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0张PPT)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 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为一铢。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 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 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 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 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 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 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 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 ,横 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 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
主
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 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 样,侯国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
父 偃
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先“削”、后平”
削藩令
七国之乱
平定叛乱
汉武帝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 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1. 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
2. 侯得帝感国到恩势封戴力地德,的名实。加诸强侯为为中 子推削央 弟恩你集 ,德国权 不仅的没目有的反。抗,还对皇
治、思想、经济和军事 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 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 进入鼎盛时期
2、商人控制冶铁 铸币卖盐(控制国 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 不关心国事。
解烦之措 1
目的是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和集权中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改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到汉武帝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开疆拓土等方面。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焚书 坑
儒”
统一 文字
北击匈奴, 修长城; 南凿灵渠
建立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
汉 “推恩令”
武 酎金夺爵
帝
刺史制度 察举制
铸造五铢钱 盐铁专卖 罢黜百家 平抑物价 尊崇儒术 重视农业
兴办 太学
卫青霍去病 巩固大一统, 反击匈奴 使西汉进入 (漠北战役) 鼎盛时期
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
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D)
A.“推恩”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
C 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汉武帝怎么处 理匈奴侵扰问题?
四、 军事问题 措施:北击匈奴
①时间:秦末汉初 ②地点:蒙古草原 ③首领:冒顿[mò dú]单于[chán yú]
匈奴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
组建骑军反击匈奴
①人物:卫青、霍去病
▶《马踏匈奴》
②时间:前119年 ③战役:漠北战役
西汉茂陵霍去病 墓前大型石刻
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 工序一次完成。
三、 经济问题
措施: 盐铁专卖 ♟自主学习:结合59页1-2段,完成填空。
①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②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③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平抑物价 ④注重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一、 政治问题 措施四 察举制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课件)-初中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三、盐铁专卖
活动三:阅读课文第三子目第2段,找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作用,并在课本上划下来。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经济问题
措施
私人铸币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他把儒家 思想,加入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儒 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提出“天人感应”, 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 人民,人民必须服从皇帝的统治。深得武帝赞 赏。
董仲舒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活动二:阅读课本第二子目,找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作用。
汉武帝一系列巩固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 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秦皇汉武大一统措施比较
秦始皇 开创
汉武帝 巩固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主要贡献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
①统一文字(小篆) ②焚书坑儒 ①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②北击匈奴,修长城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反映了汉代农业的发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汉高祖时期:国力疲弱,不得不 向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文帝、景帝时期,西汉出现“文 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
四、北击匈奴
活动四:阅读课本第四子目, 找出北击匈奴的时间、将领、战役、作用。
利:思有想利上于:统罢一黜思百想家、,尊稳崇定儒国术家政局的作用。 儒家经典五经
01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0弊2:在但长是安兴也办结太束学,了以战儒家国的以五经来为百教家材,争培鸣养儒的学学人才术;儒繁士荣进入局各面级,政权独机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三、盐铁专卖(经济) 1、背景
西汉初,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 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许多富商大贾,控制 了国家经济命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交战双方 西汉(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主力
结果 西汉大获全胜
经过漠北战役以后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匈奴分裂,部分向漠西远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巩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固 统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经济 盐铁专卖
5.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 验等方 法研究 日食的 成因和 变化过 程,以 及研究 、发现 日食过 程中的 更多信 息。并 能根据 实验发 现,用 模型或 图示解 释各类 日食的 成因和 更多的 现象。
6.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 胆表达 对日食 现象的 更多看 法。进 而产生 继续研 究关于 日食和 月食更 多现象 的兴趣 。
2、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西汉初年: 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将宗室女嫁给匈奴首领单于,并送大量 粮食、布帛)
汉武帝时期:
组建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 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18页)
漠北战役 时间 公元前119年 地点 漠北
的 措 军事 北击匈奴
施
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36页)
方式和结 果
秦始皇“焚书坑 汉武帝“罢黜百家,
儒”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文化专制
采用法家思想,对 独尊儒术(吸收法、道思
其它思想粗暴破坏 想),以儒学为正统思
,激化矛盾,加速 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
了秦朝的灭亡
的形成和巩固
三、经济篇 盐铁专卖
材料
汉大兴规兵 模伐征匈讨奴匈,奴山,东加水 上旱关,东贫水民旱流灾徙害,皆致 仰使给百县姓官 四,处县流官亡空,虚全。仰仗国库供给,国家出 现财政危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 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 形成高度统一的盛世局面。
一、政治篇 “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一
西汉前期形势
中央政府 直辖地区
诸王国统 治地区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shèng,兵车) 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汉书·食货志》
富富裕商的大商贾人,,冶冶铸铁鬻铸(y币ù)卖盐盐,,财积或累累了万数金以,万而 计不的佐财公产家,之却急不,顾黎国民家重危困急。,加重百姓困苦。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中的富商大贾通过什么方式积累 财富?
