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当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应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它的冠端构成龈沟底。
2.龈牙结合部: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处。
3.龈牙单位:将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
4.开窗:指牙位置特别偏向颊侧或舌侧,则该侧的牙槽骨很薄,甚至缺如,致使牙根面的一部分直接与骨膜和牙龈结缔组织相连。
5.骨开裂:指牙如果呈V形缺口直达牙槽顶。
6.牙菌斑:将胶粘在牙面上的不能被水冲去的细菌斑块。
7.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斑块,是有基质包裹的相互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8.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主要分布在近牙龈的1/3牙冠处和牙其他不易清洁的窝沟、裂隙、邻接面、龋洞表面等部位。
9.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以下的牙菌斑,主要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
10.上皮附着:龈牙结合部的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齿表面连接。
11.龈沟液: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
1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化物盐逐渐沉积而成。
13.龈上牙石:沉积在临床牙冠,直接可看到的牙石,呈黄或白色,亦可因吸烟或食物着色而呈深色。
14.龈下牙石:在龈缘以下的牙面上,肉眼看不到,需探针才能查到。呈褐色或黑色,体积小而硬,更牢固。
15.合创伤:不正常的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
16.创伤性合:造成牙周创伤的合关系。
17.食物嵌塞: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
18.龈袋(假牙周袋):当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龈沟探诊可超过3mm,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殖,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上皮附着水平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没有发生结缔组织附着的降低。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标志。
19.骨丧失:当骨吸收增加或骨新生减少或二者并存时,即发生骨丧失,使牙槽骨高度降低。
20.牙周袋:指龈缘至袋底的距离。
21.附着水平:指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
22.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指发生于龈缘和龈乳头的急性炎症和坏死。
23.菌斑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须措施,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点。
24. 龈上洁治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素,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的方法。
25.根面平整术:用龈下刮治器

械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并使部分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也能得以清除,使刮治后的根面光滑平整。
26.选磨法:用砂石轮等磨改牙齿外形以消除创伤性合的方法。又称牙冠形成术
27.药物控释系统:指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制剂结构,使药物在预定时间内自动按某一速度从剂型中恒速释放特定的靶组织或器官,使药物浓度较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其特点是药物以恒定速度释放。
28.牙龈切除术:用手术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龈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龈沟。
29.翻瓣术:用手术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内壁,并翻起牙龈的黏膜骨膜瓣,在直视下刮净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目的。
30.牙周组织再生:指在原来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病变牙根面上有新的牙骨质形成,其中有新生的牙周膜纤维埋入,这些纤维束的另一端埋入新形成的牙槽骨内,形成新的有功能性的牙周支持组织,也可将其称为形成了新附着。
31.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是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的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原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即形成新附着性愈合。
32.生物学宽度: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
33.非附着性龈下菌斑: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
34.牙周附着水平:能反映出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即附着丧失的程度。
35.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牙周袋形成和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齿的丧失。1.游离龈的宽约(1mm)
2.牙龈龈沟的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
3.结合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相附着
4.釉牙骨质界的三种形式(60%-65%的牙为牙骨质覆盖釉质,30%为二者端端相接,5%-10%为二者不相接,其间牙本质暴露)
5.牙周病好发部位最易受累的为(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其次(下颌磨牙、尖牙和上颌切牙,前磨牙),最少受累(上颌尖牙和下颌前磨牙)
6.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三个基本阶段(获得性薄膜、细菌黏附、菌斑生物膜成熟)
7.龈下菌斑分为(附着性和非附着性)
8.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

