教育是每月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全面、系统、深刻;(3)学校有专职教师;(4)教育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5)教育要遵循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请分析这句话的教育原理。

答: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8、联系自身实际,说明你打算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修养?)答:(1)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与教师团结互助,以身作则;(2)知识能力修养:精勘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各种能力。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一、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于生产劳动现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现代教育在致力于民主化与普及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以弥补教育上的不足和满足不同求学者的需要。

教育形式多样化与教育手段多样化相伴相生。

4、教育内容综合化人类教育内容是沿着综合-分化-再综合这样的路线走过来。

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应时科学教育于人文教育的融合。

这种融合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和追求。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制度。

终身教育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它贯穿人的一生,是不间断的学习过程。

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

因此世界众多国家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都将教育的现代化看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7、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教育得到不断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也不断推动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向前发展。

二、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遵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既定目的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

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和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教育学问答、论述题全集(带答案)

教育学问答、论述题全集(带答案)

教育学之问答、论述题l、什么是教育?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

(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

(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

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

(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答:(l)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过程和理论的学科,其中有许多论述题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论述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什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
2.学习理论: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探讨这些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影响。

3.教育制度和改革:论述当前教育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思考教育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4.教育心理学:探讨学生的发展、动机、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

5.教育技术:论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和影响。

讨论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数字化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6.多元文化教育: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学生。

讨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和实践。

7.教育伦理:论述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伦理标准,包括教育公平、学术诚信、师德等方面的问题。

8.教育评估:探讨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生和教学质量。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

学校风气是每个学校的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富有自己特色的、稳定的集体意识倾向和行为特点的集中表现。

校风的好坏对教师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校风具有感染、行为导向和内聚功能。

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

(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事先进行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或校正。

(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

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加以对待。

教师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②自我筹划与自我设计;③自我监督与自我反省。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明显地提高自身素质,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规律;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向,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充分满足教师的求知欲、成就欲,是激发教师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内在动力,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

建立小学儿童迁移的认知结构,首先要使课程的教材具有良好的结构,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具有高度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教师要能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促进儿童建立认知结构。

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

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可考虑以下建议:注意小学童的心理状态,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3.论述激发学生动机的主要方法?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1、教育功能的演进(1)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在我国“学在官府”。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如下变化:a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b要求教诲迥终身化的方向发展;c要求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灯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d要求学校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现在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二战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两种教育相互隔离。

双轨制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了。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考前必背】教育学论述题教育学-论述题(1-3)1、试述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3)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2、试述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把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的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精选论述题

教师资格考试精选论述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论述题(一)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论述题(一)1.夸美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原则及规律,道德教育和教学管理等。

(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强调人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实行“泛智教育”。

这一思想为后世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人类的学校教育趋于更加正规化。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3.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答案摘要:(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
①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它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②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④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1.试论“教育先行”
答:(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
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
答:(1)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取向A、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
(4)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5) 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1. 简述教育的外部规律。

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产生反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对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起决定作用;反过来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还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不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决定性作用。

(2)生产力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教育结构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专业设置等起到制约作用;教育可以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生产力。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技术等;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可以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它既可以传播文化,又构成文化本体。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可以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其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可以传承、改造、传播交流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

(5)人口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和有助于人口迁移。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可以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可以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规范(即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2)学校教育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论述题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教育学相关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相关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相关论述题及答案1. 问题:结合自己学科知识的教学,分析杜威上述教学思想的合理性。

杜威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方法,鉴于此,他将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认为教学方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这些要素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材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这几个阶段的顺序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两个阶段可以合并为一个阶段,有时候需要特别强调某一个阶段,怎样处理要素完全凭借个人的机巧和敏感性。

杜威做这种强调,意在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使之不至于像赫尔巴特教学法那样成为呆板机械的程式。

【参考答案】1、结合自己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分析。

(1)杜威的教学五步法显然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学生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

杜威认为,传统教学失之于不能给学生‚引起思维‛的情境,不能让学生从事主动的活动,而只会让他们被动地死读书本知识,这样势必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他指出,儿童生来就有一个自然的愿望,要做事,要工作,对作业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通过发现式的学习,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不仅使学校施加于学生的影响更加生动和持久,而且使儿童能够在社会和个人两方面之间保持一种协调。

2. 试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遗传与社会环境具有不可控制、不能选择的特性,而学校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间接学习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使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声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星期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队发展中国家有特别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再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

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3.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同一发展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的开展教育工作。

(2).顺序性,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比如身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的顺序。

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

(3)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

在一个阶段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进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步骤、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害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

(5.)个别差异性,具体变现为男女性别差异,发展水平、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

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

答:(1)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地品质;(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由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的英系那个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那些方面?答: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即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又是可变的。

它表现为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

教育者应该重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地教育措施,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的结果,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观察。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7.学习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为何起主导作用?答: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段的。

2.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

3.学校教育期是儿童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4.学校教育还能将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克服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负面作用。

8.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育人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性质及师生关系等的基本看法的总称,是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性质、地位、发展方向的认识,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明确学生的基本特征;明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敬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的、相互促进的、共同提高的,这是教与学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失神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9.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答: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

2.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

3.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4.教育理论素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

5.教育能力素养。

教育工作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

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提高。

10.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独特性;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地可能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成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活的能动体,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同时师生之间还有心理和感情上的联系;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处于学习期间的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

11.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答: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框架;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章节的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3.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图标、附录都应重视;4.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促进学生发展;5.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6.教学中,应知道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把教科书丢一边,单纯作笔记、抄笔记的倾向。

12.论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答: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中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