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课堂展示材料。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展示材料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情景,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思考。

3.2 知识讲解3.2.1 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示例和解释,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强调物质变化是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3.2.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示例和对比,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强调物理性质是物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性质。

3.2.3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介绍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讲解在不同条件下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3 实验探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3.4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反应,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并解释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变化。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5 拓展应用•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应用和意义,例如食物烹饪、药品的制作等。

3.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展开讨论。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庭中发生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并分析其中的物质性质变化。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采用“实物演示法”,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对比法”,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再由变化引出性质,进而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相似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用途,反映不同的性质,让学生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两种变化后,进而介绍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课后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二)学情分析物质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初步的学习化学概念的体验,相对来说,在学习上难度有所下降。

但是,学生对化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初步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和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通过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性质的概念,联系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变化和性质,并得出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

六、教学过程复习:(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A.B.C.D.(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物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评。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量1个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辨别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进而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并分别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完全是陌生的,只有通过一些实验这种外观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概念。

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实验现象来调动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目的:
1、学会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而能区别两种变化,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由变化引出性质,不同的变化是由不同的性质决定的,物理变化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化学变化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掌握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由学生来分析归纳,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两种变化的区别,两种性质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师寄语: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善于归纳、勤于温习,初学以记忆为主【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 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课堂探究】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你的收获:【有效训练】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学过程】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3] 演示[实验1—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4个典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材结合图片说明化学变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些现象并非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是以产生新物质为依据。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分。

本节课的难点也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

二、重难点分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1.突破建议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例如,学生知道水能结冰,能变为水蒸气等等。

这些是学生的基础知识。

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还没有原子、分子的概念,此时的教学还不能强求学生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更科学的认识有待后续学习来完成。

新课程改革主要依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为此,在本节课上课时要用“实验一讨论”的探究模式层层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某些实验的结论进行比较总结规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小实验引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讨,当学生探讨的兴趣浓厚时,让学生继续自主探讨下一个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比归纳小结。

2.突破样例[实验感知](1)将纸揉成一团(2)将纸撕碎(3)将纸点燃[提问]:上述变化有什么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通过实验创设情境,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演示]实验1-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

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4.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5.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流程一、物质的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和分析身边物质的常见变化,实现对概念的认识的转变。

2.通过物质变化的相关实验,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感受化学
实验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感受化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2.通过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体会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六、实验准备
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烧杯、铁架台、研钵、镊子、药匙、玻璃片、集气瓶、胆矾、石灰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水、澄清石灰水等。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的特征
特征: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昧、
状态、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
性、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知识要点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学会用化学式描述物质的组成;
3.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
4.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5.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物质分类方法和概念的理解;
2.对物质组成进行化学式描述的能力;
3.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3个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物质分类方法和意义
2.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概念
3.实验观察物质性质
第二课时
1.物质变化的分类
2.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实例
3.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三课时
1.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表示方法
2.化学反应的参量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资源
1.PPT课件
2.实验手册
3.模型演示
六、教学方法
1.讲授
2.实验
3.模型演示
七、教学评价
1.实验报告
2.练习题
3.课程总结。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八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八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吴凯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一课时,通过上节绪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对象。

本节课聚焦到“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这一主题,这一部分是最具化学学科特色的重要内容。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物质的变化”,第二课时为“物质的性质”,本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认识化学变化的起点,对后续认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就有统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从学情上看,学生在日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观察,既有常见的物理变化(剪窗花、晾衣服和结冰等),又有常见的化学变化(燃放鞭炮、铁制品生锈、粮食酿酒等);在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熔化、液化、升华等同一物质的三态变化;生物中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这些都为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素材。

但学生对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积累的水平上,一方面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仔细和全面,另一方面还没有打破学科的壁垒进行比较和分类。

三、设计思路物质的变化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个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研究的永恒主题,但是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注重概念记忆与辨析,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认识,学生没有形成对化学变化的定性认识角度,容易增加后续学习的难度。