因子的证据(实验性龈炎观察,流行病学调查,机械除菌效果,动物实验研究,宿主免疫反应)
9.牙周病证据充分的致病菌有(伴放射线杆菌,牙龈卟啉单细胞菌,福赛坦氏菌)
10.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有(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唾液)
11、上皮屏障包括(防御素和溶酶体酶)
12.牙石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
13.牙石的成分(无机盐,有机成分和水),呈(层板状)结构
14.牙周治疗和疗效维护的基本原则(去除牙石)
15.合创伤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并存)
16.食物嵌塞的方式(垂直性,水平性)
17.牙周袋根据形态分为(骨上袋和骨下袋),按累及牙面分为(单面袋、复合袋、复杂袋)
18.牙槽骨破坏的形式(水平型和垂直型)
19.Silness和Loe的菌斑指数记分标准(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易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20.本指数包括(软垢指数和牙石指数)
21.牙周探诊的目的(了解有无牙周袋或附着丧失,并探测其深度和附着水平)
22.牙的松动度分为(Ⅰ度松动:松动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内,Ⅱ度:在1-2mm间,Ⅲ度:在2mm以上)
23.牙龈疾病分为(牙菌斑性牙龈病和非菌斑性牙龈病)
24.青春期龈炎的好发部位(前牙唇侧的牙龈乳头和龈缘)
25.妊娠期龈炎的好发部位(龈缘和牙龈乳头)
26.慢性牙周炎的四大特征(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周附着丧失)
27.艾滋病的临表(线形牙龈红斑;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
28.牙周病的药物治疗目的(针对病源微生物,调节机体防御功能)
29.超声洁牙时,工作头的前端部分与牙面以(15度)角成(面)接触。
30.牙周炎的伴发症状包括(根尖炎、牙周脓肿、牙体牙髓炎)
31.牙周治疗中可使用的抗菌药物(替硝唑、四环素族药物、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
32.评估牙周破坏诚笃应用(附着丧失)表示
33.判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探诊出血)
34.牙龈指数的记分标准(0=牙龈健康;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牙龈中等炎症:牙理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35.龈沟出血指数记分标准(0=牙龈健康,探诊不出血;1=探诊出血,龈缘和龈乳头无水肿及颜色改变;2=探诊出血,龈缘和龈乳头有颜色改变,无水肿;3=探诊出血,牙龈呈中度炎症,龈缘和龈乳头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4=牙龈呈重度炎

症,不但有色的改变,并且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5=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
36.出血指数几分标准(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
37.翻瓣术的切口设计分为(水平切口、纵行切口、保留龈乳头切口)
38.翻瓣术的水平切口的步骤(内斜切口,沟内切口,牙间切口)
39.翻瓣术水平切口用内斜切口的优点(将袋内壁上的上皮和炎症消除;保留了相对完好的袋外侧面的角化龈;形成的龈瓣边缘薄,易于贴附牙面和骨面,愈合后牙龈外形良好)
1.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1)年龄2)性别3)口腔卫生状况4)地区(种族、经济、教育)5)个人行为(吸烟)6)全身疾病7)微生物8)宿主易感染

2.龈沟液的作用。
1)通过龈沟液流冲洗龈沟内的外来物质2)含有可以促进上皮附着于牙面的血浆蛋白3)具有抗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4)在牙龈防御机制中,其所含补体可促进抗体的活化5)能提供龈下细菌丰富的营养成分6)提供牙石矿化的物质

3.合创伤对牙周组织作用的认识。
1)单纯、短期的合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也不会引起或加重牙龈炎症2)合创伤会增加牙的动度,但动度增加并不一定是诊断合创伤的唯一指征3)当长期的合创伤伴随严重的牙周炎或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时,会加重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4)自限性牙松动在没有牙龈炎症的情况下,不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

4.牙龈炎症和出血的临床病理和表现
(一)临床病理1、初期龈炎病损,表现为健康的牙龈2、早期龈炎病损,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此期的主要浸润细胞3、确立期龈炎病损,是浆液细胞为主的病损4、重度病损,形成牙周袋
(二)临床表现1、牙龈出血2、牙龈颜色:呈鲜红或暗红3、牙龈外形:牙间乳头圆钝4、牙龈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5、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大于3mm,附着丧失6、龈沟液:渗出增多

5、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当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龈沟探诊可超过3mm,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殖,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上皮附着水平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没有发生结缔组织附着的降低。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标志。当有牙周袋形成时,探诊深度超过3m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也就是说已发生了附着丧失,附着丧失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在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患牙,附着丧失常与牙周袋并存,且探诊深度常大于附着