冶铁、铸币、卖盐
汉武帝从富商大贾的财富积累中获得了 什么治国启示?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儒家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 严刑律法,以法治国
2、汉武帝如何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内涵?
崇礼、尊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忠君守礼
董仲舒
1、汉武帝为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有什么 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 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钳制人民思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一、“推恩令”的实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仍 有诸多问题存在。其中之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 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1)汉武帝时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他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
答:A.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 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课堂练习
❖ 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 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答: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在行政方面采 取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思想方 面采取的措施;而盐铁专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 的经济措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1)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对话篇中汉武帝是“用什么思想来教 化国民”的?这一思想是谁提出的?他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共26张PPT)
汉 武 帝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罢黜百家
思想 独尊儒术
中央统一铸币 盐铁官营
经济
大一统王朝 得到进一步 巩固和发展。
我看——汉武大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贡献:
汉族
大一统王朝
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推恩令
诸侯王
推恩令
中央
传嫡长子
诸侯王
侯
传嫡长子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皇帝
中 中 央 央 统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统 辖 辖 的 的 郡 郡 侯 侯 侯 侯侯侯 侯侯侯 1、封国的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 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政治大一统
通过“推恩”,汉武帝不费一兵一 卒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 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威胁中央集 权的诸侯国问题。随后,他又找 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削爵、夺地、除国 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 此一蹶不振。
情感升华
发愤图强 奋发有为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三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三篇】【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封国(或诸侯、王国;或王国问题)势力过于强大;(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上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 (共29张PPT)
思考:汉高祖的目的达到了吗? 产生了什么后果?
没有达到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 王刘濞很早就有篡夺皇位的打算,他便以这次事件为 借口,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 名联兵反叛,这七位诸侯王都是此前分封的同姓子弟。 汉景帝被迫杀死晁错,来安抚他们,但刘濞不仅没有 罢兵,反而扬言“我已为东帝”。被逼无奈的景帝于 是派兵镇压,最后平定了叛乱。这就是“七国之乱”。
以推恩令为幌子,实际上是削弱 目的: 诸侯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 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有利于巩 固中央集权,加强政治上的统一。
思考:汉武帝的推令更高明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不断拆 分诸侯国的封地,使之无力对抗中央。
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铸五铢钱 平抑物价
官
出土于汉代带“官” 字款的铁器。
五铢钱
思考:这些措施会产生什么作用?
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 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 足。 ——西汉桑弘羊《盐铁论》
小结三:经济方略
盐铁 ___ 专卖 五铢钱 铸____
增强了中央政府的 财政收入,实现了经 济上的大一统。
人物
治国良策
思想内涵
视频中的董公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治 国良策?
董 仲 舒
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 (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 学说。)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视频最后汉武帝如何归纳儒家的思想内涵?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忠君 守礼
有利于维护统治地位,有利于社会稳定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史料和知识点,展现了汉武帝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博大精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抽象。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建立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2.难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文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汉朝的建立、秦朝的统一等。
进而提出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政治方面,如设立郡国、推行推恩令等;经济方面,如盐铁官营、统一货币等;文化方面,如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美课件
诸侯王死后,除 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 其子弟作为侯国,由 皇帝制定封号。
假如诸侯有四个儿子: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 “推恩令”妙在何处?
1. 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侯国 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2. 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 恩戴德。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 汉初三位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会出现大一统局面呢?
汉高祖刘邦 汉景帝刘启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 朝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政治上、 经济上和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
陛下请听我说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罢黜:贬低并排斥
百家:儒家以外的学说
独尊:独居首位
儒术:新儒家
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 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内容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德刑并用。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 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 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 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一、推恩令的实施
汉武帝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 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 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 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 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酎金即诸侯贡金以助祭宗庙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024版新教材)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 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年—前84年) 汉朝的第7位皇帝, 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罢黜百 ①实行盐铁
家 独尊儒 官营、专卖
②设刺 术”
②统一铸造
①颁布推恩 史
令
政治
思想
经济
五铢钱
③统一调配 物资,平抑
物价
评价汉武帝
• 功:汉武帝在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
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 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行“推恩令”;
【1】 汉 武 帝 削 弱 诸 侯 国 势 力 的 实
质是( B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B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3、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 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 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 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以上措 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 经济上,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31张)(2024版新教材)
材料反映了哪一事件?