因此,本课尝试帮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建构并应用概念,发挥关键概念的核心价值,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本节课以“变化”为主线,创设了“魔术中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实验中的变化→应用中的变化→哲学中的变化”五个环节,以与“金”相关的情景为暗线,选择了“点铜成金”、“炼金术”、“波尔溶金牌”、“炼金术的意外发现——从尿中提取白磷”等情景素材,使学生在惊奇与惊叹中,吸收“好吃且有营养”的化学知识,逐步发展学生对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的认识!本课精选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及其典型变化作为学习素材,一方面,在“生活中的变化”环节中,通过对“自然界中的水蒸发、水结冰、剪窗花、燃放鞭炮、铁生锈和粮食酿酒”六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变化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建构起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重要概念;另一方面,在“实验中的变化”环节中,将课本中的“水的蒸发和冷凝”实验替换为“蜡烛燃烧”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上述概念,还能在动手实验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认识化学变化的五个基本角度(反应物、条件、生成物、现象和能量),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案

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记住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能说说是怎么变化的吗?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解释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

2.教师介绍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铁与氧气发生反应后,变成了什么物质?这个变化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分析和思考结果。

Step 4:实验展示(15分钟)1.教师利用一些小实验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变化。

例如:将硫粉放入玻璃试管中,用喷灯加热,然后与氧气反应,最后观察得到的物质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认识。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

Step 6:课堂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

人教版(202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

人教版(202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作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帮助学生建立变化的观念,认识到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同时理解变化中的平衡和稳定性。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建立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模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课前解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性质的分类还需要系统学习。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4.能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和药品,如蜡烛、镁条、稀盐酸、石灰石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学会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成水、铁生锈、木材燃烧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展示了很多变化,你们能说说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首先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物质的变化。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物理变化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玻璃破碎等。

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2. 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4. 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5. 物质性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物质性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3. 利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思考。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3. 分析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并分析其特点。

4. 学习化学方程式: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化学方程式。

5. 探究常见化学反应:分析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和特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物质变化的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评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过渡】灭火器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为二氧化碳灭火器,那么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作灭火剂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吧。

【问题1】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1】当二氧化碳灭火器被激活时,储存的液态二氧化碳迅速膨胀并转化为气态。

这个过程伴随着极快的冷却效应,因为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问题2】体现出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学生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何联系?【总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对应训练1】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降雨的主要物质。

碘化银有关描述: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碘和银;⑥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材料中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_____。

【答案】①③④②⑤⑥⑦【对应训练2】下列用途只应用化学性质的是()A.生铁制成铁锅B.钻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用煤气烹饪【答案】D【对应训练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对应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气体B.用晒干的稻秆生火——稻秆具有可燃性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D.镁用于制造照明弹——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为初一化学的基础课,是学习化学的第一个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一堂课。

在学习此单元后,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常见的化学反应。

了解到物质的变化并不是消失不见,在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它的性质就发生改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为: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2.掌握物质在反应中能够发生的基本变化形式和途径;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物质在反应中能够发生的基本变化形式和途径。

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成分,物质变化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或者说是特征性质,如铁具有磁性、酒精有挥发性等。

2. 物质变化的形式和途径物质变化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核变化。

这三种变化都有各自单独的特点和特征。

化学反应也称化学变化,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质互相作用而形成一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在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它的性质就发生改变,产物和原料各自具有的性质也有所不同。

3.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可以对物质的变化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一将碳酸钠粉末和醋酸混合,在杯子中迅速生成气体,并且液面发生快速变化。

证明碳酸钠和醋酸在反应的时候,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二将红色和蓝色两个小球放到一起,发现它们交替运动并合并成为一个球,证明颜色不同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复合式教学法,包括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和课外拓展法。

在讲解法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在实验探究法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精神。

在课外拓展法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更深层次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
习题1、2、3、4、5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 级
九年级
教学形式
实验探究
教 师
周世雄
单 位
永川区双竹初中
课题名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情分析
分析要点:
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新授课,在学习化学课程以前,学生已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和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对化学实验也不知如何去观察。.但他们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