丧失的程度。当经过治疗后,炎症消退以致牙龈退缩,则常使釉牙骨质界暴露于口腔中。

6.慢性龈炎的好发部位,临表,治疗原则。
一、部位:游离龈和龈乳头。
二、临表:以前牙区为主,尤其以下前牙区最为显著。
1、自觉症状:牙龈出血、痒、胀及口臭等2、牙龈色泽:鲜红3、牙龈外形:龈缘变厚,龈乳头变圆钝肥大4、牙龈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5、龈沟深度可达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6、龈沟探诊出血7、龈沟液量增多
三、治疗原则:去除致病因素;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7.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病因。
1.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引起。苯妥英钠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分裂活动使其合成蛋白和胶原的能力增强;同时,细胞分泌无活性的胶原溶解酶,使合成大于降解,导致组织增生。其次,环孢菌素和硝苯地平也可引起牙龈增生(维拉帕米、硫氮卓酮)
2.菌斑引起的牙龈炎症可促进牙龈增生的发生

8.牙龈纤维瘤病的发生部位和哪些较严重。
部位:开始于恒牙萌出后,牙龈广泛地逐渐增生,可累及全口的牙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
严重:以上颌磨牙腭侧最严重;牙龈增生较药物性广泛应用较严重

9.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临表。
1.好发人群:青壮年男性 2.病程:起病急,病程短(1-2周)
3.特征性损害:主要表现为龈乳头和边缘龈呈“火山口” 样的坏死,前牙尤其是下前牙最多见 4.患处牙龈极易出血,甚至有自发性出血 5.病损区疼痛明显6.有典型的腐败臭味 7.全身症状:重者可有低热、疲乏、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全身症状

10.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临表。
1)年龄与性别 青春期至25岁的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2)口腔卫生状况: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3)好发牙位: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全口患牙不超过14个(切牙、第一磨牙,外加任何2个牙位);
4)X线片: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孤形吸收”;切牙区为水平型骨吸收;5)病程进展快:牙周破坏速度比成人牙周炎快3-4倍, 在4-5年内牙周附着破坏可达到50%-70%,患者常在20岁左右即需拔牙或牙自行脱;6)早期出现牙松动和移位:在炎症不明显的情况下前牙和第一恒磨牙出现牙松动,切牙向唇侧移位呈扇形散开排列;7)家族史:母系遗传为多。

11.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类型。
1、牙髓根尖周病变引起牙周病变(1)急性牙槽脓肿(2)牙髓治疗造成的牙周病变2、牙周病变引起牙髓病变(1)逆行性牙髓炎(2)牙周治疗造成的牙髓病变3、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并存

12.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
1)控制菌斑和消除炎症2)恢复

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3)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功能4)维持长期的疗效防止复发

13.牙周炎治疗程序。
第一阶段:基础治疗:1)教育并知道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2)施行洁治术、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菌斑、牙石3)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4)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或预后极差的患牙5)在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6)药物治疗7)发现和尽可能纠正全身因素或环境因素
第二阶段:(2)牙周手术治疗。包括(翻瓣术、植骨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膜龈手术、牙种植术)在基础治疗后1-3个月进行评估。此时如果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探诊仍有出血,或牙龈及骨性态不良、膜龈关系不正常时,则一般均需进行手术治疗。其目的是为了能在直视下进行彻底的根面平整和清除感染组织,而且可以纠正牙龈及骨的外形,植入自体骨或骨替代材料以及生物膜以期获得牙周组织的再生。
第三阶段:修复治疗
第四阶段:牙周支持治疗

14.Bass刷牙法。
选择软毛牙刷,将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压龈—牙交界区,时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牙2-3个牙。在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前牙舌腭侧如牙弓狭窄可将牙刷垂直,压刷毛进入龈沟及邻间隙约45°角,对着牙长轴做短颤动。合面的刷牙动作是将刷毛紧压合面,使毛端深入点隙,作前后牙方向的颤动。
这种方法由于清洁能力较强,克服了拉锯式的横刷法的缺点,而变为短横刷,能有效地除去颈部及龈沟内的牙垢和菌斑,按摩牙龈,还可避免造成牙颈部稧状缺损及牙龈萎缩。

15.创伤性合治疗的选磨原则。
(1)首先应教会患者做各种咬合运动(2)必须先准确定位再进行磨改(3)磨改以消除早接触点为主,因为造成咬合创伤者以早接触最为常见(4)早接触点的选磨原则1)若正中合有早接触,非正中合时协调2)若正中合协调,非正中合不协调3)正中合和非正中合都存在早接触或不协调(5)合干扰牙的选磨原则1)前伸合时,在前牙保持多个牙接触时,后牙一般不应有接触2)侧向合时,工作侧有多个牙接触,非工作侧一般不应有接触(6)不均匀或过度磨损牙的选磨原则:磨改时应降低高陡的牙尖,形成相应的颊沟,并减小合面成为平径。