西汉时期对匈奴的抗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 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歌诀:
汉武雄图载史篇,大一统固汉江山, 解决封国推恩令,始作俑者主父偃, 全国划分十三部,派遣刺史常察监, 重用文士董仲舒,统一思想强集权, 罢黜百家尊儒术,长安太学来兴办, 控制经济五铢钱,外加专卖铁和盐, 政治思想加经济,汉朝鼎盛美名传。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梳理4北击匈奴
10、冒顿单于,和亲 11、文景之治,汉武帝,119,卫青,漠北战役 12、大一统
烦恼五:
材料一: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 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
反击匈奴结果如何?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
该如何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知识梳理3盐铁专卖
6、五铢钱 7、盐铁官,官营,专卖 8、调配物资 9、经济基础
经济: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
西汉铜币五铢 钱,字体清晰,
西汉郡国齐 国的铁官使
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
重量实为五铢,
用的封泥,
不易盗铸
是检验产品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的证家明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C.董仲舒 D.主父偃
5、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武帝
6.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 帝④汉文帝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课教学设计_0
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理念指导一、教学理念指导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以学习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要求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同时注重探究式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块:“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这三块内容共同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行政方面的措施表现为“推恩令”的实施,思想方面的措施表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盐铁专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
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难点,难点,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特点,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本节课采用史料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法等教学方法。
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对一些图片、对一些图片、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比视频等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汉朝及汉武帝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需要老师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目标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一统的措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
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己的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
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
集军队。
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 用的,可后来某些诸侯王也使用金缕玉
衣。这说明了什么? 拟同天子
“推恩令”的实施- 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 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建立监察制度: 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 禁他们为非作歹。中央设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皇族。
政治举措
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实现了政 治上的大一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堂导学
问题思考:什么叫大一统?
中央在政治、思想、经济、 军事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 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这就是“大一统”。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国势最昌盛
“推恩令”的实施
汉高祖 刘邦
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
同姓王,这些诸侯王在自
①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②发动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 率 精骑出击匈奴。
(4)影响:
他的国号成为这个继秦民始族皇永之后远又的一名位字雄才大略
的皇帝,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
------
武并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35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32张PPT
汉武帝的烦恼2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 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 吵得心神不宁啊!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 在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
百家横流,朕都 被吵得心烦了。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 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 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 侯王,对抗朝廷。
董 仲 舒
地 方
刺 史
皇帝
(中央)
司隶校尉
监督和 检举京师百 官以及皇族 的不法行为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一、“推恩令”的实施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盐铁专卖 四、北击匈奴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 影响: 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 延续了两千多年。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犬 , 不可终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封号
汉代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 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 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 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诸侯国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 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 王自己任命。
如何加强对官员的管理
加强监察制度
作用:从政治上加 强了中央集权
大一统,让我们的民族从 分散归至凝聚, 就算经历再多劫难,心中 仍有一个祖国的轮廓。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和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史实,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帝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武帝的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案例,分析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3.史料:收集相关史料,用于辅助教学。
4.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的是( A )
①限制封国势力
②兴办太学
③组织反击匈奴战争
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能力提升
1 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 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B )
A. 颁布“推恩令” B. 建立刺史制度 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铸造五铢钱
200
40
39
30
20 15 10
0
0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二
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 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 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 、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 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汉武帝措施二:刺史制度 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每州部派 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 禁他们为非作歹。
2 影响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角色扮演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二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1) 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 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 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 设太学。
3 结果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统
王朝
措施
政治:推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制度 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经济:统一五铢钱,盐铁专卖 军事:抗击匈奴
意义
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政 治 大 一 统
一、政治大一统
材料一:汉初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1000
50
单位:个
800
40
中央人口 600
30
中央辖郡
400
20
封国人口 200
0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10
封国辖郡
0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材料政二治:汉问武题帝1的:叔叔诸梁侯王国出行势,力千乘强万大乘,,和严天重子一威样胁威风到。中他还央自。制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适应了 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思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 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源自文化专制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粗 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 暴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全国划分为 “十三”州部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史
思想大一统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 于 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蓄仲舒与西汉学术》
二、思想大一统
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漠北之战彻底奠定了霍去病 为西汉第一名将的地位。是 汉匈战争的转折点。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 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大大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郡国并行
卷一
武帝平藩 推恩化解
政治危机
原因
诸侯王势力强大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 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可后 在某些诸侯王的墓葬中, 发现他们也在使用金缕玉 衣。这说明了什么?
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 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 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 和。
玉24拟98同片天子
金线1100克
需要上百个工匠花 两年多时间完成。
背景介绍
我们知道西汉通过汉高祖刘邦以 及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后,国力有所恢复,尤其到汉景 帝后期,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时 候继位的少年天子汉武帝可以高 枕无忧了吗?
卷一
武帝平藩 推恩汉 郡县制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
汉室江山永固,采
取了什么措施?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 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 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 征租赋,自铸钱币,自 集军队。
推恩令
卷一
武帝平藩 推恩化解
推恩令:汉武帝(主父偃 ) 的建议,允许诸侯王除 以(嫡长子 )继承王位外, 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 ( 其它子弟)作为侯国, 由皇帝制定封号。
卷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武帝平藩 推恩化解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 妙在哪里?
兵不血刃 分化实力
假如一个诸 侯王的封地 如图,他有5 个儿子。根 据推恩令,
推 恩令的 实施
他的封地有 什么变化?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 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你送來的賀禮太薄, 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22年, 汉武帝又借口诸 侯王所献酎金的 斤两、成色不合 规定,废诸侯 106人。
1、兴办太 学,培养儒 学人才;
2、选拔儒士 进入政府机 构。
卷二
武帝尊儒 一统思想
汉代讲经图
“经”主要是儒家五经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 对待儒学的异同?
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
态度不同
秦始皇焚书坑儒(抵制)
目的相同
汉武帝独尊儒术(推崇)
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 央集权
推恩令的实施
——《史记·平准书》
富裕的商人,冶铁铸币卖盐,积累了数以万计的 财产,却不顾国家危急,加重百姓困苦。
材料二:《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 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 门……”
汉代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
卷三
武帝铸币 盐铁官营
经济危机
农民弃农经商,影响了农业发展,
富商大贾利用冶铁、煮盐、控制国 家的经济命脉,与国家争利,国家财 政空虚。
第10课练习答案
训练一:1-3AAA 训练二:4-6CCA 训练三:7-9BCC 能力提升:1-2AD 中考真题练:1-2DC
能力提升3
(1)汉高祖刘邦。西汉
(2)秦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统治者:汉高 祖、汉文帝、汉景帝。原因:长期战争导致 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巩固封 建统治。
1、视频中的“董公”是谁? 他人向教汉版七武年级帝上册提出固了大一什统么王朝建第1议2课?汉武帝巩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董 仲 舒
2、视频最后汉武帝如何归纳“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内涵?
崇礼、尊王、攘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忠君守礼
为了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汉武帝采 取了什么措施?
当时京城的某些官员和皇 族经常做违法犯纪的事情, 封国势力的削弱使郡国的实 力逐渐增强,这些都使汉武 帝不安起来。
汉武帝是怎样做到了解官员和王族的动向, 使他们忠诚自己和不敢贪赃枉法、欺上瞒 下呢?
卷一
武帝平藩 推恩化解
原因 政治危机 措施
诸侯王势力强大 推恩令削爵、夺地、除国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刺史制度
(4)景象:文景之治。表现:文景时期,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能力提升4
(1)以农为本,重视农业思想。
(2)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3)“文景之治”。
(4)由于秦朝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汉初社会萧条,国家贫困。
•
卷三
武帝铸币 盐铁官营
材料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 一铸造新的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铢 钱。在指定地区设官,专卖盐铁。
措施?
五
1、铸币权收归中央、铢 统一铸造五铢钱; 钱
2、盐铁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推恩令的实施
汉 武
政治
(主父偃) 建立刺史制度
作用:中央 对地方的控 制大大加强
汉 武
政治
(主父偃) 建立刺史制度
作用:中央 对地方的控 制大大加强
帝 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
固 思想 学(董仲舒)
大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
一
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统
王
朝
阅读材料,看看汉武帝还有哪些危机没有解决。
材料一:富商大贾,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 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帝 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
固 思想 学(董仲舒)
大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一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统
王 朝
经济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使国家财政状
②实行盐铁国有专 况改善,为许多政
卖
策的推行奠定了经
③统一调配物资, 济基础
平抑物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
材料分析: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诸侯国势力强大, 颁布推恩令,削 严重威胁到中央 弱诸侯国的势力
卷一
武帝平藩 推恩化解
政治危机
原因
措施
诸侯王势力强大
第12方课 汉控武帝制巩固很大弱一统,王朝统治者奉行
百家横流,朕 都被吵得心烦了。
“无为而治”的政策,诸 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
跃,他们依附诸侯王,宣
讲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
思想,对抗朝廷。
问题:思想上不统一
罢 黜百家 ,独尊 儒术
卷二
武帝尊儒 一统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建立刺史制度
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 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推恩令的实施
汉 武
政治
(主父偃) 建立刺史制度
帝
巩
固
大
一
统
王
朝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大大加强,维
护了国家的统一。
思想危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西汉初,朝廷对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帝国的 危机
汉汉武武帝帝的措从施 政治、影思响
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 政治
1.颁布“推恩令” 加强了中央集权, 削弱诸侯国势力 维护了国家统一,实
危机
2.设立刺史制度 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 思想
危机
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经济
危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了思想上 的大一统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 实现了经济上的大 营,专卖;平抑物价。 一统
•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汉武大帝》片头是这样评价汉武帝的: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