16.牙周手术治疗的目的。
1、彻底清除病灶;2、变浅或消除牙周袋利于保持牙面清洁,防止复发;
3、矫正因牙周病造成的软硬组织缺陷,建立生理性的牙龈外形,便于控

制菌斑,维护口腔卫生;4、促使牙周组织修复和再生,建立新的牙周附着关系;5、恢复美观和功能需要以及有利于牙及牙列的修复。

17.牙龈切除术的适应证和非适应证。
一、适应症1、增生肥大的牙龈,经基础治疗后仍不消退者; 2、后牙中等深度的骨上袋,袋底不超过膜龈联合者3、需助萌或影响修复的牙龈;4、骨上袋的慢性牙周脓肿;
二、非适应症
1、未经基础治疗,牙龈炎症未消者; 2、牙周袋较深,袋底超过膜龈联合者; 3、前牙的牙周袋,切除后牙根暴露,影响美观者;4、骨下袋,需作骨修整者;

18.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的适应证。
1)窄而深的骨内袋,三壁袋效果最佳 2)二度根分叉病变3)仅累及唇面的牙龈退缩

19.翻瓣术的适应证。
1)深牙周袋或复杂牙周袋,经基础治疗后仍大于5mm, 且探针出血者2)周袋底超过膜龈联合,不宜作牙周袋切除者3)需要作骨修整或植骨术者4)根分叉病变需直视下进行根面平整或需截根者

20.牙周炎与牙龈炎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①牙周炎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若不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最终导致牙齿丧失;牙周炎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②牙周炎在35岁以后患病率上升;③牙周炎所引起的支持组织破坏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其进展,但目前的治疗尚不能使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完全恢复正常。而牙龈炎则是完全可逆的; ④牙周病在我国人口中患病率约为70%~85%之间。牙周炎与全身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双向关系。

21.简述成人牙周炎的临床特点。
(1)牙龈的特点:a.颜色,暗红、鲜红;b.形态、质的、水肿、质的松;c.牙龈组织退缩2)牙周袋的形成,可伴发脓性分泌物和探诊出血3)附着丧失4)牙槽骨吸收:a.牙齿松动和移位;b.牙周萎缩造成食物嵌塞、过敏、根面龋;c.急性牙周脓肿;d.逆行性牙髓炎

22.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特征。
1)牙周袋>3mm,并伴有炎症,多有牙龈出血2)邻面临床附着丧失>1mm,3)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4)牙槽骨有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5)晚期牙松动或移位6)伴发病变: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食物嵌塞,逆行性牙髓炎,继发性牙髓炎,口臭

23.根分叉病变临床表现。
牙周袋和骨吸收波及根分叉区,可从临床上探查到。主要根据探诊和X线片来判断病变的程度。
Ⅰ度:从牙周袋内已能探到根分叉的外形,但尚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内,在X线片上看不到分叉区牙槽骨的吸收。
Ⅱ度:分叉区骨吸收仅限于颊侧或舌侧,或颊舌侧均有吸收但尚未与对侧相通,根分叉区内尚有部分牙槽骨和牙周膜存在。临床探查时探

针可从水平方向部分地进入分叉区内,但与对侧不相通,X线片一般仅显示分叉区的牙周膜增宽,或骨质密度有小范围的降低。
Ⅲ度:根分叉区的牙槽骨全部吸收,形成“贯通性”病变,探针能水平通过分叉区,但它仍被牙周袋软组织覆盖而未直接暴露于口腔。下颌磨牙的Ⅲ度病变在X线片上可见完全的透影区,但有时会因牙根靠近或外斜线的重叠而使病变不明显。
Ⅳ度:根间骨隔完全破坏,且牙龈退缩而使病变的根分叉区完全暴露于口腔。X线片所见与Ⅲ度病变相似。
当病变使牙根暴露或发生根面龋,或牙髓受累时,患牙常可出现对温度敏感直至自发痛等症状。早期牙齿尚不松动,晚期可出现牙齿松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